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ture 2 假设、理论、规范

合集下载

如何进行学术论文的理论框架和假设设定

如何进行学术论文的理论框架和假设设定

如何进行学术论文的理论框架和假设设定学术论文的理论框架和假设设定是研究的基础,是确保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理论框架和假设设定,研究者能够明确研究的目的、问题和方法,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可解释性。

本文将从理论框架的选择、假设的设定以及相关技巧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学术论文的理论框架和假设设定。

首先,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关键。

理论框架是研究者用来解释和理解现象的理论体系,它提供了研究问题的背景和理论支持。

在选择理论框架时,研究者需要考虑研究的主题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发展。

理论框架可以是一种经典的理论模型,也可以是一种新兴的理论观点。

无论选择何种理论框架,都需要确保其与研究问题紧密相关,并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假设的设定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假设是研究者对于研究问题的预测或假定,是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在设定假设时,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问题和目标,并根据理论框架和研究背景提出具体的假设。

假设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

定性的假设描述了变量之间的关系或现象的特征,定量的假设则通过具体的数值或指标来表达。

在设定假设时,研究者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确保假设具有可验证性和可解释性。

此外,进行学术论文的理论框架和假设设定还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方法。

首先,研究者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和假设。

其次,研究者可以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了解研究领域的理论发展和争议,从而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和设定假设。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利用实证研究和实践经验,验证和修正理论框架和假设。

最后,研究者在进行理论框架和假设设定时,应该思考研究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研究设计。

总之,学术论文的理论框架和假设设定是研究的基础,是确保研究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通过合理的理论框架和假设设定,研究者能够明确研究的目的、问题和方法,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可解释性。

Lecture 2

Lecture 2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Monitor Hypothesis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Input Hypothesis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 – the most fundamental of all the hypotheses
Influence
input repetitions and imitations reinforcement habits formation classroom strategies: ——successful performance encourages future successful performance ——incorrect performance (errors) should be avoided. the Audio-lingual Method
Unit T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
Theory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 teaching
I. Theories on Language Education
1.Theories of Linguistics 2.Theories of Psychology /Psycholinguistics 3.Theori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acquired system' or 'acquisition' The 'learned system' or 'learning'
IV. Conclusion

理论假设的内涵及其表述

理论假设的内涵及其表述

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着许多疑难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原有的理论无法给予解释的,需要人们提出新的理论观点给予回答。

但是,人们对于同样的教育事实可能会提出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而谁是谁非一时还难以检验。

所谓理论假设,又称科学假设,是关于事物现象的因果性或规律性的一种假定性的解释,是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和事实,对解决科学研究问题提出猜测性、尝试性方案的说明方式。

简言之,理论假设是指科学的推测或设想。

理论假设具有比较复杂的内容结构。

第一,一个假设必须说明它要解答的问题。

假设的提出不是无缘无故的,它是用来回答特定的问题、解释一定的事实的。

第二,理论假设必须说明自己尚未经过实证理论来解答问题,这是假设的核心部分。

第三,理论假设必须广泛地解释其他的相关事实。

对广泛的事实作出解释,这既是表现被设想的理论具有多大的实证能力,同时也是表明被设想的理论得到了大量事实的支持。

不仅如此,一个假设还必须尽可能地预测未知的新事实。

这既是表现被设想的理论具有多大启发力,同时也是表明被设想的理论可以给予严格的检验。

总之,理论假设的内容非常复杂,它包含有理论的陈述,又包含有事实的陈述,它既有真实性尚未判定的内容,又有比较确实的内容。

理论假设的基本特征是:第一,科学性。

假设不是随意的幻想和毫无根据的空想,而是人们以已经认识并掌握了的有关科学知识或经验知识为依据,以一定的确实可靠的关于研究对象的事实材料为基础,并按照科学逻辑的方法推理而成。

第二,推测性。

假设是在不完全或不充分的经验事实基础上推导出来的,是还未经过实践检验的结论,尚存在疑问的思想形态。

因此,假设不得不带有一定成分的想象与推测。

第三,抽象性与逻辑性。

假设不是经验事实的简单堆砌,而是由概念、判断、推理构成的逻辑体系。

但是,假设的这种抽象性与逻辑性是不成熟的。

第四,预见性。

假设是对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内在联系、事物的规律性的猜测和推断,已具有一的预见性。

当然这种预见性不一定准确。

第五,多样性。

Lecture.2

Lecture.2
inguistic research
• Psycholinguistics is interdisciplinary. It is an integration of psychology and linguistics. • It is part of cognitive science, the study of mind and mental processes involving memory, imagery, • Linguistics is a branch of science that studies the origin (anthropology, history, biology etc.) structure (phonetics, phonology, morphology, syntax) and use of languag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
Language Processes and Linguistic Knowledge
• To use language, we need both tacit knowledge and explicit knowledge. • Tacit knowledge of how to perform various acts • Explicit knowledge of the processes or mechanisms used in these acts
Definition of Psycholinguistics
• is the study of how individuals comprehend, produce and acquire language; • is a part of the field of cognitive science which reflects the insight of psychology, linguistic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euroscience and philosophy; • stresses the 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in ordinary language use; • was initiated in early in the 20th century but became a discipline in the 1960s

