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名词解释考试

合集下载

《体育概论》简答题-名词解释

《体育概论》简答题-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1、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2、竞技体育: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来促进人身体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活动.3、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第二章1、体育的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对人和社会所发生会的有力作用和效能.2、自然质功能: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悬垂和负重等各种运动形式,可以看是体育最原始的形式。

第三章1.目的:所谓目的,是实践主体在活动之前有意识设计的活动结果,是人的主体需要和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整合后产生并存在于人们观念之中的一种预期结果,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一个必然的内在的规律性。

2.家庭体育: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环境条件与成员的需要与爱好,利用属于自己的余暇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以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3、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第四章体育手段:是人们为了强身祛病.娱乐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采取的各种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体育运动技术:为达到某种具体体育目的而完成的身体运动方法.第五章1、国际体育情报协会名词术语委员会出版的《体育运动词汇》把体育科学定义:有关身体练习的全部知识,这些知识是同整个概念体系相联系并作为一种理论—它确定哪些可以预见,评价与证实社会生活实践中生物学的和精神的效果的原则.2、体育科学体系:体育科学内部的结构及各学科之间相同联系和作用的关系。

第六章体育人:(是指从事体育传播活动和体育教学的工作者)。

体育中介:(是指体育活动过程中支持‘体育人’与体育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媒介)。

体育学习者:(是指那些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人).第七章1.体育文化:体育文化是在增加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点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中的跟中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及相应成果2.体育文化的创新:实际上就是体育文化特质和从结的产生及社会的融入,由此引起的体育文化局捕获总体性改变.第八章1、体育体制的长期性:是指体育体制的建设过程涵盖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六、体育考试名词解释

六、体育考试名词解释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需氧量: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体内要氧化某些能源物质,所必不可少的氧量。

课堂常规:教师和学生上课时所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常规。

体育方法:是指体育教学、训练、锻炼的途径和办法。

速度:是人体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

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

耐力:是指人体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灵敏:是指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健康: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的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主要手段。

新兴运动类项目:指国际上比较流行但在我国开展不久的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

运动量: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完成的生理负荷量。

体格:指人体形态结构方面,包括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身体整体指数与比例及身体形态。

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体育考试名词解释

体育考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2、极点:在中长跑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身体感到特别不舒服,会出现胸部发闷、心跳急骤、腿软头晕恶心,步子发沉等现象,这就是极点,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3、列:左右并成一排称为列。

4、翼:队形的左右两端。

5、学习方式: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6、体育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相对稳定的体育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

7、快乐三要素: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

8、生物年龄:人体在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等生物方面达到的实际年龄,它反映人体生长发育程度的快慢。

9、运动训练:凡是培养运动员一切准备过程。

10、运动指数:课内的平均每分脉搏数除以安静时的每分脉搏数。

11、诱导性练习: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取的过渡性练习。

12、体适能:个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3、练习轨迹:在体育锻炼中,身体或身体某些部位移动的路线。

14、终身体育: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体育的总和。

15、水平目标: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

16、社会适应: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17、路:前后叠成一行称为路。

18、异质分组:分组后同一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均存在差异,各组之间整体实力上相差不大。

19、单元教学: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或分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

20体育与健康课程: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1、超量恢复:体育运动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超出原来的恢复,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22、休克:人体遭受体内外强烈的刺激所发生的严重的综合症。

23、同质分组:分组后同一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

体育基础知识之名词解释

体育基础知识之名词解释

体育基础知识之名词解释路是由前后重叠成一行的道路。

异质分组是指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异质”进行分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

在起跑线上,要保持动作有恒,两脚前后自然开立,前脚靠近起跑线,上体稍前倾,两腿微屈,前脚异侧臂自然垂于体前,然后用力后蹬,迅速向前跑出,上体保持前倾。

蹲踞式跳远需要自然轻松有弹性的助跑,逐渐加速,节奏明显,步点准确。

起跳时,起跳腿踏上起跳板,在快速摆动两臂和摆动腿的配合下,身体重心向前上方移,头顶球、掷界外球、抢截球、守球一瞬间,在至对方端线区域内,取向。

耐久跑练方法包括定时跑、变速跑、间歇跑和越野跑。

越位是指进攻队员在对方半场踢球时,如果他在比赛时球传给他之前就在对方半场,则他处于越位位置。

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之一是健康。

研究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研究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方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规律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循序渐进。

单元数学是指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的内容进行系统研究或阶段研究的教学方法。

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完善或安定的良好状态。

立定跳远需要在预备姿势下,两臂自然前后预摆2-3次,两腿随摆臂动作屈伸,然后用前脚掌迅猛蹬踏跳板(或地面),膝关节充分蹬直,同时展髋向前上方跳起。

爆发力是指人体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的最大做功能力,技巧包括翻腾动作、平衡动作和抛接动作。

