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不寐跟师病案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失眠个案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失眠个案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失眠个案
广东省中医院王新民
患者,女性,60岁,失眠12年,自诉每晚只能睡2-3小时,喝茶后加重,有颈椎病,大便干结,呈羊粪样,夜尿每晚2-3次,睡前喝茶后加重,经病友介绍来求诊。
初诊:2012年5月31日。
从患者的症状,中医学认为是肝血不足引起的失眠,针灸:照海,太冲,行间,血海,右侧内关,曲泽中药4剂,处方:生地黄20 土茯苓20 桑椹子20 女贞子20 旱莲草15 布渣叶10 白花蛇舌草10 甘草15 蔓荆子15 何首乌30 桑叶10 丹参20
二诊:2012年6月7日自诉针灸结合中药内服后,睡眠明显改善,每晚能睡5-6小时,夜尿消失了,大便也软了。
效不更方,继续针灸和中药内服。
多年的疾病,一次针灸和4剂中药,能有这样的疗效,虽然只是个案,我还是把它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针药结合治疗不寐79例

养 心 肝 阴 血 , 有 标 本 兼 治 的双 重 作 用 。 为 冶 阴血 不 足 之 心 神 具 故
不 宁之 要 药 。 子 仁 有 宁 心 安 神 及 养 阴 血 的 双 重 作 用 , 柏 配伍 使 用 增 强滋 阴养 血 安 神 之 功 。 合欢 皮 兼 有 解 郁 之 效 , 善治 情 志 不 遂 、 忧 伤 郁 闷 所 致 烦 躁 不 宁 、 眠 多 梦 ; 志 除 宁 心 安神 外 , 辛 开 苦 失 远 其 降 , 可 以 化 痰 开窍 , 于 有 痰 浊 闭 阻 之证 。 神 宁 心 安 神 又补 中 又 用 茯
2 0 年 1 至 2 0 年 1 月期 间 , 院 门 诊 患 者 7 例 , 中 男性 06 月 08 2 我 9 其 2 例 , 性 5 例 , 龄 1 ~7 岁 , 程 最长 的为 2 余 年 , 短 的 为 1 6 女 3 年 9 2 病 0 最 个 月 。 经 西 医 治 疗 未 获 良效 。 均
1 2 临床 资 料 和辅 助检 查 .
入 于 阴 。 素 问 ・ 调 论 》 : 胃不 和 则 卧 不 安 ” 《 贵要 略 ・ 痹 K 逆 云 “ 。金 血 虚 痨 》 :虚 痨 虚 烦 不 得 眠 ” 记 载 。景 岳 全 书 ・ 寐 不 寐 证 虽 有 “ 的 《 不 “ 病有不一 , 惟知邪正 二字则尽知矣 。 寐本乎 阴, 其主也 , 然 盖 神 神
( ) 床 资 料 收 集 : 床 表 现 、 病 史 、 往 史 、 人 史 、 族 1临 临 现 既 个 家 史 。2实 验 室检 查 : 常规 、 常规 、 糖 、 肾功 能 。3特 殊 检 查 : () 血 尿 血 肝 ()
心电、 C 电子胃镜。 头 T、
1 3 中医 分 型 .
刘氏针法|针治不寐

刘氏针法|针治不寐
刘氏头针精品班(线上+线下)
NO.79 学员案例分享
女,55岁。
眠差10天。
近10天来,每天约11点左右入睡,2点左右会醒,要到4—5点后才能再次入睡,睡不着的时候双脚有发热感。
纳差,没有食欲。
舌质偏淡,苔薄白稍干,脉双尺躁象。
不寐(阴虚火旺)。
2020年8月11日。
①刘氏头针:滋阴针
②五神针+泻南补北方
2020年8月15日
今天复诊,病人很开心,症状大为好转,偶尔中间会醒,但很快可以重新入睡,两脚夜晚发热的症状已经基本消失,胃纳好转,舌质
淡红,有齿印,尺脉的躁象已经没有了。
予五运针法,起土运,配合头针大回环。
留针时很快进入深睡眠。
出针后全身轻松,说要去楼下超市买原料做毛血旺吃。
刘氏泻南补北针法和五运针法均是师父三期课程的原创针法,强调五行流注,生克制化,功效强大,与刘氏的其它针法配合使用,治疗内科病时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薛军,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学士,临床中医学博士,加拿大BC省注册中医针灸师。
博士导师为全国名老中医、岭南著名中医大家陈镜合教授。
2012年移居加拿大,出国前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2017年4月正式拜入美国著名针灸专家刘伟教授门下,现在加拿大温哥华执业。
气血亏虚型不寐针灸治疗病例

