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的动物

合集下载

生物水中生活的动物

生物水中生活的动物

02
白鳍豚以其宽阔的胸鳍 和雪白的身体而著名, 通常生活在长江流域等 淡水环境中。
03
白鳍豚主要以鱼类为食, 通过声呐系统在水中寻 找和捕捉猎物。
04
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变 化的影响,白鳍豚的数 量已经大幅减少,被列 为濒危物种。
海牛
海牛是大型的海洋哺乳动物,生活在 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中。
海牛主要以海草为食,通过长鼻子和 灵活的嘴唇来采集食物。
游动
鱼类通过鳍的协调运动来游动,不 同种类的鱼类有不同的游动方式和 速度。
捕食
鱼类以各种小型动物和植物为食, 捕食方式因种类而异,有的通过快 速游动追捕猎物,有的则埋伏在隐 蔽处等待猎物靠近。
02
哺乳动物
海豚
01
02
03
04
海豚是哺乳动物中最善于在水 中生活的种类,具有流线型的 身体和强健的肌肉,能够快速
蝾螈
蝾螈是两栖动物中的另一种,与青蛙相比,它们的身体 更加扁平,皮肤更加粘稠。
蝾螈的食物主要包括水生昆虫、小型鱼类和其他无脊椎 动物。
蝾螈主要生活在淡水中,如沼泽、池塘和溪流等。
蝾螈的繁殖方式与青蛙类似,也是通过体外受精的方式 进行繁殖。
其他两栖动物
其他两栖动物包括各种不同的物 种,如雨蛙、树蛙、爪蛙等。
贝类
总结词
贝类是一种软体动物,生活在海洋或淡水环境中,具有壳保护柔软的身体。
详细描述
贝类的身体柔软,通常被包裹在一个壳中,用于保护和支撑。贝类可以通过收缩 和扩张壳来移动。贝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滤食、沉积物搬运等 。同时,贝类也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
04
两栖动物
青蛙
01
青蛙是两栖动物中的一种,它们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生活。

学词语水中生物的名称

学词语水中生物的名称

学词语水中生物的名称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同时也是生物生存的基础。

水中生物是指在水中生长和繁殖的生物群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学习水中生物的名称是扩大词汇量和加深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了解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中生物的名称。

1. 鱼类(Fish)鱼类是水中最常见的生物之一,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大小。

一些常见的鱼类包括金鱼、鲤鱼、鲨鱼等。

2. 贝类(Mollusk)贝类是一种软体动物,它们通常生活在淡水或海洋中。

蛤蜊、蚌类、蜗牛等都属于贝类。

3. 海藻(Seaweed)海藻是生长在海洋中的植物,通常呈绿色或褐色。

常见的海藻有海带、紫菜、海葡萄等。

4. 水螅(Water Flea)水螅是一种微小的水生生物,常常生活在淡水中。

它们以浮游动物为食,是水体中的重要环节。

5. 水母(Jellyfish)水母是一种透明的水生动物,它们常常漂浮在海洋中。

水母能够释放出刺痛的触手,用来捕捉猎物。

6. 海星(Starfish)海星是一种独特的水生动物,它们呈现出星形的外观。

它们通常生活在海底,以底栖动物为食。

7. 螺旋藻(Spirulina)螺旋藻是一种常见的藻类,它们生长在淡水或盐水中。

螺旋藻被认为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8. 藻类(Algae)藻类是一大类水生植物,包括绿藻、红藻、褐藻等。

它们生长在水中,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9. 水螈(Newt)水螈属于两栖动物,它们主要生活在水中,喜欢在池塘、湖泊和溪流中生活。

10. 水蛭(Leech)水蛭是一种水生动物,它们寄生在其他生物身上吸食血液。

虽然水蛭有时会造成人类或动物的不适,但在医学上也有一定的用途。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水中生物名称,还有许多其他水生生物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学习。

通过学习这些名称,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升对水生生物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我们也能够更好地保护水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

