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探讨

合集下载

让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贴近于临床检验探讨

让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贴近于临床检验探讨

命 科 学领域 发 展最快 的学 科之 一 , 关 的新知 识 、 相 新 理论 日新 月异 。 目前 所使 用 的教材 和 录像资料 相对
比较 陈 旧 , 不能 满 足教 学 的需 求 。有 些 实 验方 法 落 后 , 能适 用 于临床 的应 用和发 展 , 不 出现 实验教 学与
能, 促进 基础 研究 与 临 床 应 用 之 问 的相 互 转 化 。 医 学微 生物 学实 验课 的教 学 内容 和方 法 , 直接 影 响 到
中, 教师要 着 重教授 学 生一些 基本 的实 验技 能 , 细 如 菌染 色技 术 , 培养基 的选ຫໍສະໝຸດ 择 和制备 , 病原 微生 物标 本
实验 结果 。学 生过多 的依 赖于 教师对 实 验原理 的详 细讲解 和操 作步 骤 的系统示 范 。这种 被 动式实 验课 使 学生 缺乏 思考 , 法 使学 生 将 理 论 知 识 和实 验 联 无
物 学 通 报 ,0 7 3 ( ) l t 2 0 ,4 5 :O l一1 1. 0 3
养的作用[ 】西北 医学教育 ,0 3,l 4 :0 J. 20 1 ( )3 7~39 0. [ ] 方芳 , 2 张博 芬, 刘新 , 实施设计性实 验 等. 提高 医学微 生物学 实验教学质量 [ ] 医学教育探索 ,0 5,( )3 0—3 1 J. 2 0 4 6 :9 9. [ ] 方芳 , 3 陈冬梅 , 刘新 , 微生物学检 验课程进行设 计性实验教 等.
系起来 , 远远 达不 到临 床实 践 的要求 。
的分离 、 纯化 、 培养及鉴定, 致病菌药物敏感实验等。
同 时特别要 强 调实验 试剂 和器 材 、 色技 术 、 染 油镜使
用、 实验动 物 的选择 等过 程 中容易 出现 的细节 问题 。

《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初探

《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初探
(1 7 一 ),女 , 9 9
炼 了 动 手 能 力 ,学 生 缺 乏 主 动 的 思 考 、分 析 和 总 结 。 为 此 ,我 们 变验 证 实验 , 纯 粹 操 作 为 让 学 生 自行 去设 计 实验 方 案…。 拿葡 萄 球 菌 的 鉴定 为 例 ,模拟 的脓 汁 标 本 ,并 未 告 知 学 生 是 何 细 菌 ,学 生 在 充 分 掌 握 理论 知 识 ,查 阅 资 料 后 ,设 计 实 验 方 案 如 下 :先 对标 本 进
微 生 物 学 检 验 是 检 验 专 业 的 重 要 专 业 课 之 一 ,是 一 门实 践 性 和 应 用 性 很 强 的 学 科 , 对于 病 原 微 生 物 的检 测 更 是 临床 检 验 工 作 的重 要 项 目 。该 门课 程 的 实 验 教 学 是 培 养 学 生
实 际 操 作 能 力 和 应 用 技 术 的 重 要 途 径 ,在 整 个 微 生 物 学 检 验 教 学 中 起 着 举 足 轻 重 的 作
3 CNNI DAEUAO I._ 2l OT U G EI LDC I v. N5 I N M C T N 。4 2o
萄 球 菌 种 的 目的 。 整 个 实 验 过 程 ,均 由 学 生 独 立 完 成 ,
大 家 反 映 收 获 很 大 ,他 们 更 加 积 极 地 去 思 考 ,下一 步 怎 么做 ? 为 什 么 这 么 做 ? 操 作 中 应 该 注意 些 什 么 ? 可 能 会
T A H N D NIT R 教 学 管 理 E C I G A MI S E
_
微 生 物 学 检 验 买 验 教 学 初
邵 明明’ 曹 励 民 李妮 李晓 峰’ 寻 萌
( 西 安 医学院 医学技术 系检 验教研 室 7 0 2 2西安 交通 大学 医学院病 原生 物学教 研室 ) 1 10 1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探讨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探讨