Lecture 2 释义理论 口译

Lecture 2 释义理论 口译

Three Stages of TI
• Interpreting proves that there are three stages in the process of any oral or written translation: • 1) the understanding of sense, • 2) a de-verbalization stage, meaning that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that gave birth to sense are forgotten, while sense remains present without any linguistic support, and • 3) the reformulation of this sense in the other language.
Problems
• One problem with the Theory of sense is the uncertain status of its central deverbalization principle. Reading Seleskovitch, Lederer and other authors from ESIT,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they claim that deverbalization actually occurs or whether they consider it a desirable feature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see the discussion in Israël 2002).
• Actually these two interpretations merge into a single one. Immersed in context, the translator interprets graphic signs directly into sense. This sense remains present as awareness even while the signs fall into oblivion. That stage is the stage of deverbalization.

Lecture2_Solow Model

Lecture2_Solow Model

图2.3 引入生产函数的索洛图
( n+d ) k
y* 消 费 sy*
y=kα sy
k*
k
2.1.2 比较静态分析
投资率增加 假定消费者把投资率从s提高到s’。 这会对k和y造成什么影响呢? 图2.4。投资率的增加使得曲线sy向上移动 到s’y。 资本深化会持续到s’y=(n+d)k,这时劳均资 本量达到k**。较高的劳均资本对应的劳均 产出也较高;经济体比以前更富裕了。
转型动态分析
初始劳均资本量低于稳定状态值,k和y会沿着转 换途径逐渐增加,达到稳定状态。 越接近稳定状态,经济增长越慢,随着经济达到 稳定状态,增长停止。 沿着转移路径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 第一,由资本积累方程可知, k’/k = skα-1 - (n+d) (2.6), 因为α<1,随着k的 增加,其增长率是逐渐下降的。 第二,y的增长率与k的增长率呈正比,上述结论 对劳均产出同样适用。
所有的理论都基于并非十分正确的假设。 正是这些假设构成了理论形成的基础。理 论建立的技巧就是要做出能够得出稳定结 论的必要、简单化的假设。 ——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 (1956)
模型是经济的某一方面的数学表达,它 描述人们为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而采取 的行为,以及他们受到的种种约束。 好的模型通常都很简单,但却能传递现 实经济运行的丰富信息。 经济学的进步和发展,正是依赖于研究 在假设前提下被简化的世界经济是如何 运作来取得的。
图2-2 基本索洛图
( n+d ) k
sy
k0
k*
k
劳均资本的变化
图2.2。以资本-劳动比率k为自变量的两个 函数。 一条曲线是劳均投资sy=skα。另一条曲线 (n+d)k 表示在资本损耗和劳动力数量增加 对人均资本稀释时,为保持固定劳均资本 不变的的劳均投资。 这两条曲线的差值表示劳均资本的变化。 为正, “资本深化”。为零, “资本拓宽”。

Lecture2

Lecture2

1

a


0


类似,取

=-1
,求得对应的本征矢为
a


0 1


2)厄米算符
若Tˆ =Tˆ, 或 T =T , 则称 Tˆ 为厄米算符, T 为厄米矩阵。
以下讨论厄米算符的性质:
a) a Tˆ b b Tˆ a * b Tˆ a *
特别是, a Tˆ a a Tˆ a * ,说明厄米算符的平均值 a Tˆ a 是实数。

* j
)
ji
0
当 j i, i i 0, i i* ,说明厄米算符的本征值为实数。
当 j i, 如果 i j 0, j i 0, 说明厄米算符属于不同本征值
的本征态正交。考虑到总可以归一化,有正交归一条件:
i j =ij 。
2
问题:同一本征值的不同本征态是否正交? c) 线性叠加正交法(施米特正交法,自己推导)
1 0
例:求算符矩阵
T
=

0
-1 的本征值和本征矢。
1- 0
久期方程为 0 -1- 0 ,即 2 1 0 ,本征值为 = 1 。
1
设本征矢为 a


a1 a2

0


=1

0
0 a1
2


a2

=0 ,求得归一化后本征矢
det(T I ) 0 ,
即久期方程(N 维空间):
T11 T12 … T21 T22 …
T1N T2N 0 ,
TN1
TN 2 … TNN

