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高一全部教案(共52个)02[1].专题、竖直上抛运动

合集下载

竖直上抛教案

竖直上抛教案

竖直上抛运动一,教材分析:《竖直上抛运动》属于拓展型课程的内容。

重点是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及其能对其合理应用。

本节教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过程,并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

对物体单程直线运动的探讨有肯定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及技能(1)知道竖直上抛运动是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并且在只受重力作用下所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g。

(2)理解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3)驾驭将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分解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两个过程,并会求解有关的实际问题。

(4)驾驭运动整体化解题的简便方法。

2,过程及方法(1)通过视察分析物体的上抛运动,知道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是重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概括物体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

(2)通过对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的分析和例题计算,驾驭对详细问题进行分步处理和整体处理的方法。

3,情感看法及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爱好。

(2)通过竖直上抛运动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到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从而感受到物理学中的对称美。

(3)通过对详细实例的分析, 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敏捷解决物理问题的实力。

四,重点难点分析:1, 驾驭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和规律,并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分析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运动时间, 位移和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及运算。

2, 在竖直上抛运动的运算过程中,可将上升和下落两个过程看成一个统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同时,设定正方向,严格运用物理量正负号法则进行运算。

五,教学用具:投影仪, 自制演示文稿, 粉笔。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常常遇到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前面我们学过的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最简单的运动。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它的运动规律是什么?答:1,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高一物理教案 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

高一物理教案 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

高一物理教案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学习目标】
1.知道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是具有竖直方向的初速度,并且在只受重力作用时所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g。

2. 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
3.会将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分解为匀减(加)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两个过程,并会求解有关的实际问题。

预习案
学法指导
1、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和规律,在熟练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运算的基础上,掌握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运动时间、位移和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及运算。

2.在竖直上抛运动的运算过程中,可将上升和下落两个过程看成一个统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学生不易接受。

同时,设定正方向,严格运用物理量正负号法则在运算中至关重要,是个难点。

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课堂专题02 竖直上抛运动(专项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课堂专题02 竖直上抛运动(专项课件)

【答案】C 【详解】A.小球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A错误; B.小球上升和下降经过同一位置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B错误;
C.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h v02 45m C,确; 2g
D.小球上升到最高点前最后 1 秒内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 g 0.5 5m/s 方向向上。D 错误。故选 C。
v0 2
v0
g
v0 2g

可能为 t2
v0 2
v0
g
3v0 2g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设运动员上升到最大高度一半时的速度大小为 v,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有
v2
v02
2g
h 2
,0
v2
2g
h 2
解得v
2 2
v0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有0
v02
【答案】B 【详解】由图可知下降过程所用时间为0.8s, 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
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4.将一物体自空中A点,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 g取10m/s2,2s后物体的速率变为10m/s,则该物体此时( D ) A.一定在A点上方,且向上运动 B.可能在A点下方 C.一定在A点上方,但向下运动 D.可能在A点
【答案】C 【详解】A.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整个运动过程中加速度都为g,则 上升过程的加速度等于下降过程的加速度,故A错误; B.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降各阶段具有对称性,但运动的方向相反,故B错 误; C.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降各阶段具有对称性,从抛出点上升到最高点的 时间和从最高点回到抛出点的时间相等,故C正确; D.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降各阶段具有对称性,抛出时的初速度与物体回 到抛出点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错误。故选C。

高一物理必修一导学案章末复习(2)竖直上抛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一导学案章末复习(2)竖直上抛运动

章末复习〔2〕竖直上抛运动1.定义 将物体以肯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特点 上升过程是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

3.规律(1)速度公式:v =v 0-gt 。

(2)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02=-2gh 。

(4)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022g 。

(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 =v 0g 。

4.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讨论方法(1)分段法:将全程分为两个阶段,即上升过程的匀减速阶段和下落过程的自由落体阶段。

(2)全程法:将全过程视为初速度为v 0,加速度a =-g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必需留意物理量的矢量性。

