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测试题(沪粤版)

合集下载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B.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C.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A的像更清晰D.使用相同的蜡烛A和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3.如图,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成的像为倒立等大的虚像B.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就远离平面镜C.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就会变小D.演员平行于平面镜移动时,像的大小不变4.我们生活在奥秘无穷的光的世界里,如图所示,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物体通过小孔成的是虚像B.乙图:手影的大小和手的大小相同C.丙图: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D.丁图:进入人眼的光线是从平面镜后发出的5.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市民用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查看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摄像头是一个凹透镜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6.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A.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B.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7.下列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为凸透镜,通过该透镜观察到的像总是正立的B.图乙是生活中常用的望远镜,它的物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图丙是潜望镜,它利用光的反射成像D.图丁为显微镜,显微镜目镜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镜头相同8.如图所示是摄影爱好者小明用照相机拍摄的夜郎国家森林公园的美景。

2021年沪粤版八年级上物理第3章《光和眼睛》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沪粤版八年级上物理第3章《光和眼睛》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沪粤版八年级上物理第3章《光和眼睛》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S.逐渐往杯中加水,图中光斑大致位置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B.
C.D.
2.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

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

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
A.B.
C.D.
3.如图所示,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

现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则此时()
第1 页共48 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含答案)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3章光和眼睛单元测试一.单选题(共12题;共36分)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 光只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C.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D.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生物课上,我们要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显微镜的物镜是凸透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镜所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 为了看清本身不发光的细胞,有时需要利用凹凸镜提高高度,这个凹凸镜利用了光的反射C. 物镜所成的放大实像是可以用光屏承接的D. 物镜所成的像与照相机所成的像性质相同3.如图所示,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的电子钟的示数,那么这个时间是()A. 02:15B. 15:02C. 20:51D. 12:05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 潜水员在水中看到鱼儿在游动B. 阳光下人的影子C. 池水看起比实际的浅了D. 用镜子“晃”人的脸5.如图,物体AB在平面镜前,所成的像为A′B′.若在镜后PQ处放一块不透明的塑料,则像A′B′将会()A. 不变B. 变暗C. 只剩一半D. 消失6.要让一支铅笔跟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一条直线上,它跟平面镜的夹角应是()A. 10°B. 30°C. 45°D. 90°7.让一束光斜射向一块玻璃砖.这束光射入玻璃和射出玻璃后的光路正确的是()A. B. C. D.8.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 蜡烛的正立像B. 蜡烛的倒立像C. 三角形光斑D. 圆形光斑9.如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 远视眼、凸透镜B. 远视眼、凹透镜C. 近视眼、凸透镜D. 近视眼、凹透镜10.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紧贴透镜处向离透镜50cm处移动时,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是( )A. 像始终变大B. 像始终变小C. 像先变小后变大D. 像先变大后变小1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入射光线不动),则平面镜应()A.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B.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C.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D.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12.下列四个物理现象中,有一个形成的原因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现象是()A. 人站在太阳光下就有影子B. 对镜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自己”C. 黑板上有一小块“晃亮”D. 河水中映出了岸边的树的倒影二.填空题(共8题;共24分)13.影子的形成表明光在________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14.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 .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________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形状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发现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__ ,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 .15.小明做了如下实验:(1)照图那样,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此时折射角________ 入射角,另一部分光反射玻璃砖内.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________ ,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________ 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________ 光线.他把这个发现与小刚进行了交流,最后他们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了9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他又用水进行了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2)根据小明和小刚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或“×”)①当光以任何角度从玻璃射到空气中时都能发生全反射 ________ ;②当光从空气射到水中时,也会发生全反射________ .(3)根据上面小明的探究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请你总结一下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16.一个晴朗周末的午后,小明陪同妈妈在西溪河边散步,只见水中的鱼儿在“云”里欢畅的游动.实际上小明看到的鱼儿是光 ________形成的虚像,而水中的“云”则是光 ________形成的虚像.1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我们不用平面镜而是用一块玻璃板代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实验时要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_______,在玻璃板后面来回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18.以下物体:①太阳、②月亮、③闪闪发光的宝石、④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⑤萤火虫、⑥烛焰,其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________,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________19.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

初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测试题(沪粤版)

初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测试题(沪粤版)

初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测试题姓名 班级 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在河岸边看到河水中的鱼是鱼升高了的实像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C.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下弯折D.游泳时,人潜入水中看到岸边的树木是升高了的虚像2、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A.逐渐减小 B.不变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3、站在水池边的人,在水深是5m 的水池中看到了天上的月亮,则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 )A.小于5m B.大于5m C.等于5m D.无法确定4、一束光线跟水平面成450角,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是( )A 。

