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江西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诗歌鉴赏“三步走”

合集下载

2015江西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诗歌鉴赏“三步走”(2)

2015江西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诗歌鉴赏“三步走”(2)

江西分校 ()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5楼 2015江西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诗歌鉴赏“三步走”(2)(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提问方式有“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等。

(四)诗歌的情感主旨。

提问方式有“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趣?”“主旨是什么?”等。

二、答题思路为了能更好地解决诗歌鉴赏类题型,我初步总结了“三步走”的答题思路,即“三看”。

(一)看标题标题是一首诗或者一篇文章的中心,通过标题即可大致了解一首诗歌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而且,诗人也会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来写,不会偏离这个中心。

当然了,根据古代诗歌“借物言志”的特点,作者肯定不会“就事论事”,还会由所咏事物出发,进行感情的升华。

但通过标题了解作者的主要描述对象,是不会有错的。

比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看标题我们就知道作者所写事物必是“梅花”,但作者又不仅仅是单单描述梅花的形态,而是由形态出发,寄托了作者“也要同此梅一样”的情感。

(二)看作者由于时代的不同,每个时期的诗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比如李白的浪漫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杨万里的清新活泼,王昌龄的悲慨雄浑等,而且从出题来看,选取的大多为能代表该诗人风格的作品。

所以从作者出发,我们便可较快找到一首诗的大体风格,在此基础上去分析诗歌内容和感情特征,就比较容易了。

(三)看内容诗歌鉴赏题以绝句为多,间或有律诗。

所谓的“看内容”就是要逐句读懂每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融合贯通,了解诗歌的整体涵义,为根据提问对诗歌进行分析打下基础。

其中,律诗尤其要注意颈联和颔联部分。

“三步”搞定诗歌鉴赏题

“三步”搞定诗歌鉴赏题

“三步”搞定诗歌鉴赏题“三步”搞定诗歌鉴赏题城郊李卫全“三步”搞定诗歌鉴赏题南江波(高考倒计时:9天)“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考点,分值为8分。

备考要求主要是两点:1.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分析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及的观点态度。

很多同学不会规范答题,往往在这一项上吃亏。

这部分考生,不妨试试用“三步法”来答题。

一、概括形象类1.该诗(句)塑造(描写)了一个…形象。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形象特点。

3.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例如:月下瓜洲(南宋)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

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词的下阕“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塑造了什么样的艺术形象,给了你哪些情感启示呢?请作简要分析。

(答题参考:该句塑造了一个手持渔竿,身披月光,垂钓于瓜洲古渡的一个隐者渔翁形象。

诗人通过这一形象,寄托内心空有壮志,报国无门,抑郁孤独,万般无奈的悲慨情怀,启示我们要时刻眷顾国家前程。

)二、鉴赏语言类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特色。

3.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例如: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题参考: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起黄莺儿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这样非常自然的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三、鉴赏句意类1.阐明该语句的含义(表层义和深层义)。

2.分析该诗句在写景、抒情、写人等方面的作用。

3.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情趣)。

例如:看叶罗与之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诗的最后一句“绿影扶疏意味长”中“意味长”包含了哪两层意思?体现了怎样的情趣?(答题参考:一是说,这错落有致、忽明忽暗的闲雅的景致多么意味深长;一是指绿叶不像鲜花那样生命短暂。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三步走”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三步走”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三步走”作者:张光春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第03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中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是一门具有很强艺术性的学科,在讲授的过程中要讲究语言、情境、策略的“三步走”策略。

关键词:重要性;运用;语文应用“三步走”策略在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策略的运用,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发音要准确规范,吐字要清晰流利,用词要准确合理,表达要生动具体;创设的情境要与古诗词鉴赏情境呼应;教师的授课方式要风趣幽默和声情并茂,对授课内容进行细致解读,才能让学生对古诗鉴赏更感兴趣。

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出“三步走”策略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对事物的欣赏能力。

一、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中运用“三步走”策略的重要性教学是离不开教学方法的,教学“三步走”策略是古诗鉴赏教学中教师进行高质量教学的一个重要媒介。

教师对学生的授课,解决学生的问题还有与同学进行交流的过程都离不开“三步走”策略。

教师通过对“三步走”策略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带动作用,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所以,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三步走”策略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二、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中运用“三步走”策略的运用1.第一步:教师的语言应用我国现在都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的语言形式,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用普通话为传递信息,使学生体会到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从而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语文。

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求教师的谈吐干净利落富有美感,不出现口头语以及方言。

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沉浸在优美的语言艺术之中。

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氓》的时候,在鉴赏“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这句的时候教师就非常重视语言的运用,在给学生翻译课文的时候重视运用优美的语言“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

古诗鉴赏复习课“三步走”

古诗鉴赏复习课“三步走”

2021年3期┆217随笔古诗鉴赏复习课“三步走”党江涛摘 要:古诗鉴赏复习课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

