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2014年学术型

合集下载

中南大学关于做好2014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推荐工作的通知

中南大学关于做好2014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推荐工作的通知

中南大学关于做好2014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推荐工作的通知各二级单位: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3〕8号)和《中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办法》(中大教字〔2011〕34号)及相关文件要求,为切实做好2014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推荐(简称推免生)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领导学校成立2014年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推免生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其成员如下:组长:胡岳华副组长:田红旗陶立坚高山组员:邬力祥吴斌李景升张宝王建华郭学益吴敏刘铁雄黄志平秘书:董红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本科生院培养管理办公室(简称培养办),具体负责推荐组织工作。

二、名额分配2014年推免生名额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学位两个部分。

学术型名额可用于推荐攻读学术学位研究生(包括直博生)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名额仅限用于推荐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推免生名额留本校名额暂不做规定。

推免生的推荐选拔条件见中大教字〔2011〕34号文及有关文件。

我校推免生指标分为专项指标和面上指标。

另研究生支教团有8个招募指标,专项下达,专项使用。

经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具体名额分配如下:(1)专项指标。

专项指标共500名,其中校内学术型271名,校外学术型15个,专业学位214名(含工程试验班预留指标)。

注:1. 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推免办法见《中南大学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管理办法(试行)》(中大教字{2010]113号)。

推免指标暂按总人数的60%下达,工程试验班的专业学位仅用于校内。

2. 获得学科竞赛(含挑战杯)国际一等奖的前三名、国家一等奖的前两名和国家二等奖的第一名专项名额为校内学术型名额,国家一等奖的第三、四、五名和国家二等奖的第二、三名为专业学位名额。

西北大学外语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名单及排名

西北大学外语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名单及排名

2014年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方案一、招生单位复试工作领导小组名单组长:崔雅萍组员:董国强康连科胡宗锋朱益平任海棠张艳萍二、各二级学科复试分数线三、参加复试人员名单(分专业)1.英语语言文学2.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日语语言文学4.英语笔译四、复试工作流程及原则;(一)复试工作流程1.资格审查考生报到登记,需提交以下相关材料:①身份证(原件);②准考证;③学生证(应届本科生需提供)或毕业证书原件(往届本科毕业生需提供)以及少数民族考生证明;④政审表(西北大学研究生院网页下载);⑤体检表(在西北大学校医院体检)。

对审查不合格的考生不得参加复试。

2.复试形式及内容复试形式:专业笔试、综合面试(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综合面试分为专业面试和第二外语听力与口语测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综合面试分为专业面试和英语听力与口语测试)。

复试满分为300分,其中专业笔试满分150分,专业面试满分100分,第二外语听力与口语测试和英语听力与口语测试均为满分50分。

笔试时间为3小时,试题由学院组织统一命题,密封批卷;综合面试成绩为面试小组成员给分的平均分。

3.成绩计算方法:总成绩(750分)=初试成绩(500分)*0.9+复试成绩(300分);复试成绩 = 专业笔试成绩 + 综合面试成绩复试总成绩不得低于180分,其中专业笔试不得低于90分、综合面试不得低于60分、第二外语听力与口语测试和英语听力与口语测试不得低于30分,否则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4.总成绩排名与录取复试结束后,分专业按考生总成绩排序,以此为最终排序确定录取考生的计划内、外录取情况。

(二)复试工作原则1、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标准,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原则选拔人才。

2、按照考生总成绩排序依次录取,复试结果及总成绩及时张榜公布。

3、复试期间还将进行资格复查、体检和政审(调档)工作。

凡资格审查、政审不合格或体检结论属于不能录取之列,则取消其录取资格,其名额由后位者自动递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3]8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3]8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研究生招生单位: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选拔拔尖创新人才、扩大研究生招生单位招生自主权、完善研究生招生多元录取机制、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和激励在校本科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推免工作,更加充分地发挥推免制度在人才选拔中综合全面、公平自主的优势,健全多种录取方式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研究生多元招生体系,推动研究生招生工作科学发展,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一、着力提高推免生选拔质量。

各推荐单位和招生单位要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把提高选拔质量作为开展推免工作的核心。

要不断完善全面考查、综合评价、择优选拔的推免生评价体系和工作机制,突出能力考查,注重一贯表现,强化对考生科研创新潜质和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核。

各推荐单位和招生单位要加强推免工作制度建设,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制定和完善推免工作办法,明确推荐、接收条件和程序,所有推免生均应符合所在高校推免资格条件并获得所在高校推免生名额。

