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期中测试质量分析报告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篇一此次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题就总体而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难易适中,覆盖六年级上册数学前5个单元的内容。
本次考试,我班应考46人,实考46人。
总分4138分,平均分89分;优良率80.43%;及格率91.30%。
一、试卷题型和得分情况分析:第一大题:填空(22分)共有13个小题,错的最多的是第4、7、8、9小题,这几小题比较抽象,大部分学生理解的不够清楚。
从整体上讲,大部分学生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的基础部分掌握还是较好的。
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学得糊里糊涂的,解决问题过于死板。
比如第11小题,一条公路长72千米,已经走了4/9,还剩()千米没走。
根据平时的练习,一般是让学生求走了多少千米,而这次要求学生求出还剩多少千米没走,粗心的学生没有好好好审题就算成走了多少千米了。
其他各题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但比较零碎,有的粗心,有的分析理解不够。
但大多数还是小范围的。
第二大题:判断题(10分)每小题2分,共5个小题。
学生错多的是第4小题,把一段木材分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1/5。
学生粗心的打了勾,其实仔细一看,它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平均分。
第三大题: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
这个题同学们选择的比较准确,错误少。
个别学生错就错在第5小题上,是把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搞糊涂了。
第四大题:计算题(共25分)。
成绩比较理想。
从考卷看出,大多数学生不但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而且计算合理、灵活、简便。
这充分说明:加强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经。
但是学困生一旦碰到灵活性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了,简便算法既看不出来,又不会运用。
第五大题:操作题(3分)。
此题考查学生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较为简单,学生做的都不错。
第六大题:解决问题(37分)第1、3、5小题同学错的最多。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期中测试分析

六年级数学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一、对试卷的评价:
本次质量检测试题依据大纲和教材,覆盖面广,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难易适度。
题型新颖丰富,有计算题、解方程、概念部分、操作题、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灵活综合,各部分分数比例适中。
二、成绩分析:
全年级共201人参加考试,达90分的有58人,不及格的有32人,全年级均分78.2分,优秀率28.9﹪,及格率84.1﹪.总体上看不太乐观,离我们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三、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双基掌握比较扎实,运用已学知识灵活解决变化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部分同学审题不够清楚,计算粗心。
1.本学期时间较短,刚讲完新课就迎来了期中考试,学生学的知识还没有消化,原来学的知识还没有得到巩固,这是造成本次考试失败的主要原因。
2.计算部分,本学期主要学了分数的乘除法,这次主要考查了分数的乘除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大部分学生能做到计算准确,有一少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计算不细心,造成了丢分现象,总体上说,计算不是造成丢分的主要原因。
3.概念部分丢分严重,三项中每一项能全对的学生只占极少数。
填空题中第1小题错误较多,学生对用字母表示一倍数的题做的较少。
第10小题学生分不清该如何除。
11小题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较死,不会利用已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分不清段数与截的次数的关系。
13题学生对这样的问题概念模糊,分不清每份占总数的分率和每段的实际长度。
这几道题是经常考的题,也是比较。
小学六年级数学测试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六年级数学测试质量分析报告介绍本报告旨在对小学六年级数学测试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整体表现和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有效指导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数据统计本次测试共有XXX名学生参加,涵盖了六年级数学的各个知识点。
下面是一些关键数据的统计结果:- 平均分:XX分- 最高分:XX分- 最低分:XX分- 及格率:XX%- 知识点1的平均得分:XX分- 知识点2的平均得分:XX分- ...学生表现根据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整体表现良好:大部分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平均分和及格率都比较高,显示出六年级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较好掌握能力。
整体表现良好:大部分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平均分和及格率都比较高,显示出六年级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较好掌握能力。
2. 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通过对各个知识点的平均得分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某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相对较好,而其他一些知识点还需要加强。
这可以帮助教师针对薄弱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和教学。
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通过对各个知识点的平均得分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某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相对较好,而其他一些知识点还需要加强。
这可以帮助教师针对薄弱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教学。