提供复习角度,让学生自主进行古诗鉴赏的总结;在分享中提升知识掌握的精度,提高课堂的关注度、参与度和效度;引导比较,在对比异同中感知古代诗歌独有的魅力。

这“三步走”的古诗鉴赏复习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总结;分享;比较;理解;鉴赏能力;审美情趣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是学生巩固知识,从中有新的理解的必要环节。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古诗鉴赏的复习,在实践中,我总结了“三步走”的做法。

一、提供复习角度,让学生自主进行古诗鉴赏的总结 鉴赏好一首古诗,常常要从“诗意的理解”“情感的表达”“手法的运用”“关键词句的赏析”几个角度入手。

复习时,把常用的鉴赏角度介绍给学生,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范例,让学生参考范例进行总结。

“描画面”“赏词句”“说手法”“品感情”是古诗鉴赏的基本功,大部分古诗的鉴赏离不开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可以作为基础总结内容提供给学生,当然,也允许学生从其他角度进行总结。

给学生提供总结角度和范例并非限制学生。

学生在诗歌鉴赏的总结中,不仅会自然加深对具体诗歌的理解,而且会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也会对一些似是而非的知识产生质疑。

在语言组织方面,学生也会费一些脑筋,从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在分享中提升知识掌握的精度,提高课堂的关注度、参与度和效度在学生古诗鉴赏总结的基础上,一定要进行课堂上的分享交流。

分享交流的意义,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对缺漏的知识有所补充,还可以发现知识掌握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师而言,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加以诊断,帮助学生更准确更深入地了解知识。

在《观沧海》这首古诗的复习中,有两位学生总结了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一位学生认为此诗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而另一位学生认为是想象。

在分享过程中,学生对“想象”和“虚实结合”哪一个更准确提出了质疑。

诗歌三步走

诗歌三步走
年在那里隐居。
(2)诗的三四句描绘出作者怎 样的心境? 答案:①诗人悠闲地数着落花 久坐,又慢慢地寻着碧绿的春 草回家。②“坐久”“归迟” 表现出诗人的从容不迫,悠闲 自得。③“细数”、“缓寻” 则暗含了一种百无聊赖的闲愁。
越台怀古①
看标题:
[元]萨都剌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 越台;
越台怀古①
[元]萨都剌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
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
一时人物风尘②外,千古英雄草莽间
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
【注】①越台:在今福建闽侯县冶山上,汉 闽越王无诸曾在冶山前建都城,开辟闽疆 ,是福建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人物。此诗 为作者在福建任闽海廉访知事时作。
【注】①越台:在今福建闽侯县冶山上,汉 闽越王无诸曾在冶山前建都城,开辟闽疆 ,是福建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人物。此诗 为作者在福建任闽海廉访知事时作。
②风尘:此处指污浊的场合,即指官场、腐 朽的上层社会。
(2)这首诗是怎样 表达思想感情的? 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首诗用了 借景抒情的手法来 抒写自己的情感。 如颔联和尾联分别 以傍晚时分站在山 上所见到的凄凉秋 景,来抒写自己内 心的哀伤,情景交 融,浑然一体。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 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第一步:看标题 ①交代了地点是在江中 船上; ②暗示了诗歌题材(羁 旅诗); ③暗示了作者情感:旅 途艰难,内心悲伤。
[示例]
②风尘:此处指污浊的场合,即指官场 、腐朽的上层社会。
看正文: ③颈联两句为关键句 ,由历史陈迹品评英 雄人 物,抒发感慨? 哀婉忧伤?之情。 ④尾联两句是近景描 写,抒发对昔日繁华 的没 落、逝去的哀婉 之情。

诗歌鉴赏三步走(优.选)

诗歌鉴赏三步走(优.选)

诗歌鉴赏三步走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一.看题目。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线索,有的奠定了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此诗题中的“冬至”表时间,“邯郸”表地点,且与“冬至”点明了特定的背景,是说冬至佳节时自己仍客居邯郸,这才“思家”,“思家”揭示了此诗的主旨。

二.看注释。

注释有三类:一类是对作者生平的简介或者创作背景的补充;一类是对诗歌中出现的典故的解释;一类是对难解字词的解释。

三.看关键词。

情感词: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如“悲”、“愁”、“孤”、“喜”、“闲”、“病”之类。

意象词:意象的特殊内涵与诗歌的传情达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修饰词:形容词、副词等,尤其是形容词。

如冷暖色调形容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

四.看关键句。

首句(联):其作用主要有两种:①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②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

尾句(联):作用一般有三种:①呼应开篇或诗题,圆合首尾;②对比前文或总结全诗,卒章显志;③升华主题,提升格调;④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指导1、怀人思乡诗2、赠友送别诗3、边塞征战诗4、田园山水诗5、咏史怀古诗6、托物言志诗7、忧国伤时诗8、建功报国诗9、人生际遇诗10、闲适隐逸诗11、生活杂感诗12、即景抒情诗【“怀人思乡诗”的特点与鉴赏】“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怀人思乡诗”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等“怀人思乡诗”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怀人思乡诗”抒写情感的方式: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鉴赏示例1】蝶恋花【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诗歌鉴赏“三步走”

