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地理 考前冲刺大题精做 专题02 地理事象判断类综合题(教师版)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之判断地理事象类

答案: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 差较大。
1.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 海拔2 261m,几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 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 (4)题。下图为 1996~2008 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 变化图和2011 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例1 读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 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
依据基本的自然地理原理和规律,进行自然地理事象的判断。常 用答题模板为:
地理要素
判断依据
河流流向 季节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 (4)题。下图为 判断……的分布是否合理。
1.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 261m,几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
1996~2008 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 指出中国海南岛橡胶种植区与之相比有何不利气象气候条件?
据地形图看出,R地区为一河谷,地处来自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第(4) 题,由材料可以看出,西宁市工业结构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业为主,其他产业比重较小。由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高能耗、高 污染工业,很容易造成当地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不利于当地可持续发 展。
2.北极涛动(AO)是指北半球热带以外地区海 平面气压数理分析的一种大气运动分析模型。在 这种分析模型中,AO为正异常时,中纬度气压上 升而极地气压下降,AO为负异常时,大气环流形 式相反。一般来说AO异常会持续整个冬春季节。 下图为R 地区地形示意图及气温降水资料图。
2013高考冲刺文综卷 地理部分2 解析版

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考前冲刺答案与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40~42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144分)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表是某品牌冷风扇生产厂家利用暑假三天时间分别对某中学教室加湿冷风扇做的测评(都以出风口前1.5米距离为标准)统计分析表。
读表回答1~2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 )。
A.广东省B.福建省C.四川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D[解析]由表格中开机前的温度观测可知,8月份的三天温度很高,湿度较低,比较干燥,说明在8月暑假的时候,该地的特点是干热,从四个省份来分析,最符合题意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以选D。
2.下列关于该电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冷风扇利用的是水分蒸发过程中吸热从而降低周围空气温度的降温原理B.该冷风扇可在北京、河北、山西、甘肃、内蒙古、河南等地进行大力销售C.该冷风扇相对于制冷空调是绿色节能的较佳选择D.该冷风扇的使用会使室内空气质量下降2.D[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加湿是通过水分的蒸发来实现的,水分在蒸发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温度;该冷风扇适合在干热的省份使用;该冷风扇相对于制冷空调更节能省电;该制冷风扇的使用对大气不会造成污染,所以不正确的选D。
新华网哥本哈根2012年6月14电,中国和丹麦在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领域的合作与日俱增,富有成果。
开发可再生能源是中丹在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领域的一个合作重点。
丹麦是世界上较早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国家之一。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炭B.石油C.风能D.核能3.C[解析]本题组主要借助新华网最新时事新闻为背景,考查可再生能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风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选C。
4.全球变暖是当前若干年的一大趋势,它不会影响到( )。
高考地理考前冲刺大题精做专题02地理事象判断类综合题(教师版)

【型特点】判断是事物状况有所必定或否认的思形式,包含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属于什么。
常的判断形式有:判断⋯⋯的散布能否合理;指出⋯⋯的型等。
比如,有的是“此 A 城的向是 ________ ”;“四个地域中,模最大的是________ ”;“ 中所示是________海区”等平分属于地理事物形式、散布和特点的判断。
【思建模】判断主要有两:1.判断是什么、属于什么。
常常是自然地理事物或象的判断,解答的思路主要依照三个方面:第一,基本的律和原理,如判断中高控制地方的天气状况;第二,中的信息(点、、面、例和文字等 ),如依照度地点、海廓及相地点关系等信息确立河流、山脉的名称;第三,基本的方法,如依据影响的形成因素判断向等。
2.判断怎么、能否合理。
常常是人生活的价,解答的思路也是依照三个方面,即从社会效益、效益、境效益三个方面来剖析。
第一,社会效益方面,能够从衣食住行等影响人的生活方面考,即能否有益于人出行,能否足人的生活需求等;第二,效益方面,看能否切合生活的特征,能否有益于降低生成本,能否有益于增添利等;第三,境效益方面,生活境有什么染,其和住所区、河流、流行向的地点关系能否能防止种染等。
【考点定位】地理因素判断依照河流流向地形地 (河流由高流向低)、海状况 (河流由地流向大海)、河流流量化 (湖泊或水上游河流流量化大)等光照判 (如太阳直射点的地点)、天气方面 (如气中心的化)、河海方季面 (如河流汛期 )、生物方面 (如草木枯荣、开花果)、方面 (如作物播种、生、成熟 )、其余方面 (如雪起落、爬山佳期、极地观察)地形型等高散布特点、板地点、河流水系特点等天气型气平和降水的数据、表料、某地的地理地点、天气形成的主要原由、地性植被型的指示作用和典型物的指示作用等工区位是影响工区散布的主要因素(指向 )、境因素 (染工区位能否合理 )、工区和生活区距离能否合适、工区和生活区能否置生防、占否合理用田状况等区位是地价和位面、生特点(需水量、运需求的急迫性)、地否合理起伏状况等【例 1】,回答以下。
