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 作者及其作品:了解本册所涉及的作者及其代表作品,包括古代和现代作家,以及他们作品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文体知识: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基本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3. 古诗词鉴赏:学习古代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理解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4. 文化背景: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语言知识1. 词汇积累:掌握本册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其意义、用法和词义辨析。

2. 句子成分分析:学会分析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理解句子结构。

3. 修辞手法:识别并理解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三、阅读理解1. 快速阅读:培养快速阅读和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2. 深度理解:通过分析文章结构、作者意图和文中隐含的意义,提高深度理解能力。

3. 批判性思维:学会对阅读材料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4. 答题技巧:掌握阅读理解题目的解题方法,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写作技巧1. 文章结构:学习如何构建清晰的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

2. 表达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学会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

3. 写作风格: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尝试模仿经典作品的写作风格。

4. 创意思维:培养创意思维,能够在写作中表达独特的观点和想法。

五、古诗文背诵1. 背诵篇目:掌握本册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理解其内容和意义。

2. 背诵方法:学习有效的背诵技巧,如分块记忆、联想记忆等。

3. 应用实践: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词,提高语言修养。

六、综合性学习1. 主题研究: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整合课内外相关知识。

2. 项目学习:参与或设计语文相关的项目学习活动,提升实践能力。

3. 跨学科学习: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拓宽学习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在八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包括诗词鉴赏、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手法、文章写作等等。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一、诗词鉴赏1.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诗体,每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形式简洁,意境深远。

2.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比五言绝句更加长大气,每句七个字。

3. 对仗:对仗是指诗句中两个意义相对应的字句,通常以平仄、声调相对称。

4. 押韵:押韵是指诗句中最后一个音节在两句中重复,形成一种音韵的美感。

二、古代文学1.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诗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2. 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宝玉、黛玉等人物为主线,描绘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三、现代文学1. 《茶馆》:《茶馆》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茶馆这一小空间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通过描写工人斯捷潘·拉济别夫的成长经历,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和人民奋斗的精神。

四、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最常见的一种,通过把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来达到表达的目的。

2. 拟人: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特性,让其具有人的行为和动作。

3. 夸张:夸张是指对事物的描述过分夸大,以达到一种修辞的手法。

五、文章写作1. 章节结构:文章的章节结构要合理,起承转合,层次分明,有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 修辞手法:文章中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 语言表达: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让读者能够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以上就是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归纳。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学的内涵。

同时,掌握修辞手法和文章写作技巧,能够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重点笔记归纳(完整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重点笔记归纳(完整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一、现代文知识1、《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始以“鲁迅”为笔名。

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等,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华盖集》《坟》等。

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分层依据:第一部分:在东京(1-3);第二部分:在仙台(4-35);第三部分(36-38):离开仙台后本文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文中具体写了四件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1)帮“我”添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

(2)为“我”改正解剖图,体现了藤野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3)关心解剖实习,表现藤野先生对“我”的学习关心、既热情,又诚恳。

(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实在标致极了”: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讥讽和轻视。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何尝不”,反诘语气,加强肯定;“酒醉”,表达了对愚昧麻木的人的痛恨。

鲁迅对中国人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日暮里(源自“日暮乡关何处是”):勾起了鲁迅对家国之愁思水户:这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鲁迅作为弱国子民的辛酸,也是他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体现。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也无怪它们的疑惑”:作者有意以反语的方式揭示“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知识点整理一、课文知识点1. 掌握各篇课文的主题、情节和中心思想。

2. 熟悉各篇课文的背景与历史文化知识。

3. 分析课文的结构,包括开头、主体、结尾等部分的特点和作用。

4.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5.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理解其含意和作用。

二、文言文知识点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词类、句法、修辞等。

2. 理解古文中的典故、文化背景和隐喻等修辞手法。

3. 分析古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

4. 阅读、理解并翻译部分经典的古文诗词。

三、作文知识点1. 掌握不同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式。

2. 理解作文题目的要求,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3. 运用合适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得当。

4. 提高写作的组织性和逻辑性,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四、阅读理解知识点1. 掌握常见的阅读理解题型,如主旨题、细节题、推理题等。

2. 熟悉解题技巧,如略读、精读、概括、归纳等方法。

3. 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掌握分析和解释文章内容的方法。

五、语法知识点1. 理解和掌握句子的基本成分、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常见的语法知识,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用法。

