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实施方案

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实施方案

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实施方案第一篇: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实施方案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实施方案为了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善全市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链条,最低限度降低乙肝、梅毒、艾滋病母婴之间的传播,降低出生缺陷,决定由我院行政处与相关科室协调,通过计卫联合的工作模式,共同开展全市乙肝、梅毒、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这一优生促进工程。

现结合全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理念,依托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优势和市传染病医院技术服务优势,面向基层、面向家庭、面向育龄群众,以符合生育政策,全镇计划怀孕夫妇为重点,开展免费乙肝、梅毒、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从源头抓起,将出生缺陷预防关口前移,提高计划怀孕夫妇健康水平,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促进出生人口素质提高。

二、工作目标为每一位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家庭免费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的相关咨询、心理支持、综合关怀、母婴阻断及孕妇分娩等医疗保健服务,最大限度地减低母婴垂直传播及对妇女儿童及家庭的不良影响,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一)通过开展乙肝、梅毒、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使全镇计划怀孕夫妇优生科学知识知晓率不断提高,逐步达到95%以上;(二)计划怀孕夫妇参加预防母婴传播的相关活动和检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人群覆盖率不断提高,逐步达到95%以上;(三)全镇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率逐年降低;(四)树立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出生缺陷发生风险逐步降低,出生人口素质逐步提高。

三、工作内容(一)工作范围全镇38个行政村全部开展此项工作。

(二)目标人群享受免费乙肝、梅毒、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目标人群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准备怀孕的夫妇和以受孕的妇女;2、夫妇至少一方具备本地户籍或夫妇双方非本地户籍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

(三)目标人群的确认及审核村(居)、社区级计划生育专干收集辖区内符合条件的计划怀孕夫妇信息,提出名单,报镇卫生院。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2.12•【文号】•【施行日期】2011.02.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为进一步整合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减少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对妇女儿童的危害,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我部组织制定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二日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为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策略(一)加强政府领导,落实部门责任。

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充分认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将这项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科学规划,实行目标管理,加强监督考核,形成政府领导的长效工作机制。

同时加大财政经费支持,有效整合资源,合理安排资金,确保各项措施落实。

各地应当建立以卫生部门为主体、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各司其职,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

(二)开展社会动员,促进广泛参与。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妇儿工委、广电、教育、人口计生、民政、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和组织,广泛开展社会动员。

乡镇年度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乡镇年度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乡镇年度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强我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防治工作,根据《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1. 提高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确保孕产妇检测率达到95%以上。

2. 提高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者的干预覆盖率,确保干预率达到95%以上。

3. 提高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者的治疗覆盖率,确保治疗率达到95%以上。

4. 提高新生儿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确保检测率达到95%以上。

5. 提高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治疗覆盖率,确保治疗率达到95%以上。

6. 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率,确保母婴传播率低于5%。

二、工作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预防母婴传播的认识和参与度。

2. 加强孕产妇管理。

对所有孕产妇进行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孕产妇进行干预和治疗。

3. 加强医疗机构管理。

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干预和治疗措施,确保母婴安全。

4. 加强儿童保健。

对新生儿进行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儿童进行治疗。

5. 加强培训和督导。

对医疗卫生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培训和督导,提高服务质量。

6. 加强部门协作。

加强与教育、民政、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共同做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

三、工作步骤1. 准备阶段(2022年1月至2月):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启动会议,进行宣传培训。

2. 实施阶段(2022年3月至12月):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各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

3. 总结阶段(2023年1月至2月):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工作要求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工作方案

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工作方案

方案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工作方案一、方案背景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我国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严重影响着我国艾滋病防控形势。

为了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风险,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人群本方案的目标人群为:孕妇、产妇、新生儿及家庭。

三、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目标人群对艾滋病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1)制作宣传资料,如海报、宣传册、视频等,发放给目标人群;(2)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如讲座、研讨会、社交媒体推广等;(3)加强对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2.提高孕产妇艾滋病检测率(1)在孕检、产检等环节,加强对孕产妇的艾滋病检测,确保做到“应检尽检”;(2)对检测阳性的孕产妇,及时开展咨询和干预,提供心理支持和关爱;(3)对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孕产妇,加强随访,确保及时发现感染风险。

