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企业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
企业危机管理中的舆情管理策略

企业危机管理中的舆情管理策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企业在面对危机时,往往还需要应对舆情的爆发和传播。
舆情的发酵往往会使本已处于危机中的企业雪上加霜,如果企业缺乏有效的舆情管理策略,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风险。
因此,企业应当注重危机管理中的舆情管理,以保护企业形象和利益。
首先,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来预警舆情风险。
舆情的爆发有时是突如其来的,企业若没有及时感知和掌握舆情的动态,就无法做到危机的及时应对。
因此,企业应依托专业的舆情监测系统,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及时响应和处理。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与媒体等渠道的合作建立信息收集的渠道,从而了解社会舆论对企业的关注和评价,以便及时做出回应。
其次,企业在危机发生后,应根据舆情的态势和发展,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舆情也往往呈现多元化和分散化的特点。
因此,企业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舆情制定不同的策略,以更好地控制声音。
对于不同类型的舆情,企业可以采取积极回应、沟通对话、积极解决等策略,通过主动出击,对舆情进行引导和控制,从而减少危机的影响。
此外,企业还需加强对内对外的沟通与合作,以形成共识和联合行动。
也许作者忘记了关于政府的要求,但是这里的沟通和合作是什么类型的呢? 没有提供答案。
在危机发生时,企业内部各部门应紧密配合,确保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并统一口径,避免信息传递的不一致和混乱。
与此同时,企业还需与政府、行业协会、媒体等外部机构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合作,获得更多资源和支持,共同应对危机。
只有形成内外一体的合作体系,企业才能更好地消除危机,保障稳定发展。
最后,企业在危机处理过程中,也应注重舆情管理的后续工作,以便更好地恢复声誉和信任。
舆情处理并不是只局限于危机发生时的应对,而是需要长期维护和管理的过程。
企业应及时跟进舆情的后续发展,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同时,企业还需加强对外部声音的关注和回应,积极参与舆论的引导和建设,树立企业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应对措施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应对措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新的舆情管理难题。
舆情是指公众针对特定事件、人物、群体、产品、品牌等所发表的言论或情感,它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网络舆情则是指在互联网上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表达的对特定事物的意见、看法和心情。
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极大,企业、政府、个人都需要重视这个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网络舆情的分析网络舆情不仅是信息沟通的一种方式,也是舆情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直接性、实时性、互动性、爆发性等特点,因此其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要比传统媒体更为广泛和迅速。
因此,对于企业、政府、个人等各方面而言,及时了解网络舆情,把握网络舆情趋势,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就是管理网络舆情的第一步。
首先,针对网络舆情的不同来源和数量,分析其传播的速度、渠道、影响力和受众特征,对于把握网络舆情形势和预测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其次,对于网络舆情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与公众关系、品牌形象、企业声誉国家政治、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息息相关。
因此,在分析网络舆情时,要注重深入研究网络舆情信息的源头、受众、内容以及背后的意图和动机,准确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判断网络舆情的立场、方向和倾向性,从而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内涵,及时进行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网络舆情应对措施针对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各方面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弥补舆情管理的缺失与不足,避免舆情出现危机,有效地管理和维护企业、政府和个人的形象和声誉。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网络舆情的信息:了解影响产生的原因及分析,防止错误信息影响舆情;同时也要了解可能影响网络舆情的一切因素,对于其内容、形式、渠道、受众都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分析。
2. 有效地进行信息发布、流通和管理:对于网络舆情影响较大时,尽可能的做到准确、及时、全面的发布信息,保证关键词的质量和效果。
论现代企业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策略

论现代企业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策略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正在深刻地变革着人类社会。
由于信息的传播不再受束于时间与地域,新闻每时每刻都曝光在人们有眼皮底下。
因此,企业在网络上的形象正变得日益重要。
网络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们自由发表言论的重要地方。
