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探析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浅析及对策研究

的信 心 大大 下降 。这 类学 生受 传 统 的 “ 尚往来 ”影 响较 大, 礼 对别 人 的以及 为老 师 对待 自己意见 的 态度 而苦恼 。 四是 人 际交 往 中持 有 一 定 的猜疑 心理 ,担心 在交 往 中 受 到 伤 害 总 具 有 一 定 的 戒 备
心 ,这就 人为 地设 立 了防线 ,交 往也 只是表 面 的 ,不 真诚 待人 , 以 自我 保 护作 为处 世之 道 ,淡 化 了人与 人之 间 的友好 关 系 ,阻 碍 了人际关 系的发展 。 许 多学生 认 为大学 里 的 同学 关 系没有 中学 时融洽 , 在大学 里难 以找到知 心朋友 ; 关 系中功利 同学
是 这类 学 生的 主要 交 往障 碍和 借 口, 学生 内心非 常渴望 与 同学 这类 交 往, 因而感 到特别 孤独 。二是对 人 际交 往 中没 有处 理好 的情 况感 到苦 恼 。他 们追 求人 际关 系的完 美, 期望 自己能左 右逢源, 这类学生
主 观上 要求 自己处理 好 所有 的人 际交 往, 这种高 期望容 易造 成失望 的心 理 。因而一 旦 出现 不顺 . 对其 影 响是 长期 的 。三是 自己友 善 的 行 为被 同学误 解 或者 没有 得 到预 期 的回报, 因而 对处理 好人 际关系
维普资讯
大 人际 往的 状 析及 研究 学生 交 现 浅 对策
口王 牧野 胡 和 兵 吴 现 状
大学 生在 校 园会遇 到各 种 困 扰 因素 。人 际关 系 问题 在所 有 困 扰 因素 中处 于 十分 突 出的位 置 。 有专 家统计 , 学生人 际交往 问题 大 主要 表 现是 自卑 、胆 小 、害 羞 、 内向 、孤僻 、不 善与 人交 际 、不 善 于言 谈 、怀疑 他人 、不 喜欢 参 与社 交 活动 、对 人冷 淡等 。 这些 障碍 在 大学生 的 人际 关 系中表 现 并不 一致 。大学 生 同学之 间 的关 系问题 较师生 关系 问题更 突 出, 而 同寝 室同学关 系又是最突 出的。 大 学生 的人 际关 系 问题 主要 有 以下 几 种类 型 :一 是完 全不 能 解 决交 往 中产 生 的问题, 视人 际关 系为畏 途 。 “ 不善 于 与人 交往 ”
关于高校贫困生人际关系的调查分析

地 区,从小到大所生活 的环境跟城市 里面的学生 有着天壤之 平 、 公正 的 同时 , 还要 加强 贫 困生 的动态 管理 。 建 立学 校 、 学 别, 有些贫困生在上大学之前可能连火车都没有 坐过 。 进人大 院 、 班级 三级 信息反馈 机制 , 对建 档 的贫 困生实 习动态 管理 , 学之后 , 面对 丰富多彩 的大学校 园生活 , 他 们想参 与 , 但是跟 对 于学生 反馈上 来 的 日常 消费 行为 不符 合贫 困生 身份 的贫
城市里 出生 的孩子相 比, 在能力素质 、 交 际水平等 方面都存在
一
困生 , 给予其 批评教育 、 贫 困等级 降档 , 甚 至取消其贫 困生资
2 健全贫 困生资助体 系, 提 高贫困生综合素质 高校应 当设 立专 门的部 门负责贫 困生资 助相关工 作 , 根 据实际情况 , 制定 适用性强 的资助管 理办法 , 进 一步完善学校
热 门 话 题
关 于高校 贫 困生人 际关 系的调查 分 析
一 杜磊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1 . 4 3 %的贫困生不乐意与贫困生交往 。 从 中我们可 以看 出 , 贫 随着高校的扩招 和大学生资 助政策 的改革 ,高校 贫困生 2 问题成为当今中国高等教 育的焦点问题之一 ,受 到政府和社 困生的人 际交往具有一定 的排他性 ,他们 比较乐意跟 自己的 会 的广泛关注。 据统计 , 全国在校贫困生 的比例呈逐 年上升趋 成为高校的一项迫切任务 。 贫 困生作 为一 个特殊 的群体 , 因为 经济原 因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 。他 们是社会 的 经济条件 、 生活水平 、 成 长环境差 不多 的同学交往 , 而将近一 己的同学交 往。 通 过 以上数 据 , 我们经过分 析得 出以下 观点 : 生活水平 、 成长环境优于 自 势, 而且贫 困生 的心理问题 日益突 出 , 解决贫 困生 的心理问题 半 的贫 困生不太愿意 跟经济条 件、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问题、对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表现出交往方式多样,交往范围开放,交往内容广泛,交往界限淡化等诸多新特征。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自我中心、功利化、消极闭塞、虚拟淡化等不良倾向。
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要遵循正确的交往原则;积极参与交往,克服各种不正确的认知,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注重人际交往技巧、学会人际交往的艺术。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对策大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的重要时期。
据统计,大学生每天除了睡眠外,其余时间中的70%左右用于人际交往[1]。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
尤其在当代外部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探索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对于构建与引导大学生合理的人际交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类的生活方式、沟通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受其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发生诸多新变化。
(一)交往方式多样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传统的交往方式主要有面对面的直接交往、书信、参加文娱体育活动、郊游、联欢玩耍、吃喝、探亲访友、各种沙龙聚会、社团活动等。
但是,当代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融入到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
因此,短信、网络等方式已逐渐成为大学生交往的主要方式式。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越来越习惯于用网络的方式来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
相关调查表明,大学生人际交流方式排第一位为:短信,占80.5%,其后依次为面对面交流,占74.7%,手机通话占50.1%,QQ、MSN 占34.1%,固定电话占19.5%,书信占8.8%,电子邮件占6.3%。
[2](二)交往范围开放大学生平时的交往范围和对象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朋友、同学是他们最主要的交往对象。
