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七大定律
交互设计领域的七大法则定律

交互设计领域的七大法则定律作为交互设计之父的阿兰·库珀最为人熟知的或许就是这句"除非有更好的选择,否则就遵从标准"了,在交互设计领域有很多经过了时间的验证的法则定律被认作了标准,那么你都知道都有哪些吗?1. Fitts' Law / 菲茨定律(费茨法则)定律内容:从一个起始位置移动到一个最终目标所需的时间由两个参数来决定,到目标的距离和目标的大小(上图中的D与W),用数学公式表达为时间T = a + b log2(D/W+1)。
它是1954 年保罗.菲茨首先提出来的,用来预测从任意一点到目标中心位置所需时间的数学模型,在人机交互(HCI)和设计领域的影响却最为广泛和深远。
新的Windows 8 中由开始菜单到开始屏幕的转变背后也可以看作是该定律的应用。
菲茨定律的启示:yixieshi按钮等可点击对象需要合理的大小尺寸。
屏幕的边和角很适合放置像菜单栏和按钮这样的元素,因为边角是巨大的目标,它们无限高或无限宽,你不可能用鼠标超过它们。
即不管你移动了多远,鼠标最终会停在屏幕的边缘,并定位到按钮或菜单的上面。
出现在用户正在操作的对象旁边的控制菜单(右键菜单)比下拉菜单或工具栏可以被打开得更快,因为不需要移动到屏幕的其他位置。
2. Hick's Law / 席克定律(希克法则)定律内容:一个人面临的选择(n)越多,所需要作出决定的时间(T)就越长。
用数学公式表达为反应时间T=a+b log2(n)。
在人机交互中界面中选项越多,意味着用户做出决定的时间越长。
例如比起2 个菜单,每个菜单有 5 项,用户会更快得从有10 项的1 个菜单中做出选择。
些事席克定律多应用于软件/网站界面的菜单及子菜单的设计中,在移动设备中也比较适用。
3. 神奇数字7±2 法则1956 年乔治米勒对短时记忆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他发现人类头脑最好的状态能记忆含有7(±2)项信息块,在记忆了5-9 项信息后人类的头脑就开始出错。
交互七大原则

交互设计的七大原则包括:
1.简单:设计应该易于理解,容易使用。
简单并非易事,因为不同用户对简单的理解并不一致。
2.可见性:产品的功能和特性应该被用户明确感知,并且用户应能理解可能的操作以及相应的反馈。
比如用户知道开关可以按,并且知道按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3.一致性:设计应在概念和形式上与用户既有的认知匹配,包括与现实世界的外部一致性,以及产出物之间的内部一致性。
4.引导:帮助用户消除对产品的陌生感,快速上手。
主要应用于新手用户或新版发布。
5.费茨定律(Fitts’Law):设计师只要知道游标与目标物距离D,及目标物与游标的垂直宽度W与操作速率有关即可。
6.席克定律(Hick’s Law):一个人面临的选择(n)越多,所需要作出决定的时间(T)就越长。
7.7±2法则:人类头脑最好的状态能记忆含有7(±2)项信息块,在记忆了5-9项信息后人类的头脑就开始出错。
以上原则在交互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提升用户体验和产品可用性具有指导意义。
交互设计原则十大原则

交互设计原则十大原则
交互设计原则十大原则:
1.状态可见原则:针对用户的任何操作,系统都应该在合理时间内给予一定的反馈。
2.环境贴切原则:产品设计应该遵循现实世界中人们的使用习惯和思维方式,有针对性地去设计产品内容。
3.用户可控原则:用户有更多的自主操控权利,针对用户的错误,提出清晰的解决方案。
4.一致性和标准原则:产品的功能结构、排版样式、颜色搭配、交互操作、反馈术语都需要保持一致。
5.防错原则:在用户犯错之前给予用户一些合理的建议。
6.易取原则:尽可能减少用户的记忆负担。
7.灵活高效原则:产品的内容设计上需要分层次去满足不同的用户。
8.美学和简约设计原则:突出重点,去除弱化不常用的信息,让用户更加专注于重要信息。
9.容错原则:把用户的错误损失降到最低。
交互设计七大定律

