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氏大疣蛛毒素纤溶酶的两种分离方法比较

合集下载

高活性纤溶酶菌株筛选与基因克隆表达

高活性纤溶酶菌株筛选与基因克隆表达

高活性纤溶酶菌株筛选与基因克隆表达引言:纤溶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能够降解纤维素生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筛选和克隆高活性纤溶酶菌株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探讨一种高活性纤溶酶菌株的筛选方法,并介绍其基因克隆表达的技术。

一、高活性纤溶酶菌株的筛选方法1. 环境样品的收集与处理需要采集有可能存在纤溶酶菌株的环境样品,如土壤、沉积物等。

然后,将样品进行过筛处理,以去除较大颗粒物和杂质,得到较为纯净的菌种样品。

2. 纤溶酶的活性测定利用碳水化合物基质(如CMC)来检测样品中纤溶酶的活性。

将样品与基质混合后,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然后通过添加酚红指示剂来判断样品中是否产生了纤溶酶。

3. 分离纯化菌株通过向含有纤溶酶活性的样品中接种在有选择性培养基上,将含有纤溶酶菌株的单个菌落分离出来。

然后,通过连续传代培养,筛选出纤溶酶活性较高的菌株。

4. 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常规方法,从筛选出的纤溶酶菌株中提取出基因组DNA。

5. 纤溶酶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根据已知的纤溶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以获得纤溶酶基因的DNA片段。

二、纤溶酶基因的克隆表达1. DNA片段的连接和克隆将纤溶酶基因的PCR产物与适当的载体(如pET、pUC等)进行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中,形成重组菌株。

2. 重组菌株的筛选与鉴定通过对重组菌株进行抗生素筛选、PCR扩增和限制性酶切等方法,筛选出含有纤溶酶基因的目的菌株,并进行序列分析以确保基因的准确性。

3. 表达载体构建与转化将已验证的含有纤溶酶基因的重组质粒进行扩增放大,并用合适的浓度导入宿主菌株中。

4. 培养与诱导表达将含有重组质粒的宿主菌株进行培养,并在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下通过添加诱导剂(如IPTG)来诱导基因的表达。

5. 纤溶酶表达产物的纯化与活性鉴定通过离心、层析等技术手段,将纤溶酶表达产物从培养物中分离纯化,并进行活性测定。

结论:通过以上筛选和克隆表达方法,可以得到高活性的纤溶酶菌株,并实现其基因的克隆表达。

酶的主要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

酶的主要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

酶的主要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生物工程09-1班杨桠楠0901*******1、有机溶剂沉淀是利用酶与其他杂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添加一定量的某种有机溶剂,使酶或杂质沉淀析出,从而使酶与杂质分离的。

优点:1)分辨率比盐析法高2)沉淀不需脱盐3)溶剂易蒸发,沉淀易离心缺点:1)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对安全要求较高。

2)对某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容易引起变性失活,操作需在低温下进行。

沉淀析出后要尽快分离,尽量减少有机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2、等电点沉淀是利用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以及不同的两性电解质有不同的等电点这一特性,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使酶或杂质沉淀析出,从而使酶与杂质分离的优点:1)大多数蛋白质的pI都在偏酸性范围内2)无机酸(如磷酸、盐酸、硫酸)价格较低3)无需除掉多余酸即可进行下一步纯化缺点:1)酸化时,容易引起蛋白质失活3、有机聚合物沉淀法(复合沉淀法)是在酶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使它与酶形成复合物而沉淀下来,从而使酶与杂质分离的。

优点:1)操作条件温和,不易引起生物大分子变性。

2)沉淀效能高,使用少量的PEG即可沉淀相当多的生物大分子。

3)沉淀后有机聚合物容易去除。

4、盐析沉淀法利用不同蛋白质在不同的盐浓度条件下溶解度不同的特性,通过在酶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中性盐,使酶或杂质从溶液中析出沉淀,从而使酶与杂质分离常用的盐析剂: 硫酸铵优点:1)盐析能力强。

