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近三年语文中考试题与考纲分析

合集下载

2013年中考语文阅卷分析

2013年中考语文阅卷分析

2013年中考语文阅卷分析题号:三、现代文阅读(三)23-26 满分8分共4题每题2分一、试题分析1、文体:议论文2、难度:中等、较活3、题目分析:第一题: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考查的是学生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把握,但在问法上较为灵活。

第二题: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为什么?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整体把握能力,对议论文文体特点的把握能力。

第三题: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考查的是学生对常见的论证方法和作用的认知能力。

第四题: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整体理解、感悟和分析能力。

二、阅卷中发现的问题1、字迹潦草、模糊不清,语言表达不通顺、不流畅,写与试题无关的话。

2、学生对文体认识不清,基本概念混淆。

在议论文答题过程中出现了说明、描述、叙述、主旨、反衬、衬托等不该出现在此种文体中的词汇。

甚至于出现了这样的答案“因为第三段的论据方法是驳论,是指举一个反例用自己的观点去驳倒它,是议论文的一种说明方法。

概念混淆到了极点。

3、答题时语言表达不完整、不到位。

如答比喻论证的作用时,“生动、形象、论证”这些词不能在答案中落实;②③段构成对比论证,“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从反面说出了”“形成对比”等答案频繁出现,“对比论证”四个字总是说不完整;再如题目26问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学生答“因为只有爱自己,才能爱世界”、“如果不爱自己,怎么能爱世界呢?”学生认为这就应该是回答这个问题了。

4、关键知识点掌握不好,学生分析能力低。

画线句运用的是比喻论证,仅一个比喻论证,学生就答出了几十种答案,如比喻的论证方法、打比方、作比较、拟人的论证方法、类比论证、作比较的论证、对比论证,甚至出现了物理论证、自我论证这样的离奇答案。

在答论证方法作用时,学生分析不出用这种论证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论证本段的分论点,也就是本段的第一句话,答出了“照应文章第⑥段”“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答案,这本是平时训练很常见的题型,但很多学生还是不能准确答出。

13中考试卷分析

13中考试卷分析

2013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实验中学杨娟2013年的中考试卷基本结构与往年一样,仍然包括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三大部分。

一、积累与运用(一)试题构成2012年1~6题24分1、根据拼音将相应语句规范、公正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2分)汉字书写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诗文默写没有现代诗文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成语运用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句子排序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名著6、观察下面来自生活中的一组照片,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改错字拟短信对对联2013年1~6题24分(1)(2分)①用音序检字法查“媚”:②用部首检字法符“暄”:(2)上面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分)查字典改错字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诗文默写现代诗文沁园春雪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成语运用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3分)标点符号5.下列两则广告语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4分)病句修改6.根据你对《西游记》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下面问题。

(4分)名著仿写(二)逐题分析第1题:考查了语文工具书的使用,要求考生分别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检索给出的汉字,查字典在《考试说明》中孕育了三年,今年终于破土而出,旨在考查学生应用字典的能力,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的要求。

从学生时代就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不仅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更能给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题型填补了我省中考试题的空白。

今年的这道题只涉及到了两种检字方法,基本上属于小学的学习范畴,所以很简单。

此外,还考查了在具体语境中对错别字的辨识与修改,这道题对正确书写汉字、减少错别字是一个良好的导向。

其实,无论是在田字格里填写汉字,还是在具体语境中改错字,目的只有加一个,就是要提醒老师们加强“识字写字”教学,夯实学生语文学习的根基,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扭转目前令人堪忧的汉字书写现状。

2013语文试卷分析修改解析

2013语文试卷分析修改解析

(2)安徒生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借着火柴的亮光,看
见了温暖的( )、
喷香的