实验 教 学 改革 与实 践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 基础医学 教育版 ,o 0年 月 2l ( !
D : 0 3 6 / . S N. 0 8—7 4 . 0 0 1 . 6 OI 1 . 9 9 J I S 1 0 2 9 2 1 . 01 1
医 学 微 生 物 学 实 验 教 学 探 讨
医学 微生物 学是一 门实践性 与应用 性都非 常强
的基 础课程 , 它渗 透 到基 础 与 临床 的 各个 学 科 。医
教学 重点 和难点 , 求把 本 学科 的知识 内容 与 临床 力
应用 、 研 实际密切 结合起 来 。 科
2 充分பைடு நூலகம்利用现 代教 育技 术 。 更新 教 学 手段 。 丰富教 学 内容 医学微 生物学 实 验 教学 的一 个重 要 内 容 , 是 就
察有 一定局 限 , 同时 , 医学微 生 物 学 又是 发 展迅 速 、
1 优 化实验教 学 课程 , 理 安排 实 验 内容 , 发 学 合 激 生 的学 习兴趣
在 实验 内容 的安 排 上 , 要强 调 基 础性 和 系统 性 的统 一 , 重 体 现 本 专业 特点 ; 求 学 生 重 点 掌 着 要 握 医学微生 物学 的基 本 实验 方 法 和基 本操 作 技术 ,
将脓 汁标本 、 便标 本 的连续 性 分 离 、 养 、 定及 粪 培 鉴
药物 敏感试 验结合起 来 , 强 了实验 的综合 性 、 增 自主
的主导 作用 , 动学生 的学 习热情 。 同时 , 调 对于最新
的实验 理论技 术和 临床常用 的技术 而实 验室没有 条
性 , 助于提 高学生 的操作 、 有 判断及分 析 、 考能力 。 思 同时 , 医学微 生物学 这 门课 程 的特 点人手 , 从 并针对 不 同专业 、 同层 次 学 生 的实 际情 况进 行 知 识 的重 不 组、 更新 与优化 , 如对 临床 医疗 专业要 突 出微 生物 的 致 病性 、 病机理 与 防 治方 法 ; 临床 检验 专 业 , 致 对 要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工作 中取得 了很好 的效果 , 介如 下 , 同行参 考 。 简 供
轻教 师 在教 学方 面 的经验 不 足 , 到 突 发事 件就 很 遇
难 处理 。因此 , 更要 向资深 教师请 教 。
1 微 生物 检 验 实验 教学 的 现状 以及 影响 教 学 质量
的因素
2 1 2 预 测难 点和 把握要 点 : 教师 在备 课时要 .. 带课 能够预 测和 把握 本次 实验课 的难 点和要 点 。笔 者认
12 1 教师 的 因素 : .. 主要 是带 课 教 师 的态 度 、 自身
业 务水 平 、 业精 神 , 敬 对微 生 物检验 实验 教学 的重视
程度 , 以及 实验教 学 中采 用 的方法 和手段 等 。 1 2 2 学 生的 因素 : .. 主要 是 学生对 微 生物检 验实验 课 的学 习态度 、 重视 程度 和兴 趣爱好 等 。
心指 导 学 生 细 心 观 察 , 正 确 、 准 的方 法 进 行 操 用 标 作 , 实 验 中 出现 的 问题 用 自己储 备 的 知识 帮 助学 对 生去分 析解 决 。 如有带课 教师 自己解决不 了的问题 ,
可与 同事 进行讨 论并 向资 历深的 教师询 问 。有些年
前 临床微 生 物检 验 实 际工 作 , 心 设计 , 胆 创新 , 精 大 摸 索 出一 套 我系微 生 物 检验 实 验 教学 模 式 , 教学 在
情 况等L 引。
2 2 2 概 述或 绪言 : .. 用大 约 1  ̄2 分 钟的 时 间 , 0 0 向 学 生 讲 述实 验 原理 、 作 程序 、 操 注意 事项 等 , 于学 对
生初 次进 行 的实验操 作 , 带课教师 要亲 自示 范 ,径

研究性教学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病毒实验课中的实践

研究性教学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病毒实验课中的实践

·教学实践·在临床医学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就是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这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它的实用性很强,学生掌握理论和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检验医师的临床工作。