2)在水中溶解度最大(25℃时为4.1mol/L)。

而温度系数最小(对温度不敏感)。

3)价格便宜。

浓度高时也不会引起蛋白质和酶生物活性的丧失,抽提效果好。

缺点:1)缓冲能力差2)NH4+的存在干扰蛋白质的测定3)得到的样品欲继续纯化时,需花一定时间脱盐。

5、双水相萃取技术是用两种不相溶的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水溶液,如聚乙二醇(PEG)和葡聚糖(Dextran)进行萃取。

由于形成的两相均有很高的含水量(达70%〜90%),故称“双水相”系统。

发酵液中纤溶酶盐析法分离纯化的研究

发酵液中纤溶酶盐析法分离纯化的研究

填料价格相对较高,常污染色谱填料及减少分离的载量,难以彻底再
生,严重影响色谱填料分离度和使用寿命。因此,酶在精提纯之前,必须
先除去伴有的色素物质。本研究在纤溶酶产生菌发酵条件的优化基础
上[2],对酶液的纯化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得以纯化。研究结果在其它
微生物发酵酶液的纯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74.35
(下转第 64 页)
作者简介: 韩涛(1972-),男,研究生,从事微生物发酵及生物制药方面研究;李宝库,通讯作者。
— 63 —
科技信息
高校理科研究
“平面四杆机构急回特性”CAI 课件及其应用研究
宜兴技师学院 蒋碧亚
[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机械基础 CAI 课件“平面四杆机构急回特性”的研制目的,结构特点和独特的动画构思,以及该课件在教学实 践中的应用和教学效果。 [ 关键词] 平面四杆机构 急回特性 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件
脑血栓、肺血栓、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研发高
效、廉价、不良反应小的溶栓药物已成为医药界关注的热点[1]。纤溶酶是
一种催化纤维蛋白水解酶,并导致血管内凝块溶解的蛋白水解,为了阐
明它的性质、结构与功能,必须获得酶的纯品。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纤溶酶具有很好的溶栓效果,但发酵液中存
在的一些杂质物质给酶的分离纯化增加了难度,液相色谱精提纯方法,
1.3.1 发酵液处理 由于纤溶酶对热、pH 较为敏感,故应在低温、自 40%,50%, 60%、65%、70%,75%,室温静置过夜,过滤,取续滤液分别测
然 pH 条件下进行离心。即发酵液经 4℃、5000r/min 离心 20min 处理。 定酶活力,得盐析曲线结果如图 2。

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

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
17
纤维素酶在造纸、草药提取等方面均有很 大应用潜力。用纤维素酶适当处理纸浆,能增加 微细纤维生成量和提高保水度,有可能促进某些 纸张抗张力提高。
18
1. 纤维素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纤维 素酶的空间结构复杂,加之纤维素酶不易分离纯 化、结晶难,应进一步在分离纯化技术和研究方 法上进行突破。
制药1102
罗志强 孟豪轩 陈孟南
2/10/2020
1
1
纤维素酶的概念及其性质
2
纤维素酶的来源
3
纤维素酶的分离提纯技术
4
纤维素酶的应用
5
纤维素酶的问题与展望
2
概念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性碳源物质 ,其降解是自然界碳素循环的中心环节,有效利 用纤维素可有效解决能源危机,可以用于生产大 量化工原料,如乙醇,丁醇等,采用纤维素酶进 行水解是保证无污染地将这些纤维素物质转化成 简单糖的关键。 纤维素酶的组分复杂,主要有内切葡聚糖酶,外 切葡聚糖酶, β -葡萄糖苷酶 3种。给纤维素酶的分 离纯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一)分子量:45000-76000 ; 最适pH :pH4-5 ;最适温度: 40-60 ℃ 。
(二)纤维素酶各组分大多为糖 纤维素酶的分子结构 蛋白。
(三)纤维素酶是诱导酶,诱导 物为纤维二糖。
纤维素酶
4
昆虫
真菌
软体动物
纤维素酶
原生动物
放线菌
细菌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霉菌,其中酶活力较强的菌
种为木霉、曲霉、根霉和青霉,特别是里斯木霉、
绿色木霉、康氏木霉等较为典型,是目前公认的较
好的纤维素酶生产菌。
5
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
纤维素酶的组分大多为糖蛋白,工业上用于生 产纤维素酶的粗酶制剂常采用硫酸铵沉淀法,酒精 沉淀法,丹宁沉淀法和离心喷雾干燥等方法。但 在纤维素酶的分析研究上个常采用一些列的蛋白 质分离纯化技术,如分级沉淀法,凝胶过滤法等。

