针灸治疗痹症跟师病案
痹症,痛痹。腰椎压性骨折,中医针灸科病历样板

入院记录姓名:孙某某职业:——性别:男工作单位:——年龄:82岁住址:淮1婚姻:已婚供史者:患者本人(可靠)出生地:江苏省淮安市入院日期:2014年12月29日09时00分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4年12月29日10时00分发病节气: 立春后五天主腰部疼痛伴活动受限一天。
诉:现病史:患者一周前始发咳嗽,有痰,稍喘,12月27日因不清饮食后,引起腹泻、消化不良,昨天晚上起夜时候,摔跤导致腰痛剧烈,不能正常行走。
经家人搀扶来我院就诊时,已近48小时未进食,诉腰痛、头晕、心慌、乏力,门诊查X片(片号:9077,本院,2014年12月29日)示腰椎1-3锲型改变,全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血常规(本院2014年12月29日)示:WBC11.52,N83.73%,GLU:7.2。
门诊行相关检查后,拟“腰椎压缩性骨折、呼吸道感染”收住入院。
刻下,患者神志清,精神差,头晕、心慌、乏力,伴腰痛,咳喘,少痰。
二天未进饮食、睡眠差,大小便尚可可。
入院后,考虑患者可能存在呼吸消化道的感染,及时邀请内科会诊,协助治疗。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
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预防接种随社会。
否认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于淮安本地,生活条件可,无日本血吸虫病史,无疫区、疫水接触史,否认有烟酒嗜好。
婚育史:适龄婚配,家人体健。
家族史:否认有家族性遗传性疾病病史。
望闻切诊:神志清楚,面色少华,痛苦面容,体型适中,营养中等,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
体格检查T: 36.2℃P:68次/分R:17次/分BP:160/94mmHg 神志清楚,面色少华,痛苦面容,体型适中,营养中等,扶入病房,查体合作,自动体位。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
头颅大小形态正常无畸形,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3.0mm,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分泌物,口唇无紫绀;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未及肿大,颈静脉未见怒张;胸廓对称,无压痛,双肺语颤正常,叩诊呈清音,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痹症(风湿性关节病)秘方(下)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痹症(风湿性关节病)秘方(下)国医大师秘方验方整理挖掘国医大师治疗养生方法和民间各种各样的民间方法,包括验方、师承、针灸、推拿刺血、刮痧艾灸、拔罐拨筋、伸筋、拍打拉筋、康复、运动损伤、各种针刀刃针、松解针、古九针、脐针腹针、四维立体针等。
公众号寒痹——疼痛三两三(张炳厚方)(组成)当归、川芎、忍冬藤各30g,穿山甲9g,三七0.9g组成,因其方总药量为三两三钱三分,故名三两三。
另加桂枝、白芍治疗风寒湿痹,即名寒痹疼痛三两三。
(功效主治)和血祛风,通络蠲痹。
用于寒痹疼痛。
(方解)疼痛三两三方中首选当归,甘温而润,辛香善走,既能补血又可行血;二选川芎,辛温香窜,走而不守;正如《本草求真》云“养血行血无如当归,行血散血无如川芎”,两者合用,且用量均重达30g,其功效倍矣。
又选忍冬藤以通经脉、调气血;穿山甲性善行散,能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搜风通络,透达关窍,通行十二经,引药达病所;三七可通脉行瘀活血以止痛。
诸药相伍,共奏和血祛风、通络蠲痹之功。
方中血分药之多,用量之大,充分体现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要旨。
张老师治疗风寒湿痹多加桂枝、白芍,意在取桂枝解肌表风,温通经络,白芍能和血脉,收阴气,二者相配,一散一收,调和营卫,能使表邪得解,里气得和。
(验案)耿某,女,36岁。
全身关节疼痛11年,近3年出现肌肉胀痛走窜,肢体痉挛麻木,四肢厥冷,每晚需以热敷方能入睡。
某医院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多医迭治,屡进温经散寒、和血祛风、利湿之品,均告无效。
1992年4月求治于张炳厚老师,来诊时关节痛剧,已不能行走,以平车推入。
诊其脉弦细,舌质淡红而少苔。
追溯病史,11年前产后1周,因故在室外劳累过度,而突发踝关节疼痛、肿胀,未及时治疗,后骤发全身关节剧痛,手指、足趾及双膝关节肿胀、疼痛、僵硬,肢体行动不便,当时查血沉85mm/h,类风湿因子阳性,双手关节X线片提示:类风湿关节炎性改变。
服用布洛芬等消炎镇痛药病情缓解。
针灸治疗病例模板

针灸治疗病例模板一、中风【病因病机】中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复杂的病理过程,风、火、痰、瘀是其主要的病因,脑府为其病位。
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五志过极,肝阳上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饮食不节,恣食厚味,痰浊内生;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日久血瘀。