第三章 理论、文献和假设

第三章 理论、文献和假设

影响变量为干扰变量 •独立变量影响干扰变量,干扰变量再影响非独
立变量
•回归分析采用偏回归方法 独立变量 干扰变量
关注非财务 业绩的衡量
非独立变量
改善的财务业绩
会计创新
独董背景
公司生产经营业务
经济绩效
影响变量为控制变量(教材也译作调节变量) •控制变量:不仅仅只有自变量才是和因变量有关 的,于自变量之外往往存在额外相关变量,此类
进入中国知网查文献。
3.3 为关系建立模型
自愿披露数量与投资分析师的数量互为因果关 系? •因为披露内容多而分析师多吗? •因为分析师增多而企业增加信息披露吗? 自愿披露 投资分析师 随后的行动 公司规模与 所在行业
独立董事背景特征与公司经济绩效的关系?
独立董事背景
公司经济绩效
公司规模与 所在行业
度。
(2)外部效度
研究的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 普遍适用到样本来自的总体和到其它的总体中的 程度,即研究结果和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的代 表性和普遍适用性。
五大类研究方法
•科学推理或建模 •使用档案数据或二手数据进行历史性研究 •广泛调查的个案研究 •大规模的取样调查
•实验
作业: •阅读指定的文献,注意分析怎样由理论分析提出 假设的 •复习统计学中的原假设、备择假设,第一类、第
内生变量,外生变量不能在模型内部得到说明。
独立变量
非独立变量
外生变量
会计创新
改善的财务业绩
经济周期
多重独立变量
获利能力 财务风险 公司偿 债能力
流动性
营运资本 行业 规模 财务年度 经济周期
3.4 提出假设 假设必须是可验证的,其内容必须是可以度 量的。 原(零)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 在假设检验时可能出现的两类错误: •第一类错误:拒真错误(拒绝真实的零假设) •第二类错误:纳伪错误(接受错误的零假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经验科学中,或者说,经济理论是对于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解 释(explanations)或预测(predictions)。 含有三个部分: ①一组关于所研究事物的“公设”( postulates )、“断定” (assertations).大致采用所有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所有X具有特点P。----又为全称陈述。
一个理论问题的结论总是表现为,如果这样,应该发生什么。它们表明,如果基本假 设得到满足,即如果数据是实际给定的,并且行为假设被证实的话,经济过程的结果 应该是什么。
②理论的假设(一组)条件(Assumptions)即在假设条件下, 检 验 “ 行 为 命 题 、 行 为 判 断 ” 。 这 些 assumptions 叫 做 “ test conditions”,检验(时)的条件,是具体的。
这就是经济学的规范、正宗、范本。
In terms of methodology, economics is that discipline within social science that seeks refutable explanations of changes in human events on the basis of changes in observable constraints, utilizing universal postulates of behavior and technology, and the simplifying assumption that the unmeasured variables (tastes) remain constant.
szuzhong@
③“理论所预测的事件”为第三部分。 含义——在公设条件成立的前提下,如果检验时的条件(假设条 件)有效或者真实,那么,某种事件将发生。
在经验科学中,只有那些可能是错的、被反驳的理论,但又未被反 驳、证伪的理论才是有用的理论。所以有用的理论是,其中的待检验 假设( test hypotheses )命题是可以被反驳的,但结果没被反驳, 证伪,而是可以被推论、推断出来。
其二,关于实证经济学的研究规范 1. 描述什么是“经济学的规范”;她与对人们偏好的处理是 如何协调一致的? 2. 阐述经济学理论的功能及其构成。
其三,一些相关问题: 1. 为什么可以视偏好不变? 2. 用一个例子说明如何检验理论? 3. 怎么理解“可被反驳的命题”(refutable假设前提的真实性的检验来判断理论的合理性?
P9
罗宾斯:每个经济问题都存在着目的的多样性与手段(means)
的稀缺性这样的特点,而经济学就是一门把人类行为作为目的和 稀有手段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研究的科学。
P10
P11
现在,问题出现了:社会中各个人的偏好不同,收入等约束条件 也不同,怎么可能对“个人的选择”进行“系统的分析”呢? 这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学的任务。
从此亦可看出,“数学层面上的模型、推 导、变化、求导”,可以节约大量可能本 身就是不必要进行的经验检验。
其一,关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前提 1. 经济分析中最一般约束条件是什么,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2. 理性人经济选择或决策的约束条件是什么?还有哪些条件 极为重要,但在数学分析中无法考量,又如何处理的?
2015年9月
假设 理论 规范
What do we mean by the term “explanation” The data may be interesting, but they r not explanations.
What do we mean by the term “explanation”
经济学从来都认为,偏好对个人选择有重大影响。 但是: (1)经济学寻求的是“约束条件改变后的行为变化原因”; (2)不乐于研究由偏好变化引起的行为变化(无法研究)(或不去 拒绝研究偏好变化…) (3)更重要的是,若接受偏好改变是行为改变的原因,这等同于抛 弃:以一种系统的方式、可检验的方式去寻找行为改变的原因或 解释。
问题(1)为什么可以视偏好不变?
对偏好的处理既是无奈的选择,也是合理的说得通的逻辑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这样一种学科? 对于人类行为活动的变化寻求可被反驳(证伪)的解释; 这种解释是在以下条件下进行的: -------对于人类的本性、行动方向先做一个统一的公设; -------再将无法观察到的变量(偏好、生产技术)进行简化假设 (令其不变)。 -------然后在可观察到的约束条件变化的基础上,寻求对于改变人 类行为或选择的一种可被反驳(refutable explanations)的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