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叶那藤不同地理种源差异分析
河南省野生藤本植物区系分析

1
7
22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1
2
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
1
5
23
芸香科 Rutaceae
1
1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3
5
24
马钱科 Loganiaceae
1
1
豆科 Leguminosae
3
5
25
茜草科 Rubiaceae
1
1
桑科 Moraceae
1
4
2. 3 属的统计分析 从表 2 可看出,河南省野生藤本植物寡种属(2~4 种)比例最大,有 22 属,占这一地区野生藤本植物总属
铁线莲属 葡萄属 猕猴桃属 菝葜属 爬山虎属 薯蓣属 南蛇藤属 马兜铃属 无花果属 木通属 鹰爪枫属 千金藤属 清风藤属 北五味子属 钻地风属 蔷薇属 紫藤属 勾儿茶属 蛇葡萄属 络石属 鹅绒藤属 防己属 卫矛属
表 2 河南省野生藤本植物种属统计 Tab.2 Statistics of genera,species of wild liane in Henan
数的 47.83 %;其次为单种属,有 16 属,占这一地区野生藤本植物总属数的 34.78 %;而中型属(5~10 种)和大 型属(10 种以上)比例较少,分别为 5 属和3 属,分别占这一地区野生藤本植物总属数的 10.87 %和 6.52 % .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藤本植物区系的分类群特征
2.1 区系组成 本文所收录的藤本植物指的是木质藤本植物 . 根据河南植物志[2]及野外调查初步统计,河南省野生藤
广西崇左市凤凰山林场尾叶桉和马尾松林下植被多样性特征分析

广西崇左市凤凰山林场尾叶桉和马尾松林下植被多样性特征分析广西崇左市凤凰山林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崇左市,是一个自然风景优美、物种多样的地区。
该林场主要以尾叶桉和马尾松为主要树种,这两种树种所形成的林下植被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凤凰山林场的林下植被多样性进行分析,从物种组成、丰富度和分布格局等方面进行研究,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场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区域简介凤凰山林场地处于北纬22°13′-22°15′,东经107°3′-107°4′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21°C左右,年降水量在1500-1800毫米之间。
林场内以山地、丘陵为主,林区地势多为起伏的丘陵地形,土壤多为黄壤和红壤。
二、植被调查方法本次林下植被的调查采用了样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在研究区划分固定的样方,每个样方的大小为10m×10m,然后在每个样方内布设4个5m×5m的小样方。
记录每个小样方内的植被物种种类和数量,然后通过相关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三、林下植被多样性特征分析1. 物种组成通过对样方内植被的调查统计发现,凤凰山林场林下植被物种组成相对丰富。
主要包括了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不同层次的植被。
草本植物中以马唐、紫茎、金鸡菊等为主,灌木类有枸杞、连翘、马尾杜英等,乔木类主要包括臭椿、长叶香樟、马尾松等。
2. 物种丰富度研究结果显示,凤凰山林场林下植被的物种丰富度相对较高。
各样方内平均植被物种数在20-35种之间,表明了该林场植被群落结构较为复杂。
各个样方内的物种组成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对植被物种的分布产生了影响。
3. 分布格局在凤凰山林场的林下植被中,不同植物种类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格局。
经统计分析发现,一些常见的植物种类存在着一定的偏好生长环境,对需求光照、湿度和土壤类型等条件不同。
马唐等草本植物多分布于林下阴湿处,而一些灌木和乔木类植物则更喜欢阳光充足的地方。
野生散尾南椰的驯化栽培

野生散尾南椰的驯化栽培散尾南椰(Arenga engleri Beoc)又名香桄榔、山棕,原产于我国福建、台湾及日本等地.至今在我县许多地方还有野生植株可见。
本种在开花时香气袭人,所含花油或浸膏、净油香气幽雅,是一种较高级的调香香料,值得开发利用。
叶羽状、丛生,树型美丽,是一种较理想的公园、庭院绿化观赏植物。
本种耐寒性较强,可引种推广至长江流域作园林造景。
为培育更具耐寒力的栽培种,合理利用野生种质资源:1996年,我们从野外采集部分种干,栽培后生长良好目前已产生第2代植株,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驯化栽培方法介绍如下:1 形态特征散尾南椰茎丛尘、灌木状,高3~4m,被棕褐色浓密的叶鞘纤维包裹。
叶羽状,叶长达3m左右,中部以上至尾部稍弯垂。
