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测量元件原理

合集下载

测温元件的种类和工作原理简述

测温元件的种类和工作原理简述

测温元件的种类和工作原理简述测温元件是一种用于测量温度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环境监测等各个领域。

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的不同,测温元件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包括热电阻、热电偶、红外线测温仪和温度传感器等。

1.热电阻:热电阻是利用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进行测温的元件。

具体而言,热电阻是由一种温度敏感的材料制成的,例如常见的铂电阻(PT100)、铂-铑电阻(PtRh10-Pt)等。

当热电阻材料受到热量作用后,其电阻值随之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就可以推算出温度的变化。

热电阻具有较高的测温精度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热电偶:热电偶是另外一种测温原理,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热电效应来测量温度。

常见的热电偶主要有铂-铑热电偶(PtRh30-PtRh6)、铜-铜镍热电偶(Copper-Constantan)等。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当两种不同的金属被加热时,它们之间会产生热电势,热电势的大小与温度有关,通过测量热电势的变化就可以得到温度的变化。

热电偶具有较高的温度测量范围和一定的测温精度,常用于高温和特殊环境的温度测量。

3.红外线测温仪:红外线测温仪是一种通过接收目标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来测量其表面温度的设备。

它利用了物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热辐射特性,根据辐射能量的强度和频率分布推算出目标物体的温度。

红外线测温仪具有无接触、快速、准确的优点,在工业、医疗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远距离、高温、易爆等特殊环境下的温度监测。

4.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一类基于物理效应进行温度测量的装置,常见的包括热敏电阻、热敏电容、温度敏感场效应晶体管(ISFET)等。

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多样,以热敏电阻为例,它是一种温度敏感的电阻,当受热时电阻值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即可得到温度的变化。

温度传感器具有快速、准确测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温度监控、气象、仪器仪表等领域。

温度测试仪工作原理

温度测试仪工作原理

温度测试仪工作原理
温度测试仪工作原理是利用传感器测量物体表面的温度变化,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进行处理和显示。

具体原理如下:
1. 传感器:温度测试仪通常采用热电阻或热电偶等温度传感器作为测量元件。

热电阻是一种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电子元件,常用的有铂电阻。

热电偶则是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组成,当两端温度不同时,会产生一个温度差电动势。

2. 信号转换:传感器所测得的温度信号通常是模拟信号,需要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于处理和显示。

这一过程通常通过模数转换器(ADC)来实现。

3. 处理和显示:数字信号经过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进行处理和转换,得到温度值。

接着,将温度值传递给显示部分以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显示部分通常采用液晶显示屏或LED显示屏。

4. 校准:温度测试仪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通过将测试仪与已知温度的标准温度源相比较,校准仪器的测量误差并进行修正。

总的来说,温度测试仪通过传感器感知温度变化,将其转换成电信号并进行转换、处理和显示,从而实现对物体温度的测量。

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是什么

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是什么

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是什么
温度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环境或物体温度的器件。

它基于物质的热学特性,通过测量温度对物体的影响来确定物体的温度。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包括:
1. 热敏电阻(RTD):热敏电阻基于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当电通经过热敏电阻时,其电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相应变化。

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可以确定环境或物体的温度。

2. 热电偶(Thermocouple):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金属材料组
成的电路。

当两个连接点处于不同温度时,由于热电效应,会在电路中产生电动势。

通过测量产生的电动势,可以确定温度差,从而得知温度。

3. 热电阻(Thermistor):热电阻是一种温度敏感元件,它的
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变化。

与热敏电阻不同的是,热电阻的电阻值变化不是线性的,而是呈现非线性关系。

通过测量热电阻两端的电阻值,可以确定温度。

4. 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工作原理基于物体辐射的热量。

物体在不同温度下会发射不同强度的红外辐射。

红外线传感器可以检测并转换这种辐射为电信号,通过转换后的信号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总的来说,温度传感器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特性来测量温度。

不同的传感器工作原理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精确度要求。

温度采集原理

温度采集原理

温度采集原理温度是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的强弱程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表现。

温度采集是指利用各种传感器和仪器设备来测量和记录物体的温度变化。

温度采集原理是温度传感器将物体的温度转换成电信号的过程,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温度采集原理。

