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历年山东省聊城市初三历史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
山东中考历史历年真题含答案 (76)

中考历史历年真题含答案1.对全国的统治,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的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这一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隋朝改变用人制度通过科举制选拔人才,元朝时实行行省制度,这一制度影响至今,所以D符合题意。
封建王朝不断强化中央集权,从秦朝的郡县制;宋朝的分化事权,重文轻武,减弱节度使的权力;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朝废除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清朝建立军机处。
复习古代政治史要抓住此线索。
2.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认为,在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
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A.抽签产生公职人员B.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C.赋予妇女政治权利D.给参政公民发放津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
由材料“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可知,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给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为保证公民能积极参加城邦政治活动,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发放津贴。
故选:D。
3.我国自古就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后来皇帝成为了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请问它的出现与谁有直接关系A.秦始皇嬴政B.汉高祖刘邦C.隋文帝杨坚D.宋太祖赵匡胤【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自立为皇帝,谓之“德过三皇,功高五帝”,所以A符合题意。
【点拨】识记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称皇的人。
4.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地区建立行政机构的标志是A.秦朝设置南海郡B.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C.明朝设置奴儿干都司D.清朝设置府【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元朝巩固边疆的措施。
元朝时管辖澎湖和琉球的机构是澎湖巡检司。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山东省潍坊市2015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15中考历史真题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考生信息填涂清楚。
试题所有答案均须涂、写在答题卡限定的区域,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少康……以收夏众,遂灭过戈,复禹之绩"。
这描述了传说中发生在古代湖北大地上的著名事件是A.少康复国之战 B.夏商朝代更替 C.春秋争霸战争 D.秦国商鞅变法2.汉代,“丝綢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 B.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国丝绸C.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 D.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3.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为A.独尊儒术B.实行汉化C.开发江南D.科举取士4.“‘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闽浙粤沿海诸地……”其历史功绩是A.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B.收复台湾全部领土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抗击沙皇俄国入侵5.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宋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
其中,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的是A.《敦煌飞天图》 B.《百子嬉春图》 C.《清明上河图》D.《秋郊饮马图》6.《诸城县续志》赞誉清代乾嘉年间一位祖籍本地的官员:“砥砺风节,正身率属……遇事敢为,无所顾忌。
”这位官员是A.赵明诚 B.赵秉忠C.郑板桥 D.刘墉7.1840和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C.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D.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8.近代史上,寿光一带曾流传着一首民谣:“牛头镇,两头尖,当中出了个马保三。
2022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和答案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22年聊城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
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1.试题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6页。
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2.将姓名、考场号、座号、考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试题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愿你放松心情,认真审题,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在长期的劳动中,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从而进化成了‘人’。
”这里的“进化”应发生在()A. 旧石器时代B. 河姆渡文化时期C. 半坡文化时期D. 尧舜禹时代2. 我国省级行政区简称的由来大体有三种:第一,取全称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第二,因境内山、河、湖而得名;第三,由古地名或古国名演化而来。
下列省份简称的由来属于第三种的是()A. 河南湖南B. 江西陕西C. 辽宁浙江D. 山东山西3. 古代民本思想是人本思想在政治伦理上的集中体现。
下列语句最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A.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B. 法与时变,礼与俗化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4. “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西汉政论家主父偃的这段话评价的历史人物应是()A. 齐桓公B. 秦孝公C. 秦始皇D. 汉武帝5. 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
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是()A. 全国文字统一B. 纸的发明与改进C. 科举制度的创立D. 雕版印刷的成熟6. 下列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这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的秦半两钱 唐开元通宝 契丹货币 西夏货币A. 民族交融的加强B. 冶铁技术的进步C. 抑商政策的演变D. 征税方式的变化7. 《元史·地理志》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2015年山东烟台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5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历史试题(共 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15·山东烟台)1.记者2014年10月11日从农业部获悉,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稻第四期攻关项目获得重大突破,创造了亩产1026.7公斤的新纪录。
我国古代最早种植水稻的是()A.山顶洞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2015·山东烟台)2.“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A.削弱了王国势力 B.促成了“文景之治”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2015·山东烟台)3.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
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015·山东烟台)4.“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下列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A.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B.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C.这一时期正式形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局面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2015·山东烟台)5.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依此指出清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含义是()A.完全禁止海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只是禁止对英贸易 D.对外自由开放(2015·山东烟台)6.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
