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自荐书中0又常服子路之言中服是意思

合集下载

东方朔《诫子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东方朔《诫子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东方朔《诫子书》原文及翻译译文1、东方朔《诫子书》原文及翻译译文东方朔《诫子书》原文及翻译东方朔【原文】明者处事,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惠为工。

饱食安步,在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遗余者不匮,自尽者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译文】明智的人,他的处世态度,没有比合乎中道更可贵的了。

看来从容自在,就自然合于中道。

所以,像伯夷、叔齐这样的君子虽然清高,却显得固执,拙于处世;而柳下惠正直敬事,不论治世乱世都不改常态,是最高明巧妙的人。

衣食饱足,安然自得,以做官治事代替隐退耕作。

身在朝廷而恬淡谦退,过隐者般悠然的生活,虽不迎合时势,却也不会遭到祸害。

道理何在呢?锋芒毕露,会有危险;有好的名声,便能得到华彩。

得到众望的,忙碌一生;自命清高的,失去人和。

凡事留有余地的,不会匮乏;凡事穷尽的,立见衰竭。

因此圣人处世的道理,行、藏、动、静因时制宜,有时华彩四射,神明奥妙;有时缄默蛰伏,莫测高深。

他能随着万物、时机的变化,用最合宜的处世之道,而不是固定不变,也绝不会拘泥不通。

2、苏辙《古今家诫叙》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辙《古今家诫叙》原文及翻译苏辙原文: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故其为之虑事也精。

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

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

君之于臣也,为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

臣之于君也,可则谏,否则去。

子之于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

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岂有弃子者哉!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

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

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致其意。

东方朔上书自荐译文鉴赏【汉书】

东方朔上书自荐译文鉴赏【汉书】

东方朔,字曼倩, 西汉文学家。他性格诙 谐、言词敏捷、滑稽多 智、高风亮节,且喜爱 喝酒。东方朔还自称是 避世与朝廷的隐士。他 常在汉武帝前谈笑取乐, 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 看待,没有得到重用。
也许,“狂妄”、“不逊”用在东方朔身上 不通;“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 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 若尾生”,世上的美德和伟岸的仪容,几乎被他 一人占尽,如此“高自誉己”,岂非大言不惭? 但东方朔毕竟是一代奇人,才德出众、胆识 过人,在仕宦生涯中,有着许多不凡举措:冒死 谏止扩建上林苑,力止武帝荒唐之举……以此, 我们再来看东方朔的自荐,不过是一位非常之人 对自身才德的如实评价而已。
——《汉书》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 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 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 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陈之具, 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 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 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 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bēn) , 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 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 以闻。
1、解释句中红色词语的意思。
少失父母,长养兄嫂( ) 抚养;养育 又常服子路之言( 佩服,敬服) 讲信用,守信) 廉若鲍叔,信若尾生( 上闻,报告君王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我十三岁开始读书写字,勤学刻苦,三年后,文学 历史方面的知识就够用了。 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双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齿洁白整齐得像 编排的贝壳。
3、在这份自荐书中,东方朔夸赞了自己哪些方面 的才能?你怎样看待他的这种自诩? 在这份自荐书中,东方朔主要夸赞了自己两方 面的才能:第一是才学,“年十三学书,三冬, 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 《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 陈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第二 是美德,“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 信若尾生”。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自诩,只要言 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东方朔自荐书翻译

东方朔自荐书翻译

东方朔自荐书翻译篇一:东方朔自荐书东方朔自荐书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

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十五学击剑。

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

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陈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又常服子路之言。

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

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臣东方朔从小就没有了父母,是兄嫂将我养成人,十二岁开始学习,三年时间文史都可以运用自如了。