每叶有羽片30对左右,羽片长约30~50cm,倒披针形,表而绿色盲光泽,背面灰白色,边缘及顶端有啮食状锯齿,基部仅一侧有耳垂。
雌雄同株,而雌、雄花各生于不同的花序上,雄花序长80~90cm,花壳斗状,花瓣橙色,长椭圆形,长0.7~1.5cm,行雄蕊36~50枚雌花厅长60~7Ocm,雌花扁球形。
径约2cm或稍大,熟时由黄色转红色至紫红色,内有种子1~3粒,种子卵形。
内侧压扁呈纯三棱形。
胚乳骨质均匀。
种子千粒重402g。
2 生长发育及其适应性2.1 生长发育习性散尾南椰每年抽生3片叶。
我地每年5月抽生花序6月开花,第2年7~8日月间果熟,散尾南椰为向地(性)花序,即植株生长发旨别一定阶段,首先从茎顶抽生第1个侧生花序,这些花序自上而下地发育、成熟,一般1株仅抽生2~4个花序后、产生花序的那一营养体便死亡,靠萌生的吸芽生长成新的植株,继续生存、繁殖下去。
2.2 适应性散尾南椰为我地原生种,极为适应我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我县1962年1月31日出现的-3.4℃低温寒潮,出术危及其野生种群的生存。
表现相当耐寒。
我们1996年7月18日从野外采集种子,露地驯化栽培成功,完成了从野牛种到栽培朴的驯化栽培全过程。
广西崇左市凤凰山林场尾叶桉和马尾松林下植被多样性特征分析

广西崇左市凤凰山林场尾叶桉和马尾松林下植被多样性特征分析广西崇左市凤凰山林场位于中国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其丰富的植被资源和多样的植物群落而闻名。
在凤凰山林场中,尾叶桉和马尾松是两种主要的林木种,它们的林下植被多样性特征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凤凰山林场尾叶桉和马尾松林下植被的多样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保护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背景凤凰山林场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均降雨量为1200-1800毫米,年均气温在18-23摄氏度之间。
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树木的生长,尾叶桉和马尾松作为当地的主要林木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林下植被。
随着近年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部分植被物种的多样性受到了影响,为了保护凤凰山林场的生态环境,有必要对其林下植被的多样性特征进行科学分析。
二、研究方法1. 样地设置本研究选择了凤凰山林场内的尾叶桉和马尾松林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布点的方法在林地内设置了多个样地,确保样地的分布能够全面代表该地区的林下植被。
2. 调查内容针对每个样地,我们进行了对林下植被的系统调查,包括测量树木的胸径、树高等生长指标,对地被植物进行了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并记录了土壤环境的相关信息。
3. 数据处理通过对采集到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统计每种地被植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计算各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以及对树木的生长状态进行对比分析。
三、研究结果1. 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通过对样地的调查和数据处理,我们发现在尾叶桉和马尾松林地的林下植被中共存在了多达数百种地被植物,包括草本植物、蕨类植物、灌木和苔藓等,其中绝大部分为当地特有的植物种类。
2. 多样性指数我们采用了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林下植被的多样性特征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尾叶桉和马尾松林地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反映了该地区植被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不同伐藤处理下次生林群落土壤种子库特征及演替趋势

不同伐藤处理下次生林群落土壤种子库特征及演替趋势伐藤处理是指利用机械或人力对林地中的藤类植物进行清除的一种处理方法。
在林地进行伐藤处理后,土壤中的种子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同时也会对林群落的演替趋势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不同伐藤处理对下次生林群落土壤种子库特征及演替趋势的影响。
伐藤处理会导致土壤中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发生改变。
