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引申的语际差异与外语词汇教学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与英语词汇教学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与英语词汇教学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交流的加深,英语成为了国际交流和商贸活动中最为广泛和重要的语言之一。
因此,学习英语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必备技能之一。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它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
然而,英汉词汇之间的文化内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也会对词汇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
从英汉词汇的基本特征上看,英语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字母文字,而汉语则以汉字为主要文字。
而且,汉字的象形文字特征使得汉语词汇具有强烈的形象化和象征性,这与英语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需要将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与中文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学习和分析。
在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上,英语词汇更加注重实际和具体的表述,而中文则更加注重含蓄和哲理的表述。
例如,在英语中,“clock”和“watch”都是表示时间的词汇,而在汉语中表示时间的词汇则包括“时钟”、“手表”、“光阴”、“时光”等多种表达方式。
这表明了英语更侧重于具体和实际,而中文则更注重于表达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另外,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也体现在词汇的使用范围上。
英语词汇普遍用于科技、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等领域,而中文则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和人文社会等领域。
例如,在英语中,“computer”、“automation”和“robot”等词汇都涉及到现代科技,而在汉语中,一些诸如“良心”、“人情”和“礼仪”等文化词汇则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最后,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也表现在词汇的情感价值上。
英语词汇注重实际表述,常常缺乏强烈的情感色彩,而中文则具有浓郁的情感价值。
例如,在英语中,“like”是表示喜欢的动词,而在中文中,“喜欢”则包含了强烈的情感色彩和积极的心理倾向。
综上所述,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展示了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特征和差异。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需要将英语词汇的含义和使用范围与中文词汇进行对比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词汇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词义引申的三种方法 词意引申翻译法

词义引申的三种方法:词意引申翻译法引言词义引申是指词语从原本的字面意义向更广泛、更抽象的意义演变的过程。
在翻译过程中,准确理解和转达词义引申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和文化背景。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词意引申翻译法,并探讨它的三种应用方法。
词意引申翻译法概述词意引申翻译法是一种在翻译过程中利用词义引申的方法。
它通过将词组或短语的含义与目标语言中能够准确表达相似含义的词汇联系起来,从而达到转达作者原意的目的。
方法一:类比引申类比引申是一种将目标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或短语与源语言中的词义引申进行对应的方法。
通过寻找目标语言与源语言在意义上相似或有相似表达的词汇,可以更准确地转达源语言中的词义引申。
例如,当源语言中的词语存在一种形象化的引申含义时,可以通过寻找目标语言中能够传达相似意义的词汇来进行翻译。
这样可以保持原意的连贯性,同时使读者更易理解。
方法二:注释引申注释引申是一种在翻译中通过添加注释或解释的方法来解释词义引申。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在目标语言中没有完全对应的词义引申的情况下。
通过在译文中加入对词义引申的解释,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原意。
同时,这也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文化差异和背景。
方法三:拓展引申拓展引申是一种在翻译过程中通过扩展译文的范围来引入词义引申的方法。
通过在译文中引入更广泛、更抽象的意义,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并反映源语言中的词义引申。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源语言中的词义引申无法直接对应到目标语言的情况。
通过拓展译文的范围,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原文中的意思,并与源语言中的词义引申产生共鸣。
结论词义引申在翻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和文化背景。
词意引申翻译法是一种常用的翻译方法,通过类比引申、注释引申和拓展引申三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转达作者的原意。
在实际应用中,翻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目标语言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引申方法。
同时,翻译者还需要注重词语选择和解释的准确性,以及对文化背景和语言差异的理解。
英语引申比较教学法

英语引申比较教学法英语引申比较教学法不同于英语句型教学、语法教学和单一的词汇教学。
引申比较教学是先引申出两个以上的词语,然后进行比较。
通过引申来扩大和丰富学生的词汇量,通过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使用语言。
英语中的词语复杂,内容丰富,词义涉及面广。
我们不可能一次将一个词的各种词义都引申出来进行比较,这样反而会造成复杂化,使学生更难理解和掌握。
这里所谈的引申比较,是从一个词语在课文中的基本词义出发,进行引申比较,用较常见的例句进行辨析。
在教学中,常用的引申比较方法有以下六种:一、词自身的引申比较词自身的引申比较就是在一词的基础上引申出其它词,进行比较、辨析。
例如:1.The principal is satisfied with the teacher’s work.校长对老师们的工作感到满意。