让我们一起学习,探索水中生物的奇妙世界!。

动物世界认识不同的水生动物

动物世界认识不同的水生动物

动物世界认识不同的水生动物水生动物是指能够在水中生活和繁衍后代的生物。

它们栖息在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中,并且适应了水中的特殊环境。

在这个与陆地环境截然不同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水生动物。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些不同的水生动物吧!1. 鱼类鱼类是最典型的水生动物。

它们有着鱼鳞、鱼鳍和鱼尾,可以通过这些特征迅速在水中游动。

不同种类的鱼类有着各自独特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例如,金鱼是观赏鱼的代表,它们拥有美丽的色彩和优雅的游动姿态;鲨鱼则是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以其敏捷的游动能力和锐利的牙齿而闻名。

2. 水生哺乳动物除了鱼类,还有一些动物属于水生哺乳动物。

它们和陆地哺乳动物相比,身体有了一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殊结构。

例如,海豚是最著名的水生哺乳动物之一,它们拥有流线型的身体和强壮的尾巴,以帮助它们在水中高速游动。

海豚还以其智慧和友善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3. 贝类贝类是一类双壳动物,它们生活在水中的底部或浅海中。

贝类通常有坚固的外壳,可以保护它们的身体。

它们以过滤方式获取食物,并通过泵水的方式呼吸。

蝴蝶贝、扇贝和蛤蜊是常见的贝类代表。

这些贝类既是美味的食材,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

4. 海洋爬行动物海洋中还存在一些爬行动物,它们在水中生活并具有呼吸空气的能力。

例如,海龟就是一种典型的海洋爬行动物。

它们有着坚硬的外壳和强壮的四肢,可以游弋于海洋中,同时还能悠闲地在海岸上晒太阳。

海龟一生中要经历孵化、迁徙以及产卵等复杂的生命周期,而这些都离不开水。

5. 水生昆虫除了鱼类、贝类和爬行动物,水生昆虫也是水生动物世界中的一部分。

它们在水中度过一段时间的生活阶段,然后以成虫的形态回到陆地上。

水生昆虫包括水蚤、水蝇和水甲虫等。

这些昆虫通过适应水下的环境,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形态和行为,同时也扮演着水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角色。

总结起来,水生动物的多样性令人惊叹。

不同的水生动物通过适应水下环境,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特征和生活方式。

水中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水中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大鲵<ni>(娃娃鱼) --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
【DIRECTORY】
二、水中生活的植物
挺水植物 水 生 植 物
生活方式
浮叶植物
沉水植物 漂浮植物
水生植物是 指那些能够 长期在水中 正常生活的 植物。
【DIRECTORY】
二、水中生活的植物
挺水植物
挺水型水生植物植株高大 ,花色艳丽,绝大多数有 茎,叶之分;直立挺拔, 下部或基部沉于水中,根 或地茎扎入泥中,上部植 株挺出水面。
【DIRECTORY】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鱼为什么 能生活在 水中呢?
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二是能在水中呼吸(用鳃呼吸)。
【DIRECTORY】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虾、蟹(体表有甲)
【DIRECTORY】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龟、鳖、鳄--四肢短小,爬行;用肺呼吸;体表有鳞片或甲。
【DIRECTORY】
二、水中生活的植物
沉水植物


沉水型水生植物根茎生 于泥中,整个植株沉入水 中,具发达的通气组织, 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DIRECTORY】
谢谢大家!
【DIRECTORY】
【DIRECTORY】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中华鲟:
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 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也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 原始的种类之一。 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 2 亿 3千万年前,一 直延续至今,生活于我国长江流域,别处未 见,真可谓“活化石”。
【DIRECTORY】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泥鳅:鱼纲,鳅科。 体延长,亚圆筒形, 长达十余厘米。栖息 泥底,水干枯时,常 钻入泥中;以甲壳类 和昆虫等为食。离水 时能进行肠呼吸。

