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画——手绘画欣赏
伤痕美术

伤痕美术彩绘人生;祈祷平安幸福知青画家李斌《油灯的记忆》伤痕美术2014-01-15 02:55:29| 分类:【艺术百科】| 标签:绘画收藏艺术人生|举报|字号订阅伤痕美术编辑/雨浓伤痕美术20世纪70年代的文革后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从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转向悲情现实主义与平民主义;从表现英雄,塑造典型,转为对大时代里普通人命运现实的描绘。
促进了审美意识的转变,冲破了艺术政治化虚假再现模式,将现代艺术语言和观念纳入其中。
“文革”结束后,有些文学、美术作品开始从原来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转向悲情现实主义与平民主义;从表现英雄,塑造典型,转为对大时代里普通人命运现实的描绘。
画家们停下了手里那支专画阶级斗争的画笔,开始发自内心地重新打量这个平凡的世界。
种种迹象标志着,一个“神”时代的结束与一个“人”时代的开始。
中国知识分子再一次意识到,作为生命个体的价值和尊严,他们把对国家符号的崇拜转向了对于普通社会人文生态的关注。
政治、社会形态的转变促进了审美意识的转变,艺术冲破了原有单一现实主义虚假再现模式,将现代艺术语言和观念纳入其中。
知青画家刘宇廉、陈宜明、李斌1978至1979年三人合作的连环画《伤痕》《枫》《张志新》,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
作品一扫建国后极左政治路线统治下的虚假艺术模式,以高度写实的艺术手法再现了历史的真相,其真挚的情感,新颖的形式,令千百万刚刚走出文革阴影的中国人为之动容。
成为“伤痕美术”的发端与代表作,之后又出现了张红年的油画《发人深思》(原名《不!》)《那时我们正年轻》《在命运的列车上》;罗中立的《父亲》;高小华的《为什么》《赶火车》;程丛林的《1968 年×月×日雪》等作品。
伤痕美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铸就了中国当代美术史上一段华美篇章。
代表作品《伤痕》《枫》1978年,《连环画报》邀请刘宇廉和陈宜明、李斌一起创作《伤痕》,这是根据当年影响很大的卢新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表现“文革”中悲剧灾难的生活历史。
小学美术《记忆画》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记忆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想要记住的美好瞬间?”(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用画笔留下美好记忆的奥秘。
小学美术《记忆画》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记忆画》教案,本章节内容基于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四课《画出我的记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引导学生回顾生活点滴,激发他们对美好记忆的表达欲望;2.教授记忆画的基本方法,如简化、夸张、组合等;3.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创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记忆画;4.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画笔记录生活中的美好时光,表达内心的情感。
(3)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如何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欣赏、评价作品,提高审美品位。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对审美标准认识不足,需要教师通过对比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审美标准。
(4)文化理解素养的增强:如何让学生了解记忆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难点解析:学生对文化差异认识不足,教师需引入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记忆画的创作方法:简化、夸张、组合等,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
-例如: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简单的图形,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事物的特点,以及将不同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有趣的画面。
记忆的永恒--达利

记忆的永恒《记忆的永恒》复制品(无达利的签名)【名称】记忆的永恒【类别】油画、名画【年代】1931【作者】达利【规格】24x33厘米【属地】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简介】作于1931年的油画《记忆的永恒》典型地体现了达利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
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它们显得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
达利承认自己在《记忆的永恒》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不加选择,并且尽可能精密地记下自己的下意识,自己的梦的每一个意念的结果。
而为了寻找这种超现实的幻觉,他曾去精神病院了解患病人的意识,认为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最真诚的反映。
达利运用他那熟练的技巧精心刻画那些离奇的形象和细节,创造了一种引起幻觉的真实感,令观众看到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的离奇而有趣的景象,体验一下精神病人式的对现实世界秩序的解脱,这也许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真正的魅力所在。
而达利的这种将幻觉的意象与魔幻的现实主义作对比的手法,更使得他的画在所有超现实主义作品中最广为人知。
“除了毕加索,萨尔瓦多·达利也许是最为知名的二十世纪画家。
”这是道恩·艾兹(英)在他所著的《达利》一书中的开场白。
确实,在超现实主义画派中,达利(Salvador Dali,1904—1989)比其他画家更加声名显赫,或者可以说“臭名昭著”——这不仅仅因为他的那些想象力丰富得令人震惊的画面,更因为他那古怪得让人侧目的形象和行为。
我们不能不承认他是个天才,无论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自我宣传的角度。
可爱的孩子,清新的梦