二、加强推免生校际交流。

推免工作提倡不同高校学生交流融合,激发学生创新活力,鼓励学科交叉,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

所有推免生均可报考其他招生单位,所有推免生名额均可用于向其他招生单位推荐,推免生的留校数量不得高于教育部下达的留校限额。

研究生保研新政策

研究生保研新政策

研究生保研新政策暑假已过大半,在面临开学与升学的当口,教育部关于高校保研的新规定在学生中引起一阵热议。

8月4日,教育部对外公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2014年起,教育部下达推免名额时不再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再设置留校限额。

推荐高校也不得对本校推免名额限制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报考类型,不得自行设置留校限额或名额。

通知中还要求,推荐工作统一于每年的9月25日前结束,推荐工作结束后启动接收录取工作,接收录取工作统一于每年的10月25日前结束。

推荐阶段招生单位不得进行与考生签订接收录取协议等接收阶段工作,接收阶段不得开展推荐工作。

根据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各高校论坛、微博以及考研网站上检索的结果,此次推免生新政引起广泛讨论的重点在教育部规定对高校推免研究生不再设置留校限额。

按照以往的规定,为了加强校际交流,高校推免研究生的名额一般设有本校与外校的限制。

名校学生多支持学校不设留校限额支持或者反对这一政策的学生阵营分化明显。

多数名牌大学以及重点大学的学生明确表示了对新政策的赞同,有学生甚至说道,“保研就该自由化,限制学生是没有大局观的表现”;而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新政策意味着以推免生的身份进入好大学将会更难。

也有不少学生在网上表示不解与质疑。

有同学称“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拔凉拔凉的”,她质疑道,“1.好大学内推名额不设上限,是不是意味着非211、985的学生想进985更难?2.某些高校此前一直有‘外校学生不如本校学生成绩好’的呼声,难道这就是教育部此次设置的带有‘近亲繁殖’色彩举措的理由?”来自西北大学的一名学生作出总结,“一,保外校竞争就更激烈了,本来出不去的,都可以出去了。

二,好学校不愁生源,差学校的学生恐怕都要跑出去了。

三,不设留校限额,北大清华等恐怕都尽可能留自己学校了,对其他学校的学生也不利。

四,放开自主选择和报考障碍,学生中好的里面拔好的,总体,利大于弊。

西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

西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

西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校发[2009]教字29号总则第一条为做好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遴选推荐工作,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教学〔2006〕1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对《西北大学推荐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校发[2004]教字7号)进行修订,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免试,是指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必经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初试,直接进入复试;本办法所称推荐是指学校按规定对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遴选,确认其免初试资格并向招生单位推荐。

本办法中,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简称为“推免生”。

第三条免试研究生的遴选推荐工作,是为国家选拔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做到“标准明确、程序公开、遴选公正、竞争公平”。

第四条进行推免生遴选工作,应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选拔。

在对学生平时学习和科研能力综合测评基础上,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等的考查。

推荐条件第五条推免生应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

(二)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模范遵守法纪校规,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

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学生前三学年学习成绩排名在全班前2/3以内(含2/3),其他专业学生前三学年(五年制为前四学年)学习成绩排名在全班前1/3以内(含1/3)。

交换生成绩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换算。

(四)学术研究兴趣浓厚,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

(五)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西北大学最好的专业

西北大学最好的专业

西北大学最好的专业篇一:西北大学排名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简称NU或NWU,1851年创立,是享誉世界的美国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十大联盟高校。

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 2015年在最权威的《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上位列第13位,201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全球大学排行榜排名第21位。