1. 热敏电阻原理。

热敏电阻是一种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元件。

它的基本原理是,当温度升高时,电阻值减小;当温度降低时,电阻值增加。

这种特性使得热敏电阻成为一种常见的温度传感器。

在温度采集中,热敏电阻可以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间接测量物体的温度变化。

2. 热电偶原理。

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金属导线组成的,当两种金属导线的接头处受到温度影响时,会产生热电势。

根据热电势的大小,可以推算出物体的温度。

热电偶的原理是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导线在不同温度下产生的热电势来测量温度变化。

3. 热电阻原理。

热电阻是一种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电阻值的元件。

其原理是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间接测量物体的温度。

热电阻的工作原理是根据金属或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4. 红外线测温原理。

红外线测温是利用物体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物体表面的温度越高,发出的红外辐射就越强。

红外线测温原理是通过测量物体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的强度来推算物体的温度。

温度采集原理的选择取决于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测量范围、精度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温度采集原理和传感器类型。

总结。

温度采集原理涉及到热敏电阻、热电偶、热电阻和红外线测温等多种原理和传感器类型。

不同的原理和传感器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选择温度采集原理和传感器时,需要综合考虑测量范围、精度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以确保温度采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希望本文能够对温度采集原理有所帮助。

温度测量原理及接线方法

温度测量原理及接线方法

热电偶的安装要求
对热电偶与热电阻的安装,应注意有利于测温准确,安全可考及 维修方便,而且不影响设备运行和生产操作.要满足以上要求,在 选择对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安装部位和插入深度时要注意以下几 点: 1、为了使热电偶和热电阻的测量端与被测介质之间有 充分的热交换,应合理选择测点位置,尽量避免在阀门,弯头及管 道和设备的死角附近装设热电偶或热电阻. 2、带有保护套 管的热电偶和热电阻有传热和散热损失,为了减少测量误差,热 电偶和热电阻应该有足够的插入深度: (1)对于测量管道中 心流体温度的热电偶,一般都应将其测量端插入到管道中心处 (垂直安装或倾斜安装).如被测流体的管道直径是200毫米,那热 电偶或热电阻插入深度应选择100毫米; (2)对于高温高压和 高速流体的温度测量(如主蒸汽温度),为了减小保护套对流体的 阻力和防止保护套在流体作用下发生断裂,可采取保护管浅插方 式或采用热套式热电偶.浅插式的热电偶保护套管,其插入主蒸 汽管道的深度应不小于75mm;热套式热电偶的标准插入深度为 100mm; (3)假如需要测量是烟道内烟气的温度,尽管烟道直 径为4m,热电偶或热电阻插入深度1 m即可. (4)当测量原件 插入深度超过1m时,应尽可能垂直安装,或加装支撑架和保护套 管.
常用热电偶材料
热电偶分度号 热电极材料 使用温度范围(℃)
S 铂铑合金(铑含量10 %) 纯铂 0-1400 R 铂铑合金(铑含量13 %) 纯铂 0-1400 B 铂铑合金(铑含量30%) 铂铑合金(铑含量6% ) 0-1400 K 镍铬 镍硅 -200-+1000 T 纯铜 铜镍 -200-+300 J 铁 铜镍 -200-+600 N 镍铬硅 镍硅 -200-+1200 E 镍铬 铜镍 -200-+700

元件ntc-10k测温原理

元件ntc-10k测温原理

元件ntc-10k测温原理
NTC-10k是一种温度传感器,它的测温原理是基于热敏效应。

NTC代表负温度系数,意味着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NTC-10k由一种特殊的半导体材料构成,该材料的电阻值与
温度呈负相关。

当温度升高时,半导体材料内的自由电子的热运动增加,导致电阻值下降。

因此,通过测量NTC-10k的电
阻值变化,可以得知温度的变化。

具体测温原理如下:
1. NTC-10k通过一对电极连接到电路中。

2. 当传感器处于室温时,它的电阻值已知。

3. 当传感器暴露在特定温度环境下时,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

4. 通过测量传感器的电阻值,可以计算出温度的值。

5. 通常会使用电桥电路或电压分压器等测量电路进行精确测量,以获得更准确的温度值。

需要注意的是,NTC-10k的电阻值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非线
性的,通常需要使用特定的查找表或曲线来计算温度值。

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

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

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
温度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测量周围环境温度的设备。

它主要通过感知物体的热量来测量温度,工作原理基于热电效应、热电阻效应、半导体温度特性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
1. 热电效应:根据热电效应原理,当两种不同金属的接触点处于不同温度时,会产生电势差。

