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附合导线计算
导线贯通联测(附合导线1)

新光快速路工程第九合同段
(K12+823.608—K15+200)
第
九
标
段
控
制
点
说
明
编制人: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单位:
日期:年月日
新光快速路第九标段导线联测说明
为保障现场施工精度的需要,对本标段所有加密导线点进行联测,贯通成一条导线。
其中Q2,Q3边长过短,所以本次贯通测量暂不考虑。
本条导线是附和导线,以J28~J31为起算边,经过Z1,Z2,Q1,Z5,Z6,以GPS35~GPS35为附和边。
整条路线测量完成后计算结果。
计算公式如下:
坐标增量计算公式:△X=Scosα△Y=Ssinα
坐标闭合差计算公式:f X=X′-X f Y=Y′-Y
导线全长闭合差计算公式:f S= f X² +f Y²
坐标改正计算公式:V△Xij= -f X/ΣS×S ij
V△Yij=-f Y/ΣS×S ij
最后坐标增量为:△X ij= △X ij′+ V△Xij
△Y ij=△Y ij′+ V△Yij
此次复测导线线路图为:
复测成果计算结果见下页
附合导线计算表。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附合导线的坐标计算与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基本相同,仅在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方
面稍有差别。
导线的载流量对照表 ..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角度闭合差? 如图6-13所示,根据起始边aAB的坐标方位角及观测的各右角,按式(4-19)
推算CD边的坐标方位角。
写成一般公式为:
若观测左角,则按下式计算:
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fβ为:
(2)调整角度闭合差? 当角度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如果观测的是左角,则将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到各左角上;如果观测的是右角,则将角度
闭合差同号平均分配到各右角上。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附合导线的坐标增量代数和的理论值应等于终、始两点的已知坐标值之
差,即
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为:
图6-13所示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见表6-7。
表6-7?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附合导线计算方法及心得

附合导线计算方法已知A (X=2507.69,Y=1215.63),B (X=2299.83,Y=1303.8),C (X=2166.74,Y=1757.27),D (X=2361.71,Y=1964.32)四点坐标,及a AB (起始边),a CD (终止边)计算得出。
ƒAB =tan -1(XA XB YA YB --)=tan -1(2507.6983.229963.12158.1303--)=-22。
59”08.47’ =-22。
59”08.47’+180=157000”52’(计算方位角为负,所以要加上180)同理求出ƒCD 方位角坐标为46045”231:用求出 ƒAB ±观测角(左正右负)±180,依次加减,得出最后的ƒ‘CD 方位角,用计算的方位角ƒ‘CD -ƒCD =闭合差值B1方位角=157000”52’-192。
14,24,,+180=144。
46,28,,12方位角=144。
46,28,,-236。
48,36,,+180=87。
57,52,,23方位角=87。
57,52,,-170。
39,36,,,+180=97。
38,16,, 34方位角=97。
38,16,,-180。
00,48,,+180=97。
17,28,,4C 方位角=97。
17,28,, -230。
32,36,,+180=46。
44,52,,ƒ‘CD -ƒCD =46。
44,52,,-46045”23’=-31” 将角度闭合差除与测边数分配到各观测角中即:-31÷5=-6.2”(角度闭合差调整中,观测角为左角时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中,观测角为右角时,则按闭合差同符号分配到测角,如有小数,按长边少分,短边多分原则)即:B1观测角=192。
14,24,,-6”=192。
14,18,,12观测角=236。
48,36,,-6”=236。
48,30,,23观测角=170。
39,36,,-6”=170。
附合导线计算步骤

附合导线计算步骤如下:
1. 确定导线的截面积和材料,以及导线的长度和跨距。
2. 计算导线的张力,包括水平张力和垂直张力。
3. 根据导线的张力和跨距,计算导线的弧垂。
4. 根据导线的弧垂和跨距,计算导线的水平位移。
5. 根据导线的水平位移和跨距,计算附合导线的长度。
6. 根据附合导线的长度和导线的截面积,计算附合导线的电阻和电导。
7. 根据附合导线的电阻和电导,计算附合导线的电阻率和电导率。
8. 根据附合导线的电阻率和电导率,计算附合导线的电阻和电导。
9. 根据附合导线的电阻和电导,计算附合导线的电阻损耗和电导损耗。
10. 根据附合导线的电阻损耗和电导损耗,计算附合导线的总损耗。
附合导线计算方法

