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病人的抗感染

合集下载

烧伤科如何处理十度烧伤感染

烧伤科如何处理十度烧伤感染
营养支持方式
根据患者烧伤严重程度和胃肠道功能 ,选择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 养更符合生理需求,可优先选用。
免疫调节剂应用前景
免疫调节剂作用
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有助 于控制烧伤感染。
常用免疫调节剂
包括免疫增强剂(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和免疫抑制 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根据患者病情和免疫状态 ,选择合适的免疫调节剂进行治疗。
生长因子类药物
注意事项
在使用外用药物时,需遵循医嘱,注 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同时,避 免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以免产生 耐药性。
为促进创面愈合,可使用生长因子类 药物,如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等。
04
全身性抗感染治疗策略
抗生素使用时机和选择依据
早期使用
在烧伤后尽早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降低并发症风险。
烧伤原因
烧伤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 括火焰、热液、热蒸汽、高温气 体、化学物质(如酸、碱、磷等 )、电流、紫外线、放射线等。
烧伤程度与分类
烧伤程度
根据烧伤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一度、二度、三度和特重度烧伤。一度烧伤仅伤及 表皮浅层,二度烧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和真皮乳头层,三度烧伤伤及皮肤全层或 更深,特重度烧伤则伴有严重的吸入性损伤或复合伤。
加感染风险。
早期感染识别方法
01
02
03
观察伤口
注意伤口的颜色、气味和 渗出物的变化,如出现发 黑、恶臭、脓性渗出等可 能为感染迹象。
监测生命体征
感染可能导致发热、心率 加快、呼吸急促等全身症 状。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如白细胞 计数、C反应蛋白等)和 伤口分泌物培养等方法辅 助诊断感染。

烧伤感染的防治与探讨

烧伤感染的防治与探讨
格 的 消毒 、加 强 营养 支持 、避 免滥 用抗 生素 及注 意体 内正 氮平 衡 等综合 措 施 ,才 能更好 的预 防控 制 感染 的发生 。
【 关键 词 】 烧伤 ;感 染 ;致 病 菌 ;,床 分析 陆 中 图分类 号 :R4 64 文 献标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 7- 14 (0 2 2 0 1- 2 6 1 89 2 1 )2- 2 5 0
(1 8 4 42 7
色念珠 菌 ,具体如表 1 。 在 15 不同烧伤 面积患者 中共有5例 (2 %)出现感染情 况 , 7例 6 3. 0 如表2 ,共有 5 例患者死亡 , 占感染烧伤患者 的8 3 如 表3 . %, 9 。
1 . 1资料 选择 我院2 0年 6 至2 1年5 08 月 0 0 月收治 的 15 7 例烧伤 患者 ,其 中男
15 ,女 7例 ,年龄26 岁 ,患者烧 伤深度 Ⅱ。~ 0例 2  ̄8 m。,其总烧伤面 积 为 1% 8 %。采集患者创 面分 泌物于3 ℃环 境下进行细 菌培养并根 1~ 7 5 据 《 院感染诊 断标 准》进行分析 归纳总结 。 医
2结

病 原 菌 情 况 :本 组 检 出病 原 菌共 1 株 ,革 兰 阴 性 杆 菌 6 株 1 7 3 (38%)主要 为 :铜绿假 单胞菌及大 肠埃希菌 ;革 兰阳性球菌4 株 5. 5 9
在 治疗烧 伤的过程 当中,对烧伤患者 应采取严格 的消毒 隔离 ,以 减少及 阻止病原菌 的侵人 。特别 是对 大面积 的严 重烧伤患者为 预防感 染应早封 闭烧伤创面 。本研究结果表 明 ,感染率 的升高是 随着烧 伤面 积增大 而增 大 ,烧伤 面积 较大患者通 常营养不 良,且皮肤抵抗力 及机 体免疫力均 明显下 降,病 原菌微生物极 易在创面增 长及繁殖 ,此 互为 因果关系 。因此需要加强 患者的营养支 持 ,提高机体 免疫力也是 很重