常见的藤类植物包括牛角藤、杜鹃藤等,它们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并且能够迅速繁殖,因此在没有伐藤处理的情况下,种子库中的藤类种子会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一旦进行了伐藤处理,这些藤类种子会逐渐减少,而其他乔木和灌木的种子会逐渐增加,从而导致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发生变化。
伐藤处理会对下次生林群落的演替趋势产生影响。
伐藤处理后,土壤中的种子库中会有更多的乔木和灌木种子,这些种子具有更强的生长能力,容易发芽并快速生长,因此在伐藤处理后的初期阶段,这些乔木和灌木种子会迅速占据空间,形成一个以乔木和灌木为主的林群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更慢生长的种子也会逐渐发芽和生长,最终导致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变化,逐渐趋于稳定。
不同伐藤处理方法对土壤种子库特征及演替趋势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机械清除藤类植物会将土壤中的种子和根系一起清除,导致土壤中的种子库大幅减少,以乔木和灌木为主的林群落形成的时间相对较长;而人力清除藤类植物则会相对保留更多的种子和根系,从而使土壤种子库中的物种组成变化相对较小,并且林群落的形成时间较短。
不同伐藤处理对下次生林群落土壤种子库特征及演替趋势都会产生影响。
伐藤处理会改变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促进乔木和灌木的生长,并最终形成一个以乔木和灌木为主的林群落。
不同伐藤处理方法会对土壤种子库和林群落的形成时间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进行伐藤处理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以实现期望的土壤种子库特征及群落演替趋势。
基于地理种源分组和表型数据构建尾叶桉核心种质

基于地理种源分组和表型数据构建尾叶桉核心种质刘德浩;张方秋;张卫华【摘要】建立尾叶桉的核心种质可以快速、准确地从丰富的尾叶桉种质资源中鉴定出育种上迫切需要的优异基因源.鉴于此,以尾叶桉家系表型性状的均值、方差、极差、变异系数和平均多样性指数5个参数作为评价指标,按照不同取样比例,筛选尾叶桉初级核心种质;然后按照地理种源分组,利用均值差异百分率、变异系数变化率、极差符合率、方差差异百分率4个参数对不同取样比例下的核心种质进行比较分析,以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构建尾叶桉二级核心种质,共得188份,占资源总量的10%,且与控制不同性状表型相关的遗传特性在核心种质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保持.所构建的尾叶桉二级核心种质可以作为整体资源的代表性样本.【期刊名称】《西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3)005【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尾叶桉;表现型;核心种质【作者】刘德浩;张方秋;张卫华【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20;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20;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2.5核心种质(core collection)的概念最早是由澳大利亚学者Frankel等[1]161-170提出,它是指用一定的方法从整个种质资源库中选出一部分样本,继而以最小的种质资源数量和最少的重复最大限度地代表整个遗传资源的多样性;核心种质概念的提出,主要是由于世界各国不断搜集各种遗传资源构建种质库为育种等研究服务,导致种质库的规模越来越大,有限的资金已经难以妥善保存众多的种质资源;而且,规模巨大的种质资源库使育种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来寻找符合要求的种质材料,核心种质是种质资源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样本,因此,可以优先对核心种质进行保存、评价和利用,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 S.T.Blakely)以其速生、丰产的特性和优良的制浆性能,深受生产单位和林农群众的欢迎。
木通科种质资源适应性评价

木通科种质资源适应性评价王玉娟;何小三;李进;龚春;周文才【摘要】为了评价木通科不同地理种源在南昌市的适应性,文章通过对木通科32个地理种源435份种质资源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适应性评价。
结果表明:尾叶那藤适应性强的地理种源为江西省崇义县和上犹县2个地理种源;三叶木通适应性强的地理种源为江西省峡江县和浮梁县2个地理种源;白木通适应性强的地理种源为江西省九江市和官山自然保护区2个地理种源;倒卵叶野木瓜适应性强的地理种源为江西省永修县、靖安县和兴国县3个地理种源。