正因为网络的信息量大和言论自由,所以造就了更多的企业危机的可能性。
如果企业处理危机不当,将必定会引发更广泛的舆论,从而更严重地破坏企业的形象。
所以企业唯有重视网络舆论危机,才能在传播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从第一部分网络舆论危机的含义和特点开始,帮助企业对网络舆论危机的概念有个大致了解,以及基本掌握网络舆论危机的外在特性;随后在第二部分中首先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现状进行剖析,并将“现状”转化为三个表现加以论述;然后,本文对网络舆论危机的成因进行分析、举例,进一步讨论其形成的原因,帮助企业看清事实;依据前两部分的论述,本文在第三部分提出了企业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策略,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防不胜防的网络舆论危机,并辅以近期案例加以分析。
关键词:网络;舆论;网络舆论危机;现代企业说明:1、本部分由题目、摘要和关键词三部分组成;2、摘要是写论文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必须在500字左右;3、关键词一般3—8个,必须是词组,而且是你论文中涉及比较多的概念或范畴;4、不同词之间用分号间隔开;5、题目用黑体字,小三号字,而且居中。
Coping Strategies For Current CorporateCrises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sAbstract: With the approaching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Internet is changing human society deeply. Becaus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is not bound by time and space any more and news is exposed to the people eyes, the corporations’ online imag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On the Internet, people can get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and can speak liberally. The hu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and the free speech online make the emergence of corporate crisis possible. If the enterprises couldn’t deal with the crisis well, it would trigger a wider range of public opinion and thus a greater damage for the corporate images. Therefore, only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risis of public opinions, could enterprises remain invincible position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ss media technology.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 are discussed to help corporation come to understand of a crisis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s initially. Inthe first part of the second chapt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sis anatomied and transformed to the three performances; in the second part ofthe same chapter, the factors of a crisis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s are analyzedand some relative examples are given to help corporations see the reality more clearly.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two chapters, the suggestions and cases of coping strategies for a corporate crisis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s mentioned inthe third chapter aim to help enterprises handle the crisis better.Key words: online; public opinions; crises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s; current corporations说明:1、英文摘要、关键词的写作与中文相同;2、必须与中文保持一致。
现代企业如何做好互联网舆情管理

现代企业如何做好互联网舆情管理现代企业如何做好互联网舆情管理在目前大信息、大舆论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对网络舆情管理重要性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那么,具体对企业而言,舆情监测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红麦聚信(北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认为:1、作为现代企业来说,口碑是很重要的,良好的舆情管理能力可以让自己的企业陷于不好的名声时起到积极导向作用,稳定企业形象。
2、企业之间竞争愈发强烈,良好的舆情搜集能力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洞察竞争对手的情况。
3、对于一些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来说,由于其一举一动都备受社会重视,因此一旦出了问题,往往会引起大范围的舆论质疑。
如何做好负面舆情的防范及处理工作,影响着企业的后续发展。
