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题_5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题》附答案

人 教 版 数 学 七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 )象限.A. 一B. 二C. 三D. 四2.4的平方根是( )A. 2B. ±2C. 2D. 2± 3.实数﹣2,0.31••,3π,0.1010010001,38中,无理数有( )个 A. 1 B. 2 C. 3 D. 4 4.如图,已知160∠=︒,260∠=︒,368∠=︒,则4∠等于( )A 68︒ B. 60︒ C. 102︒ D. 112︒5.如图,在48⨯的方格中,建立直角坐标系()1,2E ﹣﹣,2(2,)F ﹣,则点坐标为( )A. ()1,1﹣B. (2,1)﹣﹣C. ()3,1﹣D. (1,)2﹣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0,1,点的坐标()3,3,将线段AB 平移,使得到达点()4,2C ,点到达点,则点的坐标是( )A. ()7,3B. ()6,4C. ()7,4D. ()8,4 7.如图,AB∥CD ,BC∥DE ,∠A=30°,∠BCD=110°,则∠AED 的度数为( )A. 90°B. 108°C. 100°D. 80°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4=2±± B. 64算术平方根是4 C. 330a a +-= D. 110x x -+-≥,则x =19.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轴上跳动,第一次它从原点跳到(0,1),然后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跳动(0,0)0,11,()()1,)0(1→→→→……,每次跳一个单位长度,则第2020次跳到点( )A. (7,45)B. (6,44)C. (5,45)D. (4,44)10.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个①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平分线平行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A. 0B. 1C. 2D. 3二、填空题11.2-的绝对值是________.12.、是实数230x y +-=,则xy =________.13.已知,(0,4)A ,0()2,B ﹣,1(3,)C ﹣,则ABC S =________.14.若23n ﹣与1n ﹣是整数的平方根,则x =________.15.在平面坐标系中,1(1,)A ﹣,(3,3)B ,M 是轴上一点,要使MB MA +的值最小,则M 的坐标为________.16.如图,在平面内,两条直线1l ,2l 相交于点,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 ,若,分别是点M 到直线1l ,2l 的距离,则称(,)p q 为点M 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规定,“距离坐标”是(2,1)的点共有________个.三、解答题17.计算:(13316648-(2)333521|1228- 18.求下列各式中的值(1)()216149x += (2)3()81125x ﹣= 19.已知是不等式组 513(1)131722a a a a ->+⎧⎪⎨-<-⎪⎩ 的整数解,、满足方程组 27234ax y x y -=-⎧⎨+=⎩,求22x xy y -+的值 20.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点()21A -,、1(3)B ,、(23)C ,,请回答如下问题: (1)在坐标系内描出点、、A B C 的位置:(2)求出以、、A B C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3)在轴上是否存在点,使以A B P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0,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1)如图1所示,O是直线AB上一点,OD平分∠AOC,OE平分∠BOC,求证:OD⊥OE;(2)如图2所示,AB∥CD,点E为AC上一点,∠1=∠B,∠2=∠D.求证:BE⊥DE.22.某公司装修需用A型板材240块、B型板材180块,A型板材规格是60cm×30cm,B型板材规格是40cm×30cm.现只能购得规格是150cm×30cm的标准板材.一张标准板材尽可能多地裁出A型、B型板材,共有下列三种裁法:(如图是裁法一的裁剪示意图)裁法一裁法二裁法三A型板材块数 1 2 0B型板材块数 2 m n设所购的标准板材全部裁完,其中按裁法一裁x张、按裁法二裁y张、按裁法三裁z张,且所裁出的A、B两种型号的板材刚好够用.(1)上表中,m= _____,n= ____;(2)分别求出y与x和z与x的函数关系式;(3)若用Q 表示所购标准板材的张数,求Q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当x 取何值时Q 最小,此时按三种裁法各裁标准板材多少张?23.(1)①如图1,//AB CD ,则B 、P ∠、D ∠之间的关系是 ;②如图2,//AB CD ,则A ∠、E ∠、C ∠之间的关系是 ;(2)①将图1中BA 绕点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交CD 于Q (如图3).证明:123BPD ∠=∠+∠+∠②将图2中AB 绕点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交CD 于 (如图4)证明:360E C CHA A ∠+∠+∠+∠=︒(3)利用(2)中结论求图5中A B C D E F G ∠+∠+∠+∠+∠+∠+∠的度∠+∠+∠+∠+∠+∠+∠=数.A B C D E F G2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B 在坐标轴上,其中A(0,a) ,B(b, 0)满足| a - 3 |+4b-= 0.(1)求A 、B 两点的坐标;(2)将AB 平移到CD ,A 点对应点C(-2,m) ,CD 交y 轴于E ,若≥ABC 的面积等于13,求点E 的坐标;(3)如图2,若将AB 平移到CD ,点C、D 也在坐标轴上,F 为线段AB 上一动点,(不包括点A ,点B) ,连接OF 、FP 平分 BFO , BCP = 2 PCD,试探究 COF, OFP , CPF 的数量关系.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 )象限.A. 一B. 二C. 三D. 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判断其所在象限,四个象限的符号特征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故点A(2,-3)位于第四象限,故答案选D . 考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2.4的平方根是( )A. 2B. ±2C.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2)2=4,∴4的平方根是±2.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平方根.题目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定义.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3.,0.31••,3π,0.1010010001中,无理数有( )个 A. 1B. 2C. 3D. 4 [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无理数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解:在实数2-(无理数),0.31••(有理数),3π(无理数),0.1010010001(有理数),382=(有理数)中,无理数有2个,故选:B . [点睛]此题考查了无理数,弄清无理数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4.如图,已知160∠=︒,260∠=︒,368∠=︒,则4∠等于( )A. 68︒B. 60︒C. 102︒D. 112︒[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1=∠2,得a ∥b ,进而得到∠5=3∠,结合平角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160∠=︒,260∠=︒,∴∠1=∠2,∴a ∥b ,∴∠5=368∠=︒,∴∠4=180°-∠5=112︒.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以及平角的定义,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在48⨯的方格中,建立直角坐标系()1,2E ﹣﹣,2(2,)F ﹣,则点坐标为( )A. ()1,1﹣ B. (2,1)﹣﹣ C. ()3,1﹣ D. (1,)2﹣ [答案]C[解析][分析] 直接利用已知点得出原点位置进而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G 点坐标为:(-3,1).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正确得出原点位置是解题关键.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0,1,点的坐标()3,3,将线段AB 平移,使得到达点()4,2C ,点到达点,则点的坐标是( )A. ()7,3B. ()6,4C. ()7,4D. ()8,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A 和C 的坐标可得点A 向右平移4个单位,向上平移1个单位,点B 的平移方法与A 的平移方法相同,再根据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可得点D 的坐标.[详解]解:∵点A (0,1)的对应点C 的坐标为(4,2),即(0+4,1+1),∴点B (3,3)的对应点D 的坐标为(3+4,3+1),即D (7,4);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平移,关键正确得到点的平移方法.7.如图,AB∥CD ,BC∥DE ,∠A=30°,∠BCD=110°,则∠AED 度数为( )A. 90°B. 108°C. 100°D. 80°[答案]C[解析][分析] 在图中过E 作出BA 平行线EF ,根据平行线性质即可推出∠AEF 及∠DEF 度数,两者相加即可.[详解]过E 作出BA 平行线EF,∠AEF=∠A =30°,∠DEF=∠ABC AB ∥CD,BC ∥DE,∠ABC=180°-∠BCD =180°-110°=70°,∠AED=∠AEF+∠DEF=30°+70°=100°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4=2±±B. 64的算术平方根是4C. 330a a -=D. 110x x --≥,则x =1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对选项逐一判定即可.[详解]A .4=2±±,正确;B .64的算术平方根是8,错误;C 330a a -,正确;D 110x x --≥,则x =1,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算数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理解概念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9.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轴上跳动,第一次它从原点跳到(0,1),然后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跳动(0,0)0,11,()()1,)0(1→→→→……,每次跳一个单位长度,则第2020次跳到点( )A. (7,45)B. (6,44)C. (5,45)D. (4,44)[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跳蚤运动的速度确定:(0,1)用的次数是21(1)次,到(0,2)是第8(24)次,到(0,3)是第29(3)次,到(0,4)是第24(46)次,到(0,5)是第225(5)次,到(0,6)是第48(68)次,依此类推,到(0,45)是第2025次,后退5次可得2020次所对应的坐标.[详解]解:跳蚤运动的速度是每秒运动一个单位长度,(0,1)用的次数是21(1)次,到(0,2)是第8(24)次,到(0,3)是第29(3)次,到(0,4)是第24(46)次,到(0,5)是第225(5)次,到(0,6)第48(68)次,依此类推,到(0,45)是第2025次.2025142020,故第2020次时跳蚤所在位置的坐标是(4,44).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读懂题意,能够正确确定点运动的顺序,确定运动的距离,从而可以得到到达每个点所用的时间.10.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个①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平行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A. 0B. 1C. 2D. 3[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平行公理、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判断即可.[详解]解: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故①是真命题;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平行,故②是假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③是假命题;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④是假命题;故正确的个数只有1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的公理和应用,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二、填空题11.的绝对值是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实数的绝对值永远是非负数,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即可得解.[详解]解:根据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得=.[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绝对值的意义,熟练掌握,即可解题.=,则xy=________.12.、是实数0[答案]-6[解析][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即可求出与的值.y-=,[详解]解:由题意可知:20x+=,30y=x2∴=-,3xy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非负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13.已知,(0,4)A ,0()2,B ﹣,1(3,)C ﹣,则ABC S =________.[答案]11[解析][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减去三个小三角形面积解答即可.[详解]解:如图示,根据(0,4)A ,0()2,B ﹣,1(3,)C ﹣三点坐标建立坐标系得: 则1115524351511222ABC S .故答案为:11[点睛]此题考查利用直角坐标系求三角形的面积,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减去三个小三角形面积解答.14.若23n ﹣与1n ﹣是整数的平方根,则x =________.[答案]1[解析][分析]分类讨论:当231n n ,解得2n =,所以22(1)(21)1x n ;当2310n n ,解得43n =,所以241(1)(1)39x n . [详解]解:因为23n ﹣与1n ﹣是整数的平方根,当231n n 时,解得2n =,所以22(1)(21)1x n ; 当2310n n ,解得43n =,所以241(1)(1)39x n . x 是整数, 1x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应用,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那么这个数叫的平方根,记作(0)a a ±.15.在平面坐标系中,1(1,)A ﹣,(3,3)B ,M 是轴上一点,要使MB MA +的值最小,则M 的坐标为________. [答案](32, [解析][分析]连接AB 交轴于M ,点M 即为所求; [详解]解:如图示,连接AB 交轴于M ,则MB MA +的值最小.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b =+,根据坐标1(1,)A ﹣,(3,3)B , 则有331k b k b +=⎧⎨+=-⎩, 解得23k b =⎧⎨=-⎩,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23yx ,令0y =,得到32x, 32(M ,故本题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6.如图,在平面内,两条直线1l ,2l 相交于点,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 ,若,分别是点M 到直线1l ,2l 的距离,则称(,)p q 为点M 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规定,“距离坐标”是(2,1)的点共有________个.[答案]4[解析][分析]到1l 的距离是2的点,在与1l 平行且与1l 的距离是2的两条直线上;同理,点M 在与2l 的距离是1的点,在与2l 平行,且到2l 的距离是1的两直线上,四条直线的距离有四个交点.因而满足条件的点有四个.[详解]解:到1l 的距离是2的点,在与1l 平行且与1l 的距离是2的两条直线上;到2l 距离是1的点,在与2l 平行且与2l 的距离是1的两条直线上;以上四条直线有四个交点,故“距离坐标”是(2,1)的点共有4个.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三、解答题17.计算:(13316648-(2)333521|1228- [答案](1)12;(2)2.[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算术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的性质化简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绝对值的性质以及立方根的性质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3316648-44248=+12=;(2)333521|12|28 3322122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18.求下列各式中的值(1)()216149x += (2)3()81125x ﹣= [答案](1)12311,44x x ==-;(2)32x =-. [解析][分析](1)根据平方根的性质,直接开方,即可解答;(2)根据立方根,直接开立方,即可解答.[详解]解:(1)216(1)49x 249(1)16x 714x , 12311,44x x ==-. (2)38(1)125x 3125(1)8x 512x 32x =-. [点睛]本题考查平方根、立方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平方根、立方根的相关性质.19.已知是不等式组 513(1)131722a a a a ->+⎧⎪⎨-<-⎪⎩ 的整数解,、满足方程组 27234ax y x y -=-⎧⎨+=⎩,求22x xy y -+的值 [答案]7[解析][分析]本题应先解不等式组确定a 整数值,再将a 值代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求解,最后求得22x xy y -+的值.[详解]解:解不等式513(1)a a ->+得:a >2 解不等式131722a a 得:a <4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2<a <4所以a 的整数值为3.把a=3代入方程组27234ax y x y ,得327234x y x y解得12x y =-⎧⎨=⎩, 所以222212112472x xy y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特殊解、代数求值的综合运用,熟悉基本运算方法、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0.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点()21A -,、1(3)B ,、(23)C ,,请回答如下问题: (1)在坐标系内描出点、、A B C 的位置:(2)求出以、、A B C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3)在轴上是否存在点,使以A B P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0,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5;(3)存在;点的坐标为(0,5)或(0,3)-.[解析][分析](1)根据点的坐标,直接描点;(2)根据点的坐标可知,AB∥x轴,且AB=3-(-2)=5,点C到线段AB的距离3-1=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3)因为AB=5,要求△ABP的面积为10,只要P点到AB的距离为4即可,又P点在y轴上,满足题意的P点有两个,分别求解即可.详解]解:(1)描点如图:(2)依题意,得AB∥x轴,且AB3(2)5=--=,∴S△ABC1525 2=⨯⨯=;(3)存在;∵AB=5,S△ABP=10,∴P点到AB的距离为4,又点P在y轴上,∴P点的坐标为(0,5)或(0,-3).[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能根据点的坐标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并求三角形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21.(1)如图1所示,O是直线AB上一点,OD平分∠AOC,OE平分∠BOC,求证:OD⊥OE;(2)如图2所示,AB∥CD,点E为AC上一点,∠1=∠B,∠2=∠D.求证:BE⊥DE.[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证明∠COD+∠COE=90°即可.(2)证明∠1+∠2=90°即可.[详解]证明:(1)∵OD平分∠AOC,OE平分∠BOC,∴∠COD=12∠AOC,∠COE=12∠COB,∴∠DOE=∠COD+∠COE=12(∠AOC+∠COB)=90°,∴OD⊥OE.(2)∵AB∥CD,∴∠A+∠C=180°,∵∠1=∠B,∠2=∠D,∠A+2∠1=180°,∠C+2∠2=180°,∴∠1+∠2=90°,∴∠DEB=90°,∴DE⊥BE.[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某公司装修需用A型板材240块、B型板材180块,A型板材规格是60cm×30cm,B型板材规格是40cm×30cm.现只能购得规格是150cm×30cm的标准板材.一张标准板材尽可能多地裁出A型、B型板材,共有下列三种裁法:(如图是裁法一的裁剪示意图)裁法一裁法二裁法三A型板材块数120B型板材块数2m n设所购的标准板材全部裁完,其中按裁法一裁x张、按裁法二裁y张、按裁法三裁z张,且所裁出的A、B两种型号的板材刚好够用.(1)上表中,m= _____,n= ____;(2)分别求出y与x和z与x的函数关系式;(3)若用Q表示所购标准板材的张数,求Q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当x取何值时Q最小,此时按三种裁法各裁标准板材多少张?[答案](1)m=0,n=3;(2)y=120﹣12x,z=60﹣23x;(3)Q=180﹣16x;当x=90时,Q最小,此时按三种裁法分别裁90张、75张、0张.[解析][详解](1)按裁法二裁剪时,2块A型板材块的长为120cm,150﹣120=30,所以无法裁出B型板, 按裁法三裁剪时,3块B型板材块的长为120cm,120<150,而4块B 型板材块长为160cm >150cm ,所以无法裁出4块B 型板;∴m=0,n=3;(2)由题意得:共需用A 型板材240块、B 型板材180块,又∵满足x+2y=240,2x+3z=180,∴整理得:y=120﹣12x ,z=60﹣23x ; (3)由题意,得Q=x+y+z=x+120﹣12x+60﹣23x . 整理,得Q=180﹣16x . 由题意,得11200226003x x ⎧-⎪⎪⎨⎪-⎪⎩, 解得x≤90.[注:0≤x≤90且x 是6的整数倍]由一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x=90时,Q 最小.由(2)知,y=120﹣12x=120﹣12×90=75, z=60﹣23x=60﹣23×90=0; 故此时按三种裁法分别裁90张、75张、0张.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23.(1)①如图1,//AB CD ,则B 、P ∠、D ∠之间的关系是 ;②如图2,//AB CD ,则A ∠、E ∠、C ∠之间的关系是 ;(2)①将图1中BA 绕点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交CD 于Q (如图3).证明:123BPD ∠=∠+∠+∠②将图2中AB 绕点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交CD 于 (如图4)证明:360E C CHA A ∠+∠+∠+∠=︒(3)利用(2)中的结论求图5中A B C D E F G ∠+∠+∠+∠+∠+∠+∠的度数. A B C D E F G ∠+∠+∠+∠+∠+∠+∠=[答案](1)①B D P ∠+∠=∠,②360A E C ∠+∠+∠=︒;(2)①证明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3)540︒.[解析][分析](1)①如图1中,作//PE AB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②作//EH AB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2)①如图3中,作//BE CD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②如图4中,连接EH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3)利用(2)中结论,以及五边形内角和540︒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①如图1中,作//PE AB ,//AB CD ,//PE CD ∴,1B ∴∠=∠,D 2∠=∠,12B D BPD .②如图2,作//EH AB ,//AB CD ,//EH CD ,1180A ∴∠+∠=︒,2180C , 12360A C , 360A AEC C .故答案为B D P ∠+∠=∠,360A E C ∠+∠+∠=︒.(2)①如图3中,作//BE CD ,3EBQ ,1EBP EBQ ,2132BPD EBP .②如图4中,连接EH .180C CEB CBE,A AEH AHE,180A AEH AHE CEH CHE C,360A AEC C AHC.360(3)如图5中,设AC交BG于.AHB A B F,∠=∠,AHB CHG在五边形HCDEG中,540CHG C D E G,A B F C D E G540[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变换、规律型问题、平行线的性质、多边形内角和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平行线解决问题,学会利用结论解决问题.2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B 在坐标轴上,其中A(0,a) ,B(b, 0)满足| a - 3 |+4b-= 0.(1)求A 、B 两点的坐标;(2)将AB 平移到CD ,A 点对应点C(-2,m) ,CD 交y 轴于E ,若≥ABC 的面积等于13,求点E 的坐标;(3)如图2,若将AB 平移到CD ,点C、D 也在坐标轴上,F 为线段AB 上一动点,(不包括点A ,点B) ,连接OF 、FP 平分 BFO , BCP = 2 PCD,试探究 COF, OFP , CPF 的数量关系.[答案](1)A (0,3),B (4,0);(2)E 的坐标为(0,72-);(3)∠COF+∠OFP=3∠CPF . [解析][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分别求出a 、b,得到答案; (2)构造矩形,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是13,利用割补法求出m,再根据平移的性质,求出直线DC 的解析式,则可求出点E 的坐标;(3)作HP ∥AB 交AD 于H,OG ∥AB 交FP 于G,设∠OFP=x,∠PCD=y,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计算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a-3=0,b-4=0, 解得,a=3,b=4, 则A (0,3),B (4,0); (2)如图1所示,∵∆ABC 的面积等于13,根据A,B,C 三点的坐标, 可得:111324232422413222m m ,(m<0) 解得,m=-2,则点C 的坐标为(-2,-2),根据平移规律,则有点D 的坐标为(2,-5),设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cx+d ,2225cd c d ,解得3472c d , ∴CD 的解析式为:3742yx , ∴CD 与y 轴的交点E 的坐标为(0,72- ); (3)如图2所示,作HP ∥AB 交AD 于H ,OG ∥AB 交FP 于G ,设∠OFP=x,∠PCD=y,则∠BFP=x,∠PCB=2y,∵HP∥AB,OG∥AB,∴∠HPC=∠PCD=y,∠OPF=∠OFP=x,∴∠CPF=x+y,又∵∠COF=∠PCB +∠CPF +∠OFP =2y+(x+y)+ x =2x+3y,∴∠COF+∠OFP=3x+3y=3∠CPF.[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非负数的性质、坐标与图形的关系、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平移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

