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青藏地区》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反思9.1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9.1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1)
邯郸市永年区第五实验学校韩鹏飞
【课后反思】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区域地理的重要部分,区域地理的学习有规律可循。
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到南方地区的学习中来。
接着从阅读课文关键词段开始,让学生独立自主亲身参与、体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恰当引导。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关注地理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在朗读和归纳总结时,课件展示可以给学生以启发、暗示,同时也节省了时间。
通过板图总结展示使知识条理化;展示的关键词基本反映了本课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思考,集中注意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地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具体的地理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活动的有效性为目的。
我坚持以文字阅读为引导,鼓励学生自学展示,完成练习。
结合地图分析,在地理现象、感性认识与地理环境、地理规律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方式,理解地理学科逻辑。
学习过程中,通过有关青藏高原的歌曲,从视听觉上激发学生的兴致,对神奇又陌生的青藏地区产生强烈印象。
活动中展示动画,虚拟铁路旅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这节课,以上目标和要求基本上能够完成。
人教八下地理青藏地区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青藏地区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课的教学结束了,为了更好地教好学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教学反思都不失为一种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
现将《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这一课时的地理教学反思如下: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属于区域地理,它强调“人地关系”的研究,要求不仅要揭示自然环境本身的特点,而且要考虑到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因此,我重点强调了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保护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教学中的目标是:掌握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感受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法学法是:本课时将“探究式学习”引入课堂,以“问题解决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演示、讲述、启发、诱导、引导学生发现等教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是:
1.课前回顾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寻路问津)出示目标学生自学
4.互动展示组内交流展示结果
5.质疑问难
6.小结本课
7.检测反馈一站到底
“一站到底”环节的安排,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地理思维辨析能力。
在鼓励性小结中,大家都在依依不舍中结束本课。
惟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会发现问题,找准问题的症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求得进步。
初中地理_青藏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一、课标(一)课程内容标准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课标具体目标1.运用地图对青藏地区进行定位,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与范围,并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运用资料说明青藏地区内的农业类型及分布。
4.运用实例分析说明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点对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一)教材的重难点:重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难点: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重点: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牧业生产特点。
难点:运用实例分析说明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和自然地理特征:95%学生能够掌握。
2、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农业分布 90%的学生掌握3、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80%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分析说明自然地理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1.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运用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分析说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对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4.运用图文资料比较青藏地区内部的农业分布,分析原因,说明农业发展的条件,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观念。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视频导入,创设情境播放视频《青藏高原》,学生感叹青藏地区神秘、优美令人向往的风光,教师点出,今天我们学习我国的又一个区域----青藏地区。
设计意图:以形象直观的视频导入新课,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新授奠定基础。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1.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及主要地形组成。
2.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高寒,及其带来的影响。
3.了解青藏地区受高寒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及生活的特色。
【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成因。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欣赏景观图片方式引入。
师提问:这是捕捉的哪个地区的图片?生答略。
)二、新课学习1、师展示《青藏地区地形图》,师提问:你能从图中找出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青藏地区有哪些山脉和河流?请举例。
生答略。
2、师展示《中国地形剖面图》,师提问:根据这幅剖面图,你们知道青藏地区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生答:高。
师小结: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3、承接提问:说到青藏地区地势高,会有什么影响?生答:海拔高,所以这里雪山冰川多。
而且海拔高,所以气候寒冷。
师展示雪山和冰川景观图并小结: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等的发源地。
师展示拉萨和成都气温降水量图,提问:说说两地(同纬度附近)气温有何差别?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生答略。
师小结:由于受地势影响,所以青藏地区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所以有“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之说。
这就不难理解传统服饰藏袍与气候的关系了。
4、师讲述:气候不仅对生活有影响外,还对农业生产有影响。
那么该区的农业生产在独特的高寒气候下有何特色?生自学阅读书88—89页,后小组交流回答。
生答:这里以畜牧业为主。
因为气候寒冷,大部分地区只有草类生长,只能发展畜牧业。
师反问:平原区的畜种能在这正常生长发育?生答:不行,只有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的高原环境的牲畜才可。
师展示《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提问:除了反映畜种的分布外,还告诉我们什么?生答:种植业只分布在河谷地区。
主要是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三、探索学习师讲述:暑假将至,了解了青藏地区,我们来次雪域高原之旅。
青藏地区教学反思

青藏地区教学反思在青藏地区进行教学,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
首先,青藏地区位于高原上,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地理环境独特。
之前,我对这些因素并没有充分考虑,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首先,由于高原气候寒冷,孩子们的身体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寒冷的影响。
然而,在我的教学中,我并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保护和关怀。
