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数学故事 求碗问题

合集下载

数学幽默小故事

数学幽默小故事

数学幽默小故事数学幽默小故事1小星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请你猜猜他住的是哪两个月?如果是连续住了61天,刚好是两个月,他住的又是哪两个月?如果是60天呢?59天呢?聪明的小朋友们,大家开动脑筋计算一下吧,看看谁最棒!数学幽默小故事2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家里来了客人了。

”“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

”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数学幽默小故事3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

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

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

小马虎奇怪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数学幽默小故事4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

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

那一元钱到哪去了?数学幽默小故事5有一个主人,雇用工人,向他们提出以下考核:“给你一只桶,给它倒上半桶水,既不多也不少。

但是你当心,既不能用棍子,也不能用绳子或其他任何东西来测量。

”工人动了番脑筋,终于完成了任务。

他是如何做的呢?数学幽默小故事6考试刚过,甲、乙、丙、丁四个人预测谁的成绩最好。

甲说:“丙的分数最高。

”乙说:“甲的分数最高。

”丙说:“我的分数肯定不是最高。

”丁说:“得最高分的不是我。

”等老师改完试卷,一看成绩,甲乙丙丁四人得分各不相同。

至于其中谁得分最多,四个人异口同声,都说:“我们只有一个人猜对了。

”究竟谁的成绩最好呢?数学幽默小故事7一天清晨,我、妈妈、爸爸都起床了,只有妹妹还没起床。

算法统宗以碗知僧解题方法

算法统宗以碗知僧解题方法

算法统宗以碗知僧解题方法
一、算法统宗简介
算法统宗是我国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的著作,该书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数学知识和算法技术,被誉为古代数学的瑰宝。

其中,碗知僧解题方法是算法统宗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解题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二、碗知僧解题方法概述
碗知僧解题方法,又称“碗僧法”,是一种基于图像思维的解题方法。

它通过将题目的条件和要求用图像形式表示,使问题变得更加直观易懂。

这种方法在我国古代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曾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学问题的求解。

三、算法应用案例及实用性分析
1.方程求解:在古代,数学家们利用碗知僧法解决了许多线性方程组问题。

例如,给定两个方程:
x + y = 10
2x - y = 16
通过绘制两条直线,分别表示两个方程,然后找到两条直线的交点,即可求得方程组的解(x=4,y=6)。

2.几何问题:在几何学中,碗知僧法可以帮助解决一些复杂的角度和边长计算问题。

例如,已知等边三角形的一边长为a,求另外两边长。

通过绘制等边三角形的图像,利用碗知僧法可以轻松得到另外两边的长度也为a。

3.函数问题:在现代数学中,碗知僧法也可应用于函数问题的求解。

例如,求解函数y=f(x)的零点。

通过绘制函数图像,找到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
点,即可得到零点。

四、总结与展望
总的来说,碗知僧解题方法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数学解题方法,它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使得问题变得更加直观易懂。

在现代数学教育中,我们可以将这种方法与其他数学工具相结合,如几何画板、数学软件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兴趣。

小学数学数学故事求碗问题

小学数学数学故事求碗问题

小学数学数学故事求碗问题
我国古代《孙子算经》中有一道著名的“河上荡杯”题(注:荡杯即洗碗)。

题目意思是:一位农妇在河边洗碗。

邻居问:“你家里来了多少客人,要用这么多碗?”她答道:“客人每两位合用一只饭碗,每三位合用一只汤碗,每四位合用一只菜碗,共用65只碗。

”她家里究竟来了多少位客人?
想:若设客人是x人,可用各种碗的个数合起来等于碗的总数的关系列方程解答。

解:设有x位客人,根据题意,得
x= 60
答:她家来了60位客人。

此题《孙子算经》中的解法是这样记载的:“置六十五只杯,以一十二乘之,得七百八十,以一十三除之,即得。

”可见《孙子算经》的作者就是用求方程解的方法解这道题的。

数学故事之聪明的一休

数学故事之聪明的一休

聪明的一休
从前,日本安国寺里有个叫一休的小和尚,他机智过人,常常帮人排疑解难。

人们都在传颂他斗智斗勇的动人故事。

一位将军听了不以为然,他说:“一个住在寺院里的小和尚,见到的只不过是井口那么大的一片天孤陋寡闻,能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当一休的机智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称赞时,将军开始半信半疑了,他决定试一试他。