习惯上取v 0的方向为正方向,那么v >0时,物体正在上升;v <0时,物体正在下降;h >0时,物体在抛出点上方;h <0时,物体在抛出点下方。

5.竖直上抛运动的三种对称性(1)时间的对称性:①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物体从最高点落回到原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即t 上=t 下=v 0g 。

②物体在上升过程中从某点到达最高点所用的时间和从最高点落回该点所用的时间相等。

(2)速度的对称性:①物体上抛时的初速度与物体又落回原抛出点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②物体在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经过同一个位置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能量的对称性:竖直上抛运动物体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动能、重力势能及机械能分别相等。

例1:如右图所示,小球随热气球以速度v 0匀速上升,某时刻系小球的细绳断了,那么绳断后,小球做什么性质的运动?再经过多长时间小球到达最高点?绳断后小球连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多大?到达最高点以后,小球开头做什么运动?经过多长时间到达地面?落地速度多大?提示:绳断后,小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经过时间t 1=v 0g ,到达最高点,连续上升的高度h =v 022g ,从最高点开头,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经过t 2=2H g 到达地面,此时速度v =2gH 。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教案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教案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教案第一章:自由落体运动1.1 学习目标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1.2 教学内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h = 1/2 g t^2,v = g t,h = v^2 / (2 g) 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方法:时间、位移、速度的计算实际问题举例: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1.3 教学活动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是什么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公式举例讲解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类似问题1.4 作业与评估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掌握程度第二章:竖直上抛运动2.1 学习目标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2 教学内容竖直上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v = u g t,h = u t 1/2 g t^2,v^2 = u^2 2 g h竖直上抛运动的计算方法:时间、位移、速度的计算实际问题举例:竖直上抛运动的应用2.3 教学活动引入竖直上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是什么讲解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公式举例讲解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类似问题2.4 作业与评估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竖直上抛运动的掌握程度第三章: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比较3.1 学习目标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异同点能够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2 教学内容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异同点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的比较实际问题举例: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应用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异同点讲解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的比较举例讲解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类似问题3.4 作业与评估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掌握程度第四章: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1 学习目标了解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4.2 教学内容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原理的实际应用4.3 教学活动举例讲解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原理4.4 作业与评估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掌握程度第五章:总结与复习5.1 学习目标总结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巩固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和计算方法5.2 教学内容总结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第六章:实验探究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6.1 学习目标理解实验在探究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中的重要性学会设计实验来验证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6.2 教学内容实验目的:验证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实验原理:运用物理学原理和实验设备来探究运动规律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实验数据分析: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6.3 教学活动讲解实验目的和原理,让学生理解实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教授实验数据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得出合理的结论6.4 作业与评估布置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操作能力第七章: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数值模拟7.1 学习目标了解数值模拟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应用学会使用数值模拟软件来模拟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能够分析模拟结果,验证运动规律7.2 教学内容数值模拟的概念和应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数值模拟方法模拟软件的使用和操作模拟结果的分析与验证7.3 教学活动引入数值模拟的概念,讲解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使用模拟软件进行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模拟教授模拟结果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验证运动规律7.4 作业与评估布置模拟作业,要求学生使用软件进行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模拟对学生的模拟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模拟方法和结果的分析能力第八章: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实际案例分析8.1 学习目标了解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学会分析实际案例中的运动规律和原理能够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8.2 教学内容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分析实际案例中的运动规律和原理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8.3 教学活动讲解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中的运动规律和原理教授如何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8.4 作业与评估布置案例分析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实际案例中的运动规律和原理对学生的案例分析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九章: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拓展应用9.1 学习目标了解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学会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其他问题能够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进行创新性思考9.2 教学内容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其他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考能力9.3 教学活动讲解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其他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和讨论9.4 作业与评估布置拓展应用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其他问题对学生的拓展应用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掌握程度第十章:总结与复习10.1 学习目标总结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巩固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和计算方法10.2 教学内容总结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复习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和计算方法10.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总结自由落体和重点和难点解析1.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是学生理解的基础,对于这两个概念的混淆和误解需要重点关注。

