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房颤动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的治疗策略探讨
肺静脉电隔离成功治疗点消融后复发的阵发性心房纤颤一例

19 9 9年患 者因 阵发性 心悸发 作频 繁 ,于我 院行导管 射 频 消 融 (F A R C )治 疗 ,术 中诱 发 阵 发性 房扑 、房 颤 ,
而房颤均 于 房扑 后发 生 ,于三 尖瓣 隔瓣 及下 腔静 脉 口之 间行线性 消融 ,成 功射 频 消融房 扑 。由于术 中未 能诱 发
每点放 电时 间为 6 s 0,在放 电过 程 中 P sie V— k 电位 由开始 p 振 幅变小 、延迟 至完 全消 失 ( 1 图 ) 。术后 观察 3 分 ,仅 0
V 患者 男性 ,4 2岁,有反 复发作性 心悸 病 史八年 ,持 见右 上肺静 脉 内仍有快 速 电活动 ,但 P P电位激 动不能 续数 秒至数 小 时 ,最长 持续 时 间为 2 0小时 ,多于夜 间发 传 入心 房 ( 2,即肺 静脉 传 出阻 滞 ,同时窦 律 以及冠 图 )
_ t l
通 讯地址 : 161 大 连 医科大 学附 属第 一 医院 10 1
图 2 电隔离后 P VP电位不能传出左房传出阻滞
・
5 8・
维普资讯
痂 侧 论
世 医 杂 0 V 6 o8 界 学 志2,1 N 1 0 o . 2.
图 3 食道心电图示心房为频率 2 0 分的电活动 8 次/
录到 的 P P的范 围愈小 。此 外 ,P P V V
在肺静脉 同一周经上 的分布可表现 为
法 学 的改 进 以 及新 的 标测 导 管 的 应 学 隔离 已成为近年 来房颤研究 的一项 均 匀一 致 ,还 可表 现 为 P P呈 局限 V as o 用 ,消融成 功率 明显增 加 。 例 阵发 重 要进 展 。我 们在 L s 电极 导管 分 布或 存在 明显 的激动顺 序 。 本 相对 应 性房颤 患者 由于房颤发作 时有 明显的
《2024年心脏MR评估左心房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复发的预测分析》范文

《心脏MR评估左心房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复发的预测分析》篇一一、引言心房颤动(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是其主要类型之一。
对于此类病症,环肺静脉隔离术(CPVI)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术后复发依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R,简称CM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左心房疾病的评估和诊断,其在预测PAF患者CPVI术后复发方面也表现出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通过CMR技术对左心房的评估,对PAF患者CPVI术后复发的预测进行详细分析。
二、方法本研究选取了经过CPVI治疗的PAF患者,通过CMR技术进行左心房的评估。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左心房的形态、大小、功能以及局部心肌的纤维化程度等。
同时,我们还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收集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病史、药物使用情况等。
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CMR评估结果与PAF患者CPVI术后复发之间的关系。
三、结果1. 左心房形态和大小的评估:CMR能够准确评估左心房的形态和大小,对于识别左心房扩张和肥大有重要价值。
左心房扩张和肥大是PAF患者CPVI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2. 左心房功能的评估:CMR可以评估左心房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研究发现,左心房收缩功能减退和舒张功能异常与PAF患者CPVI术后复发密切相关。
3. 局部心肌纤维化的评估:CMR能够检测左心房局部心肌的纤维化程度。
纤维化是导致心房电生理异常的重要因素,与PAF 的发病和复发密切相关。
4. 统计学分析:通过对比CMR评估结果与PAF患者CPVI 术后复发的关系,我们发现左心房形态、大小、功能和纤维化程度的异常与PAF患者CPVI术后复发密切相关。
这些因素可以作为预测PAF患者CPVI术后复发的指标。
四、讨论CMR技术在左心房疾病的评估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其在预测PAF患者CPVI术后复发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对左心房形态、大小、功能和纤维化程度的评估,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PAF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药物治疗肺静脉和腔静脉电隔离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

