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终结拖延症》的读后感(精选7篇)

《终结拖延症》的读后感(精选7篇)导语:终结掉拖延对你的干扰,你可以活得更精彩,再不用承受那些常与无必要的、自寻烦恼的拖沓相伴而来的痛苦。
这样,你就会在需要的时候尽快地爆发出潜力。
《终结拖延症》的读后感篇1读罢《终结拖延症》的第一感觉:这绝非你案头上关于“拖延症”的第一本书,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本。
拖延,固化成生活里的一种习惯,坏得习惯。
改变一种习惯,则是艰苦卓绝的过程。
这意味着,单纯的阅读本书并不能改善你的拖延症,也不会对你的日常生活产生过于积极的有益作用。
我们需要的去做的能力,这种能力毫无疑问是无法通过阅读一本书所能带来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战拖教材,而非一本自助手册。
在真的拖延症患者手里,这本名词性术语颇多,阅读感并不算强的书籍,像是一种负担,而难给人以去改变拖延的勇气。
换句话说,并非这本书写的不好,而是没有配套服务。
这个服务,既包括一个现实中的战拖课程班,还有一个实时督导与反馈的机制。
当然,书中一些有趣的观点,权且摘录在此:一项工作量大的长期工作,其进程很可能被拖延所影响。
这时,用表格提示的方法,也许会帮你认清工作的目标、最后期限、时间表,以及受拖延所影响的风险大小。
个人事务拖延,就是习惯性地推迟你早该进行的活动。
简单拖延是一种不作为的拖延方式:当你觉得某一任务有些不顺手,或者让你感觉不愉快的时候,对其抗拒、退缩的反应,就是简单拖延。
这种拖延,可能会以瞬间的犹豫作为起点。
除非你能采取有效的行动,迅速完成任务,否则这一瞬间的犹豫,可能就会触发拖延的自动反应。
而犹豫的过程,可能与大脑的工作方式息息相关。
复杂拖延,是伴随着诸如“自我怀疑”或“完美主义”等其他因素的拖延行为。
无意义的忙乱,也是一种因为逃避不想面对的问题,从而导致潜在紧张的症状。
这种忙乱是一种分心欣慰,就像是沿着一条死胡同狂奔到底,毫无意义。
要从拖延的道路转移到高效率的道路上,第一步通常是这样一种转变:从拖延过程及其思维、感觉和行为当中的自我倾注状态,切换到一种问题解决式的自我观察状态。
拒绝拖延症读后感

拒绝拖延症读后感拖延症这玩意儿,就像个小恶魔,悄悄地潜入我们的生活。
以前我总是觉得,“还有时间呢,先玩会儿手机/看会儿剧再说。
”结果呢,事儿越堆越多,到最后就像一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就像每次要写论文的时候,心里想着“明天开始写吧”,然后明天又拖到后天,一直拖到离截止日期没几天了,才火急火燎地开始赶,那质量能好到哪儿去?写的时候还各种焦虑,头发都掉了不少。
这本书里有个观点特别戳我,说拖延症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对要做的事情有恐惧或者厌恶的情绪。
我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比如说打扫房间,一想到要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整理好,就觉得好麻烦,于是就拖着不做。
可实际上呢,等真正开始做了,发现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而且做完之后那感觉可爽了,房间干净整洁,自己看着也舒心。
书里还提到了一些克服拖延症的方法,特别实用。
其中一个就是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
这就好比吃一个大蛋糕,直接让你一口吞下去肯定不行,但是把它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就容易多了。
像我要复习一门功课,以前看着厚厚的一本书就发愁,现在按照书里说的,把它分成几个章节,每天复习一个小章节,不知不觉就把整本书都复习完了,而且还不觉得累。
还有就是设定明确的时间期限。
这就像给任务上了个紧箍咒,让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拖延。
我现在做事情都会给自己定个闹钟,告诉自己在这个时间内必须完成。
比如说健身,以前总是想去又懒得动,现在定好一个小时的健身时间,到点就换衣服出门,效果还真不错,感觉自己的身体都变得更有活力了。
读完这本书,我就像得到了一本战胜拖延小恶魔的秘籍。