烧伤病房的院感管理

烧伤病房的院感管理

严重创伤或化学中毒;重度吸人性损伤;
并发感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患者安置在单间病房。小
面积安置在大病房。
• 三、控制感染得措施
• 1烧伤病房得消毒隔离
• (1)烧伤面积大得患者因住院时间长,反 复多次手术,最好有两间单独病房轮换 使用。对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严 格执行探视陪伴制度。保持病室适宜 得温、湿度,室内温度控制在28-30℃, 相对湿度50%-60%。
放性创伤,皮肤得天然屏障作用 消失,细菌容易从创面侵入体内 发生感染;烧伤,尤其重度烧伤患 者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抵抗力下 降,加之手术、侵袭性操作、长 期卧床、营养缺乏等,都就是诱 发感染得主要因素;
• 烧伤后创面渗出液、痂下积液、溶痂 产生得分泌物都为细菌提供了良好得 生存与繁殖条件;烧伤病房因保温与隔 离得需要,环境相对密闭,通风条件不够, 就是诱发创面感染得重要因素;
• 还有医护人员洗手与换药等操作不严 格、使用抗生素缺乏合理性等就是诱 发创面感染得因素;病员相互“串门”、 探视、陪护等外源性细菌污染就是不 可忽视诱发创面感染得因素。
• 二、烧伤病房得设置

烧伤病室根据消毒隔离要求,可按
患者烧伤面积大小,分别进行安置。大
面积烧伤患者一般收在单间病房,但有
下列情况:全身情况差或已有休克;合并
• (3)大小便器按人固定,每日使用后清洗 消毒。
(4)氧气与吸痰器得橡皮管、湿化瓶等 每人用过后浸泡消毒,清水冲洗晾干后 备用。
(5)床、床头柜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 (6)血压计、氧气表、袖带清洁后消毒。
• (7)加强医疗废物得管理,对特殊感染换 药得敷料,采用床头双袋包装焚烧处理, 使用得器械单独交供应室处理。
• (2)陪护人员进入病室前需戴口罩、帽 子,换鞋。必要时穿隔离衣,限制人员出 入。接触病人需戴手套,翻身、接触患 者前后要洗手。

五黄油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

五黄油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

五黄油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
五黄油是中医中药中常用的一种中药成分,它具有生发肌肉、生肌养血、消炎止痛的功效。

近年来,五黄油在烧伤创面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五黄油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

1. 促进伤口愈合
五黄油具有滑润、渗吸等特性,能够有效地渗透伤口,促进伤口的愈合。

此外,五黄油还能够提高皮肤的弹性,促进皮肤再生,有利于伤口的修复。

2. 镇痛止痒
烧伤创面常常会引起疼痛和瘙痒,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而五黄油不仅能够减轻疼痛,还能够有效地止痒。

这对于病人的舒适和愈后的恢复都是非常重要的。

3. 抗感染
烧伤创面容易感染,所以抗感染是烧伤治疗的重要环节。

五黄油具有抗感染的作用,可以抑制伤口的细菌滋生,有效地预防伤口感染,促进伤口的愈合。

4. 保护皮肤
烧伤创面的病人常会出现皮肤过度脆弱的现象,导致病情加重。

五黄油
具有滋润肌肤、润泽皮肤的作用,能够保护皮肤不受伤害,减轻烧伤
引起的皮肤炎症,有利于皮肤恢复健康。

5. 促进疤痕恢复
烧伤创面所形成的疤痕是常见的烧伤后遗症之一。

五黄油具有生肌养
血的作用,可以促进疤痕恢复,缩短疤痕愈合时间,减轻疤痕的影响。

总之,五黄油在烧伤创面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
够促进伤口的愈合,减轻病人的疼痛和痒痛,预防伤口的感染,保护
皮肤,促进疤痕恢复。

因此,五黄油的使用值得广泛推广。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措施1. 病情简介大面积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外伤,指的是烧伤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30以上。

大面积烧伤病人因为烧伤严重,病情复杂,需要特别细致的护理和医治。

2. 护理问题大面积烧伤病人需要面临的护理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休克状态:由于大面积烧伤会引起病人的休克,休克状态对病人的生命威胁极大,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及时采取措施稳定病情。