药物治疗肺静脉和腔静脉电隔离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蒋萍;苏唏;李振;韩宏伟;王三娣【期刊名称】《岭南心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05(011)004【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肺静脉和腔静脉电隔离术后早期复发患者药物治疗方法.方法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2例,行肺静脉和腔静脉电隔离术后,均给予美托洛尔治疗,早期复发患者加用普罗帕酮,若仍不能控制心房颤动发作,则给予索他洛尔替代上述两药.结果美托洛尔加普罗帕酮控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率54%.索他洛尔的有效率达83%.控制心房颤动总有效率92%,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所用剂量小于常规剂量.结论美托洛尔加小剂量的普罗帕酮,或单用小剂量索他洛尔可有效地控制阵发性心房颤动肺静脉和腔静脉电隔离术后早期复发患者的发作.【总页数】3页(P225-227)【作者】蒋萍;苏唏;李振;韩宏伟;王三娣【作者单位】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湖北武汉 430022;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湖北武汉 430022;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湖北武汉 430022;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湖北武汉 430022;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湖北武汉 4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R972+.2【相关文献】1.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长期随访结果及预后 [J], 林建伟;张培;刘强;蒋汝红;于路;盛夏;陈世权;张祖文;蒋晨阳2.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长期随访结果及预后 [J], 林建伟;张培;刘强;蒋汝红;于路;盛夏;陈世权;张祖文;蒋晨阳;3.ATP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疗效判断的价值 [J], 夏云兵;黄卫斌4.经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或上腔静脉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J], 王祖禄;韩雅玲;梁延春;徐凯;梁明5.肥胖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的预后研究 [J], 林建伟;蒋汝红;张培;于路;刘强;盛夏;蒋晨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随访及复发因素的研究

B MI 、 P ma x 、 P d 、 合 并 器 质性 心 脏 病 、 合 并 高 血压 、 C R P 、 术 前
WBC计 数 、 左心耳大小 。
1 . 2 . 3 术后随访
患者消融后心电监护 2 4 h , 填 写 房 颤 症 状 发
作 的 日常 记 录 。 所 有 患 者 术 后 2周 内 及 6月 后 电 话 及 门 诊 随 访, 内 容包 括 患 者 房 颤 症 状 , 门诊 1 2导 联 心 电 图 及 Ho l t e r 检
CHI NE S E J OURNAL OF I NTE GR AT I VE ME DI C I NE ON CAR DI O一 / cE RE BR ( ) VAS c UI AR DI S EAS E S e p t e mbe r 2 O 1 3 Vo 1 . 1 l No . 9
指 导 下 进 行 环 肺 静 脉 电 隔 离 术 的 阵发 性房 颤患 者 。患 者 术 前 常 规 行 经 食 管 超 声 心 动 图 排 除 左 心 耳 血 栓 。对 于 有 心 房 血 栓 者 ,
离 散 度 及 P波最 大 时程 : 将 患 者 术 前 窦性 心 率 1 2 导 联 心 电 图经 扫描仪 以 1 0 0 平 扫 转 存 入 电脑 , 并使用 p h o t o s h o p图像 处 理 软 件 将 图像 进 行 】: 1 校 正 。确 定 P波 测 量 起 点 为 P波 起 点 与 等 电位 线 交 点 , P 波 终 点 与 等 电 位 线 交 点 为 P波 测 量 的 终 点 。
查 。平 均 随 访 时 间 为 9 . 5 个 月 ±2 . 7个 月 ( 4个 月 ~ 1 6个 月 ) 。 1 . 2 . 4 相关定义 ①早期复发 : 房 颤 患 者 术 后 2周 内再 次 出现
《2024年心脏MR评估左心房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复发的预测分析》范文

《心脏MR评估左心房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复发的预测分析》篇一摘要:本研究通过心脏磁共振(MR)技术对左心房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中,进行环肺静脉隔离(CPVI)术后复发的预测分析。
MR成像的精准性有助于定量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对识别潜在的复发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引言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尤其是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环肺静脉隔离术(CPVI)是治疗PAF的有效手段之一。
