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工具生产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2019-2020新标准完整版)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管理制度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以下简称“双控体系”)前期顺利推进、后期双控体系地正常运行,提高双控体系地针对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监管模式,不断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我公司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把风险预控放在隐患排查治理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放在事故前面,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结合我公司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区队。
第二章风险辨识流程及规范第三条术语及定义、缩略语1.风险: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地可能性和后果地组合。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地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地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地严重程度。
即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2.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地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地组合。
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地物理实体。
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
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地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是指物地状态和环境地状态等。
- 1 -3.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地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地伴随风险地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地组合,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
4.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地风险并确定其特性地过程,风险管控流程见图1。
图1 风险管控流程第四条安全风险辨识范围公司井上、井下所有区域,包括所有系统及生产经营活动地区域和地点。
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地原则,组织对生产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等内容地基本信息。
第五条安全风险辨识方法- 2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地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地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地过程。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管理制度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2)2.1 风险识别 (3)2.1.1 常规识别 (4)2.1.2 临时识别 (5)2.2 风险评价 (6)2.2.1 评价方法 (7)2.2.2 评价等级 (8)2.3 风险控制 (10)2.3.1 已知风险控制措施 (11)2.3.2 风险降低措施 (12)三、企业隐患排查治理 (13)3.1 隐患排查 (15)3.1.1 日常排查 (16)3.1.2 专项排查 (16)3.1.3 综合排查 (17)3.2 隐患治理 (18)3.2.1 制定治理方案 (19)3.2.2 实施治理措施 (20)3.2.3 验证治理效果 (21)四、双控体系运行与维护 (22)4.1 制度建设 (24)4.2 组织机构与职责 (24)4.3 监督检查 (26)4.4 持续改进 (27)五、附则 (28)一、内容综述本管理制度旨在构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双控体系,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定。
该制度要求企业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并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企业还需定期对隐患进行排查治理,实现闭环管理,确保隐患及时消除,防范事故的发生。
双控体系的建设将企业安全管理从事后处理转向事前预防,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全面开展风险点识别,包括生产流程、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等方面,确保不留死角。
对识别出的风险点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级别,建立风险档案,为后续的风险管控提供依据。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风险点实行分级管理,一般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三级。
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中等风险:除常规管理措施外,还需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加强监督检查。
高风险:实行重点管控,制定重大风险源清单,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必要时进行停产整治。
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为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根据炼钢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炼钢安字〔2016〕41号)的有关要求,经车间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任务目标(一)建立切合车间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实施有效措施管控车间重点危险源和重大安全风险,明确风险点并实施标准化管控。
(二)结合厂级要求,在车间原有隐患排查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做到“各级排查到位、及时治理消除、实现闭环管理”。
(三)充分落实“一岗双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将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贯穿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
(四)充分利用网络化、信息化手段,进一步规范现有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提升管理的有效性,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确保生产安全稳定顺行。
二、成立“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1组长:XXX副组长:XXX XXX组员:XXX XXX XXX XXX XXX主要职责:研究构建车间两个体系,制定实施方案,开展两个体系宣贯和推进工作,监督检查指导各班组“双体系建设”开展及落实情况。
三、责任分工(一)车间主任XXX为“双体系建设”实施的主要负责人,负责总体推进、监督、考核。
(二)安全特别助理XXX负责机械设备设施、工业建筑、机械点检检修、消防等方面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负责应急组织等方面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负责培训教育。
(三)区域工程师XXX负责电气设备设施、电气点检检修、动力能源等方面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负责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四、实施步骤(一)文件准备与宣贯阶段(2016年8月10日至31日)1. 编制相关文件(1)在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公司实施方案、炼钢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细则》、《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细则》、《危险源管理办法》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2排查治理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车间实施细则。
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的实施计划方案