我开始尝试着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以前早上起床总是要赖床好久,现在一想到“拖延就是在浪费生命”,就一骨碌爬起来了。
而且在工作和学习上,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我不再是那个总是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的人了,而是变成了一个积极主动的行动派。
告别拖延症提高执行力读后感

告别拖延症提高执行力读后感读完这篇关于告别拖延症提高执行力的文章,我就像被人在屁股后面猛推了一把,突然有了一种要好好整顿自己生活的冲动。
以前啊,我就是拖延症的重度患者。
就说早上起床这件小事吧,闹钟响了一遍又一遍,我心里想着“再睡五分钟,就五分钟”,结果这五分钟就像魔法时间一样,一下子就变成了半小时甚至一小时。
那感觉就像是我和床之间有一场难舍难分的恋爱,床就像个超级有吸引力的磁铁,我怎么都挣脱不开。
文章里提到拖延症就像是一个小恶魔,在我们耳边不停地说“等会儿再做,不着急”。
这可太真实了!每次要做一件事,比如写作业或者打扫房间,这个小恶魔就冒出来了。
我就会开始找各种借口,一会儿觉得要先吃点东西补充能量,一会儿又觉得要先刷会儿手机放松一下,结果正事一件没干,时间就悄悄溜走了。
但是这篇文章也给了我不少打击拖延症的好办法呢。
其中有一点让我特别有感触,就是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
我以前一看到那种大任务,像写一篇很长的论文,就觉得脑袋都大了,完全不想开始。
可要是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小部分,比如先确定主题,再找资料,然后写个小段落,突然就觉得没那么可怕了。
这就好比要吃一大块蛋糕,直接咬肯定会噎着,但是切成小块一块一块吃就轻松多了。
还有关于提高执行力的部分,它说要给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期限。
我觉得这就像是给自己设了个小闹钟,时刻提醒自己该干活了。
比如说我想减肥,以前总是嘴上说说,今天说从明天开始,明天又推到后天。
现在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一个月要瘦五斤,然后把每天的运动和饮食计划都写好。
这样每天一睁眼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拖延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就像被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我决定要和拖延症这个坏家伙彻底说拜拜。
我要像个充满电的小机器人一样,听到指令就立马行动。
虽然我知道这个过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毕竟拖延症这个小恶魔也不会轻易放过我。
但是我有信心,只要按照文章里说的那些方法去做,我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执行力,把生活过得更有条理,不再被拖延症搞得一团糟。
2022《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2022《终结拖延症》读后感《终结拖延症》读书报告无事不拖的人确实难找,而从不拖延的人也很罕见。
我们都会拖延,只不过程度有轻有重。
终结掉拖延对你的干扰,你可以活得更精彩,再不用承受那些常与无必要的、自寻烦恼地拖沓相伴而来的痛苦。
这样,你就会在需要的时候尽快地爆发出潜力。
你也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娱乐,同时,从拖延中抢回更多的时间,也会让你的工作完成得更出色。
作者简介:威廉·克瑙斯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拥有超过30 年的心理治疗经验;其专精领域为现代都市人群各种负面心理的引导与治疗。
一、什么是拖延症拖延就是把重要的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得不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你难免会对一些即将要做的事有些厌烦,这种情绪包含着一种转移注意力的冲动,让你想用一些无关紧要但快乐的事来代替,比如打游戏。
