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调查方法说明0822打印稿.ppt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技术理论与方法通用课件

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可根据该成果确 定整治的重点区域和目标,制定针对 性的整治措施。
同时,该成果还可以为土地整治工程 的后期管理和维护提供参考,确保工 程效益的持久发挥。
05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市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案例
调查目的
全面了解某市耕地的质量等别情 况,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
定义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是对耕地 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进行综 合评估,确定耕地的质量等级及 其在生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目的
为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和 改善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可 持续发展。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的重要性
1 2
有利于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调查评价,了解耕地的适宜性、生产潜力等 ,为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 依据。
04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成果应用
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的重要依据,而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 价与监测成果为其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可根据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成果,确定土地利用 结构和布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土地利用现状资料
收集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籍资 料等,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分
布和变化情况。
土壤类型与分布资料
收集土壤类型图、土壤普查资 料等,了解土壤类型、理化性 质和分布情况。
气候条件资料
收集气象观测资料、气候分区 图等,了解气候条件对耕地质 量的影响。
地形地貌资料
收集地形图、地貌图等,了解 地形地貌对耕地质量的影响。
发展趋势
随着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时,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耕地质量等 别调查评价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方面的考量。
如何进行新增耕地和“不稳定耕地”调查

03如何进行新增耕地和“不稳定耕地”调查殷松杉(长春市国土资源局双阳分局,吉林长春130000)摘要:在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中,准确调查二次调查新增耕地和“不稳定耕地”的面积、类型、权属及分布情况,是目前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实施该工作的操作方法与程序。
关键词:新增耕地;“不稳定耕地”;调查中图分类号:F323.211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5.03.0681二次土地调查目标任务调查在1999年1月1日《土地管理法》修订施行后,由单位和个人自行开垦、未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前纳入耕地统计范围、且不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土地整理项目区的新增耕地。
调查处于林区、牧区、河道防洪泄洪区、湖泊水库最高洪水位控制范围内的耕地,受沙化、荒漠化等因素影响的耕地;二次调查新增耕地图斑,可以作为不稳定耕地图斑。
2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2.1二次土地调查方法以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对比199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对二次调查增加的耕地,经实地核定位置、范围、质量等级等,形成单位和个人自行开垦的新增加耕地面积调查结果,实现对新增耕地的上图入库,并对二次调查新增耕地利用条件进行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2.2二次土地调查程序2.2.1确定控制面积按照国家下发的新增耕地面积作为控制面积上限,上图落位过程中确保新增耕地面积只减不增。
2.2.2确定新增耕地范围在2009年土地调查数据库中提取耕地图斑,结合1998年以来变更调查资料,扣除二次调查前纳入变更调查的耕地图斑,扣除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内的图斑,确定单位和个人自行开垦的新增耕地图斑范围。
2.2.3确定新增耕地质量等级依据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数据库等已有调查资料,确定新增耕地的国家自然质量等级。
2.2.4确定新增耕地类型对于新增耕地中的国有耕地,确定为单位自行开垦的新增耕地,标注为“DWXZ”(单位新增);对于新增耕地中的集体土地、已经发包的土地,确定为个人自行开垦的新增耕地,标注为“GRXZ”(个人新增)。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业用地数据事后质量核实方法讲解

组织职责
国务院农业普查办公室、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 局成立联合工作组,统一组织事后质量核实。
省农业普查办公室、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统 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成立联合工作组, 组织实施核实工作。
县级农业普查办公室、国土部门、国家统计局调 查队及抽中村所在乡(镇)国土所、抽中村干部 组成耕地核实工作小组,协助完成核实工作。
耕地的地类属性:填写耕地图斑的
三级分类代码。即: 111:灌溉水田;112:望天田 113:水浇地;114:旱地; 115:菜地。
面积:填写耕地图斑的土地调查记
录、台帐或图上量算面积。
单位:亩,保留一位小数。
实地核实情况
位置确认 范围确认 地类确认
位置确认:在当地专业人员和熟悉村地
2831.6
3655.5
4519.0
√
5431.2
①计算抽样距离(k):
k=∑f/n ∑f : 耕地面积合计=5431.2 n : 样本量=2 k =5431.2/2=2715.6
②确定随机起点(u1):
0 到 k 之间的随机数(r): r=rand() *2715.6=1313.3 u1 = r =1313.3
实地核调查记录
图斑编号 坐落位置 地类属性 记录面积
图斑编号:是指台帐等土地调查记录或
重新分割的核实样本图斑的编号。
坐落位置:是指核实图斑样本内任意点
的坐标位置,用度分秒表示。已经建立数 据库的地方,可直接用软件转换图斑位置 点。选项是椭圆参数标准“WGS84”,位 置格式“度分秒”。没有建立数据库的地 方,由专业人员通过地图坐标估计大致位 置。
村名
溪水 三山 屋前 梨树 江上 花巷 关渡 风岭 青云 浦里
6.1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调查方法说明0822打印稿