2013年高考地理 押题精粹试题

2013年高考地理押题精粹试题(30道选择题+20道非选择题+6道选修综合题)选择题部分(30题)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消息称:从2013年2月25日至3月17日期间,我国用于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空,绕地球的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将进入日凌期,在此期间受影响的波段对应的电视台节目会突然出现图像不清晰和短暂雪花现象。
读图完成1~2题。
1.日凌现象出现时,通讯卫星与其它天体的位置关系是:A.通讯卫星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B.通讯卫星位于地球与月球之间C.通讯卫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D.通讯卫星与地球、月球、太阳共线2.地面接收站受日凌干扰使对应波段电视节目图像不清的时间出现在一天中的A.日出前后 B.日落前后 C.中午前后 D.午夜前后下图为一年内某两日夜半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甲乙两图所示日期大约相隔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4.当①③两地同时日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两地均地方时24时日落 B.①③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C.①③两地季节相同 D.①③两地盛行风向相同某学校组织学生去XX省某山区进行夏令营活动,需要借助地形图完成相应的活动安排与设计。
读下图完成5~6题。
5.图中A、B、C、D四个地点,最合适在活动期间搭帐篷宿营的是:A.A地 B.B地 C.C地 D.D地6.对于该区域的地形判读,认识正确的是:A.该地是由两座山峰组成的丘陵地形 B.河道弯曲,河流湍急C.陡崖的相对高度一定不超过120米 D.山体险峻,坡陡谷深下图是亚洲东部2012年某日的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天气图。
读图,完成7~8题。
7.此时,XX的天气状况为A.受台风影响,狂风暴雨 B.受冷锋影响,寒冷大风C.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 D.受高压影响,晴朗干燥8.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为998百帕,它对菲律宾造成的灾害最可能是A.干旱 B.洪涝 C.寒潮 D.沙尘暴下图表示“1960~2009年XX省各月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降水趋势系数”,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2013年高考地理考前冲刺大题精做 专题10 区域地理为主综合题(教师版)含答案

【题型特点】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包括区域要素、区域特征和特征成因的分析等。
在区域综合分析比较过程中,强调区域地理的地理事实与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有机的结合.因此,区域地理复习应以区域特征分析为着力点,重视分析方法的培养。
区域特征综合分析的基本内容是:1.区域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2。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3.区域人文地理特征(人口、聚落、交通、经济、文化等)4.区域整治和开发利用(资源条件、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经济结构调整、重大工程等建设等)。
【思维建模】要运用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重新梳理知识内容,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
关注人文要素的整体分析和典型案例的应用。
研究自然要素之间、人文要素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①准确进行区域定位后,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②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③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④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⑤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总结】(一)综合题解答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题的解答是一种书面表达,在书面表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导致得分率低。
1.名词不清,错别字多: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基本地理事物的识记存在不足。
如甘肃写成甘苏,地垒写成地磊等。
2.词不达意,口语味浓:不能用正确的学科语言反映地理事物,表达说明地理问题,如:“投资大”说成“花钱多”,“自北向南”说成“由上往下"等;对地理原理、规律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或者是语言表达能力差,明于心而不明于笔,写出来的与心里想的正好相反,甚至极不严谨、规范,常常出现常识性的或者是极端不负责任、缺乏科学态度的严重错误。
3.画蛇添足,做无用功:这类问题绝大部分由于审题不清,对题干要求中的限定词理解不清或疏忽大意,导致答案与题目要求脱节或超出要求范围。
2013年地理高考押题卷及答案解析

卫星日凌示意图 2013年高考地理押题精粹(课标版) (30道选择题+20道非选择题)一、 选择题部分(30题)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消息称:从2013年2月25日至3月17日期间,我国用于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空,绕地球的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将进入日凌期,在此期间受影响的波段对应的电视台节目会突然出现图像不清晰和短暂雪花现象。
读图完成1~2题。
1.日凌现象出现时,通讯卫星与其它天体的位置关系是: A .通讯卫星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 B .通讯卫星位于地球与月球之间 C .通讯卫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 D .通讯卫星与地球、月球、太阳共线2.地面接收站受日凌干扰使对应波段电视节目图像不清的时间出现在一天中的 A .日出前后 B .日落前后 C .中午前后 D .午夜前后 下图为一年内某两日夜半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新 课 标第 一 网乙3.甲乙两图所示日期大约相隔A .3个月B .6个月C .9个月D .12个月4.当①③两地同时日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③两地均地方时24时日落B .①③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C.①③两地季节相同 D.①③两地盛行风向相同某学校组织学生去浙江省某山区进行夏令营活动,需要借助地形图完成相应的活动安排与设计。