然而,术后复发的问题仍困扰着临床医生。
因此,寻找有效的预测复发的手段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心脏磁共振(MR)技术因其无创、高分辨率的特性,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评估中具有显著优势,为预测PAF患者CPVI术后复发提供了新的可能。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心脏磁共振技术对PAF患者进行术前及CPVI术后评估。
通过标准化的扫描序列,获取左心房的形态学及功能学数据。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左心房的解剖特点与术后复发的关系,并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
三、结果1. 左心房形态学分析:通过MR成像,我们发现左心房在PAF患者中呈现特定的形态学特征,如左心房扩大、心房内壁的异常增厚等。
这些特征可能与术后复发的风险相关。
2. 左心房功能学评估:MR技术能够准确评估左心房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我们发现,PAF患者术后左心房的泵血功能恢复情况与复发率之间存在关联。
左心房功能恢复不全的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更高。
3. 预测模型的构建:基于上述数据,我们构建了预测模型,该模型综合了左心房的形态学和功能学数据以及患者的临床资料,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CPVI术后复发的风险。
四、讨论心脏MR技术在评估左心房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为预测PAF患者CPVI术后复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综合分析左心房的形态学和功能学数据,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可以构建出较为准确的预测模型,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然而,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该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与肺静脉电位传导及肺静脉外异位灶的关系探讨

作者单位 : 3 2 4 0 0 0 浙 江 衢 州 ,衢 州 市 人 民医 院 心 内 科 ( 杨 庆 业 , 目前 在 浙 江 大 学 医 学 院 附 属 邵 逸 夫 医 院心 内 科 进 修) ; 浙 江 大 学 医 学 院 附属 邵 逸 夫 医 院 心 内科 ( 蒋晨 阳、 盛夏 、
每小 时 追加 1 0 0 0 I U。 由8 F 短 鞘 直 接经 房 间隔穿 刺
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是由于肺静脉一 左房 电位传导恢 复。但肺静脉外异位病灶也在阵发 l 生 房颤消融术后
复发 中起 着 一定 作 用 , 甚 至在 部 分患 者 中起 着 重 要 作用 。本 次研 究 旨在分 析肺 静脉 电位 传导未 恢 复 的 阵发 性房 颤 导管 消 融术 后 复发 ,患者 基 线 特 征 、 异 位灶 分 布特 点 、 消融情况等 , 以期 进 一 步 减 少 射 频
结构并标 记肺静 脉开 口。环来自静 脉 电隔离 在F o c u sⅡ 标测 电极 指引下进 行 ,在肺静 脉外距 人 V 1 0 . 5 O I T I , 分
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复发率的可能。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一般 资 料 选 择2 0 1 2 年3 月至2 0 1 3 年9 月 在 浙
孔送0 . 9 %氯化钠注射液灌注消融导管 至左上肺静 脉 ,经S w a r t z 鞘于正位逆行左 右上肺静脉造影 以显
示肺 静脉开 口情况 。造影成 功后 送入F o c u sⅡ环状标
测 电极在 E n s i t e V e l o c i t y 系统 指引下 重 建左 心房 j 三 维
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心房颤动早期复发的处理对策

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心房颤动早期复发的处理对策杨俊娟;丁燕生;周菁【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年(卷),期】2004(012)006【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AF)患者行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PVI)术后早期复发房颤的不同治疗方法,以探讨对早期复发房颤的处理对策.方法顽固性阵发AF患者66例,其中男性50例,平均年龄55±17(35~76)岁.术前部分患者行多层螺旋CT肺静脉血管成像,术中先行非选择性或选择性逆行肺静脉造影,Lasso 环形标测电极导管指导下,在肺静脉口逐一标测4根肺静脉,行节段性PVI,并常规标测和消融上腔静脉.消融温度控制在50~55℃,功率25~35 W.结果电学隔离肺静脉219根,电隔离成功210根,即刻成功率96%.PVI术后2周内AF复发26例,占39.3%.其中9例再次行PVI,发现9根原隔离的PV恢复袖房传导,2个左房后游离壁异位兴奋灶.