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结果,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具体经过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所面临的内外压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形成全面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和启示。
4.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课件。
3.案例材料:教师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4.作业布置:教师提前布置相关预习作业,帮助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结果,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简要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ppt教学课件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北京条约》(1860年)
主要内容
《天津条约》完全有效
主要危害
增开天津为商埠
天津成为外国侵略势力在中国北方 的重要活动基地,威胁北京安全
割九龙区地方 一区给英国
领土主权进一步遭破坏,扩大了英 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为以后 强租新界作了准备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万两白银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是
(D)
A、60多万平方千米
B、40万平方千米
C、100多万平方千米
D、150多万平方千米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
约不包括( D )
A、《天津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
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第一单元 列强侵华与晚 期时期的救亡图存
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上便称之 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新课讲 授
硝烟再起
背景:
1.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统治者没有对西方列强 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警惕,以为《南京条约》能换来国 家的永久安宁。 2.西方列强不满足在华攫取的权益,而且蓄谋扩大。
导火索:“亚罗”号事件
1856年10月,广州水 师扣押了挂着英国国旗的 走私船亚罗号。英国要求 释放船员并赔礼道歉。叶 名琛释放船员,但没有赔 礼道歉。英国以此为借口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和以后五 个议定书割占7万平方公里
通过诉诸武力,缔结不平等条约,列强攫取了更 多的侵略权益,中国的门户被进一步打开。相比鸦片 战争,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 带来了更强的冲击和更大的灾难。在火烧圆明园和一 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强烈刺激下,清廷的部分有识之士 走上了认识对手、学习西方的探索之路。
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课标要求】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教学目标】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借口、时间、战争的性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比较教学,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3.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教学,增强学生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联系香港地区的割失和回归,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富强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我们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教学重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危害;沙俄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新课导入】第一幅是圆明园兴盛时局部图,第二幅是英法联军焚毁后的圆明园远瀛观残迹。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经150余年,在这里建起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如今的圆明园,只有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屹立在那里。
它像一座纪念碑,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那么,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是怎么回事?【新课探究】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起因教师:(展示材料,提出问题)材料一 英国输华货物(正当贸易商品)统计表材料二 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
材料三 中国人不能同时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1)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呈现出什么状况?(2)你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3)英国怎样认为呢?为此英国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9世纪四五十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
初中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册课件 第2课 火烧圆明园和太

2、这场战争的两个“帮凶”是哪两个国家?割占领土最多的是哪国?共割占 多少领土?
俄、美;俄;150多万平方公里
小结
学生自我小结----小组互查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 时间: 侵略者: 帮凶: 结果: 影响:
谢谢观赏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D )
A、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B、要求增加通商口岸
C、要求在中国驻扎军队 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洗劫焚毁于( B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3.它“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2课
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 洋枪队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2.了解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 略史实。 3.知道太平军抗击洋队的事迹
学习重点: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学习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导学提示一:
“它”及“最大的好处”是( B )
A、英国侵占的领土最多
B、俄国侵占的领土最多
C、英国得到的战争赔款最多 D、俄国得到的战争赔款最多
4、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 A、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B、清朝军备落后
C、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D、清政府的军事组织不当
5、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两个强盗的暴行:有一天,两个强盗 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 荣归欧洲。 材料二:据估计,被抢劫和破坏的财产…… 1、材料中“两个强盗”指哪两个国家?“夏宫”指什么?这场战争叫什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火烧圆明圆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教案 岳麓版 教案

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以及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某某等基本史实。
在“清朝疆域图”上填充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的情况且结合教材中的地图、图表讲解有关史实,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收集、整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资料,叙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说出圆明园残迹留给我们的启示。
收集太平军的故事和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料,提高收集历史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前查找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通过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共同解决问题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学会合作交流和共同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本课四目内容的学习,认识列强的侵略扩X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而中国人民面对侵略是英勇不屈的,从而培养爱国情感以及保护国家文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再现史实,体现“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的理念。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教学准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俄国趁火打劫”让学生感受到鸦片战争后列强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处于劫难之中;又通过“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和“左宗棠收复某某”来突出表现中国人民面对侵略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
鉴于本课内容较多,授课时亦可将第四子目“左宗棠收复某某”的内容调整到其他课节中。
学情分析部分学生曾观看过影片《火烧圆明园》或到过游览了圆明园遗址,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段屈辱历史有一定的认识;经常看故事书的学生也知道不少太平天国的故事和人物。
通过本课,学生可以更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
待着您的投稿!教师活动将本课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痛打洋枪队”作为研究性专题:一个是侵略,一个是反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课件