读下图完成5~6题。
805.图中A、B、C、D四个地点,最合适在活动期间搭帐篷宿营的是:A.A地 B.B地 C.C地 D.D地6.对于该区域的地形判读,认识正确的是:A.该地是由两座山峰组成的丘陵地形 B.河道弯曲,河流湍急C.陡崖的相对高度一定不超过120米 D.山体险峻,坡陡谷深下图是亚洲东部2012年某日的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天气图。
读图,完成7~8题。
7.此时,上海的天气状况为A.受台风影响,狂风暴雨 B.受冷锋影响,寒冷大风C.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 D.受高压影响,晴朗干燥8.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为998百帕,它对菲律宾造成的灾害最可能是A.干旱 B.洪涝 C.寒潮 D.沙尘暴下图表示“1960~2009年黑龙江省各月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降水趋势系数”,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2013年高考地理 考前冲刺大题精做 专题04 比较类综合题(教师版)

2013年高考地理考前冲刺大题精做专题04 比较类综合题(教师版)【题型特点】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
高考题中比较类试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不同或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等。
【思维建模】1.名词类比较其基本思维模式首先搞清名词的含义,包括的主要内容,然后针对内容进行分析、对比。
如:农业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的含义不同。
农业类型强调农业部门的结构特点,农业地域类型则侧重于农业的区域发展特点。
农业类型最常见的有:按生产对象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按产品用途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是某个历史阶段某区域农业发展状况,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热带地区的原始迁移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季风水田农业,现代混合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等。
2.区域特征类比较其基本思维模式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要求对分析内容选择性地列举比较。
这类试题重在分析,次在比较。
所以,区域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区域的综合分析主要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进行。
主要从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要正确解答比较类试题同学们应掌握如下秘诀:四步审题、三项联系、二定要点及格式。
(1)四步审题是关键:第一步审比较对象,审准对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题时X冠李戴。
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
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类型及特征,此步骤可避免跑题。
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要求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
(2)三项联系是答题依据:首先,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它们是解决比较类问题最直接的依据。
2013届高考地理考前热点预测分析试题3(含精解)

2013届高考地理考前热点预测分析试题(三)1.读水循环示意图,下列关于环节①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促进海陆之间的能量交换 B.为陆地提供水循环所需要的能量C.形成海陆热力环流 D.为陆地内循环(内流区)提供水汽【答案】A 【解析】图中环节①表示的是海陆间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可以把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大陆上空,促进海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下图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A.① B.② C.③ D.④3.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径流年际变化小【答案】2.C 3.DA.① B.② C.③ D.④6.图示意流域形状对流域汇流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流域形状会产生不同的汇流过程。
流域形状甲、乙、丙分别对应汇流过程正确的是()。
A.甲—①乙—②丙—③B.甲—①乙—③丙—②C.甲—②乙—③丙—①D.甲—③乙—①丙—②图完成第7~8题。
图1图27.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排入海洋的污染物可能()。
A.沿北大西洋暖流污染美国西部B.沿洋流影响到加拿大西部C.沿我国东部沿岸暖流向南扩散D.沿大洋西侧洋流影响俄罗斯东部长江下荆江段曲流分布可将光线全部吸收,在近红外波段遥感影像上,水的色调是黑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河道的两岸地区土壤中水分较古河道的中心地区要多B.在遥感影像中,古河道的两岸地区为较浅色调,古河道的中心地区为较深色调C.在遥感影像中,古河道的两岸地区为较深色调,古河道的中心地区为较浅色调D.目前,遥感技术还不能提取该地的植被分布、类型、结构及健康状况B.④为蒸发、⑤为降雨C.③为蒸发、④为升华、⑤为降雪D.图中水循环为内陆循环【答案】C【解析】南极地区酷寒,温度极低,降水少且以固态形式(冰、雪)存在。
水循环的环节中①为水汽输送;②和⑤为降水(主要是雪);③为蒸发;④为升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地理考前冲刺大题精做专题02 地理事象判断类综合题(教师版)【题型特点】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包括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属于什么。
常见的判断类设问形式有:判断……的分布是否合理;指出……的类型等。
例如,有的设问是“此时A城镇的风向是________”;“四个地区中,规模最大的是________”;“图中所示是________海区”等等分别属于对地理事物形式、分布和特点的判断。
【思维建模】判断类试题主要有两类:1.判断是什么、属于什么。