人 教 版 数 学 七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1. 9的算术平方根是( )A. ﹣3B. ±3C. 3D. 3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2,4)位于(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3.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放置.若∠1=50°,则∠2的度数为( )A 30° B. 40° C. 50° D. 60°4.如图,AB ∥CD ,∠AGE=126°,HM 平分∠EHD ,则∠MHD 的度数是( )A. 44°B. 25°C. 26°D. 27°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 一个角的补角必是钝角C. 同位角相等D. 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90°6.点()1,3-向右平移个单位后的坐标为( )A ()4,3- B. ()1,6- C. ()2,3 D. ()1,0- 7.《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人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意思是:现有一些人共同买一个物品,每人出8元,还余3元;每人出7元,还差4元.问共有多少人?这个物品价格是多少元?设共有个人,这个物品价格是元.则可列方程组为( )A. 83,74x y x y =+⎧⎨=-⎩B. 83,74x y x y =-⎧⎨=+⎩C. 84,73x y x y =+⎧⎨=-⎩D. 84,73x y x y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平方根是B. 的平方根C. 的平方根D. 的平方根9.过A(4,-2)和B(-2,-2)两点的直线一定()A. 垂直于x轴B. 与y轴相交但不平行于x轴C. 平行于x轴D. 与x轴,y轴平行10.二元一次方程2x+y=8的正整数解有( )个.A. 1B. 2C. 3D. 4二、填空题(共8道题,每题2分,共16分)11.在22,0, 3.141592,2.95,,25,3,0.2020020002...72π-+-(两个非零数之间依次多一个0),其中无理数有_______个12.16的平方根是.13.若25.36=5.036,253.6=15.906,则253600=__________.14.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和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按下列方式摆放,两个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重合,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斜边与纸条一边重合,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个顶点在纸条的另一边上,则∠1的度数是________15.319127-=_____.16.把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17.如图,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放置,则下列结论:①∠1=∠3;②如果∠2=30°,则有BC∥AE;③如果∠1=∠2=∠3,则有BC∥AE;④如果∠2=45°,必有∠4=∠E.其中正确的有_____(填序号).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变换成△OA1B1,第二次将△OA1B1变换成△OA2B2,第三次将△OA 2B 2变换成△OA 3B 3,…,将△OAB 进行n 次变换,得到△OA n B n ,观察每次变换中三角形顶点坐标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推测A 2020的坐标是__三、解答题(第19-26题,共64分)19.计算 (1)231981416⎛⎫-+-+ ⎪⎝⎭(2)3232--20.解方程组:(1)23321x y x y -=⎧⎨+=⎩. (2)222529x y z x y z x y z ++=⎧⎪++=⎨⎪++=⎩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2,4A -,B(51)--,,(01)C ,,把三角形ABC 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得到三角形A B C '''.(1)画出三角形ABC 和平移后’’’A B C 的图形;(2)写出三个顶点,,的坐标;(3)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22.在某体育用品商店,购买50根跳绳和80个毽子共用1120元,购买30根跳绳和50个毽子共用680元.(1)跳绳、毽子单价各是多少元?(2)该店在“元旦”节期间开展促销活动,所有商品按同样的折数打折销售.节日期间购买100根跳绳和100个毽子只需1700元,该店的商品按原价的几折销售?23.如图,AB∥CD.∠1=∠2,∠3=∠4,试说明AD∥BE,请你将下面解答过程填写完整.解:∵AB∥CD,∴∠4= ()∵∠3=∠4∴∠3= (等量代换)∵∠1=∠2∴∠1+∠CAF=∠2+∠CAE 即∠BAE= .∴∠3= ()∴AD∥BE().24.已知,如图,AD∥BC,∠A=∠C.求证:∠1=∠2.25.如图1,点A、B直线1l上,点C、D在直线2l上,AE平分∠BAC,CE平分∠ACD,∠EAC+∠ACE=90°.(1)请判断1l与2l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在(1)的结论下,P为线段AC上一定点,点Q为直线CD上一动点,当点Q在射线CD上运动时(不与点C重合)∠CPQ+∠CQP与∠BAC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6.小明在拼图时,发现8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恰好可以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如图(1),小红看见了,说:“我来试一试”结果小红七拼八凑,拼成了如图(2)的正方形,中间还留下一个洞,恰好边长是2mm的小正方形,你能计算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吗?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1. 9的算术平方根是( )A. ﹣3B. ±3C. 3D. 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9的算术平方根是3.故选C.考点:算术平方根.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4)位于(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第二象限内点的横坐标小于零,纵坐标大于零,可得答案.[详解]解:由﹣2<0,4>0得点A(﹣2,4)位于第二象限,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3.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放置.若∠1=50°,则∠2的度数为( )A. 30°B. 40°C. 50°D. 60°[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1=50°,∠FEG=90°,求得∠3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2的度数即可.[详解]解:如图,∵∠1=50°,∠FEG=90°,∴∠3=40°,∵AB∥CD,∴∠2=∠3=40°.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如图,AB∥CD,∠AGE=126°,HM平分∠EHD,则∠MHD的度数是()A. 44°B. 25°C. 26°D. 27°[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由平行线的性质,求出∠EHD的度数,再由HM平分∠EHD,即可求出∠MHD的度数.[详解]解:由题意得:∠AGE=∠BGF=126°,∵AB∥CD,∴∠EHD=180°−∠BGF=54°,又∵HM平分∠EHD,∴∠MHD=12∠EHD=27°.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 一个角的补角必是钝角C. 同位角相等D. 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90°[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的定义,余角与补角的关系,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解:A 、对顶角相等,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本选项错误;B 、锐角的补角是钝角,直角的补角是直角,钝角的补角是锐角,故本选项错误;C 、只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才相等,故本选项错误;D 、一个角α的补角为180°﹣α,它的余角为90°﹣α,(180°﹣α)﹣(90°﹣α)=90°,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余角、补角、对顶角,是基本概念题,熟记概念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点()1,3-向右平移个单位后坐标为( )A ()4,3-B. ()1,6-C. ()2,3D. ()1,0-[答案]C[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详解]解:把点(−1,3)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所得的点的坐标为:(−1+3,3),即(2,3),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左右移动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移动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7.《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人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意思是:现有一些人共同买一个物品,每人出8元,还余3元;每人出7元,还差4元.问共有多少人?这个物品价格是多少元?设共有个人,这个物品价格是元.则可列方程组为( ) A. 83,74x y x y =+⎧⎨=-⎩B. 83,74x y x y =-⎧⎨=+⎩C. 84,73x y x y =+⎧⎨=-⎩D. 84,73x y x y =-⎧⎨=+⎩[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等量关系:每人出8元,还余3元;每人出7元,还差4元即可列出方程组.[详解]根据题意有83,74x y x y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读懂题意,找到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的平方根是B. 的平方根C. 的平方根D. 的平方根[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方根性质,逐一判定即可.[详解]A选项,的平方根是,正确;B选项,的平方根是,错误;C选项,的平方根是,错误;D选项,没有平方根,错误;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对平方根的理解,熟练掌握,即可解题.9.过A(4,-2)和B(-2,-2)两点的直线一定()A. 垂直于x轴B. 与y轴相交但不平行于x轴C. 平行于x轴D. 与x轴,y轴平行[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特点解答.[详解]∵A,B两点的纵坐标相等,∴过这两点的直线一定平行于x轴.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10.二元一次方程2x+y=8的正整数解有( )个.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分析]由于二元一次方程2x+y=8中y的系数是1,可先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然后根据此方程的解是正整数,那么把最小的正整数x=1代入,算出对应的y的值,再把x=2代入,再算出对应的y的值,依此可以求出结果.[详解]解:∵2x +y =8,∴y =8﹣2x ,∵x 、y 都是正整数,∴x =1时,y =6;x =2时,y =4;x =3时,y =2.∴二元一次方程2x +y =8的正整数解共有3对.故选:C .[点睛]由于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无穷多个解,求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即此方程中两个未知数的值都是正整数,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最小的正整数是1.二、填空题(共8道题,每题2分,共16分)11.在22,0, 3.141592,2.95,0.2020020002 (72)π-+-(两个非零数之间依次多一个0),其中无理数有_______个[答案]3[解析][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详解]解:无理数有2π−0.2020020002…(两个非零数之间依次多一个0),共3个, 故答案为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2020020002…(相邻两个2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的平方根是 .[答案]±2.[解析][详解]±2. 故答案为±2.13.=5.036,=15.906,__________.[答案]503.6[解析][分析]根据平方根的计算方法和规律计算即可[详解]解:253600=25.3610000⨯=5.036×100=503.6.故答案为503.6.14.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和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按下列方式摆放,两个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重合,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斜边与纸条一边重合,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个顶点在纸条的另一边上,则∠1的度数是________[答案]15°[解析][分析]如下图,过点E作EF∥BC,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已知条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详解]由题意可得AD∥BC,∠DAE=∠1+45°,∠AEB=90°,∠EBC=30°,过点E作EF∥BC,则AD∥EF∥BC,∴∠AEF=∠DAE=∠1+45°,∠FEB=∠EBC=30°,又∵∠AEF=∠AEB-∠FEB,∴∠AEF=90°-30°=60°,∴∠1+45°=60°,∴∠1=60°-45°=15°.故答案为:15°.319127-_____.[答案]2 3[解析][分析]根据是实数的性质即可化简.[详解]解:原式=331982127273-==. 故答案为23.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实数的性质.16.把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解析][分析]命题中的条件是两个角是对顶角,放在“如果”的后面,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应放在“那么”的后面.[详解]解:题设为: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为:这两个角相等,故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故答案为: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将原命题写成条件与结论的形式,“如果”后面是命题的条件,“那么”后面是条件的结论,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到相应的条件和结论,比较简单.17.如图,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放置,则下列结论:①∠1=∠3;②如果∠2=30°,则有BC ∥AE ;③如果∠1=∠2=∠3,则有BC ∥AE ;④如果∠2=45°,必有∠4=∠E .其中正确的有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EAD=∠CAB=90°,∴∠1=∠3,故①正确,当∠2=30°时,∠3=60°,∠4=45°,∴∠3≠∠4,故AE与BC不平行,故②错误,当∠1=∠2=∠3时,可得∠3=∠4=45°,∴BC∥AE,故③正确,∵∠E=60°,∠4=45°,∴∠E≠∠4,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③.[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变换成△OA1B1,第二次将△OA1B1变换成△OA2B2,第三次将△OA2B2变换成△OA3B3,…,将△OAB进行n次变换,得到△OA n B n,观察每次变换中三角形顶点坐标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推测A2020的坐标是__[答案](22020,3)[解析][分析]根据图形写出点A系列的坐标与点B系列的坐标,根据具体数值找到规律即可.[详解]∵A(1,3),A1(2,3),A2(4,3),A3(8,3)…纵坐标不变为3,横坐标都和2有关,为2n,∴An(2n,3);∴A2020(22020,3)故答案为:(22020,3)[点睛]依次观察各点的横纵坐标,得到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第19-26题,共64分)19.计算(1(2)[答案](1)12-;(2).[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立方根以及平方根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绝对值的定义化简得出答案;[详解](11512442 =-+=-(2)==[点睛]考查了实数的混合运算以及二次根式的加减混合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20.解方程组:(1)23321x yx y-=⎧⎨+=⎩.(2)222529x y zx y zx y z++=⎧⎪++=⎨⎪++=⎩[答案](1)11xy=⎧⎨=-⎩;(2)521xyz=⎧⎪=-⎨⎪=⎩.[解析][分析](1)首先由①×2+②,消去y,然后解关于x的方程即可求解.(2)由①+②+③得到x+y+z=4④,再由①-④得到y的值,②-④得到z的值,③-④得到x的值.[详解](1)23 321 x yx y①②-=⎧⎨+=⎩由①×2+②,得7x=7,解得x=1,把x=1 代入①式,得2﹣y=3,解得y=﹣1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11 xy=⎧⎨=-⎩.(2)2 2....2 5....29.... x y zx y zx y z++=⎧⎪++=⎨⎪++=⎩①②③①+②+③ 得4x+4y+4z=16 即 x+y+z=4 ④①-④ 得y= -2②-④ 得z= 1③-④ 得x= 5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521x y z =⎧⎪=-⎨⎪=⎩[点评]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基本方法是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2,4A -,B(51)--,,(01)C ,,把三角形ABC 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得到三角形A B C '''.(1)画出三角形ABC 和平移后’’’A B C 的图形;(2)写出三个顶点,,的坐标;(3)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答案](1)图见解析(2)点A ′的坐标为(0,0)、B'的坐标为(-3,−5)、C ′的坐标为(2,−3)(3)192[解析][分析](1)依据所得点的坐标,描点后首尾顺次连接即可求解;(2)根据点的坐标的平移规律即可求解;(3)根据割补法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答案.[详解](1)如图,△ABC 和△’’’A B C 为所求; (2)∵把三角形ABC 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得到三角形A B C '''.∴点A ′的坐标为(0,0)、B'的坐标为(-3,−5)、C ′的坐标为(2,−3);(3)三角形ABC 的面积=5×5-12×3×5-12×3×2-12×2×5=25-152-3-5=19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作图−平移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移变换的定义和性质,并根据平移变换的定义和性质得出变换后的对应点位置.22.在某体育用品商店,购买50根跳绳和80个毽子共用1120元,购买30根跳绳和50个毽子共用680元.(1)跳绳、毽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2)该店在“元旦”节期间开展促销活动,所有商品按同样的折数打折销售.节日期间购买100根跳绳和100个毽子只需1700元,该店的商品按原价的几折销售?[答案](1)跳绳的单价为16元,毽子的单价为4元;(2)商品按原价的八五折销售.[解析][分析](1)可设跳绳的单价为x 元,毽子的单价为y 元,根据题意列出关于x,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2)设商品按原价的z 折销售,根据第(1)问求出来的跳绳和毽子的单价,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1)设跳绳的单价为x 元,毽子的单价为y 元,根据题意有508011203050680x y x y +=⎧⎨+=⎩ ,解得164x y =⎧⎨=⎩所以跳绳的单价为16元,毽子的单价为4元;(2)设商品按原价的z 折销售,根据题意得(164)100170010z +⨯⨯= 解得8.5z = 所以商品按原价的八五折销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读懂题意,列出方程及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 23.如图,AB∥CD.∠1=∠2,∠3=∠4,试说明AD∥BE,请你将下面解答过程填写完整.解:∵AB∥CD,∴∠4= ()∵∠3=∠4∴∠3= (等量代换)∵∠1=∠2∴∠1+∠CAF=∠2+∠CAE 即∠BAE= .∴∠3= ()∴AD∥BE().[答案]∠BA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AE;∠CAD;∠CAD;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4=∠BAE,由此∠3=∠BAE,根据∠2=∠1可得∠BAE=∠CAD,从而得出∠3=∠CAD,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得出即可.[详解]解:∵AB∥CD,∴∠4=∠BA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4,∴∠3=∠BAE(等量代换),∵∠1=∠2,∴∠1+∠CAF=∠2+∠CAE,即∠BAE=∠CAD,∴∠3=∠CAD( 等量代换),∴AD∥B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熟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并能正确识图完成角度之间的转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4.