要做好舆情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舆情监测。
那么,作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如何做好舆情监测呢?出于成本限制,企业往往难以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来进行舆情监测,也很少有精力维护专用的舆情监测服务器。
因此,企业可以选择天虎系统等提供SaaS账号服务的舆情情报分析平台,不但可以节约成本,还能舆情起到非常好的导控作用。
在做好舆情监测的基础上,企业还需要形成一套舆情处理方案,没有一套好的舆情处理方案,只会令事件更加恶化。
那么企业舆情问题应对策略的重点都有哪些呢?1、适当调整企业管理思路,认真分析舆情问题重点因素,稳定事态发展,力争从“维稳”到“促和”。
2、完善公司管理制度,优化人员配置,做到资源合理利用。
3、积极采纳网民(实际上也是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
4、注重互联网言论,提高企业信用度。
5、突发事件迅速反应,危机管理泰然自若,面对不利于企业的舆情信息时,不能一味的封锁消息、删除消息、屏蔽信息,不能以“堵”为主要处理方法,敢于承认错误才能创造新的高峰。
6、在做到以上这些后,还要坚持向消费者表达自己的意见,做到“尽早讲、持续讲、准确讲、反复讲”。
7、加强行业自律,坚守企业经营原则,为今后企业发展做好铺垫”。
企业舆情管理策略分析

企业舆情管理策略分析第一章绪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情在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重要。
对企业而言,管理好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战略性任务。
企业舆情管理策略是企业如何处理网络舆情的综合管理规划,它的主要目的是在保护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取得平衡。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舆情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如何在网络舆情中有效地应对问题。
第二章企业舆情管理策略指导原则2.1 企业监测网络舆情企业应该重视网络舆情的监测工作。
企业要建立良好的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第一时间了解舆情,及时回应舆情,以便尽可能地避免可能的损失或风险。
2.2 企业建立正面形象企业要树立良好形象,塑造企业的正面形象。
企业要积极回应社会和公众的需求和关注,推广企业的公益形象,提高公众的认知度,从而为企业打造一个良好的形象和信誉。
2.3 企业积极传播信息企业要积极传播信息,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渠道,发布正面信息,加强对企业形象和产品的宣传推广,增强公众对企业的关注和认知度,提高公众的信任度。
2.4 企业加强社会责任管理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管理,关注社会公众的需求和关切,回应公众的关切,增强社会公众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从而让公众对企业更加信任和支持。
第三章企业舆情管理策略实施方法3.1 建立网络舆情平台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网络舆情平台,搭建舆情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的渠道。
这个平台可以不仅是企业人员,也可以包括客户、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使企业可以动态地了解客户、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看法和反应。
3.2 积极回应网络舆情企业要积极回应网络舆情,制定应对措施,防止负面评价扩散,从而减少损失和风险。
要通过舆情分析和预警来制定应对措施,同时要加强与客户、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互动,及时纠正错误和误解,主动参与公共话题和社会活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3.3 倡导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要积极倡导社会责任,关注社区和公众的需求和利益,通过公益活动和社会项目的支持,回馈社会,增强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和认知度。
企业舆情管理的策略与应对措施

企业舆情管理的策略与应对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舆情管理变得日益重要。
舆情是指社会上对企业的一种声音或态度,可以包括新闻报道、网络评论、社交媒体等形式。
良好的舆情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品牌影响力,促进业务发展。
本文将介绍企业舆情管理的策略和应对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舆情管理机制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健全的舆情管理机制,将舆情管理纳入日常运营中。
这包括舆情监测、分析、应对等各方面的工作,确保迅速、准确地获取和处理重要舆情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这需要企业在人员、技术和管理方面进行投入,并持续进行优化。
二、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建设员工是企业的重要参与者和传播者,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意识建设。
通过培训,员工可以了解企业的舆情管理机制、紧急应对措施等,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培训还可以提高员工的品德素质,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形象的建设。
三、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企业应在官网、社交媒体等多个渠道进行宣传,掌握和掌控企业的信息公开。
