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污染土壤的稳定化处理及其长期稳定性研究_王旌

合集下载

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

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

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随着人类工业化的进程加快,铬污染问题成为了一个威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

铬元素具有高毒性、难降解的特点,有机铬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尤其严重。

铬污染土壤的治理已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将就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进行探讨。

一、铬对土壤和人类健康的危害铬是人类生存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但当它在土壤和水中超过生态系统耐受性时,可能存在潜在的危险性。

铬污染对土壤、植物、动物和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非常明显。

铬元素的分为Cr(Ⅵ)和Cr(Ⅲ)两种,其中 Cr(Ⅵ) 的毒性更强。

Cr(Ⅵ) 元素可以影响植物的营养生长,对平衡土壤对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对土壤的生理、化学和结构性质等都有很大影响。

长期接触Cr(Ⅵ) 元素会导致皮肤癌、喉癌、肺癌等病症。

二、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1)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去除铬污染物。

例如,将污染土壤掩盖在防渗膜下,并进行各种生态修复处理;采用光热灭菌、超声波、离子交换、电离子等技术去除铬对土壤的污染。

(2)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学的手段来修复铬污染土壤,使其得到恢复。

生物技术修复技术分成两种类型:(a)增强土壤本身净化的能力。

例如,细菌用户较强的还原性能使Cr(Ⅵ)还原成为Cr(Ⅲ),达到修复的效果。

比如研究人员发现,在含铬高达 1000mg/kg 的参芪土壤中设置 Sporobolus 有效地吸收了铬。

(b)添加生物修复剂:例如添加菌剂,减少铬对土壤的破坏,这能够显著提高铬污染土壤的生长状况,增加植物对铬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能力,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工作。

(3)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是把含有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植物性物质和人造物质速溶于水,将水从高压喷洒到污染的土壤表面。

可用硫氽树脂交换去除土壤中的铬。

采用化学氧化使Cr (Ⅵ)转化为 Cr(Ⅲ)。

(4)物理-生物联合修复技术:该技术包括物理法和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去除Cr(Ⅵ)污染物。

铬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工程应用研究

铬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工程应用研究

铬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工程应用研究[摘要]我国是世界铬盐生产大国,每年产生大量的铬渣,铬渣堆放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重点地区铬污染土壤的治理目标,铬污染土壤的治理工作正迅速展开。

固化/稳定化技术工艺操作简单、处理时间短、固化剂易得,目前在我国70%以上铬污染土壤治理工程中得到应用。

本文通过铬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工程应用环节的研究探讨,分析总结实施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并对该技术的工程应用提出展望。

[关键字]铬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工程应用问题与展望1铬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工程应用背景我国是世界铬盐生产大国,年产量超过60万吨,在其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铬渣。

铬渣中含有0.3-1.5%可溶性Cr(VI),经降雨和地表水的冲刷,Cr(VI)进入周围土壤和地下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将铬渣堆场列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重点治理对象。

铬在土壤中一般以两种价态存在,Cr(VI)和Cr(III)。

Cr(VI)以易溶于水的铬酸根(CrO42-)和重铬酸根(Cr2O72-)存在,在土壤和地下水系统中迁移性很强。

Cr(VI)对于细胞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还有较高的氧化能力,对生物体有较强的毒性和致癌作用。

Cr(III)是高等动物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高浓度下也有一定的毒性,在一般地下水环境中不易移动。

铬污染土壤治理有堆肥技术、电动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热解还原技术、淋洗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1]。

综合这些技术的可靠性、可操作性、治理时间和成本,目前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是固化/稳定化技术。

美国环保署将固化/稳定化技术称为处理有毒有害废物的最佳技术,1982-2005年间,美国超级基金共对977个场地进行修复或拟修复,其中217个场地修复使用固化/稳定化技术[2]。

在我国,固化稳定化技术是工程中常用的修复技术,铬污染土壤治理中应用达70%以上。

2.铬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系统设计2.1铬污染土壤的固化/稳定化系统铬污染土壤的固化/稳定化包括两个过程:稳定化和固化。

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探析

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探析

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探析作者:郭国平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9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铬污染土壤问题也日趋严重,寻求高效、适宜、先进的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已成为相关行业的首要任务之一。

