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江苏省泰州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府邸(dǐ)?舐犊情深(shì) ?砥砺(dǐ)? 掌而谈(dǐ) B.觇视(chān)拈轻怕重(zhān)粘贴(zhān)玷辱名声(diàn) C.皴裂(jūn)怙恶不悛(quān)唆使(suō)日月如梭(suō) D.瞻仰(zhān)飞檐走壁(yán))? 赡养(shàn)蟾宫折桂(chán) A.旋律 天籁 协奏曲 休止符 余音缭绕 不绝如缕 B.文采脚本座右铭 俱乐部 鸿篇巨制 异曲同功 C.履职禀报亲合力 传帮带 弊绝风清 惠民工程 D.机率调剂孺子牛 气垫船 顾名思义 一如既往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镇水神兽’被挖引发四川暴雨成灾”的言论在网上流传,记者就此事采访了相关专家,专家表示,这样的说法纯属不经之谈。
B.美国参众两院终于达成妥协,奥巴马政府可以靠发行国债过日子,而自1O月1日关门的美国部分政府机构也得以改弦更张。
C.许许多多朴实平凡的芸芸众生中,有不少人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但在危难时刻会默默地为社会、为他人尽一己之力。
D.“汉字听写大会”虽然没有明星和绚烂的舞台,但在中央十套播出仅数期便成功登堂入室,成为中央一套黄金档节目。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分)”的记忆。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诗论普遍认为,真正的好诗是“神品”“逸品”,其中有一种似乎是人力难以达到的“东西”,可称之为“天机”“灵气”等。
如果用现代诗学术语说,这就是诗的潜在次序或深层结构。
这种潜在次序或深层结构是怎样发现的呢?中国古代诗学对此的回答是有分歧的,形成了“苦吟”和“快吟”的对立。
“苦吟”派以中唐以后的幸郊、贾岛等为代表,“快吟”派以苏轼为代表。
苏轼认为写诗不必冥思苦搜、琢刻藻绘,要快吟,要“冲口而出”,“无意于佳乃佳”。
苏轼的观点作为古代诗学的一种理论,广有影响。
“无意于佳乃佳”“冲口而出”实际上提出了一个诗学悖论。
一方面,诗人无意于诗,无意于佳;可另一方面却在不经意间“冲口而出”,而有了诗,有了佳诗。
这种思路并非苏轼首创,《淮南子·说山训》就有:“求美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
”《历代名画记》也有:“夫运思挥毫,自p以为画,则失于画矣;运思挥毫,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矣。
”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是对这一思路的新的发挥。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是反对为写诗而写诗、为艺术而艺术,强调写诗的社会功利目的,强调有感而发。
这样,诗就是不吐不快、无所避讳的率真之词,无意为诗而终为传世之佳作。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无意于佳”,即在写诗时精神完全放松,不把写诗当作一回事,不去冥思苦想;“乃佳”,即是在这种不经意间“冲口而出”倒创作出了佳篇。
表面上看,诗人的精神状态与产生的结果是矛盾的,实际上却符合心理活动规律。
首先,覃思竭虑的精神状态,对科学研究来说十分必要,但对写诗这种审美创造活动来说有时就未必好。
因为这种精神状态意味着诗人处于有意识注意中。
有意识注意,使诗人完全清醒,意识聚焦并高度活跃,这样诗人的思维是准确的、谨严的、规范的,但也可能由于思维过于准确、谨严、规范而陷入狭隘,不能自由挥写,无法寻找到“灵气”与“天机”。
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精品】江苏泰兴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捣衣砧(zhān)旌旆(pèi)塞草腓(fěi)玉箸(zhù)B.殷岩泉(yǐn)将进酒(qiāng)干云霄(gān)盘飧(shūn)C.乱颭(zhǎn)征铎(duó)菡萏(dàn)雨横风狂(hèng)D.百啭(zhuǎn)燎沉香(liáo)揾泪(wèn)蓦然(mù)2.下列加横线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胡骑凭陵杂风雨——凭陵,杂乱不堪。
一去紫台连朔漠——朔,寒冷的。
B.相期邈云汉——期,期望。
春意阑珊——阑珊,温暖。
C.信知生男恶——信,相信。
是处红衰翠减——是处,这处。
D.萧萧班马鸣——班马,离群之马。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识,辨认。
3.下列没有使用借代修辞的一项是A.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B.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C.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D.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4.下列诗句中典故使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C.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一项是A.唐以前的诗被唐人称为古体诗,唐人的诗被称为近体诗。
古体诗有“歌”“吟”“行”等体裁,篇幅可长可短,多数为五言或七言句,其中可杂有长短句,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用韵自由。
近体诗有律诗、绝句的区别,多数为五言或七言句,平仄和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与其好友元稹齐名,并称“元白”。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时长: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
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
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
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
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
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
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
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
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摘编自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材料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
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
江苏省泰州中学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全对的一组是()(3分)A。
窗槛.(jiàn)筵.席(yán) 霰.雪(sàn)扁.舟(piān) 废寝.忘食(qǐn) B。
砧.板(zhēn)衣襟.(jīn)浣.洗(huàn) 旌旆.(pèi)横.行霸道(h èng)C。
殷.红(yīn)嗟.叹(jiē) 边塞.(sài)匙.箸(chí)钟鼓馔.玉(zhuàn)D。