水中生活的动物

水中生活的动物

水中生活的动物
水中生活的动物是一种独特的生物群体,它们在水中生活、繁衍和捕食。

这些动物包括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水生昆虫和其他水生生物。

它们在水中生活,依靠水中的氧气和食物来维持生命。

鱼类是水中生活的动物中最为常见的一类。

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有些是淡水鱼,有些是海水鱼,还有一些是在淡水和海水中都能生存的。

鱼类通过鳃呼吸来获取氧气,它们在水中迅速游动,捕食其他小鱼或水生昆虫。

除了鱼类,海洋哺乳动物也是水中生活的动物中的重要一部分。

海豚、鲸鱼和海豹等动物都是在水中生活的哺乳动物,它们通常在海洋中游弋,以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为食。

海洋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智力和社会性,它们能够在水中迅速游动,并通过声音来进行交流。

此外,水生昆虫也是水中生活的动物中的重要一部分。

水蚤、水虱和蜻蜓等昆虫都是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它们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植物为食,通过在水中游动来寻找食物和繁殖。

总的来说,水中生活的动物是一个多样化而又神奇的生物群体,它们在水中展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生存方式和生态角色。

它们与水息息相关,共同构成了水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保护水中生活的动物,共同维护水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水中生活的动物

水中生活的动物

水中生活的动物概述水中生活的动物是指以水作为生活环境的动物种类。

它们适应了水中的生活条件,并发展出独特的生理结构和生存方式。

水中生活的动物可以分为淡水动物和海水动物两大类。

它们在水中繁衍生息,构成了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几种典型的水中生活动物。

鲸鱼鲸鱼是海洋中体形庞大的哺乳动物,属于鲸目动物。

它们以浮游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通常通过滤食的方式摄食。

鲸鱼的身体覆盖着厚厚的脂肪层,有助于保温和浮力调节。

它们利用胸鳍和尾鳍的运动来推进自己在水中的前进。

鲸鱼一般会进行迁徙,根据季节和食物的分布而定。

海豚海豚是一类聪明且社会性强的海洋哺乳动物。

它们在水中具有出色的游泳能力和迅捷的反应速度。

海豚善于使用声音进行通信,发出高频率的鸣叫声,在水下传播并接收回声。

这种称为回声定位的技能使得海豚能够迅速捕捉到猎物的位置,并避免危险。

海豚以鱼类、虾和其他海洋无脊椎动物为食,是海洋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

海龟海龟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爬行动物,具有硬壳保护身体。

它们的身体适应了水下生活,具有扁平的外形和流线型的身体结构。

海龟在水中的运动主要依靠四肢和强健的尾巴来完成。

海龟是杂食性动物,以水中的海藻、贝壳和浮游生物为食。

它们通常会选择适合产卵的沙滩或者岛屿作为栖息地。

淡水鱼类淡水鱼类是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鱼类。

它们通常在河流、湖泊和沼泽等水域中繁衍生息。

淡水鱼类的体型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

例如,巨大的蓝鳄龟可以长达3米,具有强大的颚部肌肉和锋利的牙齿,以捕食其他鱼类。

而小巧的七彩神仙鱼则被人们饲养为观赏鱼。

淡水鱼类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通常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繁衍生息。