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蔼的。
13 年名著考查题,贯穿了以往阅读名著的要 求。虽然 2013年考纲对名著改动较多,不过选题 还是考生们比较熟悉的《骆驼祥子》和《安徒生 童话》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只是考生需阅 读了名著原本,做题才会更加得心应手。名著阅 读在连续几年“文学常识化”的基础上,有进一 步细化的倾向,无论是《骆驼祥子》的一段情节 中填写 A 、B 两个人物,还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弘 鲁 室研教县城舒
析分卷试文语考中
2013
一、试 题 特 点
2013 年安徽语文中考卷仍然沿用近几年的三大板块:
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写作。
题量除了 2012年是18题,13年跟前几年一样,计 19题。 赋分与前几年一致: 35分+55分+55分+5分=150分。能力考查 层次感强、难易适度,其中 易、中、难 题的比例约为 6:3 :1, 内容基本涵盖了《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较好地兼顾了学业水平测试与升学选拔考试的双重功能。试题 紧扣《安徽省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注重引导师生回归语文教 材,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基本能力,注重考查学生 的语言和语文能力 。突出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遵循学 生学习语文的发展要求和语文学习规律,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 文素养,没有偏题、怪题。
语段综合训练中能使用新华字典,因 而字音字形部分学生基本能得分,但字义 失分较多,如“华而不实”的“华”应为 “开花”,不少学生选择了字典中“华” 的第一个义项“华丽”。
名著阅读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 1)~(2)题
试 。 (4分)

2013河北中考语文

2013河北中考语文

2013河北中考语文一、引言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在2013年的河北中考中,语文依然是考试的重点科目之一。

本文将从2013年河北中考的语文考试内容、试题分析和备考建议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二、2013年河北中考语文考试内容2013年河北中考的语文考试内容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写作和古诗文阅读三个部分。

其中,阅读理解占总分的40%,写作占总分的40%,古诗文阅读占总分的20%。

阅读理解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题型包括填空、判断、选择和简答题等,文章内容涵盖社会生活、文学类、科普类等多个领域。

写作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提示或材料完成作文。

题目涉及日常生活、社会问题等方面,要求考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进行合理的思考和表达。

古诗文阅读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题目要求考生阅读古代文化经典作品,并回答相关问题。

三、试题分析阅读理解2013河北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部分的题型较多样化,覆盖了不同题型的要求。

有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有的题目要求考生简答解答问题,有的题目要求考生填空或判断正误。

写作写作部分的试题设计紧密与现实生活、社会问题相结合,要求考生以准确丰富的语言和清晰的逻辑思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观察。

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部分包括对古代文化经典作品的阅读和理解。

考生需要熟悉古代文化和经典作品,理解其中的深层意义,并通过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理解能力。

四、备考建议阅读理解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考生可以通过多读多练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材料,按照时间要求进行阅读和理解,并进行答题训练。

写作提高写作能力需要考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并且要能够灵活运用。

考生可以通过多读多写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可以多写一些日记、小故事等,也可以尝试写一些议论文或说明文。

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需要考生对古代文化和经典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

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3年中考语文调研考试质量分析大冶十中九年级语文组试卷分析这次考试为适应性调研考试,此份试卷共分三部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实践与表达。

积累与运用部分中有识记(默写、字音、字形)、病句辨析、选词填空、句子衔接、句子排序,名著理解等题型,题目时代感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文言文阅读中有一词多义、课文内容理解、文句翻译等题型,难度适中。

古诗赏析中对诗歌感情基调的把握、名句的赏析。

现代文阅读部分有句子仿写,理解品味句子,分析句子的作用、理解作者感情,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品读,题目难度适中,重点考察考生的理解品析能力。

写作部分为命题作文,学生容易把握。

总观整张试卷,题目难度适中,基本与中考题型接轨,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

质量分析一.考试情况参考人数:194人、人平分:70.41、最高分:93、最低分:0(学生缺考)、优秀率:0、良好率:0.119、及格率:0.634、低分率:0.064。

其中90—99分数段有2人,80—89分数段有51人,70—79分数段有81人。

二.考生答题及得分情况。

(一)积累与运用部分1、字音字形题:学生对汉字的字形、字音掌握不劳,如第(1)小题得分率仅为0.13402,这与第四选项的字音学生陌生有关。

2、病句辨析题:有部分学生失分较严重,主要对第一选项的病因难以把握,得分率为0.63402。

3、名著理解题:有学生没有注意细小差别,审题不仔细,导致失分。

4、句子排序。

本小题较容易,只需学生注意整体理解以及句子间的前后呼应,过渡,就能答对此题。

5、古诗默写。

平时训练时做过,得分较高,为0.797422.(二)阅读与鉴赏部分文言文阅读与古诗鉴赏1、文言文阅读中学生得分较差的是11小题,得分率为0.226804,第12小题文句翻译是重点句子,学生只要记忆牢固,容易得分。