当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时,则发生中风。
【治疗】(1)基本治疗①中经络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配穴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者,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便秘者,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者,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关元。
操作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均直刺,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
方义心主血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疏通气血。
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谓神导气。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
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
②中脏腑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
以手厥阴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配穴闭证者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者加关元、气海、神阙。
操作内关、水沟操作同前。
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
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方义内关调心神,水沟醒脑开窍。
任建华老师治疗痹症经验拾零

任建华老师治疗痹症经验拾零麻明仁(平凉市中医院内科,甘肃平凉744000)关键词:痹症;中医疗法;扶正;驱邪;任建华痹证是内科难治病之一,以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病程长,治疗困难,严重影响劳动和生活能力。
任建华副主任医师从医三十余年,治疗此病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任建华老师运用自拟祛风除湿通络汤治疗痹证的经验介绍如下:一.临床应用:由于人体禀赋素质不同,阴阳始有偏盛偏衰的差异,风寒湿邪则随其转化,而见不同的痹症症候。
《素问.痹证》说:“痹……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
”根据临床所见,阳气虚衰,阴气偏盛,寒自内生,感受风寒湿邪,多从阴化寒而为寒湿痹。
证见全身关节或肌肉酸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关节肿胀而沉重,局部不红不热,得温则减,季节变换时疼痛剧增,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弦或濡细。
基础方为:独活9g防风9g桂枝9g制川乌6g制附子9g熟地10g威灵仙15g三七6g全蝎5g蜈蚣1条,白花蛇9g秦艽9g当归9g赤芍9g丹参12g黄芪25g白术15g老师用独活9g防风9g桂枝9g制川乌6g炙甘草6g白术15g熟附子9g桂枝12g当归9g丹参12g黄芪24g 治疗行痹,以开鬼门法逐邪外出,效如桴鼓;用制附子9g桂枝9g生地50g威灵仙15g 白花蛇9g秦艽9g当归9g赤芍9g治疗痛痹效果显著。
用炙甘草6g白术15g熟附子9g桂枝12g当归9g丹参12g黄芪24g另服大活络丹,治疗着痹效果显著。
任老师的临床经验:“用药以附子、乌头配肉桂效果较好,并佐乳香、没药、三七等活血止痛药物,治疗痛痹。
治疗着痹多见浮肿,用利尿药并不消肿,必须加入活血通脉药方可消肿,但痹症急性发作期间,用茯苓车前子防己等利尿药常可消肿。
在辨证治疗的同时可结合应用下列药物:引经药:上肢加姜黄,桑枝;下肢加牛膝,独活,防己;背痛加葛根,桂枝。
针灸科医案记录

针灸科医案记录针灸科医案记录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传统医学的重要性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尤其是针灸科作为中医药的重要分支,以其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备受推崇。
以下将介绍几个真实的针灸科医案,这些案例不仅生动地展示了针灸的疗效,而且对读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案例一:针灸治疗颈椎病患者王女士,女性,45岁,因长期办公导致颈椎病引起的颈部疼痛和头晕症状就诊。
经过详细的问诊和体检,针灸师发现王女士颈椎病属于经络阻滞型,主要症状为颈部僵硬疼痛,头晕,手指麻木。
针对王女士的病情,针灸师采用了经络刺激疗法。
通过针灸穴位的刺激,疏通了阻塞的经络,促进了气血流通。
经过连续三个疗程的治疗,王女士的颈部疼痛和头晕症状明显减轻,手指麻木感也有所改善。
王女士从中得到了极大的舒缓和康复,同时也通过学习针灸自我调理方法,有效预防了病情的复发。
案例二:针灸治疗失眠症患者李先生,男性,35岁,因工作压力大导致失眠症状就诊。
李先生每晚难以入睡,容易醒来并反复翻身,而且每天早晨起床后感到疲劳和精神不集中。
经过详细的问诊和体检,针灸师发现李先生的失眠属于心火旺盛型,主要症状为心烦不宁,睡眠质量差。