3.实施抗病毒治疗(1)对检测阳性的孕产妇,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毒载量;(2)加强对抗病毒治疗孕产妇的随访,确保治疗依从性和效果;(3)为治疗孕产妇提供必要的生活关怀和支持,减轻治疗负担。

4.加强新生儿预防干预(1)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及时进行艾滋病暴露预防;(2)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检测,及时发现感染情况;(3)为感染新生儿提供及时的治疗和关爱。

5.建立健全随访制度(1)对孕产妇和新生儿进行定期随访,了解艾滋病感染情况;(2)对感染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长期关怀和支持;(3)对随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调整。

四、组织实施1.明确责任分工各级政府、卫生健康部门、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明确各自职责,形成合力。

2.制定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措施、时间节点等。

3.加强培训加强对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控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4.强化宣传引导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控知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预防母婴传播年度工作计划

预防母婴传播年度工作计划

预防母婴传播年度工作计划引言母婴健康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母婴传播感染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提高母婴的健康水平,预防母婴传播感染疾病已经成为卫生部门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

我们的预防母婴传播年度工作计划旨在通过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制定出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提高母婴传播感染疾病的预防水平,保障母婴健康。

一、目标1. 减少母婴传播感染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2. 提高母婴传播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3. 加强对孕产妇和新生儿感染疾病的防控措施;4. 增加对母婴传播感染疾病的宣传教育与相关培训。

二、工作内容1. 宣传教育(1)加强对孕产妇和新生儿感染疾病防控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全民的预防意识;(2)组织举办相关知识讲座、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孕产妇和家属了解母婴传播感染疾病的预防知识;(3)通过媒体宣传和社区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母婴传播感染疾病的认识,引导大家正确预防和应对母婴传播感染疾病。

2. 孕产妇管理(1)加强孕期保健,提高孕产妇的免疫能力和健康水平;(2)健全孕期检测制度,对孕妇进行母婴传播感染疾病的筛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疾病的孕妇;(3)加强对孕妇的健康监测,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测,了解并控制母婴传播感染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 新生儿保健(1)推广母乳喂养,增加新生儿的免疫力,减少母婴传播感染疾病的风险;(2)加强新生儿疫苗接种工作,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防范母婴传播感染疾病的发生;(3)加强对新生儿进行疾病的筛查和预防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疾病的新生儿,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4. 健康管理(1)建立健全母婴健康档案,加强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支持母婴传播感染疾病防控工作;(2)建立母婴传播感染疾病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母婴传播感染疾病的疫情动态,加强预警监测,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疫情;(3)加强医疗机构的卫生管理,提高医院感染控制能力和水平,保障母婴就诊的安全和健康。

消除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消除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消除母婴传播实施方案母婴传播是指孕妇感染某些疾病后,通过血液、胎盘、分娩道和母乳等途径将病原体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的过程。

母婴传播疾病主要包括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等。

这些疾病对母婴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消除母婴传播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目标。

为了有效消除母婴传播,我们需要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方案。

首先,建立健全的预防控制体系至关重要。

这包括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提高她们对母婴传播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加强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定期体检和疾病筛查,及时发现和干预患病者;推广使用安全有效的疫苗,如乙肝疫苗,对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其次,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也是消除母婴传播的重要举措。

医务人员应加强对孕产妇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其对母婴传播疾病的防范意识;医疗机构应完善相关的感染控制措施,确保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医德教育,杜绝因医疗事故导致的母婴传播。

此外,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也是消除母婴传播的重要环节。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普及母婴传播疾病的知识,提高公众对母婴健康的关注和重视程度;组织开展相关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提高其对母婴传播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最后,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母婴传播疾病的监测和管理力度。

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及时了解母婴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对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确保相关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总之,消除母婴传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和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疾病的风险,保障母婴健康。

希望各级政府、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共同努力,为消除母婴传播疾病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每个婴儿都能健康成长,让每个母亲都能安心生育。