2、古诗鉴赏中第13题60%以上考生不能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的变化。

有20%左右考生审题不清只答对了一部分。

201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空冢郭乡中赵春生2013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整套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课程理念,既注重了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加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与2012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相比,依然是四大板块,每一版块的分值也完全相同,即(一)积累与运用(28分)、(二)现代文阅读(28分)、(三)古诗文阅读(14分)、(四)作文(50分).从内容上看试题关注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覆盖全面,考查了考生的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体现出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

从难易程度及学生完成试卷的质量来看,与2012年河南中考语文相比,难度增大,下表数据就反映了这一点。

(下表为30份样卷数据分析)具体分析如下: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从样卷13.6平均分来看,积累与运用部分学生总体完成情况很差,还不到总分28分的一半,从侧面也反映出试题的难度增大了。

第1、第2小题从字音字形方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过半学生对载、强、处等多音字不能正确辨析,对雄赳赳、恳求、集思广益不能正确书写。

第3小题考查语序的排列,正确率在60%左右,部分学生缺乏做此类试题技巧而失分。

第4小题古诗文默写,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相结合,错误主要集中在第3和4题,有的学生句子整体写错,有的学生出现了错别字,主要集中在“瀚”“阑”“霏”“暝”这几个字上。

第5小题名著阅读考查了细节,让那些没有认认真真读过原著的学生无从回答。

失分现象比较严重。

虽然“三大祝家庄”、“斗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是《水浒传》、《西游记》中的情节,但很多学生已经遗忘,难以用文字正确概括。

,第6小题有关“谷雨”的材料阅读,共设置了三个小题,总分值9分,这道题图文并茂,考查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观察力以及语言概括能力,平均得分在四分左右,失分率较高。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今年的阅读材料一为龙应台的《放学》是篇记叙文,共5小题16分,考点变化明显,摒弃了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要素的考查,加大了对文本的深度阅读,立足于对语言的赏析、品味和学生的探究能力。

2013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3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3年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2013年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充分体现了人文性和生活时代性并重的特点,突出了能力考查的重心。

试卷平稳、试题容易,没有偏题怪题,与考纲吻合。

今年出题继续坚持守正求稳的思想,与去年试卷在题型和结构上基本保持了一致,题的难难易度适中,没有太为难学生。

试卷题型和往年一样,题型布置包括基础积累与应用、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写作能力4个方面。

”从考题内容上看,今年中考试卷最大的亮点就是考试内容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和注重结合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征,让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而要关注自然和社会,思考社会生活。

一、试卷的结构、题型变化2012年开始,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与我省高考语文试卷,在试卷结构上就有几分相似了,中考考纲向着高考考纲贴近:明确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等六项能力。

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30分),包含“基础知识”、“阅读”等;第Ⅱ卷为非选择题(90分),包含“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等。

全部试卷采用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写作题等多种题型。

试卷满分为120分。

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约占20%,阅读约占40%,写作约占40%。

难度系数为0.65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2013年中考考试说明中的“语文试卷(样题)”中,第四大题明确了中考改革的方向:即文言翻译题的分值从6分降至4分;“名句积累”部分的分值从8分增至10分,该题不光考查学生的名句积累,还有一题专门考查考生对名句的赏析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二、试题的难易程度基础知识部分:前面的基础题以简单题为主,没有特意为难考生,照顾到了作为毕业考试的中考“角色”。

基础知识的考查较容易。

字音、字形、词语辨析、及语病考查的都是常见的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和已掌握能力较容易解答。