为了治疗李先生的失眠症状,针灸师采用了心志安宁疗法。
通过在相关的穴位进行刺激,使李先生的心火得到平衡和调和,达到安抚心神的效果。
经过连续两个疗程的治疗,李先生的失眠症状明显改善,入睡时间缩短,睡眠质量提高,早晨起床后也感到神清气爽。
案例三:针灸治疗运动损伤运动爱好者张先生,男性,28岁,在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后,出现了右膝关节疼痛的问题。
疼痛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和运动训练。
经过详细的问诊和体检,针灸师发现张先生膝关节属于软组织损伤型,主要症状为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
为了治疗张先生的膝关节疼痛,针灸师采用了局部刺激疗法。
通过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刺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疼痛。
经过连续三个疗程的治疗,张先生的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范围扩大,他重新恢复了运动的乐趣。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54痹症—骨痹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54痹症—骨痹
陈某,女,55岁,7月12日初诊。
主诉:双手远端指间关节反复疼痛1年余。
双手远端指间关节反复疼痛1年余,痛处灼热,变形,晨僵,左膝关节疼痛,上下楼梯痛甚,颈项胀痛,夜间疼痛,遇天气变冷症状加重,纳寐一般,大便结,小便可,舌红苔薄黄,脉细涩。
诊断:骨痹,证属肝肾亏虚,寒湿痹阻。
处方:黄芪30g,当归10g,白芍15g,桂枝5g,小通草5g,细辛3g,威灵仙10g,牛藤10g,杜仲10g,骨碎补10g.巴戟天10g,虎杖10g,土鳖虫10g,全蝎6g,安痛藤15g。
7剂。
复诊(7月19日):患者双手关节、双膝关节疼痛减轻,关节灼热感好转,大便正常。
原方去安痛藤再服14剂,诸关节疼痛缓解。
感悟:《素问·长刺节论》载:“病在骨,骨重不可举,寒气至,骨髓酸痛,名曰骨痹。
”人过半百,肝肾精血渐亏,气血不足,肾虚不能主骨,肝虚无以养筋,致筋骨失养,外感风寒邪气,导致局部气血运行阻滞,邪郁化热。
其本质仍为肝肾亏虚,治宜补益肝肾,养血通络。
予以养血通痹汤加杜仲、牛膝、骨碎补、巴戟天以补肝肾、强筋骨:虎杖、安痛藤以祛风利湿、清热止痛,土鳖虫、全蝎涤痰祛风。
针灸治疗痹症跟师病案2

痹证2杨某,女,71岁就诊时间:2009年8月17日12时主诉:双膝关节疼痛间作3年,加重伴右膝红肿2天。
现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疼痛,于当地医院查: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自述),静滴康宁克通后症状缓解。
此后每年七、八月份双膝关节疼痛发作,行药膏贴敷后症状可缓解。
2天前膝关节疼痛加重,以右膝为主,伴右膝红肿,活动受限,无恶寒发热,遂来我科就治。
症见:神清,精神可,双膝关节疼痛,右膝红肿,周身瘙痒,纳眠差,二便调。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病史。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否认外伤、输血、中毒史。
否认药物、食物等过敏史。
体查:右膝红肿微热,活动受限,压痛明显,浮髌试验(-),左膝活动可,无明显红肿。
四肢无肌肉萎缩,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诊断:中医诊断:痹证(肝肾不足,瘀血内阻)西医诊断: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则:以行气消瘀,疏通经络为法。
处方:犊鼻梁丘鹤顶阴、阳陵泉膝阳关足三里阴陵泉操作:补虚泻实,提插捻转手法,每次选择4组电针,用连续波,留针30分钟,1次/天,12次为1个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26次后明显好转。
后因故停止治疗。
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50岁以上女性多见,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多种致病因素引起软骨破坏所致。
痹之名,出自《灵枢·寿天刚柔》篇,痹指闭阻不通的一种病理现象。
外邪侵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引起肢体、关节等痛、麻木、着重、及曲伸不利等症状,名痹症。
本症的发病原因,多由卫气不固,腠理空疏,又因劳累之后,汗出当风,或涉水冒寒,坐卧湿地等,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发为风寒湿痹。
《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针灸对痹症的治疗

斜 客于脊 膂之间 也 ( 湿致痛 痹 )。痛痹 属寒气胜 者 , 寒
寒属 阴 ,阴主凝血 脉得寒 凝而不通 ,不通 则痛 ,且 痛 有定 处 。
治法 :温经 散寒 ,活络 止痛 。 针法 :取穴 ,左环跳 、环 上 ( 穴 )、居 磬、配 验 合足三里 、飞杨 、昆仑 ,留针 3 0分钟 , 用艾条 同时灸 , 起针 后再拔 火罐 ,病人 即感到舒 服好 多。针二次 后病
效。
和麻木 等症 , 甚至 影响肢 体运动 功能者 , 总称 为痹症 。