十五岁时开始学习剑法。

十六岁时开始学习《诗》《书》,熟读了二十二万名句,十九岁时开始学习孙吴兵法,里面的用兵之法,也熟读了二十二万名句,总共臣共熟读四十四万句。

又时常佩服子路说的道理,臣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我的眼睛象珍珠一样明亮,牙齿象编贝一样整齐洁白,勇敢象不避狼虎的孟贲,奔跑的速度象骑马也追不上的庆忌,廉洁象古代非妻所织衣服不穿的廉士鲍叔,诚信象与女子约会而河水上涨女子未来也仍不离去的尾生。

正因为这样,才可以成为天子的大臣。

若要说到书生的幽默,当首推汉武帝时代的东方朔了,他在《上书自荐》当中,就尽情挥洒滑稽诙谐的性情,他自说眼睛象珍珠一样明亮,牙齿象编贝一样整齐洁白,勇敢象不避狼虎的孟贲,奔跑的速度象骑马也追不上的庆忌,廉洁象古代非妻所织衣服不穿的廉士鲍叔,诚信象与女子约会而河水上涨女子未来也仍不离去的尾生。

这样幽默绝妙的自荐书,古往今来是为第一了篇二:大世之隐者-----东方朔大世之隐者-----东方朔摘要在渊源的历史长河中,东方朔是一颗耀眼璀璨的明珠,他的另类他的狂傲不羁,为这颗明星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也可以说,东方朔的另类怪癖与当时汉代诡秘的政治气氛不谋而合,相得益彰。

他虽没有获得很高的官职,但经常获得皇帝的赏赐,也是适得其所,生活过的优哉游哉的,还能得到武帝的宠爱,能把朝廷当做自己隐身之处,而且能够左右逢源,在朝中处事能游刃有余,此等举措实属罕见,足以见得东方朔的才智过人,但其才智没有成为他仕途中的绊脚石,关键在于他还是个大智若愚之人。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震川先生小传钱谦益震川先生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

九岁,能属文..。

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八大家之书。

浸溃演迤,蔚为大儒。

嘉靖庚子,举南京第二人,为茶陵张文隐公所知。

其后八上春官,不第。

读书谈道,居嘉定之安亭江上,四方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海内称震川先生,不以名氏。

