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产业内分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读书汇报

合集下载

模块化经济

模块化经济

经济系统沿着“规模经济 - 分工经济 - 模块化经 济 ”的 演 进 路 径
二 、模 块 化 经 济 的 发 展 对 不 同 环 境 下 相 关 产 业 的 组 织 模 式 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进而影响了产业空间的形式。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随着模块化技术在产品设计、研发、 生产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大量面向外部契约供应商的外包 子系统的出现, 使模块化生产网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产 业组织形态。
13
本 质》。“ 硅 谷 ”最 终 能 成 大 气 候 , 与 IBM 的 工 程 师 在 20 世 纪 70 年代纷纷从 IBM 辞职, 创办能为 360 和 370 系统提供兼容 性模块的属于自己的公司有关。这些公司聚集 在 IBM 公 司 的 周围, 形成了硅谷的雏形。正是因为 IBM 在 20 世纪 60 年代后 期大胆地采用了设计上的模块化战略, 才引发了后来的信息技 术产业的集聚现象。
特别策划
TE BIE CE HUA
图 集聚模式一
图 集聚模式二
产业空间专业化集聚模式
空间要素的专业化集聚模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围绕某一产 业 的 模 块 集 成 商 和 供 应 商 的 集 聚 。这 种 模 式 下 大 量 的 模 块 集 成 商和供应商聚集在某一地域共同从事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集 成。模块供应商之间进行纵向分工, 企业间的信息对称程度最 高, 它们之间都进行频繁的交流, 共同推动模块系统的进化和 发展, 典型案例是硅谷。第二种模式是专注于不同产业中典型 或 通 用 产 业 模 块 的 模 块 供 应 商 的 集 聚 。这 种 模 式 下 大 量 的 模 块 供应商聚集在某一地域, 共同从事某一特定模块的设计、制造, 模块供应商之间进行横向分工, 竞争与合作并存, 典型案例是 新竹和班加罗尔。

模块一学习心得体会

模块一学习心得体会

模块一学习心得体会在模块一的学习中,我收获了许多知识和经验,也有一些深刻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下面是我对模块一学习的总结和体会,总共4500字。

首先,在模块一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

我了解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学习了编程语言和算法的基本概念,了解了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这些基础知识对于我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其他高级知识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和基础。

其次,在模块一的学习中,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计算机科学的实践技巧。

通过实践项目和实验,我学会了使用常见的编程工具和软件,学会了编写和调试代码,学会了使用各种计算机科学的工具和技术。

这些实践技巧对于我将来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工作和研究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

此外,在模块一的学习中,我还学会了很多关于团队合作和沟通的技巧。

通过团队项目和小组讨论,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会了有效沟通和协调,学会了解决问题和冲突。

这些团队合作和沟通的技巧对于我将来在团队工作和管理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

总的来说,通过模块一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计算机科学的知识和技巧,也有了更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

我深刻认识到计算机科学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也认识到了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兴趣和潜力。

因此,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并将来在这个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模块一学习的过程中,我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项目和实验中,我发现自己遇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编写代码的错误、项目进度的延迟、团队合作的冲突等等。

但是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尝试,我克服了这些问题,并找到了解决之道。

我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这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有用,也在其他学科和生活中有用。

我相信这种能力将在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模块一的学习中,我还发展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模块化组织产生的经济、技术背景及启示