这可以加强对外沟通和传播,提高信息透明度,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同时,加强对外宣传也可以促进品牌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四、积极营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营造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企业应该以诚信、质量、服务等为核心价值观,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承诺。
这可以增强企业的公信力、可信度和形象。
五、建立稳定的社会关系企业与社会之间建立的关系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支撑,需要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沟通和合作。
企业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建立积极稳定的社会形象。
同时,加强与政府、媒体、社会组织等的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增强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六、加强危机管理和应对面对突发事件和危机,企业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损失、避免拖累企业形象。
危机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危机管理方案,明确责任、流程和应对措施等,确保迅速、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
企业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企业网络舆情应对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网络舆情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一旦出现舆情危机,不仅会损害企业形象和声誉,甚至还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市场地位。
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网络舆情应对策略非常必要。
一、预警机制引入在实际经营中,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网络媒体监控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跟踪不利新闻和信息,及时制定应对策略,避免信息滞后。
特别是对于与公司形象、产品质量等紧密相关的重要词条关键词要作严密监测,实现快速应对。
二、创造正面声音企业应该尽力让外界了解企业的优点,通过发布正面信息以及积极与顾客、业界、媒体互动,增强企业正面声音的传递,增加企业形象和信誉度。
三、正确处理危机事件当企业出现舆情危机时,企业不能选择沉默和懈怠,应及时公开、客观、清晰地说明事件的来龙去脉、事实真相和企业处理措施,避免情绪化、冲动性的回应,避免“伤口撒盐”,同时通过正式的声明、道歉、赔偿等方式回应公众关切。
四、追究责任企业网络舆情处理时应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依法依规制定管理规范,加强内部监控与管理,一旦出现问题,要果断追究责任,切实保障企业品牌形象。
同时,可以通过营造公开透明的企业文化,使员工明确公道正派的企业价值观,落实企业管理规范。
五、加强公正公正判断管控舆情的敏感性和复杂性,使得舆情策略需要倚重公正公正的判断和管控。
鉴于受舆情影响、引起舆情、反应舆情的各种迹象和力量非常多样化,企业可统一专业部门并依托专业技术团队来进行欣赏,比如舆情尽调、敏感词管理、舆情研究等来进行优化。
此外,对于高峰期的数字数据,可通过数据挖掘、知识推荐等技术手段来开展小数据预估、大数据分析等工作,以实现漫长舆情的掌控。
网络舆情对企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网络舆情对企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企业形象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或社交媒体等信息渠道传播的关于某个事件、人物或组织的信息、观点、评价等。
此种信息的质量和效应直接影响被涉及到的相关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面对不可避免的网络舆情影响,企业需要制定相关应对策略并加强宣传与声誉管理,以维护企业形象和经济利益。
一、网络舆情对企业的影响1.企业形象的塑造网络舆情对企业形象的评价与塑造有很大的影响。
消费者和投资者会通过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对企业的形象进行形成和判断。
如果网络舆情对企业评价不佳,会导致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失望、抵触、不满和一些负面情绪的产生。
例如,在某次食品安全事件中曝出的相关企业在网络上受到了严重批评,导致该企业经济损失。
2.企业声誉的受损网络舆情对企业的声誉也会造成重大的威胁。
通过传播各种信息,网络舆情可以带来正面和负面影响。
生产的产品质量好,管控极重,将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信任;反之就会使企业名誉扫地。
良好的企业声誉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信任的重要纽带,在面临网络舆情侵袭时,声誉的受损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出现商品安全问题,或公司管理层因丑闻受到质疑等情况。
3.企业经济效益的受挫网络舆情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面对网络舆情攻击时,很容易引导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不信任和失去对企业的信心。
这将导致企业的销售额下降、股价下跌、信贷额度减少或客户及经销商的流失等问题。
一旦企业的商誉受损,一些商业合作就可能陷入困境,化解这一危机成为所面临的要紧任务。
二、应对策略1.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舆情监测软件或服务的方式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
这种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实时跟踪网络上与企业相关的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各种网络工具,如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和微博等,了解各类网络舆情。