拳术六法包括手法、步法、身法、腿法、眼法和呼吸方法。

超量恢复指恢复过程中不但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且经过合理的休息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机体的能量物质储备及体能等方面还会超过原来的水平。

10.运动负荷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负荷量通常用练次数、时间、距离、重量表示,而负荷强度则以练的速度、负重量、密度、难度表示。

11.调节情绪的方法包括参加有氧运动、呼吸法、肌肉放松法、自我暗示法以及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名词解释体育

名词解释体育

名词解释体育体育是人们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从事的各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体育具有多功能性,对发展身体,增进健康,丰富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育是一种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以身体练习为基本内容,以身体锻炼和竞技为主要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体育教学的特点是:通过多种练习方法达到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根据人体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形态结构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宜的练习方法,通过刺激和反应两个环节的相互作用,使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必须遵循普遍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

体育教学主要有三个部分,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自我练习。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分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游戏、思想教育五类。

体育教学可分为准备活动、基本部分、结束活动。

准备活动,就是人们在从事体育活动之前所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它的作用是保护身体、防止受伤和有效地发展身体各器官的机能,为顺利地完成体育活动做好准备。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小学的体育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掌握运动卫生保健知识,并具备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初中的体育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公德,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具备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学习自主锻炼身体的方法,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和基本的体育实践能力;高中的体育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体育观,掌握运动技能,了解体育与健康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具备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的公民。

体育概论名词解释

体育概论名词解释

1、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2、体育科学: 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

3、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其主要目标是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4、竞技体育: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来促进人的身、心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活动。

5、体育体制:是关于体育事业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职责、权益划分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

此处的制度1、体育运动技术: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体育目的而完成身体运动的方法就称为体育运动技术。

2、体育科学: 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

3、体育教学:是一个传授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教育过程。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4、技术基础:是根据动力学、运动学和节奏性的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各种技术环节的总称。

5、体育体制:是关于体育事业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职责、权益划分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

此处的制度指狭义的或具体的制度。

2体育中介:体育中介是指体育活动过程中支持“体育人”与体育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媒介。

3体育科学体系:体育科学体系是指体育科学内部的结构及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

4体育体制:体育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

它包括体育的组织机构,各级体育行政机构、事业机构的责、权、利划分及处理其相互间关系的准则,以及体育管理制度。

判断题1、体育过程的的过程要素主要包括体育目的、体育方法、体育内容、体育环境、活动时间和空间等。

√2、体育的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对人和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利作用和效能。

√3、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4、竞技体育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来促进人的身、心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活动。

所以,竞技体育就是竞技运动。

╳5、体育功能具有流动性和变化性。

√6、体育科学体系是指体育科学内部的结构及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

体育名词解释考试

体育名词解释考试

8、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9、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

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

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10、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11、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

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2、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13、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

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14、体育教学要素: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的部分。

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方法)。

15、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16、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17、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

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

18、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19、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20、体质:人体的质量。

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体育概论名词解释

体育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指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狭义的体育专指学校体育。

3.社区体育是指以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去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4.体育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综合。

它包括体育的组织机构、各级体育行政机构、事业机构的责、权、利划分及处理其相互间关系的准则,以及体育管理制度。

二简答题1.简述体育的多种属性。

(1)健身性:体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人的体质、增进人的健康。

健身是体育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基础阶段,也是体育的一个基本属性。

(2)教育性:狭义的体育在本质上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德、智并称为教育金字塔的三面。

广义的体育也能够在促进的社会化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3)竞赛性:作为体育活动的原初形态,游戏在本质上就具有竞赛的特征。

竞赛性也是体育能否走上国际化道路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4)技能性:任何体育活动的开展和进行,都需要参与者具备相应的体育技能。

技能性是体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5)娱乐性:体育的娱乐性是促使人们养成良好体育习惯的重要特征。

体育如果失去娱乐的特征,它将和艰苦的劳作没有两样。

(6)文化性:体育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作为一种文化的体育对社会人群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个体体育活动对其身体的影响。

(7)社会性:体育与其它社会实践活动一样,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体育改革和发展中,我们不仅要注意人的发展,也要关注社会对体育的需求。

2.简述体育的自然质功能的表现(1)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

1993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声称,“不活动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体育锻炼具有增强心脏工作效率,促进脂肪氧化,增加血红细胞等作用。