模块化组织产生的经济、技术背景及启示
Ke wo d M o ua y rs: d lr M o ua in o g ni to d lt r a z in o a
Zh g W an Ab tat Aln t h o ua t o nt ee tr iep o u to n h n g m e tuiz to t n ep ieo g nz dt efr sr c : o g wih t em d lrmeh i h n eprs r d cina dt ema a e n tl a in,hee tr rs r a ie h o m d i as Oa p a h d lro g nz in t a o Th o lro g nz to ’ p aa c h sistc n lg t eeon m i lb c g o n . e lo t p e rt emo ua r a i o o ry n em dua r a iainSa pe rn e, a t e h oo y,h c o c a k r u d Th at a p o u t n go aiain,h n wld et o t e hei p ra tee n fp o u to ipa o ea dm o evtlr l swe1 stea r d ci lb l t o z o t ek o e g o kbewe n t o tn lme to r d cinds lym r n r ia oea la h n— m
to tc n lg e eo in e h oo y d v lpme tc u e h n ep iep ten a d t ec n a ss t e e tr rs a tr n h ommeca atr a h u d m e a h n ; sc so m d h r ilp ten h s t ef n a ntlc a ge Ha u tm- a e te ma fcu ig wa h s oc u et ee e p em sieyt o c a h e iit h r ce it as e u s stee tr rs h o nu a trn yt eu et a s h ntr ns a sv l Oprdu eh st ef xbl y c aa trsi lo rq e t h ne iet epr— l i c, p d cin u ig g a a tesa d r zto p ysge tatnt n t hepes n l aini er e th a d d v lp e x n ea dt ers n u to d rn u rn e tn adiain, a r a te i o t ro ai t o z o e a c n e eo m nte pe s n ik i— Th s h ce s e u te tr rs st etc nc 1c n r t bl y, b v lo u g s t d lro g niain b sd o etc nc lsrtf a in r er e n e p ieha h e h ia f miy a it a o eas r e hemo ua r a zto a e n t e h ia taic to a q s o o i h i pa a trt ea p aa c lnefco h p er n  ̄

互联网经济推动组织的模块化转型

互联网经济推动组织的模块化转型

June |06 2017 198传统组织结构与组织理论企业产生的原因由农业经济转入工业经济之后,现代型的企业逐步走上世界的舞台,而对于“企业为什么产生”这个问题,各派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其中最具权威的就是,科斯用交易费用的概念解释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并建立了基于交易费用的企业边界理论的分析框架。

科斯完整地回答了关于企业边界理论的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企业为什么存在,科斯的答案是:当企业内部的管理费用(内部协调成本)小于市场的交易费用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选择建立企业,以降低成本。

第二个问题,企业的边界为什么扩大,科斯的答案是: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企业在如下情况下将趋于扩大——组织成本愈少,随着被组织交易的增多,成本上升得愈慢; 企业家犯错误的可能性愈小,随着被组织交易的增多,失误增加得愈少; 企业规模愈大,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下降得愈大(或上升得愈小)。

总之,当市场的交易成本不变时,组织的成本愈是下降,企业的边界将持续扩大。

第三个问题,企业的边界扩大为什么会停止,科斯的回答是:企业将倾向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

科斯的理论既很好地解释了企业成型的原因,也揭示了企业边界随时可能模糊化的事实,企业的存在亦是在追求效益,一旦有更好的模式,自然会发生相应的转变。

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大致经历了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直线职能参谋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各种不同的形式。

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按职能的不同划分部门所形成的垂直型组织结构形式。

总的来说,传统企业组织结构是专业化分工、集权程度和组织稳定性程度都比较高的组织类型,适合工业经济时代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比较典型的组织结构有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和矩阵制组织结构。

直线职能制企业组织结构的优点在于职能组织充分发挥专业管理作用,但也容易产生部门间互联网经济推动组织的模块化转型■ 邹杰 ︱ 文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至此可以说中国互联网经济时代正式到来。

关于企业管理模块化的建议

关于企业管理模块化的建议

关于企业管理模块化改革的建议方百根袁总:你好你发来的公司管理模块的ppt收到研读了。

以下是我建议,不知是否合适恰当,请你审阅。

第一、流程再造和优化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的外部环境和行业变化,以及公司规模的增大,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也需要随着优化调整,更能适应市场需要和客户要求。

模块化和职能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必须走的道路.企业管理上台阶,流程优化再造,目的就是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建立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和流程.对外以市场为中心,对内以生产运营为中心。

第二、整个公司的组织机构应突出市场开发和技术开发,即“两个开发”。

销售的职能描述的比较全面详细,但是关于技术开发方面比较少,技术的职能设置在质量技术部下面设置了钢管技术研发中心。

建议,单列技术研发中心,成立公司技术部。

技术部统筹管理公司的技术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和应用.负责表面处理技术、机加工技术和焊接技术开发,例如高频焊接技术研发。