高一物理教案(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高一物理教案(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5. 已知雨滴的落地速度不会超过7m/s,根据这一点来分析雨滴在下落过程中是不是做自由落体运动?
精解名题
1.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把其全程自上而下分为三段,物体通过三段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则这三段的位移之比为________,这三段中物体的平均速度之比为________。
2. 取两只网球,其中一只用水浸过,重一些,然后用一根短线连结起来,在空中同时放下,求:
巩固练习
1. 一矿井深125m,等间隔2.5s从井口自由下落一小球,问:第1球落地时第几个球从井口下落?此时第2球和第1球之间的距离?
2. 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 )
A.保持不变 B.不断变大
C.不断减小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5.一物体从离地H高处自由下落h时,物体的速度恰好是着地时速度的一半,则它落下的位移h等于______.
6.做自由落体的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0 m/s,则前1 s的位移是多少?(g取10 m/s2)
7.一个质点做自由下落的总时间为6 s,则其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g取10 m/s2)
8.设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在落地前的1 s内下降的距离为35 m,则落地的速度大小为多少?它是从多高开始下落的?(g取10 m/s2)
作业批改
课后反馈
答案:
知识精要
一、重力静止空气阻力零匀加速直线vt=gts=1/2gt22gs=vt2△s=gt2
热身练习
1. CD 2.10.44m/s 3. 3.5 12 7.75 4. 24m/s 5. 25m/s
精解名题
1. 2V1V2/V1+V22.33.753. 1/H,1×10104. C 5. v1v2t/2(v2-v1)

高三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教案

高三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 3 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一、考情直播1.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能力要求考向定位1.将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 1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和一般安排在曲线运动或上抛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竖直上抛运动特点.综合性题中考查,独立命题以动的经典案例研究 2 .能用公式和图象描述选择题为主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两种常见处理方法.2. 考点整合考点 1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及应用V00 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自由落体:只受作用,由开始的运动.运动. g 的取值与那些因素有关①;②有关;③有关自由落体公式(以开始运动为t=0时刻),其运动规律公式分别为:1、2、3、【例 1】一个物体从塔顶上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s 内通过的位移是整个位移的9/25,求塔高.( g 取 10m/s2)[方法技巧 ]【例 2】[易错题]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滴流出,在下方放一盘子,调节盘子高度,使一滴水滴碰到盘子时,恰有另一滴水滴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一滴正在下落中的水滴,测出水龙头到盘子的距离为h,从第一滴开始下落时计时,到第n 滴水滴落在盘子中,共用去时间 t,则此时第( n+1 )滴水滴与盘子的距离为多少?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多少?[ 方法技巧 ]考点 2 竖直上抛运动规律及应用竖直上抛:只受作用,的运动.一般定V0为正方向,则g为负值.以抛出时刻为t=0时刻.1、物体上升最高点所用时间:2、上升的最大高度:3、物体下落时间(从抛出点——回到抛出点):4、落地速度 :置的速度大小总是,即:上升过程中(某一位置速度)和下落过程中通过某一位。

