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档】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满分秘笈精选-优秀word范文 (5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满分秘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满分秘笈一、文章开头的作用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二、文章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三、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四、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五、“这”、“它们”等指代什么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六、仿句1、话题。
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
如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
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
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
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4、结构。
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5、表达。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可打印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可打印以下是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万能公式:
一、整体把握型
1.分析全文结构,确定主题思想。
2.筛选关键词,理解篇章概括。
3.找出关键连接词,建立篇章逻辑。
二、段落独立型
5.抓住首尾句,概括段落主旨。
6.寻找中心句,总结段落要点。
7.换位思考,理解段落观点。
8.分析依据论述,判断文章倾向。
三、语境辅助型
9.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10.利用反义词,推测词语解释。
11.根据同义词,推断词语意思。
12.总结词语搭配,掌握固定搭配。
四、句子结构型
13.确定主谓宾结构,维持句意流畅。
14.理解衔接词,关联句子段落。
15.借助修饰词语,理解名词解释。
16.辨析修辞手法,猜测句子意图。
五、猜测推理型
17.利用细节信息,推测文章脉络。
19.借助事例描写,猜测文章目的。
六、背景常识型
21.利用题外信息,理解文章含义。
22.关注历史背景,推测文章意思。
23.分析环境描述,理解事件原因。
24.观察文化特点,把握作品特色。
中考语文考试: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中考语文考试: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中考语文的阅读理解得分率向来都不高,那这道题的答题技巧是什么呢?不知道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考语文考试: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考语文考试: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中占着很大的比重,本文整理了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供参考!
一、万能公式
二、语文学习方法
1、注重日常积累
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
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观察周围
不少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容易犯难,认为作文无从下笔。
但是,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
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3、多读,就是反复读
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4、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
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
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满分秘笈

148分清华学霸:阅读理解满分,只因背熟24个“万能答题公式”!导语:近些年来,语文这门学科“地位”提升很多,教育部官方多次报道:未来教育的趋势——得语文者得天下!老师同学们也越来越重视语文。
有句话说:得阅读者得语文。
不信吗?事实确是如此。
阅读理解在语文考试中的占分比例很大,而且得分也不容易,阅读理解答得不好还可能影响写作,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因为阅读理解做不好而与高分无缘。
很多同学都苦恼“怎么才能做好阅读理解?”我们采访到高考语文148分的菁菁,她为大家带来一些她的答题技巧,有以下3个步骤:速读+通读,掌握大意。
在答题之前,先读两遍文章。
一遍是速读,再一遍是通读,这个步骤完成后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带着问题,从文章找答案。
建议在答题之前先认真审题,然后带着题目在细读一遍,在要回答的问题的段落情境中重点理解与分析,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直接提取从文中提取有效的信息。
认真思考,填写答案。
一定要根据问题来回答,回答时要注意回答到点子上。
根据以往的经验技巧,认真思考过后将答案写上答题卡上。
下面这份资料来自网络,给出了24个做阅读理解的万能答题公式,同学们套着这些模板去应答,自然不会答偏、答错。
建议收藏,平时多看看,只要能把阅读理解的分数抓住,冲刺语文高分就成功了一大半。
要分析比喻、拟人的好处就这么说:“这句话运用了xxxxxx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具体的描绘出xxxxxx,表达了作者xxxxxx的思想感情。
”总结中心能用原文的就不要提炼;能提炼的就不要用自己的话,能用一句话总结的就不要用两句话。
中心句一般在开头与结尾,教你一招,有问中心思想的选择题先做,这有利于你对其它题的把握。
说明文都要尽量找文中的话来答题,可以说答案全在文章中。
一、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
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万能公式一、文章开头的作用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时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二、文章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三、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四、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五、“这”、“它们”等指代什么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六、仿句1话题。
首先,仿在话题上要例句保持-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
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
仿句向句式要与例向相同。
句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向,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
仿句时应当运用例向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硏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等。
4、结构。
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向保持—致。
5、表达。
仿写的句子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不能岀现不合逻辑、牵强附会、浅薄幼雅的说法。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24个“满分秘笈”!附60篇专项练习,人手一份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24个“满分秘笈”!附60篇专项练习,人手一份
阅读理解不仅是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更是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以及生活运用中有很大的作用。
一个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让你学习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学生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那么接下来,老师就特意为大家分享关于中考语文的24个阅读理解的答பைடு நூலகம்秘笈,并且还附有60篇专项练题提升,建议同学们人手一份,考试不丢冤枉分。
24个阅读理解的技巧,包你期末考试不扣分

阅读理解就这24个技巧,吃透了期末“1分不扣”!一、文章开头的作用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二、文章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三、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四、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五、“这”、“它们”等指代什么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六、仿句1、话题。
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
如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
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
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
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4、结构。
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24个满分秘笈及答题技巧方法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24个满分秘笈及答题技巧方法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编辑的阅读答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答案来源: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
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或美文精练概括。
四、文体知识备忘录:(一)说明文阅读1、明确说明对象:辨析说明对象可以:a.看文章题目;b.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2、概括说明内容: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
(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3、明确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常见的有:a.从概括到具体;b.从整体到局部;c.从主要到次要;d.从现象到本质;e.从原因到结果;f.从特点到用途。
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1)说明方法:a.下定义(模式:什么是什么);b.举例子;c.作比较;d.列数字;e.打比方;f.分类别;g.列图表(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满分秘笈精选
导语:语文中阅读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很多同学却在这块丢分,今天来和各位同学分享一下阅读理解的得分秘籍!
1)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2)文章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3)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4)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5)“这”、“它们”等指代什么
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6)仿句
1、话题。
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
如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
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
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
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
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4、结构。
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5、表达。
仿写的句子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不能出现不合逻辑、牵强附会、浅薄幼稚的说法。
6、色彩。
这里“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
比如例中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感情,仿句时就不能违背这一点。
7、字数。
对于某些仿句题,仿写时还应注意,字数上应与例句完全相当。
7)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8)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
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
一遍,是否有语病,有,必须修改。
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9)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
切合语境。
10)语句作用、含义分析、语句赏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
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
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又如“并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