表面处理技术开发,包括:镀锌、喷塑、浸塑、环氧锌基复合涂层等。

负责公司专利和技术成果转化,负责公司重大技术改进和技术改造,技术更新。

第三、关于生产运营,必须强化内部生产指挥的权威和职责,确保生产运营的顺畅进行,保质量、降成本、提产量、保发货、提高效率,安全生产。

公司所有部门必须围着生产转,服务生产、帮助生产、支持生产、一切为了生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采购直接影响到生产运行,停工待料的事情经常出现.所以建议采购部划给生产系统管理。

备件库和原材料仓库,也在生产系统管理。

质检部在生产系统管理,是合适的。

在生产系统下面设置工艺部,以及工艺工程师的岗位,负责车间的生产工艺研究编制,指导支持现场生产,工装设计优化等工作。

第四、关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的“人”管好了,一切都会好的。

现代企业管理,把“人”作为重要资源,好多企业设立了“人力资源部”可见一斑。

人事管理职能需要细化和明确。

人事管理是公司战略管理的主要支撑之一。

产业分工、模块化与全球价值链

产业分工、模块化与全球价值链
16
模块化生产网络与全球价值链
二、模块生产网络的空间扩展与全球价值链的形成
Romano,Passiante和Elia(2001)提出了虚拟群(Virtual Cluster)的概念,建议用组织接近的概念来代替传统的地理 接近概念,认为组织接近是虚拟群形成动力的新来源,而组 织接近则通过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来实现。
9
第二节 模块化分工与产业组织模式的演进
一、分工与模块化分工
模块化分工是传统分工的延伸,基于企业能力要素和资 源的分工,打破空间限制,要求组织高度协调。以顾客价值 为导向,允许浪费和重复建设。
10
模块化分工与产业组织模式的演进
二、分工深化与产业价值转移
价值转移(Value Migration)指收益率和市场价值随着 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在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公司之间乃至公 司内部等层面转移运动的过程。 1、价值链分解与IC产业价值转移 全球IC产业的经营模式由价值链的分解而趋向专业分工,产 业运作方式由上下游整合的IDM模式逐渐蜕变为将制造、封 装业务外包,再专心将企业资源投注于设计业务的模式。 台湾IC产业的发展是由技术层次较低的下游IC封装测试业务 延伸到制造端,再发展至IC设计领域,产业价值创造重心呈 现出逐渐向上游IC设计转移的现象。 2、模块化分工与IC产业价值再转移
6
模块化基本理论
三、模块化的成本、价值与意义
模块化的成本: 制度设计成本、验证成本和中间人成本三种。 模块化的价值与意义
(1)局部调整的成本与利益。
(2)重复的研究开发产生选择价值,具有“淘汰赛”的激励 效应。
(3)通过模块化,对模块的联系规则进行创造性的破坏与再 结合,实现系统的创新。
7
模块化基本理论

模块培训分享心得体会范文

模块培训分享心得体会范文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举办的模块化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所涉及的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在此,我将分享我的培训心得体会。

首先,模块化培训的模式让我受益匪浅。

这种培训方式将知识分解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其特定的主题和目标,使我们能够更加系统、有针对性地学习。

与传统培训相比,模块化培训更能满足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在培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1. 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在这次培训中,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职场人士,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团队协作与沟通的重要性。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互动,通过合作完成任务。

这让我认识到,在团队中,沟通和协作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实现目标。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培训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这使我更加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4. 自我提升与成长。

培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调整心态,面对挑战。

在遇到困难时,我学会了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调整策略。

这使我更加坚定了自我提升与成长的信念。

5. 培训让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友谊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相信我们将会携手共进,共同为实现公司目标而努力。

总之,这次模块化培训让我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我对培训的几点建议:1.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

