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压强第2课时教学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第2课时)优质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起压强的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Pa)”。
重点: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难点:通过探究过程建立压强概念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探究,讨论,启发式教学,归纳教具: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压力和压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今天我们再进一步来研究有关压强的问题。
例题演示:1、质量是5吨的大象,每条腿的面积是250平方厘米,请计算压强;学生完成练习:1.F=G=mg=5000kgx10N/kg=50000NS=4x250cm2=1m2P=F/s=50000N/1m2=50000pa巩固公式的应用新课教学:1.完成对公式P=F/S的变形(1)求面积的公式(2)求压力的公式2、根据公式理解F.S.P之间的关系学生完成:S=F/PF=PS当F一定时,PS成反比当P一定时,F与S成正比当S一定时,P与F成正比熟练掌握公式,灵活变形后再应用正确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较快较正确地完成一些填空选择题一.猜压强:全班同学谁的体重最大?全班同学谁的脚最小?猜猜全班哪个压强最大?二.设计实验:问:你知道你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注意是体重,学生回答的一般是质量,注意把“斤”单位换算成千克)问:如何测出自己对地面的受力面积呢?学生猜想:XX同学的压强最大,(因为他最重产生的压力让学生学会测量人体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建立人体站立,行走时压强大小的概念注意测量脚底面积的方法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他们使用方格纸进行实验。
数出图9-6中不满一格的方格数,除以2,再加上完整的方格数,可以得到鞋印的面积数。
这是计算不规则形状物体面积的有效方法。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十章第一节《压强》参考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下第十章第一节《压强》一、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 压强的单位;3.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5. 压强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定义,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单位;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压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难点: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如何将压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海绵、重物、尺子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实验,将一块重物放在海绵上,让学生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提问:为什么海绵会凹陷?这个现象与压强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1)教师介绍压强的定义,解释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其计算公式为P=F/S,单位为帕斯卡(Pa)。
(2)讲解压强的单位,让学生理解1Pa的含义: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3)分析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举例说明: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如:“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是10N,受力面积是2平方米,求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引导学生运用压强公式P=F/S计算,得出答案。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如:“一个重50N的物体,放在受力面积为0.01平方米的支撑面上,求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强。
”5. 实验探究:6.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举例说明。
7. 压强的应用实例:讲解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胎为什么要有气压?液体压强计的原理等。
8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1节压强第2课时教学案5

个人复备第十章第一节 压 强(第2课时)【教学时间】________ 【 教者】 【教学目标】1.会测量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2.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用这一方法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 3.会推导柱形物体产生压强大小的公式;能进行较为复杂的压强问题的计算和判断。
【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二、目标定学:三、预习探学: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四)活动:利用体重计和方格纸测量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1.猜一猜:同组同学中,哪位同学对地面的压强最大?2.设计实验:(1)如何测出人对地面的压力?(2)如何测出地面的受力面积? 3.实验并收集数据:例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铺一张方格纸,质量为54k g 的人左脚单脚站立时,在方格纸上留下的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个人复备每一个方格的面积为4×10-4 m 2,数方格时,超过半格的 算一格,不足半格的忽略不计.那么此人左脚单脚站立时, 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是 m 2,对地面的压强大约 是 Pa. (g 取l0N/kg ) 4.思考与讨论:(1)哪位同学对地面的压强大?是否体重越大压强就越大?(2)实际的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与图示的鞋印是否相同?估测的压强偏大还是偏小?(五)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讨论交流:观看课本P79图10-7,其中增大压强的有图 , 采用的方法是 ;减小压强的有图 ,采用的方法是 。
2.归纳小结:由压强公式p =F/S 得到,增大压强的方法有:(1)在压力一定时, (2)在受力 面积一定时,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1)在压力一定时, (2)在受力面积 一定时, 。
(六)典型例题例1 一块砖平放和竖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其受力面积之比为4∶1,则平放和竖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压力之比为__________。
例2 甲、乙两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G 甲=3G 乙,S 甲=1/4S 乙,则甲、乙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之比p 甲:p 乙是 。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第二课时教案-新版