这类问题往往是自然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判定,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第一,基本的规律和原理,如判断图中高压控制地方的天气状况;第二,图中的信息(点、线、面、图例和文字等),如依据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及相对位置关系等信息确定河流、山脉的名称;第三,基本的方法,如根据影响风的形成因素判断风向等。
2.判断怎么样、是否合理。
这类试题往往是对人类生产活动的评价,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也是依据三个方面,即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社会效益方面,可以从衣食住行等影响人们的生活方面考虑,即是否有利于人们出行,能否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等;第二,经济效益方面,看是否符合这类生产活动的特性,是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是否有利于增加利润等;第三,环境效益方面,这类生产活动对环境有什么污染,其和住宅区、河流、盛行风向的位置关系是否能避免这种污染等。
【考点定位】形地势)【例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8分)(2)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10分)【例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是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观的重大进步。
结合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所行事,皆范模于天地阴阳之端,至如树木以时伐,禽兽以时杀,春夏则生育之,秋冬则肃杀之,使物遂其性,民安其所,是范围天地之道而无过越也。
”——摘自宋·李衡《周易义海撮要》卷七材料二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是以人为核心,由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子系统共同构成。
(1)材料一可反映出我国古代已出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雏形,材料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是________的观念。
(2)填出材料二图中字母代表的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的子系统,并与对应的内容连线。
A:________①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基础B:________②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的条件C:________③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的目的(3)判断下列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分别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哪一原则要求。
①2009年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纽约召开。
________________。
②2009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在12个省区新建1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________________。
③山西、内蒙古等省区大力研究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环境(2)A:社会系统→③;B:经济系统→②;C:生态系统→①【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总结】1.细审“题干”。
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模拟训练:从大气环流角度,解释两地气候特点及成因分析图示地区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结合图示地区的地形,评价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比较两地水土流失带来损失的差异性,并分析其主要原因从环境角度,分析该城市工业布局的合理性。
2.列出“模板”。
(见下面的常见模板)3.仔细“筛选”。
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
“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5.书写答案。
“地理语言(避免口语化)”、“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出现语法错误)”、“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Ⅰ、抓住关键词,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尽量多使用地理术语作答Ⅱ、注意条理性和层次性,主动标明①②③④Ⅲ、答题时点要多,但避免重复采分点Ⅳ、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用信息【名题巧练】(广东省韶关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28分)材料一:蒙古国经普查探明有80多种矿物,表2是蒙古国部分矿产的储量。
表2:蒙古国部分矿产的储量材料二:蒙古国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地形比较单一,平均海拔1600米。
蒙古国提出“北水南调”计划,先在蒙古境内的北部边城苏赫巴托尔附近处筑一道150米高的拦水大坝,将色楞格河等河水堵截在蒙古境内,使之形成一个巨大的湖泊,然后引至扎门乌德(图9)。
图9(1)蒙古国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
(4分)(2)蒙古国的地形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总体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
(4分)(3)蒙古的矿产资源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征。
2011年,矿产品出口占蒙古国外贸出口总额的98%以上,说明蒙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低,矿产品的_______值低。
(6分)(4)蒙古国“北水南调”工程建设存在哪些困难?(6分)(5)中蒙合作发展越来越密切,依据蒙古国的优势,请分析中国投资者适合在蒙古国投资发展哪些产业?(8分)【解析】(1)位于亚洲内陆国的蒙古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植被稀少,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2)根据材料二的提示“蒙古国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地形比较单一,平均海拔1600米”,2.(广东省六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17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里求斯是地处印度洋西南的一座火山岛。