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的实施计划方案一、前言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永恒主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管理,降低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本文提出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的实施计划方案。
该方案将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确保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科学、规范、高效地开展。
二、目标1.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形成管理闭环;2.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意识,培养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3.减少事故发生频次和风险程度,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4.优化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提升安全管理效能。
三、实施步骤1.组建领导团队成立由企业高层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团队,负责制定实施计划和方案、统筹协调推进工作。
2.制定管理标准编制《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管理办法》,明确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和责任分工,规定隐患排查和治理的流程和要求,确保安全工作有章可循。
3.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风险分级标准,并将各类风险进行分类、评估和处理。
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风险得到规范和有效的管控。
4.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制定隐患排查治理的流程和方法,明确隐患排查、整改和验收的责任和要求。
落实隐患记录、整改和追溯制度,确保隐患得到及时和彻底的治理。
5.建立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计划,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活动,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意识。
开展定期的安全知识培训和演练,提升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技巧。
6.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级部门和个人进行安全工作的定期考核。
对于安全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激励和奖励,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7.建立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部门和岗位的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安全工作有人负责、有环节可查。
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1)

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为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根据《关于印发<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经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任务目标(一)建立切合车间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实施有效措施管控车间重点危险源和重大安全风险,明确风险点并实施标准化管控。
(二)结合厂级要求,在车间原有隐患排查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做到“各级排查到位、及时治理消除、实现闭环管理”。
(三)充分落实“一岗双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将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贯穿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
二、成立“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赵风太副组长:钱鑫组员:王秀文、王业振、张普、谭龙、刘家昊、王超、高金杰1主要职责:研究构建车间两个体系,制定实施方案,开展两个体系宣贯和推进工作,监督检查指导各班组“双体系建设”开展及落实情况。
三、责任分工(一)办公室主任钱鑫为“双体系建设”实施的主要负责人,负责总体推进、监督、考核。
(二)安全助理王秀文负责机械设备设施、工业建筑、机械点检检修、消防等方面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负责应急组织等方面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负责培训教育。
(三)电气专工张普负责电气设备设施、电气点检检修、动力能源等方面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负责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四、实施步骤(一)文件准备与宣贯阶段1. 编制相关文件(1)在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公司实施方案、电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细则》、《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细则》、《危险源管理办法》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车间实施细则。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施方案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措施,对于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安全生产风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和防范事故的发生。
二、风险分级管控1.风险评估:对企业的生产流程、设备设施、人员行为等进行全面评估,识别风险点和风险等级。
2.风险管控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适应性的管控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应急措施等。
3.风险监测与应对:建立风险监测体系,定期对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管控措施。
三、隐患排查治理1.隐患排查:组织专业人员对企业的生产环境、工艺设备、作业操作等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隐患。
2.隐患分级:对发现的隐患按照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包括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较低风险。
3.隐患治理:采取适当的措施对隐患进行治理,包括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工艺优化和操作规范等。
4.隐患复查:对已治理的隐患进行定期复查,确保治理效果的持续稳定。
四、双重预防体系1.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结合:将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作为相互关联的工作,形成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的双重预防体系。
2.信息共享和协同: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漏洞。
3.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建立完善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4.定期绩效评估:对双重预防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纠正和完善措施,保证体系的稳定运行。
五、实施步骤1.制定实施计划: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的实施计划。
2.组织实施工作:按照计划,组织专业人员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制定管控措施和治理方案。
3.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共享平台,方便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重预防体制实行方案为增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风险的管控举措,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依据上司部门《对于推动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重预防体制建设的实行方案》文件精神,在 XX范围内实行两重预防体制,现联合 XXXXXX实质状况,拟订本实行方案。