2. 加强培训后的跟踪与反馈,确保培训效果。

从分工到模块化_经济系统演进的思考

从分工到模块化_经济系统演进的思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互增强的 ! 共同演进的机制 " 关于分工的内生演化机制 #杨小凯 !黄有光 $!"""% 运用序贯均衡模型 $#$%&$’()*+ ,%&)+)-.)&/ 012$+%# 通过对内生交易成本与瓦尔拉价格机制关系的探讨 # 厘清了这一 传导机制的真正内涵 & 即 #’ 分工 ( 信息分散 ( 价格协调 $ 瓦尔拉机制 %( 降低内生交易成本 ( 生产 力提高 ( 分工进化 )" 具体来讲 #在他们看来 # 随着分工的演进 # 信息越来越分散在不同的专业中 # 市 场一方面在促进信息的分散化和信息的不对称 # 进而产生专业化生产的企业和经济结构 * 另一方面 市场又通过公平竞争来限制起源于信息不对称的机会主义行为 # 使每个人 ! 每个经济组织在不知道 其他信息时 # 都能享受所有不同专业信息带来的生产能力 " 基于此 # 分工的演化机制关注的是 & 分工 是如何在市场自由竞争的环境中节约内生交易费用 #并推动分工走向深化的问题 " 而模块化强调的 则是 &模块是如何在信息封闭体制和界面标准的联动中获得创新和发展的问题 " 简单地讲 # 模块化 关注的是分工之后专业化个体是如何进一步增强竞争实力的问题 " $3 %分工与模块化对个人专业化程度和专业化经济水平的要求不同 " 理论上讲 # 专业化水平和 专业化经济都是对特定个人和特定活动而言的 " 这是因为专业化经济来自熟能生巧和个人在特定 专业中的经验积累 #而这种方式获得的技能并不能在人际间转移 " 因此 # 专业化水平是随着个人活 动范围的缩小而增加的 # 专业化经济必须由个人在特定经济活动中的专门化取得 " 与此相联系 # 所 有人的专业化经济合起来便形成了分工经济 # 分工经济同人与人之间依赖程度加大后生产力改进 的潜力直接相关 " 因此 #分工要求个人专业化 # 并以高专业化程度为前提 " 与此不同 # 模块化并不过 分强调个人的专业化水平 # 相反在许多领域中 #模块化反而强调个人技能的综合化 " 比如 #在对日本 经济产业研究所 $45,65% 研究体制上开展的模块 化 试 验 中 # 青 木 昌 彦 $7889% 指 出 & 我 们 $ 在 45,65 内 % 成立了信息技术 ! 企业组织 !亚洲经济等研究集群 # 有模块化概念的人除了自己所属的集群之外 也可以同时属于其他集群 # 通过非正式的形式发挥相互促进的效果 " 由此可见 # 以功能划分为基础 的模块化 # 并不过分强调个人的专业化技能 # 但对经济主体之间的联动效应 !协同效应却倍加关注 " 总而言之 # 模块化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分工概念 # 它不是依据专业化效率原则进行的分工 # 而 是依据功能原则对专业化分工做出的整合 " 模块化绝不排斥效率分工 # 具有独立功能模块的建立和 发展依旧是要靠效率分工来推进的 " 同时 #模块化通过背对背竞争模式和允许试错的实验方式对效 率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模块化知识的基础观
西蒙强调人类的有限理性,把模块化视为处理复杂系统的方法 鲍德温和克拉克重点放在采用实物期权方法对模块化进行价值化,确立模块化对创新的影响上 青木昌彦吧模块化与信息联系起来:模块化是处理复杂信息的手段,是一种协调机制
>>>
模块化必须回答
模块是什么、模块化为什么存在、模块化存在的边界在何处
在竞争激烈的产业中,垂直解体趋势比较明显 反之在竞争比较温和或者垄断性比较高的产业,企业一体化程度高
>>>
知识密集程度与垂直解体
企业学习和掌握其他企业知识难度越大、学习成本越高、垂直解体可能性大 ——模块化造成模块内部信息的内化,使企业间知识的相互流动可能性下降,形成专门化分工体系
模块化与垂直 模块化的 类型3 解体
>>>
规模经济与垂直解体
价值链的一些环节的规模经济比较低,那么产业的进入壁垒较低,垂直解体话程度就高 反之如果价值链中的环节的规模经济比较高,进入壁垒就较高,垂直一体化居于主导地位。 ——模块化有利于企业网络协调成本降低,也降低了一体化规模经济的价值,推动垂直解体
>>>
产业所处生命周期与垂直解体
