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虚拟存储器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答案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涵盖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原理。

本文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

1. 什么是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一种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它包括了五个基本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其中,运算器负责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指挥各部件协同工作,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输入设备用于接收外部输入,输出设备用于向外部输出结果。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提出标志着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它为后来的计算机设计奠定了基础。

2. 什么是指令周期和时钟周期?指令周期是计算机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它包括了取指、译码、执行、访存和写回五个阶段。

而时钟周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时间单位,它由主频决定,主频越高,时钟周期越短,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也就越快。

指令周期和时钟周期的关系是,指令周期 = 时钟周期×指令周期数。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理解和掌握指令周期和时钟周期的概念对于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3. 什么是存储器层次结构?存储器层次结构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各种不同速度和容量的存储器按照层次结构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原则。

它包括了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四个层次。

寄存器位于CPU内部,速度最快,容量最小;高速缓存位于CPU和主存之间,速度次之,容量较小;主存储器是CPU直接访问的存储器,速度较快,容量适中;辅助存储器是外部存储器,速度最慢,容量最大。

存储器层次结构的设计旨在充分利用不同速度和容量存储器的优势,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性能。

4. 什么是指令流水线?指令流水线是一种提高计算机指令执行效率的技术,它将指令的执行过程分为多个阶段,并使不同指令的不同阶段可以并行执行,从而提高了指令的执行速度。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csdn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csdn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本文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层次化结构、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界面、指令集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现方法等。

一、计算机系统概述1.1 计算机的分类电子计算机分两大类:电子模拟计算机、电子数字计算机。

2.4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处理机字长:处理机运算器一次能够完成二进制运算的位数,如32 位、64 位。

存储器容量:存储器中所有存储单元的总数目,通常用 KB、MB、GB、TB 来表示。

计算机五个组成部分: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其中 CPU 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设计思想:存储程序并按地址顺序执行。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两大类:系统程序、应用程序。

硬件可以由软件来实现,软件也可以由硬件来实现,故软件与硬件的逻辑等价性。

二、运算方法和运算器1. 计算机中常用的数据表示格式有两种:一是定点格式,二是浮点格式。

2. 阶码位数多,表示数的范围大;尾数位数多,说明该数的精确度越高。

3. 数的机器码表示:原码、反码、补码、移码表示法。

4. 浮点加、减法运算步骤:(0 操作数检查)、(比较阶码大小并完成对阶)、(尾数求和运算)、(结果规格化处理)、(舍入处理)。

三、多层次的存储器3.1.1 存储器的分类:1. 按存取方式分:随机存储器和顺序存储器。

2. 按存储内容可变分:只读存储器(ROM)和读写存储器(RAM)。

3.2 存储器的层次化结构3.2.1 存储器层次化的原因:为了提高存储器的存取速度和容量。

3.2.2 存储器层次化的方案:多级存储器、高速缓存、虚拟存储器等。

3.3 存储器的访问控制3.3.1 存储器的访问方式:顺序访问、随机访问。

3.3.2 存储器的访问控制原理:地址转换、存储器映射、内存管理等。

四、指令集体系结构4.1 指令集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4.1.1 指令集:计算机能够直接执行的指令集合。

4.1.2 指令集体系结构的基本特点:完备性、有序性、可组合性、可重用性、可扩展性、易维护性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pdf

计算机组成原理pdf

计算机组成原理pdf计算机组成原理(Computer Organization)指的是将程序设计、算法、逻辑等高层次的计算机软件和底层的硬件结合起来,实现计算机功能的过程。

一般来说,计算机组成原理内容包括计算机的体系结构、硬件体系与功能模块、处理器结构与设计方法、存储器结构、输入输出结构等方面,其中各个部分之间构成一个紧密的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深度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了解计算机实现原理,并掌握基本的计算机设计方法和工具。

同时,也对计算机系统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1. 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定义了它的各个部件的功能、性能和组织方式,包括处理器结构、主存储器、I/O系统和总线结构等。