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A.师夷长技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D.救亡图存(2015·山东烟台)7.2015年1月15日是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纪念日。
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位于今陕西西安的半坡村的是半坡遗址。
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选:C。
【考点】本题以人类遗址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地点。
2.【答案】C【解析】据“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联称颂的是李冰,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都江堰,知道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司隶校尉是汉代至魏晋时监督京师和地方的检察官,监督和检举京城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至东晋罢废。
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朝政治制度的认识。
把握司隶校尉的主要职能。
本题要准确掌握汉朝政治制度的内容的基础上顺利解答。
4.【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北平袁绍,南拒孙刘”,结合课本所学,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国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的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攻打南方的刘邦和孙权。
D项符合题意。
由“南拒孙刘”,可知AB两项不合题意;诸葛亮曾经辅佐刘备。
C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的认识。
5.【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
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谈左、老,尤精释义。
……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五经》是中国的经典著作,魏孝文帝在北魏广泛传播,不该一字。
山东初三初中历史中考真卷带答案解析

山东初三初中历史中考真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某同学利用下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内容应是A.西周分封B.春秋五霸C.战国七雄D.秦灭六国3.秦朝“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于是A.建立皇帝制B.确立丞相制C.推行郡县制D.强化监察制4.右边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皇帝施政政策要点。
这些政策产生的结果应是A.推进大一统格局B.形成三国鼎立局面C.加快江南经济开发D.促进北方民族融合5.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
“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
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
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6.某王朝疆域空前辽阔,始设“十省分天下之治”。
这个王朝应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7.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一组大事表。
这组大事可用于研究A.明太祖强化皇权B.顺治帝初定天下C.康熙帝巩固统一D.乾隆帝抵御侵略8.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多少年后台湾才回到祖国怀抱?A.50年B.60年C.70年D.80年9.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Democracy)和S(Science)。
这是纪念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开展的A.维新变法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爱国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10.今年暑假小明准备去江西参加以“革命摇篮,星火燎原”为主题的红色旅游。
出发前他应了解的历史大事是①南昌起义②井冈山会师③长征会师④中共七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下图标语中“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得到初步实现的标志性事件是A.九_八事变爆发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卢沟桥事变爆发D.台儿庄战役胜利12.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百团大战”资料卡片。
山东省济宁市2015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试卷类型A济宁市二0一五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
考试时间60分钟。
共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
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20分。
)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2.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右图反映的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4.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①鉴真东渡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华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5.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下列各项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资治通鉴》编成②雕版印刷术的发明③“麻沸散”的研制使用④《齐民要术》的问世A.③①②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④①6.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下面这样一组图片进行探究学习,你认为他们学习的主题应该是A.宋代海外贸易兴盛 B.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商业繁荣D.宋代民族融合7.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A.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B.成吉思汗——建立元朝C.汉武帝——修筑长城 D.耶律阿保机——建立西夏8.下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其中的a、b、c、d指四个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②b的都城在上京③与c并立的两个政权是由契丹族建立的金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④d的建立者是忽必烈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9.左宗棠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014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4 东省聊城市中考历史试卷及解答(共100分,考题时间70分钟)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
共50分)(2014·东聊城)1.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①打制石器②钻孔石斧③鱼纹彩陶盆④谷遗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14·东聊城)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最主要的是因为()A.分封制的推行 B.百家争鸣的活跃 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D.合纵连横的开展(2014·东聊城)3.柳宗元评价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秦朝()A.推行郡县制 B.统一度量衡 C.允许土地买卖 D.建立丞相制(2014·东聊城)4.某同学举办“中国古代重大工程”图文展览。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这首诗与下列哪幅图片搭配最合适?()都江堰秦长城隋运河赵州桥A B C D(2014·东聊城)5.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缘自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深思?()A.春秋诸侯争霸 B.汉末军阀割据 C.魏晋北民南迁 D.隋朝暴政而亡(2014·东聊城)6.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朝代西汉(2年)西晋(280年)唐代(742年)宋代(1080年)地区北方965 149 493 459南方111 65 257 830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 C.城市经济活跃 D.民族融合加强(2014·东聊城)7.某班举行辩论会。
四位同学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明清时期的特征?()A.帝国中兴B.短暂繁荣C.盛世危机D.政权并立(2014·东聊城)8.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激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