耕地增加省份及参考面积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行政单位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江西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西区 四川省 西藏区 甘肃省 宁夏区 新疆区 面积(万亩) 1757.9 1318.9 2177.6 6174.8 191.6 165.4 566.9 303.0 72.4 215.5 116.2 577.9 21.0 1546.8
地类的原则,将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范围 内和沙化荒漠化的“不稳定耕地”纳入了耕地范围调查统计。
二次调查新增耕地面积中还包含了部分农民自行开发,且长期
未纳入地方统计的耕地数据。
为保障这两部分耕地的后续有效利用与科学管理,急需要界定
其每一地块的准确位置,并加以标注说明。
二
总体目标
“BW”。
(4)上图标注
上图标注要求
(1)标注图斑在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中必须为耕地。 (2)此次标注的“不稳定耕地”不包含坡度25度以上的耕地。在标注时,不能标
注在坡度为25度以上的图斑。
(4)上图标注
(4)上图标注
坡度等级为5级 坡度等级为5级
(4)上图标注
(3)标注为河道和湖泊防洪泄洪区内的应在河道和湖泊防洪泄洪区
HSBW1
(4)上图标注
(4)上图标注
新增加的“不稳定耕地”标注:
位于河道防洪泄洪区内的标注为“HDBW2”; 位于湖泊防洪泄洪区内的标注为“HPBW2”; 林区内林业职工自行开垦的标注为“LQBW2”;
草原过度开垦的标注为“CYBW2”;
受土地荒漠化、沙化及其他因素影响的标注为“HSBW2”。
如何进行新增耕地和“不稳定耕地”调查

如何进行新增耕地和“不稳定耕地”调查作者:殷松杉来源:《吉林农业》2015年第02期摘要:在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中,准确调查二次调查新增耕地和“不稳定耕地”的面积、类型、权属及分布情况,是目前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实施该工作的操作方法与程序。
关键词:新增耕地;“不稳定耕地”;调查中图分类号: F323.2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3.0681 二次土地调查目标任务调查在1999年1月1日《土地管理法》修订施行后,由单位和个人自行开垦、未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前纳入耕地统计范围、且不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土地整理项目区的新增耕地。
调查处于林区、牧区、河道防洪泄洪区、湖泊水库最高洪水位控制范围内的耕地,受沙化、荒漠化等因素影响的耕地;二次调查新增耕地图斑,可以作为不稳定耕地图斑。
2 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2.1 二次土地调查方法以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对比199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对二次调查增加的耕地,经实地核定位置、范围、质量等级等,形成单位和个人自行开垦的新增加耕地面积调查结果,实现对新增耕地的上图入库,并对二次调查新增耕地利用条件进行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2.2 二次土地调查程序2.2.1 确定控制面积按照国家下发的新增耕地面积作为控制面积上限,上图落位过程中确保新增耕地面积只减不增。
2.2.2 确定新增耕地范围在2009年土地调查数据库中提取耕地图斑,结合1998年以来变更调查资料,扣除二次调查前纳入变更调查的耕地图斑,扣除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内的图斑,确定单位和个人自行开垦的新增耕地图斑范围。
2.2.3 确定新增耕地质量等级依据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数据库等已有调查资料,确定新增耕地的国家自然质量等级。
2.2.4 确定新增耕地类型对于新增耕地中的国有耕地,确定为单位自行开垦的新增耕地,标注为“DWXZ”(单位新增);对于新增耕地中的集体土地、已经发包的土地,确定为个人自行开垦的新增耕地,标注为“GRXZ”(个人新增)。
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地类认定原则与方法