可爱的孩子,清新的梦
#插画##插画达人#来自Simona Cordero同学的儿童主题插画作品,淡谈的水彩,天真无暇的孩童时代,人人都有一个梦想王国。
可爱的孩子,清新的梦,甜美的笑容,明亮的眼睛,异常温馨的水彩画面。
从她的画面中,似乎能找回已经遗忘了的纯真,那份小小的珍惜的心情,令人忍不住会心一笑。
一起欣赏先。
爱乐活文化艺术插画。
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IN 的角落。
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
文章来源:/post/eeeeb7529dd69813bddec721?from=wenku/?from=wenku。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手绘学习笔记教案1浙美版

手绘学习笔记1教学目标1、了解手绘的基本知识及手绘的主要特点,懂得徒手画这一独特绘画表现形式与一般绘画的区别。
2、了解手绘在不同场合的表达、交流功能,掌握手绘的绘制方法,能利用基本形概括描述对象,能利用简练的线条创造视觉形象,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提高对线条的审美感受,表达对自然、对社会的感受与思想情感。
3、了解手绘画中表现空间的方式,掌握初步的透视知识,能运用简单的透视表现空间深度。
4、能够仔细观察、描绘校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徒手绘画的兴趣,提高基本的美术素养。
2学情分析教材中通过要求学生比较几张典型的手绘画与常见的一般绘画形式的不同之处,以及认识手绘画在生活中的各种作用,得出手绘画的概念与功能等“基本知识”。
教材还通过“用各种线条和花纹表达不同的内容”以及用基本形来概括描绘不同的形状,通过“线”和“形”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画手绘画的“基本技能”。
最后,用透视的方法画出校园一景就是手绘的“基本运用”了。
另外,本课教材以问题为纽带,尽量适应学生主动发问、探索、实践的学习方式。
3重点难点重点: 手绘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即用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
难点: 透视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会运用简单的透视来表现空间的深度的方法。
教学策略与手段: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图片欣赏重点: 手绘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即用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
难点: 透视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会运用简单的透视来表现空间的深度的方法。
教学策略与手段:活动2【讲授】新授(3)请学生讨论回答:手绘在生活中的作用还有哪些?哪些场合也可以用手绘画示意?你曾经用手绘画表达过你的想法或意见吗?3.概括小结。
师生共同概括手绘的特点:手绘就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的绘画形式,它易画易懂,工具比较简便,在许多场合中,手绘都能在人们记录、说明、交流、表达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1)线条是手绘中最基本的元素,而线条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
青锭手绘作文

青锭手绘作文篇一《画画初体验青锭手绘听起来就很有趣。
我第一次接触青锭手绘,那完全是个意外。
那天我在一个小集市瞎逛,瞧见一个特别的摊位,四周挂满了各种色彩斑斓的画。
走近了才发现,那就是青锭手绘。
摊主是个有点微胖的大叔,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
他手里拿着一支细细的画笔,在一块看起来很特别的板子上涂涂抹抹。
我好奇得很,眼睛瞪得大大的像铜铃一样,就盯着看。
大叔似乎感觉到我的目光,他朝我咧嘴一笑,说:“小子,没见过这青锭手绘吧,来,我给你演示演示。
”只见他拿起了一块原本空白的板子,先用铅笔打了个草图,那线条歪歪扭扭的,我心里还暗暗想着这也不怎么样嘛。
可接下来就不一样了,他开始用青锭颜料上色。
那颜料涂在板子上的一瞬间,就像魔法一样,颜色特别鲜艳、饱满。
大叔一边画画一边和我聊天,他说这青锭手绘啊,颜料很特殊,是经过特殊调配的,颜色干了之后不会褪色。
他开始细致描绘一个人物的眼睛,一小点一小点地把高光部分点出来,那眼神一下子就像活了一样,我忍不住发出“哇”的一声。
他描绘头发的时候,一根一根的发丝仿佛都在跳动,那些细细的笔触就像是赋予了头发生命力。
随着他越画越久,一幅画慢慢呈现在眼前。
有绿色的树,树下站着一个姑娘,那姑娘的裙子随风飘动的感觉都画出来了。
我看得入神,暗暗想着,原来这青锭手绘这么有魅力。
我站在那看了好久,最后还买了一幅小画带回家,就从这时候起,我和青锭手绘算是结下了缘。
篇二《我的青锭手绘之旅》自从在集市上看到那令人着迷的青锭手绘后,我就开始自己尝试了。
我买了一大堆青锭手绘的工具,什么板子、颜料、画笔的,那阵仗就像是要开一个小工作室一样。
我第一次自己动手的时候,那叫一个手忙脚乱。
我想着画我家的小猫。
我先是凭记忆画猫咪的轮廓,结果画得那猫看起来像个大老鼠,身子是圆滚滚的,耳朵又小得可怜。
但我可没灰心,毕竟我看过那个大叔画画,相信我也能行。
我开始上色,我瞅着那青锭颜料的颜色都觉得好看,这个蓝像天空,那个黄像小太阳。
高中美术高中美术鉴赏《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课件

