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共32张PPT

现象:东南沿海倭寇猖獗。 应对措施: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倭。
(什么是倭寇?)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 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 为“倭寇”。
日 本 倭 寇
二、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汉族,山东蓬莱
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 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 家、书法家、诗人。17岁承 袭父职,担负起防御倭寇的 任务。先后在东南沿海抗倭, 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军 队被称为“戚家军”。戚继 光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郑和下西洋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被称为 “郑和精神”。即: 1、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 探险精神。 2、开放交流、勇于开拓、和平宽容、 自强不息、睦邻友好、献身祖国。 我们都应该弘扬“郑和精神”,为 自己的人生写上精神的一笔!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
材料: ……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 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 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现象?当时政府采取了什么应 对措施?
材料二 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戚家军” (1)材料一中的抗倭将领指的谁?他训练的军队被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海波”是指什么?诗的作者为什么能够 荡平“海波”? 倭寇骚扰中国东南 原因:抗倭的正义性;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人民 群众大力支持;戚继光杰出的指挥才能。 (3)依据材料一回答,他们首先在何地荡平倭寇 ?战绩如何? 台州。九战九捷。 (4)你如何评价材料二的诗作者? 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 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 的仁人志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1张PPT)

课后活动:
1、想一想:?
答:用“三宝”命名,表明当地人民对 郑和充满了爱戴和敬意。其中所含的历 史信息是:说明郑和的船队曾经到过这 些地方;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这些 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课后活动
2.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诗 人,他的诗文集《止止堂集》中有200多篇诗 作。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诗句: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说一说,这些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 和抱负?ຫໍສະໝຸດ 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寇。元未明 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 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 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 寇”。有很多中国的海盗也加入到倭 寇的队伍中。
二.戚继光抗倭
2.倭患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 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 松弛,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 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 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 倭患”。
江苏南京的浡泥王墓
山东德州的苏禄王墓
(1)此图再现了哪一历史人物的航海路线? ①处是他航海的出发地,该地是哪一城市?根 据地图和所学知识总结他航海的特点。
答:郑和。 刘家港。(今江苏太仓) 规模大、人数多、范围广、时间早。
【材料里的历史】 (嘉靖)四十年......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 光首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 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 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
日本武士是大封建主的侍卫。当时有很多失去 军职的武士成为强盗。
相关史事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32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32张PPT)

6.下列人物中属于民族英雄的是() D
思考: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表达了戚 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 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 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 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 质,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 波平”则更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 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 品质。
友好交往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山东蓬莱 人。明代杰出军事家, 17岁承袭父职,担负起 防御倭寇的任务。先后 在东南沿海抗倭,取得 了决定性的胜利,其军 队被称为“戚家军”。 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的 民族英雄。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的形成: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奸商结成 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从事走 私贸易和劫掠活动,被称为“倭寇” 2、倭寇猖獗的原因: ①由于海防松懈②加上沿海一些奸商和倭 寇相互勾结③明朝国力减弱 3、危害: 给沿海人民的生命带来极大危害。
在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
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
三宝城”,马来西亚有“三宝镇”,新加坡有
“三宝山”。想一想:为何用三宝命名呢?
郑和(1371—1435)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郑和:原名马和,小 字三宝,云南回族,年幼 时被明军掳去,当了宦官。 后随朱棣南下夺位有功, 赐姓郑,被封为“三宝太 监”。他从小听说了许多 海外的情况,学到了很多 航海知识,培养了吃苦耐 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 概。1405年明成祖朱棣命 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代表利益
评价
通过本课所学的三个知识点:明朝前 期郑和下西洋;明朝中后期戚继光抗倭 ;你能得出明朝前后期国力发生怎样的 变化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31张PPT)

二、戚继光——临危御外辱
时事呼唤英雄的出现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东南沿海民谣
时事呼唤英雄的出现 ◆ 何谓倭寇?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 倭寇 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
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他 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时称“倭患”
人类的海洋探险之路
15世纪以前,“天圆地方说” 15世纪末,开始的大航海时代
第15课 中国与海洋的那些事儿——
两两 件个 事人