3. 熟悉并正确使用各种从句和短语,如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等。

六、补充阅读知识点1. 阅读并理解课外补充阅读材料,如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

2. 分析补充阅读材料的主题、结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等。

3. 掌握阅读材料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理解其含意和作用。

以上知识点是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的重点内容,请同学们认真学习并做好相应的复习准备。

2024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2024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2024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语文是一门对学生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通过学习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

下面将对2024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通过阅读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八年级下册的阅读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常识: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如文学流派、作家的代表作品等。

2. 文字理解:理解课文中的生词、词语辨析、阅读材料的主旨和细节等。

3. 理解修辞手法: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了解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4. 推理判断: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如推断人物的性格、动机等。

二、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八年级下册的写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作文类型:了解不同类型的作文,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掌握各种类型作文的写作要点和结构。

2. 写作技巧:学习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让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3. 文章结构:掌握基本的文章结构,如开头、中间、结尾的设计,使文章内容有机统一。

4. 修辞手法:学习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表达力。

三、古代文学八年级下册的语文内容中也包括一些古代文学的学习。

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古诗词的学习:学习古代文人的作品,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古文的学习:了解古代文言文的基本文体和结构,学习解读古文的方法和技巧。

3. 作家作品的学习:通过学习古代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四、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八年级下册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修辞手法的分类:了解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各种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2. 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不同修辞手法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和效果,理解其在文章中的运用。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表达了作者不愿苟且偷生,而要为了民族的解放而奉献一切的人生追求
【第9课.《海燕》】
一,字词
苍茫(máng ) 飞窜(cuàn) 呻吟(yín)
胆怯(qiè) 翡(fěi)翠 掠(lüè)起 号(háo)叫
蜿蜒(wān yán) 吼叫(hǒu)
二、课文中心
《海燕》是一篇着名的散文诗,作者高尔基,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剧本《小市民》等。《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全文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是一曲无产阶级战斗的颂歌。海燕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乌云、狂风”象征反革命势力。
2.解释词语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截然不同:界限分明,完全不同。 落英缤纷:落花繁多而凌乱。落英,指落花。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冥思遐想:深沉地思索。遐,远。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恍然,忽然。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
海鸭:呻吟,吓坏了
一,字词
脚镣(liào) 伫立(zhù) 睥睨(pì)(nì)

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年级语⽂下册知识点总结 在年少学习的⽇⼦⾥,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不熟悉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发愁吗?以下是店铺为⼤家收集的⼋年级语⽂下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年级语⽂下册知识点总结篇1 1、词类 (1)实词:表⽰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的成分,⼀般能独⽴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般不表⽰实在的意义,基本⽤途是表⽰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2、短语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2)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个受动词⽀配的词,组成⼀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

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3)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类。

(4)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

(5)“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

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

还有“主谓短语”和“偏正短语”。

3、语素 (1)⾃由语素:可以独⽴成词,位置⾃由。

如“分、好、⾼、低”; (2)半⾃由语素:不能独⽴成词,只能组合,位置⾃由。

如“话、习、确、民”; (3)不⾃由语素:不能独⽴成词,位置固定。

如“者、第、阿”。

4,语法知识点 语法=词法+句法;语法是连接古今汉语的时空隧道。

阅读古⽂的三⼤障碍:眼花缭乱的词类活⽤;体系庞杂的⽂⾔虚词;纷繁变幻的⽂⾔句式。

但是,理解了汉语语法,这⼀切都不再是障碍。

所以,学语法不是为了懂语法,⽽是为了读懂⽂⾔⽂。

理解汉语的词类,能见词判性;会分析古今句⼦的结构,⼀眼识别古⽂中的倒装句。

⼋年级语⽂下册知识点总结篇2 ⼀、课⽂内容梳理 《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的社会理想。

⽂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个质朴⾃然的化外世界。

初二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其实学习不光要有不怕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还有有勤奋的努力,科学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 %的汗水都要重要。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二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二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一课藤野先生一、字音烂(màn)漫芦荟(huì)不逊(xùn)匿(nì)名诘(jié)责绯(fēi)红宛(wǎn)如驿(yì)站解剖(pōu)油光可鉴(jiàn)畸(jī)形杳(yǎo)无消息凄(qī)然教诲(huì)瞥(piē)见抑扬顿挫(cuò)深恶(wù)痛疾二、词义烂漫:①颜色鲜明而美丽。

