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我的好习惯 第3课 我不拖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我的生活好习惯第3课《做事不拖拉》教案苏教版

-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时间管理和制定时间计划的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做事不拖拉”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七、作业评价
1. 作业批改: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2. 作业点评: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表扬优秀作业,鼓励其他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
3. 作业讲评:针对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 作业反馈:及时将作业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 关键词:时间管理、计划、执行、效率、拖拉、自律。
4.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及时行动的重要性,培养诚实守信、自律自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宝贵,认识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珍惜时间、高效利用时间的意识。
(2)制定时间计划:引导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时间计划,做到有计划地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存在沟通不畅、协作不充分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小组讨论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九.板书设计
- 重点知识点:时间管理的意义、制定时间计划的步骤、及时行动的重要性、克服拖拉的方法。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1、我们爱整洁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什么叫整洁,人和环境为什么要整洁。
2、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洁,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手帕、书包、文具盒、书本等若干件(干净与不干净的),脸盆若干。
学生准备:抹布、手帕、安全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很多事情已不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了。
能告诉大家,你每天起床后都做了些什么吗?(穿衣、扣扣子、穿鞋、系带子……)很多同学都非常能干,学会料理自己的事了。
那你会整理房间、打扫教室卫生,并保持它们的整齐清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爱清洁》,看一看什么叫整洁和怎样做到爱整洁。
二、学习新课:1、在家爱整洁。
⑴出示课件,领会“整洁”的含义。
①出示:这块手帕干净吗?这一块呢?这个书包不仅外面脏,再看里面的书本放得怎样?我们说:这个书包不干净、不整洁。
②投影片:这个小朋友的家干净又整齐。
我们说:他的家很整洁。
⑵了解“按时”的含义。
①你们知道清晨大约是指什么时候?(天刚亮)②你每天几点钟起床?是谁叫醒你的?每天都在这个固定的时间起床,就叫按时起床,“按时”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⑶提问:起床后,你做些什么事?怎样做的?⑷讲述:我们所做的这些事都是围绕着个人卫生来做的。
你们看,××同学穿的衣服多整齐,××同学的手、脸洗得真干净,××的头发(小辫)梳得真整齐……他们真整洁。
⑸除了个人卫生做得好,你房间里的被子谁叠?枕头、床单谁铺、谁掸?桌子谁来抹?我们应当自己的事自己做。
(看投影片或录像片)①指定学生复述自己平时的做法。
②突出:叠、铺、掸、抹。
表现:四四方方、平平展展、一尘不染。
2、在学校爱整洁。
了解学校环境整洁的内容与保持环境整洁的方法。
⑴清扫教室的步骤是怎样的?⑵为什么要先开窗户,再洒水、擦黑板、扫地、抹桌椅?不这样做会怎样?步骤颠倒又会怎样?为什么?⑶老师为什么要夸奖我们?是怎样夸的?3、身心健康与环境整洁。
统编版一年级下道德与法治第3课我不拖拉第2课时教案

第3课《我不拖拉》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按时作息、不拖拉在生活中的作用。
2.愿意自觉遵守时间,不拖拉。
3.用实际行动和“拖拉”说再见,养成基本的学习好习惯。
在成人帮助下能够确定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完成。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学会不拖拉,愿意自觉遵守时间。
难点:帮助学生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故事导入师导语:大家听说过小偷吗?那大家听说过时间小偷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时间小偷的故事,大家带着问题来听故事。
出示任务:课件展示《时间小偷》问题和故事:问题一:你有被时间小偷偷过时间吗?问题二:为什么时间小偷偷不走小姑娘的时间?时间小偷是一个小精灵,他专门藏在爱拖拉的小朋友身边。