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是保障孕产妇和婴幼儿健康的重要任务。

下面是一个针对这些传染病的实施方案。

一、加强孕产妇艾滋病防控1. 建立健全孕产妇艾滋病筛查制度。

所有孕妇在产前检查时都应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

对HIV感染阳性的孕妇,应给予艾滋病病毒抑制治疗,有效降低垂直传播风险。

2. 促进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服务的普及。

为艾滋病感染孕妇提供全垂直传播阻断服务包括: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剖宫产、人工喂养等。

3. 开展孕产妇艾滋病教育宣传活动。

通过组织妇女群体座谈、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孕产妇艾滋病防控知识,提高孕产妇对艾滋病防控的认识和意识。

二、加强梅毒防控1. 建立梅毒筛查制度。

所有孕妇在产前检查时都应进行梅毒筛查。

对梅毒感染的孕妇,应给予及时治疗,以防止垂直传播。

2. 加强梅毒知识宣传。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向广大孕产妇普及梅毒的传播途径、危害及防控方法,提高孕妇对梅毒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 注重梅毒孕产妇的咨询和辅导工作。

对于患有梅毒的孕妇,提供相关的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她们积极配合治疗,并指导其避免传染给胎儿。

三、加强乙肝母婴传播防控1. 推行孕产妇乙肝筛查制度。

所有孕妇在产前检查时都应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

对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应在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2. 鼓励孕产妇乙肝母婴传播阻断。

提倡乙肝病毒携带孕妇选择剖宫产,同时进行抗病毒治疗,避免乙肝病毒的垂直传播。

3. 加强孕产妇乙肝病毒感染的监测。

对孕产妇进行乙肝病毒感染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者,防止病毒传播。

四、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1. 建立健全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监测系统。

定期对孕产妇进行感染相关指标的检测和监测工作,及时获取疫情信息,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对实施方案效果的评估。

定期评估实施方案的效果,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加强监督和管理1. 建立健全相关责任机构和工作组织。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是一个紧迫的公共卫生目标,具有重要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影响。

以下是一个实施方案,旨在减少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1. 提高意识:开展广泛的公众宣传活动,提高人们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风险和预防方法的认识。

这包括在学校、社区和媒体中传播相关知识,以及培训医务人员和教育工作者,使其能够向公众提供有效的教育和咨询服务。

2. 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保健体系,包括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服务。

这些服务应该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可及,并应该包括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

3. 加强监测和报告机制:建立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监测和报告系统,以便及时获取相关数据,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这些数据将有助于评估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指导决策者进行更有效的政策规划。

4. 提供适当的预防和治疗工具:确保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预防和治疗工具普遍可获得。

这包括用于阻断传播的安全套、注射器、药物,以及必要的疫苗接种。

5. 支持易感人群:特别关注易感人群,包括性工作者、吸毒者、男男性行为者和妊娠妇女。

通过开展特定群体的定向干预措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

6. 加强国际合作: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应分享信息和经验,共同努力推动科学研究、创新和资源投入,以加快消除这些疾病的进程。

7. 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关怀:针对感染者和受影响人群,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关怀服务。

帮助他们面对并应对患病的心理和社会压力,促进他们融入社会并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实施上述措施,我们可以积极改变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现状。

这需要广泛的政府支持、跨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同时也需要持续的长期倡议和投入。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我们才能取得成功,实现消除这些疾病的目标。