3. 个体差异存在:测试结果还显示出学生之间在数学水平上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有些学生取得了高分,而另一些学生的得分相对较低。
这提示教师需要重点关注那些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和支持。
个体差异存在:测试结果还显示出学生之间在数学水平上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有些学生取得了高分,而另一些学生的得分相对较低。
这提示教师需要重点关注那些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和支持。
建议和改进基于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提高数学教学和学生的数学能力:1. 知识点复和强化:针对测试结果中的薄弱知识点,教师应当注重复和强化,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质量分析及提质措施

六年级数期中考质量分析及提质措施六(3)班唐代兵为了让学生们能学有所成,能考起一个理想的学校,结合期中考试情况作以下分析。
一、基本情况本班有学生 38人,及格24人,及格率 68.4%,总分2623分,平均分69.03分,最高分97分,最低分13.5分。
从考试结果来看,我班学生普遍存在审题不认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欠缺,未重复强调过的题就不会做,如操作题在上新课的时候讲过,可在复习期间由于我的大意未复习着,加上同学们审题不认真,再加上有两三个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空着题不做,造成这次考试成绩太不理想。
二、存在的问题1、学生审题、计算不认真,个别学生计算能力太差2、待优生基础不扎实主要表现在知识遗漏较多,不按要求答题、作图、稍难的题不会做。
3、个别学生懒惰,学习态度不端正。
4、少数男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缺乏学习积极性。
5、优等生思维能力欠差,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三、反思和改进措施根据平时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次考试,本人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改进和反思。
1、从学生答卷时出现的问题来看,必须进一步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旧的教学观念,领悟知识的呈现方式和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面向全体,力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每位学生都能学到最基本的数学知识、解决最简单的实际问题,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尽量避免两极分化的现象。
3、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
4、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认真、仔细、检查成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5、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配,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6、加强待优生的辅导,注意提升以优辅差的工作效果。
7、多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端正学习态度。
8、加强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
9、加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总结一、考试质量情况。
这次考试,共有29名学生参加,缺考0人,平均为71.12;及格率为76 %;优秀人数为优秀率为38 %。
二、试卷命题分析。
1、基本情况。
试卷由六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填空题,第2部分为判断题,第3部分为选择题,第4部分为计算题,第5部分动手操作题,第6部分为走近生活解决问题,整份试卷,命题立足课本,题材均是学生所学过的内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考查,彻底地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做较全面的摸底;从题型上看,试题都是学生常见的,熟悉的题型。
2、知识比较牢固的地方。
(1)、能较好的运用数对知识来确定位置;较好的掌握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理解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的意义,会灵活运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3、典型错误及分析。
填空题:第8小题:5吨的1/3与( )吨的1/2相等.不会用议程的形式求出( )中的数,学的知识不会是灵活应用.11小题,把4:7的前项增加8,要使这个比的比值不变.后项应增加( ),成绩一般的学生,都不知道用比的基本性质去解决问题,填不上答案.二题判断:2小题,大多数学生此题是错的,不能正确区分乘以一个数和同一个数的关系.6.不能判断5:7可能是很多复杂的比化简而来的。
三选择第3小题。
学生考虑问题不全面,没有考虑到这根绳子是大于1米,小于1米或等于1米的三种不同情况。
计算题部分,能简算的要简算中,(1/2+2/3+3/4)×24成绩差的学生中只知道两个数的分配律,而不知道三个数同样可以用分配律解决。
第4小题。
找不到单位“1”是什么?有好多学生不知道先求出足球的价格;再求出篮球的价格。
三、今后教学中应注意问题。
1、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加强学生的审题练习,对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逐项提高。
应多关心学生,对差生给予鼓励,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工作,及时给予补缺补漏,确保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应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让学生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本次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共有263名学生参加,其中一名因生病未能参加考试。
全年级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12分,及格人数为201人,及格率为76.4%,优秀率为27.8%,年级平均分为71.45分。
六(1)班共53人全部参加考试,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为19分,平均分为67.7分,优秀人数为8人,优秀率为15.1%,及格人数为36人,及格率为67.9%。
六(2)班共53人全部参加考试,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24分,平均分为75.7分,优秀人数为21人,优秀率为39.6%,及格人数为43人,及格率为81.1%。
