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全)

基础知识天天背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有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职能。
3.纸币是国家(或者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2.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则相反。
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其互补品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反之相反。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价格变动促使商品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商品价格上涨,扩大生产规模;反之缩小生产规模。
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获得价格竞争优势。
③促使商品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4.(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2)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复习提纲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它们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她国家机关的关系: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她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4、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就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直接与间接)产生。
5、★人大代表的职责:①权利:人大代表享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与质询权;②义务:人大代表应该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与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与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体(政权组织形式)①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物的政治制度;②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③组织原则: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与活动原则就是民主集中制;④民主集中制:A、含义:民主集中制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B、表现:a、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b、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c、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复习提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人民就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整理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复习提纲

整理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复习提纲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知识点温习提纲必修2?《政治生活》温习提纲第1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主体:公民)(知识提纲: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的特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坚持的原则、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第1课人民民主专政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我国宪法规定:“x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同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份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3、人民民主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保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注意区分两个特点)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1)人民民主最广泛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但体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现阶段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指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戴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戴祖国统1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2)人民民主最真实①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既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资的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权益得到日趋充分的实现。
②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获得的成绩,充分反应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3)人民民主的最管用我国建立1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坚持4项基本原则;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要求;5、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监督权。
(2)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保护国家统1和民族团结、遵照宪法和法律、保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高考必备)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高考必备)高中政治复提纲(高考必备)
1. 党的基本知识
- 党的性质、纲领、党章
- 党的党员条件、党员教育、党员组织生活制度
- 党的组织体系、党的领导制度
- 作风建设
2. 宪法与法律
- 宪法的基本原则、功能和种类
- 宪法的修改过程和方法
- 法律的概念、特点和地位
- 法律的制定和修法程序
3. 国家机关与政治制度
-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与职责
- 政府职能与结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代表选举- 参政议政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
4. 国家治理与社会问题
-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特点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社会保障制度与扶贫政策
5. 民族宗教与区域经济
- 民族政策与民族团结
- 宗教自由与国家的宗教政策
- 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支持政策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优势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
以上提纲可作为高中政治复习的导航,重点从党的基本知识、宪法与法律、国家机关与政治制度、国家治理与社会问题、民族宗教与区域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几个方面展开学习与复习。
每个知识点都要详细了解相关的内容,掌握其基本原则、特点和实践意义,以备应对高考。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1.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查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2.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包括哪三个?(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A立法权:即指定法律的权力。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B决定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C任免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的权力。
D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
③地位: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2)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①性质: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②职权: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②职权: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③地位:它们与全国人大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4.人大代表(1)性质: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产生方式:由民主选举产生。
①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②县以上的,即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代表由其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即间接选举产生。
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最新最全)

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必修二)答题技巧(1)对国家国内有关活动的政治意义:①(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③(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④台湾问题:反对“台独势力”及活动;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海峡两的人民共同利益与愿望;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与最高利益;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稳定与繁荣。
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对国家对外交往活动:①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②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3)对党的政治意义:①(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②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4)思想文化意义:①(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②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高中政治答题套路(不能硬套、要仔细总结哟)一:凡讲到“精神反作用”如:“政治文明”“民族精神”“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神六精神”“奥运精神”等与意识反作用有关的题都可考虑:意识能动作用(科学理论的能动作用、认识的反作用、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三观。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们当家作主的国家1、了解我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P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是新型的民主)A、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B、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2、懂得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P9)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3、懂得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和责任(P9)政治义务是指公民应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的责任。
①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③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④公民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4、学会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①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P10):①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2)村民自治的途径和方式:广大村民直接投票选举直接满意的人担任村民委员会干部。
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村民自治的途径和方式还有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
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点1、民主党派的性质: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2、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政党制度的内容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4、多党合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政体: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
(国体:国家的性质)2、我国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4、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5、民主集中制的体现: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人大代表民主选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决策少数服从多数。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国家行政、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6、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的优势:(1)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2)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权力统一;(3)有力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与团结。
如何认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作用及关系?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其领导方式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但党委并不能取代人大、政府和政协的职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复习提纲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它们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4、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直接和间接)产生。
5、★人大代表的职责:①权利:人大代表享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②义务:人大代表应该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体(政权组织形式)①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物的政治制度;②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③组织原则: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④民主集中制:A、含义: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B、表现:a、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b、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c、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复习提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人民就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即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人大代表才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7、★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根本原因: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②意义:A、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B、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C、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D、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③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④优越性:A、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B、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C、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D、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8、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坚定制度自信,不要固步自封;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复习提示:1、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2、注意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同:①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国家权力机关;②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也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坚持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意义: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宗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指导思想:①地位: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②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③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⑤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⑥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①关于邓小平理论:A、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精髓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②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内涵: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科学发展观:内涵:第一要义是发推动经济社会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6、我国政党制度的主要内容: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政治领导)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7、人民政协的性质、主题和职能:①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②主题: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③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是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度。
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复习提示: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执政和参政不同,但有密切联系。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组织上相互独立,法律上地位平等,工作上是互相监督的关系,它们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2、我国的多党派合作不是多党联合执政在我国的多党合作中,执政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各民主党派成员被选为人大代表,在人大、政府担任领导职务,直接参加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但是他们不是通过名额分配代表民主党派在国家机关工作的,不能把民主党派参政视为执政。
3、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的区别与联系①性质不同: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不是国家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国家机关。
②职能不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③联系: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三者分别是我国的国体、政体、领导核心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并通过它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
我国工人阶级对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领导,是通过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
党的主张、政策,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成为国家的法律和规定。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其中,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4、★我国处理民主关系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②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③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④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5、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必然性:适合我国国情。
由我国的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决定,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②优越性:A、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C、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D、有利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复习提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我国的宗教政策的内容: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7、弘扬科学精神,以科学态度对待宗教。
复习提示:1、如何理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①要注意不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而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②要明确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民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③宗教能够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党和国家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条件下,能够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