附合导线计算方法已知A (X=,Y=),B (X=,Y=),C (X=,Y=),D (X=,Y=)四点坐标,及a AB (起始边),a CD (终止边)计算得出。
ƒAB =tan -1(XA XB YA YB --)=tan -1(2507.6983.229963.12158.1303--)=-22。
59”’ =-22。
59”’+180=157000”52’(计算方位角为负,所以要加上180)同理求出ƒCD 方位角坐标为46045”23’1:用求出 ƒAB ±观测角(左正右负)±180,依次加减,得出最后的ƒ‘CD 方位角,用计算的方位角ƒ‘CD -ƒCD =闭合差值B1方位角=157000”52’-192。
14,24,,+180=144。
46,28,,12方位角=144。
46,28,,-236。
48,36,,+180=87。
57,52,,23方位角=87。
57,52,,-170。
39,36,,,+180=97。
38,16,, 34方位角=97。
38,16,,-180。
00,48,,+180=97。
17,28,,4C 方位角=97。
17,28,, -230。
32,36,,+180=46。
44,52,,ƒ‘CD -ƒCD =46。
44,52,,-46045”23’=-31” 将角度闭合差除与测边数分配到各观测角中即:-31÷5=”(角度闭合差调整中,观测角为左角时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中,观测角为右角时,则按闭合差同符号分配到测角,如有小数,按长边少分,短边多分原则)即:B1观测角=192。
14,24,,-6”=192。
14,18,,12观测角=236。
48,36,,-6”=236。
48,30,,23观测角=170。
39,36,,-6”=170。
39,30,,34观测角=180。
00,48,,-7”=180。
00,41,,4C 观测角=230。
32,36,,-6”=230。
附合导线计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9 59
-3.141592654 -6.283185307 -9.424777961 -12.56637061 -15.70796327 -18.84955592 -21.99114858 -25.13274123 -28.27433388 -31.41592654 -34.55751919 -37.69911184 -40.8407045 -43.98229715
改正数 观测角 ″ (已知点) ° ′ ″ 点号 (已知点)
观测角弧度 °
方位角 ′ ″
方位角弧度 0
方位角弧度化简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已知点)
180 0 -180 -360 -540 -720 -900 #### #### #### #### #### ####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改正后Δ X X坐标
自动进行平差,橙色区重要结果,红色区为常用检核数据,白色区多为函数,请勿随意 时请对表格进行适当修改。 式,仅供参考,请将正确分配值填入N列与T列。
X(改正)
Δ Y(m)
(已知点) 说明 化为弧度计算 化为弧度计算 修正取值范围
略图
1.本表适用于左角闭合、附合导线的初步平差。 2.表中绿色部分为输入区,将测量数据输入后将自动进行平差,橙色区 3.本表针对十四测站的导线设计,测站数不对应时请对表格进行适当修 4.M列与S列合差分配时电脑默认采用四舍五入方式,仅供参考,请将正
边长 m
Δ X(m)
附合导线内业计算

子学习情境2-7 附合导线内业计算附合导线计算与闭合导线计算步骤基本相同,但是由于二者布设形式不同,表现在角度闭合差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上略有差别。
下面着重介绍其不同之处。
(一)角度闭合差计算与调整设附合导线如图2-7-1所示。
起始边BA和终边CD的坐标方位角a BA及a CD都是已知的,B、A、C D 为已知的高级控制点,B i为观测角值(i=1 , 2,…,n),附合导线编号从起始点A开始,并将A点编成1号点,终点C编成n点。
从已知边BA的坐标方位角a BA开始,依次用导线各左角推算出终边CD的坐标方位角a CD',即a 1, 2= a BA+B 1±180 °a 2, 3= a 1, 2+ B 2±180°a CD = a( n-1 ), n+ B n±180 °将上列等式两端分别相加,得a CD = a BA + 刀B ±n x 180°由于导线左角观测值总和》B中含有误差,上面推算出的a CD与CD边已知值a CD不相等,两者的差数即为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W B,即卩W B =a CD - a CD =》B +a BA - a CD ±n X 180°写成一般形式,即W B =》B +a始 -a终土n x 180°(2-7-1 )附合导线闭合差允许值的计算公式及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与闭合导线相同。
值得指出的是,计算式(2-7-1 )中的"B时,包含了连接角,故在调整角度闭合差时,也应包括连接角在内。
W B绝对值的大小,说明角度观测的精度。
一般图根导线的舛的允许值,即其极限中误差,应为W B 允=±40〃(2-7-2)式中n 为导线折角个数(包括两个导线的定向角)。
若|W B |> | W B 允|,则应重新观测各折角;若|W B | < | W B 允|,通常将 必 反号, 平均分配到各折角的观测值中。
坐标正反算及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坐标正反算及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导线测量是现场进行的一种测量方法,用于确定地面上的各个点的位置。
在进行详细的现场测量之前,必须进行内业计算来分析数据和计算结果。
内业计算包括坐标正算和反算、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1.坐标正反算:坐标正算是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坐标,利用测量数据计算出其他点的坐标。
坐标反算是根据已知的控制点和测量数据,计算出测量点及其相对坐标。
在进行坐标正反算时,需要完成以下步骤:-确定基准点:选择已知坐标的控制点作为基准点。
-数据处理:整理测量数据,包括观测角、观测距离等。
-计算坐标:根据测量数据和已知基准点的坐标,利用三角法或其他测量方法计算出其他点的坐标。
-检查和改正:对计算出的坐标进行检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并进行必要的改正。
-生成报告:将计算出的坐标整理成报告,包括测量点的坐标和相对坐标。
2.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附合导线测量是一种用来确定地面上各个点的位置的测量方法,适用于大范围的测量工作。
内业计算包括观测数据的处理和计算结果的分析。
在进行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时,需要完成以下步骤:-数据处理:整理测量数据,包括观测角、观测距离、校正数据等。
-计算导线起始点坐标: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坐标和测量数据,计算出导线的起始点坐标。
-计算导线上各个点的坐标:根据导线的起始点坐标和测量数据,利用三角法或其他测量方法,计算出导线上各个点的坐标。
-检查和改正:对计算出的坐标进行检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并进行必要的改正。
-分析计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导线的形状,评估测量误差并进行合理解释。
-生成报告:将计算出的坐标整理成报告,包括测量点的坐标和相对坐标,并附上测量误差和分析结果。
在进行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计算过程的合理性,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要熟练掌握测量方法和计算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