岛上地貌千姿百态,海明威说:“上帝先创造了毛里求斯,然后创造了天堂,天堂是毛里求斯的复制品。
”岛上种植甘蔗、烟草、茶叶,饲养牛、羊.工业以制糖和出口加工工业为主。
材料二:毛里求斯及附近区域示意图材料三:毛里求斯东南部某城市(图13中B城市)气候资料(图14、图15)(1)图9的A区域有一系列狭长的湖泊,最深处可达1400m以上,从成因上看,是由断裂下陷作用形成的____________湖。
(1分)(2)图9中,甲、乙两地的自然带类型分别为____ ____和__ ______。
(4分)(3)图10中,B城市的气温年较差________(大、小),年降水量大。
________季(节)降水较多,气候________________性突出(6分)(4)毛里求斯西北部首都,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请分析其港口发展的条件。
(6分)3.(河北保定2013届高三模拟试题)读甲图和乙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世界某区域图乙④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1)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并说出①、②两地地形类型。
(2)为什么③海区7月经常出现浓雾?(3)简析④地的气候特征。
(4)分析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答案】(1)以山地、高原为主;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差大;海岸线平直。
①丘陵,②高原(山地)。
(2)7月有寒流,近海面气温低,水汽充足。
(3)终年高温,年温差小;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变化明显;双峰型(11月到12月、2月到5月降水较多)。
(4)光热资源丰富,湿季雨量充沛,有灌溉水源,地形平坦,适合耕种。
【解析】第(1)题,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及数值特征、河流流向等信息,从地形类型、地势等方面描述地形特征。
①地海拔在200~500米,等高线较密,是丘陵地形;②地海拔在1 000米以上,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是高原地形。
第(2)题,③海区7月受索马里寒流影响多雾。
第(3)题,读乙图从气温、降水两方面描述。
第(4)题,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4.(广东佛山顺德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28分)2012年,西亚地区的叙利亚国内政局动荡,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依据下列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1)—(4)题。
叙利亚人口稠密,地形以高原为主,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发展落后,经济以农业为主,出产小麦、棉花、葡萄、油橄榄、无花果等,出口棉花与小麦,是中东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
图示意该国及其附近地区,表为两城市的气候资料。
19.3(1)哈马市的气候类型是,其年降水总量比代尔祖尔市要,影响两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6分)(2)甲河流的最主要补给类型是,其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乙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当该河进入汛期时,北印度洋洋流流向为_________。
(6分)(3)幼发拉底河沿岸是叙利亚重要的棉花产地,试分析其棉花生产的自然优势条件。
如果该地区大面积扩大棉花种植可能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10分)(4)为了促进叙利亚的工业发展,根据本国资源状况,分析说明该国可以发展哪些工业部门?(6分)【答案】(1)地中海气候(2分)多(2分)海陆位置(2分)(2)雨水补给(2分)海陆间循环(2分)顺时针(向东流)(2分)(3)自然优势条件:夏季高温,热量充足;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高原地形为主,地势平坦;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答对其中三点给6分)环境问题:水资源紧张;产生5.(陕西西安2013届高三模拟试题)阅读甘肃省地理简图,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归纳甘肃省自然地理特征,并就该省的经济发展作相关分析。
(1)甘肃省位于我国____________部,西南以____________山脉为界与青海省相邻,地处地势第____________级阶梯,著名的河西走廊呈____________走向,____________河流经本省省会____________市。
(2)甘肃省气候地区差异________,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为________气候,最南端为________气候,大部分地区在温度带上属于________带。
河西走廊在干湿区上属于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
(3)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甘肃省应如何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经济。
(100字左右,可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方面任选三项回答)6.(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4分)三峡工程建成前,三峡地区年均温17-19℃,最冷月均温 5.9~7.2℃,历年极端最低温-5.6 ~2.5℃,≥10℃的年有效积温5400 - 6000℃,雨量1000 -1300mm,该地区被划为我国种植的甜橙的最适宜区、适宜区,宽皮柑桔的最适宜区(甜橙和宽皮柑桔都属柑橘类)。
下图为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三峡地区水系图。
(1)比较说明三峡大坝建成前后,三峡坝前水域流水作用的差异及原因。
(8分)(2)三峡工程建成后,有人说有利于当地柑橘产业的发展,又有人说不利于柑橘产业的发展,你赞成哪一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6分)7.(甘肃省张掖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图中甲省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花卉、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下图是该省地形构成与农业生产结构状况,根据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分析该省中药材种类繁多的原因(6分)(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8分)(3)分析该省农业结构是否合理?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