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8讲新中国的外交学案岳麓版(20200611170221)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讲义(人民版)必修1第六单元总结提升.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讲义(人民版)必修1第六单元总结提升.doc

总结提升知识网络时空定位1.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新中国的四次建交高潮一、世界中心的转移1.1500年左右到19世纪中期:由亚洲(中国)转移到西欧(英国)(1)表现:①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②以经典力学、蒸汽技术等为代表的近代科技发展并成为世界近代科技的中心。

③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帝国,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

④西欧普遍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成为近代政治文明的中心。

(2)原因:①就中国而言,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理学的极端化和八股取士等阻碍了中国社会转型,导致中国隔绝于世界、落后于世界潮流。

②就西欧而言,资产阶级革命、改革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确立、扩展,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确立、发展;新航路开辟和随后的殖民扩张促进了西欧资本积累并建立起遍及亚非拉的殖民体系;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推动下,近代科学产生与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进行。

2.19世纪末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西欧(英国)转移到美苏(1)表现:①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中心。

②二战后建立起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③20世纪30年代苏联成为第二工业大国,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

④二战结束,形成了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20世纪50年代,形成美苏主导的两大阵营和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2)原因:①就西欧(英国)而言,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 3年经济危机、殖民体系的逐步瓦解削弱了其实力和影响力。

②就美国而言,本土远离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欧洲人才的流入,罗斯福新政的成功。

③就苏联而言,斯大林模式推动苏联工业化发展,苏德战场在反法西斯发挥的贡献扩大了苏联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力。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美国为中心向多中心趋势发展(1)表现:①政治上,美国推行单边主义,但当前呈现“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②经济上,美国经济霸主地位进一步动摇,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多极化趋势发展。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的外交第18讲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的外交第18讲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
界的影响)。 3.高考试题多以历史地图的形式呈现,考查国47年艾奇逊在白宫秘密会议上惊 (共产党)有四五名部长,其中一名是国防部长。共产党控制了 在政府各部、工厂、军队中安排大量人员。法国选民将近1/3投 “俄国人随时都可能下手”。这一言论( C )
A.肯定法国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 B.说明冷战政策对法国政局的影响 C.意在推动政府对欧洲经济援助 D.表明共产国际对欧洲影响力增强
(2)___杜__鲁__门__主__义___ 是 “ 冷 战 ” 宣 言 书 , 也 标 志 着 美 国 全 球 始。__马__歇__尔__计__划__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西欧渡过了经济困难,巩 义制度,同时也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__北__大__西__洋__公__约___组 “冷战”的程度。
(3)美苏“冷战”打破了以___西__欧___为中心的传统格局;美 争夺__世__界__霸__权__,对世界各国的主权安全及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
2.实力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 (1)____西__欧____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
(2)__苏__联___ 实 力 增 强 , 成 为 世 界 上 唯 一 能 够 和 美 国 抗 衡 的
国。
国家利益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__________上的根本
[解析] 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形成。根据所学可知“冷战 洲,不能说全面展开,“冷战”的重心在欧洲,故A项错误; 裂开始的标准应该是建立了大韩民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 误;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建立,故C 的朝韩军事停火,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故D项正确。
4.(2016·潍坊二模)下图是苏联人心目中的马歇尔计划。 是( D )
2.(2016·莆田 3 月质检)1946 年,苏联驻美大使尼古拉·诺维 报告中分析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意图以及美国在全球的扩张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考点22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考点22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答案 D
解析 根据“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可以判断,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冷战”政策是由美国发起的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仅针对中国,中国成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能体现西方“冷战”政策的彻底破产,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6.中美关系缓和与中日邦交正常化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打开新局面的关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7.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主题一 建国初期的外交特点及作用
1.图示构史——“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重要史论——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考点22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之小船创作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外交政策
和方针
[微点拨]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者各有侧重,“另起炉灶”解决的是对外战略问题,“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解决的是对外交往中的战术问题。
2.成就
[图解识记]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4.方法总结——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
一个方针: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两大会议:即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三大政策: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四点成就:与苏联等17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
五项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图文解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突出特点及作用

历史必修一新中国的外交教案.doc

历史必修一新中国的外交教案.doc

历史必修一新中国的外交教案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新中国的外交幻灯片播放《歌唱祖国》,同时展示“躯如杨柳摇微风,心似巨岩碎大涛”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林妙可在奥运会上演唱的《歌唱祖国》,我们大家都为祖国走向繁荣与富强而自豪和骄傲,新中国成立以来,综合国力日渐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外交舞台上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

田中角荣从赋诗称赞周恩来“躯如杨柳摇微风,心似巨岩碎大涛”,既是对周恩来外交风度的称赞,也是中国外交不断崛起的缩影。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课。

课件展示:新中国的外交。

师:探讨新中国是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让我们先看课标。

课件展示课标:•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

学生朗读完后解读课标。

师:按时间分,第1部分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3部分是70年代的外交,第4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是新中国的外交突破和外交政策的成熟,70 年代的外交是改善与西方大国关系,改革开放时期的外交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一课,现在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