毒素的分离及鉴定方法

毒素的分离及鉴定方法

毒素的分离及鉴定方法毒素是指一类能够对生物体造成严重损害的有毒代谢产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中,同时也可以被人工制造出来。

毒素是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分离和鉴定毒素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毒素分离和鉴定方法。

一、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适用于毒素含量较低的情况。

典型的免疫学方法包括免疫层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荧光法等。

免疫层析是一种使用抗体选择性地将毒素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抗体会结合特定的毒素,并经过一系列层析步骤后,达到纯化目的。

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荧光法则是基于抗体与毒素结合的反应,可以用于确定毒素的含量。

二、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食品安全检测中常用的方法,可以高度灵敏地检测毒素。

它基于毒素的化学性质和分子质量的差异,通过将分离的毒素精确地测量其质量,最终确定毒素的结构和类型。

分析前,质谱法通常需要将毒素样品离子化并加速,需要借助于多个离子谱仪进行分析。

三、核酸检测方法核酸检测方法是一种快速、高效且灵敏度较高的方法,它基于特定序列PCR技术来检测和分离特定的寄生虫和毒素。

与传统方法相比,核酸检测方法不需要成分分离,可以通过简单的DNA自由形态放在样品中的不同信号来鉴定。

四、生物测定法生物测定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根据监测生物对毒素的反应来评估其毒性。

这种方法是根据生物的代谢和超标之间的拓扑关系进行的,通常衡量某种毒素的生物活性与其浓度之间的关系。

五、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分离和鉴定方法,有很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它利用化学分离方法将毒素分离出来,然后通过检测分离后物质的吸收系数来确定其结构和种类。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毒素的分离,还可以对样品中其他有机物分析。

要分离和鉴定毒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时也需要专业的知识和高度的实验技能。

不同的毒素分离和鉴定方法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

昆虫病毒怎样分离与纯化

昆虫病毒怎样分离与纯化

昆虫病毒怎样分离与纯化不同病毒的分离纯化过程并不相同,但所采用的技术大同小异,通过39蜂疗网调查发现病毒分离纯化主要是以下几种常用的通用技术。

1.差速离心所谓差速离心,就是对同一份样品,用高速、低速循环交替离心,高速使病毒沉淀;沉淀饴浆再悬浮,低速除去污染杂质,最终获得较纯净的病毒粗提物。

差速离心,可以除去大部分比病毒粒子大或小的杂质。

但与病毒粒子大小相似的颗粒却难以除尽,并且由于杂质的吸附作用,实际病毒获得量低,这是本法的缺点。

差速离心的高速、低速是相对而言的;所需的时间也因溶液的密度、黏度的不同而有变化。

2.密度梯度离心〔1)蔗糖密度梯度区带离心事先于离心管内分层注入不同密度(浓度)的蔗糖溶液,密度大的位于管底部,密度小的在顶部,形成一个蔗糖密度梯度。

将需离心分离的混合液置梯度的顶部,离心过程中,不同密度的粒子,移行到与本身密度相同的蔗糖密度部位,即不再向下移行,达到平衡状态,形成致密的沉淀带。

有时不同密度粒子尚未移到各自密度相同的梯度部位,但根据粒子大小、密度不同,沉降速度不同,已分别形成清晰的区带,亦可达到良好的分离目的,离心结束后,各区带可按次分部收集。