诗歌鉴赏“三步走”

诗歌鉴赏“三步走”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在唐代,诗歌的发展更是达到了顶峰,不仅在内容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艺术手法也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这成为国人的骄傲,也成为教师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诗歌的学习和考查,也是历年来高考的一个重点内容。

因此,无论是着眼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其知识的逻辑性,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品质,塑造完美人格,诗歌鉴赏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掌握诗歌特点,挖掘潜在信息“文贵隐,诗贵藏”,一首诗歌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容纳大量的形象要素和情感要素,就要通过其外显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蕴含深层的潜信息,越是卓越的诗人就越注重其诗歌的内涵。

就诗歌而言,内在信息一般不外两种:形象和情感。

我们首先谈一谈潜在形象信息的捕捉。

潜在形象信息主要包括景物特征和抒情主体。

进行诗歌鉴赏时,景物是我们的必然着眼点,诗人所写的景物是我们捕捉潜信息的关键。

在鉴赏“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时,我让学生大胆想象,学生七嘴八舌得说出了想象中有初升的明月、鸣叫的山鸟,我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外在的显信息,但透过这些,我们可以捕捉到春山涧溪中倾泻而下的皎洁的月光,想象到在声声鸟鸣中愈发显得寂寥的山林景象,至此,诗人内心闲静的情感和诗中反衬的就不言而喻了。

其次,情感信息的捕捉。

诗人大多情感丰富,或多愁善感,或激情满怀。

诗歌创作在某种角度上是情感的抒写,但诗歌的情感有其隐含的特点,也属潜信息,捕捉潜在情感信息应以其形象信息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两个问题1:情感缘何而发?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个人因素,而这几类原因往往有交织现象,我们要多角度考虑。

问题2:情感由何表现的?诗人往往通过景物表达主观情感,学生们对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较为熟悉,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

如“大海中的落日/悲壮得像英雄的感叹/一颗星追过去/向遥远的天边?”“落日”被赋予了悲壮的情感,“星”则被赋予了追求人生理想的审美特征,从而表现了诗人追求人生高远目标的渴望。

诗歌鉴赏三步走

诗歌鉴赏三步走

(2007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 •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 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 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 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 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思想感情?(3分)
•【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意思答对即 可)
2、看诗后注解
•两个作用: 1、暗示背景,介绍作者这时的 处境,诗歌的写作背景。 2、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 阅读障碍。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 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 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
看作者
在同一背景下,诗人的经历 与境遇决定诗歌的特殊主题 。 特定内容 • 陶渊明——归园之乐 • 李白——怀才不遇自信与狂放——愤世嫉俗、清 新飘逸 • 杜甫——忧国忧民 ——沉郁顿挫 • 王维——含蓄生动,雄浑奇拔(边塞诗) • 白居易——雅俗共赏 固定风格 • 李贺——奇诡变幻 • 李商隐——含蓄绰约 • 杜牧——清丽俊逸 • 李清照——闲适与愁苦。
(1)表达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之情.
(2007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 •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 •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思想感情?(3分) 梅——凌寒独开,傲霜斗雪——敢为人先, 不畏权贵——君子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 操 (1) (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 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江西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诗歌鉴赏”三步走”
相关推荐:江西教师招聘考试资料丨江西教师招聘信息
2015上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告已经发布,中公江西教师网为广大考生整理了江西教师招聘语文诗歌鉴赏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在教师招聘中,学科专业知识的考查是最见功底的一项。

以语文来说,涉及到字音、字形、近义词辨析、成语、诗歌背诵鉴赏、现代文阅读、写作等方面,内容十分繁杂。

如何正确把握每一个题型的答题技巧,也成为众多考生关注的问题。

毫无疑问,在诸多题型中,“诗歌鉴赏”由于古诗词本身的注重积累性和语言的难度,使得它成为众多考生的一大“心病”。

那么,我们怎么去把握这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呢?在这里,中公资深讲师朱鹏飞就“诗歌鉴赏”题型的解答方法谈一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诗歌鉴赏的题型分析
我们这里所说的“诗歌鉴赏”,主要指古诗词而言。

根据历年来对语文试卷的分析,诗歌鉴赏类题型所涉及的范围不外乎以下几类:
(一)诗歌的形象。

主要包括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既包括作品中人物形象,也包括作者形象)提问方式有“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等。

(二)诗歌的语言。

提问方式有“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该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个?为什么?”等。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提问方式有“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等。

(四)诗歌的情感主旨。

提问方式有“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趣?”“主旨是什么?”等。

相关推荐:
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备考指南
2015年上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告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丨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