2.2 严重感染:由于烧伤部位大面积裸露,容易感染,因此需要对病人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以及伤口局部的护理,减少感染的机会。

2.3 水电解质紊乱:大面积烧伤病人往往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钠血症和酸碱平衡失调,需要合理输入水和电解质以维持生理平衡。

2.4 呼吸道损伤:烧伤病人因为呼吸道受损,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和脓毒症,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给予必要的呼吸支持。

2.5 心理问题:烧伤病人常常伴有心理创伤,常常出现焦虑、抑郁等情况,需要护理人员积极面对并提供心理支持。

3. 护理措施针对上述护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3.1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2 休克处理:保持病人体温,保持呼吸道通畅,补充液体以维持血压稳定,避免休克加重。

3.3 严密护理:对烧伤创面进行清洁换药,定期观察伤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问题。

3.4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补液和电解质,定期检查血液电解质情况。

3.5 呼吸支持:采取必要的呼吸支持措施,如氧疗、呼吸机辅助等,维持呼吸功能。

3.6心理护理:给予病人充分的关心和支持,解释和安慰病人的心理压力,帮助其平复情绪。

4. 典型病例一位四十岁男性,因为工作意外导致大面积烧伤,40的体表面积受伤严重烧伤。

烧伤时伴有坠落损伤及下肢骨折,烧伤后出现休克状态及严重感染。

经过三个月的综合治疗和护理,病情逐渐好转,最终康复出院。

烧伤病人的健康教育

烧伤病人的健康教育

烧伤病人的健康教育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对病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为了匡助烧伤病人更好地康复和恢复健康,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烧伤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预防感染、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心理支持等方面。

1. 预防感染烧伤病人的皮肤受损,容易感染。

因此,教育病人和家属关于预防感染的重要性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预防感染的措施:- 手部卫生:病人和家属应时常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者肥皂,并保持手部干燥。

- 伤口护理:正确清洁和包扎伤口。

教育病人和家属如何正确清洁伤口,使用抗菌药膏,并更换干净的敷料。

- 避免接触感染源:教育病人和家属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的物品和环境,如污染的水、土壤和动物等。

- 免疫接种:鼓励病人接受疫苗接种,以增强免疫力,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

2. 伤口护理烧伤病人的伤口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处理。

以下是一些伤口护理的要点:- 清洁伤口:教育病人和家属如何正确清洁伤口,使用温水和适当的清洁剂,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

- 更换敷料:教育病人和家属应定期更换干净的敷料,避免敷料过湿或者过干。

- 避免刺激:教育病人和家属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药物或者化学物质,如酒精、碘酒等。

- 保持伤口湿润:教育病人和家属如何正确使用保湿剂,以保持伤口湿润,促进愈合。

3. 疼痛管理烧伤病人往往伴有剧烈的疼痛,对其身体和心理都造成很大的负担。

以下是一些疼痛管理的方法:- 药物治疗:教育病人和家属关于适当的疼痛药物使用,如镇痛药和非处方药。

- 物理疗法:介绍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按摩等,以缓解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