其余17例患者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AF发作.随访10±6(4~24)月,再次行PVI的9例患者中5例无AF发作(成功率55.6%),17例药物控制者中6例无AF发作(成功率35.3%),P>0.05.40例无早期复发AF患者中34例无AF发作(成功率85%).总成功率为68.2%(45/66).术中1例发生心包压塞,术后1例左上肺静脉狭窄60%.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行节段性PVI术后房颤早期复发在临床上并非罕见,但早期复发并不意味着AF治疗的失败,在长期随访中,大约1/3的早期复发房颤患者无房颤发作,对AF早期复发的患者短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比早期再次行PVI可能更为恰当.【总页数】3页(P352-354)【作者】杨俊娟;丁燕生;周菁【作者单位】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后护理 [J], 俞永美;裘文娟2.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后护理 [J], 俞永美;裘文娟3.肺静脉节段性隔离与环肺静脉隔离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初步比较 [J], 谭海斌;杨希立;温旭涛4.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J], 胡烨5.冷冻消融和射频消融对心房颤动肺静脉电隔离后早期复发的影响 [J], 徐桂安; 赵明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房颤动的肺静脉和腔静脉电隔离治疗建议(全文)

心房颤动的肺静脉和腔静脉电隔离治疗建议(全文)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明显上升,目前房颤的介入性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新近研究表明,多数患者的房颤是由短阵的异位冲动所诱发,而起源于肺静脉和腔静脉( 合称大静脉) 肌袖快速电冲动的触发或驱动作用是房颤的主要发生机制之一,对于阵发性房颤尤其如此。
通过外科或射频导管消融的方法隔离大静脉与心房间的解剖或电连接,能达到预防房颤复发的目的。
目前在国内外许多心脏电生理中心,射频导管消融大静脉电隔离已经成为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常规方法,控制房颤的有效率可以达到60%~90%,严重并发症包括严重肺静脉狭窄的发生率约为1%~5%。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方法学还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为使得这一技术能够安全开展,根据已有的国外资料和我们的经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房颤工作组对应用环状标测导管(Lasso 导管) 指导下的射频导管消融心脏大静脉电隔离方法提出如下的规范化建议。
病例选择年龄接受大静脉电隔离治疗的病人多数应为中老年,多数中心报告的电隔离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55 岁之间,目前不建议对较小年龄和高龄病人(>75 岁) 进行大静脉电隔离治疗。
房颤类型(1) 首选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房颤,症状明显且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或出现严重药物副作用;(2) 器质性心脏病已经得以良好控制,但房颤仍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3) 持续性房颤转律后,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下不能维持稳定的窦性心律,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有频发的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及其触发的房颤;(4) 持久性房颤是否进行静脉电隔离治疗目前尚无共识,国外目前正在进行探索性的临床研究。
基础疾病常规检查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房颤确切病因,目前对心房明显增大(>55mm) 、左心房血栓、未控制的心力衰竭和合并严重心脏病的房颤病人可能不宜作为大静脉电隔离的适应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发患者的处理
• 短期试用胺碘酮、普罗帕酮等AADs 8~12 周后停药观察3周,若有房颤发作且频率较 手术前无明显减少,则行再次肺静脉电隔 离术 • 如果没有明确的肺静脉电位恢复证据,则 对冠状窦等其他位置进行标测,若发现与 房颤的起源有关则对其进行消融 • 再次手术后继续随访3~44个月
流程图
结果
再次手术疗效
成功
早期复发 (12例)
两周后复 发(8例)
发作减少
完全无效
5
3
5
4
2
1
结果
• 两组复发病例再次手术成功(治愈)率 分别为41.7%和50.0% • 两次手术后总成功(治愈)率为 60.6%(60/99) • 三次手术病例未统计在内
结果
1例首次术后第二天有TIA发作,CT证 实没有形成脑梗塞,再次手术后未出现有 临床症状的肺静脉狭窄。两次手术均无心 包压塞或其他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
讨论
延迟愈合现象