西方现代艺术是指西方自19世纪末 以来的艺术。它在艺术理念、艺术标 准、创作方法、 语言形式等方面几乎都形成了一个与传统完全不同的 新艺 术体系,人们一般称之为现代主义艺术。毕加索、 达利、蒙德里安、康定 斯基等艺术家进行的新艺术实 验,其焦点是否定古典主义的绘画原则,提 倡艺术家自由的主观表现。西方美术的形式分化由此开始,产 生了诸如印 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 达达主义……这些流派的作品 所描绘的对象,是侧重于客观的世界还是内心的体验呢?它们究竟要表达什 么?
《绿色的可口可乐瓶》安迪.沃霍尔
超市售卖的可口可乐
《白色上的白色》马列维奇
《这不是一只烟斗》玛格利特
四、在科技与新媒体环境下的艺术将走向何方
20世纪以来,伴随着流行文化的发展和电视节目的普及,艺 术家们一方面站在观众的角度开始了对视觉接受方式的思考,另 一方面使用包括摄 影、电影、电视在内的各种新媒体技术来实践 这种千禧年的五个天使录像、声音装置比尔•雄奥拉(美国)2001 年思考。层出不穷的新媒介将为艺术的表现与传播带来哪些新变 化?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全新的艺术形式呢?
新媒体艺 术展现场
作品由 1300个感 应灯组成
现代主义作品的课后拓展
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记忆的永恒》

记忆的永恒[西班牙] 达利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是20世纪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巨擘,出生于西班牙费格拉斯,从小热爱绘画,并对生活周围异常的、新奇的事物具有高度的敏感。
1919年,年仅15岁的达利的作品在费格拉斯剧院展出,受到了评论家的重视。
17岁时进入马德里的圣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学习。
在接触了大量新潮绘画流派和其他各种艺术流派后,经过不懈的探索与追求,达利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即把具体的客观世界的描绘同任意的夸张、变形、荒诞、怪异、省略和象征等手法相结合,创造出一种介乎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超现实”的“艺术境界”。
达利是一个自信而狂妄的天才,6岁时想当厨师,7岁时想当拿破仑。
达利说超现实主义就是他自己,他在超现实主义领域无人匹敌。
他喜欢最真实地表现最不真实的物体和情景,创作出一系列著名的意象:柔软的钟表、腐烂的驴子和聚集的蚂蚁……达利1931年创作的《记忆的永恒》典型地体现了他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
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他的前部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挂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身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
柔软的钟表是达利最广为人知的题材,《记忆的永恒》和雕塑《时间的贵族气息》、《时间马鞍》、《时间的侧影》等都出现了仿佛快被烈日晒化的钟表。
柔软的钟表表现了达利与时间之间的狂热关系,以及他对时间的制约性和时间对记忆固有的重要性的理解。
在他的世界里,时间第一次被质疑、被消解了。
他在《达利的秘密生活》一书中指出:机械从来就是我个人的仇敌;至于钟表,它们注定要消亡或根本不存在。
”达利承认,自己在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不加选择并且尽可能精密地记下自己的下意识、自己的梦中每一个意念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