乙丑,举进士。

除长兴知县。

用古教化法治其民。

每听讼,引儿童妇女案前,刺刺吴语,事解,立纵去,不具狱。

有所击断寝息,直行其意。

大吏多恶之,有蜚语闻,量移通判顺德。

隆庆庚午,入贺。

新郑、内江雅知熙甫,引为南京太仆寺丞,皆掌制敕,修世庙实录。

熙甫为文,原本六经,而好太史公书,能得其风神脉理。

其于八大家,自谓可肩随欧、曾,临川则不难抗行..。

其于诗,似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要非流俗可及也。

当是时,王弇州①踵二李之后,主盟文坛,声华烜赫,奔走四海。

熙甫独抱遗经于荒江虚市之间,树牙频相搘柱,不少下。

尝为人文序,诋排俗学,以为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

弇州闻之,曰:“妄则有之,庸则未敢闻命。

”熙甫曰:“惟妄,故庸。

未有妄而不庸者也。

”弇州晚岁赞熙甫画像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

余岂异趋?久而始伤。

”识者谓先生之文,至是始论定,而弇州之迟暮自悔,为不可及也。

熙甫没,其子子宁辑其遗文,妄加改窜。

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

”刻既成,贾人为文祭照甫,具言所梦,今载集后,季子子慕,字季思,以乡举追赠待诏。

冢孙昌世,字文休,与余共定熙甫全集者也。

嘉靖末,山阴诸状元大绶官翰学,置酒招乡人徐渭文长。

入夜,良久乃至。

学士问口:“何迟也?”文长曰:“顷避雨士人家,见壁间悬归有光文,今之欧阳子也。

上书自荐

上书自荐

作品原文
上书自荐
臣朔少失父母⑴,长养兄嫂⑵。年十三学书⑶,三冬⑷,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⑸,诵二十二 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⑹,战陈之具⑺,钲鼓之教⑻,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⑼。又常服子 路之言⑽。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⑾,目若悬珠,齿若编贝⑿,勇若孟贲⒀,捷若庆忌⒁,廉若鲍叔⒂,信 若尾生⒃。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⒄。
从总体来看,东方朔的这封自荐信,简短明了,字字珠玑,思路清晰,目的明确,也不乏文采。从内容来看, 东方朔主要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年龄,身高,容貌,讲述了自己的学识、才能和竞选的职位。在文中,东方朔没 有具体阐释治国之道,也没有表明将来当了辅政大臣以后,要如何如何,更没有针砭时弊,夸夸其谈。这正是东 方朔的高明之处,他将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不让人觉得他恃才傲物,不可一世。从叙述的语气来看,平静而沉 稳,豪迈而旷达,理直气壮,不亢不卑。东方朔就是凭着这一百五十余字的自荐信,打败了成百上千的竞争对手。
谢谢观看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⑴少:年少,早年。 ⑵长养兄嫂:由哥哥嫂子抚养长大。 ⑶书:指书法。 ⑷三冬:三个冬天,即三年。 ⑸诗书:《诗经》和《尚书》。 ⑹孙吴兵法:指春秋战国时期孙武、孙膑和吴起的军事著作,即《孙子兵法》《吴子》等。 ⑺战陈:即战阵,打仗、用兵。 ⑻钲(zhēng)鼓:古代行军时使用的两种乐器,钲是停止进军的信号,鼓是进军的信号。教:教令。近似 条令的规定。 ⑼凡:总共。 ⑽服:佩服。子路之言:指子路说的“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 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以勇力闻名。
上书自作背景 05 作者简介
目录
02 注释译文 04 作品鉴赏

东方朔自荐书翻译

东方朔自荐书翻译

东方朔自荐书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

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十五学击剑。

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

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陈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又常服子路之言。

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

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臣东方朔从小就没有了父母,是兄嫂将我养成人,十二岁开始学习,三年时间文史都可以运用自如了。

十五岁时开始学习剑法。

十六岁时开始学习《诗》《书》,熟读了二十二万名句,十九岁时开始学习孙吴兵法,里面的用兵之法,也熟读了二十二万名句,总共臣共熟读四十四万句。

又时常佩服子路说的道理,臣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我的眼睛象珍珠一样明亮,牙齿象编贝一样整齐洁白,勇敢象不避狼虎的孟贲,奔跑的速度象骑马也追不上的庆忌,廉洁象古代非妻所织衣服不穿的廉士鲍叔,诚信象与女子约会而河水上涨女子未来也仍不离去的尾生。

正因为这样,才可以成为天子的大臣。

若要说到书生的幽默,当首推汉武帝时代的东方朔了,他在《上书自荐》当中,就尽情挥洒滑稽诙谐的性情,他自说眼睛象珍珠一样明亮,牙齿象编贝一样整齐洁白,勇敢象不避狼虎的孟贲,奔跑的速度象骑马也追不上的庆忌,廉洁象古代非妻所织衣服不穿的廉士鲍叔,诚信象与女子约会而河水上涨女子未来也仍不离去的尾生。

这样幽默绝妙的自荐书,古往今来是为第一了篇二:大世之隐者-----东方朔大世之隐者-----东方朔摘要在渊源的历史长河中,东方朔是一颗耀眼璀璨的明珠,他的另类他的狂傲不羁,为这颗明星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也可以说,东方朔的另类怪癖与当时汉代诡秘的政治气氛不谋而合,相得益彰。

他虽没有获得很高的官职,但经常获得皇帝的赏赐,也是适得其所,生活过的优哉游哉的,还能得到武帝的宠爱,能把朝廷当做自己隐身之处,而且能够左右逢源,在朝中处事能游刃有余,此等举措实属罕见,足以见得东方朔的才智过人,但其才智没有成为他仕途中的绊脚石,关键在于他还是个大智若愚之人。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汉书 东方朔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汉书 东方朔传》原文及翻译