在体系结构方面,计算机可以分为单处理器、多处理器和分布式计算机等多种类型。

在单处理器计算机中,只有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执行指令和控制系统操作。

多处理器计算机有多个处理器并行执行任务,增加了计算能力。

在分布式计算机中,任务被分割成多个子任务,由多个计算机共同完成,整体计算能力更强。

2. 硬件组成和功能模块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主存储器(RAM)、磁盘和输入输出设备等。

CPU主要负责计算和控制,主存储器则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硬盘和固态硬盘用于长期存储和备份。

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等。

CPU又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部分。

运算器用于执行计算任务,而控制器则负责指令的解码和执行。

整个CPU依靠时钟和总线实现数据和控制信息的传递。

3. 处理器结构和设计方法处理器结构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处理器结构设计可以保证计算机的性能和功耗之间达到平衡。

处理器结构可以分为冯·诺伊曼结构和哈佛结构。

冯·诺伊曼结构是将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同一个存储器中,需要先将指令从存储器中取出再进行计算。

哈佛结构则将指令和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存储器中,可以并行取指令和执行计算任务。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组成-第5章 储存系统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组成-第5章 储存系统


· 读取CMOS-SRAM中的设备配置,确 定硬件运行环境。
· 系统引导、启动。


· 基本的输入输出控制程序。 · 存储一些重要的数据参数。 · 部分机器还含有硬化的部分操作系统。


ROM-BIOS一般为几十KB的容量,并 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常为掩膜式ROM。 目前高档PC机已采用快速擦写存储器, 使ROM BIOS 的功能由软盘软件支撑升级。


5.4.5 页式虚拟存储器 页式虚拟存储器中的基本信息传送单 位为定长的页。


5.4.6 段页式虚拟存储器简介
段式虚拟存储器和页式虚拟存储器各有 其优缺点,段页式管理综合了两者的优点, 将存储空间仍按程序的逻辑模块分成段, 以保证每个模块的独立性及便于用户公用; 每段又分成若干个页。 页面大小与实存页相同,虚存和实存之 间的信息调度以页为基本传送单位。


2.CMOS-RAM 用于记录设备配置参数,如内存容量, 显示器类型,软硬磁盘类型及时钟信息等。 CMOS-RAM采用CMOS工艺制成,功耗很 少。


3.ROM-BIOS

ROM-BIOS用于存放基本的输入输出 系统程序,是操作系统驻留在内存中的最 基本部分,其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 开机后的自检。检测对象涉及计算机 系统的各主要功能部件包括CPU、ROM、 RAM、系统接口电路和键盘、软、硬磁 盘等外设。

5.1.1存储器的分类
1. 按存储介质分 按存储介质可以将存储器分为三种:半 导体存储器、磁表面存储器和光存储器。



2. 按存取方式分

按照存储器的存取可方式分为随机存取 (读写)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顺序存取存 储器和直接存取存储器等。

2024计算机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24计算机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24计算机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纲要2024年计算机专业基础考试旨在全面评估考生在计算机领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便更好地培养和选拔高水平的计算机人才。

本次考试分为两个部分: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

理论考试部分重点测试考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

实践考试部分旨在测试考生在计算机实践中的能力,包括程序设计、数据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网络应用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具体考试内容1.计算机科学基础(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计算机体系结构与运行原理(3)计算机编程语言及其特点2.计算机组成原理(1)数字逻辑与布尔代数(2)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3)指令系统和指令的执行过程3.数据结构与算法(1)线性表、链表、栈与队列的实现与应用(2)树、图的表示与遍历(3)排序与查找算法4.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的作用与功能(2)进程管理与调度算法(3)内存管理与虚拟存储器(4)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数据库原理与应用(1)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关系代数(2)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3)SQL语言的使用与优化(4)数据库事务与并发控制6.计算机网络(1)网络体系结构和通信协议(2)网络传输技术与设备(3)网络安全与防御技术(4)网络应用与服务7.程序设计(1)面向对象编程基础(2)数据类型、控制结构与函数(3)常见算法与数据结构的程序实现(4)程序设计的规范与调试技巧8.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技术(2)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3)数据可视化与报告分析(4)大数据技术与平台应用三、考试形式理论考试部分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3小时。