对于集成性产品,在产业生命周期的萌芽期和衰退期,企业的垂直一体化程度高; 在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产业组织会表现出垂直解体趋势 ——模块化的出现完全打破产品生命周期和创新的关系,是产品在萌芽阶段就出现了垂直解体,是垂直解体 贯穿产业生命周期
模块化的 类型1
>>> 青木类别
舵手
ES 模块1 模块2
ES1
ES2
ES
:系统信息
ES1 :系统信息1
ES2
:系统信息2
:联系规则
1 IBM型
模块化的 类型1
>>>
青木类别
舵手
ES 模块1 模块2
ES1
ES2
2 丰田型
模块化的 类型1
>>>
青木类别
舵手 舵手
ES 模块1 模块1 模块2 模块2
用户
p1
p2
p3
p4
用户
(b)垂直解体
第二章 模块化、垂直解体和产业的全球布局
从垂直一体化 模块化的 到垂直解体 类型3
>>>
产业垂直解体的方式
从投入-产出和从研发-产出
投入-产出:价值链包括原材料、产品生产、批发和零售、用户消费、回收利用 研发-产出:价值链包括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检测、销售等 在知识经济时代后一种垂直解体对企业间分工格局和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表现更突出
>>>
垂直分工的空间等级
产业全球布局造成国际产业结构大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制造业集中在欧美,之后向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发展 中国家转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较快,发达国家制造业增加值比重有所下降, 但支配世界制造业的依然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日益趋于“头脑国家”。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优势是基于低成本、 所需要的都是显性知识,容易模仿和掌握。
第六章 模块化与技术创新
待续!谢谢!
垂直解体的空 模块化的 类型3 间发展
>>>
模块化对垂直解体空间发展的影响
模块化不仅在技术上使产业的垂直解体成为可能,而且有效地降低了垂直解体后产生的交易成本 ——模块化是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在技术上具有可分解性,但这种分解不一定产生产业去拿球化布局。还有 赖于运输、通信成本的下降及机会主义交易费下降。 ——鲍德温把交易费分为:1、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产生的交易费用;2、一般性交易费用:界定、估价、 计量与补偿等(如合同等) ——整合型产品是机会主义滋生的温床:产品各个要素关联性强,对双方的责任、义务的分解造成困难 模块化减低设计产品、制造产品等的各项任务的关联性、使责任、义务明确,从而降低一般性费用的 降低和抑制机会主义所带来的成本、也推动产业布局分散化和产业集群的出现 ——模块间关联强的可能聚集在一起、资源共享、节省运输成本
“量体裁衣”模块化(cut-to-fit modularity)
3 CTFM
模块化的 类型2
>>> 派恩类别
混合模块化(mix modularity)
4 MM
模块化的 类型2
>>> 派恩类别
BUS模块化(BUS modularity)
5 BM
模块化的 类型2
>>> 派恩类别
可组合模块化(sectional modularity)
>>>
汽车行业
1916开始模块化结构研究,直到1990开始普及 1980中期菲亚特公司”伙伴“车第一次开始木块化技术及模块化生产装配线 1991福特”康拓“实现木块化采购 1998美国李尔公司展示感念车,车厢内饰件全部实现模块化 现在:加拿大马格纳公司前端系统模块、美国阿文美弛公司车门系统模块、德国才埃福公司变速器系列模块……
ES1 ES1
ES2 ES2
3 硅谷型
模块化的 类型2
>>> 派恩类别
共享构件模块化(component-sharing modularity)
1 CSM型
模块化的 类型2
>>> 派恩类别
互换构件模块化(component-swapping modularity)
2 CSPM
