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考点归纳提纲2018-12-1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第5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第5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第5章知识点七年级下册的第5章主要讲解了关于模型图的构建,平面图形的绘制以及比例的应用等知识点。

以下将分别进行讲解。

一、模型图的构建模型图是指能够在很小空间内反映出大空间物体或场景的三维形体模型。

它是建筑、机械等行业中常用的表达和展示手段。

在构建模型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先分析需要构建的物体或场景,确定其形状特征和比例大小。

2.将物体或场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选择合适的尺寸。

3.利用纸板或软木板等材料,按照实际大小将物体的各个部分以比例精确表达出来。

4.将各个部件拼装好,形成完整的模型图。

二、平面图形的绘制在学习平面图形的绘制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图形和线段的名称和特征,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直线、射线、线段等。

在绘制平面图形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确定图形的基本特征,例如边长、角度等。

2.确定图形的位置和大小,可通过比例尺和直尺等绘制工具来实现。

3.用起点和终点确定线段的长度,用直线或射线表示直线的方向。

4.根据图形的特征,绘制几何图形并标注相应的名称和特征。

三、比例的应用比例是指两个相同事物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比例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地图上的比例尺、烹饪时的食材比例、建筑设计时的尺寸比例等。

在学习比例的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比例尺,明确比例关系。

2.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比例的具体应用。

3.进行计算并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4.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灵活运用比例,避免出现误差或不合理的情况。

以上是关于七年级下册第5章知识点的讲解。

相信通过本章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模型图的构建、平面图形的绘制以及比例的应用等基本知识,为今后的学习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8部编版第五单元知识提纲

2018部编版第五单元知识提纲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十三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随着习惯法和庄园法的规范,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

而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又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

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也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2.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加之一些领主不善于经营,于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

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并且成为远程贸易的主要商品。

3.这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

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

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1.13、14世纪,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

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将其抵押或变卖,以偿还债务或应付开支;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新型地产,以新的经营方式控制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第五章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五章:函数与方程一、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关系,它将定义域中的每个数值都对应到值域中的唯一数值。

函数可以用数学表达式、函数图像或函数关系式来描述。

1.2 函数的性质(1)定义域与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所有可以接受的输入值的集合,值域是函数所有可能的输出值的集合。

(2)奇偶性:一个函数是奇函数,当且仅当对于任意x有f(-x)=-f(x)。

一个函数是偶函数,当且仅当对于任意x有f(-x)=f(x)。

(3)单调性:一个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是单调增加的,当且仅当对于该区间中的任意两个实数x1、x2,若x1<x2,则有f(x1)<f(x2)。

(4)周期性:一个函数f(x)是周期函数,当且仅当存在一个正数T,使得对于函数定义域中的任意x都有f(x+T)=f(x)。

(5)上下界:一个函数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是其定义域中取到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二、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由形如y=ax+b的数学表达式表示,其中a和b是实常数。

2.1 函数图像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其斜率为a,截距为b。

当a>0时,函数图像呈现上升趋势;当a<0时,函数图像呈现下降趋势。

2.2 解一次方程对于一次方程ax+b=0,其中a≠0,解可以表示为x=-b/a。

一次方程的解即为函数与x轴的交点。

2.3 求斜率斜率代表了一次函数的变化速率,可以通过求取任意两个点的纵坐标差与横坐标差之比得到,即斜率k=(y2-y1)/(x2-x1)。

三、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由形如y=ax^2+bx+c的数学表达式表示,其中a、b和c是实常数且a≠0。

3.1 函数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

当a>0时,抛物线开口朝上,形状为“U”字型;当a<0时,抛物线开口朝下,形状为倒置的“U”字型。

3.2 求顶点坐标二次函数图像上的最低点(或最高点)被称为顶点。

顶点的纵坐标可以通过将二次函数化为标准形式y=a(x-h)^2+k来求得,其中(h,k)为顶点坐标。

八年级第五章总结知识点

八年级第五章总结知识点

八年级第五章总结知识点八年级的第五章内容涉及到物理,主要包括电流电阻、电路、电能和电功率四个方面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都是具有实际应用的物理学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的科研素养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地总结这些知识点。

1. 电流电阻电流是一种载流子在导体内运动所形成的输运现象。

在导体中,电子等带电粒子不停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记作A。

电阻是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电流流过物体时物体内能量损失的大小。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记作Ω。

2. 电路电路是指按特定的方式把导体和电器件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封闭的,能够让电流流动的路径。

电路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两种类型。

串联电路指把多个电器件的负极和正极按顺序相连,形成一条电流流动的通路。

这种电路中电流强度相同,总电压等于各电器件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指把多个电器件的负极和正极分别相连,形成多条电流流动的通路。