已知,如图,AD∥BC,∠A=∠C.求证:∠1=∠2.[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到∠A+∠ABC=180°,再根据∠A=∠C得到∠C+∠ABC=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到DC∥AB,再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1=∠2.[详解]∵AD∥BC,∴∠A+∠ABC=180°,又∵∠A=∠C,∴∠C+∠ABC=180°,∴DC∥AB,∴∠1=∠2.[点睛]考查了直线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5.如图1,点A、B在直线1l上,点C、D在直线2l上,AE平分∠BAC,CE平分∠ACD,∠EAC+∠ACE=90°.(1)请判断1l与2l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在(1)的结论下,P为线段AC上一定点,点Q为直线CD上一动点,当点Q在射线CD上运动时(不与点C重合)∠CPQ+∠CQP与∠BAC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答案](1)1l∥2l;(2)①当Q在C点左侧时,∠BAC=∠CQP +∠CPQ,②当Q在C点右侧时,∠CPQ+∠CQP+∠BAC=180°.[解析]分析](1)先根据CE 平分∠ACD ,AE 平分∠BAC 得出∠BAC=2∠1,∠ACD=2∠2,再由∠1+∠2=90°可知∠BAC+∠ACD=180,故可得出结论;(2)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Q 在C 点左侧时;②当Q 在C 点右侧时.[详解]解:(1)1l ∥2l .理由如下:∵AE 平分∠BAC ,CE 平分∠ACD(已知),∴∠BAC=2∠1,∠ACD=2∠2(角平分线的定义);又∵∠1+∠2=90°(已知), ∴∠BAC+∠ACD=2∠1+2∠2=2(∠1+∠2)=180°(等量代换)∴1l ∥2l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①当Q 在C 点左侧时,过点P 作PE ∥1l .∵1l ∥2l (已证),∴PE ∥2l (同平行于一条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AC=∠EP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EPC=∠1+∠CPQ ,∴∠BAC=∠CQP +∠CPQ (等量代换)②当Q 在C 点右侧时,过点P 作PE ∥1l .∵1l ∥2l (已证),∴PE ∥2l (同平行于一条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1=∠2,∠BAC=∠APE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EPC=∠1+∠CPQ ,∠APE+∠EPC=180°(平角定义)∴∠CPQ+∠CQP+∠BAC=18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平行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6.小明在拼图时,发现8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恰好可以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如图(1),小红看见了,说:“我来试一试”结果小红七拼八凑,拼成了如图(2)的正方形,中间还留下一个洞,恰好边长是2mm 的小正方形,你能计算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吗?[答案]小长方形的长为10mm ,宽为6mm .[解析][分析]设每个小长方形的长为xmm ,宽为 ymm ,根据图形给出的信息可知,长方形的5个宽与其3个长相等,两个长加2的和等于一个长与两个宽的和,于是得方程组,解出即可.[详解]设每个长方形的长为xmm ,宽为 ymm ,由题意得35222x yx x y=⎧⎨+=+⎩,解得:106xy=⎧⎨=⎩.答:小长方形的长为10mm,宽为6mm.[点睛]考查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的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运用,解答时根据矩形和正方形的长与宽的关系建立方程组是关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人 教 版 数 学 七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图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2.4的算术平方根是( )A. -2B. 2C. 2±D. 23.甲骨文是我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下列甲骨文中,能用其中一部分平移得到的是() A. B.C. D.4.如图是小凡同学在体育课上跳远后留下的脚印,他的跳远成绩是线段( )的长.A. BCB. BQC. APD. CP5.已知1∠与2∠互为补角,1120∠=︒,则2∠的余角的度数为( )A. 30B. 40︒C. 60︒D. 120︒6.在722,3.33,2π,122-,0.04445555⋯,0.9-1273127,无理数个数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7.如图,点E 在AD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BC ∥AD 的是( )A. ∠3=∠4B. ∠A +∠ADC =180°C. ∠1=∠2D. ∠A =∠58.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P(-2020,-2020),则点P 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9.如图,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上,已知a b ∥,128∠=︒,则2∠的度数为( )A. 28︒B. 56︒C. 62︒D. 152︒10.如图,E,F 分别是AB,CD 上的点,G 是BC 的延长线上一点,且∠B=∠DCG=∠D ,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EF=∠EFCB. ∠A=∠BCFC. ∠AEF=∠EBCD. ∠BEF+∠E FC =180°二、填空题11.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AB ,O 为垂足,如果∠EOD=38°,则∠COB=_______.12.一个小区大门的栏杆如图所示,BA 垂直地面AE 于,CD 平行于地面AE ,那么ABC BCD ∠+∠=_________.13.把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14.某宾馆在重新装修后,准备在大厅的楼梯上铺上某种规格的红色地毯,其侧面如图,则至少需要购买地毯____米.15.49的平方根是_______;-125的立方根是_______;81的值是_______. 16.已知 a , b 为两个连续整数,且a<15 <b ,则 a+b 的值为______.17.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3,﹣4)到y 轴的距离是_____.18.已知点A(a ,0)和点B(0,5)两点,且直线AB 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10,则a 的值是______.三、解答题19.计算:(1)(6+3)-3(2)37+2720.利用平方根(或立方根)的概念解下列方程:(1)9(x-3)2=64;(2)(2x-1)3=-8.21.如图,直线CD 与直线AB 相交于C ,根据下列语句画图、解答.(1)过点P 作PQ ∥CD ,交AB 于点Q ;(2)过点P 作PR ⊥CD ,垂足R ;(3)若∠DCB=120°,猜想∠PQC 是多少度?并说明理由22.已知7a -和24a +是某正数的两个平方根,7b -的立方根是1.(1)求a b 、值;(2)求+a b 的算术平方根.23.如图,AD ⊥BC ,垂足为D ,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BC 上,EF ⊥BC ,∠CAD =∠DEF ,(1)求证:EF∥AD;(2)判断ED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4.如图是某校的平面示意图,已知图书馆、行政楼的坐标分别为(-3,2),(2,3).完成以下问题:(1)请根据题意在图上建立直角坐标系;(2)写出图上其他四个地点实验楼、校门口、综合楼、信息楼的坐标;(3)在图中用点P表示体育馆(-1,-3)的位置.25.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ED与BC交点为G,D、C分别在M、N的位置上,若∠EFG=55°,求∠1和∠2的度数.26.如图AB∥CD.∠1=∠2,∠3=∠4,试说明AD∥BE.解:∵AB∥CD(已知)∴∠4=∠()∵∠3=∠4(已知)∴∠3=∠()∵∠1=∠2(已知)∴∠1+∠CAF=∠2+∠CAF(即∠=∠() ∴∠3=∠∴AD∥BE()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各图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对各图形分析判断后进行解答.[详解]解:根据对顶角的定义可得,D是对顶角,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的定义,熟记对顶角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4的算术平方根是( )± D. 2A. -2B. 2C. 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因224=,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即可得4的算术平方根是2.故答案选B.考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3.甲骨文是我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下列甲骨文中,能用其中一部分平移得到的是( )A. B.C. 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形平移与翻折变换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由图可知,A 、B 、C 利用图形的翻折变换得到,D 利用图形的平移得到.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翻折和平移的判断,掌握图形平移与翻折变换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4.如图是小凡同学在体育课上跳远后留下的脚印,他的跳远成绩是线段( )的长.A. BCB. BQC. APD. CP[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解答. [详解]解:依据垂线段最短,他的跳远成绩是线段起跳线AP 的长,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线段最短性质的运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由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 5.已知1∠与2∠互为补角,1120∠=︒,则2∠的余角的度数为( )A. 30B. 40︒C. 60︒D. 120︒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求出∠2,再根据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9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1与∠2互为邻补角,∠1=120°,∴∠2=180°-∠1=180°-120°=60°,∴∠2的余角的度数为90°-60°=30°.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邻补角和余角的定义,是基础题,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6.在722,3.33,2π,122-,0.04445555⋯,0.9-1273127,无理数的个数有(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解:2π,0.04445555⋯,0.9-共3个无理数 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注意带根号的要开不尽方才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为无理数.如π,2,0.8080080008…(每两个8之间依次多1个0)等形式.7.如图,点E 在AD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BC ∥AD 的是( )A. ∠3=∠4B. ∠A +∠ADC =180°C. ∠1=∠2D. ∠A =∠5[答案]C[解析]A. ∵∠3=∠4 ,∴ 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不正确;B. ∵∠A+∠ADC=180°,∴ 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不正确;C. ∵∠1=∠2,∴ 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正确;D. ∵∠A=∠5,∴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不正确;故选C.8.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P(-2020,-2020),则点P 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特征判定即可.[详解]点P(-2020,-2020)在第三象限内,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象限及点的坐标符号,熟练掌握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特征是解答的关键.9.如图,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上,已知a b ∥,128∠=︒,则2∠的度数为( )A. 28︒B. 56︒C. 62︒D. 152︒[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1=28°,结合∠4=90°,即可求解.[详解]∵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上,a b ∥,∴∠3=∠1=28°,∵∠4=90°,∴∠5=180°-90°-28°=62°,∴∠2=∠5=62°.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E,F 分别是AB,CD 上的点,G 是BC 的延长线上一点,且∠B=∠DCG=∠D ,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EF=∠EFCB. ∠A=∠BCFC. ∠AEF=∠EBCD. ∠BEF+∠EFC=180° [答案]C[解析][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到AD∥BG,AB∥DC,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B=∠DCG=∠D,∴AB∥D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D∥BG(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EF=∠EF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EF+∠EF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B=180°,∠B+∠BC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BCF(等量代换),∵EF与BC不一定平行,∴无法证明∠AEF=∠EBC.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此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其知识点.二、填空题1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O为垂足,如果∠EOD=38°,则∠COB=_______.[答案]128°[解析][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AOE=90°,最后根据∠COB=∠AOD=∠AOE +∠EOD进行求解.[详解]∵OE⊥AB,∠EOD=38°,∴∠AOE=90°,∴∠COB=∠AOD=∠AOE +∠EOD=90°+38°=128°,故答案为:128°.[点睛]本题考查垂直的定义,对顶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对顶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2.一个小区大门的栏杆如图所示,BA垂直地面AE于,CD平行于地面AE,那么∠+∠=_________.ABC BCD[答案]270[解析][分析]作CH⊥AE于H,如图,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ABC+∠BCH=180°,∠DCH+∠CHE=180°,则∠DCH=90°,于是可得到∠ABC+∠BCD=270°.[详解]解:作CH⊥AE于H,如图,∵AB⊥AE,CH⊥AE,∴AB∥CH,∴∠ABC+∠BCH=180°,∵CD∥AE,∴∠DCH+∠CHE=180°,而∠CHE=90°,∴∠DCH=90°,∴∠ABC+∠BCD=180°+90°=270°.故答案为27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3.把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解析][分析]命题中的条件是两个角是对顶角,放在“如果”的后面,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应放在“那么”的后面.[详解]解:题设为: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为:这两个角相等,故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故答案为: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将原命题写成条件与结论的形式,“如果”后面是命题的条件,“那么”后面是条件的结论,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到相应的条件和结论,比较简单.14.某宾馆在重新装修后,准备在大厅的楼梯上铺上某种规格的红色地毯,其侧面如图,则至少需要购买地毯____米.[答案]8.4[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先把楼梯的横竖向上向右平移,构成一个长方形,据此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利用平移把楼梯的横竖向上向右平移,构成一个长、宽分别为5.8米、2.6米的长方形,∴地毯的长度为2.6+5.8=8.4(米).故答案为:8.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掌握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49的平方根是_______;-125的立方根是_______81_______.[答案](1). 23(2). -5 (3). 9[解析][分析]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即可解答.[详解]49的平方根是23,-125的立方根是-5819,故答案为:23;-5;9.[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熟练掌握它们的定义及运算方法是解答的关键.16.已知 a , b 为两个连续整数,且<b ,则 a+b 的值为______.[答案]7[解析]<<,由此可确定a 和b 的值,进而可得出a+b 的值.本题解析: 根据a b, a 、b 为两个连续整数,又因为34,得a=3,b=4将a=3,b=4代入a+b,得a+b=7.故答案为7.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如何根据无理数的范围确定两个有理数的值,,可以很容易得到其相邻两个整数,再结合已知条件即可确定a 、b 的值.17.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3,﹣4)到y 轴的距离是_____.[答案]3[解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特点,可知到y 轴的距离为横坐标的绝对值,因此可知P 点到y 轴的距离为3. 故答案为3.18.已知点A(a ,0)和点B(0,5)两点,且直线AB 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10,则a 的值是______.[答案]±4[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坐标与图形得到三角形OAB 的两边分别为|a|与5,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有:15102a ⋅⋅=, 解得a=4或a=-4,即a 的值为±4. 考点:1.三角形的面积;2.坐标与图形性质. 三、解答题19.计算:(1(2)[答案](1;(2)[解析][分析](1)先去括号,再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即可解答;(2)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加法法则合并即可解答.[详解](1)(6+3)-3=6+3-3=6;(2)37+27=(3+2)7=57.[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是解答的关键.20.利用平方根(或立方根)的概念解下列方程:(1)9(x-3)2=64;(2)(2x-1)3=-8.[答案](1)x=173或x=13;(2)x=-12. [解析][分析](1)先化简,再根据平方根的概念进行计算(2)根据立方根的概念直接开立方,再计算求值. [详解]解:(1)(x-3)2=649,则x-3=±83. ∴x=±83+3,即x=173,或x=13. (2)2x-1=-2,∴x=-12. [点睛]此题重点考察学生对平方根,立方根的理解,掌握平方根,立方根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直线CD 与直线AB 相交于C ,根据下列语句画图、解答.(1)过点P 作PQ ∥CD ,交AB 于点Q ;(2)过点P 作PR ⊥CD ,垂足为R ;(3)若∠DCB=120°,猜想∠PQC 是多少度?并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PQC=60°,理由见解析[解析]详解]解:如图所示:(1)画出如图直线PQ(2)画出如图直线PR(3)∠PQC=60°理由是:因为PQ ∥CD所以∠DCB+∠PQC=180°又因为∠DCB=120°所以∠PQC=180°-120°=60° 22.已知7a -和24a +是某正数的两个平方根,7b -的立方根是1.(1)求a b 、的值;(2)求+a b 算术平方根.[答案](1)a=1,b=8;(2)a+b 的算数平方根为3[解析][分析](1)根据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列出算式,求出a 的值,再根据立方根的定义求出b 的值即可;(2)求出a+b 的值,根据算数平方根的概念求出答案即可.[详解]解:(1)∵7a -和24a +是某正数的两个平方根,∴7a -+24a + =0,∴a=1,∵7b -的立方根是1,∴71b -=∴b=8;(2)∵a=1,b=8;∴a+b=9,∴a+b 的算数平方根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立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一个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23.如图,AD⊥BC,垂足为D,点E、F分别在线段AB、BC上,EF⊥BC,∠CAD=∠DEF,(1)求证:EF∥AD;(2)判断ED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答案](1)见解析;(2)ED与AC平行,见解析[解析]分析](1)先由AD⊥BC,EF⊥BC证得∠ADB=∠EFB=90°,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证得结论;(2)由EF∥AD得∠DEF=∠EDA,进而证得∠EDA=∠CAD,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 AD⊥BC,EF⊥BC,∴∠ADB=∠EFB=90°,∴ EF∥AD(2)ED与AC平行,理由为:∵EF∥AD,∴∠DEF=∠EDA,∵∠CAD=∠DEF,∴∠EDA=∠CAD,∴ED∥AC.即ED与AC平行.[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垂直定义,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并能熟练运用是解答的关键.24.如图是某校的平面示意图,已知图书馆、行政楼的坐标分别为(-3,2),(2,3).完成以下问题:(1)请根据题意在图上建立直角坐标系;(2)写出图上其他四个地点实验楼、校门口、综合楼、信息楼的坐标;(3)在图中用点P表示体育馆(-1,-3)的位置.[答案](1)见解析;(2)实验楼(-4,0);校门口(1,0);综合楼(-5,-3);信息楼(1,-2);(3)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图书馆、行政楼的坐标信息,建立合适的平面直角坐标系;(2)根据上题中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写出其他四个地点的坐标;(3)根据P点坐标可以直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详解](1)由图书馆、行政楼的坐标分别为(-3,2),(2,3)可找到O(0,0)点,从而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下图;(2)根据(1)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可得其他四个地点的坐标.故实验楼(-4,0);校门口(1,0);综合楼(-5,-3);信息楼(1,-2);(3)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P(-1,-3)的位置如下图,[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题中所给的坐标信息确认O(0,0)的位置,从而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5.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D、C分别在M、N的位置上,若∠EFG=55°,求∠1和∠2的度数.[答案]∠1=70°,∠2=110°[解析][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知∠DEF=∠EFG=55°,由折叠的性质知∠DEF=∠GEF=55°,则可求得∠2=∠GED=110°,进而可求得∠1的值.[详解]∵AD∥BC,∴∠DEF=∠EFG=55°.由对称性知∠GEF=∠DEF∠GEF=55°,∴∠GED=110°.∵AD∥BC,∴∠2=∠GED=110°.∴∠1=180°-110°=70°,[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④夹在两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在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时,一定要找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26.如图AB∥CD.∠1=∠2,∠3=∠4,试说明AD∥BE.解:∵AB∥CD(已知)∴∠4=∠()∵∠3=∠4(已知)∴∠3=∠()∵∠1=∠2(已知)∴∠1+∠CAF=∠2+∠CAF(即∠=∠()∴∠3=∠∴AD∥BE()[答案]BAF;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AF;等量代换;等式的性质;角的和差;CA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析][详解]解:∵AB∥CD(已知),∴∠4=∠BA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4(已知),∴∠3=∠BAE(等量代换);∵∠1=∠2(已知),∴∠1+∠CAF=∠2+∠CAF(等式的性质),即∠BAE=∠DAC,∴∠3=∠DAC(等量代换),∴AD∥B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题》附答案