但是,由于手机、网络等媒介的介入,使得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大打破了时空限制,其交往范围不再局限于班级、院系范围内,交往触角还伸向校园之外。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与分析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与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与分析当代大学生从高校校园的入门路上起就已决定了自己对于人际交往的需求。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状况,促使整个世界得以生存、健康发展。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与分析,供大家参考。
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
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是其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交往需要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大学活动能强化、巩固基础。
但由于大部分大学生都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因此其交往仍受生产力发展和自身经济基础的一定限制,表现为不能完全自由地选择人际关系,因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动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归属于精神生产。
这是其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人际交往特点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都是在学习生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形式有同学师生家庭关系,大学生在校主要为上承下继,潜移默化的同学关系。
其交往随时代的发展而注入不同的内容,交往形式不断丰富且越来越多样化。
大学生的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并且易趋固执,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坚持性,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求一种宽松与自由的环境。
在具体交往中表现为以下特点: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以及合作意识强。
但是,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到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
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或过程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不适症”或“交往综合症”。
经历着各种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给大学生活留下了一些阴霾;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了一些不可思量的伤害。
针对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与人际需要的矛盾,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或方法来缓解或解除这些问题,从而使大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培养和增进接纳自己的意识,懂得完善自己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从而完善自己的大学生活。
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不足及应对

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不足及应对作者:牛彦军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16期摘 ; ;要: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因家庭经济原因承受着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导致一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不足与不适。
本文研究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积极构建贫困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对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校园适应能力,促进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 ;人际交往 ; ;解决策略人际交往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是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因家庭经济原因承受着思想压力与心理负担,导致一些学生在高校生活与人际交往中出现某些问题与不适。
因此,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帮助贫困大学生重新建构对人际交往的认知理解,增强交往技巧与能力,对贫困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个体融入感和归属感,提高校园学习生活适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一些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一)自卑和焦虑心理单一的成长环境与受教育模式使一些贫困大学生知识面较狭窄,面对校园里其他同学的多才多艺,觉得自己毫无特长,待人处事缺乏自信。
加之生活习惯不同和缺乏一定的交往技巧,这些学生与他人交往时显得紧张和焦虑。
(二)孤僻心理一些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条件捉襟见肘,羞于面对室友、同学间组织的聚餐,以及其他需要额外消费的集体活动。
为避免尴尬,回避、逃避成为选择方式,久而久之,易形成孤僻心理。
(三)嫉妒和虚荣心理因经济原因,某些贫困大学生看到别人生活、学习等方面比自己强,易形成嫉妒心理;某些贫困生得到学校的资助,但不想让其他同学知道自己的困难,为了“与其他同学一样”,产生虚荣心,甚至用资助金购买高档日用品。
二、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解决策略(一)为贫困大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为帮助一些贫困学生消除不良心理和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活、学习适应能力,高校首先要努力营造健康向上、求真求善、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氛围,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大兴崇尚俭朴之风,鄙弃攀比、奢侈浪费陋习,积极引导广大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削弱贫困学生的贫困意识和自卑意识,激发贫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阳光的乐观心态和心理品质,全面展现个性,增强愉悦感、轻松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及对策