等于900 B.小于900 C 。

大于900 D.18005、将刻度尺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水中尺子的刻度变化,正确的是 ( )A. 刻度变稀了B. 刻度变密了 C 。

刻度无变化 D. 无法判断6、观察水边风景照片,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A. 眼睛有一种习惯性感觉 B 。

入射到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进入水中C 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D 。

照片质量有问题7、下列正确的光路图3是( )8、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钱20cm 处,可得到一个( )A 。

倒立放大的实像B 。

倒立缩小的实像C 。

正立放大的实像D 。

正立放大的虚像9、下图是物体A 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

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 ’( )A.a 点B.b 点C.c 点D.d 点10、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视力正常的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而言( )A .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B .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C .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空气 水 空气 水空气 玻璃 空气 玻璃 A B C D 图3D .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二、填空题:11、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在阳光下呈现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在阳光下呈现色12、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饮料瓶,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镜,它对太阳光起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测试题及答案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 第三章光和眼睛(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2009年7月我国长江流域出现的日食奇观,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解释B.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很容易使眼“近视”,这时就需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你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其实就是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2、如图所示,a 、b 、c 、d 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 为焦点。

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 .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 .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 .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3、(2010莱芜)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 )A .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C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实像D .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4.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30cm 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清晰的像;当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0cm ,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 )A .倒立的缩小实像B .倒立的放大实像C .正立的放大虚像D .无像5、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

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

“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直线传播B .小孔成像C .光的反射D .光的色散6、(2010菏泽)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 ,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7、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A B CD8.2009年7月,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

综合解析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同步测评试卷(详解版)

综合解析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同步测评试卷(详解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同步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

则()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B.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C.经过3s,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相距6cm D.将M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2、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

若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敏所在的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

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0.0cmB.烛焰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C.若烛焰从光具座30.0cm刻线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D.烛焰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若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这时在光屏上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4、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我们观察到日出的时间会比实际日出时间早B.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后方,需佩戴凹透镜C.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其中,红、黄、蓝三种颜色叫做色光的三原色D.雨后的夜晚,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暗处是积水,主要水面发生了镜面反射5、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与“立竿见影”现象的成因相同的是()A.雨后彩虹B.水中倒影C.树荫下的圆形光斑D.海市蜃楼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站在平面镜前2 m处的小明,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________ 像(选填“实”或“虚"),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___m。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综合测试题-沪粤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综合测试题-沪粤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综合测试题-沪粤版(含答案)(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2022江苏江阴期中)下列都属于光源的一组是()A.太阳、月亮、播放节目的电视机屏幕B.正在放映的电影屏幕、萤火虫、恒星C.恒星、萤火虫、点燃的蜡烛D.月亮、正在放映的电影屏幕、太阳2.(2022安徽庐阳期中)沙画是将沙子洒在平板灯台上做出各种造型的艺术,灯台下方射出的光受到沙子的阻挡后,呈现出各种画面,如图所示。

下列光现象与沙画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A.杯弓蛇影B.水中倒影C.日食形成D.海市蜃楼3.(2022江苏南京扬子一中月考)周末,小皓和爷爷一起去室内游泳池冬泳,则能正确反映水下小皓看到岸上爷爷的光路图是()A BC D4.(2021辽宁辽阳中考)小红在平静的湖边看到“鸟在水中飞,鱼在鸟上游”,如图所示,对画面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水中的“鸟”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水中的“鸟”是实像C.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深D.看到的“鱼”是虚像5.小红在某商场买鞋,她选一新鞋在竖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她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为了看到镜中的新鞋,则她应该()A.弯腰或下蹲B.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C.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D.把穿着新鞋的脚抬高一些6.(2022广西北部湾期中)凸透镜甲的焦距为10 cm,蜡烛、凸透镜、光屏按如图位置摆放时,刚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若将凸透镜甲更换成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乙后,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B.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C.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D.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7.(2021湖南衡阳中考)如图所示,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站在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前约1 m的位置,面对镜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信息后,即可进行后续工作。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专题练习试题(含详细解析)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专题练习试题(含详细解析)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专题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某校九年级的一名学生下晚自习后在骑自行车回家途中,迎面遇到一辆灯光非常刺眼的车辆。

为了安全,他应该()A.迎着灯光继续行驶B.闭眼缓慢行驶C.停下车靠边避让D.用手遮挡灯光行驶2、如图所示是我们看远处物体的示意图,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眼睛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A.正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3、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外形与A完全相同。