人 教 版 数 学 七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各数中,313.14159 8 0.131131113 25 7π-⋅⋅⋅--,,,,,,无理数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2(3)3-=-B. 233-=-C.2(3)3±=±D.23=3±3.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有( ) A. 0,1B. -1,0,1C. 0,D. 14.选择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 -164的算术平方根是-18B. -164的算术平方根是18C. 164的算术平方根是18D. 164的算术平方根是-185.已知点A(m,n )在第二象限,则点B(|m|,﹣n )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6.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个 ①对顶角相等;②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③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④若两个实数的和是正数,则这两个实数都是正数.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7.如图,已知a ∥b,l 与a 、b 相交,若∠1=70°,则∠2的度数等于( )A. 120°B. 110°C. 100°D. 70°8.已知实数x,y 满足(x-2)2y 1+=0,则点P(x,y)所在的象限是(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是( ) A. (﹣1,1)B. (﹣1,﹣2)C. (﹣1,2)D. (1,2)10.如图,已知∠1=∠2,∠3=30°,则∠B 的度数是( )A. 20B. 30C. 40D. 60二、填空题(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将命题“同角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_____. 12.16的算术平方根是 _____.13.32-的相反数是______,绝对值是______,14.如图,一个宽度相等的纸条按如图所示方法折叠一下,则1∠=________度.15.若第四象限内的点P(x ,y)满足|x|=3,y 2=4,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9题,共85分)16.计算:(1)2322162763-+÷;(22(2)21(21)--17.求下列各式中未知数x 的值: (1)x²-75=6;(2)(2x-1)³=-8 18.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中.359π,3.14,3270, 5.12345-,3-(1)有理数集合:{ …}; (2)无理数集合:{ …}; (3)正实数集合:{ …};(4)整数集合:{ …}.19.如图,AD 是∠EAC 的平分线,AD ∥BC ,∠B=30o ,∠EAD 、∠DAC 、∠C 的度数.20.已知2a+1的平方根是±3,b+8的算术平方根是4,求:b-a 的平方根.21.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ABC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1)点A 的坐标为______,点C 的坐标为______;(2)将ABC 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请画出平移后111A B C △,并分别写出点A 1、B 1、C 1的坐标; (3)求111A B C △面积.22.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M 2m 3,m 1-+. (1)点M 到y 轴距离为1时,M 的坐标? (2)点()N 5,1-且MN//x 轴时,M 的坐标?23.如图,∠1=∠ABC,∠2=∠3,FG ⊥AC 于F ,判断BE 与AC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4.(1)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证明:如图①如果AB∥CD,求证:∠APC=∠A+∠C.证明:过P作PM∥AB.所以∠A=∠APM,()因为PM∥AB,AB∥CD(已知)所以∠C=()因为∠APC=∠APM+∠CPM所以∠APC=∠A+∠C(等量代换)(2)如图②,AB∥CD,根据上面推理方法,直接写出∠A+∠P+∠Q+∠C=.(3)如图③,AB∥CD,若∠ABP=x,∠BPQ=y,∠PQC=z,∠QCD=m,则m=(用x、y、z表示)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各数中,13.14159 0.131131113 7π⋅⋅⋅--,,,无理数的个数有 A. 1个 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无限不循环小数为无理数,由此可得出无理数的个数,因此,由定义可知无理数有:0.131131113…,﹣π,共两个.故选B . 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3=-B. 3=-C.3=±D.3±[答案]B [解析] [分析]如果一个非负数x 的平方等于a ,那么x 是a 的算术平方根,根据此定义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A 3= ,故本选项错误;B 、3=-,故本选项正确;C 3= ,故本选项错误;D 3= ,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 3.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有( ) A. 0,1 B. -1,0,1C. 0,D. 1[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立方根性质可知,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实数0、1或-1. [详解]解:∵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实数0、1或-1.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立方根: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x 就称为a 的立方根,例如:x 3=a ,x 就是a 的立方根;任意一个数都有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4.选择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 -164的算术平方根是-18B. -164的算术平方根是18C. 164的算术平方根是18D. 164的算术平方根是-18[答案]C [解析][详解]解:选项A,164-没有算术平方根,选项A 、B 错误;选项C,164的算术平方根是18,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 故选C.5.已知点A(m,n )在第二象限,则点B(|m|,﹣n )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D [解析] [分析]点在第二象限的条件是: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即可确定出m 、n 的正负,从而确定|m|,-n 的正负,即可得解.[详解]解:∵点A (,)m n 在第二象限, ∴m <0,n >0, ∴|m|>0,-n <0,∴点B (,)m n -在第四象限.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熟记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题的关键.6.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个 ①对顶角相等;②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③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④若两个实数的和是正数,则这两个实数都是正数.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补角的定义、邻补角的定义与垂直的定义、有理数的加法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对顶角相等,则命题①是真命题当这个角是钝角时,它的补角小于这个角,则命题②是假命题如图,AOC ∠和BOC ∠互为邻补角,,OD OE 是,AOC BOC ∠∠的角平分线AOC ∠和BOC ∠互为邻补角 180AOC BOC ∴∠+∠=︒,OD OE 是,AOC BOC ∠∠的角平分线11,22COD AOC COE BOC ∴∠=∠∠=∠111()90222DOE COD COE AOC BOC AOC BOC ∴∠=∠+∠=∠+∠=∠+∠=︒即OD OE ⊥,则命题③是真命题若两个实数的和是正数,则这两个实数不一定都是正数 反例:121-+=,但实数是负数 则命题④是假命题 综上,真命题的有2个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补角的定义、邻补角的定义与垂直的定义、有理数的加法,熟记各定义与性质是解题关键.7.如图,已知a ∥b,l 与a 、b 相交,若∠1=70°,则∠2的度数等于( )A. 120°B. 110°C. 100°D. 70°[答案]B [解析][分析]先求出∠1的邻补角的度数,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出∠2的度数. [详解]如图,∵∠1=70°, ∴∠3=180°﹣∠1=180°﹣70°=110°, ∵a ∥b,∴∠2=∠3=110°,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8.已知实数x,y 满足(x-2)2y 1+=0,则点P(x,y)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得到x ﹣2=0,y +1=0,则可确定点 P (x ,y )的坐标为(2,﹣1),然后根据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即可得到答案.[详解]∵(x ﹣2)21y ++=0,∴x ﹣2=0,y +1=0,∴x =2,y =﹣1,∴点 P (x ,y )的坐标为(2,﹣1),在第四象限.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及非负数的性质.熟记象限点的坐标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是( ) A. (﹣1,1) B. (﹣1,﹣2)C. (﹣1,2)D. (1,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已知将点A(1,﹣2)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根据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向上平移纵坐标加可得点A′的横坐标为1﹣2=﹣1,纵坐标为﹣2+3=1,即A′的坐标为(﹣1,1).故选A.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10.如图,已知∠1=∠2,∠3=30°,则∠B的度数是( )A. 20B. 30C. 40D. 6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AB∥CE,再根据性质得∠B=∠3.[详解]因为∠1=∠2,所以AB∥CE所以∠B=∠3=30故选B[点睛]熟练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二、填空题(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将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_____.[答案]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解析]分析]根据“如果”后面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面解的部分是结论,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命题“同角余角相等”,可以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故答案为: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点睛]本题考查命题与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如果”后面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面解的部分是结论.12.16的算术平方根是 _____. [答案]2 [解析][详解]∵16=4,的算术平方根是2, ∴16的算术平方根是2.[点睛]这里需注意:16算术平方根和的算术平方根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求一个式子的平方根、立方根和算术平方根时,通常需先将式子化简,然后再去求,避免出错. 13.32-的相反数是______,绝对值是______, [答案] (1). 23- (2). 32-[解析][详解]32-的相反数是(32)3223--=-+=-.32-是一个正实数,正实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32-. 故答案为23-,32-.14.如图,一个宽度相等的纸条按如图所示方法折叠一下,则1∠=________度.[答案]65 [解析]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以及折叠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则可. [详解]解:如图,由题意可知, AB∥CD ,∴∠1+∠2=130°, 由折叠可知,∠1=∠2,∴2∠1=130°,解得∠1=65°.故答案为:6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折叠的知识,题目比较灵活,难度一般.15.若第四象限内的点P(x ,y)满足|x|=3,y 2=4,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答案](3,-2)[解析]试题分析:∵|x|=3,y 2=4,∴x=±3,y=±2,∵点P(x,y)在第四象限,∴x >0,y <0,∴x=3,y=﹣2,∴P 点坐标为(3,﹣2).故答案是(3,﹣2).考点:点的坐标.三、解答题(共9题,共85分)16.计算:(1)2322162763-+÷;(22(2)21(21)-- [答案](1)6;(2)2.[解析][分析](1)先分别计算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算术平方根、立方根、有理数的除法,再计算有理数的乘法、加减法即可得;(2)先分别计算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绝对值运算、去括号,再计算算术平方根,然后计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即可得.[详解](1)原式443362=-+-+⨯39=-+6=;(2)原式1)1=-211=+-2=.[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算术平方根、立方根、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等知识点,熟记各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7.求下列各式中未知数x 的值:(1)x²-75=6;(2)(2x-1)³=-8 [答案](1)9x =±;(2)12x =-. [解析][分析](1)利用平方根的性质解方程即可;(2)利用立方根的性质解方程即可.[详解](1)2756x -=2675x =+281x =9x =±;(2)3(21)8x -=- 212x -=-221x =-+21x =-12x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性质解方程,掌握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8.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中.35π,3.14,0, 5.12345-,3-(1)有理数集合:{ …};(2)无理数集合:{ …};(3)正实数集合:{ …};(4)整数集合:{ …}.[答案](1)33,9,3.14,2705,-;(2) 5.123453,,π--;(3)3,9,,3.145π;(4)39,27,0-. [解析][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即可得;(2)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即可得;(3)根据正实数的定义即可得;(4)根据整数的定义即可得.[详解]93=,3273-=-(1)有理数集合:3273,9,3.14,5,0,⎧⎫-⎨⎬⎩⎭(2)无理数集合:{}5.12345,3,,π-- (3)正实数集合:3,9,,3.14,5π⎧⎫⎨⎬⎩⎭ (4)整数集合:{}3927,,,0- 故答案为:(1)33,9,3.14,2705,-;(2) 5.123453,,π--;(3)3,9,,3.145π;(4)39,27,0-.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无理数、正实数以及整数的定义,掌握实数的概念与分类是解题关键. 19.如图,AD 是∠EAC 的平分线,AD ∥BC ,∠B=30o ,∠EAD 、∠DAC 、∠C 的度数.[答案]30EAD DAC C ∠=∠=∠=︒[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AD ∥BC (已知),∴∠EAD=∠B=3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D 平分∠EAC (已知),∴∠DAC=∠EAD=30°(角平分线的定义).∴∠C=∠DAC=3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的理解及运用能力.20.已知2a+1的平方根是±3,b+8的算术平方根是4,求:b-a 的平方根.[答案]±2.[解析][分析]先根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分别求出a 、b 的值,再代入求解可得b a -的值,然后根据平方根的性质即可得.[详解]由题意得:2221398416a b ⎧+==⎨+==⎩解得48a b =⎧⎨=⎩则844b a -=-=因为4的平方根为2±所以b a -的平方根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熟练掌握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21.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ABC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1)点A 的坐标为______,点C 的坐标为______;(2)将ABC 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请画出平移后的111A B C △,并分别写出点A 1、B 1、C 1的坐标;(3)求111A B C △的面积.[答案](1)(2,5)-,(3,3);(2)图见解析,111(0,2),(3,5),(5,0)A B C --;(3)20.5.[解析][分析](1)直接根据点A 、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即可得;(2)先根据点坐标的平移变化规律得出点111,,A B C 的坐标,再描点、顺次连接即可得;(3)如图(见解析),利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详解](1)由点A 、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得:点A 的坐标为(2,5)A -,点C 的坐标为(3,3)C 故答案为:(2,5)-,(3,3);(2)由点B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得:点B 的坐标为(5,2)B --由点坐标的平移变化规律得:111(22,53),(52,23),(32,33)A B C -+--+--+-即111(0,2),(3,5),(5,0)A B C --再描点、顺次连接即可得到111A B C △,如图所示:(3)由点111,,A B C 的坐标得:1111117,8,3,5,2,5DB FB DA EA EC FC ======则1111111111D A B C DEFB A B B C A C F E S S S S S =---11111111111222DB FB DB DA FB FC EA EC =⋅-⋅-⋅-⋅ 11178738552222=⨯-⨯⨯-⨯⨯-⨯⨯ 20.5=即111A B C △的面积为20.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作图、点坐标等知识点,掌握平移作图的方法是解题关键.22.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M 2m 3,m 1-+.(1)点M 到y 轴的距离为1时,M 的坐标?(2)点()N 5,1-且MN//x 轴时,M 的坐标?[答案](1) (﹣1,2)或(1,3)(2) (﹣7,﹣1)[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2m -3的绝对值等于1,从而可以得到m 的值,进而得到件M 的坐标;(2)根据题意可知点M 的纵坐标等于点N 的纵坐标,从而可以得到m 的值,进而得到件M 的坐标. 详解:((1)∵点M (2m -3,m +1),点M 到y 轴的距离为1,∴|2m -3|=1,解得:m = 1或m =2,当m =1时,点M 的坐标为(﹣1,2),当m =2时,点M 的坐标为(1,3);综上所述:点M 的坐标为(﹣1,2)或(1,3);(2)∵点M (2m -3,m +1),点N (5,﹣1)且MN ∥x 轴,∴m +1=﹣1,解得:m =﹣2,故点M 的坐标为(﹣7,﹣1).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求出m 的值.23.如图,∠1=∠ABC,∠2=∠3,FG⊥AC于F,判断BE与A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BE⊥AC,理由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根据∠1=∠ABC,判定DE∥BC,又有∠2=∠EBC,而∠2=∠3,得∠3=∠EBC,再判定FG∥BE,从而得到BE与AC的位置关系.试题解析:∵FG⊥AC∴∠GFC=90°∵∠1=∠ABC,∴DE∥BC,∴∠2=∠EBC,而∠2=∠3,∴∠3=∠EBC,∴FG∥BE,∴∠BEC=∠GFC=90°∴BE⊥AC考点:1.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2.垂线.24.(1)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证明:如图①如果AB∥CD,求证:∠APC=∠A+∠C.证明:过P作PM∥AB.所以∠A=∠APM,()因为PM∥AB,AB∥CD(已知)所以∠C=()因为∠APC=∠APM+∠CPM所以∠APC=∠A+∠C(等量代换)(2)如图②,AB∥CD,根据上面的推理方法,直接写出∠A+∠P+∠Q+∠C=.(3)如图③,AB∥CD,若∠ABP=x,∠BPQ=y,∠PQC=z,∠QCD=m,则m=(用x、y、z表示)[答案](1)见解析;(2)540°;(3)x﹣y+z.[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过点P作PM∥AB,过点Q作QN∥CD,将∠A、∠P、∠Q、∠C划分为6个3对同旁内角,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延长PQ交CD于点E,延长QP交AB于点F,可得∠BFP=∠CEQ,根据三角形外角定理知∠BFP=∠BPQ-∠B、∠CEQ=∠PQC-∠C,整理后即可得.[详解](1)过P作PM∥AB,所以∠A=∠APM,(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PM∥AB,AB∥CD (已知)所以PM∥CD,所以∠C=∠CPM,(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APC=∠APM+∠CPM所以∠APC=∠A+∠C(等量代换),故答案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PM;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如图②,过点P作PM∥AB,过点Q作QN∥CD,∴∠A+∠APM=180°,∠C+∠CQN=180°,又∵AB∥CD,∴PM∥QN,∴∠MPQ+∠NQP=180°,则∠A+∠APQ+∠CQP+∠C=∠A+∠APM+∠MPQ+∠NQP+∠CQN+∠C=540°,故答案为540°.(3)如图③,延长PQ交CD于点E,延长QP交AB于点F,∵AB∥CD,∴∠BFP=∠CEQ,又∵∠BPQ=∠BFP+∠B,∠PQC=∠CEQ+∠C,即∠BFP=∠BPQ﹣∠B,∠CEQ=∠PQC﹣∠C,∴∠BPQ﹣∠B=∠PQC﹣∠C,即y﹣x=z﹣m,∴m=x﹣y+z,故答案为x﹣y+z.