六(3)班共53人全部参加考试,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12分,平均分为68.5分,优秀人数为11人,优秀率为20.4%,及格人数为42人,及格率为77.8%。
六(4)班共53人全部参加考试,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17分,平均分为66.6分,优秀人数为11人,优秀率为21.2%,及格人数为34人,及格率为65.4%。
六(5)班共53人全部参加考试,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22分,平均分为79分,优秀人数为22人,优秀率为43.1%,及格人数为46人,及格率为90.2%。
本次考试涵盖了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至四单元的所有知识点,出题范围广泛,全面,题量适中,难易程度合适,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具体分析如下:第一大题为填空题,其中第1小题考察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部分学生掌握概念不清,失分较多。
第2小题考察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这部分知识,失分较多。
第3小题考察了按比例分配问题,部分学生没掌握,失分较多。
第4小题考察了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以及比的性质的掌握程度,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失分较多。
第5小题考察了学生对分数应用题中熟练找单位“1”的量,有一半学生不会找单位“1”的量,失分严重。
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施初小学朱家江本次数学试卷覆盖面广,难度适中,题目类型多样,各种知识的比例合理,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
是一份不错的期中测试卷,能比较如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试卷内容来看,试卷有基础知识,计算和操作,综合应用三部分组成。
试题有一定的创新性。
对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对我们平时的教学也是一个极好的检测。
本张试卷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喜悦。
一、试卷分析:1、填空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容易产生混淆或产生错误的相关、相近、相似的问题。
但有些学生认识不够清楚,造成失分。
2、选择题:学生有不同程度的错误。
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掌握不够好。
3、计算:此题全答对的学生只有三分之二,因为学生简便计算掌握得不好。
4、操作题:此题是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掌握的较好。
5、解决问题:都是通过学生审题,明白题意,搞清条件和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样就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数学与自己身边的实际生活的关系。
总之,这份试卷,体现了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及知识网的考查,同时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各类题型中注意了由易到难,使学生在愉快中作答。
试卷的容量、难度比较适度,起到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作用,特别是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次考查,发现了学生学习上存在有一些问题。
如基础知识不扎实,灵活运用能力不强,有一些学生不会简便计算,对一些基本概念掌握含糊不清,不够熟练不能很好的运用。
少数学生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思维,解决问题全丢分。
部分学生书写马虎,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
三、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期中考式,从学生的试卷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反思学生卷面出现的问题,今后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工作。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2012秋六年级期中测试质量分析鹿城镇中本完小罗朝书一、试卷分析:此次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题就总体而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难易适中,考查一致四单元内容,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基本符合要求,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
二、成绩分析:本次考试,我班应考32人,实考32人。
平均分73.56分;80分以上有11人,优秀率34.4%,75分以上有15人,达标率46.9%,不达标17人,其中60-74分有13人, 60分以下有4人。
从考试结果来看,我班虽然大部分学生适应能力差,解题,分析思路不够清晰,不能很好联系实际进行答卷,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能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但整体上计算准确率不高。
有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容乐观,他们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欠缺。
看到成绩不够理想的同时,我更要把目光关注到试卷反应的各种问题上来,发现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深入分析和反思。
三、教学过程分析:1. 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如:学生不能认真审题,认真答题。
体现在填空、计算、化简比、求比值失误较多。
还有的在解应用题后不写答案等;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解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位置与方向中的数对表示物体的准确位置;按比例分配解实际应用题等。
3.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尤其是学困生的正确率太低,算理不明,不能灵活的运用简便方法。
部分学生能列出应用题的相应的算式,但最后算错了。
4.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或训练的不扎实。
5.学生对题型不够熟悉,在答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信心不够。
