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第一学期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2017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7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7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四、展示交流五、达标检测六、拓展延伸2、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2、合作学习确定交流内容3、全班交流。

4、计算淘气的总分24+29+44=97先与同桌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可以用竖式计算:(1) 2 4+ 2 9(1)先把前两个数抄写来,相同数位要对齐,再进行计算,得数是53,5 3+ 4 4————9 7在53 的下面对齐数位写出44,53与44相加,先算各位,在算十位。

结果是97。

(2) 2 42 9+ 4 4———9 7(2)也可以把三个数字都抄下来,相同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

先算各位上的4+9+4=17,再算十位上的2+2+4,再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1得10。

和起来是97。

5、计算笑笑的总分。

笑笑的三次成绩分别是23、30、4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小小最后的总分是多少?列式:23+30+41=94结论:淘气97分,小小94分,淘气的分比小小高,所以淘气赢了。

三、课堂作业1、计算下面各题24+16+27= 41+27+32= 9+36+57=2、列式计算;一、激趣引入二、出示目标三、探究新知四、展示交流五、达标检测导言一、学前准备:1、口算下面各题。

44+6 18-11 24+1727-9 20-9 96-1618-9-7 20-5-10 16-4-9 2、笔算下面各题:27 77 84 100+36 -39 -26 - 82————————教师出示本课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二、探究新知:1、出示主题图,口述题意。

一年级的小同学去游玩,一共有92人,乘坐两艘船,一艘船最多乘26人,另一艘船最多能乘44人,有几位小朋友不能上船?2、合作学习确定交流内容2、独立探索,解决问题。

(1)列式:92-44-26=22(人) 92减44是什么意思?再减26是什么意思?(2) 92 48-44 -26————————48 22(3)列式:44+26=7044加26是什么意思?92减70是什么意思?92-70=22三、巩固练习:1、算一算 89-36-27= 100-54-38=、2 85 56 71 64-25 -17 -34 -12 ————————————————()()()()一、激趣引入二、出示目标三、探究新知四、展示交流五、达标检测六、拓展延伸导言一、巩固复习1、看人民币认读。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7-2018年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名,在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爱上数学。

二、教学目标1.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加与减”。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通过摆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第八单元“2——5的乘法口诀”。

在这两个单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第二单元“购物”。

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人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认识元、角、分,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篇】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小编整理了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分桃子》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能正确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体会平均分的过程和含义。

教具准备:CAI、小圆片、三角形、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引探准备小熊过生日,请来了许多小动物一起庆祝。

并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招待大家。

二、引探过程1、小猴分桃(1)、观察画面,猜一猜2只小猴会怎么分8个桃子?可以用小圆片代替桃子分成2堆,看看你能想到几种分法。

(2)、集体交流方法,课件显示。

(3)、总结4种分法,提问: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一种分法最公平?2、游戏:分铅笔(1)、出示10支铅笔,要分给两个同学,而且要求他们分到的一样多,应该怎么分?(2)、学生展示后小结:像刚才分铅笔这样,每个人分到的都同样多,我们就把这种分的方法叫做“平均分”。

(3)、出示13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结果会怎样?(隐含余数的思想。

)3、巩固练习:判断几组图形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说说你的想法。

4、小兔分胡萝卜(1)、4只小兔分萝卜,分得不公平,吵起来了。

那怎样才能使4只小兔平均分24个胡萝卜呢?(2)、小组同学讨论讨论,用小棒代替萝卜分一分、摆一摆。

(3)、指名上台边说边摆,展示分的过程。

(4)、小组讨论交流: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需要平均分的情况?(5)、刚才我们讨论的平均分都是有具体数量,可以一个一个分的。

在生活中还有一些没法数,却也要平均分的情况。

比如:3个小朋友平均分一瓶可乐,那又要怎么分呢?(试一试)。

三、引探实践1、分松果(1)、出示26个松果图,如果每只松鼠分3个,猜一猜,来了几只松鼠?(2)、拿出学具纸,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分一分,找出正确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0篇)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0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一、说教材《儿童乐园》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实际上就是乘法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在上一节“数一数”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显示情境不仅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教材已经取消了被乘数与乘数的区别。

但是学生必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运用加法计算出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三、说教法、学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基础。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于创意的练习及时反馈巩固,通过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教案(全册)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教案(全册)

三小2018 年至2019学年度上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进度表
板书设计
1米有多长1米=100厘米
测量较长的物体:米m




学科数学主备教师阳泓备课日期
课时数第(六)单元
第( 4)课时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1米有多长(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学
难点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技能。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二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二单元教案
38+24=62(人)70-62=8(人)
同科教师补充:
课时目标达标检测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85-49+27= 57+42-69=
64+25-39= 82-45+38=
2.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8+42-36= 52-43+77=
91-38-25= 97-36+43=
46+26+34= 73-49+35=
40分钟
学法
指导
自主学习
课堂流程及设计
一、复习导入
计算:24+16+2749+17+32 15+26+44 33+29+25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说图意。
2.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
分香蕉小熊开店
15
11.27一12.1
花园快乐的动物
16
12.4一12.8
一共有多少天买球做个乘法表
17
12.11一12.15
长劲鹿与小鸟农家小院
18
12.18一12.22
总复习
19
12.25一12.29
期末总复习测试
20
1.1一1.5
期末质量检测
21
1.8一1.12
机动
备注
教学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主备人:集备人:学科组长签名:
课题
谁的比分高
学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11篇)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11篇)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11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11篇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4–65页《分香蕉》。

教学目标:1、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

难点: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全班同学背诵乘法口诀。

二、激趣导课同学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你们知道吗,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