小朋友放学回家该写作业了,时间小偷立马偷偷摸摸的隐身到小朋友的身边,对着小朋友不停念叨:玩会儿铅笔吧,玩会儿橡皮吧,吃点儿零食吧,上个厕所吧,出去转一圈吧......爱拖拉的小朋友马上就听从时间小偷的话,把本该写作业的时间用来走神、玩耍。
得逞后的时间小偷特别开心,小朋友做事越拖拉,时间拖得越久,时间小偷偷的时间就越多,他偷时间的能力就越强。
慢慢的,小朋友就会变得越来越拖拉,吃饭拖拉,穿衣拖拉,做事拖拉,干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可是,时间小偷也不是万能的,这不,他想偷一个认真学习的小姑娘的时间,就没偷到,还被赶走了。
那天,小姑娘放学后正准备写作业,时间小偷就开始在她耳边念叨:玩会儿橡皮吧,吃会儿零食吧......可是,无论时间小偷怎么念叨,小姑娘都听不到,她在认认真真的完成自己的作业。
完成作业后,小姑娘拿过闹钟,看了看时间,自言自语道:“太好了,我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了,我今天可以和妈妈一起下楼跳绳了。
”时间小偷又趁机在她耳边说:“不下楼跳绳,去看电视,去看电视。
”小姑娘依然不听他的话,而是拿起闹钟,接着说:“现在是我的阅读时间,我要把昨天没看完的书看完。
”无论时间小偷怎么诱惑小姑娘,小姑娘都自觉按照自己和妈妈约定的时间表来做事情。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一单元 我的好习惯 3 我不拖拉》公开课教案_5

我不拖拉(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2011年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对儿童的生活提出了四方面的具体要求,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我不拖拉》就是依据——“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1条“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而编写的。
本课的编写目的是能在大人的帮助下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战胜拖拉的坏习惯。
《我不拖拉》这一主题可分为两课时来进行课堂教学。
本课为第一课时,内容主要是教材第10—11页。
二、学情分析对于七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时间观念淡薄、专注力差、自制力低、做事拖拉磨蹭……这些情况在他们身上普遍存在。
在SOLO理论的指导下,课前我通过与一年级学生谈话,初步了解到孩子对什么是拖拉只认识到“做事慢”就是拖拉,甚至有个别孩子认为跑步比别人慢也是拖拉。
因此,孩子们对拖拉的认识处于单点结构水平,甚至有部分孩子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拖拉,处于前结构水平。
对于拖拉的危害,发现一年级孩子只认识到拖拉对自己的影响,但还不能认识到拖拉对他人的影响,处于单点结构水平。
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存在磨磨蹭蹭的情况,经常要家长不断催促,缺乏时间观念,特别是吃饭、做作业、早上起床等。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对此还不以为然,比如:虽然听见了家长在催促赶紧穿衣服,动作却依旧不紧不慢的,让家长颇为烦恼。
也有少数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做事比较专注,比如:拼搭乐高时不会受旁边环境影响;做作业时专心致志、不东张西望;吃饭时不讲话很快能吃完……这些习惯较好的孩子,可以在教学中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 联系生活,了解什么是做事拖拉,并能发现自己的拖拉行为。
2. 在活动中,知道做事拖拉的原因,初步认识拖拉的危害。
3. 初步感受时间的意义,树立做事不拖拉的意识。
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认识拖拉的危害,树立做事不拖拉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在第一课时中,我安排了四个板块的活动。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教案

新⼈教版道德与法治⼩学⼀年级下册第⼀单元《我的好习惯》教案第⼀单元我的好习惯1、我们爱整洁教学⽬标:1、教育学⽣初步懂得什么叫整洁,⼈和环境为什么要整洁。
2、培养学⽣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在平时⽣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洁,培养学⽣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帕、书包、⽂具盒、书本等若⼲件(⼲净与不⼲净的),脸盆若⼲。
学⽣准备:抹布、⼿帕、安全剪⼑等。
教学时数:⼆课时第⼀课时教学过程:⼀、导⼊新课:师:同学们已经是⼩学⽣了,很多事情已不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了。
能告诉⼤家,你每天起床后都做了些什么吗?(穿⾐、扣扣⼦、穿鞋、系带⼦……)很多同学都⾮常能⼲,学会料理⾃⼰的事了。
那你会整理房间、打扫教室卫⽣,并保持它们的整齐清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爱清洁》,看⼀看什么叫整洁和怎样做到爱整洁。
⼆、学习新课:1、在家爱整洁。
⑴出⽰图⽚,领会“整洁”的含义。
①出⽰:这块⼿帕⼲净吗?这⼀块呢?这个书包不仅外⾯脏,再看⾥⾯的书本放得怎样?我们说:这个书包不⼲净、不整洁。
②投影⽚:这个⼩朋友的家⼲净⼜整齐。