试卷采取多选、判断、填空和解答题等形式。

实践考试部分采用开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3小时。

考生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际操作,编写程序或进行系统设计与实现。

四、考试评分与及格标准理论考试部分,每题分值根据难易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总分为100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目录

计算机组成原理目录

计算机组成原理目录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
1.计算机组成原理概述
2.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3.信息的表示和处理
4.计算机的运行原理
二、数字逻辑电路基础
1.布尔代数和逻辑门
2.组合逻辑电路
3.时序逻辑电路
4.存储器和寄存器
三、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和运算
1.指令的表示和执行
2.数据的表示和运算
3.控制逻辑和控制单元
四、存储器和存储器层次结构
1.存储器的分类和特性
2.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3.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存取方法
4.存储器的高速缓存和虚拟存储器
五、输入和输出设备
1.输入和输出设备的分类和特性
2.输入设备的接口和数据采集
3.输出设备的接口和数据显示
4.输入输出设备的控制和通信
六、总线和通信
1.计算机系统中的总线
2.总线的分类和特性
3.总线的传输方式和速度
4.总线的控制和仲裁
七、处理器的结构和设计原理
1.处理器的功能和组成
2.数据通路和控制单元的设计
3.内部寄存器和处理器的运行状态
4.处理器的性能评价和优化技术
八、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指令集
1.计算机的级别和体系结构
2.CISC和RISC的比较
3.指令集的设计和实现
4.多核处理器和并行计算
九、系统总线和I/O设备接口
1.系统总线的结构和功能
2.总线的控制和仲裁机制
3.I/O设备的接口和通信
4.DMA和中断处理机制
十、计算机性能评价和提高技术
1.计算机性能的度量和评价
2.程序的优化和并行化技术
3.存储器层次结构的优化
4.编译器的优化技术。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目录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1)1计算机系统组成 (2)1.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2)1.2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 (4)1.3复杂指令集系统与精简指令集系统 (4)1.4总线 (6)2存储器系统 (6)2.1主存储器 (6)2.2辅助存储器 (8)2.3C ACHE 存储器 (10)3流水线 (11)3.1流水线周期 (11)3.2计算流水线执行时间 (11)3.3流水线的吞吐率 (11)3.4流水线的加速比 (12)1 计算机系统组成1.1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在嵌入式系统的存储部件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1)。

2016年(1)A.内存B.寄存器组C.FlashD.Cache【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嵌入式系统存储结构的基础知识嵌入式系统的存储结构采用分级的方法来设计,从而使得整个存储系统分为四级,即寄存器组、高速缓冲(Cache)、内存(包括flash)和外存,它们在存取速度上依次递减,而在存储容量上逐级递增。

计算机采用分级存储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9)。

2014年(9)A.解决主存容量不足的问题B.提高存储器读写可靠性C.提高外设访问效率D.解决存储的容量、价格和速度之间的矛盾【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存储体系结构包括不同层次上的存储器,通过适当的硬件、软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计算机的存储体系结构。

例如,由髙速缓存(Cache)、主存储器(MM)和辅助存储器构成的3层存储器层次结构存如下图所示。

接近CPU的存储器容量更小、速度更快、成本更高,辅存容量大、速度慢,价格低。

采用分级存储体系的目的是解决存储的容量、价格和速度之间的矛盾。

计算机执行程序时,在一个指令周期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从内存中读指令操作码,首先是将(9)的内容送到地址总线上。