这种电路中电压相同,总电流等于各电器件电流之和。

3. 电能电能是一种储存在电场中的能量,是电荷所具有的一种属性。

电能的单位是焦耳,记作J。

4. 电功率电功率是每个时刻通过一个电器件的电能的变化速率。

计算公式为P=VI,其中P为电功率,V为电压,I为电流。

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记作W。

总结:八年级的第五章内容涉及到电流电阻、电路、电能和电功率四个方面的知识点。

本章的内容都是以实际应用为背景进行讲述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通过学习本章的内容,学生们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高一物理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第五章知识点总结1. 电动势和电压1.1 电动势(emf)•定义:电动势是单位正电荷沿闭合回路所能做的功。

•电动势的表示:$E=\\frac{W}{Q}$,单位为伏特(V)。

•电动势的方向:电动势的方向与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在闭合回路中,电流方向与电动势方向相同。

1.2 电压•定义:电压是单位正电荷从一点到另一点所具有的电势能变化量。

•电压的表示:$U=\\frac{\\Delta W}{Q}$,单位为伏特(V)。

•电压的方向:电压的方向与电荷正值从低电势区域移动到高电势区域的方向相反。

1.3 电动势和电压的关系在闭合回路中,总电动势等于总电压,即E=U1+U2+...+U n2. 硬磁材料和软磁材料2.1 硬磁材料•定义:硬磁材料是指具有较高的矫顽力和剩余磁化强度的磁材料。

•特点: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硬磁材料能够长久地保持磁化状态,不易磁化和去磁化。

•应用:硬磁材料常用于磁钉、磁石等实际应用中。

2.2 软磁材料•定义:软磁材料是指具有较低的矫顽力和剩余磁化强度的磁材料。

•特点:在外磁场的作用下,软磁材料能够快速地磁化和去磁化,具有较高的磁导率。

•应用:软磁材料常用于变压器、电感等实际应用中。

3. 电路中的电阻3.1 电阻的定义•定义:电阻指电流在导体中受到阻碍的程度。

•单位:欧姆(Ω)。

•引导式:$R=\\frac{\\rho L}{S}$,其中R为电阻,$\\rho$为电阻率,L为电阻长度,S为电阻横截面积。

3.2 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串联电阻:多个电阻连接在同一条路径上,电流必须依次流过各个电阻。

•并联电阻:多个电阻连接在不同的路径上,电流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流过。

3.3 电阻的影响因素•温度: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不同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不同。

•材料: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不同,因此电阻也不同。

•长度和横截面积:电阻随长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横截面积的增大而减小。

4. 电流和电阻的关系4.1 欧姆定律•定义: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第五章考点归纳

高中物理第五章考点归纳

第五章考点一------曲线运动 (P90)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时刻在改变,一定是变速运动B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不在同一直线上,必有加速度C .物体不受力或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也可能做曲线运动D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处于平衡状态2、如图所示,细杆的一端与一小球相连,可绕过O 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