水母水母是一类透明而柔软的水生动物,常被认为是浮游生物的一种。

它们具有圆盘状的身体和伞状的触手。

水母以浮游生物为食,通过触手上的刺细胞捕捉食物。

有些水母的触手上带有剧毒,可以用于捕捉和杀死猎物。

水母的种类繁多,有些种类在夜晚发出发光的现象,给海洋带来了神秘的景观。

水中生活的动物

水中生活的动物

陆地生活的动物 水中生活的动物 空中飞行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水是生命的摇篮,水中孕育着各种各样的生 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多种多样,有些是我们熟 悉的,有些还未被人类所认识。同学们,你们知 道哪些动物是在水中生活的呢?
海洋动物描绘
淡水动物描绘
鱼类是最常见的水生动物,我们所 吃的水产品种,数量最多的也是鱼。
在夜晚时,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池塘中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 氧气,而且鱼与藻类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在黎明时池 塘水中含氧量最少。天亮以后,由于池塘中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 氧气,使池塘中的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便 停止了浮头现象。
2、鲸、海豚、海龟、海豹等动物也生活在水中,为什么它们不 属于鱼类呢?他们在形态结构上有像鱼类吗
2
鳃丝
3
鳃弓
问题1:鱼的鳃为什么是红色的?
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
问题2: 鳃丝为什么又多又细?
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
问题3: 水如何进入鱼鳃,又从什么地方流
出?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 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
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 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 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 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 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B、造成中华鲟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近年来,水质的污染,对中华鲟亲鱼的性腺发育、自然繁殖受精卵的
孵化以及幼鲟的生长和发育均不利。受水质污染的影响,长江口幼鲟分布 范围已明显缩小,如70年代以前,中华鲟幼鱼曾是杭州湾的四种主要捕捞 对象之一,目前,该水域已难觅幼鲟踪迹。而长江口的幼鲟也因水质污染 出现了肝癌病变。80年代后,中华鲟产卵群体中性别比例严重失调,雌、雄 比已达到3:1甚至5:1,中华鲟雄性亲鱼精子活力逐年下降,也可能与长 江水质污染有直接关系。

水中的动物

水中的动物
10.1水中的动物
一、水中常见动物的种类:
1.节肢动物: 梭子蟹
2.软体动物: 三角帆蚌 3.两栖动物: 青蛙
4.腔肠动物: 珊瑚虫 5.哺乳动物: 座头鲸
6.鱼类:
鲨鱼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源自活的特征(一)认识鲫鱼的外部结构
背鳍 尾鳍
侧线
鳃盖
臀鳍 胸鳍
腹鳍
(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1.鱼鳍(胸鳍、腹鳍、尾鳍)的作 用是什么? 2.鱼呼吸的器官是什么?
方案一: 取两条活的鲫鱼.一条不作任 何处理,另外一条用纱布分别固定不同 的鱼鳍,静置1---2分钟后观察,记录观察 的结果。 方案二:取一条活的鲫鱼放入水槽中, 将红墨水滴入,观察并记录现象;然后, 把鱼鳃用纱布裹住,再将红墨水滴入, 观察并记录现象。
问题: 1.为什么要留一条正常的鱼? 2.为什么要分别固定鱼鳍? 3.为什么要静置一段时间后再观 察? 4.为什么不直接剪掉鱼鳍?
(三)鱼类其他适合水中生活的特征
1.体形:纺锤形 2.体色:背部深灰、腹部银白色 (保护色) 3.体表:身体表面的鳞片有黏液,减 小运动时的阻力 4.感觉器官:侧线感知水流的方向 、速度,测定方位 …..
二、归纳鱼类的主要特征
三、观察河蚌
思考: 1.怎样区分河蚌的前端和后端? 2.观察河蚌的贝壳、鳃、外套膜、 斧足等结构,思考有什么作用? 3.常见的软体动物还有哪些?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四、丰富的水生动物资源
问题: 1.“四大家鱼”指哪四种淡水鱼 类? 2.混合放养的原理是什么? 3.软体动物有哪些经济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水中的动物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

(2)、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我国的水生动物资源状况,养成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实施个性化的探究实验方案。

教学难点:
“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性试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请你想一想都有哪些?
播放课件; 视频“多姿多彩的生物是世界”。

请你举例说一说。

(附图片)
1、腔肠动物例如:水母、海葵、珊瑚虫等
2、软体动物例如:河蚌、螺蛳(si)等
3、节肢动物门甲壳纲例如:虾、蟹等
4、两栖动物例如: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5、哺乳动物例如:鲸、海豚、海狮等
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呢?我们以鲫鱼为例来探究一下。