一、压强(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增大压强的方法(2)知道减小压强的方法。
(3)会估测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维和想像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和推理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探索观察实验、计算训练,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学生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过程。
因此本节课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设计了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自学交流三个一环节,而所有的体验学习,贯穿于教学始终,并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
同时,通过体验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逐步培养了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小组互相学习、合作,形成全班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立体交叉网络结构,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小组之间往复的、多通道、多层次的信息交流,在这种全方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和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同学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
教学策略:让学生利用实验器材,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归纳出压力、压强的概念。
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教学难点:压强知识的应用。
突破策略:在应用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概括等思维方法理解压强概念。
四、教学资源:1、教师用:装沙子的容器、烧杯、气球、多媒体、铅笔、饮料瓶、重物。
2、学生用:橡皮泥、文具盒、塑料尺等。
五、教学设计: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压强》教案(第2课时)(苏科版八年级下)

【目标】(1)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这一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2)能用压强公式掌握简单的测量方法和进行定量的计算。
【重点】压强的概念理解和压强公式的应用。
【难点】压强测量的实验设计。
【问题1】压强的测量和计算〖活动〗测量一个人站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强〖方案〗①如何测量人对地面的压力?。
②如何测量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受力面积?。
③需要准备器材:。
④简述实验过程:。
⑤记录实验数据:〖辨析〗当人行走时,他对地面的压强又是多少?。
〖说明〗受力面积不规则的物体,如测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脚底的形状不规则,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测出其面积.我们可以利用画方格纸的方法,然后在纸上踩上脚印,数出脚印的格数(不满一格的算半格),然后乘以单格的面积,就可以得出脚的底面积.这种方法可以用在测不规则形状的面积上.格子越小越精确.〖练习〗1.小明学过了压强后,决定测算自己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他首先测出自己的质量为56kg,然后站在方格纸上并描出自己站立时一只脚的鞋印,如图所示。
已知方格纸每小格的面积是5cm2,据此可算出这只鞋印的面积约为 cm2(计数时凡大于半格、不满一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最后算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Pa。
(g取10N/kg)【问题2】增大和减小压强〖思考〗①压强是越大越好,还越小越好呢?人的质量m/kg对地面的压力F/N地面的受力面积S/cm2对地面的压强p/Pa②如何去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呢?〖活动〗观察课本及以下相关图例,了解压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总结归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总结〗〖练习〗1.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若把A稍微向右水平移动,则A 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的变化情况是 ( )A. F变大,P变大B. F不变,p 变大C. F变大,P变小D. F不变,P变小2.“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的四种动物器官中,具有增大压强功能的是()3.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站在水平沙面上,它的质量为400kg,每只脚掌的面积为0.02m2,(1)骆驼对沙面的压力为多大?对沙面的压强为多大?(2)骆驼的脚掌约为马脚掌面积的三倍,这么大的脚掌对它有什么好处?【问题4】典型例题例1.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最接近于()A.50N 103PaB.50N 104PaC.500N 103PaD. 500N1.增大压强方法:、。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 第1节 压强 教案

第十章第1节压强教案
㈠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会简单区分压力和重力。
2)会设计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4)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Pa)”,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5)通过对压强概念建立过程中各种科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初步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和推理等能力。
6)通过活动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并能用这一方法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
7)鼓励大胆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创新意识;并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精神。
㈡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压力和压强概念;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难点:有效组织好探究活动归纳出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真正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㈢教学准备
1.教师备:气球、布满铁钉的小桌及配套木板
2.学生备:一端削尖的铅笔,气球,图钉,用钉子做腿的小桌,海绵,砝码,木板,盛有适量水矿泉水瓶,装有沙的容器
板书设计:
压力:垂直 表面
压力的作用效果 1.与 压力 和 受力面积 有关 2.结论: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 2)当压力相同时,…… a.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b.定义: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
c.公式:S
F
p =
d.单位:帕(Pa )(1Pa=1N/m 2)
e.
压强( p ) 增大↓↑=S F p 减小↑
↓
=
S F p。
八年级下册《压强》第二课时教案