《汉书·东方朔传》原文及翻译原文: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

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

朔初来,上书曰:“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又常服子路之言。

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

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俸禄薄,未得省见。

久之,朔绐驺侏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侏儒大恐,啼泣。

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

”居有顷,闻上过,侏儒皆号泣顿首。

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

”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侏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

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

臣朔长九尺余,亦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

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

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

”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

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

”乃别蓍布卦而对曰:“是非守宫即蜥蜴。

”上曰:“善。

”赐帛十匹。

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

时有幸倡郭舍人,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

臣愿令朔复射。

”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左右大惊。

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

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

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曰:“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缊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

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

今陛下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

木土衣绮绣,宫人簪玳瑁,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丛珍怪,作俳优,舞郑女。

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

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

东方朔简论

东方朔简论

东方朔简论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县)人,是西汉武帝时的一名侍臣,他的事迹主要记载于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和班固的《汉书·东方朔传》。

他在历史上以诙谐幽默出名,所以司马迁将他与历代俳优放在一起,列入《滑稽列传》;班固也说他“诙达多端,不名一行,应谐似优,不穷似智,秽德似隐”。

评为“滑稽之雄”(《汉书·东方朔传》)。

他的不同于众的行为方式在当时朝野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东方朔的性格特点是反应机敏、诙谐幽默、自信而近乎狂妄。

汉武帝即位之初,特别重视招揽人奴才,下诏有才之人皆可上书自荐,一时之间自荐者多达千人,东方朔皆趁机上书武帝,将自己吹嘘为古今少有的人才:“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十五学击剑。

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

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征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又常服子路之言。

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信若尾生。

若此,可以为天子大巨矣。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汉书·东方朔传》)。

如此地不谦虚,迹近轻狂,反而得到了武帝的青睐,令其“待诏公车”。

东方朔入仕之后经常以诙谐搞笑讨得汉武帝的欢心,从中也可以看出其十分张扬的个性风采。

但是,长期以来东方朔的个性及幽默遭到误解,自古至今对东方朔的评价是毁大于誉,汉武帝将东方朔与倡优郭舍人等同视之,不过将他视为一个优孟之徒。

而当时西汉社会的人皆以东方朔为狂人,后人将他的诙谐理解为肤浅,更加贬低他。

东方朔因为他的个性反而掩盖了他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价值,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

东方朔一生在矛盾中度过,他自视甚高,自以为满腹经纶,很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而汉武帝始终以俳优之人看待他,东方朔自己虽明白这一点,但仍关心百姓疾苦,对涉及朝廷安危的大事敢于直言进谏。

建元三年,汉武帝为了自己狩猎方便,计划修建上林苑。

这座皇家狩猎场北起咸阳,西到周至,南达秦岭,恰好占据了关中平原的核心,将导致众多农民失去土地和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朔自荐书中0又常服子路之言中服是意思
篇一:东方朔自荐书答案大全
东方朔自荐书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

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十五学击剑。

十六学《诗》
《书》,诵二十二万言。

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陈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凡臣朔固
已诵四十四万言。

又常服子路之言。

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
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

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臣东方朔从小就没有了父母,是兄嫂将我养成人,十二岁开始学习,三年时间文史都可
以运用自如了。

十五岁时开始学习剑法。

十六岁时开始学习《诗》《书》,熟读了二十二万名
句,十九岁时开始学习孙吴兵法,里面的用兵之法,也熟读了二十二万名句,总共臣共熟读
四十四万句。

又时常佩服子路说的道理,臣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我的眼睛象珍珠
一样明亮,牙齿象编贝一样整齐洁白,勇敢象不避狼虎的孟贲,奔跑的速度象骑马也追不上
的庆忌,廉洁象古代非妻所织衣服不穿的廉士鲍叔,诚信象与女子约
会而河水上涨女子未来
也仍不离去的尾生。