1、观察鲫鱼的外形、体表、身体分布等提出鲫鱼适应水中生活可能具有的特征。

三、实验过程
材料用具:活鲫鱼21条、鱼缸11个、纱布11块、硬纸板11片、小夹子11个、红或蓝墨水11瓶、滴管11个等。

分组:分为10组,各小组提出自己的问题,成员自己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

并认真观察作好记录。

探究步骤: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实验、
5、得出结论
你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1、鲫鱼的外形、体表、身体分部、体色各是怎样的?
2、鲫鱼有哪些鱼鳍、各有几个?
3、鲫鱼的胸鳍、腹鳍有什么作用?
4、鲫鱼的背鳍有什么作用?
5、鲫鱼的尾鳍有什么作用?
6、鲫鱼的侧线有什么作用?
7、鲫鱼用什么呼吸,呼吸器官由什么组成?
作出假设实施实验:
得出结论汇报交流:
1、鲫鱼的身体外形呈纺锤形(梭形)。

躯干和尾部有鳞片。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2、鲫鱼有背鳍、尾鳍、臀鳍各1个,胸鳍、腹鳍各1对。

3、鲫鱼的胸鳍、腹鳍能够保持鱼体的平衡。

4、鲫鱼的背鳍也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

5、鲫鱼的尾鳍能够控制鱼体前进的方向。

6、鲫鱼的侧线和神经相连,有感知水流方向、速度和测定方位的作用,帮助鱼留意水中的动静。

7、鲫鱼用鳃呼吸,鳃腔内有鳃丝,鳃的颜色是鲜红色,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视频:1、鲫鱼的形态观察2、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五、巩固练习;
1、鲫鱼是一种常见的()鱼类,鲫鱼鳃盖后缘以前是( )、中间的部分是( ),肛门以后是( ).( )和( )覆盖有鳞片.鳞片表面有( ),可以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2、身体背面的颜色是( )色,腹面是( )色。

这种色在水里不易被()发现。

3、鲫鱼身体两侧各有一行(),它是一种特殊的()器官。

4、鲫鱼身上有五种鳍,它们分别是()、()、()、()、和()。

5、世界上的鱼类约有22000种,它们的特征是()生活在水中,用()运动,用()呼吸,体形呈( )形,体表有()能分泌(),保持身体润滑。

六、拓展延伸:请你谈谈鱼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医学界人士认为:经常食用鱼,可以预防贫血症、低血糖、高血压和动脉血管硬化等疾病。

鱼类具丰富营养价值。

鱼类的蛋白质含量约15~24%,所以鱼肉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而且这些蛋白质吸收率很高,约有87~98%都会被人体吸收。

鱼类的脂肪含量比畜肉少很多,而且鱼类含有很特别的ω-3系列脂肪酸。

鱼油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及D,特别是鱼的肝脏含量最多。

鱼类
也含有水溶性的维生素B6、B12、烟碱酸及生物素。

鱼类还含有矿物质,最值得一提的是丁香鱼或沙丁鱼等,若带骨一起吃,是很好的钙质来源;海水鱼则含有丰富的碘;其它如磷、铜、镁、钾、铁等,也都可以在吃鱼时摄取到。

鱼肉富含蛋白质,可以帮助幼儿、儿童及青少年生长发育,生病或身体有伤口的时候,也可以帮助复原及愈合。

而且鱼肉的蛋白质,肌纤维构造比较短、结缔组织也比较少,鱼肉吃起来细致嫩滑,也较容易消化,非常适合幼儿及老人食用。

鱼类所含的脂肪比畜肉少,热量较畜肉低。


鱼类和我们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应该保护鱼类。

1、我们要保护幼鱼,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为禁渔期,禁渔期内禁止捕捞野生鱼类。

2、建立保护区,实行禁渔保护制度,保护鱼的数量和种类。

3、通过驯化、养殖和人工放流,保护处于濒危状况的特有鱼类。

4、建立幼鱼自然保护区。

遵循捕捞野生鱼类的标准。

5、对渔网的网洞大小作详细的规定。

禁止毒鱼、炸鱼、电鱼行为。

6、颁发可持续鱼类证书等。

保护鱼类从我做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