本文系统介绍了铬的危害,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对铬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土壤铬污染修复技术提供新思路、新方向、新突破。

关键词: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重金属铬及其化合物(铬盐)广泛应用于冶金、制革、电镀、印染、油漆、防腐、军工、饲料添加剂等行业。

铬矿冶炼和铬盐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和铬渣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由此引起的铬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环境总超标率为16%,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珠三角地区的土壤重金属超标率更是高达28%。

在诸多重金属中,Cr(Ⅵ)是一种典型高毒性重金属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或将高毒性Cr(Ⅵ)还原成低毒性Cr(Ⅲ)对于铬污染土壤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 铬铬主要以三价和六价形式存在,Cr(Ⅲ)是一种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Cr(Ⅵ)则是有毒元素,它的化合物是公认的致癌物。

一般认为六价铬的毒性比三价铬高约100倍。

Cr (Ⅲ)与Cr(Ⅵ)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其转化状况受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的制约。

在碱性条件、高氧化还原电位下,铬主要以六价铬形态存在。

而在酸性条件下,环境中六价铬容易被还原为二价铬。

铬在土壤环境中存在价态容易受到土壤有机质、无机胶体的组成、土壤质地以及其他化合物的影响。

由于三价铬的毒性相对较低,绝大多数铬污染修复的总体目标都是化学还原,将六价铬转化为三价铬,三价铬再以氢氧化铬沉淀予以分离去除。

近年来,新使用的原位还原修复药剂有:多硫化钙、硫酸亚铁、连二亚硫酸钠、生物修复药剂(如糖蜜、乳糖、乳清或淀粉)、乳化油。

铬在土壤中环境行为及修复研究进展

铬在土壤中环境行为及修复研究进展

铬在土壤中环境行为及修复研究进展铬是一种常见的土壤污染物,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一定的风险。

因此,研究铬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修复方法对于保护土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于铬的环境行为和修复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对铬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和修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首先,六价铬是土壤中的主要污染形态。

它具有较高的可溶性和毒性,易迁移和积累。

大量的研究表明,土壤pH、有机质含量、还原剂和氧化剂等环境因素都能影响六价铬的转化和迁移。

此外,微生物也参与了六价铬的还原过程,通过还原六价铬为三价铬来减轻铬的毒性。

因此,研究土壤pH、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等因素对六价铬还原和迁移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和控制铬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

其次,三价铬是土壤中的相对稳定形态。

相比于六价铬,三价铬具有较低的溶解度和毒性。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在一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三价铬仍可能发生氧化并形成六价铬,从而增加土壤中铬的毒性。

因此,研究土壤中三价铬的稳定性和影响因素有助于评估土壤铬污染的风险和制定相应的修复策略。

针对铬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目前已经提出了多种修复方法。

常见的修复方法包括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物理修复。

化学修复是利用添加化学试剂来改变土壤环境条件,以促进铬的转化和固定。

常用的化学修复方法包括添加硫、铁、钙等还原剂来还原六价铬为三价铬,并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发生反应形成难溶性的铬盐矿物。

此外,添加吸附性材料如活性炭、氧化铁等也可以促进铬的吸附和固定。

化学修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优点,但也存在着添加试剂浪费和环境风险大等问题。

生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代谢活动来修复铬污染土壤。

植物吸收铬并将其富集在根系和地上部分,同时通过激活土壤中的微生物来降低土壤中铬的毒性。

常用的生物修复方法包括植物搜集、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

其中,植物修复是最常见的生物修复方法,如铬富集植物和植物-微生物共生系统。

生物修复方法具有环境友好、持久性强的优点,但修复速度较慢,并且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选择、适应性和毒性等问题。

土壤中重金属铬的污染特性分析以及修复措施

土壤中重金属铬的污染特性分析以及修复措施

土壤中重金属铬的污染特性分析以及修复措施【摘要】铬污染土壤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对其进行经济、高效的修复迫在眉睫。

本文以含铬污染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改性后的颗粒活性炭GAC/Fe3O4 粒子电极为基础,从污染土壤中铬的全量分析、形态分析、浸出毒性分析角度出发,给与污染土地修复措施建议。