8. 强调性教育:加强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性教育,包括提供正确而全面的性健康知识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策略பைடு நூலகம்
整合服务资源,提高干预效果 •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整合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 肝母婴传播工作,为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 妇提供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 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服务。 • 严格执行技术服务标准,建立适宜的检测、咨询、 干预、随访等服务流程,提高干预效果。
策略
扩大覆盖范围,促进常规开展 • 扩大覆盖面,早发现、早干预、早随访,使更多 育龄妇女、孕产妇及其家庭受益。 • 建立与常规妇幼保健工作相结合的预防艾滋病、 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模式,促进此项工作常 规化和持续开展。
主要任务和措施
成立由卫生行政部门、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
和临床医疗等方面的人员组成市级预防艾滋病母 婴传播工作专家组。 • 承担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方案、服务规范 等的技术指导、工作评估等,使各项措施和服务 落到实处。
主要任务和措施
各级提供孕产期保健及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卫生 机构要结合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为孕产妇提供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与咨询 服务。对感染艾滋病病毒及其所生婴幼儿免费提 供治疗、预防性用药、随访等系列干预措施。 •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 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和咨询服务。 • 加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 健服务。 • 为艾滋病、梅毒、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 供干预措施。
说 明 : # 再 次 确 认 结 果 阴 性 报 告 “阴 性 ”, 结 果 阳 性 报 告 “阳 性 ”, 结 果 仍 为 “不 确 定 ”继 续 随 访 , 4周 后 再 次 进 行 确 认 试 验 ; 仍 为 不 确 定 结 果 , 报 告 “阴 性 ”。 必 要 时 可 进 行 HIV核 酸 检 测 作为辅助诊断。
临产后及时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适宜的安全的助产服务
尽早进行确认试验,及时获得检测结果 产后暂时未得到 确认试验结果 阳性 报 告 “HIV抗 体阳性” 提供咨询 继续提供 干预服务 所生新生儿特别 护理、应用抗病 毒药物;喂养指 导、营养咨询等 阴性 报 告 “HIV抗 体阴性” 提供咨询 终止干预 不确定
初次接受产前保健的孕妇
措施二
孕 妇 艾 滋 病 抗 体 检 测 及 服 务 流 程
两种均阳性或一阴一阳反应 提供疑似阳性咨询 进一步做确认试验 不确定 提供咨询,继续随 访 , 4周 后 再 次 进 行 确 认 试 验 #。
主动提供有关的检测信息 采集血样本 应用高敏感性的筛查试剂进行 HIV抗 体 筛 查 试 验 * 阳性反应 原 有 试 剂 +另 一 种 不 同 原 理 或 不 同 厂 家 生产的筛查试剂(高特异性)进行复检 两种均阴性反应 确认试验 阳性 报告 “HIV抗 体 阳 性 ” 检测后咨询、指导 加强随访等 知情同意选择 是否终止妊娠 阴性 报告 “HIV抗 体 阴 性 ” 检测后咨询、指导 常规孕产期保健 阴性反应
措施四
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提供适宜的安全助产服务 提供科学的婴儿喂养咨询、指导 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随访与艾滋病 病毒抗体检测 预防性应用复方新诺明
措施四
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应用抗病毒药物 提供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前 •应对孕产妇进行艾滋病症状观察 •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检测 •对孕产妇的感染状况进行评估,确定临床分期 •结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检测结果,选 择适宜的抗病毒用药方案。
疾病治疗 监测肝功能 定期随访
产 时
产妇应用抗病毒 药物
住院分娩、安全助产服务
产 后
母亲 应用抗病毒药物 儿童 应用抗病毒药物 喂养指导与支持 定期随访与检测 预防机会性感染 提供转介服务
儿童 预防性治疗 定期随访检测 先天梅毒治疗
儿童 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免疫球蛋白
常规产后保健及儿童保健服务、关怀支持服务
采用非梅毒螺旋体抗体 试验进行复检
继续进行常规 产前保健
阴性
阳性
排除梅毒感染
诊断梅毒感染
给予两个疗程的规范治疗; 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 定量检测和随访
住院分娩,产时安全助产; 所生儿童按要求处理
措施三
加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 妇提供常规孕产期保健、安全助产、随访、心理支持、家庭 防护等服务。 •为感染的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供 婴儿喂养指导,开展常规儿童保健,加强生长发育监测,预 防营养不良。 •为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的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终止妊娠服务。
孕产妇
措施二
预 防 艾 滋 病 、 梅 毒 和 乙 肝 母 婴 传 播 服 务 流 程
孕 期
结合孕产期保健,提供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及咨询服务