正因为这样,才可以成为天子的大臣。

若要说到书生的幽默,当首推汉武帝时代的东方朔了,他在《上书自荐》当中,就尽情
挥洒滑稽诙谐的性情,他自说眼睛象珍珠一样明亮,牙齿象编贝一样整齐洁白,勇敢象不避
狼虎的孟贲,奔跑的速度象骑马也追不上的庆忌,廉洁象古代非妻所织衣服不穿的廉士鲍叔,
诚信象与女子约会而河水上涨女子未来也仍不离去的尾生。

这样幽默绝妙的自荐书,古往今
来是为第一了篇二:祢衡东方朔带答案高二文言文阅读训练(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

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

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
杨修。

融亦深爱其才。

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

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
言。

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

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

诸史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着岑牟、单绞①之服。

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②,容态
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衡进至操前而止,吏呵之曰:“鼓史何不改装,而敢轻进乎?”
衡曰:“诺。

”于是先解旧衣,次释余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着之,毕,复参挝而
去,颜色不怍。

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孔融数之,因宣操区区之意。

衡许往。

孔融复见操,说衡狂疾,今求得自谢。

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

衡乃着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

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

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
与刘表,视当何如?”于是遣人骑送之。

刘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文章
言议,非衡不定。

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

时衡出,还见之,开省未周,因毁
以抵地。

表怃然为骇。

衡乃从求笔札,须臾立成,辞义可观。

表大悦,益重之。

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

衡为
作书记,轻重疏密,各得体宜。

祖持其手曰:“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


祖长子射,为章陵太守,尤善于衡。

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于衡曰:“愿先生
赋之,以娱嘉宾。

”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

衡更熟视曰:“死公!”
祖大怒,欲加箠。

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

祖主簿素疾衡,即时杀焉。

射徒跣来救,不
及。

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

衡时年二十六。

[注]①岑牟、单绞:鼓史等着的服装。

②《渔阳》:鼓曲名;参挝:击鼓之法。

(节选自
《后汉书·文苑列传·祢衡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称述于曹操数:多次,屡次b.次至衡次:依次
c.因宣操区区之意区区:少,小d.祖主簿素疾衡疾:恨,嫉妒2.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祢衡“尚气刚傲,矫时慢物”的一组是()
①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②次释余服,裸身而立③数称述于曹操
④以杖捶地大骂⑤文无加点,辞采甚丽⑥而衡素相轻疾a.②④⑥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祢衡是平原般地人,年少时很有才辩。

与鲁国的孔融和弘农杨修交情很好,孔融虽然
和他年龄相差较大,但还是很爱惜他的才华。

b.孔融多次在曹操面前称赞祢衡,曹操也很想见祢衡,但祢衡一向轻视、痛恨他,就声
称自己有狂病,不肯去见曹操。

c.祢衡善长击鼓,被曹操召为鼓史。

在一次击鼓表演时,祢衡没有按规定换上鼓史的衣
服。

在受到下吏的呵斥后,祢衡当场脱下衣服,赤身裸体的站在堂上,
一点惭愧的表情都没
有。

d.刘表曾经和几个文人草拟了一份奏章来极力称赞祢衡的才思。

祢衡回来看到后,觉得
写得不够周全,就生气地将奏章撕毁扔在地上,自己重新写了一份言辞可观的奏章。

刘表看
后非常高兴,更加器重祢衡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5分)
(2)刘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文章言议,非衡不定。

(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

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
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

朔初来,上书曰: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

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十五学击剑。

十六学《诗》、《书》,
诵二十二万言。

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凡臣朔固已诵
四十四万言。

又常服子路之言。

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
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

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久之,朔绐驺硃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
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硃儒大恐,啼泣。

朔教曰:“上
即过,叩头请罪。

”居有顷,闻上过,硃儒皆号泣顿首。

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
欲尽诛臣等。

”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硃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

硃儒长
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

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

硃儒饱欲死,
臣朔饥欲死。

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

”上大笑,因使待诏金
马门,稍得亲近。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

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


乃别蓍布卦而对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


上曰:“善。

”赐帛十匹。

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

时,有幸倡郭舍人,滑稽不穷,常侍左右,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

臣愿令朔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