从上句中satisfied引申出下面几个词:Your success gave us great satisfaction.(n.满意、满足)你的成功令我十分满意。
The results of his test are satisfactory.(adj.令人满意的)他的试验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He bought the new dress to satisfy her.(v.使…满意)为了使他满意,他买了那件新衣服。
2.Her mood varies from day to day.她的情绪天天在变化。
引申比较:The weather is variable in summer.(adj.变化无常的、易变的)夏季天气变化无常。
It is said that this game is a variation of tennis.(n.变化、变动)据说这种球赛是由网球变化而来的。
二、同、近义词的引申比较同、近义词的引申比较是指在讲到某个词在本课中的基本含义时,如有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其它词,就引申出来加以解释、辨析。
同、近义词的引申比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
英语翻译技巧之词义引申

英语翻译技巧之词义引申英语翻译技巧之词义引申引申是指从原词的内在含义出发,结合语境和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在译文中对某些词作一定的语义调整,以达到忠实、通顺的目的。
英译汉时常常会遇到许多单词,按词典上给的词义来翻译,译文就会生硬难懂,甚至造成意思上的曲解。
(1)具体———抽象经典例题: Were it left to an American to decide whether they should have a government without newspapers or newspapers without a government,he should not hesitate a moment to prefer the latter.参考译文: 如果让一个美国人决定要没有言论自由的政府还是要言论自由而无政府的`国家,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经典例题: There were times when emigration bottleneck was extremely rigid and nobody was allowed to leave the country out of his personal preference.分析: bottleneck本指“瓶颈”,由于具有使缓慢和阻滞的效果,因而被抽象地引申为“限制”。
参考译文: 过去有过这种情况: 移民限制极为严格,不许任何人出于个人考虑而迁居他国。
(2)抽象———具体经典例题: While there are almost as many definitions of history as there are historians,modern practice most closely conforms to one that sees history as the attempt to recreate and explain the significant events of the past.参考译文: 几乎每个史学家对史学都有自己的界定,但现代史学家们的观点都趋向于认为史学是试图重现并阐明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
英汉词汇文化对比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汉词汇文化对比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Abstract] Language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culture. One kind of language is influenced by its national culture and represents for its speci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vocabulary,as one of the three elements of a language, is the most active factorin language learning, which is obviously seen if there appear some changes in culture and language.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vocabulary is realized. The connotations belong to one aspect of the meanings of vocabulary, and the meanings are pided into seven styles. Besides the conceptual meaning, the rest of other meanings pertain to the connotations. From the connotations, thearticle analyzes the thre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vocabulary that show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complete parallelism, incomplete parallelism and no parallelism and gives some examples to demonstrate them. While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nowadays,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vocabulary are often ignored by many English educators, which leads to much danger. Many problems always occur so that students’ interests will be lowered and that students do not have scientific methods of learning, or have bad competence of using language. In this way, the article gives some enlighten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including the constitution of syllabus, the choosing and composing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activities in-class and activities after-class. Therefore, language can be used freely when integrat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vocabulary with English teaching.[Key Words] English and Chinese vocabulary; cultural connotation; contrast; teaching[摘要]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与词汇教学

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与词汇教学词汇教学是语言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涉及到单词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理解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