(2)平衡密度梯度离心将待分离的混合物,均匀地悬浮于适当浓度的重金属盐溶液中(如CsCl、RbCl等),经长时间离心,重金属盐溶液建立起稳定而连续的密度梯度。

待分离的粒子被离心力场驱入溶液密度与粒子本身密度相同的区域内,即达到平衡,从而获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

3. 判断沉淀纯度可以根据紫外吸收光谱判断。

各沉淀组分(或沉淀带),稀释到一定浓度,分别置紫外分光光度计中,在波长200~300nm的范围内测定其紫外吸收值。

看其是否具有核蛋白的特征性光谱。

核蛋白的特征光谱为:最小吸收值在245nm左右,最大吸收值在260nm左右,260nm 于280nm吸光度的比例大干1,小于2,越接近2,纯度越高。

1。

1株纤溶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提高产酶量的方法

1株纤溶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提高产酶量的方法
菌株鉴定采用常规的形态特征、 生理生化特 征 及 分 子 鉴 定 相 结 合 [13-14]的 方 法 。 1.8 突变株初筛方法的确立
诱变育种的筛选工作量很大, 且纤维蛋白平 板的制作成本较高, 因此确定一种简单可靠的初 筛方法至关重要。 纤溶酶也是一种蛋白酶,对脱脂 牛奶、酪蛋白也有一定的水解作用,因此采用点种 法,分别以脱脂牛奶、酪蛋白、粗提血纤维蛋白为 培养基主要成分, 以纤维蛋白平板法的测定结果 为标准, 比较这 3 种初筛方法与纤维蛋白平板法 的相关性,以确定一种可靠的初筛方法。 1.9 菌株的诱变及选育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本试验样品采自于齐齐哈尔市拜泉县自酿农
家豆酱制品。 1.2 培养基
富 集 培 养 基 :蛋 白 胨 1%,酵 母 粉 0.5%,NaCl 1%, 粗提血纤维蛋白 0.629%,pH 7.0,108 ℃灭菌 20 min,用于豆酱浸提液的富集培养。
LB 培养基: 蛋白胨 1%, 酵母粉 0.5%,NaCl 1%,pH 7.0,121 ℃灭菌 15 min,用于豆酱纤溶酶产 生菌的培养。
第 11 卷 第 6 期
1 株纤溶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提高产酶量的方法研究
55
时间下的致死率及正、负突变率。 选择正突变率最 高的处理时间作为最佳诱变剂量[15]。 从以最佳诱 变剂量处理所得的突变株中筛选出 H/C 值较大的 菌株, 进一步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其纤溶酶 活力, 并对纤溶酶活性提高最大的菌株进行遗传 稳定性分析。
54
中国食品学报
2011 年第 6 期
粗 提 血 纤 维 蛋 白 培 养 基 :0.01 mol/L Na2HPO4,0.001 mol/L KH2PO4, 粗 提 血 纤 维 蛋 白 0.4%,琼脂 2%,pH 7.0,108 ℃灭菌 20 min,用于突 变株的初筛。

细菌分子毒素的分离与鉴定

细菌分子毒素的分离与鉴定

细菌分子毒素的分离与鉴定细菌分子毒素是一种细胞外分泌物质,可以对人体组织产生严重的毒性反应。

它们通常由细菌分泌,具有不同的化学特性和毒性。

因此,对细菌分子毒素的分离和鉴定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诊断疾病,在治疗上提供帮助和支持。

一、细菌分子毒素的分离细菌分子毒素分离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目前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免疫技术、纯化技术、毒素类别筛选等。

1.免疫技术:免疫技术是最常见的细菌毒素分离方法之一。

通过对抗体与抗原结合来检测和识别毒素。

典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质谱分析、圆二色性分析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确定细菌的毒性特性,并允许我们建立一些诊断标准。