过去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模式中主要重理论讲授,轻视实验操作,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严重影响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工作能力。

自1892年首次发现烟草花叶病毒至今已经发现有四千余种动、植物病毒,其中对人类有致病性的有五百多种。

并且我们发现在临床微生物感染中,由病毒引起感染的病例占75%。

有些病毒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与肿瘤和自身免疫病密切相关。

如果能够早期采集标本,分离并鉴定病毒,为病毒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微生物检验的新型技术发展很快,如PCR技术等,丰富了临床微生物的检测手段,促进了微生物检验的发展。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保证是一个动态的管理系统,包括标本采集、保存、运送、处理、检测等,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引起检验失败。

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标本采集不够规范 标本采集应选择的时机和采集量均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导致标本采集不合格,病毒分离率下降等;2.标本处理和运送不够规范 对粪便、痰液标本等需要用高浓度的抗生素提前处理,否则会影响病毒的检出,病毒在室温易灭活,所以标本采集后应低温保存并迅速送检,虽然有这方面的要求,但尚未人人皆知,尤其是人工运送的一些标本,问题很大;3.病毒检测的质控工作需要加强,病毒抗原或者抗体检测大部分采用免疫学的方法,尤其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最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但是有些工作人员对该方法还不是很熟悉,检测质量无法保证。

我们在传统实验课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了研究性教学,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性教学实验内容的选择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病毒实验课中,很多实验周期较长,前期的采集样本均由老师提前准备,学生没有参与,这样使学生处于被动服从地位,因此改革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对部分实验课进行调整: 实验一: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16型或者肠道病毒71型所引起的,儿童易感染,特点是口腔黏膜出现红疹,手、足部出现水泡等。

《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方案的探讨

《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方案的探讨
就 会 出 现 多 而不 精 , 胡 子 、 毛 ” 起抓 , 果 是 什 么 都 学 点 皮 “ 眉 一 结
行 微 生 物 学 检 验 需 掌 握 的 基 本 操 作 在 实 验 中得 到 反 复 训 练 , 这
样 就 加 深 了 学 生 对 所 学 微 生 物 学 基 本 概 念 的理 解 和掌 握 程 度 。
偏 差 者 老师 给予 提示 , 让 其 修 正 。如 将 标 准 菌 株 制 备 成 模 拟 并 临 床 标 本 综 合 性 实 验 , 验 时 让 学 生 自 己 安 排 检 验 程 序 , 定 实 确 应 接种何种培养基_ , 而提高 学生解决 实际 问题 的能力 , 8 从 ] 进
和 实验 员将 一切 实验 用 品 准 备 就 绪 后 由教 师 讲 解 、 示 , 生 演 学
菌 学 检 验 。 传 统 的《 生 物 学 检 验 》 验 课 教 学 每 项 实 验 均 是 在 教 师 微 实
学 改 革 的关 键 性 举 措 。
1 3 增 加 综 合 性 实 验 , 养 学 生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能 力 综 合 . 培
性 实 验 可 提 高 学 生 学 习兴 趣 , 强 学 生 主 观 能 动 性 ; 培 养 学 增 可 生 综 合 运 用 知识 、 决 实 际 问题 的 能 力 和 创 新 精 神 ; 促 进 学 解 可 生 观 察 、 析 、 考 和 动 手 能 力 ] 分 思 。学 生 可 参 考 教 材 和 已学 过 的 知 识 , 过 小 组 讨 论 自行 设 计 实 验 方 案 包 括正 确识 别标 本 中 通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6 18 4 ( 0 2 0 — 1 80 1 7—3 8 2 1 ) 913 —2