关键词:重金属铬;污染特性分析;土壤修复、措施一、污染土壤中铬的全量分析土壤中重金属铬的稳定价态主要有两种:Cr(III)和 Cr(VI)。

不同铬渣堆放场地中的铬的污染特性有所不同,其环境危害性和分布规律也各有差异。

因此开展土壤中六价铬及总铬的具体含量分析是本文三维电极法电动修复的基础。

铬土样品中六价铬的全量分析采用碱消解法,将土壤中的六价铬提取到浸提液中,随后利用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六价铬浓度;土壤中总铬的全量分析则按照国标 HJ 491-2009《土壤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将土壤酸消解后,用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浓度。

铬污染土壤中六价铬和总铬的全量土壤样品中六价铬和总铬的含量均较高,平均值分别为 520.79 mg/kg 和 14298.68 mg/kg,六价铬的含量仅占总铬含量的 3.60 %,表明铬在该土壤样品主要以三价形式存在。

样品中六价铬的含量远大于 GB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规定的工业用地污染物六价铬的管制值78mg/kg,这一结果表明土壤中六价铬的含量已严重超标,对人体健康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修复。

二、污染土壤中铬的形态分析铬的价态是评价铬元素是否为有害元素的决定性指标,而不同的价态其存在的形态也有所不同,单从价态及对应的含量上并不能反映出土壤中铬真实的存在形态、毒理毒性及生态环境效应。

因此在六价铬和总铬全量分析的基础上,对铬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进行分析和鉴定,有利于了解该铬土样品中铬的吸附和沉淀机制,为进一步分析电动修复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铬污染土壤中Cr(Ⅵ)的微生物还原及Cr(Ⅲ)的稳定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铬污染土壤中Cr(Ⅵ)的微生物还原及Cr(Ⅲ)的稳定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铬污染土壤中Cr(Ⅵ)的微生物还原及Cr(Ⅲ)的稳定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铬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在工业、农业和生活中广泛应用。

然而,铬的排放和释放往往导致环境污染,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

其中,Cr(VI)是一种比较危险的铬形态,它极易渗透到土壤深层,使得土壤质量急剧下降,导致生物生长受阻,威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为了防止和治理铬污染,目前已经发展了很多种治理方案,其中生物修复技术是最为有效和环保的一种技术。

生物修复可以通过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来降解和还原污染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恢复土壤的生态系统功能。

然而,微生物还原Cr(VI)的过程不仅涉及到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还涉及到土壤环境的化学性质、微生物活性和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铬污染土壤中Cr(VI)的微生物还原过程及Cr(III)的稳定性,并对不同微生物还原剂的降解效果进行比较,从而为铬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探究铬污染土壤中Cr(VI)的微生物还原机制。

(2)调查不同微生物还原剂的最适工作条件及降解效果。

(3)分别利用还原性微生物还原土壤中的Cr(VI),观测还原Cr(III)的稳定性。

2. 研究方法(1)采集不同程度的铬污染土壤样品,测定Cr(VI)的含量和土壤化学性质,筛选出合适的微生物还原剂。

(2)采用环境污染物微生物学相关技术手段确定微生物还原剂的种类和数量。

(3)调控生物还原剂的温度、pH值、接种量等条件,研究微生物还原Cr(VI)的最适工作条件及降解效果。

(4)通过还原性微生物还原Cr(VI)并控制Cr(III)的稳定性,并运用适当的仪器分析Cr(III)的存在状态。

三、预期结果(1)确定铬污染土壤中适合微生物修复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2)确认微生物还原剂的最适工作条件和降解效果,比较不同微生物还原剂的降解效果。

(3)分析Cr(III)的形态及稳定性,为铬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铬污染现状及其治理策略研究

铬污染现状及其治理策略研究

铬污染现状及其治理策略研究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其中铬污染是一种特别严重的污染现象。

铬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金属元素,可以通过常见的矿物、土壤和岩石在自然环境中存在。

铬的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对铬污染的治理已经成为了全球环保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铬污染现状铬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活动,其中包括金属制造、皮革加工、木材保护、氧化铝生产和电镀等工业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

铬污染对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还直接威胁了人类健康。

铬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因其形态而异,主要分为三种形态:铬(VI)、铬(III)和有机铬。