2.纯化技术:另一种分离方法是借助纯化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と离心技术消除其他分子,干净、纯净的毒素物质与来自同一菌株的其他细菌有所区别。

流动相分离技术、薄层色谱法、分子过滤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都是分离细菌毒素的有效手段。

3.毒素类别筛选:以感染性病原体产毒为例,常用的毒素类别筛选技术包括多种荧光素酰基转移酶(AdoMet)酶亚型、激酶亚型、转移酶亚型等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区分细菌的毒性成分,为量化毒素、提取毒素、设计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指导。

二、细菌分子毒素的鉴定细菌分子毒素的鉴定主要依赖于技术和工具的提升。

目前,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技术以及对疫苗、保健食品、抗菌剂和消毒剂的各种试验技术都在极大地增强了细菌毒素的诊断意义。

1.多种技术综合应用:对于分离出的细菌毒素,鉴定其种类、形态以及某些特定的测量指标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更有可能提高检测准确性和灵敏度,包括纯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微量融合聚合酶链反应等。

2.充分利用酶与免疫学反应关系:细菌分子毒素能够在体外产生很多异质之处。

利用这些异质性,我们可以建立对细菌毒素的严谨鉴定方案,同时利用这些异质性模型来验证鉴定方案的准确性、速度和优越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的注意事项及生活预防。 1 健康教育 内容 . 3 13 1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有关的过敏性鼻炎及相 关知 ..
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 , 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治疗全过程中进行
系统教育, 使受教育者进一步 掌握 医疗保健预防知识, 有效地
控制了病 情的发作 ,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 的 目的。 通过有 目的有 计划 的健康教育 , 使过敏性鼻炎患者和家属对其相 关预 防保健 知识有 了正确 的认识, 患者很快进入角色 , 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
维普资讯
20 年 8 08 月第 5 卷第 8 期
WrdH at ie t o l e lhDgs

