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这是杜审言的一首和诗。
原唱是晋陵陆丞的《早春游望》。
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诗一开头写离别家乡的游子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
中间二联写惊新。
“云霞”句是写新春伊始的景象。
“梅柳”句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
接着写春鸟,然后些水草。
总之,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
惊新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乡新奇。
这两联写眼中所见江南物候,包含着心中怀念中原故乡之情,与首联的矛盾心情一贯,自然地转到末联。
诗人用“忽闻”表示意外的语气,巧妙的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动了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此感伤流泪。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六、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沾巾: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乡愁触动家乡对比。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就象每年的春运。 译文: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和暖的 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忽然听到你歌 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赠蜀僧闾丘师兄》 吾祖诗冠古,同年蒙主恩。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 小子思疏阔,岂能达词门。穷愁一挥泪,相遇即诸昆。
二、创作背景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晋陵即今江苏常州。陆丞,在晋陵任县丞。杜审言在唐高宗 咸亨元年(670年)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 类小官。689年前后杜江阴县任职。此时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 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
在江阴县任职时,杜审言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 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应为《早春游望》,内容已不可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淑气:和暖的天气。画面要写到了声音。晋诗人陆机说:“蕙草饶 淑气,时鸟多好音。” “两个黄鹂鸣翠柳”、“月出惊山鸟”、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诗鉴赏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诗鉴赏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这是一首和诗。
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
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
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
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
陆某原唱已不可知。
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
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
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
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
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
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
中间二联即写“惊新”。
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
“云霞”句是写新春伊始。
在古人观念中,春神东帝,方位在东,日出于东,春来自东。
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礼记·月令》),风已暖而水犹寒。
而江南水乡近海,春风春水都暖,并且多云。
所以诗人突出地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象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肆 译
文 及
注
印
释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代:杜审言
唐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作 品 鉴 赏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
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白
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
话
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译
文
注释
和:指用诗应答。晋陵:现江苏省常州市。 宦游人:离家作官的人。 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 淑气:和暖的天气。 绿苹(pín):浮萍。 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巾:一作“襟”。
感谢观看
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
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
“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叁 创
作 背
景
印
创作背景
在江阴县任职时,杜审言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 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应为《早春游望》, 内容已不可知。此诗是杜审言为唱和而作。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壹 作
品 原 文唐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Fra bibliotek唐代:杜审言唐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贰 作
者 简
介
印
杜 审 言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汉族,中国唐朝襄州襄阳人,是大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题目解析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题目解析
此诗是作者奉诏赴扬州任职时所作,前两句说自己的官职虽小,但能与陆丞一道在春天的清晨春游,是“早”游,“游”即游览。
后两句说自己和陆丞一起看着春景,有感而发。
此诗有两个题目,一是《早春游望》,二是《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其中《早春游望》诗题中有“和”字,可知是奉诏之作,并非一人所作。
第一句写自己起得早,“春和景明”正是描写春天的景象。
次句写“共游”,也是用了“共”字。
春乃四时之始,故谓之“一日之计”。
春天的清晨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而诗人与陆丞一起看着春景,在春景中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第二句写春光烂漫的情景。
前两句写得非常具体形象,但第三句却突然插入了“独”字。
春之和暖、春色宜人都是眼前的美景,而诗人却独自在这里凝望着春天。
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将自己和陆丞一起置身于春色之中,这就为第三句“共游”提供了很好的背景。
—— 1 —1 —。
古诗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翻译赏析

古诗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翻译赏析《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审言。
古诗全文如下: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前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唐代诗人杜审言的作品。
此诗写诗人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
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
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意。
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
这是一首和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
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锤炼。
【注释】⑴和:指用诗应答。
晋陵:现江苏省常州市。
⑵宦游人:离家作官的人。
⑶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⑷淑气:和暖的天气。
⑸绿苹(pín):浮萍。
⑹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⑺巾:一作“襟”。
【翻译】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
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鉴赏】晋陵,唐郡名,即今江苏省常州市。
陆丞相,名元方,晋陵人,武则天时期为相,与杜审言颇有交往。
陆元方有《早春游望》诗寄给他。
因有感于陆元方能够在宦游中赏玩春光,而自己却在异乡为“归思”所苦,于是杜审言将自己的感想结构成篇,作《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一诗以和原唱。
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起笔就从同为“宦游人”的角度来应和陆元方《早春游望》的心理感受,说明只有宦游他乡的人,才对自然界的物象和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