悠邈.(m iǎo)戏谑.(xuè)岑.寂(cén) 朔.风(shuò)千载.难逢(zǎi)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着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
B. 大力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保持华侨华人的民族特性,以及与祖国的联系和感情,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C。
某院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输入到患者体内,致使这些患者旧病未除,又染新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D。
卫生部表示,今年是医改的起步阶段,要按照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社会提供的改革方向,着力确保医改取得实质性进展.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载人航天是高风险的事业,它要求航天员必须具备办事果断、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
航天飞行所处的特殊环境对航天员的生理冲击特别大,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
再者,航天员在太空所处空间狭小,身体活动受到限制,说话也不能随便。
说什么、什么时间说,都有限制,所以这种信息交流的限制,也要求航天员能忍受孤独。
分条列举文段叙述的航天飞行时航天员将会面临的挑战。
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0.doc

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书的好处,是的。
如果读者真正获得了书中的“味”,他便会在写作中把这种“味”表现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风。
一个酷爱读书、广泛、博采众长的人,当然不屑于整天,拾人牙慧:而一个胸无点墨的庸碌之才,恐怕想说新话也说不出来吧。
A.路人皆知涉猎邯郸学步B.路人皆知涉足鹦鹉学舌C.尽人皆知涉足邯郸学步D.尽人皆知涉猎鹦鹉学舌【答案解析】D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本题考查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
首先把握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尽人皆知”:人人都知道。
“路人皆知”:指野心非常明显,人所共知。
语境中没有涉及“野心”的问题,故应选“尽人皆知”。
“涉猎”:粗地阅读,接触、涉及。
“涉足”:指人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图。
语境是说“一个酷爱读书、……博采众长的人”,故应选用“涉猎”。
“鹦鹉学舌”:比喻别人怎样说,他也跟着怎样说,含贬义。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根据“……拾人牙慧:而一个胸无点墨的庸碌之才,恐怕想说新话也说不出来吧”,可知语境中没有说模仿别人的意思,故应选用“鹦鹉学舌”。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D.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江苏省泰州市2021_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为什么这样讲?中国有句老话——“大智若愚”,真正有智慧的人,看上去好像还有点迟钝。这是因为他用智慧去考虑深邃的问题,对一般问题反而不感兴趣,不愿去花心思。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智慧并不仅仅是有知识,不是有了知识就自然而然地有智慧了。这里还有一个运用知识的问题,中国从前就笑话那些“老学究”,因为他们有知识不会用,也不能达到智慧的高度。
D. 中国从前的“老学究”被人笑话,是因为他们的认识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从而实现认识第二阶段的飞跃。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群众掌握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就可以取得为改造社会、改造世界而进行的社会斗争的胜利。
B. 在生活上表现迟钝,对一般问题不感兴趣的人便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们善于考虑深邃的问题。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学情检测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由材料二第一段“在这里讲讲我这个主张:要有智慧,就必须懂得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观察分析客观世界的事物”可知材料二是在文章开篇部分就直接提出要论证的中心观点。
5题详解】
泰州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泰州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是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叙述,歌颂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精神,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
B . 司马迁,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不仅具有史学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 “完璧归赵”一节,在写蔺相如出使前,先借缪贤之口对其作出了介绍,这不仅从侧面表现出蔺相如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也为下文写蔺相如作了铺垫。
D . 本文在表现人物时,不仅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借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刻画人物性格,而且还极力铺张,渲染烘托人物,使人物性格鲜明而又生动。
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直走咸阳走:趋向矗不知几千万落落:座B . 复道行空复:重复高低冥迷冥迷:迷茫不清C . 辞楼下殿辞:辞别雷霆乍惊乍:忽然D . 而望幸焉幸:封建帝王到某处尽态极妍妍:美丽3. (2分) (2020高二上·大庆开学考) 下列各项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作者曹雪芹是清代著名的小说家,《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B . 鲁迅,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的主要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祝福》选自《呐喊》。
C . 海明威,美国小说家,他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电报式”的文风极具特色,擅长用极精炼的语言塑造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