2010年(9)A.程序计数器PCB.指令寄存器IRC.状态寄存器SRD.通用寄存器GR【答案】A 【解析】计算机执行程序时,在一个指令周期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从内存中读指令操作码,首先是将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送到地址总线上。

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器层次结构基础知识详解

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器层次结构基础知识详解

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器层次结构基础知识详解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器层次结构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不同层次的存储器来提供有效的数据存取方式,以满足计算机执行指令和运算的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器层次结构的基础知识,包括存储器的分类、层次结构和操作原理等方面。

一、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根据存储介质的不同可分为内存和外存。

内存存储器又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RAM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的临时信息,通电时可以读写数据,断电后数据就会丢失;ROM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固定信息,通电时只能读取数据。

外存储器包括硬盘、固态硬盘(SSD)和光盘等,主要用于长期存储大量数据和程序。

二、存储器的层次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器层次结构按照存取速度和成本的不同,可分为若干层次,由快到慢、由贵到廉排列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和外存。

寄存器是存储器层次结构中速度最快、容量最小的存储器,通常嵌入在中央处理器(CPU)中,用于存储最常用的数据和指令;高速缓存是位于CPU和主存之间的一层存储器,容量较小但速度快,用于缓存CPU频繁访问的数据块;主存是计算机中容量较大、速度较慢的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外存是计算机中容量最大、速度最慢的存储器,用于长期存储大量数据和程序。

三、存储器的操作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器层次结构中的各层次存储器之间通过地址和数据进行交互。