于是,他让地方官西有为门去请一休,说是要宴请他和他的师兄弟们。

第二天,一休随西有为门来到将军府。

他们刚一坐下,就进来一位妇女,冲他们鞠了一躬,对一休说:“一休小师傅,听说你聪慧过人,足智多谋,今天我有一难事相求,请多多帮忙。

”一休心想:这将军够性急的,还未坐稳,就想来个下马威。

他心里想着,却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请不必客气。

”这妇人说:“昨天来了不少客人。

客多,碗少,所以客人们除饭碗是每人一个外,菜碗和汤碗都是共用的。

菜碗是两人共用一个,汤碗是三人共用一个,这样一共用了220个碗。

现在客人们走了,我们要记录一下昨天一共来了多少位客人。

可我怎么也算不出,请一休小师傅帮忙算算。

”一休闭目琢磨了一会儿,微微一笑说:“我知道有多少位客人了,一共有120位客人。

”那妇人一惊,不禁脱口说道:“对,是120
位客人。

”一休意味深长地盯了将军一眼不慌不忙地算起来:。

数学故事推荐

数学故事推荐

四色猜想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四色猜想的提出来自英国。

185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看来,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

”这个结论能不能从数学上加以严格证明呢?他和在大学读书的弟弟格里斯决心试一试。

兄弟二人为证明这一问题而使用的稿纸已经堆了一大叠,可是研究工作没有进展。

1852年10月23日,他的弟弟就这个问题的证明请教他的老师、著名数学家德.摩尔根,摩尔根也没有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于是写信向自己的好友、著名数学家哈密尔顿爵士请教。

哈密尔顿接到摩尔根的信后,对四色问题进行论证。

但直到1865年哈密尔顿逝世为止,问题也没有能够解决数学家哀思录发疯了的数学家康托尔(G.Cantor,1845-1918),德国数学家。

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作为实数理论,以至整个微积分理论体系的基础。

从而解决17世纪牛顿与莱布尼茨创立微积分理论体系之后,在近一二百年时间里,微积分理论所缺乏的逻辑基础和从19世纪开始,柯西、魏尔斯特拉斯等人进行的微积分理论严格化所建立的极限理论。

克隆尼克,康托尔的老师,对康托尔表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他用各种用得上的尖刻语言,粗暴地、连续不断地攻击康托尔达十年之久。

他甚至在柏林大学的学生面前公开攻击康托尔。

横加阻挠康托尔在柏林得到一个薪金较高、声望更大的教授职位。

使得康托尔想在柏林得到职位而改善其地位的任何努力都遭到挫折。

法国数学家彭加勒:我个人,而且还不只我一人,认为重要之点在于,切勿引进一些不能用有限个文字去完全定义好的东西。

集合论是一个有趣的“病理学的情形”,后一代将把(Cantor)集合论当作一种疾病,而人们已经从中恢复过来了。

德国数学家魏尔)认为,康托尔关于基数的等级观点是雾上之雾。

菲利克斯.克莱因不赞成集合论的思想。

数学家H.A.施瓦兹,康托尔的好友,由于反对集合论而同康托尔断交。

生活中的数学500字

生活中的数学500字

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500字生活中的数学500字1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关于数学的问题,它们有的藏在超市里,有的藏在餐厅里,有的藏在家里,有的藏在学校里……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商场中的折扣问题。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人们会觉得商场里的衣服东西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吸引人的,价格也是蛮贵的,还不如上网购物。

可是到了年底那些卖衣服的店主们总是会想尽花样去吸引上街购物的客人们。

他们有的挂出了大减价的标志,有的标出了打折扣的牌子,还有的放出嗓子,去吸引客人们。

记得有一次我和我妈上街买衣服。

然而我们看见三家店都有同样的衣服,而且价格也相同,但是三家店都有不同的便宜方式:这件衣服正好300元,第一家是满300元返200元,第二件是每满100元返50元,而第三家是打五折。

到底哪家更便宜一些呢?我们不妨来算一算。

第一家的价格是:300—200=100(元);第二家的价格是:3x50=150(元)300—150=150(元);第三家的价格是:300x50%=150(元)(五折=50%)。

这三家相比起来,第一家最便宜,所以我们买了那件衣服,省下了不少钱!看来,只有我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才能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让生活更加丰富!生活中的数学500字2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办公时、买菜时......哪里都能遇上数学问题。