[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作出合适的辅助线将待求角恰当分割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中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人 教 版 数 学 七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如图,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2.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x 6÷x 3=x 2B. 2x 3﹣x 3=2C. x 2•x 3=x 6D. (x 3)3=x 9 3. 把0.0000015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815610⨯B. 715.610C. 1.56×10-5D. 61.5610-⨯ 4. 一个角度数是40°,那么它的余角的补角度数是( )A. 130°B. 140°C. 50°D. 90°5.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它的周长 ( )A. 17B. 22C. 17或22D. 216. 下列乘法中,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的是( )A. ()()x a x a +-B. ()()a b a b +--C. ()()x b x b ---D. ()()b m m b +-7. 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能得出A O B AOB '''∠=∠的依据是( )A. SASB. SSSC. ASAD. AAS 8. 在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3cm ,5cm ,8cmB. 8cm ,8cm ,18cmC. 1cm , 1cm ,1cmD. 3cm ,4cm ,8cm 9. 已知a+b=﹣5,ab=﹣4,则a 2﹣ab+b 2=( )A. 29B. 37C. 21D. 3310. 某人骑车上路,一开始以某一速度行进,途中车子发生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路时间,于是就加快了车速.如图s 表示此人离家距离,t 表示时间,在下面给出的四个表示s 与t 的关系的图象中,符合以上情况的是( ) A. B. 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 计算(-2a 2b)(3ab)=____________________.12. 对于圆的周长公式c=2πr ,其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13. 如图,在△ABC 中,∠A=40°,点D 是∠ABC 和∠ACB 角平分线的交点,则∠BDC 为________14. 一辆汽车以35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S (千米)与行驶时间t (时)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 15. 如图,已知AB=AD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能利用“SSS”判定△ABC ≌△ADC 的是_____.16. 若102m =,103n =,则210m n +=_________.17. 若226m n -=,且3m n -=,则m n +=___.18. 观察下列等式①223415-⨯=,②225429-⨯=,③2274313-⨯=,…根据上述规律,第n 个等式是________________.(用含有n 的式子表示)三、解答题19. 如图,在ΔABC 中,D 是AB 边上一点.(1)求作:∠ADE=∠ABC ,交AC 边于点E .(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DE 与BC 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20. 计算:(1)022120182()2-+- (2)()()32231223a b ab a b -÷-⋅ (3)()()()2122m m m m -+-- (4)()()22a b a b +++-21. 一个角与它的补角的度数之比为1:8,求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22. 请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已知:∠1=∠E ,∠B =∠D . 求证:AB ∥CD证明:∵ ∠1=∠E ( 已知 )∴ ∥ ( )∴ ∠D +∠2=180°( ) ∵ ∠B =∠D ( 已知 )∴ ∠B + ∠2= 180°( ) ∴ AB ∥CD ( )23. 如图表示玲玲骑自行车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她9点离开家,15点回到家,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玲玲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她离家多远?(2)她何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了多长时间?(3)第一次休息时,她离家多远?(4)11点~12点她骑车前进了多少千米?24. 如图,AB=DE,AC=DF,点E、C在直线BF上,且BE=CF.试说明AB∥DE.25. 已知如图,A、E、F、C四点共线,BF=DE,AB=CD.(1)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DEC≌△BFA;(2)在(1)基础上,求证:DE∥BF.26. 如图:BD平分∠ABC,∠ABD=∠ADB,∠ABC=50°,请问:(1)∠BDC+∠C 度数是多少?并说明理由.(2)若P点是BC上的一动点(B点除外),∠BDP与∠BPD之和是一个确定的值吗?如果是,求出这个确定的值.如果不是,说明理由.27. 如图1是一个长为2m、宽为2n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均分成四块小长方形,然后按图2的形状拼成一个正方形.(1)你认为图2中的阴影部分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多少?(2)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3)观察图2你能写出下列三个代数式之间的等量关系吗?代数式:(m+n)2,(m-n)2,mn.(4)根据第(3)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解决如下问题:若a+b=7,ab=5,则(a-b)2的值是多少?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如图,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的定义进行判断: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依次判定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 A.∠1与∠2有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条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对顶角;B.∠1与∠2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只有一个公共顶点,是对顶角;C.∠1与∠2有两个公共顶点,不是对顶角;D. ∠1与∠2有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条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对顶角;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的定义,对顶角是相对与两个角而言,是指的两个角的一种位置关系..它是在两直线相交的前提下形成的.2.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x 6÷x 3=x 2B. 2x 3﹣x 3=2C. x 2•x 3=x 6D. (x 3)3=x 9[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合并同类项,只把系数相加减,字母与字母的次数不变;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对各选项计算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A 、应x 6÷x 3=x 3,故本选项错误;B 、应为2x 3﹣x 3=x 3,故本选项错误;C 、应为x 2•x 3=x 5,故本选项错误;D 、(x 3)3=x 9,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同底数幂的除法,合并同类项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熟练掌握运算性质和法则是解题的关键.3. 把0.0000015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815610⨯B. 715.610C. 1.56×10-5D. 61.5610-⨯[答案]D[解析][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是负数.[详解]0.0000015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6位得到1.56,所以0.0000015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56×10-6,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的值以及n 的值.4. 一个角的度数是40°,那么它的余角的补角度数是( )A. 130°B. 140°C. 50°D. 90° [答案]A[解析][分析]若两个角的和为90°,则这两个角互余;若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则这两个角互补.依此求出度数.[详解]40°角的余角是:90°−40°=50°,50°角的补角是:180°−50°=130°.故选:A.[点睛]考查余角与补角的相关计算,掌握余角与补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5.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它的周长 ( )A. 17B. 22C. 17或22D. 21 [答案]B[解析]由题意分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分别为4和9两种情况结合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然后再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由题意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当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时,因为4+4<9,围不成三角形,所以这种情况不成立;(2)当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9时,因为4+9>9,能够围成三角形,此时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9+9+4=22. 综上所述,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2.故选B.点睛:当已知等腰三角形其中两边长,求第三边长或周长时,通常要分“已知两边分别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两种情况,结合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进行讨论.6. 下列乘法中,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的是( )A. ()()x a x a +-B. ()()a b a b +--C. ()()x b x b ---D. ()()b m m b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方差公式的特点:两个二项式相乘,并且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解答.[详解]解:、、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故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两项都互为相反数,故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故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的结构.注意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并且相同的项和互为相反数的项必须同时具有.7. 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能得出A O B AOB '''∠=∠的依据是( )A. SASB. SSSC. ASAD. AAS[答案]B我们可以通过其作图的步骤来进行分析,作图时满足了三条边对应相等,于是我们可以判定是运用SSS ,答案可得.[详解]解:作图的步骤:①以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 、OB 于点、;②任意作一点,作射线O A '',以为圆心,OC 长为半径画弧,交O A ''于点;③以为圆心,CD 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点D ';④过点D '作射线O B ''.所以AOB ∠'''就是与AOB ∠相等的角; 在OCD ∆与△OCD ''',O C OC ''=,O D OD ''=,C D CD ''=,OCD ∴∆≅△()O C D SSS ''',AO B AOB ∴∠'''=∠,显然运用的判定方法是SSS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由全等得到角相等是用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 在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3cm ,5cm ,8cmB. 8cm ,8cm ,18cmC. 1cm , 1cm ,1cmD. 3cm ,4cm ,8cm[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详解]A 、 3+5=8 ,不能组成三角形;B 、 8+8<18,不能组成三角形;C 、 1+1>1 ,能组成三角形;D 、 3+4<8 ,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般用两条较短的线段相加,如果大于最长那条就能够组成三角形. 9. 已知a+b=﹣5,ab=﹣4,则a 2﹣ab+b 2=( )A. 29B. 37C. 21D. 33 [答案]B先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再代入求出即可.[详解]∵a+b=−5,ab=−4,∴a2−ab+b2=(a+b)2−3ab=(−5)2−3×(−4)=37,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能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是解此题的关键.10. 某人骑车上路,一开始以某一速度行进,途中车子发生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路时间,于是就加快了车速.如图s表示此人离家的距离,t表示时间,在下面给出的四个表示s与t的关系的图象中,符合以上情况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修车时,路程没变化,可得答案.[详解]∵停下修车时,路程没变化,观察图象,A、B、D的路程始终都在变化,故错误;C、修车是的路程没变化,故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图象,观察图象是解题关键,注意修车时路程没有变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 计算(-2a2b)(3ab)=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6a3b2[解析][分析]根据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2a2b)(3ab)=-6a3b2.故答案为-6a3b2.[点睛]本题考查单项式乘单项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法则.12. 对于圆的周长公式c=2πr,其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答案] (1). r (2). c[解析]试题解析:∵圆的周长随着圆的半径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圆的周长公式2πC r ,其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故答案为,.r C13. 如图,在△ABC 中,∠A=40°,点D 是∠ABC 和∠ACB 角平分线的交点,则∠BDC 为________[答案]110°[解析][分析]由D 点是∠ABC 和∠ACB 角平分线的交点可推出∠DBC +∠DCB =70°,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DC 的度数.[详解]解:∵D 点是∠ABC 和∠ACB 角平分线的交点,∴∠CBD =∠ABD =12∠ABC ,∠BCD =∠ACD =12∠ACB , ∵∠A=40°,∴∠ABC +∠ACB =180°−40°=140°,∴∠DBC +∠DCB =70°,∴∠BDC =180°−70°=110°,故答案为:11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4. 一辆汽车以35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S (千米)与行驶时间t (时)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答案]S=35t[解析][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列出函数关系式即可.[详解]解: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得:汽车所走的路程S (千米)与所用的时间t (时)的关系表达式为:s=35t . 故答案为:S=35t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关系式,解题的关键是明确路程=速度×时间,据此表示出关系式.15. 如图,已知AB=AD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能利用“SSS”判定△ABC ≌△ADC 的是_____.[答案]CB =CD[解析][分析]要判定△ABC ≌△ADC ,已知AB =AD ,AC 是公共边,具备了两组边对应相等,则由题意根据SSS 可添加CB =CD .[详解]已知AB =AD ,AC 是公共边,具备了两组边对应相等,则由题意根据SSS 能判定△ABC ≌△ADC ,则需添加CB =CD ,故答案为:CB =C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SSS ). 16. 若102m =,103n =,则210m n +=_________.[答案][解析]∵10m =2,10n =3,∴10m+2n =10m •102n =2×32=18.故答案是:18.17. 若226m n -=,且3m n -=,则m n +=___.[答案]2[解析][分析]将m 2−n 2 利用平方差公式变形,将m-n=3代入计算即可求出m+n 的值.[详解]解:∵m 2-n 2=(m+n)(m-n)=6,且m-n=3,∴m+n=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熟练掌握公式及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8. 观察下列等式①223415-⨯=,②225429-⨯=,③2274313-⨯=,…根据上述规律,第n 个等式是________________.(用含有n 的式子表示)[答案](2n+1) −4×n=4n+1.[解析][分析]由①②③三个等式可得,被减数是从3开始连续奇数的平方,减数是从1开始连续自然数的平方的4倍,计算的结果是被减数的底数的2倍减1,由此规律得出答案即可.[详解]由题意知, ①223415-⨯=,②225429-⨯=,③2274313-⨯=,则第④个等式为9−4×4=17,故第n 个等式为(2n+1) −4×n=4n+1左边=4n+4n+1−4n=4n+1=右边,∴(2n+1) −4×n=4n+1故答案为(2n+1) −4×n=4n+1.[点睛]此题考查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解题关键在于理解题意找到规律. 三、解答题19. 如图,在ΔABC 中,D 是AB 边上一点.(1)求作:∠ADE=∠ABC ,交AC 边于点E .(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DE 与B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答案](1)见解析;(2)DE 平行BC.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题意作∠ADE=∠ABC ,DE 与AC 边交于点E ,即可得到图形;(2)根据同位角两直线平行进行判定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作∠ADE=∠ABC ,DE 与AC 边交于点E ,如图所示:∠ADE 即为所求;(2)DE 平行BC.理由:由(1)可知∠ADE=∠ABC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DE 平行BC.[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基本作图和平行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作图基本方法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0. 计算:(1)022120182()2-+- (2)()()32231223a b ab a b -÷-⋅ (3)()()()2122m m m m -+-- (4)()()22a b a b +++-[答案](1)1;(2)43a 7b 5;(3)-m ²+3m−2;(4)a ²+2ab+b ²-4; [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以及零指数幂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2)先算括号里面的,再根据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法则计算,然后合并同类项即可;(3)根据多项式乘多项式和单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并合并同类项计算即可;(4)把a+b 当成一项,根据平方差公式计算,在展开合并化简即可. [详解](1)原式=1+14−14=1; (2)原式=-8a 6b 3÷(-2ab)13a ²b 3=43a 7b 5; (3)原式=m ²−m−2−2m ²+4m=-m ²+3m−2;(4)原式=(a+b)²-4=a ²+2ab+b ²-4.[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混合运算,熟练掌握整式的混合运算是解题的关键,计算时要注意符号的正确处理. 21. 一个角与它的补角的度数之比为1:8,求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答案]70°[解析]分析]设这个角是x ,表示出它的补角为(180°−x ),然后列出方程求出x ,再根据余角的定义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设这个角是x ,则它的补角=180°−x ,根据题意得,x ∶(180°−x)=1∶8,解得x =20°,90°−20°=70°.答:这个角的余角是70°.[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熟记定义并表示这个角的补角,然后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2. 请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已知:∠1=∠E,∠B=∠D.求证:AB∥CD证明:∵∠1=∠E(已知)∴∥()∴∠D+∠2=180°()∵∠B=∠D(已知)∴∠B+ ∠2= 180° ( )∴AB∥CD()[答案]∵∠1=∠E(已知),∴AD∥B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D(已知),∴∠B+∠2=180°(等量代换)∴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解析][分析]根据∠1=∠E可判定AD∥BE,可得∠D和∠2为同旁内角互补;结合∠B=∠D,可推得∠2和∠B也互补,从而判定AB平行于CD.[详解]证明:∵∠1=∠E(已知),∴AD∥B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D(已知),∴∠B+∠2=180°,∴AB∥C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同学们要熟练掌握.23. 如图表示玲玲骑自行车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她9点离开家,15点回到家,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玲玲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她离家多远?(2)她何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了多长时间?(3)第一次休息时,她离家多远?(4)11点~12点她骑车前进了多少千米?[答案](1) 30千米;(2)10时30分,休息了半小时;(3) 17.5千米;(4) 12.5千米.[解析]试题分析:(1)(3)小题,观察图象,结合题意即可得到对应的答案;(4)观察图象可得:11点时,玲玲距家17.5km,12点时玲玲距家30km,由此可得1112点玲玲骑车前进了30-17.5=12.5(km).试题解析:(1)观察图象可得:玲玲是在12点时到达距家最远的地方的,此时她距家30km;(2)观察图象可得:玲玲10点30分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了30分钟;(3)观察图象可得:玲玲第一次休息时,距家17.5km;(4)观察图象可得:11点时,玲玲距家17.5km,12点时玲玲距家30km,∴11点12点,玲玲骑车行驶了:30-17.5=12.5(km).点睛: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有以下两点:(1)弄清图象中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量的意义;(2)弄清图象中各个转折点(如图中的点C、D、E、F)的意义.24. 