这些对个体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产生具有预防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新课程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哪五大领域,包括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4.新课标选择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地域性、科学性、简易性和健身性、兴趣性、实效性。
5急行跳远主要由__助跑__、__踏跳__、__腾空__、落地_四个技术环节组成。_._
6、做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脑皮层中枢的兴奋性,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
_CJ____B.
水。④.可用手指压人中或合谷穴⑤.大多数病人经过上述处理后,情况可很快得到改善,如果病人仍不见好转,应立即送医院急诊(就某一体育运动项目举例说明)。0_Ko,S_(M_
3.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在教第三套学生广播体操时所采用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有哪些? ; OsN_^_
参考答案: ~$__`b__{
8、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9、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动中的综合反映,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_xT_~;_R^
10、运动量: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完成的生理负荷量。_L__u5_.$b _
二、填空题
1.编写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的四条原则是教育性原则、健康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新课标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形式有哪三种:自我评定、相互评定、教师评定。
2、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3、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解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4、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的能力。
5、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6、《体育课程标准》的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17.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_BkNkb0
18.自然地形跑和越野跑是提高学生有氧代谢能力的有效手段。_XJ"9D#"a>
19.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领域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_心理健康、社会适应。_X9_R_-GT
20.快速跑的全程技术有起跑与急跑、途中跑、终点冲刺与撞线。_k_VY@q&p_
㈠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是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教第三套学生广播体操时所采用的教学原则有:⑴直观性原则: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来感知所学动作的程序和技术。⑵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⑶循序渐进原则:由易到难、从简到繁、由单个动作到组合动作最后到成套动作,前后前后衔接、承前启后、逐步提高。⑷巩固提高原则:使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动作的理解,教师不断的指导纠正提出新的要求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_7j+.H/2
9.2006年的足球世界杯是第18届,2010年世界杯举办的国家是南非。da@ .J_9
10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必测内容是身高、体重、肺活量Wt =[R_ 4=
11.体育比赛的主要方法有淘汰制、循环制和混合制。)Su__JK.IF
12.培养体育能力的教学模式程序为引导提示、明确目标方案、探索尝试、思考验证、总结评价。xm_Dw_oLU
动,克服各种机能惰性,做整理性活动的目的是更好地放松恢复到安静状态。
7、决定投掷项目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是初速度。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步幅和步频。跳远的空中动作一般有蹲距式、挺身式和走步式。
8、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是法国的顾拜旦,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罗格。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强。我国承办的2008年夏季奥运会是第29届。u.6%n. _g
13.标准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都是从线的内沿量起。it$_~uP _|
14.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种。4p_.O<f;A8
15.急行跳远起跳腾空后的身体姿势有蹲踞式、挺身式、走步式三种。Nsq%b?_#__
16.身体素质一般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等素质。^&Bye?`_5
14、体育教学要素: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的部分。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方法)。
15、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16、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4、谈谈“身心全面发展原则”的基本依据、基本要求是什么?N|D__Y)_W_
参考答案:(H_$e
X_W7
⑴基本依据:人体是在大脑皮层统一调节下的有机整体,尽管身体任何部位的运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某一运动器官的运动,对其他部位生理运动都是有促进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多种多样的教材和恰当的教学方法,有计划地对身体、心理进行科学全面训练,才能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_M{_1RMc_
参考答案:#\}h_N~@F
①从过去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课程设计的决策者;-$7Jc=:_
>
②从单一关注运动水平,变成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__C&U
D j
③在教学方法上,从强调“教”,转为强调学生自主“学”;__7Qo*u;fr
④在师生关系方面,从学生的主宰,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与朋友;
10、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2、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13、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⑵基本要求:①制订好学习水平段的计划,全年教学计划与学期教学进度,必须全面性;②在安排每次课内容时,特别注意基本部分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③在课外体育活动的各种专项运动中,也应注意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全面基础训练。sE_oS_[t|"
5、课程改革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加全面关注学生的认知、身体、心理和行为表现,教师的角色和作用也更加多元化。请你谈谈在教育观念方面将发生哪些变化?z"<PveV_o
20、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柔韧)。
一、名词解释: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d
17、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
18、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19、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㈡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向学生传授专项知识、技术、技能,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途径和手段。在教第三套学生广播体操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⑴直观法:①示范法;②图示法;③录像法。⑵语言法:①讲解法;②口令提示法。⑶完整法与分解法。⑷练习法:①完整练习法;②分解练习法;③重复练习法;④积累练习法。]__zO]*d=m
7、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是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对体育教学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性意义. __A~gq_Oe
8、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向学生传授专项知识、技术、技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途径和手段。<_W_{0@_?y
9、身体素质:是指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i_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