我们说:他的家很整洁。
⑵了解“按时”的含义。
①你们知道清晨⼤约是指什么时候?(天刚亮)②你每天⼏点钟起床?是谁叫醒你的?每天都在这个固定的时间起床,就叫按时起床,“按时”是⼀种良好的习惯。
⑶提问:起床后,你做些什么事?怎样做的?⑷讲述:我们所做的这些事都是围绕着个⼈卫⽣来做的。
你们看,××同学穿的⾐服多整齐,××同学的⼿、脸洗得真⼲净,××的头发(⼩辫)梳得真整齐……他们真整洁。
⑸除了个⼈卫⽣做得好,你房间⾥的被⼦谁叠?枕头、床单谁铺、谁掸?桌⼦谁来抹?我们应当⾃⼰的事⾃⼰做。
(看投影⽚或录像⽚)①指定学⽣复述⾃⼰平时的做法。
②突出:叠、铺、掸、抹。
表现:四四⽅⽅、平平展展、⼀尘不染。
2、在学校爱整洁。
了解学校环境整洁的内容与保持环境整洁的⽅法。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3课我不拖拉教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3课《我不拖拉》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做事拖拉,初步认识拖拉的害处;懂得要珍惜时间,体验抓紧时间做事的意义。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3课《我不拖拉》教案,供您参考,篇一:我不拖拉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做事拖拉,初步认识拖拉的害处;懂得要珍惜时间,体验抓紧时间做事的意义。
指导学生认识到做事拖拉带来的后果,培养学生基本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克服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教学重难点:认识拖拉的害处,懂得要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环节1 :故事导入,感知拖拉师:同学们,今天上课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
(根据教材第10—12 页绘本《拖拉鸟》的故事制作动画片,课上播放,故事只讲到拖拉鸟的窝一直还没有搭好。
)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大家知道这只鸟为什么叫“拖拉鸟”了吗?(老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不急、明天)师:大家喜欢这只名叫“拖拉”的鸟吗?为什么?生:(略)(教师板书:拖拉)点评:该教师巧妙、灵活地使用教材,特别是对小绘本的运用,让学生既看故事,又讲故事,分析拖拉鸟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得教育引导自然展开。
环节2 :联系实际,了解拖拉师: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像“拖拉鸟”一样的同学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其中有教材第10 页正文中的两幅图,另外还补充“抓紧时间做作业”“打扫卫生”等图片。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仔细观察,然后交流,再推举发言人进行集体交流。
)生1 :我发现第一幅图中的同学很拖拉,因为爸爸妈妈叫他吃饭,可是,他却只顾着玩,跟爸爸妈妈说“等一下”。
生2 :我发现第三幅图中的同学也很拖拉,因为老师要收本子了,可是他的作业还没完成。
(教师相机板书:等一下、还没完。
)师:同学们可真棒!大家发现,只要常常把“不急”“明天”“等一下”“还没完”挂在嘴边的人,都跟这只鸟一样,有做事拖拉的毛病。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1、我们爱整洁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什么叫整洁,人和环境为什么要整洁。
2、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洁,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手帕、书包、文具盒、书本等若干件(干净与不干净的),脸盆若干。
学生准备:抹布、手帕、安全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很多事情已不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了。
能告诉大家,你每天起床后都做了些什么吗?(穿衣、扣扣子、穿鞋、系带子……)很多同学都非常能干,学会料理自己的事了。
那你会整理房间、打扫教室卫生,并保持它们的整齐清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爱清洁》,看一看什么叫整洁和怎样做到爱整洁。
二、学习新课:1、在家爱整洁。
⑴出示课件,领会“整洁”的含义。
①出示:这块手帕干净吗?这一块呢?这个书包不仅外面脏,再看里面的书本放得怎样?我们说:这个书包不干净、不整洁。
②投影片:这个小朋友的家干净又整齐。
我们说:他的家很整洁。
⑵了解“按时”的含义。
①你们知道清晨大约是指什么时候?(天刚亮)②你每天几点钟起床?是谁叫醒你的?每天都在这个固定的时间起床,就叫按时起床,“按时”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⑶提问:起床后,你做些什么事?怎样做的?⑷讲述:我们所做的这些事都是围绕着个人卫生来做的。
你们看,××同学穿的衣服多整齐,××同学的手、脸洗得真干净,××的头发(小辫)梳得真整齐……他们真整洁。
⑸除了个人卫生做得好,你房间里的被子谁叠?枕头、床单谁铺、谁掸?桌子谁来抹?我们应当自己的事自己做。
(看投影片或录像片)①指定学生复述自己平时的做法。
②突出:叠、铺、掸、抹。
表现:四四方方、平平展展、一尘不染。
2、在学校爱整洁。
了解学校环境整洁的内容与保持环境整洁的方法。