②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摸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

标致:漂亮。

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斗乱:飞腾杂乱。

客死:死在异国他乡。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模胡: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无礼。

逊,谦逊。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名。

匿,隐藏。

犹言:如同说。

诘责:质问并责备。

托辞:借口。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适值:正好遇到。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疾,痛恨。

美其名曰:给他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三、课文解析选自《朝花夕拾》本文分层依据:第一部分:在东京第二部分:在仙台添改讲义——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教学认真关心实习——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了解裹脚——求实精神能以公正心来对待弱国学生,而且给以极大的惯性和帮助第三部分:离开仙台后本文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实在标致极了”: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养。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同“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同“耶”,吗。

5、板印书籍:“板”同“版”,雕版。

6、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只,仅。

6、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以后。

7、舟首尾约八分有奇:“有”同“又”,表示零数。

8、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9、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跟竖相对。

10、盖简桃核修长者为之:“简”同“拣”,挑选。

11、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

12、四支僵劲:“支”同“肢”,肢体。

1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

14、与之论辨:“辨”同“辩”,辩论。

15、裁如星点:“裁”同“才”,仅仅。

二、古今异义字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为“有时”,;今义为“或者”2、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古义为“管弦乐器”,文中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3、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为“身体”;今义为“形状、样子”4、孔子云云::古义为“说”;今义为“云彩”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冒:古义为“蒙、盖”;今义为“冒出”6、药稍熔药:文中指“松脂、蜡和纸灰”;今义为“治病的药品”7、有布衣毕升布衣:古义为“平民”;今义为“衣服的一种”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为“尚”;今义为“曾经”9、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为“挨着”;今义为“比较”10、高可二黍许许:古义为“左右、上下、光景”;今义为“答应或表猜测”11、尝贻余核舟一尝:古义为“曾经”;今义为“尝试”1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古义为“只”;今义为“转折连词”13、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古义为“听”;今义为“用鼻子嗅”14、虽人有百手虽:古义为“即使”;今义为“虽然”15、两股战战股:古义为“腿”;今义为“臀部”16、几欲先走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假:古义为“借”;今义为“与真相对”1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为“这”;今义为“判断动词”18、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趋:古义为“奔向”;今义为“趋向”19、不敢出一言以复复:古义为“辩解”;今义为“又、重复”20、主人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一次”三、词类活用1、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2、用讫再火令药熔(名词作动词,用火烤)3、会宾客大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4、妇抚儿乳(名词作动词,喂奶)5、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长到,蔓上)6、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7、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8、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名词作动词,穿着緼袍敝衣)9、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10、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11、妇手拍儿声(名词作状语,用手)12、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动手、用笔)1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辱没)14、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15、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作动词,使……乱)16、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17、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验的水)18、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19、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动用法,使……尽)20、是可谓善学者矣(形容词作动词,擅长)21、遥闻深巷中犬吠(形容词作状语,远远地)四、一词多义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动词)执策而临之(策:鞭子,名词)一食或尽粟一石(食:吃,动词)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养,动词)马之千里者(之:不译,定语前置的标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之:的,助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凑足音节,无义)执策而临之(之:它的,代词)无丝竹之乱耳(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助词)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策之不以其道(其:它,代词)其真无马邪(其:难道,副词)安求其能千里也?(能:能够,能愿动词)虽有千里之能(能:能力,名词)持就火炀之(就:靠近,动词)瞬息可就(就:完成,动词)每字为一印(印:字印,名词)其印自落(印:字印,名词)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印:印刷工具,名词)欲印(印:印刷,动词)唐人尚未盛为之(为:做,动词)满铁范为一板(为:成为,动词)不以木为之者(为:刻制、制作,动词)又为活板(为:发明,动词)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为:被,介词)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为:是,动词)不以木为之者(以:用、拿,介词)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以:用来,连词)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把,介词)以中有足乐者(以:因为,介词)计日以还(以:相当“而”,连词)高可二黍许(可: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可以)通计一舟(一:全,整个)为念珠个一(一:一件)妇抚儿乳(乳:喂奶,动词)儿含乳啼(乳:奶头,名词)以为妙绝(妙:善、好,形容词)众妙毕备(妙:妙处,好处,名词)以为妙绝(绝:断、消失,动词)群响毕绝(绝:极,副词)不能指其一端(指:指出,动词)手有百指(指:指头、手指,名词)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动词)无冻馁之患矣(患:忧患,名词)援疑质理(质:询问,动词)非天质之卑(质:智力、天资,名词)益慕圣贤之道(道:学说,名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道:谈、讲,动词)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名词)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形容词)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至:到,动词)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马之千里者尽粟一石何陋之有?会宾客大宴弗之怠(2)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省主语)则以一铁范置(于)铁板上火烧令(之)坚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寓(于)逆旅(3)判断句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虚词1、“而”,连词,作用:A表示并列,B表示承接,C表示转折,D表示修饰(1)而伯乐不常有。