帆 下 西
郑 和


临 危

御继
外扬帆下西洋
请根据教材“人物扫描”为其制作名片
郑和远航目的何在?
郑和,原名马和 郑和,原名马和
中中国国
明明朝朝 回族回族
—— 2014年习近平在德国 访问时演讲
以和平交往为目的的 致力于文明的传播和交流
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 曾公开呼吁拉丁美洲人不要 庆祝“哥伦布日”,称哥伦 布1492年的地理大发现带给 拉美土著印第安人的是长达 150年的“种族屠杀”。查 韦斯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 斯举行的美洲大陆印第安人 代表大会上说:“克里斯托 弗·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 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 锋。”
2015年,郑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 召开,人们再一次追念郑和,这不仅仅是追 念一个人的壮举和一个时代的荣耀,更重要 的是发扬郑和和平友好,互惠互利的理念。
郑和郑和为了说服明仁宗保留宝船队时说:“欲 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不顾, 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洋。
——(法)朗索瓦·德勃雷《海外华人》
1887年,清政府与葡萄牙签订条 约,确认葡萄牙可以常驻澳门;

人教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 (共31张PPT)

人教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 (共31张PPT)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陪皇帝到国外去考察 C.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D.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4、(1)这套邮票的主题是什么?郑和下西洋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D )
A.东南亚各地 C.阿拉伯海沿岸 B.地中海东岸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5、明朝能够实现郑和“七次下西洋”壮举 的主要原因( B ) A.海外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6、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 友好往来; (2)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 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自主解决问题: 二
1、“倭寇”是指什么? 2、戚继光主抗倭背景? 3、戚继光抗倭经过如何?
戚继光抗倭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 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 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 ,被时人称为“倭寇”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1)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2)寻找失踪的惠帝。
3、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时 次 间 数
1405~1433年
刘家港
出发地点
先后7次
规 人
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最大的海 模 船44丈,宽18丈

每次出海2万多人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 到达范围 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红海沿岸
刘家港
(1405-1433)
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航海之比较表
郑和 时间 1405-1433
次数
人数
160人 共200余艘 1000~1500人 船数最多 船数 17艘 4艘 船只最大 大船长151.8 船 只 米,宽61.6米 旗 舰 长 24.5 长34米,宽 郑和下西洋时间早、次数多、 大小 米,宽6米 8米 规模大、范围广,是世界航海史 设备最先 航海图 拥 有 上的壮举,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 罗盘针 罗盘针 进 设备 罗盘针 亚非30多个 范围最大 到 达 国家和地区 美洲 印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1405年明成祖朱棣命他 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郑和(1371—1435)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1、目的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1,宣扬明朝的国威; 2,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3,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2、概 况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先后7次 规模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
……
二、戚继光抗倭
❖1. 倭寇的概念
❖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 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 么严重的后果?
❖ 4.明王朝派谁到东南沿海抗倭?他的主 要事迹有哪些?结果如何?
❖ 5.戚继光抗倭的性质,用一句话评价戚 继光
明代抗倭图(局部)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 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进行走私货物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郑和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条件有哪些?
郑和的船队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 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 (2)2020年是郑和首航615周年。你认为郑和远航最值得我 们纪念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郑和开拓进取、敢于探险的精神,以及英勇无畏的气 概。此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 史上的壮举,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戚继光
一、郑和下西洋
西洋:
明初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 印度洋一带的海域及沿岸地区 称为“西洋”
背景条件:
❖ 明朝初期,国力雄厚(前提) ❖ 具备远洋航海的技术条件(指南针,造
船技术) ❖ 拥有航海方面的人才
郑和:回族,出身于世 代穆斯林家庭。
他从小听说了许多海外 的情况,学到了很多航海知 识,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2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29张PPT)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 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C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5.“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 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 良传统的是( A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年 ,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 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553
知识整合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友好交往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戚继光抗倭 暴力冲突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 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知识梳理:
和 明 平
郑和 下西洋
友好交往
条件
国力雄厚
原 因
是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 主观 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郑 和 下 西 洋
今天,郑和下西洋留给南京的记忆 。
宝船厂遗址
郑和公园
牛首山 郑和墓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我国确定每年的7月 11日为中国“航海日”。
明朝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 品贸易兴盛,在地理上又靠近日本,因此 成为倭寇侵扰的对象。当时明朝的不少官 僚、富豪也下海经商,其中一些官僚、奸商以及沿海海盗与倭 寇相勾结,为虎作伥,趁火打劫,使倭寇更为嚣张。
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
人物
时间 次数 人数
郑和
1405—1433
7次 大船63艘 加小船200多艘 长151.8米 宽61.8米 亚非30多个国 家和地区 航海图 罗盘针
哥伦布
1492—1504
4次 17艘 长24.5米 宽 6米 美洲 罗盘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30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30张PPT)