第1题是考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

这道题C四个选项都有错,所以更降低考试难度,属于送分题。

“浮燥”应为“浮躁”,“尴尬”的“gǎn”应为“gān”,“莫明其妙”应该为“莫名其妙”,“屏气凝神”的“屏”应读“bǐng”。

2013年山西省中考语文大纲解析

2013年山西省中考语文大纲解析

2013年山西省中考语文大纲解析关于2013年中考语文的解读也要寻求规律。

知道考什么,才知道如何备考。

主要内容提纲:(一)现代文阅读(二)文言文阅读(三)诗歌鉴赏(四)作文(基础部分另列)(一)现代文阅读备考梗慨:1、掌握必考题型(有备无患)(1)词在句(2)句在篇(3)概括文意2、掌握题干问题设置(知道怎么问,清晰如何答,语文也有答题步骤)(1)结构、顺序、层次之间的关系?(2)记叙方式和时间顺序?(3)区别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3、五类现代文阅读体裁历年考试规律(09年之前太原市命题,0 9年起全省命题)文章体裁:记叙文(08,09,11,12)★说明文(07、08,11,12)、★议论文(07,08,09,10)文学体裁:小说(07,10)★散文(12)(1)需掌握阅读技巧,把握文章关键词,快速寻找关键信息;(2)需掌握各类体裁常见题型(二)文言文阅读备考梗慨:(以下各年考察篇目,规律不用我说,您也能够看出来。