而诗人与陆元方都同为客居异乡的人,“独”字和“偏”字,既是对陆元方诗中感受的充分肯定,又表现了“宦游人”对于岁月流走的特殊敏感性,显得警拔有力;一个“新”字紧扣题中的“早”字,这两句主要是写情,以共同的感受拉近两人间的距离,但也概括地显示了早春“物候新”的非凡景象,为下文粗笔勾勒了总体画面轮廓。
唐诗赏析-《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原文译文习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原文|译文|习题'《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唐代诗人杜审言的作品。
这是一首和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
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锤炼。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唐代: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译文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
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注释⑴和:指用诗应答。
晋陵:现江苏省常州市。
⑵宦游人:离家作官的人。
⑶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
一(1)结合诗句,简要说说早春“物候新”的表现。
(2)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3)细味文意,这首诗的首联“偏惊物候新”的“惊”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要“惊”?(4)体味中间两联几个动词“山”、“渡”、“催”、“转”在诗中描写的作用?5.对这首唐诗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早春时节,作者与友人陆丞一起游览风景,作诗唱和,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
B.首联写游子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看到异乡的节物气候焕然一新,感到惊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C.尾联以“忽闻”示听闻友人诗作之意外,巧妙表现陆丞的诗无意中触到了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
D.全诗构思精巧,结构缜密。
首联扣题,尾联借景抒情,“归思”即为全诗诗眼,也照应首联“宦游人”。
6.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进行赏析(6分)参考答案(1)海上朝霞灿烂,江边梅开柳绿,天气和暖,黄莺欢鸣,阳光明媚,浮萍泛绿。
(2)归思(思念家乡的感情)。
二、三两联借景抒情,最后一联直抒胸臆。
(3)“惊”字表明作者身在异乡,四处奔波因而对景物变化十分敏感。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
①晋陵:即今江苏常州。
②黄鸟:即黄莺。
③绿苹:指水中浮萍。
④古调:在这里指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相关阅读试题及答案(1)结合诗句,简要说说早春物候新的表现。
(2)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3)细味文意,这首诗的首联偏惊物候新的惊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要惊?(4)体味中间两联几个动词山、渡、催、转在诗中描写的作用?5.对这首唐诗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早春时节,作者与友人陆丞一起游览风景,作诗唱和,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
B.首联写游子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看到异乡的节物气候焕然一新,感到惊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C.尾联以忽闻示听闻友人诗作之意外,巧妙表现陆丞的诗无意中触到了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
D.全诗构思精巧,结构缜密。
首联扣题,尾联借景抒情,归思即为全诗诗眼,也照应首联宦游人。
6.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进行赏析(6分)参考答案(1)海上朝霞灿烂,江边梅开柳绿,天气和暖,黄莺欢鸣,阳光明媚,浮萍泛绿。
(2)归思(思念家乡的感情)。
二、三两联借景抒情,最后一联直抒胸臆。
(3)惊字表明作者身在异乡,四处奔波因而对景物变化十分敏感。
惊有新的一年又到了,何时才能回家乡的感慨。
(4)形象地展示了早春气候逐渐变化的特点。
5.D6.这首诗描绘了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江南新春景物,表达了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感伤之情。
以乐景反衬哀情,烘托了悲伤的感情。
阅读练习二:1、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什么思想情感?答: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2、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答: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感到特别新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解读: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 解读: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 勾起归思情怀令人 落泪沾襟。 落泪沾襟。 “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诗人用“忽闻”以示意 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 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 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 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
二·解读诗句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解读: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 候转化更新。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 气中,突出诗人漂泊他乡,远离故土的无奈心情。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解读: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 江南梅红 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云霞”“梅柳”乃常见之景物,并不新奇, 可是诗人用艺术的眼光来审视它们,并注入了 审美情趣,“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 化静为动, 化静为动 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的迁移,贴切传神地展 现在读者眼前。
唐代“近体诗” 唐代“近体诗”的奠基 人之一, 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 五言律诗, 然。其五言律诗,格律 谨严。 谨严。
四·思想感情
本诗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描写江南与中 原春景的不同,表达诗人怀念中原故土, 希望早日结束宦游的生活,回到京城的 思想感情。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解读: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 解读: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 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 色转深。 色转深。
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一声一声欢鸣 的特点。且用拟人 拟人的手法赋予客观事物“淑 拟人 气”以人的情态,表现了春气之暖、之浓、 之生机勃勃。 颈联描写江南二月的美好景色,为结句的情 感做铺垫,突出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并 与首联无奈的心情相呼应。
①和:指用诗应答。晋陵:现江苏省常州市。 ②宦游人:离家作官的人。 ③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 ④淑气:和暖的天气。 ⑤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⑥绿蘋:浮萍。
三·梳理
点明写作意图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 念中原故土的情意。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
己伤春的本意。
①和:指用诗应答。晋陵:现江苏省常州市。 ②宦游人:离家作官的人。 ③物候:指自然的气象和季节变化. ④淑气:和暖的天气。 ⑤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⑥绿蘋:浮萍。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①和:指用诗应答。晋陵:现江苏省常州市。 ②宦游人:离家作官的人。 ③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 ④淑气:和暖的天气。 ⑤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⑥绿蘋:浮萍。
一知人论世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 。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杜甫称:“吾祖诗冠古。”
狂:①这回苏味道必死无疑!
②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③命运造化害得我好苦,然而我在世之日,一直压 着你们,如今我死了,你们总算有出头之日了,只恨 没有接替我的人。 狂亦应有度。想必他平日出言不慎,玩笑随便,容易 得罪人,祸事说来就来了。他曾两次被贬,诗人在公 元670年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小官近二十 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心情很不高兴。此 诗便作于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