铬(VI)是工业活动中最常见的形式,也是最有毒的形式。

铬(VI)污染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工造成的,如涂料、氧化铬和电镀等;另一类是天然铬矿床,随着矿物的开采而被释放到环境中。

铬(VI)污染对土壤和水源的影响尤为严重,可能会导致人类和动物的慢性中毒以及重症疾病,包括肺癌、呼吸道感染、肝脏受损和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等。

铬(III)是一种中等毒性的物质,相对于铬(VI)更容易沉积在土壤中。

铬(III)主要存在于铬(VI)的还原产物中,也可以是人类和动物代谢铬元素的产物。

铬(III)的作用机理与铬(VI)类似,但毒性要低得多。

有机铬是由铬与有机物质结合而形成的,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远远没有两种无机铬形态那么严重。

当然,它们也可能导致医学上的问题,如慢性气道疾病和肺癌。

二、铬污染治理策略研究对铬污染的治理办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处理方法:1、生物调控生物治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植物或有机物浸渍等方式处理废弃物的技术,可以高效地降解或减少污染物的浓度。

对于污染物,生物技术的使用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和易于操作等特点。

微生物能够降解和还原铬离子,将其还原为无毒的铬(III)离子。

植物吸收铬(VI)并将其减析为无毒铬(III)离子,这种技术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以实现更完整的处理。

提高土壤中总铬含量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提高土壤中总铬含量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提高土壤中总铬含量的稳定性和准确度摘要通过对比标准《HJ 803-2016土壤和沉积物 1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王水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1]和《HJ 491-2019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发现此土壤前处理过程消解不完全,尤其铬元素结果不稳定,而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总铬火焰不稳定,总铬结果不理想。

在此基础上改良方法,提高土壤中总铬含量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关键词:总铬;土壤;稳定性;准确度;等离子体质谱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很多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还会通过食物链的积累逐级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3]。

也使得各种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土壤重金属污染更是影响恶劣、形式严峻。

如何准确测试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是预防和修复土壤污染的一大前提。

其中铬元素在消解过程中容易损失使得总铬的检测比其他重金属元素检测更为复杂。

1实验部分1.1 材料与方法主要仪器:赛默飞世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AP RQ ICP-MS,北京瑞利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WFX-130,石墨消解器HD-X60。

)=1.42g/mL优级纯,盐酸:ρ(HCl)=1.19g/mL优级主要试剂:硝酸:ρ(HNO3纯,氢氟酸:ρ(HF)=1.15g/mL优级纯,高氯酸:ρ(HClO)=1.76g/mL优级纯。

铬4标准贮备液:ρ=1000mg/L。

1.2 实验步骤1.2.1样品的制备1.2.1.1准确称取风干样品0.1g(精确至0.0001g)置于预先已经准备好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6.0ml王水,放上玻璃漏斗,于水浴上加热,保持微沸2h。

取下冷却,定容至50ml容量瓶,摇匀,取上清液进ICP-MS测定总铬。

1.2.1.2准确称取风干样品0.2g(精确至0.0001g)置于聚四氟乙烯消解管中,加入少量水润湿,加入5.0ml盐酸,100℃预消解45min,加入9mL硝酸,加热30min,加热5mL氢氟酸加热30min,加入1mL高氯酸加盖升温120℃加热3h,开盖150℃加热至冒白烟,蒸至样品呈凝胶状,取下稍冷,加入3.0ml(1%HNO)3提取,定容至25ml比色管中,摇匀,取上清液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总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Shanghai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Shanghai 200233 ,China; 2. SinoGerman College of Technology,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 ,China) Abstract : Shortterm ( 3 d and 28 d) and longterm ( 1 a) stabilization effects of Cr contaminated soil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nature curing,using four amendments including ferrous sulfide,ferrous sulfate,zerovalent iron and sodium dithionit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errous sulfide and zerovalent iron were not helpful for the stabilization of Cr( Ⅵ) when directly used because of their poor solubility and immobility. Ferrous sulfate could effectively and rapidly decrease total leaching Cr and Cr( Ⅵ) content. The stabilization effect was further promoted by the generation of iron hydroxides after longterm curing. Sodium dithionite also had positive effect on soil stabilization. Appropriate addition ratio of the two chemicals could help maintain the soil pH in range of 6-8. Key words: chromium; soil; reduction; stabilization; long term effect
2+ 下形成 Fe 离子. 有研究者将 FeCl2 和 Na2 S 溶液
混合形成的 FeS 悬浮液用于铬污染土壤处理中
[15 ]