模块化的 类型2
>>> 派恩类别
>>>
鲍德温和克拉克的界定
一件事情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关联的,二作为一个整体又必须能够使这些组成部分相互配 合并运行良好。 模块是一个其组成元素在模块内部紧密联系,而和模块外部联系相对较弱的一个单元
模块和模 块化概念
>>>
青木昌彦
第一个含义:模块内部相互依赖、模块外部相互独立 第二个含义:抽象、信息隐藏、接口 抽象是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技术 接口是解决一个设计中相互关联部分潜在冲突的地方 ”可见信息“是有关系统环境的信息;”隐藏信息“则是有关各模块个别环境的信息
垂直解体的 空间发展
>>>
垂直解体空间发展类型
价值链除具有所有权属性外,还有空间结构属性。前者指生产环节由哪个企业所有,后者是指纵向链上的生 产环节的地理分布 随着国与国之间的生产联系日益密切,原本在一个国家内完成的生产过程发生锻炼,生产过程分布在》多个 国家,形成全球价值链 ——制造业全球布局形式: 一 :掌握核心产品设计设计、关键技术,授权国外生产厂商按期要求生产产品自己则建立营销网络、宣传、客服 二:在全球范围建立零部件的加工制造网络,自己负责场频总装与营销。如:波音747 450万零部件 10个国家 1000个大企业 15000多家小企业;英国汽车 发电机用瑞典 控制设备用德国 车身用意大利 底盘、弹簧用美国
Pi1 …… Pi2 …… Pi3 …… Pi4 ……
辅助活动 (a) 分裂
Ai …… Fi … … Pi ……
辅助活动 (b) 组合
模块化与 垂直解体
>>>
生产的可分性与垂直解体
生产的可分长度低,形成高度垂直一体化(钢铁行业); 反之则标准化和模块化程度高(汽车、电子产业)
>>>
竞争程度与垂直解体
6 SM
模块化的 类型3
>>> 从知识类型分
模块化包含两类知识:共同知识和独特性知识 模块化形式的差异产生于模块之间的不同联系,模块间的联系时通过共同知识界定
模 块 化
分布式知识 模块化与分布式知识的关系
共同知识越多,模块化对分布式知识的利用程度就越低,其创新的开放程度就越低;(IBM和硅谷型高于丰田型) 共同知识越少,模块化对分布式知识的利用程度就越高,其创新的开放程度就越高。(派恩六种递增关系)
在位企业的垂直解体和新建企业的垂直解体
前者是指已经存在的企业将原来垂直一体化的某个生产环节分离出去 (分为分拆和出售两种方式)(1996苹果公司最大制造产售与SCI系统公司) 后者指新建立的企业采取非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方式
从垂直一体化 模块化的 到垂直解体 类型3
在位企业的垂直解体和新建企业的垂直解体
从垂直一体化 到垂直解体
>>> 垂直解体趋势
垂直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的大型企业在19织形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企业将互活动外包给专业化的其他厂商,专注于自己的优势部分
p1
P2
p3
(a)垂直一体化
p4
垂直解体后的企业根据自己的资源和能力,选择价值链中不连续的若干组织生产。 爱立信、苹果电脑公司等电子企业把产品制造和客服外包,自己专注于产品设计和品牌的塑造
pF1
p
pF2
辅助活动
不连续的垂直一体化
从垂直一体化 模块化的 到垂直解体 类型3
在位企业的垂直解体和新建企业的垂直解体
垂直解体解体后的生产环节以分裂和组合方式发展。
《模块化、产业内分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马宏宇 2010年12月29日
第一章 模块化的界定
模块化思 想应用
>>>
机械行业
1920欧洲开始应用于铣床和车床设计 1950欧美正式提出“模块化设计概念 1950中国进行积木式车床设计:强调跨系列于跨类部件的通用化(中国青铜器) 1989机械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第一批产品现代设计计划表》模块化项目71项 1991第二批计划列入15项。涉及:机床、模具、印刷、汽车
>>>
计算机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