形象 的不 自信 , 进一 步无形 中弱化 了 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 1 . 2 不懂适 当拒绝 , 不善 于表达 内心想法 贫 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 中常常表现出封闭的心理 , 对于城市 同学所讨论 的话题所知甚少 , 更不愿 主动谈论涉及 自身家庭和生 活的话题 , 甚至对此类话题 异常敏感 。面对 同学的不合理请 求 , 委屈服从 , 不懂得如何合适 地拒绝 , 从而给人一种事 事顺 从 的感 觉 。这也使 自身在群体 中的交往地位有所特殊化 , 特殊化一旦产 生, 进一步增添 了自闭的心理。 1 . 3 不敢 自我表露 , 向身边人坦露心 中的秘密 贫 困大学生 身上压力重重 , 既有来 自学 费 、 生 活费等经济方 面压力 , 也要面对生活 、 感情和就业 的压力等 , 从 而造成 了这一群 体的心理负担明显重 于普通大学生 。再者 , 在现行 国家资助体 系 之下 , 贫困大学生 资助公示 也使他们更 多地暴露在学校 中 , 从 而 使其缺乏应有 的 自信 , 极 易在交往 中产生 挫败感 , 不愿坦露 内心 思想 , 与其他 同学保持距离 , 无法吐露心声 , 给人 一种难 以接近的 感觉 , 不能很好地融人集体生活。 l - 4 管理冲突能力很弱 , 无法达到预期 目的 贫 困大学 自身的心理导致 其在人际交往 中始终处于尴尬 的 境地 : 既渴望得 到周 围人 的认可 , 结交知心朋友 , 但又不善于处 理 交往 中出现 的矛盾 。面对别人 的资助 , 也是一种矛盾 的心理 , 既 希 望通过别 人的资助减轻 自身的负担 , 同时又想独 立 , 扯 去身上 的“ 贫困” 标签。这些 都可能产 生行行色 色的交往矛盾 , 而因为他 们 的交往 能力差 , 所 以矛盾一般不 能够很好地得到及 时处理 , 日 积月累 , 交 际上 的问题将深刻影响 日常生活 。 1 . 5 情感支持力低下 , 不知道如何表达感恩之心 贫 困大学生作为一个 高素质的群体 , 其 内心的道德品质应该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大学生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很关键的步骤。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一)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从生理规律的角度看,大学生正处在热情、自信、充满着了解欲和尝试欲的年龄阶段,当他们摆脱了中学时期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步入环境相对宽松、轻松的大学校园,那种渴望了解和被了解、渴望参与和成功的“合群天性”被淋漓尽致地释放出来大学生们对于人际交往有着强烈的心理需求。
他们渴望友情,希望在同龄人的群体活动中拥有家的温暖、体味团队精神、分享合作的快乐,在家、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起真挚的友谊。
他们渴望亲情,或许是空间距离的遥远更拉进了心理距离,他们希望在电波中感受亲人的关爱也学着去关爱亲人。
他们渴望师生之情,不满足仅仅存在于课堂上的“学业传授与接受”的刻板的师生关系,企望课堂之外师生有更广泛的话题交流,有更平实、更融洽、更亲切的师生情谊。
他们渴望广泛的社会交往,渴望融入社会,被社会接纳。
(二)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大学生们对人际交往有着强烈的心理需求,但在交往行为上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偏差。
深入考察发现,这些交往行为上的偏差,源于他们对人际交往认知的模糊及能力的欠缺,由此形成了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归纳起来主要有:自卑心理、缺乏归属感、自惭形秽、对未来的预期不乐观等心理。
1.恐惧心理。
调研资料的分析还说明,不少同学对人际交往有恐惧感,或者觉得自己不善交际举止无措,或者觉得人心如潭高深莫测,更有少数同学觉得人心险恶不得不防。
在人之本性的善恶问题有恐惧心理的人不是不愿与人交往,而是不敢与人交往,心中跃跃欲试,行动上却畏首畏尾,自信心的培养对他们是至关重要的。
2.封闭心理。
大学生中有封闭心理的不乏人在,他们喜欢流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沉思默想,他们囿于“人性是自私”的判断避开群体独往独来,他们对周围的人不屑一顾孤芳自赏,他们宁愿把喜怒哀乐都自己扛也不愿与人交流与人分享。
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及对策摘要: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还有不少贫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些的问题,比如说缺乏与异性交往的自信,与人沟通相处的能力较差,因被歧视而感到苦恼,不能专注地倾听,由自卑心理造成的不适应,经济贫困导致较大的压力,等等。
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提供异性交往平台,强化沟通相处能力训练,健全和完善咨询和倾诉机制,开展心理健康进社团活动,实施经济援助时注意隐私保护,扶贫扶志相结合,开展感恩教育,等等,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对策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的交流和往来。
人一出生,就处于人际交往之中。
最初是依赖父母的照顾,接着是需要和同伴一起玩耍,之后从家庭到学校,再从学校走向社会,完成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际交往的轨迹也就是人生的轨迹。
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社会,使人逐渐实现社会化,从而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人生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必须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素质,尽快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贫困大学生的比例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0%。
所谓贫困大学生,是指在国家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贫困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些问题。
对本问题的研究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有利于高校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根据对部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调查,贫困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与异性交往的自信。
2.与人沟通、相处的能力较差。
3.因被歧视而感到苦恼。