热电温度传感器即利用这一原理,采用两种不同金属材料组合,当传感头受热时,产生的电势差即可用来测量温度。

2. 热电阻效应:根据热电阻效应原理,电阻的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常使用铂金属作为感测元件,当温度变化时,铂电阻的电阻值也会相应变化。

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可以获得环境的温度信息。

3. 热敏电阻:热敏电阻是一种温度敏感的电阻器,其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常见的热敏电阻有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

测量电阻的变化,
就可以得到环境的温度。

4. 半导体温度特性: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在半导体材料中引入控制电流,在不同温度下,通过测量电流的改变来实现温度的测量。

这种传感器通常体积小、响应速度快。

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基本思想都是通过感知物体的热量来间
接测量温度。

传感器根据不同的原理、材料和工作方式有所不同,但都在测量温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温度测量元件原理

温度测量元件原理

2020/3/2
温度测量元件原理及应用
第四章:热电偶温度计
接触电势:是在两种不同材料A和B的接触点产生的。A、B材料有不同的电子密度,设导体A的电子
密度nA大于导体B的电子密度nB,则从A扩散到B的电子数要比从B扩散到A的多,A因失电子而带正电荷
,B因得电子而带负电荷,于是在A、B的接触面上便形成一从A到B的静电场。这个静电场将阻碍电子的
缓了高、低温端之间电子的移动,当运动达到动态平衡时,导体两端便产生了相应的电位差,该电位差
称为温差电势。*温差电势的大小:
et,t0
kt e t0
1 Nt
d(Ntt) dt dt
K为波尔兹曼常数;e为电子电量 Nt为导体内的电子密度,是温度的函数;t、to是导体两端的温度。
10 *************有限公司
-100 -3.5536 -3.7046 -3.8523 -3.9969 -4.1382 -4.2761 -4.4106 -4.5416 -4.6690 -4.7927 -4.9127 -5.0289 -5.1412 -5.2496 -5.3540 -5.4542 -5.5503 -5.6422 -5.7297 -5.8128 -5.8914
国际实用温标是用来复现热力学温标的,自1927年建立以来,经过多次修改,最近一次修改版是 国际计量委员会根据1987年第18界国际计量大会第7号决议的要求,于1989年会议通过的1990国际实 用温标(ITS—90)。90国际实用温标自1990年1月1日起使用。
3 *************有限公司
100 4.0962 4.3029 4.5091 4.7147 4.9199 5.1244 5.3284 5.5317 5.7345 5.9367 6.1383 6.3395 6.5402 6.7406 6.9406 7.1404 7.3400 7.5396 7.7391 7.9387 8.138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有限公司
2020/1/20
温度测量元件原理及应用
第二章:各种测温方法简介
非接触测温:感温元件不与被测对象接触。 优点:不需要换热过程,动态特性好,可测移动物体的温度; 不破坏对象的温度场; 理论上测温上限不受限制; 不受环境的影响和腐蚀。 缺点:由于受中间介质的影响,测量准确性一般较差。
2020/1/20
温度测量元件原理及应用
第一章:温度测量的基本知识
二、90国际实用温标内容: 1. 基本的物理量为热力学温度,符号为T,其单位为开尔文,符号为K。它规定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
度为273.16K,1开尔文等于水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沿袭习惯,温度也可以用摄氏温度表示 ,其符号为t,单位为摄氏度℃。它定义为:t=T-273.15。 2. ITS—90所包含的温度范围自0.65K至单色辐射温度计可测量的最高温度。定义了17个固定点和温 度点,包括14种纯物质的三相点、熔点和凝固点以及3个用蒸气温度计或气体温度计测定的温度点。 3. ITS—90将温区划分为4段,规定了每段温度范围内复现热力学温标的基准仪器。
9 *************有限公司
2020/1/20
温度测量元件原理及应用
第四章:热电偶温度计
一、热电偶测温原理:
热电偶温度计由热电偶、电测仪表和连接导线组成。它被广泛用于测量-200~1300℃范围内的温度 。热电偶把温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便于信号的远传,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准确度高、热惯性小 等优点。
2020/1/20
温度测量元件原理及应用
第一章:温度测量的基本知识
一、温度与温标: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它反映了物体内部分