一、基本思路坚持源泉管控、标本兼治,经过辨别风险、控制风险,实时治理风险管控过程出现的缺失、破绽及无效环节等形成的事故隐患,实现把风险管控在隐患前方、把隐患除去在事故发生前方,有效提高安全生产齐整防控能力,夯实截止较大以上事故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全面实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两重预防体制建设工作,辨别剖析生产作业地区的安全风险,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增强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实现两重预防体制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确实增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提高实质安全水平。
三、实行步骤(一)准备阶段(2018 年 2 月 -3 月)1、成立两重预防体制推动小组。
组长: XX副组长: XXX成员: XXXXXX。
安全室负责拟订两重预防体制建设的实行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行内容、工作要求及敦促各单位建设工作进度。
灵活室依据自己专业特色负责对应条线两重预防体制建设工作,敦促各单位电仪、设备条线工作进度。
各单位是两重预防体制建设详细实行单位,依据总厂实行方案,牵头组织分岗位、分工种展开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由单位负责人敦促工作进度。
2、展开全员培训。
对全体职工展开对于风险管控和两重预防体制建设等内容的培训,掌握两重预防体制建设有关知识,具备参加风险辨别、评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
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鉴别工作场所的危害与风险、并将有关知识和理念流传给全体职工的能力,保证两重预防体制建设工作顺利展开。
(二)风险评估阶段(2018 年 4 月-6 月)1、合理区分风险单元。
各单位依据本单位的生产工艺流程或作业活动、设备设备等区分风险辨别和评估单元,其中岗位单元是安全风险评估的最基本单元。
工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一、公司介绍 (3)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3)三、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11)四、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信息一览表 (12)一、公司介绍略。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公司所属各部门: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鲁政办字〔2016〕36号和鲁安发﹝2016﹞16号文件精神,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公司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现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通知如下:1、总体要求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活动,落实“安全管控四级递进落地法”安全管理体系各级人员安全责任,认真分析、排查、管控各类安全风险点,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安全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
2、组织机构为保证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扎实有效,现成立公司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体系建设办公室设在安环部办公室,安环部经理兼任体系建设办公室主任,负责做好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指导、统筹、检查和考核工作。
3、实施方案3.1、动员部署。
各部门要组织动员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开展安全风险排查、采取防范措施、控制和降低危险、防止事故发生的重大意义,把安全风险管控立足于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员工,发动全体员工对照电力行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企业标准,深入开展查找身边安全风险活动,形成风险管控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受益的氛围。
3.2、排查分级全方位、全过程地排查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生产系统、设备设施、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施工场所、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按照危险程度分为1、2、3、4级(1级最危险,依次降低),在在6月15日前各部门将排查出问题进行汇总,上报安环部,由安环部建立排查档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金工具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五金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全套资料《2019-2020新标准整编汇总》单位名称:某工具厂2019年 X月1目录第一部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6)第1章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7)1.1 编制目的 (7)1.2 编制依据 (7)1.2.1 相关法规及规定 (7)1.2.2 部门规章 (8)1.2.3 地方法规及文件 (10)1.2.4 标准和规范 (11)1.3 基本要求 (13)1.3.1 健全机构 (13)1.3.2 完善制度 (13)1.3.3 组织培训 (14)1.3.4 落实责任 (14)1.4 术语及定义 (14)1.4.1 风险评价 (14)1.4.2 危险源 (14)1.4.3 危害 (14)1.4.4 危险有害因素 (14)1.4.5 危害因素辨识 (14)1.4.6 风险 (15)1.4.7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15)1.4.8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15)1.4.9 风险评估 (15)1.5 危害因素辨识 (15)1.5.1 辨识范围 (15)1.5.2 辨识内容 (16)1.5.3 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 (16)1.6 风险识别、评价及控制流程 (16)第2章风险识别措施 (18)2.1 企业危险源(风险点)及辨识标准 (18)2.2 五金生产企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31)第3章风险评估体系 (34)3.1 企业风险源识别依据 (34)3.2 企业风险评价办法 (35)3.3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35)3.3.1 作业活动的划分 (37)3.3.2 作业危害分析步骤 (37)3.3.3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 (40)3.3.4 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安全措施 (43)3.4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60)3.4.1 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 (61)3.4.2 安全检查表编制分析要求 (61)3.4.3 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 (62)3.4.4 测算危害发生可能性L判断标准 (64)3.4.5 测算危害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评判标准 (65)3.5 作业风险分析法 (66)3.5.1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LEC) (66)3.5.2作业风险分析法(风险矩阵) (68)3.6 工业车间全生产风险点统计表 (77)3.7 工业厂安全生产条件现场检查表 (82)3.8 工业工人安全操作指导 (99)3.9 全检查分析(SCL)记录表 (100)3.10 五金生产企业生产车间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108)第4章风险控制体系 (116)4.1 风险责任人划分 (116)4.2 风险控制措施 (120)4.2.1 机械设备的使用及保养 (120)4.2.2 五金生产企业危险源防范及应急救援措施 (120)4.3 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125)4.4 选择风险控制时考虑因素 (126)4.5 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126)4.5.1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26)4.5.2 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128)4.5.