艾滋病感 染孕产妇
梅毒感 染孕产妇
乙肝病毒 感染孕产 妇
未感染孕 产妇
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
定期检测 应用抗病毒药物 预防机会性感染 定期随访
规范治疗 定期随访
措施二
孕 妇 梅 毒 检 测 及 服 务 流 程
采用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 验 ( 如 RPR或 TRUST等 ) 阴性 阳性
接受初次产前 保健的孕产妇
选用一种梅毒 筛查试验进行 筛查
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 ( 如 TPPA、 ELISA或 快 速 试验等) 阳性 阴性
继续进行常规 产前保健
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 试验进行复检
措施四
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 孕妇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孕期和分娩时:从妊娠14周或14周发现艾滋病感 染后尽早开始服用 AZT300mg+3TC150mg+LPV/r400/100mg,每天2次 ;或者AZT300mg+3TC150mg,每天2次,EFV600mg ,每天1次,直至分娩结束。 分娩后:若选择人工喂养,产妇可在分娩结束后 停止抗病毒药物的应用;若选择母乳喂养,产妇 持续应用抗病毒药物至停止母乳喂养后1周。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 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目的
• 为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 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 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 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依据
• • • • • • 《艾滋病防治条例》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 《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 《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 国务院国发〔2010〕48号文件 安徽省卫生厅、财政厅卫疾控秘〔2010〕759号文 件
措施二
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和咨询服务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 主动为所有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 播的检测与咨询服务。 •孕产妇初次接受孕产期保健时,提供艾滋病、梅毒和 乙肝的相关检测,尽早明确感染状况,尽早为感染孕产 妇提供干预措施。 •确保临产时才寻求助产服务的孕产妇及时获得相关检 测与咨询,并可获得干预服务。
婴儿随访检测服务流程
说 明 : * 筛 查 试 验 包 括 快 速 检 测 、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试 验 ( ELISA) 、 明 胶 颗 粒 凝 集 试 验 ( PA)等 # 再 次 确 认 结 果 阴 性 报 告 “阴 性 ”, 结 果 阳 性 报 告 “阳 性 ”, 结 果 仍 为 “不 确 定 ”继 续 随 访 , 4周 后 再 次 进 行 确 认 试 验 ; 仍 为 不 确 定 结 果 , 报 告 “阴 性 ”。 必 要 时 可 进 行 HIV核 酸 检 测 作为辅助诊断。
措施四
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 产妇(临产时发现)选择人工喂养者: 产妇:服用单剂量NVP200mg,及AZT300mg+3TC150mg,每 天2次,至分娩结束,产后继续服用AZT300mg+3TC150mg, 每天2次,连续服用7天。 婴儿: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服用单剂量NVP2mg/kg (即混悬液0.2ml),同时服用AZT4mg/kg(即混悬液 0.4ml/kg),每天2次,至出生后4~6周。或出生后尽早 (6~12小时内)服用NVP,使用NVP方案。 • 产妇(临产时发现)选择母乳喂养者: 产妇: AZT+3TC+LPV/r或者AZT+3TC+EFV(用法及剂量同 前),至停止母乳喂养后1周。 婴儿: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使用NVP方案,至出生 后6周。
孕 期 未 接 受 HIV抗 体 检 测 的 临 产 产 妇
措施二
产 时 艾 滋 病 抗 体 检 测 及 服 务 流 程
主动提供相关检测信息,采集血样本 同时用两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生产的快速 检 测 试 剂 进 行 HIV抗 体 筛 查 试 验 两种均阴性 报 告 “HIV抗 体 阴 性 ” 检测后咨询、指导 常规助产及服务 一阴一阳或两种均阳性 检测后咨询,知情同意选择干预措施
策略
开展社会动员,促进广泛参与 •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积极协调妇儿工委、广电、教 育、人口计生、民政、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 和组织,广泛开展社会动员。 • 利用媒体、学校、社区、家庭等,开展群众性艾 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 为感染者及家庭提供关怀和支持,减少歧视,营 造良好的综合防治氛围。
措施四
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应用抗病毒药物 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处于艾滋病临床Ⅰ期或Ⅱ期,免疫功能相对较好, 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
措施四
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应用抗病毒药物 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孕期没有接受HIV抗体检测,临产时才发现的艾滋 病感染孕产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