如图,AB=DE,AC=DF,点E、C在直线BF上,且BE=CF.试说明AB∥DE.[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证明△ABC ≌△DEF 得到∠B=∠DEF ,即可推出AB ∥DE.[详解]∵BE=CF ,∴BE+CE=CF+CE,即BC=EF ,在△ABC 和△DEF 中,AB DE AC DF BC EF =⎧⎪=⎨⎪=⎩,∴△ABC ≌△DEF,∴∠B=∠DEF ,∴AB ∥DE.[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证得△ABC ≌△DEF 是解题的关键. 25. 已知如图,A 、E 、F 、C 四点共线,BF=DE ,AB=CD .(1)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DEC ≌△BFA ;(2)在(1)的基础上,求证:DE ∥BF .[答案](1)添加的条件为:AE=CF (答案不唯一);(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添加的条件AE=CF ,因此可得AF=CE ,即可证明△DEC ≌△BFA ;(2) 由(1)知△DEC ≌△BFA ,得到∠DEC=∠BFA ,根据直线平行的判定,即可证明;[详解]解:(1)添加的条件为:AE=CF ,证明:∵AE=CF ,∴AE+EF=CF+EF ,即:AF=CE ,又∵BF=DE ,AB=CD ,∴在△DEC 和△BFA 中,AB CD BF DE AF CE =⎧⎪=⎨⎪=⎩∴△DEC ≌△BFA (SSS );(2)由(1)知△DEC ≌△BFA ,∴∠DEC=∠BFA(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DE ∥B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以及三角形全等的性质、直线平行的·判定,掌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解题的关键.26. 如图:BD 平分∠ABC ,∠ABD=∠ADB ,∠ABC=50°,请问:(1)∠BDC +∠C 度数是多少?并说明理由.(2)若P 点是BC 上的一动点(B 点除外),∠BDP 与∠BPD 之和是一个确定的值吗?如果是,求出这个确定的值.如果不是,说明理由.[答案](1)∠BDC+∠C=155°,理由见解析,(2)∠BDP 与∠BPD 之和是一个确定的值,∠BDP+∠BPD=155°,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BD 平分∠ABC ,∠ABD=∠ADB ,可得出AD ∥BC ,在△BCD 中,∠DBC=25°,从而可得答案,(2)因为∠DBC 大小固定,ADB ∠的大小就固定,所以无论P 点如何移动,∠BDP 与∠BPD 之和为一定值.[详解]解:(1)∠BDC+∠C=155°. 理由如下:∵BD 平分∠ABC ,∠ABC=50°,∴∠ABD=∠CBD=25°; 又∠ABD=∠ADB=25°,∠BDC+∠C=180°-∠CBD=155°.(2)是确定的值. 理由如下:∵∠ADB=∠CBD ,∴AD∥BC,∴∠ADP+∠BPD=180°;∴∠BDP+∠BPD=180°-∠ADB=15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7. 如图1是一个长为2m、宽为2n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均分成四块小长方形,然后按图2的形状拼成一个正方形.(1)你认为图2中的阴影部分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多少?(2)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3)观察图2你能写出下列三个代数式之间的等量关系吗?代数式:(m+n)2,(m-n)2,mn.(4)根据第(3)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解决如下问题:若a+b=7,ab=5,则(a-b)2的值是多少?[答案](1)m-n;(2)(m-n)(m-n)=(m-n)2,(m+n)2-4mn=(m-n)2;(3)(m+n)2-4mn=(m-n)2;(4)29[解析][分析](1)观察得到长为m,宽为n的长方形的长宽之差即为阴影部分的正方形的边长;(2)可以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4个长方形的面积得到图2中的阴影部分的正方形面积;也可以直接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到;(3)利用(2)中图2中的阴影部分的正方形面积得到(m+n)2-4mn=(m-n)2;(4)根据(3)的结论得到(a-b)2=(a+b)2-4ab,然后把a+b=7,ab=5代入计算.[详解]解:(1)观察图形可得正方形的边长=m-n;(2)方法一:(m-n)(m-n)=(m-n)2 ;方法二:(m+n)2-4mn=(m-n)2 ;(3)利用(2)中的方法二可得:(m+n)2-4mn=(m-n)2 ;⨯=.(4)根据(3)的结论可得:(a-b)2=(a+b)2-4ab=27-4529[点睛]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从几何的图形来解释完全平方公式的意义.解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正确的分析图列,找到组成图形的各个部分,并用面积的两种求法作为相等关系列式子.。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带答案)

人 教 版 数 学 七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如图,点E 在CD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 ∥CD 的是( )A. ∠1=∠2B. ∠3=∠4C. ∠5=∠BD. ∠B +∠BDC =180° 2. 图所示,150∠=︒,34180∠+∠=︒,则 2∠=( )A. 130B. 140C. 50D. 403. 点P 是直线l 外一点,A 为垂足,PA l ⊥,且5cm PA =,则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 )A 小于5cm PA = B. 等于5cm PA = C. 大于5cm PA = D. 不确定 4. 下列图形中1∠与2∠是同位角是( ) A B. C. D. 5. 某数x 的两个不同的平方根是23a +与15a -,则x 的值是( )A. 11B. 121C. 4D. 11±6. –27的立方根与81的平方根之和是 A. 0B. –6C. 0或–6D. 67.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有( ).(1)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4)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A. 1个B. 2个C. 3个D. 4个8. 若点M 的坐标是(a ,b),且a>0,b<0,则点M 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9. 若22x y =⎧⎨=⎩是方程1x my -=的一个解,则m 的值为( )A. 1B. 12C. 14D. 12- 10. 若方程组4314(1)6x y kx k y +=⎧⎨+-=⎩的解中x 与y 的值相等,则k 为( ) A. 4 B. 3 C. 2 D. 1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如图所示,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 ,且AB CD ⊥,135∠=︒,则 2∠=________ .12. 如图,直线a ∥b ,则∠ACB =______13. 比较大小:12π-________1214. 已知|a -5|3b +=0,那么a -b =_______.15. 81________,25的相反数是________.16. 若点(1,26)P a a +-在x 轴上,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17. 已知点P(2-a ,3a+6),且点P 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18. 若方程4x m-n -5y m+n =6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______,n=______.19. 某次足球比赛的记分规则如下: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 负一场是0分.某队踢了14场,其中负5场,共得19分.若设胜了x 场,平了y 场,则可列出方程组:_____________.20. 若(5x +2y -12)2+|3x +2y -6|=0,则2x +4y =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60分)21. 计算: (1)3352335(2)|23|2+(32339718111682⎛⎫--- ⎪⎝⎭22. 解方程: (1)代入法:23328y x x y =-⎧⎨+=⎩(2)加减法:25324x y x y -=⎧⎨+=⎩ 23. 在如图的直角坐标系中,将三角形ABC 平移后得到三角形111A B C ,他们的对应点坐标如下表所示: ABC(,0)A a (3,0)B (5,5)C 111A B C △ 1(4,2)A 1(7,)B b1(,)C c d (1)观察表中各对应点坐标变化,写出平移规律:________.(2)在坐标系中画出两个三角形.(3)求出111A B C △面积.24.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EO AB ⊥,垂足为O ,35EOC ∠=︒,求AOD ∠的度数.25. 如图,CD 平分∠ACB ,DE ∥BC ,∠AED =80°,求∠EDC 的度数.26. 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现有36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27. 在新冠疫情期间,为支援武汉,现将我市大米运往武汉.有大小两种货车,2辆大货车与3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货15.5吨,5辆大货车与6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货35吨.那么3辆大货车与5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28. 新冠疫情过后,海伦市第三中学七年级学生将外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去实践基地,中途因道路施工步行一段路,1.5小时后到达实践基地,他骑车平均速度是15千米/时,步行的平均速度是5千米/时,路程全长20千米,他骑车和步行各用了多少时间?29. 如图,AD ∥BC ,BE 平分∠ABC 交AD 于点E ,BD 平分∠EBC.(1)若∠DBC =30°,求∠A 的度数;(2)若点F 在线段AE 上,且7∠DBC -2∠ABF =180°,请问图中是否存在与∠DFB 相等的角?若存在,请写出这个角,并说明理由;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如图,点E 在CD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 ∥CD 的是( )A. ∠1=∠2B. ∠3=∠4C. ∠5=∠BD. ∠B +∠BDC =180°[答案]A[解析][分析] 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判定即可.[详解]解:选项A 中,∠1=∠2,只可以判定AC//B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A 错误; 选项B 中,∠3=∠4,可以判定AB//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正确;选项C 中,∠5=∠B ,AB//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正确;选项D 中,∠B +∠BDC =180°,可以判定AB//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所以正确; 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的判定,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 2. 图所示,150∠=︒,34180∠+∠=︒,则 2∠=( )A. 130B. 140C. 50D. 40[答案]C[解析][分析]先由已知与平角定义推出∠3=∠5,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a ∥b ,在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出∠2.[详解]根据平角定义得∠4+∠5=180º,又∵34180∠+∠=︒,∴∠3=∠5,∴a ∥b ,∴∠1=∠2,∵∠1=50º,∴∠2=50º,故选择:C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角定义,掌握平角定义与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关键. 3. 点P 是直线l 外一点,A 为垂足,PA l ⊥,且5cm PA =,则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 )A. 小于5cm PA =B. 等于5cm PA =C. 大于5cm PA =D. 不确定[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得出即可.[详解]解: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得出P 到直线l 的距离是等于5cm PA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能熟记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的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4. 下列图形中1∠与2∠是同位角的是( ) 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同位角的定义:在截线的同侧,并且在被截线的同一方的两个角是同位角,据此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 图不符合同位角定义,故此选项错误;B 图不符合同位角定义,故此选项错误;C 图符合同位角定义,可知答案是C ;D 图不符合同位角定义,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同位角,解答此类题确定三线八角是关键,可直接从截线入手.对平面几何中概念的理解,一定要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词语,要做到对它们正确理解,对不同的几何语言的表达要注意理解它们所包含的意义.5. 某数x 的两个不同的平方根是23a +与15a -,则x 的值是( )A. 11B. 121C. 4D. 11±[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是互为相反数,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4a =,再求某数即可.[详解]某数x 的两个不同的平方根是23a +与15a -,列方程得:23a ++15a -=0,合并得:3120a -=,解得:4a =,当4a =时,23=24311a +⨯+=,则()223=121x a =+.故选择:B .[点睛]本题考查正数的平方根问题,掌握数的平方根的性质,会用正数两个平方根构造方程是解题关键.6. –27A. 0B. –6C. 0或–6D. 6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立方根的定义求得-27的立方根是-3,根据平方根的性质±3,由此即可得到它们的和.[详解]∵-27的立方根是-3,,9的平方根是±3,所以它们的和为0或-6.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立方根的定义,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应先找出所要求的这个数是哪一个数的立方.由开立方和立方是互逆运算,用立方的方法求这个数的立方根.注意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原数的性质符号相同.7.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有( ).(1)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4)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A[解析][分析]利于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平行线的性质及垂直的定义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解:(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错误,是假命题;(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故错误,是假命题;(3)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故错误,是假命题;(4)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正确,是真命题.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平行线的性质及垂直的定义等知识,难度不大.8. 若点M的坐标是(a,b),且a>0,b<0,则点M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D[解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特征判定,:∵a>0,b<0,∴点M(a,b)在第四象限,故选D9. 若22xy=⎧⎨=⎩是方程1x my-=的一个解,则m的值为( )A. 1B. 12C.14D.12-[答案]B [解析] [分析]把22x y =⎧⎨=⎩代入1x my -=,得到关于m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把22x y =⎧⎨=⎩代入1x my -=得,2-2m=1, 解得:m=12,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得到关于m 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0. 若方程组4314(1)6x y kx k y +=⎧⎨+-=⎩的解中x 与y 的值相等,则k 为( ) A. 4B. 3C. 2D. 1[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x=y,∴4x+3x=14,∴x=2,y=2,把它代入方程kx+(k-1)y=6得2k+2(k-1)=6,解得k=2.故选C .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如图所示,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 ,且AB CD ⊥,135∠=︒,则 2∠=________ .[答案]55︒[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由对顶角相等先求出∠ FOD,然后根据AB ⊥CD,∠2与∠ FOD 互为余角,求出即可.[详解]∵CD 、EF 相交于点O ,∴∠FOD=∠1=35︒,∵AB ⊥CD,∴∠2=90︒−∠FOD=903555︒-︒=︒,故答案为:55︒.[点睛]本题考察对顶角相等和垂线的定义及性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2. 如图,直线a ∥b ,则∠ACB =______[答案]78°[解析]如图,延长BC 与a 相交,已知a ∥b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1=∠50°;再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ACB =∠1+28°=50°+28°=7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性质,较为简单,属于基础题.13. 比较大小:12π-________12 [答案][解析][分析] 利用估值比较法3222π>>,再利用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1,不等式方向改变22π-<-,最后利用不等式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1,不等号方向不变即可确定大小.[详解]∵322π>22832=22<, ∴22π>, ∴22π-<-, ∴12π-<12.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无理数的比较大小问题,掌握不等式的性质,会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大小,用估值法比较大小是解题关键.14. 已知|a -5|=0,那么a -b =_______.[答案]8[解析][分析]利用非负数性质得:a-5=0,b+3=0,可求a,b.[详解]因为|a -5|=0,|a -5|≥≥0,所以,a-5=0,b+3=0,所以,a=5,b=-3.所以,a-b=8.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非负数性质. 解题关键点:利用非负数性质.15. ________,2的相反数是________.[答案] (1). 3; (2).2.[解析][分析] 根据平方运算,可得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相反数的性质在这个数前加一“-”化简即可.[详解]9=3=;=3,∵(222--=-=,∴2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和相反数的性质,,再求出9的算术平方根,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 若点(1,26)P a a +-在x 轴上,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答案](4,0).[解析][分析]根据点在x 轴上的特点解答即可.[详解]解:∵点P (a+1,2a-6)x 轴上,∴2a-6=0,解得,a=3,∴a+1=4∴点P 的坐标是(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在x 轴上时纵坐标是0的特点.17. 已知点P(2-a ,3a+6),且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答案](33)P ,或(66)P -, [解析][分析]根据点坐标到x 轴的距离即是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点到y 轴距离,即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据此解题.[详解](236)P a a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 236a a ∴-=+236a a ∴-=+或236a a -=--解得:1a ∴=-或4a =-当1a =-时,点P 的坐标为(33)P ,当4a =-时,点P 的坐标为(66)P -,故答案:(33)P ,或(66)P -, [点睛]本题考查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坐标的特征,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18. 若方程4x m-n -5y m+n =6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______,n=______.[答案] (1). 1 (2). 0[解析][分析][详解]解:根据题意,得1{1m n m n -=+= 解,得m=1,n=0.故答案是1,0.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19. 某次足球比赛的记分规则如下: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 负一场是0分.某队踢了14场,其中负5场,共得19分.若设胜了x 场,平了y 场,则可列出方程组:_____________.[答案]514319x y x y ++=+=⎧⎨⎩ [解析][分析]根据比赛总场数和总分数可得相应的等量关系:胜的场数+平的场数+负的场数=14;胜的积分+平的积分=19,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详解]∵共踢了14场,其中负5场,∴x+y+5=14;∵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是0分,共得19分.∴3x+y=19,故列的方程组为514319x y x y ++=+=⎧⎨⎩ , 故答案为514319x y x y ++=+=⎧⎨⎩ [点睛]此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关键在于列出方程20. 若(5x +2y -12)2+|3x +2y -6|=0,则2x +4y =__________.[答案]0[解析][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出方程组,求出x 、y 的值代入所求代数式计算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521203260x y x y +-=⎧⎨+-=⎩两个方程相减得:2x=6,解得x=3.把x=3代入5x+2y-12=0得,5×3+2y-12=0,解得32y =- 把33,2x y ==-代入2x+4y 得:323402⎛⎫⨯+⨯-= ⎪⎝⎭ 故答案为:0[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三、解答题(共60分)21. 计算:(1)(2)||+(3112-[答案];(3) 52-. [解析][分析](1)合并同类项计算即可;(2),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符号计算即可;(3)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开平方及开立方的方法化简计算即可.详解]解:(1)原式==(2)原式=;(3)原式=313135212424422-+=-++-=-.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2. 解方程:(1)代入法:23328y x x y =-⎧⎨+=⎩(2)加减法:25324x y x y -=⎧⎨+=⎩[答案](1)21x y =⎧⎨=⎩;(2)21x y =⎧⎨=-⎩[解析][分析](1)运用代入消元法求解即可;(2)运用加减消元法求解即可.[详解]解:(1)23328y x x y =-⎧⎨+=⎩①②① 代入②得,32(23)8x x +-=,解得,x=2,把x=2代入①得,y=1,所以,方程组的解为:21x y =⎧⎨=⎩; (2)25324x y x y -=⎧⎨+=⎩①② ①×2+②得,7x=14 解得,x=2把x=2代入①得,4-y=5,解得,y=-1∴方程组的解为:21x y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 23. 在如图的直角坐标系中,将三角形ABC 平移后得到三角形111A B C ,他们的对应点坐标如下表所示: ABC111A B C △ (1)观察表中各对应点坐标变化,写出平移规律:________.