智慧老人拿出又大又长的香蕉给他们当午餐,看一看有多少根香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把12根香蕉分给2只小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智慧老人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你们愿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三、探究交流、学习新知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请你用学具代替香蕉分一分。

2、谁来说说你分的结果?3、如果我们都没有学具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吗?4、你真了不起。

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屏显:12÷2)÷叫什么名字?除号长什么模样啊?(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

领学生读2遍——“除号”)5、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2是表示什么?这2又表示什么?“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并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简单的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

2.实践活动中,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正确辨别其他的三个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学会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向。

教、学具准备:师:“东、南、西、北”字牌各一张。

生:每个学生画一张自己房间的平面图,并指出窗户的方向。

搜集资料:辨认方向的各种方法。

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引入方位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猜猜看。

谜语:有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他来天就亮,他走黑洞洞。

师:是什么?(太阳)(看课件)师: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板书:东)师:除了"东",你们还知道哪些方向?(板书:南、西、北)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板书课题:“认方向”二、合作研究,探讨新知师:一个阳光灿烂的早上,我们的好朋友小明,站在操场上锻炼身体。

小朋友们,你知道他的前面是什么方向吗?(小明的前面是东,因为他面对太阳,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

)师:找到了东面我们就能很快的找到西面,因为东和西是相对的。

剩下的南和北也是相对的。

面对东面时,右手的方向是南面,相对的一面就是…?(北)填书后校对。

师:观察图上标出的方向,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的位置关系?(东和西是相对的,南和北是相对的,面对东方,右边是南,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按顺时针排列的。

)三、游戏激情,巩固新知1、找到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分别在哪儿呢?师:国旗的方向就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什么方向?(在黑板上贴上“东”)师:面向东,背后的方向是什么?右边是什么方向?左边呢?(分别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南”、“北”、“西”)师:谁来说一说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2、(出示小明分别面向南、西、北的三副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领域有7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初步认识,倍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图形与几何”领域有两个单元,分别安排的是图形的变化、测量。

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教材内容:第一单元:加与减第二单元:购物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整理与复习第六单元:测量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数学好玩第九单元:除法总复习主要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会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并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是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1、结合动手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发展空间观念。

2、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发展观察和操作的能力。

单元课时划分:第一单元:加与减10课时第二单元:购物11课时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10课时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5课时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10课时第六单元:测量5课时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10课时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5课时第九单元:除法5课时总复习6课时第一单元加与减单元教学目标: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顺联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时间:10课时教学内容:谁的得分高(第一课时) 9月2日教学目标:1、掌握两级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老师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

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讨论,自主发言学生可能会说: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23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比笑笑高。

……师:同学们发现数学信息真不少。

还有同学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二、自主探究1、进行估算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对话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好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呢?为什么?生讨论,汇报。

2、尝试计算。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

那么到底谁获胜了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

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计算方法:无论学生做出怎样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

提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取竖式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95分,现在大家再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三、总结提升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

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

练习设计:教材第3页板书设计:谁的得分高百以内数的连加24+30+41=(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谁的得分高(第二课时) 9月3日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计算:6生板演)37+29+17 42+19+25 36+18+35 29+50+11 32+27+4339+27+33二、导学释疑1.新知:投飞镖比赛。

2.研究:(1)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看出奇思和妙想谁获胜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3)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妙想呢?3.展示:针对研讨内容分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师生共同评价。

三、巩固提升(1)24+16+2749+17+3215+26+44 33+29+25教学板书:谁的得分高百以内数的连加24+30+41=(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秋游(第一课时) 9月4日教学目标:1、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能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秋天到了,正是出游的好时节。

同学们喜欢秋游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师:从秋游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这条船可以坐90人。

有两队,一队有45人,二队有2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

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生1:一共有多少人呢?生2:这条船能坐得下这些人吗?生3:船上还有空座位吗?……二、自主探究1、乘船问题。

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算法。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到黑板板书,并说明理由。

2、乘车问题。

师: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

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你能计算出第3辆车上有多少人吗?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练习设计:教材第5页板书设计:秋游.90 45 45+25=70 90—70=20—45 —2545 20.90—4545—2520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秋游(第二课时) 9月5日教学过程:(一)我能行出示并解决问题2。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师提示:1.首先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然后思考解题思路。

3.最后列式计算。

(二)第5页练一练第2题和第1题的第二幅图。

学生先独立读题,然后在小组里一起说一说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解题思路。

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在小组内订正。

同伴互助。

通过练习,使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1题第一幅图;第3题;第4题(小组内完成)。

课后,作业本上完成。

教学板书:秋游.90 45 45+25=70 90—70=20—45 —2545 20.90—4545—2520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星星合唱队(第一课时) 9月6日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计算,优化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没弄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

二、自主探究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呢?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式?学生可能出现一步计算的。

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

及时纠正。

2、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师:同学们,这两道题你能解答吗?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练习题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

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练习设计:教材第7页板书设计:星星合唱队52-9+15=58 (人)5 25 2 4 3 —9—9 + 1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或 4 34 35 8 + 1 5_____________5 8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星星合唱队(第二课时) 9月9日教学过程:一、复习。

师:怎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二、深入练习。

1.车上原有56人,下来27人,上了19人。

(1)和同伴说一说,现在车上的人数多了还是少了?(2)现在车上有多少人?2.填一填。

(接力比赛,书本第7页第2题。

)3.美术课上,同学们一共带来了75个易拉罐灯笼和向日葵。

做灯笼用了35个,做向日葵用了28个,还剩下多少个易拉罐?4.淘气有45张画片,笑笑比淘气少16张。

机灵狗比笑笑多27张。

机灵狗有多少张画片?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四、作业。

教学板书:星星合唱队52-9+15=58 (人)5 25 2 4 3 —9—9 + 1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或 4 34 35 8 + 1 5_____________5 8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