拖延不是简单的逃避行为,而是包含了一系列相关联的理解和想法(认知)、情绪和感受以及行动(行为)。
案例:简是一家公司的财务分析师,她的任务是要尽快完成季度财务分析报告,在拖了一段时间后,她决定今天必须要完成这个报告,看看下面发生的这些事:简刚要坐下写报告,她突然发现草坪草太高了,她得去剪草;剪完草后,正好看见了邻居,就走过去闲聊了一会;吃完晚餐后,有点小困,就决定小睡一会,这样就有精神写报告了;小睡一会儿后,打开电脑,不由自主地看了一会新闻,又打了会儿喜欢的游戏,太晚了,还是睡觉吧,明天早点起来再做;一觉就睡到早上7 点,她匆匆起床,准备上班,根本没时间写报告;忙乎了一早上才把手头的事处理完,她午饭也没吃,赶紧写报告,但已经赶不上下午 4 点的截止时间了;她疲惫不堪,只好向老板申请延期一天,老板无奈同意了,她终于赶完了,内心愤怒不已,发誓下次一定不再这样。
可是下一次报告任务,她的拖延一如往昔。
拖延有很多原因,比如逃避压力;害怕失败的焦虑;认为不是最好就是失败的完美主义。
当然除了交税和死亡这两件事是肯定的,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事是必然的,所以也没有那么多的失败。
告别拖延症提高执行力读后感

告别拖延症提高执行力读后感读完关于告别拖延症提高执行力的相关内容后,我就像被人在屁股后面猛踹了一脚,一下子清醒了不少。
以前啊,我就是拖延症的“重度患者”。
就说写作业这事儿吧,每次放学回家,心里想着:“嗯,先休息会儿,吃点东西再写。
”这一休息,就像掉进了时间的黑洞,等回过神来,天都黑了,作业还一个字没动呢。
然后就开始着急忙慌地赶作业,那质量就别提了,自己看着都闹心。
书里说拖延症就像是个小恶魔,在你耳边不停地说:“不着急,还有时间呢。
”可实际上,时间就这么被一点点浪费掉了。
这就好比你本来要去赶一辆通往成功或者至少是完成任务的大巴车,结果因为拖延,你就在车站那儿磨磨蹭蹭,眼睁睁看着大巴车开走了,自己还在原地发呆。
而提高执行力呢,就像是给自己打造了一双超级跑鞋。
有了这双鞋,当你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能立刻飞奔出去,不再犹犹豫豫。
比如说打扫房间,以前总是想着等会儿等会儿,现在我只要一有这个想法,就立马动手。
先把东西分类,然后该扔的扔,该整理的整理,没一会儿,房间就变得干干净净。
这感觉就像打游戏通关了一样,超级有成就感。
告别拖延症提高执行力,还让我在学习上尝到了甜头。
以前我总是把复习功课拖到考试前一晚,那时候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看啥都记不住。
现在我按照计划每天复习一点,到考试的时候就特别从容,成绩也比以前提高了不少呢。
这就好比你是一个小农夫,拖延症就是那些杂草,执行力就是你手里的锄头。
你要是不拿起锄头除掉杂草,你的庄稼(也就是你的任务、目标)就长不好。
现在我算是明白了,要想过上井井有条、高效充实的生活,就得和拖延症说拜拜,把执行力这个好伙伴紧紧抓住。
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我就能在各个方面都变得更优秀,就像开了挂一样,一路升级打怪,走向人生巅峰啦!。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doc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是明代诗人钱福的佳作,诗中可是看出,前人已经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尤其要珍惜今天的时间!今天,当我读完美国作家威廉·克瑙斯的《终结拖延症》后,更加意识到当我们决定做某事的时候,我们要战胜自已内心的拖延习惯,尽可能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把它完成。
因为,这对于完成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言道:慢工出细活。
试想,当你仓促的干完某事,连检查的时间都没有了,怎么能够去保证质量?这根本不叫完成某事,这只能叫对付掉某事。
虽然拖延症是对我们最普遍、最顽固又最复杂的挑战,但是我们可以试着让自已坚持实践“立即行动”哲学,为自已照亮一条新路,沿着这条新路,我们去“战拖”!我们在观念上要转变自已,识破那些将我们引离主线的消极自我意象和情绪威胁,以及分心的活动,不让他们去妨害我们的工作成果。