今天,我就和妈妈去买菜,我们到了菜市场,妈妈对我说:“今天,让你一个人去买菜好吗?”我爽快地答应了说:“好的。

”于是我就提着菜蓝开开心心的去买菜了。

我看到今天的豆角很新鲜,于是我对买菜的阿姨说:“阿姨,我要买一些新鲜的豆角。

”卖菜的阿姨说:“小朋友你要多少斤呢?”我说:“我要半斤豆角。

”阿姨说:“一斤豆角五块钱,那么你算一下半斤豆角要多少元呢?”我心里想着:“一斤豆角五块钱,那么半斤就是一斤的一半,用5÷2=2.5元。

我对阿姨说:“是2.5元,对吗?”阿姨竖起大拇指直夸我厉害,我心里也美滋滋的,数学真好玩!买好了菜,正打算和妈妈会和时,冰激凌车正好从我身边路过,看了看手里还有10元钱,我就往冰激凌车走了过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9课时《用乘除两步计算 解决问题(二)——归总问题》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9课时《用乘除两步计算 解决问题(二)——归总问题》课件
12×6=72(块) 6+2=8(块) 72÷8=9(盒) 答:可以装9盒。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归一问题 归总问题
整理复习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先把两、三位数看成与 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 与一位数相乘,估算出结果。
估算。
76×9≈ 720 80 246×4≈ 1000 250
412×2≈ 800 400 106×5≈ 500 100
用估算解决问题
估算的过程中什么时候需要估大, 什么时候需要估小,这些都要由题目 中已知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决定。
一篇文章500字,丁叔叔平均每分钟录入 75个字,6分钟能录入完吗?
75×6≈480 75<80 80×6=480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 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 要多少钱?
18元
?元
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 正好可以买6个。用这些 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 买几个?
观察我们研究的这两个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想对 大家说的?
1. 左边的问题是要先计算一个碗的价格,然后求 出8个碗的总价钱,是“归一”问题。
2. 右边的问题是要先计算6个碗的总价钱,然后求 出碗的个数,是“归总”问题。
15×2=30(片) 30÷6=5(天) 答:这些药够吃5天。
提升点 2 找隐含条件解决问题
6.在一节手工课上,玲玲用火柴棒摆了4个五边形。如 果用这些火柴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 的边不能重合) 4×5÷4=5(个) 答:可以摆5个。
7.同学们准备把一些月饼包装好送给敬老院的老人们 ,如果每6块装一盒,正好可以装12盒。如果每盒 多装2块,可以装几盒?
再求24箱酿多少 千克蜂蜜?

二年级趣味数学活动教案

二年级趣味数学活动教案

二年级趣味数学活动教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趣味数学活动教案教学内容:快乐运算活动目标:1、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维能力。

2、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3、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重点与难点: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活动过程:一、数学故事: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听吗?生:想!出示《小狐狸的故事》:从前,山上住着一只粗心的小狐狸。

这一天,妈妈让它背着8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去。

一接到这个任务,小狐狸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马上背起马铃薯出发了。

一路上,它哼着歌往前走。

可是,走着走着,小狐狸觉得有点不对劲,怎么越背越轻了。

它赶紧停下脚步,打开袋子一看,怎么只剩下3块马铃薯了原来,小狐狸背的袋子破了一个洞,马铃薯就从这个破洞掉下去的。

后来,小狐狸到了外婆家。

小朋友,你能猜猜看,小狐狸可能背了几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呢生:0块,小狐狸很粗心继续往前走,马铃薯都丢光了。

生:3块,小狐狸绑好破洞,带着剩下的马铃薯到了外婆家。

生:8块,小狐狸绑好了破洞,又回去捡丢掉的5块马铃薯。

生:6块,小狐狸捡回3块,还有2块被小兔捡走了。

生:5块,小狐狸在路上碰到一只饿了的小狗,就送给它3块。

师:刚才几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其实如果从不同角度去想,用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还可以说出更多、更精彩的原因。

同学们,你们认为像这样从多种角度来想问题,有趣吗?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都来开动脑筋,从多种角度去想问题(板书课题)二、出示趣味题: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灰太狼抓羊:灰太狼又来羊村抓羊了!灰太狼开始的时候抓了35只,被喜羊羊救回来16只,然后灰太狼又抓了24只羊,问灰太狼总共抓了几只羊?2、数台阶:每层楼有6级台阶,我们走到第五层,总共要走()级台阶呢?3、“猫捉老鼠”的游戏:有12个小朋友一起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已经捉住了7人,还要捉()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碗问题
我国古代《孙子算经》中有一道著名的“河上荡杯”题(注:荡杯即洗碗)。

题目意思是:一位农妇在河边洗碗。

邻居问:“你家里来了多少客人,要用这么多碗?”她答道:“客人每两位合用一只饭碗,每三位合用一只汤碗,每四位合用一只菜碗,共用65只碗。

”她家里究竟来了多少位客人?
想:若设客人是x人,可用各种碗的个数合起来等于碗的总数的关系列方程解答。

解:设有x位客人,根据题意,得
x= 60
答:她家来了60位客人。

此题《孙子算经》中的解法是这样记载的:“置六十五只杯,以一十二乘之,得七百八十,以一十三除之,即得。

”可见《孙子算经》的作者就是用求方程解的方法解这道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