)1、历年考察篇目:2004年《出师表(节选)》;2005年《送东阳马生序(节选)》;2006年《三峡》《与朱元思书》;2007年《饮酒》、《爱莲说》;2008年《岳阳楼记》;2009年《邹忌讽齐王纳谏》2010年《送东阳马生序》;2011年《小石潭记(节选)》《记承天寺夜游》2012年《论语》部分2、备考:侧重初三上、下册重点篇目3、掌握:(1)文言实词200余个;(2)文言虚词于、之、其、因、为、以、者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屠惧,投以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先帝不以臣卑鄙(3)文言句式判断句、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词类活用(4)翻译方法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文章主题、情感(三)诗歌鉴赏(2012山西中考新增)(1)题材(2)意象、主题(3)常考题型A、分析意境型题型B、分析技巧型题型(四)作文(山西以半命题、话题作文为主)1、搜集素材2、分类素材3、形成风格4、多次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
11.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3分)
◆文言实词选择题放在第2小题。
出师表(12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教授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考查考生对材料分析概括能力,及从材料中引发社会与人生的感悟。所设问题的角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便于学生思考问题,表达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语文性、概括性、探究的趣味性相结合。
①关注表格所包含的信息。
②关注文化生活。
③关注包含人生哲理的小片断。
15 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4分)
16. 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饱含深意,其中“平静水面”和“深处的激流”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第13题选择题。
铺垫写法、细节描写的分析、选材以小见大特点、文章主旨母亲的赞歌。
第14题文章线索与情感变化经历。
18.文章末尾,“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请结合全文分析,这表露出“我”的什么情感愿望?(4分)
小说《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
13.围绕“一条银色的裤子”,母亲对安东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空格里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口口——口口——口口
14.文章多处为母亲修复母子关系埋下了伏笔,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4分)
15.你是怎样看待安东尼这个形象的?(4分)
16.小说以“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为标题有什么作用?(4分)
淡淡的深情
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4. 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的平常事情串连在一起?(1分)
(2)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A组:仁慈 自信 胸有成竹 小心翼翼 油然而生 事半功倍
B组:虽然……但是…… 如果……就……
词语的选用,均是语文课本,有些词在多篇课文出现,比如小心翼翼在在8篇课文出现。两词、四词均有,七八九年级都有。
选准有把握的两个词语,看是哪一类型(用关联词或用修辞),联话时注意数字控制在80字以内。
五、语文综合性学习(4分)
扬鞭策马 倔强 海阔天空 坚韧
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80字之内)(4分)
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4.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体现某人性格的话。(80字之内)(4分)
8.分析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并能进行清楚、连贯的阐述。
9.了解课文与推荐名著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6.请你为拉拉队设计一个为运动员呐喊助威的口号,必须用两个句子,要求朗朗上口,富有鼓动性。(2分)
7.拉拉队队员的竞选大会上,选手有一分钟时间亮相并作发言。请你准备一段简短的发言,要突出自己胜任拉拉队队员的优势,争取评委和与会同学的支持。(3分)
③多关注名句。
④只让学生复习记住文言文中的名句。
二、读拼音写汉字(4分)
1.用汉语拼音拼读汉字和词语。
2.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分)
①败,仍清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ào’àn( ),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倔强。②人生需要的是德行的mùyù( )、坚韧的浇灌、挚爱的孕育。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8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口口口口”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二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3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手法欣赏能力,文章的各种表达手法与写作技巧的辨识、理解、分析、欣赏。如线索、正面侧面、对比烘托、详写略写、伏笔照应、铺垫等。
感受评价能力,如表达阅读感受,评价文章的情感倾向;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内容提出看法与建议;就文中内容展开想象;
九、名著片断阅读(8分)
29.了解推荐名著的基本内容,根据要求简述关键事件。
15.简要分析“偷父”少年的人物形象。(4分)
16.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语言。(4分)
(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2)“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偷父”少年“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请揣摩少年此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3分)
议论文。A寻找概括中心论点。B概括文章内容或列写文中所写内容。C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述说论证过程。D判断论据或论证方法。E分析重点语句的含义或品味语言的严谨性。F从文章内容所引发的启示看法。
说明文。A、概括说明对象B指出说明方法及作用。C、品味语言的准确性。D、给文章加标题。E、述说说明过程。F、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yuè mínɡ/ fēnɡ qīnɡ/suí shēnɡ fù hè(拮据/沉湎 月明风清/随声附和)
《我的叔叔于勒》
《地下森林断想》
《芦花荡》
《皇帝的新装》
①注意比较有生命力的词语。特别是比较常用的词。
②注意四字词语和两字词语的结合。
③注意一般课文与经典课文的结合。
④注意七、八、九年级的结合。
三、病句辨析(4分)
18.“我”被抛到荒岛前有过多次出海远游的经历。根据原著,请简要概括其中两次远游的遭遇。(4分)
《水浒传》17.A选文中吴用说“我有一条计策”,这条计策是什么?白胜和吴用在此计策实施的过程 中各做了些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8.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二是
“,”。(用原文词句回答)(3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岳阳楼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B.南极潇湘/初极狭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D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
八、文学文本阅读(15分)
22.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感、形象。
23.理清作者思路和作品线索。
24.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
2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6.初步欣赏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27.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8.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联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刘心武小说《偷父》
19.联系实际,对文中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
20.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21.体会和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季羡林的《三思而行》
12.根据作者的考证,“三思而后行”的“三”有哪几种解释?(3分)
13.简述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
14.有人这样评价本文:(1)本文立论有依有据,令人信服;(2)本文阐述道理亲切平和。
第6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积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技、桃花源记、出师表、马说)。一句本文例子,一句别的课文例子。
第7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第8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基本情感的理解。
第9题,选择题,涉及文章的主旨、个别句子的理解、与《醉翁亭记》比较,文章的写作特色。
实词积累。(通假字、古今义不同、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句子的翻译。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这几年是用原文填空)
④关注社会热点,丰富信息。
六、文言文阅读(12分)
10.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
11.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
12.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13.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14.初步欣赏文言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一)三峡(8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只求掌握简单的病因。词语意思重复、主谓宾及中心语修饰语配搭不当、缺少主语谓语宾语、关联使用不当、词语的顺序。滥用介词。可适当进行病句修改训练。
四、联词写话(4分)
4.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关联词语)。
7.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常见修辞方法。
5.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的两个。(3分)
30.欣赏名著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31.阐述个人阅读体验,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西游记》19.孙大圣被如来佛收伏之前,他闹出了哪些事?(4分)
20.孙大圣本领再大,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对这个故事你是怎么看的?(4分)
《鲁滨逊漂流记》
17.根据选文,“我”对荒岛生活的哪些方面感到惬意?如何看待这种“惬意”?(4分)
4.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关联词语)。
5.纠正句子的常见毛病。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病因:A重复。B主谓搭配不当。C介词的运用,缺少主语。D词语顺序混乱。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病因:A否定词使用前后不一致。/B语序混乱。c.缺少中心词D.关联词使用不当。
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才达到这样的效果的。(4分)
说明文《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11.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