西北大学是一个大规模的研究大学,其学生大多数寄宿。

中北部院校协会和相应的美国化学、心理学、商业、教育、新闻业、音乐、工程、法学和医学专业组织认可其130多个本科项目以及70个研究生和专业项目。

在2006年至2007年学期中西北大学授予了2089个学士学位、2665个硕士学位、462个博士学位和416个专业学位。

留学360介绍:本科项目四年,有大学大多数学生,强调“艺术和科学/专业”。

每个学校的系自己设立学位要求。

每学年分三学期,每学期约十周,三个学期从每年的九月末开始,六月初结束。

一般本科生需要在毕业前至少学习了12个学期,但是西北大学的学生业可以通过加速、荣誉和混合医学、科学、数学、工程和新闻学科。

博士研究生项目与本科项目一起进行。

本科毕业生班中按照成绩平均积点最高的3%被授予最优等,其次的5%被授予极优等,在其次的8%被授予优等。

西北大学也有荣誉学术协会。

至今为止西北大学向不同人物授予了520个名誉学位。

学生情况在2006至2007年学术年西北大学招收了8284名本科生、8249名研究生和1495名专业学生。

本科生中51.6%是女生,他们来自美国50个州和其它50个国家。

收录被定义为“比较选择,较少转入”。

2011届(2007年入学)的本科生有21,930名学生报名:5872名被接受(26.8%)、1981名征收(33.7%)还有96.3%的降级学生。

86%的学生在四年后毕业,六年后93%的学生毕业。

教学资源西北大学共设有11间图书馆,其中以埃文斯通校区的主图书馆最具规模,总藏书超过460万本,共收藏逾4万本杂志与期刊,学生可以经由电脑化的图书馆设备查知资料的所在处。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工作办法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工作办法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工作办法为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选拔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术潜质的优秀学生,扩大博士生导师招生自主权,深化博士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历史学院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及学校有关文件精神,现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招生计划“申请考核”制招生计划包含在当年学院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数 中,比例不超过当年公开招考计划的1/3,每个导师只能招收一名“申请考核” 考生。

二、组织机构学院组成博士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相关工作。

三、申请条件1.符合我校《西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的各项报考条件。

2.申请者须符合下述条件之一:(1)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学术型硕士学位,近3年内须在相关核心级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至少1篇学术论文,期刊等级的认定以《西北大学期刊等级目录》为准。

(2)已获得学术型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近5年内须在权威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至少1篇学术论文,或在相关核心级期刊上发表至少5篇学术论文,或在相关核心级期刊上发表至少3篇学术论文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省级高校及以上科研课题1项;获得厅局级及以上科研奖励。

期刊等级的认定以《西北大学期刊等级目录》为准。

3.中国史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宗教史等与古代史相关的研究方向由学院自行组织外语考试(限本单位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语种),考试形式包括笔试和面试。

其他专业方向要求英语水平原则上达到以下条件之一:获得CET-6合格证书;雅思5分以上;托福75分以上;GRE900分以上。

其它语种水平参照其评价体系(限我校招生简章本专业规定语种)。

4.原则上考生的报考类别为非定向,申请人人事档案、组织关系档案材料需要在入学前调入学校。

5.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不在此类招生范围。

四、申请程序1.申请人经所报导师同意后,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并将申请资料寄送研究生招生办公室;2.研究生院对申请人资料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通过考生由历史学院博士招生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申请人进行综合考核。

西北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2014年学术型

西北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2014年学术型

李 王 杨
姣 潇 妮 婕 莲 茜 莹 照 庐 晶 瑾 羽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男 女 女 女 女 男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西北大学行政管理学 武汉大学档案学 西北大学档案学 南京大学图书馆学 西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厦门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西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西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西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西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西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西北大学 日语语言文学 西北大学 日语语言文学 西北大学 日语语言文学 西北大学/传播学 厦门大学/西北大学/传播学 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 传播学 清华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大学/传播 学 南京大学/西北大学/传播学 西北大学/传播学 西北大学/传播学 西北大学/传播学 南开大学 西北大学/国际法 华东政法/知识产权法 西北大学民商法 中山大学/民商法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法 西北大学/社会学 西北大学/社会学
朱 吴 李 卢 陈 高 刘 樊 白
刘宇蕾 房 蕾
荆亚茹 林丽芬 李雨轩 宣长春 王润甜 陈 咪
任玺言 刘梦瑶 顾林丽 仲稼玥 何梦洁 肖 悦
朱经纬 彭 谷 皓 玉
董雨蒙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刘 刘
翔 婷
男 女 男 女 女 男 女 男 女 女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女 女 男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男 女 女 女
北京大学考古学 西北大学考古学 西北大学考古学 北京大学文物与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 西北大学文物保护学 西北大学文物保护学 中国人民大学 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西南财经/四川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师范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南开大学 西北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 中山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拜晶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177.
数学与应用数学
蒋伟聪

浙江大学
178.
数学与应用数学
李优阳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研究所
179.
数学与应用数学
韦小雪

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系
180.
金融数学与统计
李泽南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181.
金融数学与统计
李学峰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李静波