气血亏虚型不寐针灸治疗病例
气血亏虚型不寐针灸治疗病例:
王某,女,30岁,冷冻厂职工。
主诉:患失眠已半年。
现病史:半年来,多梦少寐,心悸心跳,头晕眼花,健忘。
伴有食欲不振,饥不欲食,两颞疼痛,腰部困痛,气短(中气不足如腹中空虚,欲屈曲侧卧,欲蹲坐位,坐高椅则气短不舒),身困乏力,四肢无力等症状。
舌淡苔白,脉象沉细无力。
血压11.5/9.33kPa。
曾用中西药久治无效。
辨证:证属气血亏虚,心失所养。
治则:补益气血以安心神。
取穴:针补合谷、三阴交。
隔日针治1次。
效果:针治2次痊愈。
随访:1973年11月12日其爱人接信后前来告知在此针愈未发。
按:本例属于八珍汤证。
系气血亏虚,血不养心之不寐证候。
故针补合谷(补气)、三阴交(益脾养血),补益气血以安心神,具有八珍汤之效。
本例病程半年,针治2次痊愈,是因施用辨证取穴,整体治疗,从本图之穴配伍切合病机之故。
针刺治疗失眠病历

王贵其,男,49岁
患有失眠和焦虑症10年,平常很难入睡,在服安神镇静西药,药量不断加大,但效果不好,且第二天觉得头脑不清醒和疲劳不堪。
舌质暗紫,苔薄白,脉弱。
面色暗灰,精神憔悴,目光呆滞。
证属心肝血虚,兼郁热内蕴。
治宜养心安神,清泄肝热。
处方:印堂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关元
太冲申脉照海行间侠溪肾俞肝俞
心俞
留针30分钟,照海,心俞,肾俞用补法,申脉,行间,侠溪,肝俞,太冲用泻法,余穴用平补平泻。
每天1次。
心藏神,神门为心经原穴;脑为元神之府,印堂可调理脑神,两穴相配可安神利眠。
四神聪、安眠穴镇静安神。
照海、申脉为八脉交会穴,分别与阴跷脉、阳跷脉想通,阴、阳跷脉主睡眠,若阳跷脉功能亢盛则失眠,故补阴泻阳使阴、阳跷脉功能协调,不眠自愈。
行间、侠溪穴泻肝胆之火,肝火息,心神安。
嘱患者卧室打扫干净,创造一个整洁安静的睡眠环境,22点以后准时洗漱完,上床准备入睡。
或仰卧或侧卧,双眼睑慢慢闭合,冥想从头到脚每一个器官、组织放松下来,而后意守丹田,直至入睡。
第二天患者自觉睡眠较好,精神倍足,精气神较前有了
明显改善。
5天后开始减服西药,并觉白天注意力较集中和头脑明显较前清醒。
治疗10天后改隔日针刺1次,1个月后完全停服西药。
患者目前可一夜睡止天亮8小时不醒,白天精神舒畅,焦虑情绪明显减少,嘱尽量少喝酒少吃烧烤食物,睡眠尽定量定时,多爬山、跑步、打太极。
不寐针灸处方分享(一)——理气血方,补脾宁神方