【例 3】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2物体刚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g=10m/s )从气球上掉下一个物体,经17s到达地面.求[ 方法技巧]【例 4】某人在高层建筑的阳台外侧以v20m/s 的速度竖直向上发出一个小物体,小物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m 处时,所经历的时间可能是()当A . 1s B.(27 )s C. 3s D. 4s[ 方法技巧 ]★二、高考重点、热点题型探究重点1:竖直上抛运动规律的应用[真题1](2004广东)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接球.他每隔0.40s 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把球抛出.已知除正在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 4 个球.将球的运动近似看做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取g 10m / s2):A . 1.6m B.2.4m C.3.2m D.4.0m热点 1:竖直上抛运动模型的应用[真题 2](2005全国Ⅰ)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 .现有以下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 d10.50m ,“ 竖直高度” h1 1.0m ;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 ,“竖直高度”h20.10m .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 ,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三、抢分频道◇课后巩固(需要上交)班级姓名成绩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则A .第C.第2s 内的位移是9.8m2s 内的平均速度是9.8m/sB .第D.第2s 内的位移是14.7m2s 内的平均速度是14.7m/s2.物体由某一高度处自由落下,高度约为()经过最后2m 所用的时间是0.15s ,则物体开始下落的A.10mB.12mC.14mD.15m3.某人在静止的湖面上竖直上抛一小铁球,小铁球上升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穿过湖水并陷入湖底淤泥中一段深度.不计空气阻力,取向上为正方向,如图1-3-4 所示,最能反映小铁球运动过程的速度时间图线的是()v v v vt t t tA B C D图 1-3-44.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有一个水滴自8 m 高处的屋檐落下,而且看到第五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一滴水正好落到地面,那么这时第二滴水离地的高度是A.2 mB.2.5 mC.2.9 mD.3.5 m5.在离地高 20m处将一小球以速度v0 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取10m/s2,当它到g=达上升最大位移的3/4 时,速度为 10m/s ,则小球抛出后 5s 内的位移及5s 末的速度分别为()A.- 25m,- 30m/s B.- 20m,- 30m/s C.- 20m, 0D.0,-20m/s6.图 1-3-2 中所示的各图象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图 1-3-27.起跳摸高是学生常进行的一项活动,小亮同学身高 1.72 m ,体重 60 kg ,站立时举手达到 2.14 m,他弯曲两腿,再用力蹬地,经0.4 s 竖直跳起,设他蹬地的力大小恒为1050 N,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 2,求小亮同学起跳摸高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跳台距水面高度8.如图 1-3-3 所示是我国某优秀跳水运动员在跳台上腾空而起的英姿为 10 m,此时她恰好到达最高位置,估计此时她的重心离跳台台面的高度为 1 m,当她下降到手触及水面时要伸直双臂做一个翻掌压水花的动作,这时她的重心离水面也是1 m.(取 g=10 m/s2)( 1)从最高点到手触及水面的过程中其重心可以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则该运动员在空中完成一系列动作可利用图 1-3-3 的时间为多长 ?(2)假设该运动员身高 160cm,重心在近似与其中点重合,则该运动员离开跳台的速度大小约多大?9.一位蹦床运动员仅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弹簧床对运动员的弹力 F 随时间 t的变化规律通过传感器用计算机绘制出来,如图1-3-6所示,取重力加速度2图 1-3-6过程中:(1)跳起的最大高度,起跳时的初速度;(2)最大加速度.。

高一物理人教版教案专题2.5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

高一物理人教版教案专题2.5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

专题2.5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讲】一.讲素养目标物理观念: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1.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了解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的科学方法和实验构思,领悟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了解伽利略利用斜面实验冲淡重力和合理的理论外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方法和过程,提高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实验探究测重力加速度g。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伽利略的探究思想及科学精神。

二.讲考点与题型【考点一】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1.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1)条件:①初速度为零;①只受重力。

(2)运动性质:是初速度v0=0、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v­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如图所示),斜率k=g。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只有当空气阻力比重力小得多,可以忽略时,物体从静止下落才可以当作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的理解(1)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大小:①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都相同。

①大小与在地球上的纬度、距地面的高度有关:向才指向地心。

2物体在其他星球上也可以做自由落体运动,但不同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不同。

【例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初速度为零、加速度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D.当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的运动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答案】CD【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选项A、B错误,C正确;当空气阻力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的运动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选项D正确。

【素养提升】本题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物理观念。

【规律总结】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两点注意(1)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运动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因为初速度不一定为零。

(2)物体在其他星球上也可以做自由落体运动,但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星球上所受重力一般不同,所以物体下落时的加速度一般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竖直上抛运动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了解什么是竖直上抛运动;
(2)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
(3)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能熟练计算竖直上抛物体的位移、速度及运动时间。

2.通过观察物体的上抛,概括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对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的分析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竖直上抛与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都是略去空气阻力抽象出的理想化模型,这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和规律,在熟练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运算的基础上,掌握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运动时间、位移和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及运算。

2.在竖直上抛运动的运算过程中,可将上升和下落两个过程看成一个统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学生不易接受。