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靠近玻璃板C.眼睛应从A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A燃烧较长时间后像仍与蜡烛B完全重合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三种色光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远离平面镜时,镜中的像越来越小B.“立竿见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D.雨后睛朗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上发暗的是水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下图所示是鼋头渚景区外刚刚建成的樱花彩绘步道,图中柳树的影子是光的 _______形成的,我们从不同方向看到步道上彩绘樱花是由于光发生了 _______;看到路边绿色的树叶是因为绿色的树叶只 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绿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测试题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在河岸边看到河水中的鱼是鱼升高了的实像
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下弯折
D.游泳时,人潜入水中看到岸边的树木是升高了的虚像
2、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A.逐渐减小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3、站在水池边的人,在水深是5m 的水池中看到了天上的月亮,则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 )
A.小于5m B.大于5m C.等于5m D.无法确定
4、一束光线跟水平面成450角,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是( )
A. 等于900
B.小于900
C.大于900
D.1800
5、将刻度尺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水中尺子的刻度变化,正确的是 ( )
A. 刻度变稀了
B. 刻度变密了
C. 刻度无变化
D. 无法判断
6、观察水边风景照片,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
A. 眼睛有一种习惯性感觉
B. 入射到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进入水中
C 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D. 照片质量有问题
7
8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钱20cm 处,可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9、下图是物体A 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

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 ’( )
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
10、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

视力正常的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而言( )
A .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B .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C .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A B C D
图3
D .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二、填空题:
11、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在阳光下呈现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在阳光下呈现色
12、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饮料瓶,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镜,它对太阳光起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
火灾。

13、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照到字表
面发生了现象;而学习或工作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如图9所示),其中作用相当于一个镜,灯罩内表面应尽量(填“光滑”或“粗糙”)。

14、当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时,入射角是 ,当入射光线与
镜面的夹角是40°,则入射角是 ;如果入射线与反射线的夹角是120°,则反射角等于 。

15.人站在岸边看池水,觉得池水变浅了,这是由于光从中射向时发生的缘故。

16、身高为168cm 的同学距平面镜2m ,则他的像距他本人有 m ,像的高度为 cm ;当他以0.5m/s 的速度靠近平面镜,那么2s 钟后,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 m 。

17.放电影的银幕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这是利用光的使影院里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并且白布能反射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18、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机,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

如果眼的屈光本领过强,或眼轴偏长,清晰的像就会成在视网膜前,这就是视眼,这可以佩戴镜做的眼镜,让光先适当,使清晰的像略向后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19.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在距透镜30㎝处,光屏距透镜20㎝处,在光屏上恰成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在㎝到㎝之间,屏上像的大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烛焰的大小。

20、老花眼镜的镜片镜,若它的焦距f 为0.25m ,则该镜片的度数是。

三、作图题:
21、如图11所示,光从水里斜射入空气里,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并用α、β、γ标出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
22、如图12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 ,S 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
镜反射后经过A 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23、如图13一束光线斜射向一块玻璃砖的侧面。

请画出光线进入玻璃砖的折射光线和从玻璃砖的另一侧面射出时的折射光线。

24、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14
所图12 图
13 图14 图11 图图9
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25、如上图,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作出相应光线的另一部分
26、如上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光屏上所得到的像.请你在图上大致画出其所对应的物体.
四、实验简答题:
27、如图16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其中O 为入射点,ON 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
为10°。

实验时当入射光线为AO 时,反射光线为OB ;
当入射光线为CO 时.反射光线为OD ;当入射光线为
EO 时,反射光线为OF 。

(1)请你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2)分析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实验中,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_________。

28、图17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①此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
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如果有4㎜厚和2㎜厚的两块玻璃板,
为提高实验效果,应选择㎜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②某同学点燃A 蜡烛后把它放在玻璃板前的某一位置处,再把
另一支没有点燃的大小和A 完全相同的B 蜡烛移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这两个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

根据这组数据,他得出实验规律:“平面镜成像时物距总是与像距相等”。

你认为该同学的做法恰当吗?为什么?
③在上述实验中,如果无论如何移动B 蜡烛也无法和A 蜡烛的像重合,可能是因为。

29.在“用光是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和。

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和的高度,使他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实验时,固定凸透镜,调整的位置,然后移动直到上面出现清晰的像。

(3)将蜡烛从较远处靠近靠近透镜,物距不断减小时,像距不断,(填“增大”图 17 图16
或“减小”)像不断,(填“变大”或“变小”)当蜡烛移到凸透镜以内时,光屏上不能得到烛焰的像,但能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看到一个的虚像。

(填“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
30、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在乙图中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如果在蜡烛和透镜间放上近视眼睛,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31.有两只干净且相同的玻璃杯,一只盛满纯净水,一只是空的,上面盖着盖子,你怎样用眼来判断哪只杯中有水?
32、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已知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120°,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150°,试画出快当的光路图,算出入射角、反射角及折射角的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