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水中动物之最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动物之最》含课件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动物之最》一、活动目的通过“动物之最”这个主题的科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常见动物以及它们身上的特点,激发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探究动物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课件、图片或者实物2.以动物为主的图书、杂志等3.白纸、彩笔等绘画物品4.用于配合游戏的道具(例如玩具动物)三、活动流程第一步:导入活动1.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提问(例如:“谁知道哪种动物的速度是最快的?”或者“哪种动物的力量最强?”等),引导幼儿思考动物之间的差异。
2.通过展示课件、图片或者实物,让幼儿认识身边常见的动物,并与幼儿共同讨论动物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例如外貌、习惯、食物、生活地点等)。
第二步:探究活动1.通过阅读相关的幼儿图书或者杂志,让幼儿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基本知识。
例如通过问答、说故事等方式,让幼儿知道狮子为什么被称作“动物之王”、企鹅为什么能在寒冷的南极生存等等。
2.请幼儿用颜色笔或者白纸黏贴等方式进行绘画,让他们画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并在画的过程中了解动物身上的特征和功能 (例如善于爬树的猴子、善于游泳的企鹅等等)。
第三步:游戏活动1.请幼儿们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带来,积极参与动物之间的比赛,例如比赛看谁的动物跳得最高、跑得最快等等。
2.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去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和叫声,并通过比较观察,发现每种动物之间的异同之处。
第四步:总结评价1.感性评价:通过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或者活动中的表现,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了解幼儿所付出的努力,夸奖幼儿的表现,并教育幼儿需要进一步学习、探究动物之间的知识。
2.总结反思:通过让幼儿讲述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给予观察、举例分析等方式,让幼儿总结体验到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并提出进一步改进建议。
四、课件说明[点击此处下载课件](链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第一部分:课程的导入及展示;2.第二部分:对常见动物进行讲解;3.第三部分:组织幼儿参加游戏活动;4.第四部分:教师对课程的总结评价。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动物“之最”》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动物“之最”》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引起幼儿对动物“之最”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特点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动物“之最”。
2. 引导幼儿思考并分享他们知道的动物“之最”。
教学活动:1. 开场游戏:动物猜谜。
2. 教师出示一些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第二章:最大的动物——蓝鲸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蓝鲸是最大的动物。
2. 培养幼儿对蓝鲸特征的认知。
教学内容:1. 介绍蓝鲸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展示蓝鲸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和描述。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蓝鲸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蓝鲸的特点。
2. 观看蓝鲸的视频,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蓝鲸的生活习性。
第三章:最小的猴子——眼镜猴教学目标:1. 使幼儿知道眼镜猴是世界上最小的猴子。
2. 培养幼儿对眼镜猴特征的认知。
教学内容:1. 介绍眼镜猴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展示眼镜猴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和描述。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眼镜猴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眼镜猴的特点。
2. 观看眼镜猴的视频,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眼镜猴的生活习性。
第四章:飞得最快的鸟——箭羽燕教学目标:1. 使幼儿了解箭羽燕是飞得最快的鸟。
2. 培养幼儿对箭羽燕特征的认知。
教学内容:1. 介绍箭羽燕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展示箭羽燕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和描述。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箭羽燕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箭羽燕的特点。
2. 观看箭羽燕的视频,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箭羽燕的生活习性。
第五章:总结教学目标:1. 巩固幼儿对动物“之最”的认知。
2. 培养幼儿的总结能力。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动物“之最”。
2. 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对这些动物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活动: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动物“之最”。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这些动物的认识和感受。
第六章:最大的陆生动物——非洲象教学目标:1. 使幼儿了解非洲象是最大的陆生动物。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物之最》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物之最》1.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界的一些最大、最小、最高、最快、最慢等方面的信息;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3.发展幼儿的探究精神,引导幼儿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4.建立幼儿良好的爱护动物的观念。
2. 教学内容1.飞禽类动物之最;2.肉食类动物之最;3.底栖生物之最;4.水生动物之最;5.昆虫之最;6.哺乳动物之最;7.鸟类之最。