因此,词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单词,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
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是指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其内涵意义的不同。
例如,单词“bank”在一般意义下指的是岸,但在金融领域,它指的是银行。
同样的,单词“ball”在一般意义下指的是球,但在足球领域,它指的是足球。
因此,如果学生不了解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他们很容易在语境中产生误解。
词汇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让学生在课堂中练习使用单词,在课外阅读语言材料并完成相关任务,以及通过语言交流活动来巩固学生的词汇量。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语法与词汇的结合,让学生了解单词在句子中的使用方法。
例如,在讲解词汇“run”时,教师不仅要讲解它的意思,还要讲解它在句子中的语法用法,如“I run every day”这样的例子。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词汇的语音、词形、语义等方面的教学。
语音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音识别能力,词形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词汇,语义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
同时,词汇教学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写作、观看电影、与他人交流等方式扩大词汇量,增加词汇使用的机会。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常用的词汇,并通过语言实践练习使用这些词汇。
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词汇的同时了解词汇所在的文化背景,从而增强对词汇使用场景的理解。
例如,学生可以了解“football”在美国和英国的含义不同,从而避免在使用词汇时出现误解。
总之,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与词汇教学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
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与词汇教学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引申比较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引申比较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运用一、词自身的引申比较词自身的引申比较就是在一词的基础上引申出其它词,进行比较、辨析。
例如:1.The principal is satisfied with the teacher’s work.校长对老师们的工作感到满意。
从上句中satisfied引申出下面几个词:Y our success gave us great satisfaction.(n.满意、满足)你的成功令我十分满意。
The results of his test are satisfactory.(adj.令人满意的)他的试验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He bought the new dress to satisfy her.(v.使…满意)为了使他满意,他买了那件新衣服。
2.Her mood varies from day to day.她的情绪天天在变化。
引申比较:The weather is variable in summer.(adj.变化无常的、易变的)夏季天气变化无常。
It is said that this game is a variation of tennis.(n.变化、变动)据说这种球赛是由网球变化而来的。
二、同、近义词的引申比较同、近义词的引申比较是指在讲到某个词在本课中的基本含义时,如有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其它词,就引申出来加以解释、辨析。
同、近义词的引申比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
例如:1.Mr.Johnson gets a monthly salary of U.S.$ 800.(n.)从salary可以引申wage和pay,这三个词都可以表示“工资”,但其含义不同。
salary 是指非体力劳动者所得到的“工资、薪水”,通常按月,有时按季或年计算(Salary is usually paid monthly,sometimes three months or a year,for a job,esp.as for workers of higher skill and rank);wage指简单劳动或体力劳动者所得的“工资、工钱”,通常按周、日等短期计算发给(Wages are paid weekly for a job,esp.as for labourers or workers.),常用复数形式;pay指不论工作性质如何,针对劳动所支付的报酬,它包含salary 和wage(s)(pay is paid for a job),为不可数名词。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与英语词汇教学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与英语词汇教学引言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语言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融合了各种不同文化内涵的载体。
而在英语词汇的教学过程中,了解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大有裨益。
本文将从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入手,探讨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
一、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差异对比1. 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这主要是由于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而产生的。
英语中有许多与西方文化和宗教有关的词汇,如Christmas(圣诞节)、Thanksgiving(感恩节)等,而汉语则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背景,如春节、中秋节等词汇。
2. 社会差异英语和汉语词汇的社会内涵也存在许多差异。
英语中经常使用的词汇中往往蕴含着西方社会的文化、风俗和习惯,而汉语则反映了中国特有的社会风情和价值观念。
在英语中,“gentleman”体现了西方文化中对绅士风度的推崇,而在汉语中,“君子”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于道德品质的重视。
3. 宗教差异由于英语国家主要信奉基督教,因此英语中很多词汇都与宗教有关,如God(上帝)、church(教堂)等。