该悬浮液在酸性条件下能够起到较好的稳定效果 , 然而这种工艺在实际应用中会增加实施的复杂性 . Fe0 在含铬污水的处理中应用较多, 然而很少用于 土壤
[16 , 17 ]
由表 2 可知, 该土壤样品中的总铬和六价铬含 量均很高, 且浸出浓度均超过我国的危险废物浸出 锌、铅、铜和镍的污 鉴别标准 ( GB 5085. 3-2007 ) , , 染并不严重 而镉的总量虽然较高, 但其浸出浓度较 · L - 1 . 因此, 低, 为 0. 08 mg 在后续的实验分析和讨 , 论中 仅将总铬和六价铬作为关注污染物进行讨论 . 2. 2 各还原剂对铬污染土壤的稳定效果 图 1 反映了 4 种还原药剂在不同添加比例下对
4037
条件分别以固体方式投加各药剂, 其中 FeSO4 为扣 除结晶水后的比例. 药剂添加后, 加入适量去离子 水保持土壤水分含量在 40% , 利用搅拌机搅拌 10 min. 混合均匀后, 将样品转移至烧杯中进行养护. 养护过程中于烧杯口用塑料膜密封以减少水分的流 且设置若干细小通风口, 以确保养护过程中的空 失, 28 d、 1 a 后, 气流通. 如此在室温下养护 3 d、 对土 壤进行浸出浓度和六价铬含量的测试 .
. 土
. 三价铬
90% 的三价铬以氢氧化物的形式附着于 毒性较低, 土壤组分中, 不易迁移. 而六价铬毒性相对较大, 且 具有较高的活性, 更易在土壤及其孔隙水中进行迁 移
[3 , 4 ]
. 因此铬污染土壤的稳定化处理关键在于将
[5 ]
六价铬 还 原 为 三 价 铬. 研 究 表 明, 亚铁 物
[6 , 7 ]
10 期
王旌等: 铬污染土壤的稳定化处理及其长期稳定性研究
表2 Table 2 重金属 总铬 六价铬 镉 锌 铅 铜 镍 总量 / mg · kg - 1 6 416. 6 2 365 7. 6 181. 37 37. 5 53. 8 52. 9 土壤金属含量及浸出浓度 浸出浓度 / mg · L -1 216. 7 128. 8 0. 08 0. 05 ND 0. 1 0. 03
表1 Table 1 还原剂 FeS FeSO4 Fe0 Na2 S2 O4 3 3 3 3 6 6 6 6 土壤稳定化处理药剂投加比例 / % 投加比例 9 9 9 9 12 12 12 12 Addition ratio of stabilization amendments / %
Total volume and leaching concentration of metals in the soil 我国危险废物浸出 · L -1 毒性鉴别标准 / mg 15 5 1 100 5 100 5
重金属铬作为一种工业原材料, 在其长期的生 产和应用中, 会对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壤中的铬主要以三价和六价的形式存在
[2 ] [1 ]
28 d) 和长期( 1 a) 稳定效果, 染土壤的短期( 3 d、 以 期为铬污染土壤的长期稳定化处理提供数据支持和 科学依据. 1 1.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样品和材料
0 本实验利用 FeS、FeSO4 、Fe 和 Na2 S2 O4 这 4
种还原剂分别对铬污染土壤进行处理, 研究了在自 然养护条件下, 各还原剂在不同投加比例下对铬污
收稿日期: 2013-01-15 ; 修订日期: 2013-04-28 基金项目: 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201109019 ) ; 上海市科委 迪斯 尼 专 项 ( 11dz1201700 ) ; 上 海 市 徐 汇 区 科 委 项 目 ( RCT201003 ) 作者简介: 王旌 ( 1984 ~ ) , 男, 硕士, 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染 Email: wangjingsean@ sina. com 土壤修复技术, mail: qsluo99@ 126. com * 通讯联系人,E-
[13 , 14 ] . 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 定容 移至容量瓶中, 光度法 ( GB / T 15555. 5-1995 ) 对 六 价 铬 浓 度 进 行 测试.