6.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还没有到位,课堂教学缺乏知识拓展一类问题的思维训练。
7、两极分化严重。
学生间的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优差悬殊,学困生很难跟上学习的步伐,给教学和辅导带来诸多不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期中测试质量分析报告
雨花台区教研室 赵贵龙
一、命题指导思想
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是一次合格性测试,是了解六年级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
的一次测试。本次命题的基本依据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全日制义务教
育小学数学大纲(试用修订),主要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制第十二册教材的单元内容。
试卷在考查学生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考查,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
识、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基本数据
学 校 班级数 学生数 均 分 及格率 (%) 优分率 (%) 不及格人数
A 5 250 91.1 99.6 66.4 1
B 3 130 91.0 100 65.4 0
C 2 104 89.2 100 66.3 0
D 4 170 88.4 99.4 66.5 1
E 2 82 88.4 97.6 64.1 2
F 3 171 88.1 94.7 60.8 9
G 3 124 87.7 96.8 61.3 4
H 6 310 83.2 92.9 44.2 22
I 3 128 81.7 96.1 25.8 5
合 计
31 1469 87.4 97.0 56.9 44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校与校之间差异比较明显,后进生相对比较集中几所学校。从平均
分看,9所学校分成两个档次,领先学校优势不明显。从优生率看,差异较显著,见下图:
1
2
3
4
5
6
7
8
9
三、卷面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1、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
① 审题不仔细。如第一部分第3题,“计算152÷(2119+73)×20”
有学生这样算:
152÷(2119+7
3
)×20
=152×2110×20 [括号内“+”误看成“-”计算]
=6380
再如第一部分第4题,“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分米,高是5厘米,求圆锥的
体积。”有学生这样列式:31×3.14×3×4×5 [没有统一单位名称]
② 验算不自觉。如如第四部分第5题,出现了以下几种错误:
错误一 错误二
7+5=12 2时30分=150分, 71︰51=5︰7
360×127=210(千米) 150×127=62.5(分)
360×125=150(千米) 150×125=87.5(分)
360÷62.5=5.76(千米)
360÷87.5=4.1 (千米)
[如果学生养成了自觉验算的习惯,将结果代入题中试一试,错误将会减少。]
2、学习能力不强的问题
少数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应用简便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死搬硬套,稍有变化就不会做
或出现错误。如第一部分第3题“22÷7+22×76”,错误类型如下:
① 22÷7+22×76 ② 22÷7+22×76 ③ 22÷7+22×76
=(7×76)×221 =(7×76)+(22÷2) =22+(7×76)
=6×221 =6+1 =20+6
=113 =7 =26
[从这里可以看出“学得死”,教得“不活”,“教不会,练也要练会带来的问题]
3、书写不规范的问题
从抽样看的试卷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书写不规范的问题。如阿拉伯数
字中的“2”、“3”、“5”书写潦草;小数点、除号中小圆点写得随意;应用题中的列式计算等
号上下不对齐;计算题中约分,约后的数书写位置不正确;“≈”写成“ ”;还有个别学生
用笔不符合要求等等。
4、学生的社会生产、生活方面的知识匮乏的问题。
如第四部分第1题是利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本题有较多的失分,分析学生失
分的原因主要是审题不清,没有读懂题,便盲目计算,另外,对方砖铺地缺乏生活经验,出
现多种错误情况:
① 解:设需要X块。
X200=325
25X=600
X=24
答:需要24块。
② 3×3×3=27(立方分米)
解:设需要X块。
20027=X25
X≈186
答:约需要186块。
③ 解:设需要X块。
5X=3×200
5X=600
X=120
答:需要120块。
四、对下阶段教学几点启示
1、在扎实基础知识复习的同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我区2004年小学数学质量调研
《考试说明》强调的宗旨是:测试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
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2、继承传统,注重创新,体现课改理念。既要重视现行教材,又要体现课改理念,遵
循数学教学大纲(修订版),体现《数学课程标准》。坚持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在知
识网络的交汇处设计综合练习。练习中要强调强调基本方法指导,注重知识的理解与联系,
不要追求练习的题量,而要追求练习题的思维质量和所用的基本方法。
3、应注意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
习惯,训练学生认真审题、认真作业、认真检查、认真书写,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从三个主要错例反映出一部分学
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理论
与实际脱离,生活知识匮乏。
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何等
重要!这不仅仅是为了把题做对,更
重要的是学数学究竟是为了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生动学习。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将
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在积极的动脑、动手、
动口等全面探究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拓宽了知识的广度,又培养了学生应
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强化过程评价,引导学生在反思、激励中成长。作为一次质量抽查,所抽查到的主
要是学科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情
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
中,如何让科学的、民主的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成为激励学生成长的动力,这有待于广
大教学同仁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