在冬季,我没有及时关注孩子们是否穿暖和,在室内也没有提供足够的暖气设施,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健康状况。
另外,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特殊,物产丰富,文化多样。
然而,在我的教学中,我对青藏地区的特色并未进行充分挖掘。
我主要传授的是一些普遍适用的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地区自身的特点。
这让孩子们不能够真正了解和体验到自己身处的环境和文化。
此外,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青藏地区的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学校的教育资源也相对匮乏。
然而,我在教学中没有切实提供解决方案来弥补这些不足。
我没有寻找适合的教学材料,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其他先进的教育技术来拓宽孩子们的知识和视野。
从以上种种问题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教育方法的不合理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注重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
我会积极地了解青藏地区的文化和特色,将其融入到课堂中,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这片土地。
同时,我将积极与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合作,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拓宽孩子们的学习渠道。
总之,青藏地区的教育需要因地制宜,符合地区的特点和需求。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的教育方法将更加科学合理,更好地服务于青藏地区的孩子们。
在青藏地区的教学中,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的不足之处。
经过反思和改进,我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方案来提高教学效果和满足地区的特殊需求。
首先,我意识到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我决定在冬季为他们提供足够的保暖措施。
我会与学校合作,确保室内有足够的暖气设施,在教室保持温暖和舒适的环境。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青藏地区(课后反思)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课后反思:关于这节课,我从教学环节设计,到学生活动设计,再到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方式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和策划,在课件制作方面也尽量达到精美实效,评测练习也做到了强化基础、突出重点。
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兼顾了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及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在教学环节设计方面,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教材特点,结合学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音画视频”和“高原之旅”导入新课,以“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后,带领同学们“快乐出发”。
整节课由这条线贯穿始终,显得非常完整。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的设计,精心编排,设计有趣的探究活动,如“情景模拟”这一活动设计,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方法的运用上,我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讲解、质疑补充、测答等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展示讲解能力、认真倾听质疑补充能力,以及当堂记忆能力;课堂展示评价机制贯穿始终,有效地激励学生参与学习。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采用课堂展示量化评价的办法,有效地促进和激励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课件设计精心精美,展示了该地区大量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图片,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青藏高原》和《天路》两首歌曲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知识梳理部分使学生归纳了所学知识,建立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升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巩固提升部分虽然题目不多,也起到了巩固落实的作用。
评价机制采用语言鼓励和量化评价相结合,并始终采用小组捆绑式评价,充分调动了每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使同学们始终保持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最后评出优胜小组,进行表扬鼓励。
整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不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还不够,巩固提升部分的题目较少,题型过于单一。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许多山峰终年 3、青藏高原是
, 、、
。 、 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材料
极限挑战组在第一步寻找地理位置的 时候就遇 《青藏地区》的挑战之 到 很 多 问 题 , 请 同 学 们 根 据 《 中 国 四 大 区 域 旅:
多媒体、教材
青藏: 急速抢答
图》、《世界板块分布图》、《青藏地区地形
些河流?
4、 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 2、为什么青藏高原有那
么?
么多的河流和湖泊呢? 3、青藏地区为什么被称
为“中华水塔”?
活动 要求:
1、时间 3 分钟 2、每组有一次答题和一次补充机会
设计 意图:
1、提高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出适宜种植业发展区域,强调农业发展的必备要素。 3、分析地形图,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青藏地区为什么发展“河谷农业”。经过比较四川盆地与青 藏地区,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体会“高寒”对农业生产的 影响。 4、使学生理解青藏地区的房屋,牲畜是如何适应当地环境的。 5、进一步体会自然地理环境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展示 课前 预习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材料
1、观看预习视频《青藏
地 区 自 然 特 征 与 农 问卷星、
业》。
多媒体
2、家庭学前预习:扫码
进入问卷星,完成相关试
题。
展示 预习 成果:
导入新课
定位 青藏:
教师活动 这张图的主人公在做什么准备?
学生活动
教学材料
结合实例和新闻报道:
总结: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反思教案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反思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反思自己在学习青藏地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 提出改进学习方法的建议,提高对青藏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2.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高原、山脉、湖泊、河流等。
3. 青藏地区的人文特点: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经济发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提问:大家在学习青藏地区时,觉得自己掌握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惑和不足?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反思在青藏地区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对青藏地区的认识和理解?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 讨论内容包括: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学习方法等。
3. 组长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补充。
四、全班交流(15分钟)1. 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在青藏地区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2. 其他学生倾听,从中吸取经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五、总结反思(5分钟)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总结反思在青藏地区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引导学生提出改进学习方法的建议,提高对青藏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学生能反思自己在青藏地区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学生能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对青藏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环节,学生能够分享经验,吸取教训,提出改进学习方法的建议。
通过总结反思,学生能够提高对青藏地区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