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的高低是工业生产过程运行状态的重要标志,故温度是工业生产中最普 遍、最重要的测量参数之一。 2.温标是衡量物体温度高低的标尺,它规定了用数值表示温度的一套规则,确定了温度的单位。
2016年******部自控专业培训
温度测量元件原理及应用
2016年2月
**********有限公司
温度测量元件原理及应用
• 第一章:温度测量的基本知识 • 第二章:各种测温方法简介 • 第三章:膨胀式温度计 • 第四章:热电偶温度计 • 第五章:热电阻温度计 • 第六章:非接触式温度测量仪表
2 *************有限公司
国际实用温标是用来复现热力学温标的,自1927年建立以来,经过多次修改,最近一次修改版是 国际计量委员会根据1987年第18界国际计量大会第7号决议的要求,于1989年会议通过的1990国际实 用温标(ITS—90)。90国际实用温标自1990年1月1日起使用。
3 *************有限公司
工作液体
测量范围(℃)
备注
水银
-30~-750或更高
甲苯
-90~100
乙醇 石油醚
-100~75 -130~25
上限用加压方法获得
戊烷
-200~20
8 *************有限公司
2020/1/20
温度测量元件原理及应用
第三章:膨胀式温度计
二、固体膨胀式温度计 它是利用两种线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制成,由杆式和双金属片式两种。除用金属材料外,有时为了 增大膨胀系数差,还选用非金属材料,如石英、陶瓷等。这类温度计常用作自动控制装置中的温度测量 元件,它结构简单、可靠,但精度不高。
4 *************有限公司
2020/1/20
温度测量元件原理及应用
第二章:各种测温方法简介
测温方法是基于物体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而产生的。如:物体的几何尺寸、颜 色、电导率、热电势和辐射强度等。当温度不同时,以上这些参数中的一个或几个随之变化,测出这些 参数的变化,就可间接地知道被测物体的温度。
2020/1/20
温度测量元件原理及应用
第二章:各种测温方法简介
根据测温原理不同,接触测温元件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 膨胀式温度计:液体膨胀式温度计(如水银温度计);固体膨胀式温度计(如双金属温度计,杆式温度计)。 ② *压力式温度计:液体压力式温度计,蒸气压力式温度计,气体压力式温度计。(定容体积变化产生压力变化) ③ 热电阻温度计。 ④ 热电偶温度计。
非接触测温元件可分为:光学温度计、辐射温度计、比色温度计。
7 *************有限公司
2020/1/20
温度测量元件原理及应用
第三章:膨胀式温度计
膨胀式温度计是利用 物体受热膨胀 的原理制成的温度计。
主要有液体膨胀式温度计、固体膨胀式温度计和压力式温度计三种。
一、液体膨胀式温度计
常见的是玻璃管式温度计,如下图所示。它主要由液体储存器、毛细管和标尺组成。根据所充填的 液体介质不同,能够测量-200~750℃范围的温度。
温度测量方法大体可分为: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
接触测量:感温元件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输出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信号。 优点:测量准确性高。 缺点:换热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动态特性差; 破坏对象的温度场,影响测温的准确性; 测温上限受敏感部件耐热性的影响; 测温元件易受环境影响和腐蚀。
Hale Waihona Puke 5 *************有限公司
双金属温度计是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在温度改变时膨胀程 度不同的原理工作的。工业用双金属温度计的主要元件是一个 用两种或多种金属片叠压在一起组成的多层金属片,为提高测 温灵敏度,通常将金属片制成螺旋卷形状。当多层金属片的温 度改变时,各层金属膨胀或收缩量不等,使得螺旋卷卷起或伸 展。由于螺旋卷的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和一可以自由转动的指 针相连,因此,当双金属片感受到温度变化时,指针即可在一 圆形分度标尺上指示出温度来。
热电效应:由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A或B组成的闭合回路,如果使两个接点处于不同的温度t0、t ,则回路中就有电动势出现,称为热电势(由温差电势、接触电势组成)。
① 0.65K~5.0K之间的基准仪器为:3He或4He蒸气压温度计; ② 3.0K~24.5561K之间的基准仪器为:3He或4He定容气体温度计; ③ 13.8033K~961.78℃之间的基准仪器为:铂电阻温度计; ④ 961.78℃以上温区的基准仪器为:光学或光电高温计。
4. 规定了基准仪器的示值与国际温标温度之间的插补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