西北大学文物保护学
35.
经济学基地班
张朱霖

中国人民大学
36.
经济学基地班
茹蕾

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
37.
经济学基地班
鲁璐

南开大学
38.
经济学基地班
徐竹烽

清华大学
39.
经济学基地班
王泽润

西北大学
40.
经济学基地班
王宇豪

西北大学
41.
经济学基地班
赵仁杰

西北大学
42.
经济学基地班
170.
中药学
唐丹丹

西北大学/中药学
171.
中药学
杜漠

西北大学/中药学
172.
生物科学
张诚

西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73.
信息与计算科学
张荣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基础数学
174.
数学与应用数学
姚靖

西安交通大学应用数学
175.
金融数学与统计
马俐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176.
数学与应用数学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120.
艺术类艺术设计(视觉传达)
闫瑾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
121.
艺术类动画(新媒体)
范怡茹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数字艺术系/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
122.
艺术类美术学(文鉴)
陈国欢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
123.
艺术类美术学(装饰)
杨朔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
西北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2014年学术型
硕士学位研究生拟推荐人员名单
序号
所在专业
姓名
性别
拟接收单位与专业
1.
汉语言文学
赵雯

西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2.
汉语言文学
白华召

南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3.
汉语言文学
刘欢

四川大学/中国古代文学
4.
汉语言文学
栾玉博

南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5.
汉语言文学
159.
生物科学(基地班)
肖骏

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
160.
生物科学(基地班)
张妙

浙江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161.
生物科学(基地班)
赵欢

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
162.
生物科学(基地班)
任新蕊

南开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63.
生物科学(基地班)
樊璠

西北大学/药物化学
164.
生物科学(基地班)
124.
艺术类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胡力尹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
125.
地质学(基地班)
王振华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26.
地质学(基地班)
李兴辉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27.
地质学(基地班)
李侃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
128.
地质学(基地班)
王文青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博士
129.
地质学(基地班)
贠浩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博士
130.
地质学(基地班)
吴桐桐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硕士
131.
地质学(基地班)
高春云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博士
132.
地质学(基地班)
李洛阳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博士
133.
地质学(基地班)
徐欢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博士
134.
地质学(基地班)
刘登科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博士
135.
地质学(基地班)
严东娜

中科院环境地质所
136.
地质学(基地班)
李行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137.
地质学(基地班)
李金翔

中科院贵阳地化所
138.
地质学(基地班)
杨敏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139.
资源勘查工程
张霁阳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140.
资源勘查工程
白金莉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141.
资源勘查工程
任颖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142.
154.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曾媛

西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55.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舒健

西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56.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杨莹

西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57.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方亚妮

西北大学/分子与生物化学
158.
生物科学(基地班)
熊瑶

北京大学/化学基因组学

西北大学
82.
人力资源管理
闫茜茜

西北大学行政管理学
83.
杨嘉仪

西北大学行政管理学
84.
劳动与社会保障
郭锦龙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
85.
张玉琼

西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
86.
行政管理
王荡

西北大学行政管理学
87.
张美伦

西北大学行政管理学
88.
公共事业管理
李姣

西北大学行政管理学
89.
档案学
资源勘查工程
薛锐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143.
地质学类
王浩璠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144.
地质学类
闵筱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145.
地质学类
杨瑶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146.
地质学类
许元珺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147.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韩鸽

北京大学/化学生物与生物技术
148.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王燕

厦门大学/生物化学
胡乃菲

西北大学/动物学
165.
生物科学(基地班)
张珊珊

西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66.
生物科学(基地班)
杨霈瑶

西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67.
生物科学(基地班)
梁鹰

西北大学/微生物学
168.
生物科学(基地班)
兰慧平

西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69.
中药学
岳俏

西北大学/药物化学
149.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蔡婷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所/细胞生物学
150.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易姝利

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细胞学
151.
生物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杨鸽

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
152.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强姗

西北大学/细胞生物学
153.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王丹凤

西北大学/细胞生物学
周曦

西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6.
汉语言文学
曹雪

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
7.
汉语言文学
雷田甜

西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
8.
汉语言文学
张甜

西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
9.
戏剧影视文学
李子璇

西北大学/戏剧与影视学
10.
戏剧影视文学
周文会

西北大学/戏剧与影视学
11.
对外汉语
雷萌

西北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通信工程
张盼

西北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
207.
通信工程
张钰婷

西北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
208.
通信工程
景利

西北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
209.
通信工程
赵光

西北大学
210.
通信工程
胡洋

西北大学
2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李璨

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申元

西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