- 放松技巧:教育病人和家属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以减轻疼痛和焦虑。

4. 心理支持烧伤病人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重视和支持。

以下是一些心理支持的措施:- 情绪管理:教育病人和家属如何管理情绪,包括情绪表达、积极思量、寻求支持等。

- 社交支持:鼓励病人和家属积极参预社交活动,与他人分享经验和情感,以减轻心理负担。

烧伤患者的抗感染策略进展

烧伤患者的抗感染策略进展
1 . 1休克 期满意 复苏 ,奠 定机 体稳 定基础 休 克期组织缺血 缺氧损害 、机体 内环 境紊乱 、免疫 功能障碍、大 量炎性 介质 的产生与释 放和烧伤 创面 的存在 ,均使 患者具有 易感性。 患者 入 院后应 立 即建 立静 脉输 液通 道 ,及 时、快速 、充分地 进 行休
对下腹下肢会阴肛门妇科手术尽量选择持续硬膜外麻醉考虑老人循环呼吸系统代偿能力差应该小量分次给药适当补充液体一般使用平衡液避免麻醉平面过宽血压脉率波动过大必要时静注小剂量升压药由于高龄对于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增加通气反应的作用减弱我们常规给予面罩给氧保持血氧在95以上
8 8
中国医药指 南 2 0 0 9年 2月 第 7卷 第 3 期
感染 是烧伤患者 最常见 的并发症 ,7 %左右的死亡病例 与烧伤感 0
染密切相关 ,防治感染是烧伤救 治工作的主要 内容 。诚 然 ,抗生素 的 应用是抗感染 的重要手段 ,但 不是惟 一也并非最重要 的方法 。过分看
0 mg I :持续硬 膜外麻 醉 1 0 。药物 选用 1 %- % ̄ 多卡 因 . 。 组 3 0例 . 2 1 5 或2 %利 多卡 因加O5 . %布 比卡 因混 合液 ,小量 分次 给药 ,同时常规面
罩给 氧 。 Ⅱ 组 :全麻 8 例 。快速 诱导 选用芬 太 尼3 /g 5 “gk ,异 丙酚 1 1 mg g -. / ,加 司可林 12 g g或维库溴铵01 g g 5 k -m / k . / 插管 ,术 中用异 m k 丙酚、维库溴铵 、芬太尼维持 ,同时 间断吸人安氟 醚,机控呼 吸。 Ⅲ 组 :持续硬膜 外加全麻 1例 ,首先 选用持续硬膜外麻醉 ,给予局麻药 0 试验量测 出麻醉 平面 ,确定硬膜 外阻滞后配合气管 内浅全麻 ,机控呼 吸 ,也可 以保留 自主呼吸 ,两种麻醉方法用要给予一定的 间隔时 间。

烧伤患者的治疗原则

烧伤患者的治疗原则

烧伤患者的治疗原则以烧伤患者的治疗原则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严重时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甚至生命威胁。

对于烧伤患者的治疗,有一些基本原则需要遵循,以确保患者能够尽早康复。

1. 早期救治原则烧伤患者在受伤后的早期,应立即进行救治。

这包括迅速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地点,并远离进一步的烧伤危险。

同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以便专业医护人员提供紧急救治。

2. 创面处理原则对于烧伤患者的创面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温水冲洗:用温水轻柔地冲洗创面,以去除烧伤残留物和降低创面温度。

- 创面清洁:使用无菌纱布或温和的清洁剂轻柔地清洁创面,以防止感染。

- 避免破损:创面上的水泡应保持完整,避免自行破损。

- 防止感染:在清洁创面后,应覆盖无菌敷料以防止感染。

- 创面评估:定期评估创面状况,确保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疼痛控制原则烧伤患者在受伤后常伴有剧烈疼痛,因此疼痛控制是治疗的重要一环。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疼痛控制:- 非药物治疗:如冷敷、按摩、放松技巧等,帮助缓解疼痛。

-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非处方药或处方药。

4. 液体复苏原则烧伤患者常伴有水分丢失和休克的风险,因此需要进行液体复苏。

根据患者情况,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或口服补液来补充水分。

5. 预防感染原则烧伤患者的创面容易感染,因此预防感染是治疗的重要一环。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处理创面时,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降低感染风险。

- 使用抗菌药物:根据严重程度和感染风险,给予适当的抗菌药物,以预防或治疗感染。

6. 营养支持原则烧伤患者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以帮助创面愈合和恢复。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供营养支持:- 高蛋白饮食:提供适量的高蛋白饮食,以促进创面愈合和组织修复。