⑴清扫教室的步骤是怎样的?⑵为什么要先开窗户,再洒水、擦黑板、扫地、抹桌椅?不这样做会怎样?步骤颠倒又会怎样?为什么?⑶老师为什么要夸奖我们?是怎样夸的?3、身心健康与环境整洁。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教案

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1、我们爱整洁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什么叫整洁,人和环境为什么要整洁。
2、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洁,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手帕、书包、文具盒、书本等若干件(干净与不干净的),脸盆若干。
学生准备:抹布、手帕、安全剪刀等。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很多事情已不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了。
能告诉大家,你每天起床后都做了些什么吗?(穿衣、扣扣子、穿鞋、系带子……)很多同学都非常能干,学会料理自己的事了。
那你会整理房间、打扫教室卫生,并保持它们的整齐清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爱清洁》,看一看什么叫整洁和怎样做到爱整洁。
二、学习新课:1、在家爱整洁。
⑴出示图片,领会“整洁”的含义。
①出示:这块手帕干净吗?这一块呢?这个书包不仅外面脏,再看里面的书本放得怎样?我们说:这个书包不干净、不整洁。
②投影片:这个小朋友的家干净又整齐。
我们说:他的家很整洁。
⑵了解“按时”的含义。
①你们知道清晨大约是指什么时候?(天刚亮)②你每天几点钟起床?是谁叫醒你的?每天都在这个固定的时间起床,就叫按时起床,“按时”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⑶提问:起床后,你做些什么事?怎样做的?⑷讲述:我们所做的这些事都是围绕着个人卫生来做的。
你们看,××同学穿的衣服多整齐,××同学的手、脸洗得真干净,××的头发(小辫)梳得真整齐……他们真整洁。
⑸除了个人卫生做得好,你房间里的被子谁叠?枕头、床单谁铺、谁掸?桌子谁来抹?我们应当自己的事自己做。
(看投影片或录像片)①指定学生复述自己平时的做法。
②突出:叠、铺、掸、抹。
表现:四四方方、平平展展、一尘不染。
2、在学校爱整洁。
了解学校环境整洁的内容与保持环境整洁的方法。
⑴清扫教室的步骤是怎样的?⑵为什么要先开窗户,再洒水、擦黑板、扫地、抹桌椅?不这样做会怎样?步骤颠倒又会怎样?为什么?⑶老师为什么要夸奖我们?是怎样夸的?3、身心健康与环境整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第
3课我不拖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学情分析: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在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这一角色的转变中,有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那就是很多学生常犯做事拖拉的毛病。
因此,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克服拖拉的毛病,养成抓紧时间做事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做事拖拉,初步认识拖拉的害处;懂得要珍惜时间,体验抓紧时间做事的意义。
指导学生认识到做事拖拉带来的后果,培养学生基本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克服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教学重难点:
认识拖拉的害处,懂得要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环节1 :故事导入,感知拖拉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
(根据教材第10—12 页绘本《拖拉鸟》的故事制作动画片,课上播放,故事只讲到拖拉鸟的窝一直还没有搭好。
)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大家知道这只鸟为什么叫“拖拉鸟”了吗?
(老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不急、明天)
师:大家喜欢这只名叫“拖拉”的鸟吗?为什么?
生:(略)
(教师板书:拖拉)
点评:该教师巧妙、灵活地使用教材,特别是对小绘本的运用,让学生既看故事,又讲故事,分析拖拉鸟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得教育引导自然展开。
环节2 :联系实际,了解拖拉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像“拖拉鸟”一样的同学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其中有教材第10 页正文中的两幅图,另外还补充“抓紧时间做作业”
“打扫卫生”等图片。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仔细观察,然后交流,再推举发言人进行集体交流。
)
生1 :我发现第一幅图中的同学很拖拉,因为爸爸妈妈叫他吃饭,可是,他却只顾着玩,跟爸爸妈妈说“等一下”。
生2 :我发现第三幅图中的同学也很拖拉,因为老师要收本子了,可是他的作业还没完成。
(教师相机板书:等一下、还没完。
)
师:同学们可真棒!大家发现,只要常常把“不急”“明天”“等一下”“还没完”挂在嘴边的人,都跟这只鸟一样,有做事拖拉的毛病。
那么,拖拉的毛病会带来什么问题呢?大家猜一猜,“拖拉鸟”的故事的结尾会怎样?