同时,设定正方向,严格运用物理量正负号法则在运算中至关重要,是个难点。

三、教具
投影仪、投影片、彩笔。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本章我们已经学习了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今天学习一种含有折返情形的竖直上抛运动。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竖直上抛运动
演示小物体的竖直上抛运动。

指出: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该运动的特征:
(1)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

(2)因为重力远大于空气阻力,故空气阻力可忽略。

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恒为重力加速度。

(3)物体上升达到最高点还要下落,上升阶段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阶段是自由落体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计算方法
(1)将竖直上抛运动分为上升和下落两个阶段分别进行计算。

(先由学生自己推导,然后出示投影片得出结果。

)
①上升时间t1
物体上升到最高点瞬时速度为零,由速度公式可得0=v0-gt上升时间
②上升最大高度
③下落时间t2
④落地速度v t
⑤全程时间T
(2)由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知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的受力情况及加速度是相同的,那么能否把这一运动看做一个统一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呢?
投影出示物体运动的v-t图:
若匀减速至v t=0后受力情况不变,物体则被反方向加速,回到原来位置时总位移s=0;末速度v t=-v0,图象为:
可见,只要设定物体运动的正方向,规定矢量的正负号即可将竖直上抛运动的全过程看做统一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来处理。

例1 竖直上抛一物体,初速度为30m/s,求:上升的最大高度;上升段时间,物体在1秒末、2秒末、3秒末、4秒末、5秒末、6秒末的高度及速度。

(g=10m/s2)
解: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①最大高度
②上升时间
③1秒末
2秒末
3秒末
4秒末
(负号表示方向与设定正方向相反,即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 5秒末
6秒末
(以上运算由学生完成,并填入投影片的表格中)
时刻(s)0123456
位移(m)025*********
瞬时速度(m/s)3020100-10-20-30
3.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由表中数据画出竖直上抛物体的位置图。

投影片:
(1)竖直上抛物体上抛达最大高度所用的时间与从这一高度下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2)竖直上抛的物体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经过同一位置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由下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种对称性。

如v=-v5;v2=-v4…,t1-t0=t6-t5;
t2-t1=t5-t4….
例2 竖直上抛一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5m,求: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

(g=10m/s2)
因为从上抛最大高度自由下落的末速度与抛出时初速度大小相等,所以初速
例3 在15m高的塔顶上以4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石子,求经过2s后石子离地面的高度。

(g=10m/s2)
据位移公式
负号表示经过2s后石子对抛出点的位移方向竖直向下,即石子在塔顶下方12m处,因而离地面高度是15m-12m=3m。

例4 气球以4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气体下面挂一重物。

在上升到12m 高处系重物的绳子断了,从这时刻算起,重物落到地面的时间
为 [ ]
答案:C
五、课堂小结
1.物体以一定初速度沿竖直方向向上抛出,所做的运动叫竖直上抛运动。

在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

当速度减少到零时,物体上升达最大高度。

然后物体由这个高度自由下落,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

2.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即空气阻力可以忽略时,竖直上抛运动在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

所以在处理竖直上抛运动时,可以把这个全过程看做一个统一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我们就可以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来求解这一运动。

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设定正方向,并且要正确规定矢量的正负号(注意是相对于抛出点而言)。

3.由于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在同一位置的上抛速度和下落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有时可以利用这种对称性求解,使解题过程简化。

六、说明
1.将竖直上抛运动看做统一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是由于空气阻力可以忽略。

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的加速度相同,恒为重力加速度。

本节课以运动图象来说明这一统一过程,是因为教材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即由图象得出,加之这种方法简捷直观,故不采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来解释。

一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为第四章的内容;二是运动的合成较难理解,学生较难接受,不利于主要内容的阐述。

2.抛体运动一般都不计空气阻力。

因通常情况下,物体的重力远大于空气阻力。

但流体力学指出,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阻力亦随之增大。

故雨滴下落具有收尾速度,最终落地速度才不至过大。

另外在第三章牛顿定律的习题中也会遇到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形,所以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应适当强调。

3.例题4的干扰选项是由常见的几种错误得出的,应让学生动手动脑,以暴露出雷同的错误,以利纠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