不寐针灸处方分享(一)——理气血方,补脾宁神方欢迎阅读,收藏并转发,文末有福利,不能错过!理气血方《备急千金要方》【处方】阴交、气海、大巨阴交穴【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温肾益精,调理冲任。
①小便不利,水肿。
②疝气腹痛。
③月经不调,带下,崩漏,阴痒,产生出血。
【配伍】配阴陵泉、带脉穴治赤白带下;配子宫穴、三阴交治月经不调、崩漏;配大肠俞、曲池治脐周作痛;配天枢、气海治腹胀肠鸣、泄泻。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孕妇慎用。
【附注】任脉与冲脉交会穴气海穴【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益肾固精,升阳补气,调理冲任。
①腹痛,泄泻,便秘。
②遗溺。
③疝气。
④遗精,阳痿。
⑤月经不调,经闭。
⑥虚劳体弱,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配伍】配三阴交穴治白浊、遗精;配关元穴治产后恶露不止;配灸关元穴、膏肓、足三里穴治喘息短气(元气虚惫);配关元穴、命门穴(重灸)、神阙穴(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
配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天枢穴、上巨虚穴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气虚弱);配足三里穴、合谷穴、百会穴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孕妇慎用。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附注】任脉穴大巨穴[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主治]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
[配伍] 配中极、次髎,治小便不利。
[刺灸法] 直刺1~1.5寸。
【功用】调血安神,升阳补气【主治】不寐,心气虚,善惊不得卧【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阴交、气海、大巨直刺1~1. 5寸,气海穴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法,余穴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泻法,诸穴针上加灸3 ~5壮,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赵征宇针灸治疗不寐临床经验点滴

浙江中医杂志2019年9月第54卷第9期赵征宇针灸治疗不寐临床经验点滴王懿娜1赵征宇21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浙江杭州310007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关键词不寐针灸临床经验赵征宇针灸聚英赵征宇系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崇尚经典,学验俱丰,临证诊治失眠症别具一格。
现将跟师感悟整理如下。
1症虽纷繁,五脏统之《素问·宣明五气》将“神、魂、魄、意、志”五志统一于五脏之中,脏腑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分担着特定的思维、意念、情感、精神、行为等职能。
脏与气相合,阴阳维系,气血调顺,则神和志宁,魂魄潜藏,正常的精神情感活动方可维系,否则就会发生相关的病变。
赵师认为“五志”完成了个体的生理与精神心理、外界环境与内在心理的整合,为掌握不寐的临床表现提供了难得而完美的驭繁执简平台。
不寐作为一种身心共患疾病,其症候或轻或重,出现于疾病的各个阶段,表现不尽相同,但其主症无非是入寐困难,寐中易醒,醒后复眠难,或时寐时寤,甚者彻夜不眠,或合并有社会活动功能障碍及机体功能障碍等。
以“五脏藏神论”将不寐之主症,结合脏腑辨证体系则可完成对不寐证候的整理与分析。
2处方用穴,紧扣病机赵师将中医不寐证的病机认识分为三种学说,即先秦时期的营卫阴阳学说、汉唐至明清的五脏藏神学说和近现代的脑髓学说。
三种学说实质上是相互关联且又互为补充的,从不同的侧面阐释了同一个问题,三者在不寐证最基本的病机——“阳不入阴”的层次上达成了高度的统一。
而且,赵师认为不可囿于某一学说主张,在有证可辨的情况下,遵循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调治阴阳气血,使神志达到活动平衡。
在病因不明,病位不定,脏腑偏颇不显,病势难以预料,无证可辨,或在调治脏腑的阶段性过程等情况下,则以调治营卫为主。
鉴于以上对不寐证病机的认识,针灸处方由如下几组腧穴单元组成:①五脏俞、五胠穴(即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加四花穴(膈俞、胆俞)。
本组处方属治疗不寐的基础处方之一。
(完整word版)针灸治疗不寐跟师病案1