当CPU需要访问某个数据或者指令时,首先会将相应的地址发给内存控制器,内存控制器会根据地址将数据从内存中读取出来并送达给CPU。

在这个过程中,CPU通常会先访问最快的寄存器,若寄存器中没有所需数据,则会在高速缓存中进行查找,如果高速缓存中也没有,则会继续在主存和外存中进行查找。

存储器的操作原理涉及到存储器的访问速度和命中率。

存储器的访问速度是指CPU从发送地址到接收到数据所需的时间,在不同层次存储器中,访问速度逐级变慢;命中率是指CPU在某个层次存储器中找到所需数据的概率,高速缓存的命中率通常较高,而主存和外存的命中率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址变换 编程使用的虚地址包含两部分:高位是 段号,低位是段内地址。
多用户地址 用户号 段号 段内偏移
段表长 基址
As
+
0
实地址
1
As
+
2
段表基址寄存器
n-1
段号 起点 装 段长 入位
存放 于内 存的 段表
段式虚实地址转换示例
段表起始地址 段表长度
<
越界
段号2 位移量100
段号 段长
0 1000 1 600 2 500 3 200
主存页号 主存地址空间 虚存页号 程序地址空间
0 1
0
1
2
2
7
用基户号号 虚页号
页内地址
虚地址
0 页基址表 ...
4
N-1 页表长度 页表基址
实页号 页内地址 实地址
页表 21 61 71 -0 主存页号 装入位 访问方式
例2:一个虚拟存储器有8个页面,页面大小为
1024字,内存有4个页面框架。页表的内容为
20]对应的主存地址。
在采用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虚拟地址长度 为18位,其中11至17位表示页号,0到10位
表示页内位移。若有一作业的各页依次放入 内存中2,3,7号页中,请问: (1)虚拟存储器分为多少页?每页多大?容 量为多少K? (2)逻辑地址1500在实页号是多少?对应 的物理地址为多少?
时间 t 页地址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实际 P1 P2 P1 P5 P4 P1 P3 P4 P2 P4 命中次数
先进先出算法
1 1 1 1* 4 4 4* 4* 2 2 2 2 2 2* 1 1 1 1* 4
(FIFO 算法)
5 5 5* 3 3 3 3*
调入 调入 命中 调入 替换 替换 替换 命中 替换 替换 2 次
段地址
6000 4000 8000 9200
段表
+ 主存
8100
虚地址 物理地址
3 )段式管理的评价 优点:①段的逻辑独立性强,便于共享。 ②便于程序和数据共享 ③程序的动态连接和调度比较容易 ④便于实现信息保护 缺点:① 地址变换时间长 ②主存利用率低 ③ 辅存管理难度大
例如:在一个段映象的虚拟存储器中,假设 程序地址空间有三个段,段的长度分别为1K、 2K和1K,其中第0段映象到内存中以6000为起 始地址的位置,第1段映象到内存中以3000为 起始地址的位置,第2段映象到内存中以1000 为起始地址的位置。画出地址映象关系以及 地址映象方法。
虚页号 0 1 2 3 4 5
实页号 3 1 2 -
解: 4098÷1024 = 4......2, 所以虚页号为4,页内地址 为2。从表中查得实页号为 2,实际地址为
2×1024 + 2 = 2050
6
0
7
-
对应于虚拟地址4098的主存地址是什么?
3)页式管理的评价 优点:①主存利用率高 ②页表相对比较简单 ③地址变换速度快 ④辅存管理容易 缺点:①程序的模块化性能不好 ②页表长,需要占用很大的存 储空间
用来编写程序的地址空间,与此相对应的地 址称为虚拟地址或逻辑地址。
主存地址空间 存储、运行程序的空间,其相应的地址称为 主存物理地址或实地址。
辅存地址空间 磁盘存储器的地址空间,是用来存放程序的 空间,相应的地址称为辅存地址或磁盘地址
主存地址 (物理地址)由CPU地址引脚送出, 用于访问主存的地址。
对虚拟存储器来说,程序员按虚存储空间编 制程序,在直接寻址方式下由机器指令的地 址码给出地址。这个地址码就是虚地址,可 由虚页号及页内地址组成,如下所示:
(OPT 算法)
5* 4 4 4 4 4 4
调入 调入 命中 调入 替换 命中 替换 命中 命中 命中 5 次
三种页面替换算法对同一个页地址流的调度过程
设正在处理器上执行的一个进程的页表如下(十进
制,起始页/块号为0):
虚页号 状态位 访问位 修改位 物理块号
0
1
1
0
4
1
1
1
1
7
2
0
0
0
-
3
1
0
0
虚拟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1) 虚拟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是一个容量非常大的存储器的 逻辑模型,不是任何实际的物理存储器。
它借助于磁盘等辅助存储器来扩大主存容 量,使之为更大或更多的程序所使用。
它指的是主存-外存层次。以透明的方式 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比实际主存空间大得多的程 序地址空间。
2)地址空间及地址 虚拟地址空间
1 1 1 1 1 1 1 1* 2 2
最久没有使用算法
2 2 2* 4 4 4* 4 4 4
(LRU 算法)
5 5* 5* 3 3 3* 3*
调入 调入 命中 调入 替换 命中 替换 命中 替换 命中 4 次
最优替换算法
1 1 1 1 1 1* 3* 3* 3 3 2 2 2 2* 2 2 2 2 2
分段存储管理
由于通常程序都具有一定的模块性。一个复 杂的大程序都可以划分成多个逻辑上相对独 立的模块,模块间的界面和调用关系是可以 清楚定义的。这些模块可以是主程序、过程, 也可以是某类元素的集合。因此,分段管理 是按用户的要求提出来的。
每段的虚拟地址都从0开始,每段都有自己的 段号。每段在主存的起始位置由段表或段寄 存器来表明。
1)地址映像
逻辑空间
1K 段1 2K 段2 3K 段3
1K 段4 2K 段5
段表
段段 装 起