• 早期复发并不意味着手术失败 • 延迟愈合多发生在复发后的1个月以内 • 本组资料延迟愈合比例为28.6%,与国 内外报道类似
讨论
延迟愈合的发生机制
• 可能与消融所产生的延迟损伤有关 • 可能因为干扰、甚至逆转了心房颤动的解 剖重构、电重构而起作用
讨论
• • 对于早期复发的患者早期行再次手术值 得商榷 宜先短期试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给予其 “延迟愈合”的机会,再决定是否手术 再次手术的时机:3-6个月
PAF患者 节段性PVI N=99
治愈
复发
试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8~12 w
停药3周
再次手术
复 延 迟 发 愈 合
结果
• 99例患者共成功电学隔离肺静脉307根,同 时隔离上腔静脉4根 • 早期复发:42例 (42.4%) ,其中34例发生 在术后7d内,有6例患者发作频率反而较手 术前增加,2例患者除房颤外还伴有房扑间 歇发作 • 两周后另有19例(19.2%)复发,且绝大多数 在3个月以内 • 38例患者始终未复发
讨论
• 电隔离肺静脉治疗阵发性房颤存在着较高 的复发率,术后两周内尤甚,本组病例早 期复发率高达42.4% • 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房颤发作频率反而较手 术前增加,推测可能与射频消融时热损伤 导致的炎症反应促使肺静脉电活动增强有 关
讨论
早期复发的原因
1.原已隔离的肺静脉与心房间电传导恢复: 初次隔离时未能保证消融线的完整性与彻 底性,而仅仅是损伤 2.肺静脉外的异常兴奋灶 3.其它因素:如肺静脉自主神经受刺激、肺 静脉电重构及方法学因素等等
结果
61例复发患者按复发顺序给予胺碘酮、 普罗帕酮等口服抗心律失常药治疗8~12周 后,停药观察3周结果如下: 早期复发组(42例):12例(28.6%) 停药后房颤消失(即延迟愈合),13例 (31.0%)需服用1~2种上述药物才能明显减 少发作,17例(40.5%)患者完全无效(包括 2例伴房扑发作患者)
• 术后心电监护,停用所有AADs,随访患者 症状,两周、一月、六月常规或必要时行 ECG及Holter,观察有无房颤发生 • 手术成功(治愈)标准: 在停用所有抗心律失 常药物的情况下,病人无房颤症状,所有 Holter和ECG复查无房颤发作 • 复发:术后症状复发且经Holter或 ECG证 实有房颤发作者为复发 • 早期复发(ERAF):两周内复发
•
讨论
两周后复发病例
• 药物“疗效”低 • 可能与这部分患者延迟愈合的可能性小有 关,因为延迟愈合绝大部分见于两周内复 发组,并且愈合“时间窗”一般在复发后 的一个月左右 • 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另一方面提示了导致 房颤发作的局灶仍起主导作用
结果
复发患者药物治疗结果
停药无复发 发作减少
(延迟愈合)
完全无效
早期复发
(42例)
12
13
17
两周后 复发
(19例)
2
3
14
结果
再次手术(20例) • 两周内复发组12例,两周后复发组8例 • 17例(85.0%)至少1根原已隔离的肺静脉 传导恢复 ,新发现冠状窦异常兴奋灶3例 (15.0%) • 再次手术后8例成功(治愈),9例(两周 内复发组5例,两周后复发组4例)完全无 效,3例(2例为两周内复发组,另1例为两 周后复发组)口服抗胺碘酮或普罗帕酮发 作次数明显较少
阵发性心房颤动肺静脉电隔离术 后复发的治疗策略探讨
江 洪 鲁志兵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研究背景
• 射频消融电隔离 肺静脉是近年来 阵发性心房颤动 治疗上的重大突 破 缺点——复发率 较高 对于复发患者的 治疗策略不一
•
•
研究背景
• Oral 报道PVI术后两周 35% (39/110)):仅2例(10.5%) 停药后无房颤发作,3例(15.8%)仍需服用1~ 2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后才能减少发作,其余14 例(73.7%)完全无效,其中的1例转化为持续 性房颤
结果
早期复发:42例(42.4%)
99例PAF
两周后复发:19例 (19.2%) 始终未复发:38例 (38.4%)
Oral H,J Am Coll Cardiol. 2002; 40: 100-104
• Lee 报道PVI术后一个月39%(81/207)患者 复发
Lee SH,J Interv Card Electrophysiol. 2004 ,10: 221-226
研究背景
再次消融?时机?
药物治疗?失败?
手术操作
• Lasso指导下的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 • 在窦性心律或冠状窦远端起搏心律下标测靶 肺静脉电位(PVP),以PVP最提前或极性 反转处为消融靶点 • 采用普通大头导管或冷盐水灌注导管 • 消融终点为PVP完全消失或与心房电位无关 • 用类似方法还对4例患者的上腔静脉进行了 标测及消融
术后随访
?
研究目的
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经节段性肺 静脉电隔离(PVI)术后复发的治疗策 略
临床资料
时间: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 对象:阵发性房颤患者共计99例 手术方式:Lasso指导下的节段性肺静脉电 隔离术 临床特点:见下表
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 1.年龄(岁) 2.男/女 3.房颤病史(年) 4.左房直径(mm) 5.合并高血压 6.射血分数(%) 7.冠心病 8.脑血栓病史 患者(N=99) 50.0±8.6 87/12 6.6±4.0 34.0±3.6 28(28.3%) 59.5±6.3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