表示转折,但是,可是。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执策而临之。

(5)启窗而观。

(6)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7)而竖起左膝。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9)城市依稀而已。

(10)既而风定天晴。

(11)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12)足肤郓裂而不知。

(13)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14)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15)假诸人而后见也。

(一、)字词: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胆怯(qiè) 蜿蜒(wǎn) B呻吟(shēng) 困乏(fá)C 婆娑(sā) 号叫(háo) D丰腴( yú) 绽放(zhàn)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伫立(zhù) 沉淀(dìng) B迸溅(bèng) 虬龙(qiú)C咫尺(chǐ) 皓齿(hào) D楠木(nán) 蠢(chǔn)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翡翠(fěi) 争妍(yán) B花瓣(bàn) 盎然(àng)C玛瑙(nǎo) 花苞(bāo) D牛蒡(bāng) 鸟喙(huì)4、根据拼音写汉字:①枯jí②xī利③束fù④倦dài 5.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1)坦荡如底(2)纵横绝荡(3)争颜斗艳(4 ) 不折不饶(二、)默写:6、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7、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8.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9.故园渺何处,。

10.,晒翅常疑白雪消。

11.,相伴过年华。

12.,寻常百姓家。

13.,乱群鸡里有风标。

14翅湿沾微雨,。

15、淮南秋雨夜,。

(三)文学常识16、《海燕》作者是,(国别),本文体裁是。

《马说》作者是,(朝代)。

(四)文言文译句:17.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9.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二单元一.选择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 )1.A纯粹(cuì) B狭隘(yì) C派遣(qiǎn) D殉职(xùn) E热忱(chén) ( )2.鄙薄(bó) B旁骛(wù) C解剖(pō) D拣择(jiǎn) E佝偻(gōu) ( )3.承蜩(tiáo) B亵渎(xièC咽气(yàn) D胸襟(jīn) E摒弃(píng) ( )4.迥异(jiǒng) B芥蒂(tì) C嫉妒(jí) D显赫(hè) E沐浴(mù) ( )二.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5.沾轻怕重( ) 模不关心( ) 麻木不人( ) 精溢求精( )6.见意思迁( ) 断章取义( ) 不二发门( ) 强恬不舍( )7.轻心降火( ) 默默无蚊( ) 结衣缩食( ) 赫赫战攻( )三.默写8.,草色入帘青。

9 ,往来无白丁。

10.现在大家纪念他,。

1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3.其为人也,,,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四.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4.《纪念白求恩》采用了夹叙夹议,以叙为主的表达方式,用对比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15.《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

该文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16.《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文章语言优美,音调铿锵,运用了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赞美陋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怀。

()五.选出解释加点字词错误的一项。

17A有仙则名(名气)B有龙则灵(灵验)C斯是陋室(此,这)18A往来无白丁(贫穷的人)B阅金经(佛经)C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19A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B何陋之有(的)C惟吾德馨(品德高尚)17()18()19()六.问答:20文章起笔写出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第三单元一、字词: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翌日宽宥海市蜃楼迥然泄气金蝉脱壳2、修改错别字:光怪陆离湖水碧兰优柔寡断一语双关精神震奋红色花阪错误正确二、文学常识:3、《活板》作者-------------------4、《核舟记》选自-------------朝--------------编辑----------------本文作者-----------二、解释加点文言字词: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6、用讫再火令药熔。

7、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8、旋刻之9、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三、文言翻译:11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12不以木为之者,纹理有疏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