- 营养补充:根据患者情况,可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或其他营养素。

7. 精神支持原则烧伤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因此精神支持是治疗的重要一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3.呼吸道感染
940例吸入伤与肺部感染关系
总体方略
肺感染率 出现肺感染时间 中重度吸入伤 无吸入伤 53% 0.57% 2-7d 14d
21
感染相关因素
1. 2. 3. 4. 5. 6. 7.
总体方略
气道粘膜损伤——屏障破坏 烟雾颗粒—— 异物 ——易感性 分泌物多,粘稠 粘膜脱落—— 肺不张、出血、感染 水肿—— 气体交换 缺氧 气管切开,操作不正规,创面细菌入路 治疗中污染—— 吸痰、湿化瓶、呼吸机
3
一、防治感染的总体方略
(一)抓好 三重点
• 休克期复苏
—— 良好开端 • 早期创面处理 —— 奠定治疗基础 • 营养支持 —— 扶植内功抗力
4
总体方略
( 二)控制烧伤感染源头
烧伤感染五途径
• 创面 • 胃肠系统 • 呼吸系统 • 静脉 • 泌尿系统
5
总体方略
1.烧伤创面
全身病生变化 体液丧失 高代谢
26.25±4.43 35.95 41.75±4.91 46.30 43.5±14.77 36.73 30.25±4.14 46.46 36.5±8.84 48.22
17.50±2.06 58.82 28.25±9.75 63.66 25.00±8.68 63.63 19.50±1.11 65.48 34.75±11.16 50.71
• • • • ——始终遵循的法则 不用抗生素——不可思议 过分强调抗生素的作用——不足取 抗生素不能“药到菌除” 强调综合防治,合理应用。
41
合理抗生素
抗生素的应用原则
• • • • • 掌握细菌生态学变化 有针对性—— 了解抗菌谱,敏感试验 敢上敢停—— 休克期、围手术期 全身应用者——不外用 残余创面、单纯体温、白细胞略增高, 毋需应用抗生素 • 抗生素轮回使用,耐药性可能逆转
10
总体方略
休切组 非休切组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0.4 0.3 0.2 非休切组
休切组 非休切组
非休切组 休切组
0.1 0 0
休切组 14d 21d
0
3d
7d
14d
21d
3d
7d
两组病人LPS变化
休切组 非休切组
两组病人TNF变化
休切组 非休切组
0.8 0.6 0.4 0.2 0 0 3d 7d 14d 21d 非休切组 休切组
烧伤病人的抗感染策略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烧伤整形医院 全军烧伤研究所 100037 郭振荣
1
烧伤感染的危害性
烧伤感染 ——最常见的并发症,死亡病例的 70%与烧伤感染相关。 防治感染 ——救治的主攻目标
2
抗生素是抗感染的重要手段, 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重要的 烧伤病人的抗感染策略——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综合 治疗体系
14
总体方略
创面手术时机——“三抓”
首次时间抓早、间隔时间抓紧、 创面封闭抓提前
效果
感染并发症少了 植皮成活率高了 ——90%-100% 抗生素应用少了 ——全疗程 3-5种,10-14d
15
总体方略
2.肠源性感染
临床现象 • 常见休克期脓毒症表现 • 血培养菌种与创面不一致 • 肠道常见菌(DNA检查) 动物实验 大鼠烧伤30%、24h肠淋巴结、 肝、脾细菌检出率61%(对照组7%)
面积(%)
休切
56 70.1±16.3 40.3±17.3 24.5±12.2
36.7±9.8
非休切 46 69.4±18.4 42.1±16.6 105.8±18.1 37.2±9.2
9
总体方略
痂下组织细菌定量
伤后48h内 伤后4d
2 4.6×10 3 8.4×10
CFU/g CFU/g
42
合理抗生素
(一)烧伤创面优势菌群
• 2006年十家医院共收集108137株细菌
–革兰阳性菌33278株,占30.8% –革兰阴性菌74859株,占69.2%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30.8%
69.2%
43
合理抗生素
分离率最高的前三位细菌
绿铜假单细胞、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动杆菌
22% 13%
铜绿假单细胞 金黄色葡萄球菌