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2.发展幼儿的探究精神,引导幼儿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3.建立幼儿良好的爱护动物的观念。
难点:1.利用简单的科学知识来引导幼儿探究动物之最;2.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大小、速度等概念。
4. 教学准备1.课件:《动物之最》;2.图书:动物百科;3.实物:速度测量仪、字符卡片、图卡片;4.问题卡片。
5. 教学过程5.1 活动准备1.清理现场,布置好课桌椅、课件等教学资源;2.诱导幼儿预习动物百科,让其预习一些动物之最的信息。
5.2 课前热身1.让幼儿合作识字:教师出示多个字符卡片,让幼儿根据字母大小按顺序排队,合作拼出单词,如:鼹鼠、伊蚊、黄鼠狼、树袋熊;2.让幼儿动手制作问题卡片:给出一些问题让幼儿在小组里制作问题卡片,如:谁是最高的?谁跑得最快?;3.系列提问:教师提问幼儿知道哪些动物之最,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5.3 导入新知1.教师呈现鸟类飞行速度的图卡片,问:“你们知道哪一个鸟儿飞得最快?”让幼儿回答;2.出示飞禽类动物的相关图卡片和生动形象的视频,进行学习和展示;3.具体分析,让幼儿知道鸟类之间的各种差异;4.提出问题卡片,让幼儿组队讨论和回答。
5.4 拓展知识1.呈现各种肉食类动物相关题目卡片,引导幼儿探究“什么动物味儿最大?”各种肉食类动物之间的区别;2.联系课堂提问,教师提问所学内容,引导幼儿探究更多的动物之最信息,并加以拓展。
5.5 总结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科学知识,帮助幼儿体会所学内容的重要性;2.进行交流分享,提醒幼儿一些细节问题,加强其对信息的总结和巩固。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物之最》含课件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一些动物的特点,知道“之最”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几种动物的特点,知道“之最”的意义。
难点: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比较动物的特点,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动物图片、PPT课件。
2. 经验准备:幼儿有观察动物的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2. 讲解: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几种动物的特点,让幼儿知道“之最”的意义。
3. 观察与比较: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动物的特点,让幼儿找出每种动物的“之最”特点。
4. 表达与交流:教师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出动物的“之最”特点,引导幼儿相互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观察和比较动物特点时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 听取幼儿对动物“之最”特点的表达,评价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六、教学内容:1. 介绍鸟类中的“之最”:最大的鸟、最小的鸟、最快的鸟等。
2. 介绍哺乳动物中的“之最”:最大的哺乳动物、最小的哺乳动物、最高的哺乳动物等。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特点。
2. 比较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动物的特点,找出每种动物的“之最”特点。
3. 互动交流:教师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出动物的“之最”特点,引导幼儿相互交流。
八、教学步骤:1. 鸟类“之最”:教师展示鸟类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找出最大的鸟、最小的鸟、最快的鸟等。
2. 哺乳动物“之最”:教师展示哺乳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找出最大的哺乳动物、最小的哺乳动物、最高的哺乳动物等。
3. 总结与交流:教师引导幼儿总结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之最”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并进行交流。
大班科学活动动物之最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动物之最教案
一、活动背景
大班儿童正处在认识事物的初级阶段,对动物的认知也随着年龄
的增长而逐步深入。
通过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可以增进孩子们对动
物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地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兴趣,增强动手能力,提高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常见动物中的最大/最小/最高/最重/最长物
种并能口头表述;
2.学生能够通过比较不同种类的动物的体型大小、体长等外
部特征,了解各类动物之间存在的差异;
3.学生能够通过手工实践探究、观察实验等方式,体验科学
探究的过程,并感受科学的神奇和乐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与学生互动交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接下来
的活动做好铺垫。
2. 认识动物的外部特征
通过 PPT 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的图片和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不同
种类的动物有何不同之处,可以让他们自己进行分类和比较。
3. 探究动物之最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方式,在动物世界中寻找“最大/最小/最高/最重/最长” 这些标签的主人公,以此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品种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
4. 小组活动:动物分类游戏
将学生分组,让每一个小组通过合作游戏,对动物进行分类。
游戏规则如下:
1.教师出示一幅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动物的体型大小、体长等特征来阐述该动物的人类属性(比如:这只动物体型很大,有锋利的牙齿,他最可能是野外的猛兽);
2.每一个小组都可以对同一幅图片进行讨论,并最后让一个代表发言;
3.最后,教师通过发放道具,让获胜组展示他们的成果。
5. 手工实践环节
让学生自己制作。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动物“之最”》及教学反思[大全5篇]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动物“之最”》及教学反思[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925c7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e.png)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动物“之最”》及教学反思[大全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动物“之最”》及教学反思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动物“之最”》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在某一方面能称得上“之最”的动物,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动物“之最”》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使幼儿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3、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在某一方面能称得上“之最”的动物。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1、课件-动画片:大象有个长鼻子。