那个同学说一下预习效果自测的答案?生:1、B 2、D 3、B师:哪个同学有什么不同?好,没有了。

师:通过刚才课标的解读,新中国的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但是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时候又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请同学们大声阅读材料。

课件展示材料:材料一:二战后世界形势图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并且冷战局面,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美国政策的灵活性,并最终导致了中苏结盟,使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宣告失败。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新时期的外交》教案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新时期的外交》教案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外交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睦邻友好政策和多边外交;了解中国保持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举措。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国家的睦邻友好政策、多边外交、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有关知识,理解我国新时期的外交策略,提高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国家良好外交态势感到骄傲;懂得国家的外交政策要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重难点重点:睦邻友好政策;多边外交;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交往。

难点:新时期我国外交取得新成就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新时期中国外交成就的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上网或利用报纸查找中国近年来的外交成就教学过程导人新课:2017年12月5 日上午,国家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受11国新任驻华大使递交国书。

冬日阳光下的,碧空如洗。

人民大会堂北门外,礼兵分列红地毯两侧。

号手吹响迎宾号角,新任驻华使节们先后抵达,进入厅。

在“鸟瞰”图前,使节们依次向呈递国书,同他们亲切握手,合影留念。

欢迎各国使节来华履新,请他们转达对各有关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的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表示中国政府将为使节们履职提供便利和支持,希望使节们为增进各国同中国友谊、促进双边关系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指出,中国愿同各国增进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并努力取得更多积极成果,加强在国际事务中合作,携手并肩,同舟共济,实现共同发展,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做出贡献。

各国使节衷心祝贺中共“十九大”圆满成功,高度评价中共“十九大”成果的世界性影响。

使节们转达了各自国家领导人对的亲切问候和对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诚挚祝贺。

使节们表示,他们对在中国进入新时代之际出任驻华大使深感荣幸,愿为增进各自国家同中国问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务实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迈进做出积极努力。

中国在外交中越来越多地展示出自己的风采。

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时期的外交》。

讲授新课:一、睦邻友好政策教师陈述:“睦”为和睦之意。

睦邻友好政策,即相邻国家之间和睦相处并友好合作、和平解决彼此争端、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不以邻为壑、不以大欺小、不以强凌弱的外交政策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在教材中寻找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外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新局面?(1)发展和完善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二讲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岳麓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二讲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岳麓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二讲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岳麓版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D.参加日内瓦会议【解析】选A。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而随着外交思维的转变,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多地是从实际出发,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符合题意的是A。

2.下图是由毛泽东、周恩来签署的新中国第一份国书,该国书签署时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原则是( )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不结盟”政策④“一边倒”政策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A。

解答时注意材料中“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日”时间信息,结合课本知识可知,当时的外交政策与原则应是①④,②③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的外交政策,故B、C、D项错误,A项正确。

3.(xx·南京摸底)1953年,中国驻缅甸第一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

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 )A.倡导召开亚非国际会议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选D。

20世纪50年代,亚非国际会议主要讨论的是朝鲜问题和越南问题,并没有提到中国的边界问题,也并不是由中国倡导,故A错误;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关于中苏关系,但并没有涉及边界问题,故B错误;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故C错误;1953年中国与印度为解决边界问题,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D正确。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课标要求考纲概览】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4.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5.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6.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7.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考点突破典例讲练】考点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重难疑点突破1.两极格局形成的条件、过程及影响形成条件:①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被冲垮,雅尔塔体制形成,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②美苏形成了实力的均势,分别成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③二战后,美苏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加剧,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

④美苏“冷战“加剧了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形成过程:①二战后,世界大国以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建立起雅尔塔体制,这是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

②二战后,美苏“冷战”局面出现,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③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影响:①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②美苏两个超级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二讲考题演练(含解析)岳麓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二讲考题演练(含解析)岳麓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二讲考题演练(含解析)岳麓版【高考题组】高频点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xx·四川文综·T8)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

这些成就(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解析】选B。

A说法太过绝对,不正确;“不结盟外交”是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故C不正确;D是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与题干时间不符,故不正确;而日内瓦会议中中国对印度支那问题得以解决作出了重大贡献,万隆会议中“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都体现了B,故B正确。

2.(xx·广东文综·T17)下示材料说明当时(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解析】选B。

A,材料反映的“中间地带”是反美或反苏的,故当时中美关系还没有实现正常化,错误。

B,从反美、反苏可知中国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正确。

C,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错误。

D,从“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可知我国当时反对倒向苏联一边,错误。

3.(xx·山东文综·T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解析】选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问题时提出来的,联系20世纪50年代初的外交环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仇视封锁新中国,A应为其主要目的。

B、D 运动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不符;C与提出背景不符。

高频点2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1.(xx·福建文综·T17)下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