试验结果将为南昌市引种木通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名称】《南方林业科学》【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4页(P24-27)【关键词】木通科;适应性;评价【作者】王玉娟;何小三;李进;龚春;周文才【作者单位】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3木通科(Lardizabalaceae)植物多为木质藤本,稀灌木。
共7属,约50种,主产亚洲东部,2属分布于南美智利。
我国5属,39种、8变种、5变型。
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均广泛分布[1],其主要特点:①药用价值高:其根、茎、果实和种子均可入药,能防治肝癌[2-3]、痢疾等10多种疾病,是民间常见传统中草药;②食用价值高:其果实为肉质蓇葖果,色香味具全。
其中除富含矿物质、果糖外,还含有谷氨酸、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及20多种矿质元素;③含油率高:其干种籽含油率为45%,出油率38%-44%,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5%-68%;④观赏价值高:株丛整齐秀美、花色淡雅、果色诱人,庭院和建筑物攀缘绿化的理想植物;⑤耐阴性强:多生长在林下透光性较差、土壤湿润、上层植物多为乔木的林分中,是发展南方林下经济产业的先锋树种。
我国新引进的树种——尾叶桉将是我国制浆造纸的好原料之一

我国新引进的树种——尾叶桉将是我国制浆造纸的好原料之一许文璋【期刊名称】《造纸科学与技术》【年(卷),期】1991(0)4【摘要】尾叶桉(E、Urophylla)澳大利亚命名,但不是澳大利亚树种,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自然分布于澳大利亚以外的桉树种之一。
自然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群岛东部的帝汶岛(Timor)和附近的其他岛屿,纬度范围为南纬8°—10°;海拔高度分布也很广泛(200—3000m)。
在帝汶岛天然林中树高达50m,是印度尼西亚高大速生的乔木树种之一。
材质坚固、耐久,是帝汶岛广泛用作重型建筑和桥梁用材的树种。
1890年由荷兰植物学家最早引种入爪哇;1919年又从爪哇引种入巴西。
1940—70年在巴西进行大面积种植,一般取名为“巴西白桉”【总页数】3页(P2-4)【关键词】尾叶桉;帝汶岛;乔木树种;制浆造纸;巨尾桉;西白;柳桉;桉树林;桉树生长;主要树种【作者】许文璋【作者单位】轻工业部造纸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7【相关文献】1.利用“草类原料清洁制浆新技术” 构建“农、浆、纸、肥产业链”的新模式将是我国造纸工业草浆企业发展之路——再论合理利用非木纤维原料资源 [J], 胡宗渊2.柠檬桉、尾叶桉、柳桉制浆性能研究 [J], 赵建;李雪芝;石淑兰;胡惠仁3.为我国造纸工业增添一项制浆新原料--谈循环经济与甜高粱产业 [J], 赵文华4.利用"草类原料清洁制浆新技术"采用"农、浆、纸、肥一体化"的新模式将是我国造纸工业草浆企业发展之路——再论合理利用非木纤维原料资源 [J], 胡宗渊5.尾叶桉硫酸盐法制浆造纸性能探索 [J], 张赣霞;梁辰;陈洋;欧建志;吕艳娜;许其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藤之间的维生素 c 、总糖 、还原糖及蛋 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只有总酸含量差异不显著 。遂川县五斗江
乡车坳村尾叶那藤 的总糖含量最 高,达到 4 0 . 2 6 g / l O O g ,而且其 维生素 C及还原糖含量均排在 前列 ,蛋白质含量 中等偏上,故此地 尾叶那藤的果实营养价值较 高。④ 不同地 理种 源尾 叶那 藤藤 条药用成 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吉水 县乌江乡东江村尾 叶那藤 的木通苯 乙醇苷 B及 总皂苷 的含量最高 , 分别达到 0 . 8 0 %和 0 . 7 3 %, 齐墩果酸含量也较 高, 为0 . 1 1 %,故此地尾 叶那藤的药用价值较高。试验结果将为进行不 同目的尾叶那藤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尾 叶那藤 ;地 理种源 ;果 实经济性状 ;种子含油 率;脂肪酸组成 ;果 肉营养成 分;藤条药用 成分;差
Vb 1 . 35 N O.1 1 NO V. 201 5
Do i : 1 0 . 1 4 0 6 7  ̄ . c n k i . 1 6 7 3 - 9 2 3 x . 2 0 1 5 . 1 1 . O 1 1
h t t p : / / q k s . c s u f t . e d u . c a
o b o v a t f i o l i o l a s p . U r o p h y l l a , we r e c a r r i e d o u t i n o r d e r t o b r e e d i f n e v a i r e t i e s wi t h h i g h e d i b l e v a l u e , o i l — u s e d v a l u e a n d me d i c i n a l v a l u e .