2、ppt课件:动物之最。
【活动过程】一、导入。
1、观看动画片,引起兴趣。
小朋友最喜欢看动画片了,现在呢,老师请小朋友看一个很有趣的动画片,看完以后呢,给老师和小伙伴讲讲动画片里演了什么故事。
2、你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动物?(1)大象。
(2)长颈鹿。
(3)鸵鸟。
(4)河马。
二、展开。
1、这些动物有些什么特点呢?(让幼儿互相说一说)2、引导幼儿讨论动物身上最明显的特点。
它们都有各自的本领和特点,那么,它们身上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吧。
3、ppt课件:动物之最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幼儿说出的动物之最,进行归纳:(1)脖子最长的动物是:长颈鹿;(2)鼻子最长的动物是:大象;(3)耳朵最长的动物是:兔子;(4)跑的最快的动物是:猎豹;(5)最凶猛的动物是:老虎;(6)嘴巴最大的动物是:河马;(7)唱歌最好听的动物是:百灵鸟。
4、请幼儿同桌两人互相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动物,它有什么本领?还有哪些动物之最?5、请幼儿表演动物之最。
如:表演大象:就做出长鼻子的样子,并说:“我是大象,我的鼻子最长。
”【活动延伸】学唱英语歌:大象有个长鼻子。
师幼一起边看动画片,边唱英语歌,根据幼儿的兴趣,反复跟唱。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动物之最》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动物之最》第一章:导入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张动物园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哪些动物是世界上最特别的吗?”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些动物之最,让我们一起探索它们的特别之处。
第二章:最大的动物——蓝鲸1. 教师展示蓝鲸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蓝鲸的特点。
2. 教师介绍蓝鲸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它们生活在海洋中,用肺呼吸,是哺乳动物。
3. 教师提出问题:“蓝鲸为什么能成为最大的动物呢?”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第三章:最小的动物——蚂蚁1. 教师展示蚂蚁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蚂蚁的特点。
2. 教师介绍蚂蚁是地球上最小的动物之一,它们生活在土壤中,有强大的触角和力量。
3. 教师提出问题:“蚂蚁为什么能成为最小的动物之一呢?”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第四章:飞得最高的动物——鹰1. 教师展示鹰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鹰的特点。
2. 教师介绍鹰是飞得最高的动物之一,它们有着强大的翅膀和锐利的视力,生活在山区和森林中。
3. 教师提出问题:“鹰为什么能飞得最高呢?”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第五章:潜得最深的动物——章鱼1. 教师展示章鱼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章鱼的特点。
2. 教师介绍章鱼是潜得最深的动物之一,它们生活在海洋中,有着灵活的触手和强大的喷射能力。
3. 教师提出问题:“章鱼为什么能潜得最深呢?”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这五个章节是《动物之最》教案的前半部分,主要通过展示不同动物的特点和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后续章节将继续介绍其他动物之最,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动物的知识。
第六章:跑得最快的动物——猎豹1. 教师展示猎豹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猎豹的特点。
2. 教师介绍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它们生活在草原和森林中,有着强大的爆发力和敏锐的视觉。
3. 教师提出问题:“猎豹为什么能跑得最快呢?”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大班科学《动物之最》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一些动物的特点,知道这些动物为什么被称为“之最”。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一些动物的特点,知道这些动物为什么被称为“之最”。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表达出动物之被称为“之最”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动物图片、PPT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2. 基本环节:(1)教师播放PPT,展示各种动物的特点,让幼儿说出为什么这些动物被称为“之最”。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让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动物之最。
(3)教师总结,强调动物之最的特点。
3. 拓展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之最。
五、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动物之最的掌握程度。
2. 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绘画作品,了解幼儿对动物之最的理解和想象力。
3. 教师可以询问幼儿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于动物之最的分享情况。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对动物之最的好奇心。
2. 探究:教师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动物为什么被称为“之最”。
3. 实践: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通过卡片游戏、贴纸等方式,找出每个动物的特点,并将其标记为“之最”。
4. 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发现和体验,让全班幼儿共同学习和交流。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动物之最,并强调每个动物的独特之处。
七、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动物之最的好奇心。
2. 观察讨论法: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动物的特点。
3.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