现给小球一初速度,使它做圆周运动,图中a 、b 分别表示小球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则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可能是A .a 处为拉力,b 处为拉力B .a 处为拉力,b 处为推力C .a 处为推力,b 处为拉力D .a 处为推力,b 处为推力3、人造地球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等于地球半径R ,卫星以速度v 沿圆轨道运动,设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有A .v.v =gR 2 C .v =gR D .v 4、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 ,今小船要渡过一河流,渡河时小船朝对岸垂直划行,若船航行至河中心时,水流速度突然增大,则渡河时间将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5、如图所示,汽车以速度v 0匀速向左行驶,则物体物体M 将怎样运动? A .匀速上升B .加速上升C .减速上升D .先加速后减速 6、设两人造地球卫星的质量比为1:2,到地球球心的距离比为3:1 A .周期比为27:1 B .线速度比为1:3C .向心加速度比为1: 9D .向心力之比为1: 97、如图所示,a 、b 的质量均为m ,a 从倾角为450的光滑固定斜面顶端无初速度下滑,b同时从斜面顶端以速度v 0水平抛出,对二者运动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落地前的瞬间二者速率相同B .整个运动过程重力对二者做功相同C .a 、b 都做匀变速运动D .a 、b 同时落地8、如图所示,以9.8m/s 的水平速度v 0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为300的斜面上,则物体完成这段运动的飞行时间是 A .3s B .3s C .2s9、一颗小行星环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是地球环绕半径的4倍,则它的环绕周期是A. 1年B. 2年C. 4年 D . 8年10、如图所示,有一皮带传动装置,两轮半径分别为R 和r ,R=2r ,M 为大轮边缘上的一点,N 为小轮边缘上的一点,若皮带不打滑,则M 、N 两点的A .线速度大小相等B .角速度相等C .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D .M 点的向心加速度大于N 点的向心加速度11、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卫星离地面的高度越高,A .线速度越大B .角速度越大C .周期越大D .向心加速度越大12、一架飞机水平地匀速飞行,从飞机上每隔1秒钟释放一个铁球,先后共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四个小球A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B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C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D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13、行星A 和行星B 都是均匀球体,A 与B 的质量比为2:1,A 与B 的半径比为1:2,行星A 的卫星a 沿圆轨道运行的周期为T a ,行星B 的卫星b 沿圆轨道运行的周期为T b ,两卫星轨道都非常接近各自的行星表面,则它们的运动周期比T a :T b 为A .1:4B .1:2C .2:1D .4:114、一物体在力F 1、F 2、F 3、… F n 的共同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突然撤去力F 2则物体A .可能做曲线运动B .可能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C .可能沿F 2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 .可能沿F 2的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15、以速度v 0水平抛出一小球,如果从抛出到某时刻小球的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大小相等,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此时小球的竖直分速度大小等于水平分速度大小B 0C .此时小球的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D .小球运动的时间为02v g16、一条河宽度为d ,河水流速为v 1,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 2,要使小船在渡河过程中所行驶的路程s 最短,则A .当v 1<v 2时,s=dB .当v 1<v 2时,2s = C .当v 1>v 2时,12v s d v = D .当v 1>v 2时,21v s d v = 17、从匀速上升的气球上落下一个物体,该物体离开气球瞬间的速度是υ,加速度是a ,则A. υ向上,a 向下;B. υ向上,a 为零;C. υ向下,a 向下;D. υ向下,a 为零.N18、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B. 物体在受到与速度成角度的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C.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D.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19、下列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B. 匀速圆周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C. 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D. 匀速圆周运动是受恒力的运动20、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放在广州和北京,它们随地球一起转动时,下面说法正确 的是A. 甲的线速度大,乙的角速度小B. 甲的线速度大,乙的角速度大C. 甲和乙的线速度相等D. 甲和乙的角速度相等21、若火车按规定速率转弯时,内、外轨对车轮皆无侧压力,则火车较小速率转 弯时A. 仅内轨对车轮有侧压力B. 仅外轨对车轮有侧压力C. 内、外轨对车轨都有侧压力D. 内、外轨对车轮均无侧压力22、某物体在地面上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为F ,为使此物体受到的引力减小 到4F ,应把此物体放在距地面的高度为几倍R 的地方(R 指地球半径) A. 1R B. 2R C. 4R D. 8R23、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距地面高度越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线速度和周期越大B. 线速度和周期越小C. 线速度越大,周期越小D. 线速度越小,周期越大24、某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80 cm ,周期为2 s ,则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______ ;线速度为_____ _ ;向心加速度为______ 。

高一物理第五章知识点笔记

高一物理第五章知识点笔记

高一物理第五章知识点笔记第一节电流和电路1. 电流的概念- 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线横截面的数量。

- 用电流强度(I)来表示,单位是安培(A)。

2. 电流的方向和电子的流动方向- 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向负电荷的流动方向定义的。

- 电子的流动方向则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3. 电路的基本组成- 电源:提供电流的源头,如电池或发电机。

- 导线:传导电流的路径,通常使用金属导体。

- 元件:根据需要对电流进行控制和转换的装置,如电阻、电容等。

4. 闭合电路与开启电路- 闭合电路:电流能够正常流动的电路,其中所有的开关都处于闭合状态。

- 开启电路:电流无法流动的电路,其中至少有一个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第二节电阻和电阻率1. 电阻的概念- 电阻是指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

- 用电阻值(R)来表示,单位是欧姆(Ω)。

2. 电阻的计算公式- 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 = ρ l / A,其中ρ为电阻率,l为导体长度,A为导体横截面积。

3. 电阻的影响因素- 导体材料: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不同,如铜的电阻率较小,铁的电阻率较大。

- 导体长度:导体长度增加时,电阻增加。

- 导体横截面积:导体横截面积减小时,电阻增加。

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阻:电阻依次连接在同一条电路中,电流依次通过各个电阻。

- 并联电阻:电阻同时连接在电路中,电流分流通过各个电阻。

第三节电压和电动势1. 电压的概念- 电压是指单位电荷在电路中所具有的电势能。

- 用电压(U)来表示,单位是伏特(V)。

2. 电压的产生方式- 电池: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压差。

- 发电机:通过机械转动产生电压差。

3. 电动势的概念- 电动势是指电源单位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

- 用电动势(E)来表示,单位是伏特(V)。

4. 电压和电动势的关系- 电压等于电动势在闭合回路中的终止电势减去起始电势。

第四节电功和功率1. 电功的概念- 电功是指单位时间内电源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能力。