而由于汉语国家主要信仰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因此汉语中的词汇中也会反映这些宗教信仰。
二、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与英语词汇教学1. 增强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了解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对于英语词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其语言运用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中关于节日、风俗、宗教等方面的词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了解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通过比较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使用和语言表达方式,增强他们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导言
响也最深( 李国南 20 ) 01 。不同的思维方式等引发不同的
系了: 烟头一oyo ; - HCKp6a 绳子的两头-oa KpK 船头- O oaz ; - 6
词 义 引 申 的 语 际 差 异 与 外 语 词 汇 教 学
吴 哲
( 哈尔滨师范大学 斯拉 夫语 学院俄语系 , 黑龙江 哈尔滨 10 8 ) 50 0
摘 要 : 言是 文化 的载体 , 同语言在漫长的发展 过程 中形成 了各 自不 同的特 点。民族文化 与语言 自身特点都对 词义的 语 不 发展 变化施加 着影响 , 使得 不同语 言中的词义引申现 象突显民族个性 。外语词汇教 学中必须 关注词义引申的语 际差异。
汇意义引申特点的基础和前提。
战” 。俄语的 6r 行李) ) a  ̄( a 能引申为“ 学问, 知识” aT , e Kp
( 演员) 能引申为“ 虚情假意的人”K ITK 开水) ,H fO ( I l 能引申为
尽管概念具有泛人类的性质, 但由于它们要借助于具有
民族性的词体现出来, 因而不同语言在称谓同一种概念时是 “ 性情暴躁的人”汉语中的对应词却没有类似的意义。反之 ,
r 6KaOeb 深秋) a oa CH ( y 。但是, 汉语的“ 还引申出“ 颜 深” ( 俄汉民族分属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 长期的历史积淀和社 色) 之意, 深红, 浓” 如“ 颜色太深” ryO H , 6K ̄没有这样的意 a
而 a on y 深远的, 深入腹地的” r 6Kg 、 yoa a 会环境变化形成了两个民族不同的心理文化、 制度文化和物 义; r 6K ̄用于表示“
质文化, 这些对词义的引申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1心理文化与词义引申。心理文化包括思维方式 、 . 审美 情趣、 价值观念等, 是最深层的心理层次的文化, 对语言的影
收 稿 日期 :0 8— 3— 7 2 0 0 2
nOH  ̄ a 偏远省份) p BH H ( 的意义同样是“ 不具有的。至于 深” 汉语中“ 的如下用法在俄语中与 r/B 头” ooa已经完全没有关 i
维普资讯
20 0 8年第 6期 总第 10期 7
黑 龙江高教 研 究
Heln j n s ac e n Hih rE u ain i gi gRee rh so g e d c t o a o
No. o 6 2 08 s ra . .1 O e i1 No 7
二、 民族文化 差 异与 词义 引 申
中的 H6 一词所无法具备的特点。至于“ 表示的“ e0 天” 一昼 天) 等意义在俄语中则已需要用其他词来表示了。再如, ” 汉
语中的“ 与俄语中的ryo ̄ 在很多引申意义上可以寻 深” a6K 得对应 , 深奥” r 6Ke3aH ( 如“ - a on HH g 知识深) “ y ; 深刻” 一 r 6 Ke HqTeH ( 象深 ) “ 感 情 ) ( 系 ) a oo ea ̄ e 印 y B H ;( 厚; 关 密
环境 、 历史发展、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 、 民族心理等不同侧面, 20) , 03 因此“ 的引申义特别丰富, 现代汉语词典》 天” 在《
同时, 不同语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各 自不同的特 ( 以下简称《 现汉》 中列有 1 个义项, ) 0 而大量以“ 为词根 天” 点, 这些都对词义的发展变化施加着影响。按照认知人类学 构成的复合词, 如天才、 天赋、 、 、 天分 天性 天良、 天命、 天资等 的观点 , 大部分的人类文化现实是存在于人类强加在独特文 所引申出来的意义也反映了汉民族的这种哲学观, 这是俄语 化的框架之中的。C im r 认为词义是相对于该框架而 .Flo l e 千上万的概念都是没有意义的( 张辉 20 ) 。 04 ”
产生的。如果脱离了文化的框架, 像母亲、 父亲、 未婚妻等成 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 今天 ) 以及“ 例: ” 天气( 明天是好 例:
பைடு நூலகம்
“ 族语言的个性植根于该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传统” 民 信息的同时也要受制于所反映的文化。以俄语和汉语为例,
( 钱文彩 20 )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01“ 它在储存和传递文化 切” r 6Ke yCB ( - a o o  ̄BTO 感情深) “ y ;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一
语义联想 , 而语义联想又是大多数词转义的心理基础。俄语
中的 I I b I H 与汉语中的“ tT U 拉锯” 所表示的基本意义是一致 的, 但是引申意义完全不同。俄罗斯民族由拉锯动作联想到 的是“ 没完没了, 令人心烦的行为” 从而引申出“ , 不断唠叨
思维反映现实的主要工具是语言, 思维过程和内容的同
表现不一的( . y xn 97 P Tp H a 7 ) 。同样 , 1 指称相同事物而身 亦然。比如说 , 由于汉民族 自古认为“ 是至高无上、 天” 神圣 处不同语言背景的词, 其意义的发展轨迹也可能呈现多样化 的, 是主宰 自然界和人类世界的神圣力量, 人的才能、 性情、 的趋势。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中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地理 命运、 良心等都是天赐给 的 ( 常敬宇 19) 4( 95 4 林宝卿
一
性构成了各民族语言的一致性, 自然环境、 对 社会生活和
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大致相同的认识形成 了不同语言中基本
概念的对等, 而这无疑又为这些语言中基本词汇的一致提供 埋怨” 的意义, 而汉 民族则 由拉锯联想 到“ 循环往 复的动 了保证。基本词汇的一致是认识和了解不同民族语言中词 作”引申义是“ , 比喻双方来 回往复” 如“ ( 拉锯式” “ ,拉锯
比如说由于汉民族自古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神圣的是主宰自然界和人类世界的神圣力量人的才能性情命运良心等都是天赐给的常敬宇199543卅林宝卿2003121因此天的引申义特别丰富在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中列有10个义项而大量以天为词根构成的复合词如天才天赋天分天性天良天命天资等所引申出来的意义也反映了汉民族的这种哲学观这是俄语中的ne60一词所无法具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