经验交流 ・
难言的痛苦 ;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因此,开展有计划有针 对性的健康 教育 ,取得了 良好的效果现报 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
11 . 一般资料
家具.杀虫剂、消毒剂 、烟草 。房屋应 向阳 ,地板 以木制 ,水 泥力佳,保持室内干净 .空气新鲜。清扫时尽量用湿布,避免 尘土飞扬且相对干燥 ,室温不宜过高,因瞒喜暖喜湿 。
打喷 嚏 1 5 9 6例,流青鼻涕 17 8 5例,鼻塞 、鼻粘膜充血水肿
28 例 。 36
12方 法 .
3 体会 健康教育 的开展满足心 理需求 , 目的采取 有
回答 患者所提出的疑 问,并解答 给出正的指 导建议 。 12 4电话随访 .. 由主管护士每天 2 次对在外进行脱敏 人 治疗 3周的患者进行 电话交流, 问治疗情况并指导脱敏治疗 询
耳 鸣、眼睛的痒感、流 泪、声嘶及慢性咳嗽也是常见 。其 中
作保健操 , 其方法 是用 双手拇指掌侧缘, 鼻背两侧, 在 作上下
交替摩擦运动,每 次擦至局部皮肤温热为止,早晚各一次,持 之 以恒 ,必有收益。 1 3 5 室 内陈设力求简单干 净,尽量 不放非生活用品, .. 如地毯、壁毯 、花草盆景等,室内免放 异昧物品,如新油漆的
的方 法 。
良好 的社会效果,开展形式 多样 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心理 、 行
为和生活方式进行积极预防综合干预具有积极的意义 。 参考文献
13 2生活习惯指导 .. l3 3减少与过敏原接触 ,应尽可 能限制踏青 活动 ,尤其 J.
【 1 】顾瑞金, 糖皮质激素 中重度 变应 性鼻 炎治疗一线用药 【 . J 】 中华耳鼻 喉科 杂志,20 ,99:54 04 ( ) 7
同时对建立和谐 的医患关系起 到重要 的推动作用, 从而增加医 患交流 、 改善 了护患关系, 使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完善且收到了
识教育,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 过颁 发防治手册 ,给患者通 通
过 看 录像 、幻 灯 、 电脑进 行 教 育 ,劝 说 患 者 积 极 配 合 治 疗 ,要
树立康复的动机 , 待病情要有信心,克服 自卑心态 ,以稳 定 对 情绪 , 结合中西医治疗 ,让患者掌握一些 自我诊断,自我 防治
136 .. 避免使用羽绒类制成 的床上用品 , 棉织品要经常拍
打暴晒,有过敏性鼻炎 的儿童应避 免使用棉布羽绒制的玩具 , 避免参与踏青一类 的活动。3对易 引起 过敏 的食物应避免食 入.避 免过食生冷 、油炸食 物.鱼虾等荤腥之物。 2 结果 通过评估 。 3 6例患者中 2 0 28 0 6例患者对健康 教育知识能 够做 到基本掌握,3 0 患者部分掌握 ,大部分能积极配合治 8例 疗 ,建立了健康 生活方式 。 强了治疗主动性 , 高了保护预 增 提 防能 力,通过集体讲解 、书面 教育 、随访本 组病例 复发者 8
是接触 花草或者腐烂 的树叶,减少外 出,尽量使室内通风,可 减少发病 。对皮毛过敏者不要饲养宠物 ,冬季不穿羽绒服,避
免与致 敏原接触 。
134增 强抗病 能力加强体育锻炼,坚持冷水洗脸 ,经常 ..
20 0 6年至 2 0 0 7年,湖北省中医院诊治了 2 8 3 6例过敏性 鼻炎患者 ,年龄 3 0岁~5 5岁,平均年龄 4 . 2 5岁,主要 临床 表现 :症状为打喷嚏、鼻痒 、流清涕 、鼻塞 、同时伴有鼻粘莫 苍 白水肿 , 还可出现暂时性或持续性嗅觉减退或 消失 、 前额痛、
交换再分 ,得到单一活性组分 ;若先用 离子交换 法分 离,再用反相层析法再 分,则收集的条带众多且蛋 白含量稀释 的很 多,
1 . 书面教育, . 1 2 根据过敏性鼻炎患者特点及生活习惯等
因素 ,把教育的内容 印成书面材 料,在 患者入 院治疗时发放 , 让患者及其家属 阅读 了解,以利 改变不 良生活习惯 。 主要告知 患者过敏性鼻炎非一般感冒, 而是特异性反应性鼻炎,主要以
预防脱敏为主 ,建立小卡片发放给患者人手一份 。
例 。症 状 缓解 者 12 9 7例 。痊 愈 4 1例 。 5
12 2集体讲解 ..
组织 同期住院患者及 其家属共 同交流 。
举办健康 医学科普知识讲座 , 采用 图文并茂 的形式,生动明了
地 向患者介绍有关过敏性鼻炎 的相关知识,包括基本概念 、 发 病状况、 临床表现、 危害程度 , 以及如何早期预防和规范治疗 、 保健等内容 ,使患者及家属 多能学习和掌握与疾病相 关的预 防、保健健康知识。 12 3随机性个别教育 利用患者在 诊治过程 中主动予 以 ..
雷氏大疣蛛毒素纤溶酶的两种分离方法比较
苏波 郑 君
( 苏省 淮 安 市 妇 幼保 健 院 0 0 0) 江 00 1
[ 摘要]用反相层析及 阳离子交换法分 离雷氏大疣蛛毒素 ,比较不 同分 离方 法分 离蜘蛛毒 素的差异 以及分 离方法的先后顺序 对分 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 明:反相 层析分 离蜘蛛毒 素的效果较好 ,收集 1 种组分 ,将其中的活性组分 2 0 用阳离子 4 、1 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