2.快速反应危机当网络舆情发生时,企业需要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并采取各种手段快速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现代企业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作者:李伟华慕慧鸽来源:《商场现代化》2012年第20期[摘要]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影响,此文通过SWOT分析法指出网络舆情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威胁,并给出了舆论危机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网络舆情机会威胁应对策略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的结合给网络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空间,继门户网站、电子邮件、即时通讯、搜索引擎之后社交网络、博客、微博客、维基、播客、论坛等成为新一代的网络媒体。
新的媒体环境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同时瞬息万变的社会所带来的危险可能也会给企业致命一击。
“郭美美事件”,一个“不懂事”的小女孩在网上实名炫富的行为,几乎给几十年以来受人尊崇的中国红十字会带来了灭顶之灾,中国红十字会新上任的常务副会长赵白鸽感叹:一个郭美美,三天时间毁掉了中国红十字会一百年的积淀。
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下不确定性被无限放大,如何抓住不确定性中的“机”,将不确定性中蕴含的“危”转化为“机”,无疑是现代企业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
二、网络舆情的概念及其特点网络舆情是指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在新的网络环境下,网络舆情也表现出以往不同的特点:(1)匿名性网络给大众提供了一个公共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针对某件事情的看法、观点而无需署上自己的名字即匿名性。
网络的匿名性给民众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性、自由性,人民可以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对于任何事、人、企业甚至是政府的最真实的意见、想法,而无需担心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或由于揭发不好现象、事实而遭到打击报复。
(2)无限制性现代信息技术使得我们不再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时信息的发表者、传播者、传播工具和信息接收者也不象传统媒体那样限制在一个十分狭小的范围内。
以微博客来说,不只有知名企业家、明星名人才是大家的关注焦点,“草根”一样可以称王。
(3)便捷性新一代媒体可以使我们随时随地编写、回复信息即互动性很强,没有了传统媒体的编写规范、播报延迟、传播慢、传播渠道有限等众多限制。
例如通过微博把我的所见所闻通过手机发到网络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回帖的形式发表评论。
在网络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从众效应”表现的十分突出,这就是网络传播速度呈几何级增长的原因。
(4)非理性由于网络信息及其发表者毫无限制,信息源混乱、层次不齐,内容不经严格的矫正、审核,出现不理性信息将在所难免。
以企业来说,自身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宣传自己的品牌、提高自己的形象,竞争对手是不是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发表与企业不利的信息呢,匿名性使我们无从查起。
三、以SWOT分析法分析网络舆情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威胁SWOT分析法是一种将企业内部优势因素、劣势因素和企业外部机会因素、威胁因素识别出来,依照一定的次序按矩阵形式排列,通过系统分析法,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并加以分析,从而得出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见表1。
(1)网络舆论给企业带来的机会1.名人效应,提高企业品牌形象明星代言人、企业CEO等高层领导建立个人微博客,以个人的魅力吸引大众的关注,以此提高企业关注度;以提高个人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品牌形象。
骑着小毛驴的姚晨——“微博第一人”使赶集网家喻户晓,凡客诚品CEO陈年、当当网CEO李国庆等都在个人微博为自己的企业造势。
2.通过社会化媒体实现企业与顾客互动企业通过建立社交网站、微博客、论坛等实现与客户(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的及时沟通,了解顾客的最新需求、消费水平、对企业意见、对服务或商品的意见,以此预测客户的消费趋势,提高、改进服务,紧跟客户的消费需求。
正处于转型中的金蝶国际软件集团CEO徐少春指出:企业微博将是金蝶转型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可见企业微博的重要性。
另外中小企业微博营销的典范——螺蛳粉先生通过企业微博与消费者及时互动沟通,使螺蛳粉店得到巨大发展。
3.新型营销新型营销一方面指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进行与以往不同的营销比如口碑营销、微博营销,另一方面指危机营销即通过网络舆论带来的危机进行品牌营销,前提是公司绝对没有商品、服务质量问题。
男装品牌七匹狼网络“迎娶”淘宝热门潮流品牌七格格、优酷土豆合并、齐b小短裙等都可谓是成功的网络营销案例,给现代企业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营销思维。
(2)网络舆论给企业带来的威胁1.企业危机源头由于网络舆论的无限制性、非理性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网络舆论危机,加大危机发生的概率。
2011年的郭美美炫富事件、康菲中国渤海溢油事件等都是第一时间在网络上曝光并迅速蔓延至全世界成为舆论焦点的。
2.迅速放大企业危机根据网络舆论的便捷性可知如果发生,危机就将会以几何级的速度迅速扩展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影响巨大,企业的反应、应对时间也将十分有限。