清雍正帝曾说:“圆明园意旨深远.....夫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 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这里的“圆”是周全圆满之意,指品德 完美无缺,是君主治世治国的最高境界。“明”取日月之光普照大地 使人明达、明智的意思,表示君王的聪明才智超乎常人。
圆明三园示意图
2.《北京条约》的签订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迫 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赔款额大幅增加。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沙皇俄国一面充当帮凶, 一面趁火打劫。从1856年 起,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 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 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主要内容
危害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影响和操纵清朝统 治核心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 进一步打开市场,对
口岸
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 丧失了内河航运权 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火烧圆明园
海晏堂由正楼和后工字蓄水 楼组成,是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 景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 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 为一大型喷水池,池左右呈“八” 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 头铜像。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 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俗称 “水力钟”。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 英国“亚罗号事件” (借口) 法国“马神甫事件”
“亚罗号事件”
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船捕走窝藏在船上的2名中国海 盗和10名嫌疑中国水手。不想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借口该 船曾在香港注册,领有执照(1856年9月27日期满失效,该船 被捕获前,已6天没挂英国旗),硬说是英国船,甚至捏造中 国水师曾扯下船上英国旗。无理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 被捕人犯,向英道歉。10月10日,叶名琛派人把审讯证明不是 海盗的9名水手送回亚罗号,巴夏礼拒绝接收。21日,巴夏礼 发出最后通牒,限24小时内释放全部人犯,并公开向英国道歉。 但当22日,叶名琛把12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仍拒收,连叶名 琛送去的信件也拒绝拆阅。23日英驻华海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 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共19张PPT)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导入新课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 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 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 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 非如此。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 易始终在200万英镑左右徘徊。英国商人把英国的棉纺 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 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 景却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借口---亚罗号事件
1856年10月,广州水师扣押了挂着英国国旗 的走私船亚罗号。英国要求释放船员并赔礼道歉。 叶名琛释放船员,但没有赔礼道歉。英国以此为借 口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硝烟再起
2.《天津条约》的签订
1858年5月 (1)时间: 中国与英、法、美、俄 (2)签订国家:
(3)主要内容
南京 汉口 九江
福州
广州 厦门
上海
1、通商口岸由沿海 地区扩大到内陆腹地。
镇江
宁波
2、中国的主权进一 步遭到破坏。
汕头
淡水
台湾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程度,进一步加深。
琼州
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 俄国趁火打劫
19世纪下半期,沙皇俄国趁火打劫,通过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领土达150多万平 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 (目的) 战争性质 侵略国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
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
英国 1840——1842 历时两年 沿海城市 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英法、俄美 1856——1860年 历时四年 从沿海深入内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教案[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教案[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a7566b98168884868662d634.png)
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课标内容】(1)知道太平军抗击洋队的事迹。
(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将《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示意图》变成简表,培养学生制作历史简表与寓史于图的基本技能。
(2)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的主权和领土,以及外国侵略势力到达的地区,初步形成一定的对历史知识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3)通过听、看、议,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是西方侵略者的贪婪和清政府的落后,落后必然要挨打)。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积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外国侵略者的暴行和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政府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的理解。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逐渐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和制作表格的方法,并逐步感知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和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激发学生对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并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认识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和光荣传统。
【重点和难点】重点:火烧圆明园。
难点:在于如何认识俄国“蚕食鲸吞”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过程以及如何认识俄国与英法对中国侵略的方法方式与追求目的的差异性。
【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主要由学生读、看、议、说,来了解这一时期的主要史实,然后由教师点评。
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介绍或课件展示文字: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个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只要想像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像、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8/24
导入新课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 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 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 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 非如此。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 易始终在200万英镑左右徘徊。英国商人把英国的棉纺 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 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 景却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
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俄国侵占的中国领土示意图
——恩格斯《俄国在远东的成功
》
1689年中俄规定的待议地区
1从858年第中二俄《次瑷珲鸦条片约》战割占争60到多万1平9方世公纪里。80年
代为1止860,年中俄俄《国北共京条割约》占割中占40国多万北平方方公领里。土150 多万11平98世64方纪年8中0千年俄代《米中中,俄俄《勘是改分订西近条北代约界》约侵以记及》占几割中个占勘44国界万议平领定方土书公里。 最多的国家。 割占7万平方公里。
汉口Leabharlann 南京上海镇江
九江
宁波
1、通商口岸由沿海 地区扩大到内陆腹地 。 2、中国的主权进一 步遭到破坏。
福州
广州 汕头 厦门 淡水
台湾
琼州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 俄国趁火打劫
19世纪下半期,沙皇俄国趁火打劫,通过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领土达150多万平 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3.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列强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的门户被 进一步打开;
(2)给中国社会带来更强的冲击和更大的灾难 ; (3)清廷的部分有识之士走上了认识对手、学习
西方的探索之路。
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 《北京条约》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外国势力进一步扩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
(4)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天津
营口
烟台
观察右图,并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 争的影响。
(4)发动国家 :
英法联军主凶,美俄帮凶
借口---亚罗号事件
1856年10月,广州水师扣押了挂着英国国旗 的走私船亚罗号。英国要求释放船员并赔礼道歉。 叶名琛释放船员,但没有赔礼道歉。英国以此为借 口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硝烟再起
2.《天津条约》的签订
(1)时间 1858年5月 : (2)签订国家 中国与英、法、美、俄 :
第二阶段:
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进攻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被焚毁前的圆明园
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 英法联军在圆明园中抢劫
圆明园海晏堂残迹 圆明园远瀛观残迹
看着被洗劫焚毁后的圆明园遗址 你有怎样的感想?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圆明园),一个 勿动忘手国抢耻劫,,振一兴个中把华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 历场史掠证夺明…,…要在救将民来族交之付危审亡判,的就时必候拒,外一寇个于强国盗门就之会外被; 要人救们文叫明做之法衰兰微西,,就另必一须个打叫开做国英门吉发利展。自己; 把祖国建设得空前强大,实现中—华—民法族国的作重家新雨崛果起。
(3)主要内容
①各国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③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④对英法分别赔偿400万和200万两白银。
二、火烧圆明园
1. 经 过
1860年8月,英法联军再燃战火
攻破天津
攻破北京
占领圆明园,洗劫、火烧圆明园
过程
第一阶段:
1856年,英军闯入珠江口, 炮轰广州。 1858年联军北上,攻占大沽 炮台,进而占领天津。
思考: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侵略权益
一、硝烟再起
1.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背景 :
中国: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挑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列强:不满足于在华所攫取的权益,蓄谋扩大。
(2)导火线:“亚罗号”事件
(3)时间:1856—18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