FeS 和 Fe 直接 铬污染土壤的稳定效果. 从中可知, 这是由 用于铬污染土壤的稳定化处理时效果很差 , 于二者在中性偏碱性条件下溶解度很低, 难与土壤 FeS 仅在酸性条件 介质中的六价铬反应. 事实上,
第 34 卷第 10 期 2013 年 10 月
环 境 科 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Vol. 34 , No. 10 Oct. , 2013
铬污染土壤的稳定化处理及其长期稳定性研究
1 1* 1 2 2 王旌 , 罗启仕 , 张长波 , 谈亮 , 李旭
( 1.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上海 200233 ; 2. 华东理工大学中德工学院, 上海 200237 ) 摘要: 利用不同投加比例的 FeS、FeSO4 、Fe 和 Na2 S2 O4 , 分别对铬污染土壤进行处理, 通过土壤浸出浓度和六价铬含量的测
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0-3301 ( 2013 ) 10-4036-06
Stabilization and Longterm Effect of Chromium Contaminated Soil
WANG Jing1 ,LUO Qishi1 ,ZHANG Changbo1 ,TAN Liang2 ,LI Xu2
0
1. 3 1. 3. 1
测试分析方法 重金属总量测试 取过 100 目 筛 的 风 干 土 壤 1 g, 采 用 HNO3 -
HClO4 HF 体系消解法[11] 对土壤样品进行消解, 用 以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 测试包含 3 个平行 结果以算数平均值表示. 样, 1. 3. 2 浸出浓度测试 采 用 美 国 环 保 署 颁 布 的 TCLP ( 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 ) 方法[12] 测定土壤 浸出浓度. 用 pH = 2. 88 的醋酸溶液对土壤样品进 固 液 比 ( 质 量 体 积 比 ) 为 1 ∶ 20 , 在 30 行浸 提, r · min - 1 下翻转振荡 18 ~ 20 h. 采用二苯碳酰二肼 分光光度法( GB / T 15555. 5-1995 ) 对六价铬浓度进 novAA400 ) 测定浸 行测试, 采用原子吸收仪 ( 耶拿, 提液中的其它金属浓度. 实验过程以空白浸提液作 为对照, 所得测试数据为扣除空白后的结果 . 1. 3. 3 六价铬含量测试 · L - 1 的 KCl 溶 称取 2 ~ 4 g 土壤, 加入 0. 4 mol 液 25 ~ 50 mL, 磁力搅拌 5 min, 离心分离后, 上清液 转移至 100 mL 容量瓶中, 残渣继续用 10 ~ 20 mL KCl 溶液搅拌, 重复上述操作 2 ~ 3 次, 上清液均转
. 也有研究将纳米铁应用于土壤及地下水 .
的处理中
[18 , 19 ]
FeSO4 和 Na2 S2 O4 可以大幅度降低土壤金属浸 出浓 度 以 及 六 价 铬 含 量. 由 图 1 , 当 FeSO4 和 Na2 S2 O4 投加量分别达到 6% 和 3% 时, 即可达到显 著降低土壤污染程度. 如在养护时间为 3 d 时, 土 壤总铬和六价铬浸出浓度以及六价铬含量分别为 49. 5 mg · L - 1 、1. 5 mg · L - 1 、13. 6 mg · kg - 1 和 66. 6 · L -1、 1. 2 mg · L -1、 2. 5 mg · kg - 1 . 除了 Na2 S2 O4 , mg 其它含氧硫酸盐, 包括 Na2 S2 O5 、NaHSO3 、Na2 SO3 以及 Na2 S2 O3 对 六 价 铬 均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稳 定 作 , 然而含氧硫酸盐大多应用于废水处理中, 将 其应用于土壤六价铬的处理研究鲜有报道. 事实 用 上, 含氧硫酸盐需要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发挥其还原 效果, 而在较大规模的土壤处理应用中, 很难进行 pH 值调节, 因此本研究考察 Na2 S2 O4 直接应用于铬 污染土壤的稳定化处理效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