2011年4月11号爆发的中国石化天价酒事件就是因为天涯论坛的一个帖子,中石化在过了一天一夜后才给与回应,导致危机在微博的帮助下迅速放大,给中石化带来巨大损失,不仅如此对于整个国有企业的形象也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吧。
3. 危机的风险加大综合网络舆论的特点可知网络舆论危机的可控性很差,相比传统危机来说,危机处理难度增大,频临破产的机会变大。
今年3.15打假日曝光的家乐福质量门事件、11年的家乐福的价格欺诈事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在过去几年中家乐福接连不断的问题和亏损是不是预示着家乐福将会推出中国市场,家乐福中国市场就此破产呢。
总的来说,企业在用SWOT分析法确定企业在网络新环境下的经营策略时主要是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SO战略、WO战略为指导促进本企业的发展壮大,并以ST战略、WT战略为指导构建自身的预警系统,规避风险、预防危机的发生。
四、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据上分析可知,抓住网络舆情提供的机会能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不过网络舆情中暗藏的危险却可以彻底摧毁一个或一些企业。
鉴于此,企业如何有效的处理网络舆情带来的危险就显得更加的重要,结合相关事例提出一下应对策略:(1)不做“温水中的青蛙”——建立预警系统慢慢升高温度的冷水能把青蛙“冻”死,而温度很高的热水却可以让青蛙逃离危险。
企业在面临一片大好的发展情景时,不能做“温水中的青蛙”,必须时刻提高对危险的警惕性,其中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建立企业危机预警系统。
没有危机感,就会有危险。
2005年6月在河南一篇《变质光明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的报道,使光明乳业这样一个大企业陷入了重重危机,正因为其高层管理危机意识淡薄,在雀巢奶粉危机发生的时候,只知道抢占市场而没有足够的危机感给光明乳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相反,在2010年“雪碧汞中毒事件”中可口可乐公司就凭借完善的危机预控系统证明了自身的清白,使公司成功的渡过了危机。
(2)化解“破窗效应“——及时消灭祸源“破窗效应”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 如果有人打烂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
最后,在这种具有强烈暗示性的氛围中,攻击性的行为就会逐渐滋生,甚至成为一种值得炫耀的行动。
当企业顾客有疑问时要及时回应并立即行动,把可能引发的危机消灭于萌芽之中。
例如财务软件制造商Intuit 曾碰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位顾客在更新Intuit的财务软件时遇到了困难,当他致电Intuit 时,公司告诉他必须更新网站上的个人信息,这另他很生气,于是把整个过程写在了他的博客上。
几个小时内,Intuit 的机动小组发现了这篇文章,于是写了一封电子邮件给他,帮他解决了问题。
在事情发生不到24小时内,这位顾客再次在其博客上发表文章,而这次是称赞Intuit 公司的反应速度快,能积极寻找碰到问题的顾客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顾客满意。
(3)利用“沉锚效应”——及时公开表态“沉锚效应”是心理学的一个名词,具体是指在人们做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第一信息会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个地方。
当网络舆论对企业带来危机时,企业必须在第一时间对舆论做出反应,及时的公开企业对于舆论的正确、诚恳的态度,第一时间在民众心理留下好的印象,这样不但能为企业争取宝贵的时间,而且也能遏制危机的进一步扩散。
尽可能控制危机舆论波及范围,减少企业损失。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系列品牌企业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虚假欺诈行为,15日晚近10点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就作出正面回应,在第一时间抢占了顾客心理、维护了企业形象、减少了企业损失。
(4)“攘外必先安内”——安定内部人员在危机发生时马上召集高层管理人员商讨对策、统一口径,并对下属员工做好安抚工作,杜绝内乱发生。
只有公司内部上下一心才能度过危机,迎来希望,否则企业将会面临内忧外患的灾难。
无论是2003年格力的小家电事件还是2006年百度的裁员事件都给众多企业敲响了警钟,使我们深深认识到稳定内部的重要性,但灾难依然降临到了惠普的头上。
惠普公司在应对2011年的“惠普蟑螂门事件”时把精力都放在了媒体上而忽略了内部建设以及客户沟通致使危机爆发,给惠普公司带来巨大损失。
(5)“疏导效应”——借助媒体引导舆论企业在应对网络舆论危机时要像治水一样,重在引导,而不能总是回避、遏制舆论。
在危机发生时企业要在第一时间面对民众,就必须借助媒体的力量。
在现代的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危机大多是由媒体的报道引发,特别是网络媒体,尽管如此,企业要时刻与媒体保持正常联系。
对抗媒体会放大企业危机,加大危机风险,相反,和媒体之间建立信任却可以通过媒体公布应对方案,安定民心,防止谣言滋生。
既然是媒体引发的危机,就要通过媒体的力量消除危机、收复失去的市场。
康芝药业在应对始发于2010年11月到2012年2、3月份趋向白热化的“康芝尼美舒利事件”中不能对媒体的质疑作出明确有说服力的解释,反向矛头指向其他药品企业的不明智做法使康芝药业遭受重大挫折。
反观卡尔丹顿的“假洋鬼子事件”,在危机发生后卡尔丹顿则能化“危”为“机”通过网络媒体大肆报道企业品牌形象,制造有利于卡尔丹顿品牌形象塑造和构建的正面舆论。
(6)重视“权威效应”——借助权威的力量权威代表着某种不容置疑的、强制性力量,能使人们无条件服从。
企业在面对危机时如果能借助政府、权威的力量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通过权威的力量取得人们的信任,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服务、产品的质量度过危机,更好的服务于大众以此重塑企业形象。
国美电器在应对2011年的国美“3.15”曝光丑闻时就很好的借助了政府的力量,顺利的解决了危机并维护了国美集团在公众心目中形象。
在“台湾塑化剂”事件中尽管台湾官方、相关企业都及时作出正面回应,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为企业必须知道危机处理必须建立在产品质量和行业法律的监管规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