生1 :“拖拉鸟”最后被冻死了。
因为它总是说“不急,明天再说”,冬天到了,它找不到搭窝的树枝了,所以它冻死了。
师:做事拖拖拉拉,看似一个小毛病,但是却会危害到拖拉鸟的生命!
生2 :“拖拉鸟”第二天急忙找东西搭窝,再也不拖拉了。
师:(现场采访同意这一观点的同学)请问,如果你是这只“拖拉鸟”,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1 :就是因为以前拖拖拉拉,所以差点被冻死了。
生2 :如果再不把窝搭好,真的会被冻死的。
师:是的!做事拖拖拉拉确实可能危害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师:如果生活中的人们也像“拖拉鸟”一样,结果又会怎样?(教师出示教材第10 页的两幅图。
)
生1 :等一下饭菜都凉了,吃了肚子会痛。
生2 :等一下爸爸妈妈会生气了,要批评他的。
生3 :同学们的作业都做完了,他还没做完,老师会批评他。
生4 :做完作业的同学都可以休息、玩耍,可他还要补作业。
师:(小结)拖拉会害了自己。
(教师出示图片:1. 上课了,老师拖拖拉拉不进教室;2. 早上孩子要上学,爸爸妈妈拖拖拉拉地不送;3. 学校要组织春游,一位同学拖拖拉拉还不来;4. 因为晚到 5 分钟,错过了火车。
)
(生略)
师:(小结)拖拉真是害己又害人啊!
师:(播放图片:1. 病人生命垂危,医生抢救;2. 居民楼失火,消防员救火;3. 农民播种;
4. 警察抓小偷;
5. 运动员比赛)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如果他们拖拉了,会产生什么后果?)
师:(小结)看来,无论是做什么工作,拖拉都可能导致后果严重!
师:看到这些,大家想说什么?
生:不要拖拉。
(教师相机板书:不拖拉)
点评:教师能够有意识地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回到学生的生活事件中去,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细节,帮助其了解拖拉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深化了学生对不要拖拉的认识。
环节3 :真情体验,告别拖拉
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好伙伴能告诉大家“不拖拉”的小窍门。
你们知道这个伙伴是谁吗?请大家猜一猜——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
跑的路程没长短,用的时间不一样。
生:小闹钟!
师:(出示闹钟)对!我们跟闹钟一起玩个游戏吧!
(教师出示游戏名称和规则,分组挑战写字、穿珠子、跳绳三项活动,限时一分钟。
)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之后给各组优胜者颁奖,再分别采访,启发学生发现“不拖拉”的窍门。
)
生1 :写字的时候,不东张西望,脑子里只想着写字这件事,眼睛盯着作业本。
师:这就叫“专心”,做事专心就可以跟“拖拉”说再见。
(板书:专心)
生2 :穿珠子的时候,手不要拿得太高,手要稳,眼睛要盯紧。
师:看来,掌握一些做事情的小技巧、小窍门,也能帮我们跟“拖拉”说再见。
(板书:掌握技巧、窍门)
师:(先采访跳绳没有获奖的同学)刚才时间还没到,你们怎么就停下来了?
生1 :太累了,我跳不动了。
生2 :我喘不上气了。
生3 :我一直坚持着。
师:做事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困难,如果都像这位同学一样……坚持一下,一定能完成任务,并且,就可以跟“拖拉”说再见了。
(板书:坚持)
师:刚才我们跟小闹钟玩了游戏,大家不仅玩得很开心,而且还学到了跟“拖拉”说再见的
好方法,就是做事专心、掌握技巧和坚持!
师:小明也有一个和“拖拉”说再见的好方法,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学生看教材第12 页。
)
师:说一说小明的好办法是什么。
师:你还有跟“拖拉”说再见的好方法吗?
生1 :我要制定学习计划。
生2 :多练习,做熟练。
生3 :提醒自己“快”一点。
生4 :做事的时候抓紧时间。
生5 :先把事情做完再去玩。
……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总把“不急”“等一下”“还没完”挂在嘴边,就是拖拉的表现,而且了解到,如果总是拖拉的话,就会养成坏习惯,就可能对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学会不拖拉。
这里,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师:大家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
生1 :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
生2 :珍惜时间,要从今天做起。
师:对。
在此,老师祝愿大家都能做时间的主人,学会做事不“拖拉”。
点评:这一教学设计环节强调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贴近生活,符合儿童特点;注重在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探究知识,认识生活;运用了一年级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实现了道德认识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