(2)在坐标系中画出两个三角形.(3)求出111A B C △面积.[答案](1)先向上平移2 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点位.(2)画图见详解(3)7.5.[解析][分析](1)由A 到A 1纵坐标变化,说明向上平移2个单位,由B 到B 1横坐标变化说明向右平移4个单位,规律即可发现 ;(2)利用平移的特征先求出A 、B 1、C 1三点坐标,然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A 、B 、C 、A 1、B 1、C 1,再顺次连结AB 、BC 、CA ;A 1B 1、B 1C 1、C 1A 1;则△ABC 为原图,△A 1B 1C 1为平移后的图形;(3)先求△A 1B 1C 1的底113A B =,再求底边上的高长为5;利用面积公式求即可.[详解](1)由A 到A 1纵坐标变化为由0到2,说明向上平移2个单位,由B 到B 1横坐标变化为由3到7说明向右平移4个单位,平移的规律为先向上平移2 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点位;故答案为:先向上平移2 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点位.(2)440a a +==,,022b b +==,,549c c +==,,527d d +==,,则A 、B 1、C 1三点坐标分别为()00A ,,()172B ,,()197C ,,如图 描点:A 、B 、C 、A 1、B 1、C 1,连线:顺次连结AB 、BC 、CA ;A 1B 1、B 1C 1、C 1A 1,结论:则△ABC 为原图,△A 1B 1C 1为平移后的图形.(3)11743A B =-=,11A B 边上的高为725-=,111115357.522A B C S ∆=⨯⨯==. [点睛]本题考查平移规律,画图和三角形面积问题,掌握平移规律发现的方法,画图的步骤与要求,会求钝角三角形的面积是解题关键.24.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EO AB ⊥,垂足为O ,35EOC ∠=︒,求AOD ∠的度数.[答案]125°.[解析][分析]由两直线垂直,求得∠AOE=90°;由∠AOC 与∠EOC 互余,∠EOC=35°,即可得到∠AOC 的度数;再由∠AOD 与∠AOC 互补,即可得出∠AOD 的度数.[详解]∵EO ⊥AB ,∴∠AOE=90°,又∵∠EOC=35°,∴∠AOC=∠AOE-∠EOC=90°-35°= 55°,∴∠AOD=180°-∠AOC=180°-55°=1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补角、余角和垂直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利用补角、余角关系求角的度数.25. 如图,CD平分∠ACB,DE∥BC,∠AED=80°,求∠EDC的度数.[答案]40°[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CB=∠AED=80°,∠EDC=∠BCD,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CD=12∠ACB=40°,从而求出结论.[详解]解:∵DE∥BC,∠AED=80°∴∠ACB=∠AED=80°,∠EDC=∠BCD ∵CD平分∠ACB,∴∠BCD=12∠ACB=40°∴∠EDC=40°[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6. 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现有36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答案]需要16张白铁皮做盒身,20张白铁皮做盒底[解析][分析]可设用x张制盒身,则(36-x)张制盒底,可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根据等量关系: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设用x张制盒身,则(36-x)张制盒底,根据题意,得到方程:2×25x=40(36-x),解得:x=16,36-x=36-16=20.答:用16张制盒身,20张制盒底,可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27. 在新冠疫情期间,为支援武汉,现将我市大米运往武汉.有大小两种货车,2辆大货车与3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货15.5吨,5辆大货车与6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货35吨.那么3辆大货车与5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答案]24.5[解析][分析]本题等量关系比较明显:2辆大车运载吨数+3辆小车运载吨数=15.5;5辆大车运载吨数+6辆小车运载吨数=35,算出1辆大车与1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后,即可计算出3辆大车与5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详解]设大货车每辆装x 吨,小货车每辆装y 吨,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为:2315.55635x y x y +=⎧⎨+=⎩, 解这个方程组得:42.5x y =⎧⎨=⎩, ∴3x +5y =24.5.答:3辆大车与5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24.5吨.[点睛]本题考察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 28. 新冠疫情过后,海伦市第三中学七年级学生将外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去实践基地,中途因道路施工步行一段路,1.5小时后到达实践基地,他骑车的平均速度是15千米/时,步行的平均速度是5千米/时,路程全长20千米,他骑车和步行各用了多少时间?[答案]骑车用1.25小时,步行用0.25小时.[解析]分析]首先设他骑车用了x 小时,根据骑车时间+步行时间=1.5小时表示出步行时间,再由骑车路程+步行路程=20千米,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详解]设骑自行车的时间为小时,步行的时间为小时,根据题意得: 1.515520x y x y +=⎧⎨+=⎩,解得1.250.25 xy=⎧⎨=⎩,答:骑车用1.25小时,步行用0.25小时.[点睛]本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关键是弄懂题意,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29. 如图,AD∥BC,BE平分∠ABC交AD于点E,BD平分∠EBC.(1)若∠DBC=30°,求∠A的度数;(2)若点F在线段AE上,且7∠DBC-2∠ABF=180°,请问图中是否存在与∠DFB相等的角?若存在,请写出这个角,并说明理由;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A=60°;(2)存在,∠DFB=∠DBF.[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EBC=2∠DBC=60°,∠ABC=2∠EBC=12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ABC=180°,于是得到结论;(2)设∠DBC=x°,则∠ABC=2∠ABE=(4x)°,根据已知条件得到∠ABF=(72x-90)°,求得∠DBF=(90-12x)°,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DFB+∠CBF=180°,于是得到∠DFB=(90-12x)°,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BD平分∠EBC,∠DBC=30°, ∴∠EBC=2∠DBC=60°.∵BE平分∠ABC,∴∠ABC=2∠EBC=120°.∵AD∥BC,∴∠A+∠ABC=180°,∴∠A=60°.(2)存在∠DFB=∠DBF.理由如下:设∠DBC=x°,则∠ABC=2∠ABE=(4x)°.∵7∠DBC-2∠ABF=180°,∴(7x)°-2∠ABF=180°,∴∠ABF=(72x-90)°,∴∠CBF=∠ABC-∠ABF=(12x+90)°,∠DBF=∠ABC-∠ABF-∠DBC=(90-12 x)°.∵AD∥BC,∴∠DFB+∠CBF=180°,∴∠DFB=(90-12 x)°,∴∠DFB=∠DBF.[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平行线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人 教 版 数 学 七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各题中计算错误的是( )A. [(-m 3)2(-n 2)3]3= -m 18n 18B. (-m 3n)2(-mn 2)3= -m 9n 8C. [(-m)2(-n 2)3]3= - m 6n 6D. (-m 2n)3(-mn 2)3= m 9n 9 2. 化简x(y-x)-y(x-y)得( )A. x 2-y 2B. y 2-x 2C. 2xyD. -2xy 3. 若25a=,23b =,则232a b -等于( ) A. 2725 B. 109 C. 35 D. 25274. 2216x a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a 的值为( )A. 4B. 8C. 4或-4D. 8或-8 5. -234⎛⎫ ⎪⎝⎭、265⎛⎫ ⎪⎝⎭、076⎛⎫ ⎪⎝⎭三个数中,最大的是( ) A. -234⎛⎫ ⎪⎝⎭ B. 265⎛⎫ ⎪⎝⎭ C. 076⎛⎫ ⎪⎝⎭ D. 无法确定 6. 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一组同位角的平分线( )A. 互相平行B. 互相垂直C. 交角是锐角D. 交角是钝角 7. 如图是赛车跑道一段示意图,其中AB ∥DE ,测得∠B=140°,∠D=120°,则∠C 度数为( )A. 120°B. 100°C. 140°D. 90°8. 已知∠α和∠β互补,且∠α>∠β,下列表示角的式子:①90°-∠β;②∠α-90°;③12(∠α+∠β);④12(∠α-∠β).其中能表示∠β的余角的有( )个.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9. 已知△ABC 的底边BC 上的高为8 cm ,当底边BC 从16 cm 变化到5 cm 时,△ABC 的面积 ( )A. 从20 cm 2变化到64 cm 2B. 从40 cm 2变化到128 cm 2C. 从128 cm 2变化到40 cm 2D. 从64 cm 2变化到20 cm 210. “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缓慢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 一觉. 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了终 点……. 用 s 1 、s2 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 t 为时间,则下列图像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 ) A B. C. D.二、填空题11. 已知:(x 3n-2)2x 2n+4÷x n =x 2n-5,则n=______.12. 已知x +y =-5,xy =6,则x 2+y 2=________.13. 如图,若∠A=110°,AB ∥CD ,AD ∥BC ,则∠ECD=_________.14. 已知6x =5,6y =2,则62x+ y =__________.三、解答题15. (1)计算:[(4b+3a )(3a ﹣4b )﹣(b ﹣3a )2]÷4b(2)先化简,再求值.(2x ﹣1)(2x+1)﹣(x ﹣2)2﹣(x+2)2,其中133x =-.16. 如图,一个四边形纸片ABCD ,90B D ∠=∠=︒,把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使点B 落在AD 边上的点,AE 是折痕.(1)判断'B E 与D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果130C ∠=︒,求AEB ∠的度数.17. 有一边长为x cm 的正方形,若边长变化,则其面积也随之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2)写出正方形面积y (cm 2)关于正方形的边长x (cm)的关系式.18.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四天的试验研究中发现:骆驼的体温会随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在这四天中每昼夜的体温变化情况相同.他们将一头骆驼前两昼夜的体温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完成下列问题:(1)第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这头骆驼的体温是上升的?它的体温从最低上升到最高需要多长时间?(2)第三天12时这头骆驼的体温是多少?19. (1)若a+b=3,ab=2,求a 4+b 4的值.(2)已知a n =2,求(2a 3n )2-3(a 2)2n ÷a 2n 的值.20. 已知:如图,AE ⊥BC ,FG ⊥BC ,∠1=∠2,∠D =∠3+60°,∠CBD =70°.(1)求证:AB ∥CD ;(2)求∠C 的度数.四、填空题21. 已知长方形面积是223a 3b -,如果它的一边长是a b +,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22. 若一个角的余角是它的补角的14,这个角的度数_____. 23. 一根弹簧原长13厘米,挂物体质量不得超过16千克,并且每挂1千克就伸长0.5厘米,则当挂物体质量为10千克,弹簧长度为_____________厘米,挂物体质量x(千克)与弹簧长度y(厘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24. 已知35a b b c -=-=,2221a b c ++=,则ab bc ac ++的值等于_____. 25. 已知a 1=2112-,a 2=2113-,a 3=2114-,…,a n =()2111n -+,S n =a 1•a 2…a n ,则S 2015=__. 五、解答题26. 某机动车出发前油箱内有油42L,行驶若干小时后,途中在加油站加油若干升.油箱中余油量Q()与行驶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问题:(1)机动车行驶5h后加油,途中加油升:(2)根据图形计算,机动车在加油前的行驶中每小时耗油多少升?(3)如果加油站距目地还有400km,车速为60/km h,要到达目的地,油箱中的油是否够用?请说明理由.27. 你能求(x一1)(x99+x98+x97+…+x+1)的值吗?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下,从简单的情形人手,分别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x-1)(x+1) =_____________;(2)(x—1)( x2+x+1) =_____________;(3)(x-1)(x3+ x2+x+1) =____________;…由此我们可以得到:(4)(x一1)( x99+x98+x97+…+x+1) =___________,请你利用上面的结论,完成下列的计算:(5)299+298+297+…+2+1;28. 若(x2+3mx﹣13)(x2﹣3x+n)的积中不含x和x3项,(1)求m2﹣mn+14n2的值;(2)求代数式(﹣18m2n)2+(9mn)﹣2+(3m)2014n2016的值.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各题中计算错误的是( )A. [(-m 3)2(-n 2)3]3= -m 18n 18B. (-m 3n)2(-mn 2)3= -m 9n 8C. [(-m)2(-n 2)3]3= - m 6n 6D. (-m 2n)3(-mn 2)3= m 9n 9[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分别进行计算即可.[详解]A .322336631818[()()]=[()]m n m n m n ---=-,选项A 正确,故不能选;B .3223623698()()()m n mn m n m n m n --=-=-,选项B 正确,故不能选;C .[(-m)2(-n 2)3]3=2233263618[()()][()]m n m n m n --=-=-,选项C 错误,故选C ;D .2323633699()()()()m n mn m n m n m n --=--=,选项D 正确,故不能选,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掌握好这些运算法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 化简x(y-x)-y(x-y)得( )A. x 2-y 2B. y 2-x 2C. 2xyD. -2xy [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x (y -x )-y (x -y )=xy -x 2-xy +y 2= y 2-x 2故选B .3. 若25a=,23b =,则232a b -等于( ) A. 2725 B. 109 C. 35 D. 2527[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的逆运算法则及幂的乘方运算法则,进行代数式的运算即可求解.[详解]222233332(2)5252=2(2)327a a ab b b -===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除法的逆运算法,一般地,(0mm n n a a a a-=≠,m,n 都是正整数,并且m >n),还考查了幂的乘方运算法则,(a m )n =a mn (m,n 都是正整数). 4. 2216x a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a 的值为( )A. 4B. 8C. 4或-4D. 8或-8[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x 2+2ax +16=x 2+2ax +42是完全平方式,∴2ax =±2×x ×4, 解得a =±4.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式,根据平方项确定出这两个数是解题的关键,也是难点,熟记完全平方公式对解题非常重要. 5. -234⎛⎫ ⎪⎝⎭、265⎛⎫ ⎪⎝⎭、076⎛⎫ ⎪⎝⎭三个数中,最大的是( ) A. -234⎛⎫ ⎪⎝⎭B. 265⎛⎫ ⎪⎝⎭C. 076⎛⎫ ⎪⎝⎭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分析]分别计算负整数指数幂,平方,零次幂,通分以后比较大小即可. [详解]解:-223116400,4922534⎛⎫=== ⎪⎝⎭⎛⎫ ⎪⎝⎭ 2636324,525225⎛⎫== ⎪⎝⎭071,6⎛⎫= ⎪⎝⎭由4003241225225>>, 22361,45-⎛⎫⎛⎫∴ ⎪ ⎪⎝⎭⎝⎭>> 所以最大的数是:-234⎛⎫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同时考查了负整数指数幂,乘方,零次幂的运算,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6. 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一组同位角的平分线( )A. 互相平行B. 互相垂直C. 交角是锐角D. 交角是钝角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的性质和判定进行判断即可.[详解]根据题意,作图如下:∵//CD EF∴AGD AHF ∠=∠∵平分AGD ∠,HJ 平分AHF ∠∴12AGI AGD ∠=∠,12AHJ AHF ∠=∠ ∴AGI AHJ ∠=∠∴//GI HJ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知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7. 如图是赛车跑道的一段示意图,其中AB ∥DE ,测得∠B=140°,∠D=120°,则∠C 度数为( )A. 120°B. 100°C. 140°D. 90°[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解:过点C作CF∥AB,∵AB∥DE,∴AB∥DE∥CF,∴∠B+∠1=180°,∠D+∠2=180°;故∠B+∠1+∠D+∠2=360°,即∠B+∠BCD+∠D=360°,故∠BCD=360°﹣140°﹣120°=100°.故选B.[点睛]注意此类题要作出辅助线,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探求三个角的关系.8. 已知∠α和∠β互补,且∠α>∠β,下列表示角的式子:①90°-∠β;②∠α-90°;③12(∠α+∠β);④12(∠α-∠β).其中能表示∠β的余角的有()个.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解析][分析]互补即两角的和为180°,互余即两角的和为90°,根据这一条件判断即可.[详解]解:已知∠β的余角为:90°−∠β,故①正确;∵∠α和∠β互补,且∠α>∠β,∴∠α+∠β=180°,∠α>90°,∴∠β=180°−∠α,∴∠β的余角为:90°−(180°−∠α)=∠α−90°,故②正确;∵∠α+∠β=180°,∴12(∠α+∠β)=90°,故③错误,∴∠β的余角为:90°−∠β=12(∠α+∠β)−∠β=12(∠α−∠β),故④正确.所以①②④能表示∠β的余角,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的定义,牢记定义是关键.9. 已知△ABC的底边BC上的高为8 cm,当底边BC从16 cm变化到5 cm时,△ABC的面积( )A. 从20 cm2变化到64 cm2B. 从40 cm2变化到128 cm2C. 从128 cm2变化到40 cm2D. 从64 cm2变化到20 cm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S=12(底×高)计算分别计算得出最值即可.[详解]当△ABC的底边BC上的高为8cm,底边BC=16cm时,S1=(8×16)÷2=64cm2;底边BC=5cm时,S2=(5×8)÷2=20cm2.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关系,利用极值法得出△ABC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解题关键.10. “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缓慢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 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了终点……. 用s1 、s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 t 为时间,则下列图像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兔子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分为3个阶段,由此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s1一直增加;s2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s2增加;第二阶段,由于睡了一觉,所以s2不变;第三阶段,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s2增加;∵乌龟先到达终点,即s1在s2的上方.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知道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或减小的快慢.二、填空题11. 已知:(x3n-2)2x2n+4÷x n=x2n-5,则n=______.[答案]-1[解析][分析][详解]因为(x3n-2)2x2n+4÷x n=x2n-5,x6n-4x2n+4÷x n=x8n÷x n=x7n=x2n-5,所以7n=2n-5,解得n=-1.故答案为:-1.12. 已知x+y=-5,xy=6,则x2+y2=________.[答案]13[解析][分析]把x+y=-5两边平方,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和已知条件即可求出x2+y2的值.[详解]解:∵x+y=-5,∴(x+y)2=25,∴x2+2xy+y2=25,∵xy=6,∴x2+y2=25-2xy=25-12=13,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3. 如图,若∠A=110°,AB∥CD,AD∥BC,则∠ECD=_________.[答案]70°[解析][分析]先根据AD ∥BC ,∠A=110°,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出∠B 的度数,再根据AB ∥CD ,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ECD=∠B 即可.[详解]解:∵AD ∥BC ,∠A=110°,∴∠B=180°-110°=70°,又∵AB ∥CD ,∴∠ECD=∠B=70°. 故答案:70°.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 已知6x =5,6y =2,则62x+ y =__________.[答案]50[解析][分析]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的逆运算把26x y +变形,然后直接代入求值即可.详解]解: 6x =5,6y =2,()22266666x y x y x y +∴=⨯=• 25250.=⨯=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的逆运算,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5. (1)计算:[(4b+3a )(3a ﹣4b )﹣(b ﹣3a )2]÷4b(2)先化简,再求值.(2x ﹣1)(2x+1)﹣(x ﹣2)2﹣(x+2)2,其中133x =-.[答案](1)17342b a -+;(2)2x 2﹣9,1199[解析][分析](1)先在括号内,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化简,之后再整式除法进行化简;(2)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化简,再代入求值即可.[详解](1)原式=(9a 2﹣16b 2﹣b 2+6ab ﹣9a 2)÷4b=(﹣17b 2+6ab )÷4b=17342b a -+; (2)原式=4x 2﹣1﹣x 2+4x ﹣4﹣x 2﹣4x ﹣4=2x 2﹣9,当133x =-时,原式=100811192999⨯-=. [点睛]本题考查了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化简求值,注意括号前“-”的处理是解题的关键. 16. 如图,一个四边形纸片ABCD ,90B D ∠=∠=︒,把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使点B 落在AD 边上的点,AE 是折痕.(1)判断'B E 与D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果130C ∠=︒,求AEB ∠的度数.