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地类认定原则与方法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地类认定原则与方法1 1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
耕地中宽度<1.0m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1.1下列土地确认为耕地⑴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及蔬菜作物。
粮食作物包括稻类、麦类、杂粮类、豆类、薯类等。
经济作物包括纤维类(如棉花)、油料类、糖料类等。
饲料作物指纯牧区以外的饲料、绿肥作物等。
⑵新增耕地通过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和农民自主开发变为耕地的土地。
⑶不同耕作制度,种植和收获农作物为主的土地耕作制度主要包括轮作、间作、混作、套作(也称套种)、轮歇等。
⑷被临时占用的耕地①由于季节、经济利益、暂时需要等原因,在耕地上临时种植的苗圃(育苗地)、草皮、花卉、果树、美化绿化用树木等的土地,并在调查底图、外业调查手薄、数据库中注记实际用途,如“苗”。
②在耕地上从事水产养殖未破坏耕作层的土地。
在调查底图、外业调查手薄、数据库中注记“渔”。
⑸耕地受灾但耕作层未被严重破坏、可以恢复耕种的土地。
⑹耕地被人为撂荒的土地⑺其他情况①在江、河、湖等围垦地上种植农作物3年以上,且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土地。
②在耕地上大面积种植果树、经济林、茶园、苎麻的土地,确认为耕地,并在调查底图、外业调查手薄、数据库中注记实际用途,如“桔”、“杨”、“茶”、“苎麻”等。
③25°以上的梯田,以及土层较厚、能常年耕种、有稳定产量的坡地。
④按照国家退田还湖政策,规定实施双退,现仍在常年耕种的土地,确认为耕地,并在调查底图、外业调查手薄、数据库中注记“双退”。
⑤铁路、公路、大堤控制建设范围内实际耕种的土地。
⑥江、河、湖、水库以外实际种植农作物的低洼地。
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地类认定原则与方法

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地类认定原则与方法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地类认定原则与方法1 1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
耕地中宽度<1.0m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1.1下列土地确认为耕地⑴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及蔬菜作物。
粮食作物包括稻类、麦类、杂粮类、豆类、薯类等。
经济作物包括纤维类(如棉花)、油料类、糖料类等。
饲料作物指纯牧区以外的饲料、绿肥作物等。
⑵新增耕地通过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和农民自主开发变为耕地的土地。
⑶不同耕作制度,种植和收获农作物为主的土地耕作制度主要包括轮作、间作、混作、套作(也称套种)、轮歇等。
⑷被临时占用的耕地①由于季节、经济利益、暂时需要等原因,在耕地上临时种植的苗圃(育苗地)、草皮、花卉、果树、美化绿化用树木等的土地,并在调查底图、外业调查手薄、数据库中注记实际用途,如“苗”。
②在耕地上从事水产养殖未破坏耕作层的土地。
在调查底图、外业调查手薄、数据库中注记“渔”。
⑸耕地受灾但耕作层未被严重破坏、可以恢复耕种的土地。
⑹耕地被人为撂荒的土地⑺其他情况①在江、河、湖等围垦地上种植农作物3年以上,且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土地。
②在耕地上大面积种植果树、经济林、茶园、苎麻的土地,确认为耕地,并在调查底图、外业调查手薄、数据库中注记实际用途,如“桔”、“杨”、“茶”、“苎麻”等。
③25°以上的梯田,以及土层较厚、能常年耕种、有稳定产量的坡地。
④按照国家退田还湖政策,规定实施双退,现仍在常年耕种的土地,确认为耕地,并在调查底图、外业调查手薄、数据库中注记“双退”。
⑤铁路、公路、大堤控制建设范围内实际耕种的土地。
⑥江、河、湖、水库以外实际种植农作物的低洼地。
土地资源学—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平地、丘陵地 1.20 2.50 5.00 25.00
山地、高山地 1.60 3.75 7.50 37.50
——镶嵌限差:
利用航空影像制作DOM时, 像片或影像之间镶嵌 限差不超过下表之规定(单位:米) 。
DOM比例尺 1:500 1:1 000 1:2 000 1:5 000 1:10 000 1:50 000
▲融合影像要求纹理清晰(建构筑、地类图斑边界清晰)、 光谱信息畸变小(能够区分耕地与林地等),无重影、模糊 等现象。
▲重叠区的影像纹理应一致。当影像时相相同或相近时,色 彩应趋于一致
调查底图制作:
▲DOM按标准比例尺图幅进行分幅,分幅与编号执 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叠加界线 等有关信息,并参照《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进 行图廓整饰,整理形成调查底图。
DOM比例尺 图像空间分辨率
1:5 000 不低于1m
1:10 000 不低于2.5m
1:50 000 不低于10.0m
航天遥感影像应层次丰富、纹理清晰、色调均匀、反差 适中,云量覆盖应小于10%,且不能覆盖城乡结合部等 重点地区,侧视角一般小于15°,最大不能超过25°。
DOM制作:
▲航空DOM制作依据国家航空摄影测量及正射影像图 制作相关标准。
041 天然牧草地 042 人工牧草地 043 其它草地
051 批发零售用地 052 住宿餐饮用地 053 商务金融用地 054 其它商服用地
一级类
编码
名称
06
工矿仓
储用地
07
住宅
用地
08
公共管
理与公
共服务
用地
编码
二级类 名称
061
工业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