交互设计七大定律1.菲茨定律定律内容:从一个起始位置移动到一个最终目标所需要的时间由两个参数决定,到目标的距离(D)与目标(W)的大小,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T = a + b log2(1+ D/W)。
T: 动作的平均时间;a: 代表装置开始/结束的时间;b: 装置本身的速度(斜率);D : 起始位置到目标中心的距离;W: 目标区域在运动维度上的宽度。
菲茨定律在设计上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可以通过操作按钮的大小和位置来控制用户操作所需的时间。
对于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可以通过设置大的按钮来进行突出强调。
另外在iOS人机交互指南中也规定了最小点击热区为44*44,就是为了保证每次点击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反馈,防止因为操作热区过小而导致难以点击。
在iOS的设计规范中有意识的将一些操作放置在操作的死角,就是为了延长用户操作的时间,防止用户出错,比如在移动端将需要操作的控件放置在导航栏的右侧,将弹窗中的取消和删除按钮位于弹窗的左侧,增加用户操作的移动距离,从而延长用户的操作时间,减少用户误操作的可能性。
2.席克定律(希克法则)定律内容:一个人面临的选择(n)越多,所需要作出决定的时间(T)就越长。
用数学公式表达为反应时间 T=a+b log2(n)。
T: 作出决定所需时间;a: 与做决定无关的总时间(前期认知和观察时间);b: 根据对选项认识的处理时间(从经验衍生出的常数,对人来说约是0.155s);n: 面临选择的数目。
Hick's Law的内容表示,当选项增加的时候,我们作决定花费的时间在不断上升。
比如在只有一个按钮的时候,用户能够直接进行操作,而当存在两个按钮的时候,用户则会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Hick's Law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减少选项的数量以较少用户作决定花费的时间,但同时也应该合理的控制产品结构的广度与深度,因为每增加一个选项就意味着用户的选择的成本将会增加,而如果说广度太广则又会导致用户在选项的浏览和比较上花费较多的时间。
学UI设计必备的七条心理学原则和定律

学UI设计必备的七条心理学原则和定律作为UI设计师,你不能忽视心理学。
因为人类大脑的这些原则,决定了人们对你的设计作何反应、如何相互作用。
在设计中,心理学无处不在。
正因为心理学,我们才了解红色很适合用于餐饮业的logo——因为它能增进食欲——或者让首屏的行动指令按钮产生更多转化。
回顾这7条心理学原则和定律,你能够将它们结合到实际运用中。
1.冯·雷斯托夫效应冯·雷斯托夫效应告诉我们,某个元素越是违反常理,就越引人注目、令人难忘。
Hedwig von Restorff在1933年检验了这个理论。
她让实验对象观看一系列相似的物品。
如果其中某个很特殊,比如说有聚光灯照射,那么相比其他物品,受试者就更容易回忆起这件物品。
这条原则能以多种不同方式应用到设计中。
最明显的是如果你想要让某物引人注目,就要使它特殊化,例如通过色彩、尺寸、留白等等。
但是,由于人们更在意特殊物体,他们对于整体的印象就不深。
思考是否要突出显示某物时,要牢记它的负面效应。
你是想要人们记住一件事情,就只有这一件事,还是说其他元素也同样重要?如果所有都同等重要,你希望人们全部记住,就不要凸显其中某个。
2.色彩心理学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对于色彩以及它与设计的关系,有着固定的理解。
但是,设计新人们容易忽略色彩对心理的影响,而是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设计。
即使你精通色轮,知道如何搭配互补色或者相近色,你有没有考虑过你的设计如何影响受众呢?没错,颜色可以影响情绪。
Adobe列出了一些色彩和与之相符的情绪,下面是一些积极的方面:黑色:精致和力量(案例网站)白色:干净、精致、纯洁红色:勇气、激励、力量;也能激发欲望蓝色:冷静、安定、信任、安全(案例网站)黄色:乐观、欢乐绿色:平衡、可持续的增长紫色:皇权、精神意识、奢华橙色:友谊、舒适、食物粉色:平静、女性化、性记住,颜色给人们带来的情感,会随着文化和宗教背景而改变。
以上列出的仅代表西方文化的观点。
交互设计七大原则

交互设计七大原则一、简洁明了简洁明了是交互设计的首要原则。
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或服务时,他们希望的是能够轻松地完成某项任务,而不是去理解复杂的界面和操作。
因此,交互设计应该尽可能地简洁和明了,去除不必要的元素和信息,让用户能够快速地找到他们需要的功能和信息。
二、一致性一致性是交互设计的重要原则。
在同一个产品或服务中,相似的操作应该具有相同的设计和交互方式,这样用户就可以轻松地学习和使用。
例如,如果用户在网站上找到一个按钮,他们应该能够预测它的行为和外观,无论它出现在哪个页面上。
三、反馈信息反馈信息是交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用户应该能够清楚地了解他们的操作结果和产品或服务的状态。
例如,当用户点击一个按钮时,他们应该能够看到一个明确的反馈,表明该操作已经被执行。
此外,当用户犯错时,产品或服务也应该给出明确的错误提示,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四、交互性交互性是交互设计的核心原则。
产品或服务应该能够响应用户的操作和反馈,并且允许用户进行进一步的交互。
例如,当用户在地图上查找一个地点时,产品或服务应该能够提供多种交通方式和最佳路线,让用户能够选择他们需要的。
五、灵活性灵活性是交互设计的关键原则。
产品或服务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用户需求和习惯,提供个性化的体验。
例如,网站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和浏览历史记录来推荐内容和产品,让用户能够更方便地找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六、美观大方美观大方是交互设计的审美原则。
产品或服务的外观和设计应该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并且让他们感到愉悦和满足。
例如,一个美观的网站或应用程序的界面设计可以吸引用户的眼球,提高他们的使用体验。
七、高效性高效性是交互设计的目标原则。
产品或服务应该能够高效地帮助用户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和步骤。
例如,一个高效的搜索引擎可以让用户在短时间内找到他们需要的信息,而无需浏览大量的结果。
交互设计的八条黄金规则