[答案](1)B′E ∥DC ,理由见解析;(2)65°[解析][分析](1)由于AB '是AB 的折叠后形成的,可得90AB E B D ∠'=∠=∠=︒,可得B′E ∥DC ;(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求解.[详解]解:(1)由于AB '是AB 的折叠后形成的,90AB E B D ∠'=∠=∠=︒,//B E DC ∴';(2)折叠,ABE ∴∆≅△AB E ',AEB AEB ∴∠'=∠,即12AEB BEB ∠=∠',//B E DC ', 130BEB C ∴∠'=∠=︒,1652AEB BE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把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使点落在AD 边上的点,则∆≅△AB 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求解.ABE17. 有一边长为x cm的正方形,若边长变化,则其面积也随之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2)写出正方形的面积y(cm2)关于正方形的边长x(cm)的关系式.[答案](1)自变量是边长,正方形的面积是因变量;(2)y=x2.[解析]试题分析:(1)由题意可知:在正方形的面积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中,“自变量”是边长;“因变量”是面积;y x.(2)由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知:与间的函数关系是为:2试题解析:(1)正方形的边长变化,则其面积也随之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边长,正方形的面积是因变量;(2)正方形的面积y(cm2)关于正方形的边长x(cm)的关系式为y=x2.18.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四天的试验研究中发现:骆驼的体温会随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在这四天中每昼夜的体温变化情况相同.他们将一头骆驼前两昼夜的体温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完成下列问题:(1)第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这头骆驼的体温是上升的?它的体温从最低上升到最高需要多长时间?(2)第三天12时这头骆驼的体温是多少?[答案](1)第一天中,从4时到16时这头骆驼的体温是上升的,它的体温从最低上升到最高需要12小时;(2) 39 ℃.[解析][分析](1)根据函数图象找出0~24小时图象随时间增大而增大部分,然后求出从体温开始上升到上升结束的时间差即可;(2)根据函数图象找出前两天12时对应的体温值即可.[详解]解:(1)第一天中,从4时到16时这头骆驼的体温是上升的,它的体温从最低上升到最高需要12小时.(2)第三天12时这头骆驼的体温是39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9. (1)若a+b=3,ab=2,求a 4+b 4值.(2)已知a n =2,求(2a 3n )2-3(a 2)2n ÷a 2n 的值. [答案](1)17;(2)244[解析][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运算法则,将求解代数式化为完全平方公式性质,使代数式中包含a+b 和ab 两个因式,将已知代入即可求解;根据幂的乘方及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法则,对求解的代数式化简再求值.[详解](1)∵()()()2222442222222a b a b a b a b ab ab ⎡⎤+=+-=+--⎣⎦ ∵a+b=3,ab=2,∴原式=()2942417--⨯=故答案为:17(2a 3n )2-3(a 2)2n ÷a 2n =4a 6n -3a 2n =4(a n )6-3(a n )2∵a n =2∴原式=4×26-3×22=244 故答案为:244[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的求值,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算法则,将代数式构造出完全平方公式,将已知的两个数的和的值,两个数的积的值代入即可求解;本题还考查了幂的乘方及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法则. 20. 已知:如图,AE ⊥BC ,FG ⊥BC ,∠1=∠2,∠D =∠3+60°,∠CBD =70°.(1)求证:AB ∥CD ;(2)求∠C 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25°[解析][分析](1)求出AE ∥GF ,求出∠2=∠A =∠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即可;(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 +∠CBD +∠3=180°,求出∠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C 即可.[详解](1)证明:∵AE ⊥BC ,FG ⊥BC ,∴AE ∥GF ,∴∠2=∠A ,∵∠1=∠2,∴∠1=∠A ,∴AB ∥CD ;(2)解:∵AB ∥CD ,∴∠D +∠CBD +∠3=180°,∵∠D =∠3+60°,∠CBD =70°,∴∠3=25°,∵AB ∥CD ,∴∠C =∠3=2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牢记:平行线的性质有: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反之亦成立.四、填空题21. 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是223a 3b -,如果它的一边长是a b +,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答案]8a-4b[解析][分析]先根据长方形面积求出另一边长,然后利用周长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可知另一边长为(223a 3b -)÷(a+b )=3(a+b )(a-b )÷(a+b )=3(a-b ),因此其周长为2(a+b )+2×3(a-b )=2a+2b+6a-6b=8a-4b , 故答案为:8a-4b .22. 若一个角的余角是它的补角的14,这个角的度数_____. [答案]60°[解析][分析]设这个角为x °,则它的余角的度数是(90﹣x )°,它的补角的度数是(180﹣x )°,得90﹣x =14(180﹣x ). [详解]解:设这个角为x °,则它的余角的度数是(90﹣x )°,它的补角的度数是(180﹣x )°, ∵一个角的余角是它的补角的14, ∴90﹣x =14(180﹣x ) x =60,故答案60°.[点睛]考核知识点 :根据余角和补角计算.23. 一根弹簧原长13厘米,挂物体质量不得超过16千克,并且每挂1千克就伸长0.5厘米,则当挂物体质量为10千克,弹簧长度为_____________厘米,挂物体质量x(千克)与弹簧长度y(厘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18 (2). y=13+0.5x (0≤x≤16)[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每挂1kg 的物体,弹簧就伸长0.5cm,则挂xkg 的物体后,弹簧伸长0.5x ,弹簧的原长是13cm,挂上x 千克重物后,弹簧的长度y 应该是弹簧的原长+伸长量,接下来将x=10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即可求得挂物体质量为10kg 时弹簧的长度.[详解]∵每挂1千克重物伸长0.5厘米∴当挂物体质量为10千克,弹簧长度=13+0.5×10=18厘米∴挂x 千克重物伸长0.5x 厘米,则挂物体x(千克)与弹簧长度y(厘米)的函数关系式是y=13+0.5x(0⩽x ⩽16) 故答案为:18,y=13+0.5x(0⩽x ⩽16)[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先设自变量,根据题中等量关系构造一次函数,确定自变量的范围,即可将一次函数解析式表达出来.24. 已知35a b b c -=-=,2221a b c ++=,则ab bc ac ++的值等于_____. [答案]225-[解析] 试题解析:33,55a b b c -=-=, 两式相加得:6.5a c -= ()()()()22222212,2ab bc ca a b b c a c a b c ⎡⎤++=--+-+--++⎣⎦22213362,2555⎡⎤⎛⎫⎛⎫⎛⎫=-++-⎢⎥ ⎪ ⎪ ⎪⎝⎭⎝⎭⎝⎭⎢⎥⎣⎦2.25=- 故答案为2.25- 25. 已知a 1=2112-,a 2=2113-,a 3=2114-,…,a n =()2111n -+,S n =a 1•a 2…a n ,则S 2015=__. [答案]20174032 [解析][分析]先利用平方差公式把12,a a •••变形,利用约分可得结果.[详解]解:1211131111,22222a ⎛⎫⎛⎫=-=+-=⨯ ⎪⎪⎝⎭⎝⎭ 2211142111,33333a ⎛⎫⎛⎫=-=+-=⨯ ⎪⎪⎝⎭⎝⎭ 3211153111,44444a ⎛⎫⎛⎫=-=+-=⨯ ⎪⎪⎝⎭⎝⎭ …2014211120162014111,20152015201520152015a ⎛⎫⎛⎫=-=+-=• ⎪⎪⎝⎭⎝⎭ 2015211120172015111,20162016201620162016a ⎛⎫⎛⎫=-=+-=• ⎪⎪⎝⎭⎝⎭ 20151232015S a a a a ∴=•••••••3142532016201420172015,2233442015201520162016=⨯⨯⨯⨯⨯⨯•••⨯⨯⨯⨯ 120172017.220164032=⨯= 故答案为:2017403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便运算,掌握平方差公式是解题的关键.五、解答题26. 某机动车出发前油箱内有油42L ,行驶若干小时后,途中在加油站加油若干升.油箱中余油量Q ()与行驶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问题:(1)机动车行驶5h后加油,途中加油升:(2)根据图形计算,机动车在加油前的行驶中每小时耗油多少升?km h,要到达目的地,油箱中的油是否够用?请说明理由.(3)如果加油站距目的地还有400km,车速为60/[答案](1)24;(2)每小时耗油量为6L;(3)油箱中的油不够用,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图象上x=5时,对应着两个点,油量一多一少,可知此时加油多少;(2)因为x=0时,Q=42,x=5时,Q=12,所以出发前油箱内余油量42L,行驶5h后余油量为12L,共用去30L,因此每小时耗油量为6L;(3)由图象知,加油后还可行驶6小时,即可行驶60×6千米,然后同400千米做比较,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1)由图可得,机动车行驶5小时后加油为36−12=24;故答案为:24;(2)∵出发前油箱内余油量42L,行驶5h后余油量为12L,共用去30L,因此每小时耗油量为6L,(3)由图可知,加油后可行驶6h,故加油后行驶60×6=360km,∵400>360,∴油箱中的油不够用.[点睛]此题考查函数图象的实际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象,寻找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进而解决问题,难度一般.27. 你能求(x一1)(x99+x98+x97+…+x+1)的值吗?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下,从简单的情形人手,分别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x-1)(x+1) =_____________;(2)(x —1)( x 2+x+1) =_____________;(3)(x -1)(x 3+ x 2+x+1) =____________;…由此我们可以得到:(4)(x 一1)( x 99+x 98+x 97+…+x+1) =___________,请你利用上面的结论,完成下列的计算:(5)299+298+297+…+2+1;[答案](1)21x - ; (2)31x -; (3)41x -;(4)1001x -;(5)10021-.[解析][分析](1)直接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即可;(2)(3)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4)根据(1)(2)(3)总结规律,运算规律即可解答;(5)将299+298+297+…+2+1写成(2-1)(299+298+297+…+2+1),再利用规律解答即可.[详解]解:(1)(x -1)(x+1) =21x - ;(2)(x —1)( x 2+x+1) =31x -;(3)(x -1)(x 3+ x 2+x+1) =41x -;(4) (x 一1)( x 99+x 98+x 97+…+x+1)=1001x -(5) 299+298+297+…+2+1=(2-1)(299+298+297+…+2+1)=10021-.[点睛]本题考查整式的混合运算能力以及分析、总结和归纳能力,掌握多项式乘多项式运算法则并总结出代数式的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8. 若(x 2+3mx ﹣13)(x 2﹣3x+n )的积中不含x 和x 3项, (1)求m 2﹣mn+14n 2的值; (2)求代数式(﹣18m 2n )2+(9mn )﹣2+(3m )2014n 2016的值.[答案](1)4936 (2)3629 [解析][分析]原式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整理后根据积中不含x 和x 3项,求出m 与n 的值,(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后,将m 与n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2)利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负整数指数幂法则变形,将各自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详解](x 2+3mx ﹣13)(x 2﹣3x+n )=x 4+nx 2+(3m ﹣3)x 3﹣9mx 2+(3mn+1)x ﹣13x 2﹣13n , 由积中不含x 和x 3项,得到3m ﹣3=0,3mn+1=0, 解得:m=1,n=﹣13, (1)原式=(m ﹣12n )2=(76)2=4936; (2)原式=324m 4n 2+22181m n +(3mn )2014•n 2=36+19+19=3629. [点睛]此题考查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以及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实数9的算术平方根为( )A.B C.3 D.±32.在下列所给出坐标的点中,在第二象限的是A.(2,3)B.(﹣2,3)C.(﹣2,﹣3)D.(2,﹣3)3.点P(x,y),且xy<0,则点P在()A.第一象限或第二象限B.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C.第一象限或第四象限D.第二象限或第四象限4.已知a1-,则a+b=()A.﹣8 B.﹣6 C.6 D.85的值在()A.2到3之间B.3到4之间C.4到5之间D.5到6之间6.点P位于x轴下方,距离x轴5个单位,位于y轴右方,距离y轴3个单位,那么P点的坐标是()A.(5,-3)B.(3,-5)C.(-5,3)D.(-3,5)7.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D.和为180°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8.在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2 B.=3 C8 D 29.下列图形中,由AB∥CD,能得到∠1=∠2的是A.B.C.D.10.给出下列程序,且当输入1时,输出值为3;输入0时,输出值为2.则当输入x值为﹣1时,输出值为()A.1 B.﹣1 C.0 D.2二、填空题_____.100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_.1112.把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_____.13.P(m-4,1-m)在x轴上,则m=_________.14.平面内三条直线a、b、c,若a⊥b,b⊥c,则a _______ c(填位置关系).15.如图,折叠宽度相等的长方形纸条,若∠1=50°,则∠2=______度。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不断地移动,每移动一个单位,得到点A1(0,1),A2(1,1),A3(1,0),A4(2,0),…那么点A4n+1(n为自然数)的坐标为(用n表示)三、解答题1718.已知2x-=,求x值.21801920.已知一个数m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3a+2和a+14,求这个数m.21.如图所示,已知直线EF和AB,CD分别相交于K,H,且EG⊥AB,∠CHF=600,∠E=•30°,试说明AB∥CD.22.实数a、b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a ab b a+---.23.如图,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都在网格点上,其中,C点坐标为(1,2),(1)写出点A、B的坐标:A(_____,_____)、B(_____,_____);(2)将△ABC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A′B′C′,写出A′、B′、C′三点坐标;(3)求△ABC的面积.24.如图,E点为DF上的点,B为AC上的点,∠1=∠2,∠C=∠D,那么DF∥AC,请完成它成立的理由∵∠1=∠2,∠2=∠3 ,∠1=∠4()∴∠3=∠4()∴________∥_______ ()∴∠C=∠ABD()∵∠C=∠D()∴∠D=∠ABD()∴DF∥AC()25.如图,直线AB∥CD,点P在两平行直线之间,点E在AB上,点F在CD上,连接PE、PF.(1)∠PEB、∠PFD、∠EPF满足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如果点P在两平行线外时,试探究∠PEB、∠PFD、∠EPF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C【解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即可求出答案.一个非负数的正的平方根,即为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ACDO3题图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每题4分,共40分)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B′是由线段AB 经过平移得到的,已知点A(-2,1)的对应点为A′(3,1),点B 的对应点为B′(4,0),则点B 的坐标为:()A.(9,0)B.(-1,0)C.(3,-1)D.(-3,-1)3、如图:已知AB∥CD,∠B=1200,∠D=1500,则∠O 等于().(A)500(B)600(C)800(D)904.△ABC 中,∠A=13∠B=14∠C,则△ABC 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都有可能5、如图,AB⊥BC,∠ABD 的度数比∠DBC 的度数的两倍少15°,设∠ABD 和∠DBC 的度数分别为x、y,那么下面可以求出这两个角的度数的方程组是()A、9015x y x y +=⎧⎨=-⎩B、90215x y x y +=⎧⎨=-⎩C、90152x y x y+=⎧⎨=-⎩D、290215x x y =⎧⎨=-⎩6.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cm,5cm,则它的周长为()A.8cmB.11cmC.13cmD.11cm 或13cm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2倍还大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A.7B.8C.9D.108、在下列点中,与点A(2-,4-)的连线平行于y 轴的是()A、(2,4-)B、(4,)2-C、(-2,4)D、(-4,2)9、甲、乙二人按3:2的比例投资开办了一家公司,约定除去各项支出外,所得利润按投资比例分成.若第一年甲分得的利润比乙分得的利润的2倍少3千元,求甲、乙二人各分得利润多少千元.若设甲分得x 千元,乙分得y 千元,由题意得()A、x y y x 3212=-=B、y x y x 2332=+=C 、x y y x 2332=-=D、yx y x 3232=+=10、给出下列说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2)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它与另一条也相交;(3)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4)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5题图21FEDCBAG其中正确的有()A 0个B 1个C 2个D 3个11.如图,若AB ∥CD ,CD ∥EF ,那么∠BCE =()A .∠1+∠2B .∠2-∠1C .180°-∠1+∠2D .180°-∠2+∠112、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长,化简c b a c b a c b a c b a -+-+-----++,结果是()A 、0B 、cb a 222++C 、a4D 、cb 22-二、耐心填一填,你能行!(每题3分,共30分)13.在349x y +=中,如果2y =6,那么x =。
14、P(m-4,1-m )在x 轴上,则m =。
15、如图,AC ⊥BC ,AC=3,BC=4,AB=5,则点B 到AC 的距离为16.如图,AB∥CD,直线EF 分别交AB、CD 于E、F,EG 平分∠BEF,若∠1=72°, 则∠2=________度.17、方程032233=+--+-n m n y x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 =n =;18、已知12==y x 是方程组513=+=-by x y ax 的解,则b a -=;19、如图,甲、乙两岸之间要架一座桥梁,从甲岸测得桥梁的走向是北偏东50 °,如果甲、乙两岸同时开工.要使桥梁准确连接,那么在乙岸施工时,应按β为_________度的方向动工。
20.有以下图形:①正三角形;②正方形;③正六边形;④正八边形。
现在要选其中的两种图形进行平面镶嵌,请你写出你所有的选择(填序号)。
21、如图,△ABC 中,∠C=90°,∠BAD=31∠BAE,∠ABD=31∠ABF,则∠D 的大小是.22.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各内角之和为1680°, 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__.北βα北乙甲11题图15题图16题图19题图初一数学答题卷一、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每题4分,共48分)此题做在机读答题卡上二、耐心填一填,你能行!(每题3分,共30分)13、;14、;15、,16、;17、,;18、;19、;20、;21、;22、.三、用心做一做,马到成功!23、解下列方程组(每题5分,共10分):(1)14833=-=-y x y x (2)33651643=-=+y x y x 24.如图,根据下列条件,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并说明判定的根据是什么。
(6分)①∠2=∠B;②∠1=∠D;③∠3+∠F=180°。
25.如图,△ABC 中,AD⊥BC,AE 平分∠BAC,∠B=40°,∠C=60°,求∠DAE 的度数.(8分)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顺次连结A(-2,1),B(-2,-1),C(2,-2),D(2,3)各点,你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试求出该图形的面积.(6分)27、已知方程组my x m y x =++=+35253的解x、y 互为相反数,求m 的值。
(8分)28、如图:直线DE 交△ABC 的边AB、AC 于D、E,交BC 延长线于F,若∠B=67°,∠ACB=74°,∠AED=48°,求∠BDF 的度数。
(8分)29、甲、乙两人共同解方程组⎩⎨⎧-=-=+ by x y ax 24155,由于甲看错了方程①中的a ,得到方程组的解为⎩⎨⎧-=-=13y x ;乙看错了方程②中的b ,得到方程组的解为⎩⎨⎧==45y x 。
试计算200720061⎪⎭⎫ ⎝⎛-+b a 的值.(8分)28题图30、一批货物要运往某地,货主准备租用汽车运输公司的甲、乙两种货车,已知过去两次租用这两种货车的情况如下表所示第一次第二次甲种货车辆数(单位:辆)25乙种货车辆数(单位:辆)36累计运货物吨数(单位:吨)15.535现租用该公司3辆甲种货车及5辆乙种货车一次刚好运完这批货,如果按每吨付运费30元计算,问货主应付运费多少元?(8分)31、(10分)如图,已知直线1l∥2l,且3l和1l、2l分别交于A、B两点,点P在AB上。
(1)试找出∠1、∠2、∠3之间的关系并说出理由;(2)如果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问∠1、∠2、∠3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3)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试探究∠1、∠2、∠3之间的关系(点P和A、B不重合)初一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PB1l2l3l123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5BBDBB ;6——10DACCB ;11、12DA.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3、1-;14、1;15、4;16、54;17、31-,4;18、1-;19、130;20、①②,①③,②④;21、90°;22、12.三、解答题:(共72分)23、(1)12-==y x (2)216-==y x (每小题5分,每小题中前一个未知数对后一个未知数错得3分)24、略(每小题2分,平行线1分,根据1分)25、略解:∠BAC=100°(3分)∠BAE =40°(5分)∠BAD=50°(7分)∠DAE=10°.(8分)26、画图2分梯形3分面积=146分27、略解:两式相加:2288+=+m y x (4分)又0=+y x (5分)22=+m (6分)1-=m (8分)28、略解:∠A=39°(4分)利用外角∠BDF=87°(8分)29、略解:10=b (3分)1-=a (6分)计算得:0(8分)30、解;设甲种货车每辆一次运x 吨货物,设乙种货车每辆一次运y 吨货物。
由题意得:35655.1532=+=+y x y x (4分)解得:5.24==y x (6分)运费:)5.2534(30⨯+⨯⨯=735元(8分)31、(1)∠3=∠1+∠2(2分)证明:略(5分)(2)不发生变化,仍然是∠3=∠1+∠2(6分)(3)当点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1=∠2+∠3(8分)当点P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时,∠2=∠1+∠3(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