物理高一第五章重点知识点

物理高一第五章重点知识点

物理高一第五章重点知识点第一节:力和运动在学习物理的初阶阶段,我们需要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力的概念,例如推力、拉力等。

而在物理中,力是指物体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能够改变物体的状态。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力的公式F = m * a来计算,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在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同时,如果给定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就能够计算出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第二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描述了物体的惯性特性。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将保持静止状态;一个物体如果处于运动状态,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状态不会自发改变,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力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个定律可以用公式F = m * a来表示,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推导出许多重要的结论。

例如,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所受到的合力将决定物体的加速度。

如果合力为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合力不为零,物体将加速或减速。

这个定律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非常重要。

第四节: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描述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物体的不同部位。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同时也会受到反作用力。

例如,当我们踩踏地面时,地面会对我们施加与我们对地面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使我们能够保持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
九年级化学科第五章考点归纳提纲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
1、氢气——最清洁的燃料
(1)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和溶解性归纳氢气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有淡蓝色火焰,生成物只有水。

写出氢气燃烧
(或爆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优点:以水为原料广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认为是高能和最清洁的燃料。

但因制取成本高,存在贮存、运输、安全等问题,目前还不能广泛使用。

(4)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时必须检验___________,否则可能发生____________。

(5)实验室中常用金属锌与稀盐酸(液体,主要成分为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锌(固体,可溶于水)和氢气。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用金属锌与稀硫酸(液体,主要成分为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固体,可溶于水)和氢气。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1)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常用做裁玻璃的玻璃刀,又因对光有_____________,可加工成钻石等装饰品。

(2)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耐高温、能导电用做电极、滑腻可用做润滑剂;质软,划一下会留下深灰色的痕迹,可用于制铅笔芯。

(3)焦炭、木炭是冶金和生活的常用__________。

活性炭疏松多孔,有很强的__________能力。

(4)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

但是它们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炭黑在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用于绘画和写字,字画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6)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①碳的单质在常温下______________;高温时碳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②可燃性。

分别写出碳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充分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充分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比较(填写下表)
注意:①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_________色,能使之变色的物质不是CO2而是碳酸。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写出碳酸分解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的思路和方法:药品选择原则:反应速度适中,药品价格便宜来源广泛,污染少,实验安全,所制气体纯净。

实验装置的选择:根据药品的状态和反应原理,以及反应条件设计装置。

装置设计要简单,便于控制和操作。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药品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不能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因为H2SO4与CaCO3反应生成的硫酸钙(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也不能用浓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会导致产生的CO2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造成CO2气体不纯。

不用稀盐酸与碳酸钙粉末(或碳酸钠粉末)反应制取,因为反应速率太快,不便于控制与收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装置。

填写下表:
B C D E
A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注意事项:使用长颈漏斗,必须将其________________,形成“液封”,以防________________。

检查装置A 或B 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装置C 或D 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CO 2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仪器;③将石灰石装入 试管,再加入稀盐酸,用带导管的橡皮塞紧;④把装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向上排 空气法收集一瓶CO 2气体;⑥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瓶口验满。

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5)检验和验满方法
【拓展】 (6)用充满空气的装置甲收集CO 2,则CO 2需从 (填“a ”或“b ”)
端导管口通入。

如何验满C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装置甲中已经充满氧气,用水将氧气从瓶内排出,则水需从______
(填“a ”或“b ”) 端导管口通入。

用充满水的装置乙收集氧气,则氧气需
从____________(填“a ”或“b ”) 端导管口通入。

(8)用装置丙收集二氧化碳,则CO 2需从 (填“a ”或“b ”) 端
导管口通入。

油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燃料、能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三大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均属于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化合物)。

(2)煤是“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的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尘等。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煤的干馏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下同),石油的分馏属于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_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选择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 甲 乙
(3)天然气、沼气、瓦斯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填名称),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性质: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有淡蓝色火焰,甲烷是清洁的燃料,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①点燃甲烷和氧气(空气)的混合物会发生爆炸。

因此,在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安全措施,以防发生爆炸事故。

②沼气属于可再生性能源。

(4)节约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同时减少其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开发新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热能等。

6、碳和碳的化合物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含杂质)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

(假设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生成的气体全部扩散到空气中)。

有关数据如下表: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a-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