八年级下册《压强》第二课时教案
八年级下册《压强》第二课时教案
一、前言
课题:压强
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与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启发学生总结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得出结论
二、压强
根据上述结论,要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能只用压力的.大小,在物理上我们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压强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那么我们怎样将压力的大小和压力的作用面积对压强的影响同时考虑进去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速度的定义,讨论交流一下我们应怎样定义压强。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F
P =
S
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符号意义单位
P 压强帕(Pa)
F 压力牛(N)
S 受力面积平方米(2)
例题桌面上静止的一盒粉笔的重力为6牛,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分米2
计算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强。
解:1分米2= 0.01米2
P=F/S=6N/0.012=300Pa
答: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强为300帕。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得出出压强的定义
讲解压强的符号、单位
引导学生用公式计算压强
讨论交流
记忆压强的公式、单位、字母的意义。
熟悉使用压强的公式进行计算
三、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我们要怎大或减少压强,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增大压力
增大压强
减少受力面积
减少压力
减少压强
增大受力面积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得出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整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整章教案)第一章:压强的概念与计算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压强的定义和意义。
学会使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2 教学内容压强的定义: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压强公式:P = 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A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引入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意义。
讲解压强公式,让学生理解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进行压强计算的练习,巩固学生对压强公式的掌握。
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二章:液体压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学会使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且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液体压强公式:P = ρgh,其中P表示液体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液体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2.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引入液体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的特点。
讲解液体压强公式,让学生理解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和深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
进行液体压强计算的练习,巩固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
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三章:气体压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气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学会使用气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能够运用气体压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气体压强的特点:气体对容器壁有压强,且随温度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气体压强公式:P = nRT/V,其中P表示气体压强,n表示气体物质的量,R表示理想气体常数,T表示温度,V表示气体体积。
气体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引入气体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气体压强的特点。
讲解气体压强公式,让学生理解气体物质的量、理想气体常数、温度和体积对气体压强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复备
第十章第一节压强(第2课时)【教学时间】________
【教者】
【教学目标】
1.会测量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2.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用这一方法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
3.会推导柱形物体产生压强大小的公式;能进行较为复杂的压强问题的计算和判断。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二、目标定学:
三、预习探学:
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四)活动:利用体重计和方格纸测量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1.猜一猜:同组同学中,哪位同学对地面的压强最大?
2.设计实验:(1)如何测出人对地面的压力?(2)如何测出地面的受力面积?
3.实验并收集数据:人的质量
m/kg 人对地面的压力F/N 地面的受力面积S/m 2人对地面的压强p/Pa
例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铺一张方格纸,质量为54k g 的人
左脚单脚站立时,在方格纸上留下的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
每一个方格的面积为4×10-4m 2
,数方格时,超过半格的
个人复备算一格,不足半格的忽略不计.那么此人左脚单脚站立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是
m 2,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
Pa.(g 取l0N/kg)
4.思考与讨论:
(1)哪位同学对地面的压强大?是否体重越大压强就越大?(2)实际的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与图示的鞋印是否相同?估测的压强偏大还是
偏小?
(五)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讨论交流:观看课本P79图10-7,其中增大压强的有图
,采用的方法是;减小压强的有图,采用的方法是。
2.归纳小结:由压强公式p =F/S 得到,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1)在压力一定时,
(2)在受力面积一定时,;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1)在压力一定时,
(2)在受力面积一定时,。
(六)典型例题
例1一块砖平放和竖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其受力面积之比为4∶1,则平放和竖
放
时,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压力之比为__________。
例2甲、乙两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G 甲=3G 乙,S 甲=1/4S 乙,则甲、乙两物体对
桌面的压强之比p 甲:p 乙是。
例3封冻的江河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4×104Pa,在冰面上行驶的雪橇质量
是200kg,它与冰面的接触面积是0.4m 2。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雪橇上最多
能装多少kg的货物?例4小莉同学的质量为45kg,她每只鞋接触地面的面积为1.5×10-2m 2,她站在了
一块泥地上。
为了不让脚陷进泥地,她在水平泥地上放一块重力为200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