拖延现象仿佛是一团迷雾,多变而复杂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借口和意外,这就需要我们调整自已的期望值,采取可行的矫正措施,来对抗拖延行为。
遇到事情,很多人可能都有“待会儿再做”的这种心态,它就像一张“借据”,它预支着“现在就玩”的特权,让“以后”再为“现在”买单。
可是每当借款到期之时,甚至不用等到那个时候,你往往就会发现利息的高昂。
所以,我们不能把明天的时间透支给今天来玩,而把今天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去做,这样我们实际付出的成本也会很高很高。
《终结拖延症》这本书让我们用三管齐下的方法,终结拖延症,不妨让我们努力试着去改变我们的拖延:1、通过认知方法磨亮自我察觉,改变拖延思维,从而斩断我们的拖延思维;2、通过情绪方法建立对不愉快任务的忍耐力,练出情绪肌肉,克服拖延,让自已知道如何去应对与压力相关的拖延;3、通过行为方法,让自已果断行动,坚持到底,攻陷拖延。
人的一生中,许多习惯都是自已养成的,好的习惯我们可以继续保留,坏的习惯我们要慢慢让自已去丢弃。
拖延就是一种坏习惯,当我们愿意去战胜拖延的时候,我们就要有决心和我们的拖延坏习惯说再见。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精心整理终结拖延症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着读后感《终结拖延症》是一本由威廉?克瑙斯着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一):想象下一个“立即行动”的步骤把你的自我发展的努力看成一种实验,把你的计划看成假说。
这样,你的看法就会有所不同。
现在,你就像科学家一样操作着。
你检验的只是你的计划,评判的只是实验的结果,而不是你本人。
如果你不喜欢结果,那就调整计划,重新检验。
先找出对你来说很容易做好的事情,在这件事上坚持实践“立即行动”哲学,直到完全掌握。
你可能害怕失败,原因是你害怕随后的被拒;你推迟行动,为的是避免那些原本子虚乌有的恐惧。
拖延可能源于你对几类任务的情绪反应,这些任务或者错综复杂,或者迟迟不能给你回报,或者让你觉得沮丧、不快甚至如临大敌。
这些任务可能唤起了你的焦虑。
当这些负性情绪在你心底窃窃私语的时候,拖延就成了你再自然不过的一种反应。
开始。
下去。
否则,你就只有明智地把整项工作预先分块,为自己设置一些中间期限,并根据完成情况,定期奖励自己。
要记住,在我们认知、情绪与行为三管齐下的“战拖”方案当中,对自己的拖延习惯保持觉察和认识是首要的一步。
当你把那些不重要和不紧迫的事情,置于你最重要的自我发展活动之上时,你就是在拖延,就是在用无关紧要的事情分散你的注意力。
这种拖延,可能会以瞬间的犹豫作为起点。
除非你能采取有效行动,迅速完成任务,否则这一瞬间的犹豫,可能就会触发拖延的自动反应。
无论这种机制确实存在还是另有原因,解决方案都是相同的:必须采取行动,推翻这种生理抵制。
这种转变不像做研究那样,要花很多年打基础才能完成。
你可以马上开始这种转变。
控制住拖延,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但它也会变得越来越简单易行。
当你自我观察的努力得到的回报逐步累积时,你继续这种“立即行动”的方式就会更有动力了。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精心整理终结拖延症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着读后感《终结拖延症》是一本由威廉?克瑙斯着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一):想象下一个“立即行动”的步骤把你的自我发展的努力看成一种实验,把你的计划看成假说。
这样,你的看法就会有所不同。
现在,你就像科学家一样操作着。
你检验的只是你的计划,评判的只是实验的结果,而不是你本人。
如果你不喜欢结果,那就调整计划,重新检验。
先找出对你来说很容易做好的事情,在这件事上坚持实践“立即行动”哲学,直到完全掌握。
你可能害怕失败,原因是你害怕随后的被拒;你推迟行动,为的是避免那些原本子虚乌有的恐惧。
拖延可能源于你对几类任务的情绪反应,这些任务或者错综复杂,或者迟迟不能给你回报,或者让你觉得沮丧、不快甚至如临大敌。
这些任务可能唤起了你的焦虑。
当这些负性情绪在你心底窃窃私语的时候,拖延就成了你再自然不过的一种反应。
开始。
下去。
否则,你就只有明智地把整项工作预先分块,为自己设置一些中间期限,并根据完成情况,定期奖励自己。
要记住,在我们认知、情绪与行为三管齐下的“战拖”方案当中,对自己的拖延习惯保持觉察和认识是首要的一步。