现代 西医把痹 症统称 为风湿 性的关节 炎 。 内经 《 问・ 素 痹论 》说 : “ 风寒湿三 气杂至 ,合而
为痹 也。 ”由于感受风 寒湿三气 各有偏胜 ,故 以风气 胜者为行痹 , 气胜者 为痛痹 ,湿气 胜者 为着 痹 。如 寒
患者上世纪 7 O年代 在外地 工作 ,因长期居 住潮 湿 ,寒 邪浸入机 体 留着 于经脉肌 肉、筋 骨之处 ,阻滞 气血 的流 通 , 《 内经》 日: “ ……通则 不痛 ,不 通则 痛… …”气血不通 ,故关 节疼痛 ,因有寒 邪 。阴雨天
为阴寒之气 戾 , 寒助寒邪 , 阴天双 膝关节 疼痛加 重 , 则
于 19 9 4年 7月 ,来我所 针灸治疗 。 则 :祛湿散 治 寒 ,温经通 络 ,平 调寒热 ,活血止 痛 。
三里 ,补益脾 胃,调 和气 血 ,合穴 有止痛 作用 。膀胱 经穴 飞杨 ,昆仑 ,有疏 筋利 节 ,解表 散寒之 功给 以辅
助 治疗 。
2 讨
论
针灸 治疗 痹症 ,时间短 ,见效 快 ,既简单又 实惠 。 充分 体现 了我 国传 统医 学的独特 性和实用 性 。尤其 是
车送 往 医院诊治 为坐骨神 经痛 ,经西 医对 症治疗痛 势 不减 , 因而 于下午 四时来我 所针灸 治疗 。查 :痛苦 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痹症跟师病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痹证4
张某,男,42岁
就诊时间:2009年9月12日8时30分
主诉:腰痛间作7年,加重伴左下肢放射痛1月余。
现病史:患者由于职业关系,长期久坐久立,于2002年搬重物后
出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休息后症状可减轻,患者未予重视。
此后患者腰痛反复发作,曾于他院查腰椎CT示:腰椎间盘突出(具
体不详),经针灸、推拿、理疗等治疗后症状均可缓解。
2009年7月21日患者不慎扭伤腰部,致腰痛加重、活动受限,伴左下肢放射痛,以臀部及小腿外侧为主,久坐久立后疼痛明显。
遂于当时就诊于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医院,查腰椎CT示:腰4/5椎后纵韧带钙化,腰5/骶1椎间盘突出,左侧隐窝狭窄。
行针灸、推拿、理疗等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
遂于今日来我科就诊。
症见:神清,精神可,腰部酸痛,左下肢放射痛,以臀部及小腿外
侧为主,久坐久立后疼痛明显,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2007年胃镜检查发现浅表性胃炎。
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中毒、输血史、外伤、手术史。
未发现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查:腰曲直,活动受限,腰4/5棘间压痛,左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右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双4字征(-)。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2009年8月13日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医院查腰椎CT示:腰4/5椎后纵韧带钙化,腰5/骶1椎间盘突出,左侧隐窝狭窄。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痹证(肾虚痰瘀阻络)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则:疏通经络、补肾滋水
处方:肾俞夹脊阿是穴、委中足三里阳陵泉
操作:补虚泻实,提插捻转手法,每次选择4组电针,用连续波,留针30分钟,1次/天,12次为1个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2个疗程后,痊愈。
按:
腰椎间突出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至腰椎间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裂口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而产生眼腿串痛,即腰伴根性坐骨神经痛等正状者为腰盘突出症。
也有人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症或髓核脱出症。
痹之名,出自《灵枢·寿天刚柔》篇,痹指闭阻不通的一种病理现象。
外邪侵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引起肢体、关节等痛、麻木、着重、及曲伸不利等症状,名痹症。
本症的发病原因,多由卫气不固,腠理空疏,又因劳累之后,汗出当风,或涉水冒寒,坐卧湿地等,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发为风寒湿痹。
《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缘患者平素工作劳累,不善调养,病程日久,而致肾气亏虚,腰
为肾之府,肾虚则气血推动无力,聚湿成痰,痰瘀互结,瘀阻脉络则
发为本病。
舌淡红,苔白腻,脉弦为肾虚痰瘀阻络之征象。
四诊合参,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证属肾虚痰瘀阻络,积极治疗,预后
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