4.不能专注地倾听。
5.由自卑心理造成的不适应。
造成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学校环境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探析
作者:余姿
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4期
[摘要]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702名被试,采用美国心理学家Buhrmester编制的《人际交往能力量表》,进行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测量统计分析,揭示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
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非贫困大学生好于贫困大学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205-02
一、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人际交往无处不在,人际交往状况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寝室关系、同学关系以及今后一系列的社会关系,体现了个体的社会成熟度和社会适应度,决定着大学生的生存状态。
近几年,贫困大学生已成为校园中心理障碍的高危群体,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人际交往能力的界定
人际交往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方式,[1]人际交往能力是个体完成这些活动所具备的心理条件。
[2]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Buhrmester认为人际交往能力包含五个维度,即主动交往、适当拒绝、自我表露、冲突管理和情感支持。
[3]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福建闽江学院随机抽取800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集中施测,当场收回。
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76份,回收率为97%,剔除无效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702份,其中贫困生样本491人。
(二)研究工具
采用《人际交往能力问卷》是美国心理学家Buhrmester在1988年编制的。
该量表有40个测题,包含主动交往能力、适度拒绝能力、自我表露能力、冲突管理能力和情感支持能力5个维度,每个维度共有8个测题。
采用5级评分制,数字越大,表明被试越擅长应对某种人际情
境,身处情境时不安越低。
国内学者魏源对该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测表明,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5个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85、0.66、0.78、0.76和0.88。
[4]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四、研究结果
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在各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如表1所示,非贫困大学生各项得分均高于贫困大学生。
五、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特点
本研究说明,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能影响其人际交往能力水平。
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比较,人际交往能力具备如下特点:
(一)主动交往能力较低,不善于和不认识的人建立初步人际关系
贫困大学生可能由于经济压力无法支付交往中的应酬费用,以及对自身形象的不自信,羞于与同学打交道,有的甚至脱离集体,独来独往,人际交往中较少发起主动交往。
而人际交往能力是在人际交往实践中学习和积累来的,越少交往,能力就越得不到提高。
(二)无法适当拒绝别人,对于别人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不善于拒绝或不敢表现出不满
贫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封闭的心理,特别涉及自己经济生活和家庭的问题又过于敏感。
经济地位低导致的自我心理地位低,使得贫困大学生在一些交往情境中采用顺从的态度,当别人提出不合理要求时,也不敢拒绝,不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不愿自我表露,不愿向别人袒露自己心中秘密或一些不太情愿让人知道的事情
贫困大学生面临经济上贫困的压力,难免产生自卑与焦虑的心理偏差。
除了要应对紧张的学习、考试、就业压力,还要面对学费和生活费的困扰,再加上现行公示制度让贫困生这一身份的暴露。
尽管现阶段国家构建较完善的资助体系扶持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缓解经济上的压力,但贫困大学生仍无法彻底摆脱“贫困”的身份标签和巨大的心理障碍,以至于贫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不愿表露自己。
(四)不善于处理人际冲突,不能够利用合理的方式实现人际矛盾的解决,使事情变得更糟糕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群体,必然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对个体的重要性,渴望与人交往。
但在交往中表现出矛盾的心理与行为:既希望主动交往,却因不愿暴露自己经济上或个人家庭的问题而对人际交往望而怯步;既希望得到同学的接纳和认可,却自我评价较低;既希望与同学建立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却又不愿意得到同学的同情与帮助。
因此,在人际交往上投立防线保护自己,难免让其他同学感觉难以相处,因而导致的人际矛盾问题更是回避,从而难以解决。
(五)情感支持能力低,不能够给予需要情感支持的人一定情感支持
贫困大学生在封闭自我情感情况下是不可能在人际交往中较多地对别人提供情感支持,再加上长期社会支持系统相对于非贫困生来说薄弱,因而对情感支持的感受较少,也不知如何给予他人情感支持。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彭聘龄主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Buhrmester D,Furman W,Wittenberg M,et al.Five domains of 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in peer relationships[J].J Pers Sec Psychol,1988,55(6).
[4]魏源.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在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46-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