交互设计的八条黄金规则
嘿,大家听好啦!交互设计的八条黄金规则,绝对让你大开眼界!
第一条,要始终把用户放在第一位呀!就好像你去餐厅吃饭,你肯定希望服务员能时刻关注你的需求对不对?比如在设计软件时,就要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感受。
第二条,保持界面简洁明了,别整得花里胡哨的!这就像一个干净整洁的房间,让人进去就觉得舒服。
你看那些复杂混乱的界面,谁会有耐心去用呀!
第三条,反馈要及时呀!你跟朋友聊天,你说话他半天没反应,你生气不?设计也是一样,用户操作了,就要马上给出反馈。
第四条,一致性很重要哦!就像是一套搭配好的衣服,颜色、风格都统一才好看呀。
在交互设计中,各个界面和功能之间要保持一致的风格和操作方式。
第五条,给用户提供足够的控制感!就像开车,你得能自由掌控速度和方向吧。
让用户能自主决定操作流程和步骤。
第六条,出错要有友好的提示和解决方案!你不小心摔倒了,朋友马上扶你起来,多贴心呀。
设计中出错提示不能冷冰冰,要有温暖的指引。
第七条,要让操作高效快捷!好比你着急上班,肯定想快点出门啊。
设计也是,让用户能快速完成任务。
第八条,持续优化改进!衣服穿久了还会过时呢,交互设计也要不断改进,适应新的需求和变化呀!
所以呀,记住这八条黄金规则,你的交互设计肯定能做得超棒!让用户爱得不得了!。
交互设计的十大原则