方式 干扫 吸尘器 湿扫 扫前 1568 2074 1444 扫后 3810 2915 1792 增加(%) 142.9 40.6 24.1
35
烧伤病房物品细菌量
菌量 (CFU/g)
≥ 107 ≥ 106 ≥ 105 ≥ 104 ≥ 103 6 20 11 36.7 10 33.3 3 10 30 1 6 14 9 3.3 20 46.7 30 30
12
总体方略
两组愈合时间和死亡率比较
组别
休克期切痂
例数
56
愈合时间 (d)
死亡 n %
32.4±4.6
1
4
1.8
8.7
13
非休克期切痂
46 39.7±14.1
剥痂与溶痂相结合
总体方略
剥痂创面植皮易成活 成熟一块封闭一块 肉芽水肿——植皮 ——高渗盐水无效,伤安素好 ——括除肉芽,深达纤维板层 浮动边缘刮除,植皮扩大 原则:莫让供皮区闲置
金葡
屎肠
阴沟
鲍氏
粪肠
其它
鲍氏
金葡
大肠
阴沟
绿脓
其它
48
1st week
2nd week
12.10% 25.80% 23.80% 6.80% 27.40%
9.60% 6.90% 17.80% 9.90% 15.80% 20.50% 24.70%
46%
鲍曼不动杆菌 其它细菌
19%
葛绳德,烧伤外科合理应用抗生素德策略原则。世界临床药物。2005;26(11):655-662 Song W,Lee KM,Kang HJ,et al.Microbiolongic aspects of predominant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 burn patients in Korea.Bums.2001;27(2):136-9 44
80 70 60 构成比(%) 50 40 30 20 10 0
解放军总医院烧伤研究所 细菌流行病学调查
G+
合理抗生素
G-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烧伤病区革兰阳性、阴性病原菌构成比的变迁45
50
金葡菌
合理抗生素
MRSA
凝固酶阴性葡
炎症介质 细菌培养基
免疫紊乱
脓毒症
感染门户
MODS
6
总体方略
烧伤创面处理
—— 烧伤治疗永恒的主题
创面一日不除
病人一日不宁 治疗一日不停 创面切痂“早”字当先
7
总体方略
何时为早?
传统观念:伤后4-5d 现代观念:伤后48h内 (休克期)
8
总体方略
两组切痂病人概况
组别
病 例 烧伤面积(%) 总面积 Ⅲ 度 首次切痂 伤后(hr)
1 0.8 0.6 0.4 0.2 0 0
非休切组 休切组 3d 7d 14d 21d
两组病人IL-6变化
两组病人IL-8变化
11
总体方略
两组烧伤病人感染并发症
组别 N
脓毒症 n % 导管培养 阳性 n % 血培养 阳性 n %
休切
56
6
10.7
2
3.5
3 5.3
非休切
46
12
26.1
7
15.2 4 8.7
总体方略
褥棉 n (%)
枕芯 n (%)
海绵垫 n (%)
1 1 1 4 3 5 5 5 20 15
≥ 102
合计
10
20
50
36
总体方略
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①加强无菌操作 ②病区通风 ③尽早封闭创面 ④保持床单位洁净 ⑤病房抢流收治
37
总体方略
⑥单人间或双人间为好 ⑦外走廊探视 ⑧减少陪住人员 ⑨房间消毒——清菌片 ⑩床单位物品消毒——臭氧
30
20
10
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烧伤病区主要革兰阳性菌构成比的变化
46
30
铜绿假单胞菌 沙雷菌属 不动杆菌
合理抗生素
阴沟肠杆菌
25 20 构成比(%) 15 10 5 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导管感染并发症
Herndon报道39例 >50%烧伤病人 静脉营养组死亡率 63% 肠道营养组死亡率 26% 主要死亡原因 导管感染
29
总体方略
真菌感染
Still报道 29例 念珠菌血症 28例 中心静脉置管 8例 死亡(28.6%)
30
总体方略
278例静脉导管 与脓毒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例数 n 留置时间 (h) 置管部位 途径 >72 87 脓毒症 n(%) 5(5.7)
38
总体方略
病房空气清菌片消毒前后空气培养 ( X±S)(细菌数/m3)
病房 n 消毒前 消毒30min 消毒90%
n
1 2 3 4 5 4 4 4 4 4 45.20±10.90 77.75±26.03 68.75±10.03 56.5±14.53 70.5±18.02
杀菌率(%)
n
杀菌率(%)
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