当你把那些不重要和不紧迫的事情,置于你最重要的自我发展活动之上时,你就是在拖延,就是在用无关紧要的事情分散你的注意力。
这种拖延,可能会以瞬间的犹豫作为起点。
除非你能采取有效行动,迅速完成任务,否则这一瞬间的犹豫,可能就会触发拖延的自动反应。
无论这种机制确实存在还是另有原因,解决方案都是相同的:必须采取行动,推翻这种生理抵制。
这种转变不像做研究那样,要花很多年打基础才能完成。
你可以马上开始这种转变。
控制住拖延,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但它也会变得越来越简单易行。
当你自我观察的努力得到的回报逐步累积时,你继续这种“立即行动”的方式就会更有动力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这几天把《终结拖延症》这本书读了一遍,感觉这本书写得非常好,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所谓拖延的意思就是把事情不断延后,却迟迟不去做。
有的人认为时间有的是,明天可以再开始“记得有句古诗说得好”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总认为时间还有很多,离最后的时间还很远,我们总会拖延到最后迟迟不肯行动。
读了这本书中我了解到常见的拖延思维有哪些:
1.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开始。
2.我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是先准备准备吧。
3.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我要准备得更充分。
4.我觉得我会失败.....
不管你是否有拖延的行为,是否存在拖延思维,最重要的是能否觉察到自己正在拖延!对拖延的觉察是战拖的第一步。
如果一个人明明在拖延,却否认自己在拖延,并继续拖延下去,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而在这本书当中,作者建议:通过写拖延日志增进对拖延的觉察。
拖延日志就是记录拖延的详细情况,如拖延的事情,拖延的结果,拖延的借口,拖延的情绪变化等等。
当具备对自己思维的觉察力时,我们就可以在拖延思维出现之时,通过自己激励、自我辩论,同时利用新的思维模式去替代拖延思维。
下面我举一个我的例子以坚持早起床为例吧,”今天早晨六点定
点闹铃响了,时间太早了,还是再睡会吧明天再坚持六点起。
不行一定要起床,因为六点起床洗脸刷牙做饭送孩子上学时间刚刚正好,而且我不用再着急开快车了就算遇上堵车孩子上学也不会迟到了。
我们真正迈出第一步很难,我们总是存在着拖延。
在我们还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时拖延思维不断地给我们的情绪和内心增加
压力,分散我们的注意力,然后趁虚而入,使我们变得又拖延了。
针对拖延引发的情绪,书中的建议就是培养对这些情绪的忍耐能力,进而锻炼出”情绪肌肉“,这确实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却很痛苦。
我们可以学习书中提到的战胜拖延的几点建议
1)确定一个清晰、具体、可量化的目标;
2)将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步骤来完成。
如果是创造性的活动,就分解成机械性的活动;
3)不必准备太充分,一旦发现自己在准备上花太多时间,就跳过准备,直接行动。
4)停下完美主义,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一点一点地做,同时记录自己的改变和变化;
5)消除一切干扰,如关掉手机,关掉电视、拔掉网线......集中注意力;
6)利用仅有的10分钟时间;
7)先做5分钟,再做5分钟.......继续这样下去,你会慢慢找
到状态的;
总得来说,这本书比较注重实践操作,但是操作的方法和步骤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因为书中提倡通过记录和书写来觉察和反思自我,许多内容只有做了才会明白,才能理解,有此情况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以上就是我的读书分享。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