入 位

1 1K 1 0
2
0
3 3K 1 5K
4
0
5 2K 1 1K
物理空间
段0 1 段 1K 5 3K
段 5K 3 8K-1
段表中,装入位为1表示该段已调入主存,为0则表 示该段不在主存中。因段的长度可大可小,所以段 表需要有长度指示。
虚拟存储器工作的全过程
虚拟存储器两大特点
1)允许用户用比主存空间大的多的空间来访问 主存。
2)每次访存都要进行虚实地址的转换。
虚拟存储器的管理由硬件(MMU)和软件 (操作系统)共同实现。
由于虚存地址空间比主存地址空间大得多, 就必须根据某种规则把按逻辑地址编写的程 序装入到主存储器中去,并将逻辑地址转换 成对应的主存物理地址,程序才能运行,这 一过程称为地址转换。
虚拟存储器由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自动 实现对存储信息的调度和管理。
5)虚拟存储器的基本信息传送单位
块是主存与辅存之间数据传送的基本单位。 根据对虚拟存储器不同的管理方式,块可以 具体化为页、段和段页三种形式。
分页存储管理
以页为基本单位的虚拟存储器叫页式虚拟存 储器。
程序虚地址分为两个字段:高位字段为虚页 号,低位字段为页内地址。
转换后援缓冲器(TLB)/快表
页面替换算法及其实现方法
页面替换发生时间: 当发生页面失效时,要从磁盘中调入一
页到主存。如果主存所有页面都已经被占用, 必须从主存储器中淘汰掉一个不常使用的页 面,以便腾出主存空间来存放新调入的页面。 评价页面替换算法好坏的标准:
一是命中率要高 二是算法要容易实现
(4) 最优替换算法 (OPT) 是一种理想化的算法。用来作为评价其它页 面替换算法好坏的标准。
例1: 一个程序共有5个页面组成,程序执行过程中 的页地址流如下:
P1, P2, P1, P5, P4, P1, P3, P4, P2, P4 假设分配给这个程序的主存储器共有3个页面。 给出FIFO、LRU、OPT 三种页面替换算法对 这3页主存的使用情况,包括调入、替换和命 中等。
虚拟地址由编译程序生成,是程序的逻辑地 址,其地址空间的大小受到辅助存储器容量 的限制。
3)虚拟存储系统与Cache存储系统的关系 相同点:都基于局部性原理
①把程序中最近常用的部分驻留在高速的存 储器中 ②一旦这部分变得不常用了,把它们送回到 低速的存储器中 ③这种换入换出是由硬件或操作系统完成的, 对用户是透明的 ④力图使存储系统的性能接近高速存储器, 价格接近低速存储器
两种存储系统的主要区别:
Cache与虚拟存储器的主要区别
存储系统
Cache体系
虚拟存储器
要达到的目标 提高(主存)速度 扩大(主存)容量
实现方法
全部硬件
软件为主,硬件为 辅
透明性 对系统和应用程序员 仅对应用程序员
4)虚拟存储器工作原理
在执行程序时,允许将程序的一部分调入主 存,其他部分保留在辅存。即由操作系统的 存储管理软件先将当前要执行的程序段(如 主程序)从辅存调入主存,暂时不执行的程 序段(如子程序)仍保留在辅存,当需要执 行存放在辅存的某个程序段时,由CPU执行 某种程序调度算法将它们调入主存。
用户按照程序段来编写程序,每个程序 段分成几个固定大小的页。 基本思想----将虚拟存储空间按段式管理 ,而主存空间按页式管理,存在虚空间 的程序按逻辑关系分段,每一段又可分 成固定大小的页。主存则只分成若干相 同大小的页。
如下图所示,一个用户程序由三个独立的程序段组成。0号 程序段的长度为12KB,由于页的长度是4KB,因此,正好分 成3页。1号程序段的长度为10KB,也分成3页,其中最后一 页有2KB是浪费的。2号程序段的长度为5KB,分成2页,其 中后面一页浪费3KB。
虚拟存储器中,主存页面的替换,一般用软 件实现
(1) 随机算法(RAND)
算法简单,容易实现; 没有利用历史信息,没有反映程序的局部性, 命中率低。
(2) 先进先出算法 (FIFO) 比较容易实现,利用了历史信息,没有反映 程序的局部性。 最先调入主存的页面,很可能也是经常要使 用的页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