准备所需物品和成员
• • • • • • • 日常生活用品 食物 淡水 先进航海仪器 地图 特产、礼物 皇帝圣谕 …… • • • • • • • 经验丰富的舵手 水手(士兵) 天文学家 地理学家 翻译 医生 厨师 ……
红海沿岸
天方 今沙特阿拉伯 今孟加拉 榜葛剌
刘家港
非 洲 东 岸
今索马里
今印度
到达 范围
设备
亚非30多个国家和 美洲 地区
航海图、罗盘针 罗盘针
郑和最大的宝船
哥伦布最大的旗舰
约150╳ 60米
约 25╳ 6米
>一个标准足球场
<半个篮球场
郑和新闻发布会
例 记 者 问 :
1.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2.航海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如何度过难关? 3.航海规模浩大,如何保证航行的一致? 4.出发前的准备工作?(物品、人员) 5.下西洋成功的原因?(物质条件、技术条件) 6.下西洋去过的地方?最远到达哪里?
今越南 占城 今马来西亚 满刺加
木骨都束
古里
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这么大规 模的远航?
物质前提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技术条件 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 指南针的应用
个人因素 郑和吃苦耐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什么? 1.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 好往来 2.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 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设想危险和障碍
茫茫大海: 巨浪 暗碉 鲨鱼 海盗 恶劣天气: 台风 炎热 寒冷 潮湿 航海知识: 迷失方向 身体状况: 饥饿 异国交流: 风俗 指挥调度
淡水短缺 疾病 饮食习惯 宗教信仰 语言
营养失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你认为郑和远航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给 我们哪些启示?
原因:1、明政府的支持 2、造船技术的发达 3、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4、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5、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 6、明朝和平外交政策 启示:我们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与合 作,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与经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讨论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危险? 从郑和身上我们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 水食物等海上物资;海上迷路的可能; 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 (海盗等)。 百折不挠、勇于开拓、不畏艰难的探险 精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次数
7次
4次
2次
1次
船队 规模
大船62艘(连 小船共有200多 艘),最大的 有1500吨左右
3艘,最大船 120吨左右
4艘,最大船 110吨左右
5艘,最大船 130吨左右
到达 亚非30多个国 范围 家和地区
美洲
印度
环球航行
郑壮和举远、你航一有是次何人感海想类上?航强海国史的上辉空煌!前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1. 倭寇的概念 ❖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 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
么严重的后果? ❖ 4.明王朝派谁到东南沿海抗倭?他的主
要事迹有哪些?结果如何? ❖ 5.戚继光抗倭的性质,用一句话评价戚
继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24.5米
哥伦布 旗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1519-1522年
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人数 每次出海2.7~2.8万人
到达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 范围 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1405-1433
红海沿岸
年七下西洋
非洲东海岸
刘家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3、历史意义
(1)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地位)
明代抗倭图(局部)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 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进行走私货物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 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1405年明成祖朱棣命他 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郑和(1371—1435)明 Nhomakorabea杰出的航海家
1、目的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1,宣扬明朝的国威; 2,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3,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2、概 况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先后7次 规模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二、戚继光抗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明王朝派谁到东南沿海抗倭?他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结果如何?
戚继光 主要事迹:组建“戚家军”;台州九战九捷,
平定浙江倭寇;后进入福建、广东作战, 结果: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2)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3)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4)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151.8米
郑和宝船
❖ 明朝中期,日本社会动荡加剧;明朝国力减弱, 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 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 倭寇大肆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使东南沿海 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戚继光
一、郑和下西洋
西洋:
明初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 印度洋一带的海域及沿岸地区 称为“西洋”
背景条件:
❖ 明朝初期,国力雄厚(前提) ❖ 具备远洋航海的技术条件(指南针,造
船技术) ❖ 拥有航海方面的人才
郑和:回族,出身于世 代穆斯林家庭。
他从小听说了许多海外 的情况,学到了很多航海知 识,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唐朝的外交政策和中外交流的概况
❖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 ❖全面开放和广泛交流:玄奘
西行,鉴真东渡,日本遣唐使 和留学生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内容标准:
❖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 ❖ 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 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 理解戚继光抗倭斗争的性质。
导入
郑和故里的三宝亭
(位于云南省晋宁县 昆阳镇)
台州大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抗倭形势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戚继光抗倭
性质: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
战争,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0张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