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理 及 内容 有 更 深 入 的理解 。 教 师 与学 生 同 步进 行 实 验 , 量 为 尽 学生 提 供 典 型 结 果 或 阳 性结 果 , 强 学 生 记 忆 , 加 引导 学生 分 析
生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卫生检验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卫生 检验技术工作 的高级人才 , 对实验操作是无 法熟练掌握实验操 作技能
验 实验课程 , 不断提 高实验教 学质量, 努力把 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 才。
关 键 词 : 生 物 学检 验 ; 微 实验 教 学 ; 学改 革 教 中 图分 类  ̄ :4 44  ̄ 一 - " C 2. -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6 1 1 4 (0 8 0 — 0 40 17 — 2 6 20 )9 0 9 - 2 -
果 用 于示 教 时 , 实 验 的兴 趣 大 大 增 强 , 加 注 重独 立 操 作 , 对 更 提 高 了 实 验效 果 。 由于 实 验 一 般是 以 4人 为 一小 组 , 生 容 易 忽 学
11 认真 选择赦 学 内容, - 掌握微 生物学检验基 本技能
实 验 教学 内容 的选 择是 搞 好 实 验 教 学 的重 要 环 节 。 教 学 在
的 。 以 , 何 进 一 步 加 强微 生 物 学 检 验实 验 教 学 、 高 学 生 动 所 如 提 手 能 力 成 为 当务 之 急 。 1 改革 和 完 善 实验 教 学 内 容 与方 法
实验过程 中做得不好的地方 , 找出导致结果不典型的原 因。对 于实验完成较好的学生加 以肯定 ,并对其实验结果加以保存。 例如 , 在做 “ 粮食 中霉菌 的测定 ” , 时 对学 生分离鉴定 出的较典 型 的霉菌标本 加以保存 , 用于示教 。学生得知 自己的实验结 并

临床微生物学规范化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实施

临床微生物学规范化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实施

38 ・
检验 医学 教 育 2 1 0 0年 3月 第 1 7卷 第 1期
临床 微 生物 学 规 范 化 实验 教 学方 法 的探讨 和 实施
周铁 丽 , 李 超 , 林 刚 , 杜季 梅 , 锦 红 , 杨 周 燕 ( 温州 医学 院 检 验 医学 院 , 江 温 州 浙 3 53 ) 2 0 5
准菌株 备 1株及 需要检 测 的相 应抗 菌药物分 配好发 给学 生 , 生 只需 按 纸 片扩 散 法药敏 试 验 的步骤 操 学

是 一 门实 验性 、 作性 很 强 的学 科 , 校 实验 教 操 学
学 的质 量直接 影响 到学生进 入 临床实 习的效 果及 毕 业后 承担 临床 微生物 检验 岗位工 作 的能力 [ ] 微 生 】。 。 物 学实验 课在 培养学 生动手 能 力 、 新能力 , 创 有着理 论 教学 不能取 代的 作用 。 因此 , 如何提 高临 床微生 物 学 实验 教学 的质量 , 临 床微 生 物学 教 师一 直 关 心 是
操 作方法 , 而后 者 还涵盖 了革兰 染色 的意义 、 外药 体
敏试验 抗菌药 物选 择 的原则 的知 识点 。本 实验课 程 设置 了 3次 “ 床标 本检 验 ” 临 实验 , 采 用 临床模 拟 均 标 本 , 标准 菌株 或 临床 分 离菌 株加 入 到相 应 的基 将 质 中制 成 实验 标 本 发给 学 生 , 且 同一 实验 室发 放 而
完成 。 此模式 与 医院临床 标本检 验步骤 基本 一致 , 从
标本接 收到 报告一 般需 3 ~4天 时间 。 次实验 不但 每
能加 强学 生对 相 关 理论 知识 的 回顾 , 且 能 同时掌 而
握多项 技 能 。如 :尿液 标本 的细菌学 检验 ” “ 实验 , 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
BIOTECHWORLD 生物技术世界1 引言
在现今医学检验专业中,临床微生物检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具有着非常强的技术性以及实践性。

而随着近年来新病原体的出现,现有病原体耐药性的增加、变异情况的出现都为临床微生物检验这项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能够通过良好实验教学方式的应用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 理论强化
对于微生物检验教学来说,其是一门理论同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对此,在实际开展实验活动之前,就需要在理论课程中将实验的注意事项、影响因素以及原理等为学生做好讲解,并通过引导式提问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实验开展之前就能够对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理解与掌握,为后续实验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3 教学程序设计
合理的教学程序是保障实验效果的重要基础,一般来说,教师可以按照下述程序进行设计:一,理论知识讲解。

通过理论课堂中对即将实验使用的方法、实验原理等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实验开展之前就能够对实验具有一定的了解,并具有参与到实验的热情;二,课前预习。