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29)4.5.4 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132)4.5.5 安全教育制度 (137)4.6 控制措施优先选择原则 (138)4.7 风险控制效果评审 (138)第5章风险告知卡 (140)第6章附录样表 (202)6.1 风险点分类标准 (202)6.2 风险评估表 (207)6.3 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 (208)6.4 企业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样表) (208)6.5 企业安全检查表表法(SCL)记录表(样表) (213)6.6 作业活动清单 (217)6.7 安全检查对照样表 (225)6.8 设备设施清单 (232)第二部分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233)第1章隐患排查治理作业指导书 (234)1.1 编制目的 (234)1.2 术语及定义 (234)1.3 编制依据 (235)1.4 基本要求 (237)1.4.1 健全机构 (237)1.4.2 完善制度 (238)1.4.3 组织培训 (238)1.4.4 落实责任 (238)第2章工作任务及实施 (239)2.1 成立隐患排查领导小组 (239)2.2 责任及职责划分 (239)2.3 隐患排查 (240)2.4 隐患排查结果的处理 (242)2.4.1 隐患分级 (242)2.4.2 隐患的判定标准 (243)2.4.3 隐患级别的确定 (243)2.4.4 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通报 (244)2.5 隐患分级治理 (244)2.5.1 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
(244)2.5.2 一般隐患的整改 (245)2.5.3 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 (245)2.5.4 整改期间的防范要求 (245)2.5.5 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45)2.5.6 隐患治理验收 (250)2.6 五金生产企业安全隐患自查报告(模板) (251)2.7 档案管理 (253)2.8 评审与更新 (254)第3章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255)3.1 基础管理类 (256)3.2 作业活动类 (273)3.3 设备设施类 (389)第4章隐患排查台账 (449)4.1 隐患排查台账 (449)4.2 安全隐患检查表 (451)4.3 隐患排查频次表 (459)4.4 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检查表 (461)4.5 职业健康安全隐患检查表 (462)4.6 隐患整改通知单 (464)4.7 安全生产隐患通知单(排查) (465)4.8 安全生产隐患验收单(治理和验收) (467)第5章附录样表 (469)5.1 表1: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样表 (469)5.2 表2:隐患排查治理记录样表 (471)5.3 表3:隐患排查治理公示样表 (472)5.4 表4:隐患排查治理通知单样表 (474)5.5 表5:一般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样表 (476)5.6 表6: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表 (478)5.7 表7:事故隐患分类汇总表 (481)5.8 各专业隐患排查表 (482)5.8.1 安全基础管理隐患排查表 (482)5.8.2 区域位置及总图布置隐患排查表 (487)5.8.3 工艺隐患排查表 (491)5.8.4 设备隐患排查表 (494)5.8.5 电气系统隐患排查表 (497)5.8.6 仪表隐患排查表 (501)5.8.7 危险化学品管理隐患排查表 (503)5.8.8 储运系统隐患排查表 (505)5.8.9 公用工程隐患排查表 (512)5.8.10 消防系统隐患排查表 (514)第一部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第1章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1.1编制目的为了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事安全生产分级管控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防范工作,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方案,并贯彻落实《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暂行规定》的精神要求,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遏制事故的发生,我公司决定在建立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并开展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按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全面排查、及时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对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闭环管理;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通过建立起完善、有效运行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推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1.2编制依据1.2.1相关法规及规定1.2.2部门规章1.2.3地方法规及文件1.2.4标准和规范1.3基本要求1.3.1健全机构为了确保每个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需要全体干部、职工同心协力、齐抓共管;进一步关注每个职工的生命安全,关心我站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公司每个员工责无旁贷的责任。
我们公司本着有岗就有责,有职就有责的原则,制定“一岗双责”安全责任制度,对于落实好我公司安全工作,确保公司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建立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牵头的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从企业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层,都应当参与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主要负责人作为本单位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应保证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工作的资源投入,其他部门及人员应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工作,以确保企业安全生产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1.3.2完善制度企业在隐患排查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及相关记录文件,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风险分级管控贯穿于生产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专业、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1.3.3组织培训企业制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风险分级管控的内容与标准、工作程序、方法等,并保留培训记录。
1.3.4落实责任企业建立风险分级管控目标责任考核及奖惩机制,并严格执行。
1.4术语及定义1.4.1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系统或作业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及其严重程度所进行的分析和评估,并以既定指数、等级或概率值作出定性、定量的表示。
1.4.2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现实的各种系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某些种类的危险源。
1.4.3危害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1.4.4危险有害因素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1.4.5危害因素辨识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
1.4.6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R) = 频率(L) × 严重度(S)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1.4.7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
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1.4.8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适合于对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1.4.9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1.5危害因素辨识1.5.1辨识范围(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汽油、柴油的装卸、存储和加油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