交互设计的十大原则1. 可视化反馈原则:该原则指的是用户在进行交互操作时,系统应该给予明确的反馈,以告知用户操作是否成功或进行到哪一步。
例如,在用户点击一个按钮后,按钮的颜色或样式可以发生变化,以示操作已被接受。
2. 一致性原则:用户界面的各个部分应该保持一致,包括颜色、字体、按钮样式等。
这样可以让用户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系统的使用方法,提高用户体验。
3. 简化原则:交互设计应该尽量简化用户操作,避免复杂的流程和繁琐的输入。
例如,可以通过自动填充或提供默认选项来减少用户的输入工作量。
4. 容错原则:系统应该具备容错能力,即在用户操作出错时能够给予提示和纠正的机会。
例如,在用户输入错误的情况下,可以给予错误提示,并提供修改的选项。
5. 可访问性原则:交互设计应该考虑到不同用户的特殊需求,例如视障用户、听障用户等。
系统应该提供相应的辅助功能,以保证所有用户都能够顺利使用。
6. 可预测性原则:用户应该能够准确预测系统的行为和结果。
例如,在进行一个操作之前,系统应该提供明确的提示,告知用户将要发生的变化和可能产生的结果。
7. 内容导向原则:交互设计应该以内容为导向,即用户在使用系统时应该能够专注于内容本身,而不是被繁杂的界面和操作所干扰。
8. 易学性原则:系统应该易于学习,即用户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
可以通过提供明确的指引和易于理解的界面来实现。
9. 弹性原则:系统应该具备一定的弹性,即能够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和习惯。
可以通过个性化设置或可定制的界面来满足用户的不同要求。
10. 可逆性原则:用户应该能够撤销或回退已经进行的操作,以防止错误的发生或不必要的损失。
系统应该提供相应的操作或功能来支持这一原则。
交互设计的十大原则包括可视化反馈、一致性、简化、容错、可访问性、可预测性、内容导向、易学性、弹性和可逆性。
这些原则旨在提高用户体验,使用户能够更轻松、方便地使用系统,并获得满意的结果。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设计师可以创建出符合用户需求和期望的交互界面,从而提升系统的可用性和用户满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互设计七大定律:神奇数字7±2 法则
“除非有更好的选择,否则就遵从标准”,那在交互设计领域都有哪些法则定律被认作了标准了呢?
作为交互设计之父的阿兰·库珀最为人熟知的或许就是这句“除非有更好的选择,否则就遵从标准”了,在交互设计领域有很多经过了时间的验证的法则定律被认作了标准,那么你都知道都有哪些吗?
1. Fitts’ Law / 菲茨定律(费茨法则)
定律内容:从一个起始位置移动到一个最终目标所需的时间由两个参数来决定,到目标的距离和目标的大小(上图中的 D与 W),用数学公式表达为时间 T = a + b log2(D/W+1)。
它是 1954 年保罗.菲茨首先提出来的,用来预测从任意一点到目标中心位置所需时间的数学模型,在人机交互(HCI)和设计领域的影响却最为广泛和深远。
新的 Windows 8 中由开始菜单到开始屏幕的转变背后也可以看作是该定律的应用。
菲茨定律的启示:
1.按钮等可点击对象需要合理的大小尺寸。
2.屏幕的边和角很适合放置像菜单栏和按钮这样的元素,因为边角是巨大的目标,它们无限高或无限宽,你不可能用鼠标超过它们。
即不管你移动了多远,鼠标最终会停在屏幕的边缘,并定位到按钮或菜单的上面。
3.出现在用户正在操作的对象旁边的控制菜单(右键菜单)比下拉菜单或工具栏可以被打开得更快,因为不需要移动到屏幕的其他位置。
2. Hick's Law / 席克定律(希克法则)
定律内容:一个人面临的选择(n)越多,所需要作出决定的时间(T)就越长。
用数学公式表达为反应时间 T=a+b log2(n)。
在人机交互中界面中选项越多,意味着用户做出决定的时间越长。
例如比起 2 个菜单,每个菜单有 5 项,用户会更快得从有 10 项的 1 个菜单中做出选择。
席克定律多应用于软件/网站界面的菜单及子菜单的设计中,在移动设备中也比较适用。
3. 神奇数字7±2 法则
1956 年乔治米勒对短时记忆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他发现人类头脑最好的状态能记忆含有7(±2)项信息块,在记忆了 5-9 项信息后人类的头脑就开始出错。
与席克定律类似,神奇数字7±2 法则也经常被应用在移动应用交互设计上,如应用的选项卡不会超过 5 个。
4. The Law Of Proximity 接近法则
根据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当对象离得太近的时候,意识会认为它们是相关的。
在交互设计中表现为一个提交按钮会紧挨着一个文本框,因此当相互靠近的功能块是不相关的话,就说明交互设计可能是有问题的。
5. Tesler's Law 泰思勒定律(复杂性守恒定律)
该定律认为每一个过程都有其固有的复杂性,存在一个临界点,超过了这个点过程就不能再简化了,你只能将固有的复杂性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
如对于邮箱的设计,收件人地址是不能再简化的,而对于发件人却可以通过客户端的集成来转移它的复杂性。
6. 新乡重夫:防错原则
放错原则认为大部分的意外都是由设计的疏忽,而不是人为操作疏忽。
通过改变设计可以把过失降到最低。
该原则最初是用于工业管理的,但在交互设计也十分适用。
如在硬件设计上的 USB 插槽;而在界面交互设计中也是可以经常看到,如当使用条件没有满足时,常常通过使功能失效来表示(一般按钮会变为灰色无法点击),以避免勿按。
如上图所示我们的评论功能快,在留言框没有内容或邮箱格式不正确的时候是无法获取验证码的,只有两者都满足了才可以。
7. Occam's Razor 奥卡姆剃刀原理(简单有效原理)
这个原理被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如有两个功能相等的设计,那么选择最简单的。
在极客公开课?走进 UC 中 UC 浏览器产品经理苏剑南在”UC 浏览器 For Android 产品设计思考“演讲中也有讲到该原理的应用,”如果 UC 手机浏览器要发布第一个版本 UC 1.0,你会选择哪五个功能?‘’
为了遵守神奇的数字 7 法则本篇就只介绍到这里了,如果你还有兴趣自己去找找其他的定律法则,如与费茨定律接近的 Steering Law转向定律、Gutenberg Diagram古登堡图法则以及雷打不动到哪哪适用的帕累托定律(80/20 原则)、三等分原则等。
最后想说的是虽然这些法则定律被很多人认定为标准,很多人也记得 Alan Cooper 说过的那句名言,但从实际出发这些法则定了起到的只是参考或启发作为,作为交互设计人员千万不能照本宣科,因为只有亲自做过后才会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