不寐2吴某, 男 43岁就诊时间: 2009-3-17主诉: 失眠反复发作半年, 加重1月。
现病史:失眠反复发作半年, 加重1月。
尤以入睡困难, 约2-3小时后方可睡着;伴头晕而鸣, 口干心烦, 遗精腰酸, 舌质红而少苔, 脉现细数。
既往史: 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否认输血、中毒史。
未发现药物、食物过敏史。
诊断: 不寐(肾水亏虚, 心阳独亢, 心肾不交)治则:滋肾阴, 降心火, 养心神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处方: (1)心俞厥阴俞脾俞胃俞肾俞(2)内关神门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操作:每次可使用一组处方, 宜用平补平泻, 加6502型电针治疗仪2-3组, 输出波形为连续波, 强度为轻度, 留针20~30分钟;用TDP电磁波照射气海穴。
每日针刺1次, 12次为1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 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 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 每次留罐5~10分钟, 每日1次。
并嘱其在家中用艾条熏关元、气海穴, 每次30分钟。
结果:治疗9次后, 每晚上床约半小时内入睡至天明, 诸症基本消失。
按: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
轻症不易入睡, 或入睡并不困难, 但易醒觉。
重症通宵达旦不能成寐, 常伴有头昏、神疲、心悸、健忘等症。
有因一时情绪紧张或因环境吵闹, 卧塌不适等而引起失足眠者不属病理范围, 只要解除有关因素即可恢复正常。
因发热、咳嗽、疼痛等疾患引起的失眠, 则应着重处理原发病。
西医学中的神经衰弱等可引起失眠。
不寐, 通常称为“失眠”凡经常不易入寐, 入寐时间短, 或寐不深熟, 或连续梦景, 均可作不寐论治。
不寐的原因很多, 《内经》云: “阳气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
有因思虑劳倦, 内伤心脾, 生血之源不足, 心神失养所致, 或因惊恐、房劳伤肾, 以致心火独炽, 心肾不交, 神志不宁;有因体质素弱,心胆虚怯;情志抑郁, 肝阳扰动;以及饮食不节, 脾胃不和亦能导致不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寐2
吴某,男 43岁
就诊时间:2009-3-17
主诉:失眠反复发作半年,加重1月。
现病史:失眠反复发作半年,加重1月。
尤以入睡困难,约2-3小时后方可睡着;伴头晕而鸣,口干心烦,遗精腰酸,舌质红而少苔,脉现细数。
既往史: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否认输血、中毒史。
未发现药物、食物过敏史。
诊断:不寐(肾水亏虚,心阳独亢,心肾不交)
治则:滋肾阴,降心火,养心神
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处方:(1)心俞厥阴俞脾俞胃俞肾俞
(2)内关神门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
操作:
每次可使用一组处方,宜用平补平泻,加6502型电针治疗仪2-3组,输出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为轻度,留针20~30分钟;用TDP电磁波照射气海穴。
每日针刺1次,12次为1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并嘱其在家中用艾条熏关元、气海穴,每次30分钟。
结果:治疗9次后,每晚上床约半小时内入睡至天明,诸症基本消失。
按:
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
轻症不易入睡,或入睡并不困难,但易醒觉。
重症通宵达旦不能成寐,常伴有头昏、神疲、心悸、健忘等症。
有因一时情绪紧张或因环境吵闹,卧塌不适等而引起失足眠者不属病理范围,只要解除有关因素即可恢复正常。
因发热、咳嗽、疼痛等疾患引起的失眠,则应着重处理原发病。
西医学中的神经衰弱等可引起失眠。
不寐,通常称为“失眠”凡经常不易入寐,入寐时间短,或寐不深熟,或连续梦景,均可作不寐论治。
不寐的原因很多,《内经》云:“阳气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
有因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生血之源不足,心神失养所致,或因惊恐、房劳伤肾,以致心火独炽,心肾不交,神志不宁;有因体质素弱,心胆虚怯;情志抑郁,肝阳扰动;以及饮食不节,脾胃不和亦能导致不寐。
本例病者头晕、耳鸣、遗精、腰酸是肾精不足之征,口干心烦,是阴亏火旺之疾,舌红脉数皆虚火上炎之象。
心为神气之宅,肾为精气之舍,肾水衰亏,真阴不升,水火不济,心阳独亢,以致神不守舍而致。
《灵枢·背俞》篇云:“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故灸关元、气海穴,意在引导火气外出。
泻神门、心俞、厥阴俞清心火,安神明之意。
补肾俞、三阴交以壮水源而制阳光。
并取内关用泻,以加强泻火安神之功效,更补太溪,以强化滋水之力,并加用脾俞、阴陵泉、足三里以调补脾胃,益营血而安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