Ab s t r a c t : Th e v a ia r nc e a n a l y s i s a n d mu l t i p l e c o mpa r i s o n s o n t h e r e l a t e d i n d e xe s o f f r u i t e c o n o mi c c h a r a c t e r s , s e e d o i l c o n t e n t , f a t t y a c i d
子含 油率 、亚油酸及 油酸含量均存 在显著性差异 。遂川县 五斗江乡三和村 尾叶那藤 的亚 油酸及不饱和 脂肪 酸含
量均最 高,种子含 油率也较高 ,超 过了 4 0 %;崇义县 茶滩 乡黄鳅洞和 上犹县 陡水 乡红星村尾 叶那 藤的含油率 、 亚油酸 、油酸及不饱和 脂肪酸含 量均较 高。因此 ,这 3个地方 的尾叶那藤 的油用价值较高。⑧不 同地理种源尾叶
尾 叶那藤不 同地理种源差异分析
王玉 娟, 幸伟 年 , N, b 三, 段伟华 , 黄 文印, 龚
( 江 西 省 林 业 科 学 院 ,江 西 南 昌 3 3 0 0 1 3 ) 摘 要 :为 了选 育 食 用 、油 用及 药 用 价 值 较 高 的尾 叶 那 藤 品种 ,对 9 个 不 同地 理种 源 尾 叶那 藤 的 果实 经 济 性 状 、
第 3பைடு நூலகம்5卷 第 1 1 期 2 0 1 5年 1 1月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o ur na l o f Ce nt r a l S out h U ni ve r s i t y o f Fo r e s t r y & Te c hnol og y
c o mpo s i t i o n , le f s h n u t it r i o n a l c o mp o n e n t s a n d r a t t a n me d i c i n a l c o mpo ne n t s o f n i n e d i fe r e n t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p r o v e n a n c e s i n S t a u n t o ni a
WANG Y u - j u a n , X1 NG We i — n i a n , HE Xi a o — s a n , D UAN We i — h u a , H UANG We n — y i n , GO NG C h u n
( J i a n g x i Ac a d e my o f F o r e s t r y , Na n c h a n g 3 3 0 0 1 3 , J i a n g x i , C h i n a )
春
种 子含油率及脂肪 酸组成 、果 肉营养成分和 藤条药用 成分的相关指标 进行 了方 差分析和 多重 比较。结果表 明: ①不 同地理种源尾 叶那藤果 实经济性状 除了单果皮重 外均存在显著性 差异 。遂川县 五斗江乡三和村和 遂川县五 斗江乡车坳村尾叶那藤 的单果重及果 肉重均处在前列 ,单果质量均大于 2 3 0 g ,果 肉质量均大于 7 0 g ,且 可食 率 均超 过 3 0 %,食用价值很 高;武 宁县沅 口林场尾 叶那藤 的可食率最高,达到 4 0 . 8 0 %,果皮最薄,只有 0 . 2 5 c m, 且两 项指标与 其他 8个地理种 源均达到 显著性差异 ,同样具有很 高的食用价值 。② 不同地理种源尾 叶那藤的种
异 分 析 中图 分 类 号 :¥ 7 8 9 . 7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编号:1 6 7 3 9 2 3 X ( 2 0 1 5 ) 1 1 - 0 0 5 5 — 0 6
Di f f e r e n t i a l c o m pa r i s o n a mo ng di f f e r e n t g e o g r a phi c a l pr o v e na nc e s o f St a unt o n i a ur o ph yl l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