安排学生在实验开展之前对知识进行预习,以此在对实验内容具有掌握、熟悉的基础上更好的开展实验设计;三,实验准备。

在学生对实验内容具有良好了解之后,则可以对实验即将使用的材料如实验室消毒、实验试剂配制以及培养基制备等进行准备;四,课前提问。

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以问题的方式向学生询问相关实验的原理,并做好内容的总结工作。

具体方式方面,可以将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开展实验讨论,并在讨论出结果之后由教师对结果进行评判与优化;五,示教。

在学生对实验内容具有充分掌握之后,教师则需要以示教的方式向学生进行展示,以此帮助学生能够对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节与问题产生正确的认识。

而在示教的过程中,最好能够让学生同教师同步进行,如培养皿的拿放以及接种环的应用等,以此帮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正确方式;六,辅导。

对于微生物检验实验来说,其具有着非常复杂的特点,如果学生刚刚接触,很难对其进行掌握,对此,就需要教师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加强监督与辅导,在发现学生实验存在问题时需要及时的对其进行纠正,避免学生因为缺乏指导而形成错误的习惯与观念;七,结果分析。

对于部分实验,可以安排学生在依据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实验结果,如微量反应管糖发酵实验、培养基颜色变黄即为阳性反应等,而对于部分难度较高的实验,教师则可以通过对学生指导的方式分析结果;八,实验结果讨论。

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则可以按照小组的方式安排学生自行对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得出分析结果之后由教师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九,过程回顾。

对于一个完整的微生物实验来说,其完成一般都需要几天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可能出现学生具有操作方式、但是缺少操作思路,在后续操作完成之后对之前操作产生遗忘的情况。

对此,就需要教师在完整实验结束之后和学生一起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回顾,以此帮助学生能够形成实验的完整思路。

4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也是保障实验效果的一项重要方式:一,标本片的观
察。

对于该项操作来说,则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验开始之前就对微生物具有一个良好的感性认识,并能够对微生物的了解、认识产生良好的兴趣。

而在学生对标本片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实验室中常用的设备以及注意事项向学生进行交代;二,细菌分布。

该实验方式能够使学生了解到,在他们生活的环境中,微生物是无处不在的,以此加强学生对于无菌操作的观念;三,外界因素影响。

通过紫外线照射以及化学消毒剂方式的应用进行抑菌试验,以此帮助学生了解到正确处理含有病原微生物的物品是可以防止其对外界环境及人体造成污染,并且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实验室日常操作注意事项的原理是什么;四,基本技能实验。

在基本技能方面,主要有培养基制备、细菌接种培养、细菌形态观察等,通过这部分技能的掌握,则能够在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进行培养的基础上使其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五,常见标本培养。

在该环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目前较为常见、且生物学性状较为典型的菌种开展微生物学检查,以此在帮助学生对微生物学检查流程进行掌握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对可疑菌落进行辨别。

5 实验报告批改
传统的实验报告书写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以及实验讨论这六部分。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侧重实验原理及结果分析、实验讨论、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及问题,尤其要让学生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及与实验内容有关的疑问写在实验报告的最后部分,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发现在实验课上的问题及在理论课上的不足。

6 实验课考核
考试可以说是对教学质量进行检验的重要手段。

对于实验考核来说,可以按照两部分进行,一部分为综合考评,一部分则为基本技能考核。

在基本考核方面,主要是实验操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如对于细菌的接种以及革兰染色等,并要求学生在操作的同时对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而综合考评则是对学生对于未知病原菌的鉴别能力进行考查。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部分常见的标本如便、痰等,并将患者临床症状告知学生,安排学生在对检验程序进行合理设计之后再开展相关的实验操作。

对于两种考核方式来说,都具有相应的评分标准,需要在两者考核完毕后对其进行综合换算。

7 结束语
在上文中,我们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而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教师能够把握教学重点,以良好流程、内容的制定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邓文强,傅广华,蔡元菊,毕秀梅,李宏光,王萌.《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方案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09):78-80.[2]黄大林,农子军,陈森洲,莫刚,陈建宏.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1(07):54-56.
[3]张涛,冯锡才,李英欣.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02):99-102.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探讨
吴凤爱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卫生学校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摘要:临床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是现今医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本文中,将就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学 检验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5)10-021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