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殡葬心理学概论》有感
《现代殡葬服务学概论》课程标准

《现代殡葬服务学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现代殡葬服务学概论建设团队:一支掌握现代殡葬服务理论与方法同时具有殡葬服务实践经验的老中青、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适应专业:高职教育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学生学分数:1总学时:20学时教学条件:以王夫子著,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殡葬服务学》为基本教材;同时以《殡葬文化学》、《殡葬管理教程》、《生死学》等为辅助教学资料;拥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包括电子和纸质的各类教学文件、图书及影音资料。
兴建课程网站,包括课程简介、教学指导文件、授课课件、实践教学、网络课程、在线测试、自学指导、实践教学和网上答疑等。
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制作了电子教案等课件,充分发挥学校具备的运行机制良好的网络环境,将殡葬服务课程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工作,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基于课堂与网络,实行开放式教学。
第一部分总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现代殡葬服务学概论》是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属于应用社会学范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殡葬服务在殡葬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熟悉殡葬服务的特点,准确把握、分析殡葬服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具备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和职业理念,从而运用殡葬服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殡葬工作进行深入分析,促进殡葬行业的协调发展。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殡葬服务理念、理论的基础上,熟悉殡葬各个职业岗位职能及各项工作的实务流程,领会职业道德在殡葬服务工作实务中的内涵和作用,掌握殡葬服务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二)课程价值与功能《现代殡葬服务学概论》在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培养学生具有殡葬服务实务操作、殡葬服务的基础能力,具备一定的殡葬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也是整个专业职业行为培养体系中的基础板块,为学生后续专业学习以及在专业领域进一步拓展其他职业能力创造条件。
本课程旨在培养有较高职业素养和一定后续发展能力的殡葬服务专业应用型人才,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众亲仁”的道德精神和“博学笃行”的专业品质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
1.1殡葬心理学的概念及其理论价值

主讲人:段玉明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理解: 1、什么是殡葬、殡葬学?殡葬业的基本性质? 2、什么是心理现象、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3、什么是殡葬心理学? 4、殡葬心理学研究有何理论价值?
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 点 难 点
①殡葬的概念与涵义 ; ②殡葬心理学的基本 概念;
殡葬心理学研究的理
论价值。
一、殡葬心理学的内涵及其理论价值
(一)殡葬、殡葬学的基本概念
1、殡葬的概念与涵义
殡
殡 葬
葬
指人们对 死者遗体 的处理方法 和对死者的 哀悼形式
一、殡葬心理学的内涵及其理论价值
(一)殡葬、殡葬学的基本概念
1、殡葬的概念与涵义
停灵柩 人们在守灵时 对死者进行的哀悼
殡最初包含 现在殡葬的 全部涵义
实验心理学与生理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与咨询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学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人因心理学、消费心理学与广 告心理学
3、社会心理学:
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关于社会互动的学科,以群体生活的 心理学为基础,以对人类的反应、沟通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 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研究个体、群体的社会行为。
埋葬遗体
对遗体的处理方法
“梁武帝天监中, “梁武帝天监中,徐勉 徐勉为待中。时有间丧 为待中。时有间丧事多 事多不遵礼,朝终夕殡, 不遵礼,朝终夕殡,相 相尚以速„„自顷以来, 尚以速„„自顷以来, 不遵斯制,送终之礼, 不遵斯制,送终之礼, 殡以期日。” 殡以期日。”
殡葬服务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殡葬服务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殡葬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我们很少关注这种服务如何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对殡葬服务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探讨如何建立积极的心理支持机制,以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一、殡葬服务对青少年的心理刺激殡葬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业,其涉及到死亡、丧失和悲痛等情绪。
当青少年亲眼目睹或参与到这些过程中时,往往会受到巨大的心理刺激。
对于那些未曾经历过丧失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很难理解和接受死亡的现实,这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恐惧和不安。
二、殡葬服务对青少年的情感教育殡葬服务不仅是给予逝者最后的尊重和礼仪,也是对活着的人传递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参与殡葬服务的过程中,青少年可以感受到悲伤、丧失和思考死亡的意义。
这对于他们的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亲人的离去,青少年可以学会珍惜生命、关怀他人,并对未来的人生有更加深刻的思考。
三、殡葬服务对青少年的社交影响殡葬服务往往是家庭和社群团结的重要时刻。
而青少年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也应该参与其中。
在殡葬仪式中,青少年有机会与其他家庭成员、亲戚和朋友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交流有助于青少年建立和扩展社会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并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四、建立积极的心理支持机制尽管殡葬服务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我们也要关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特别是对于那些敏感脆弱的青少年来说,过度暴露在悲伤和丧失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心理上的压力和负面的情绪反应。
因此,建立积极的心理支持机制对于帮助青少年应对悲伤和丧失至关重要。
首先,学校和家庭可以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青少年调节情绪和处理丧失。
其次,社会应该加强对殡葬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此外,社会上的机构和组织也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例如让青少年参观医院、养老院等,增加他们对生命和死亡的认知,并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丧失。
既然殡葬心理从属于社会心理

既然殡葬心理从属于社会心理。
因而,社会心理的一些特点,如普遍性、下意识性、非系统性、稳定性和变化性等,殡葬心理同样都具有。
此外,殡葬心理作为一类特殊领域的心理活动,还应该具有它自己的一些基本特点。
1、独特性在所有的社会活动中,重庆陵园唯有殡葬是为死者服务的活动,而其它活动都是为生者服务的。
殡葬心理是在殡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和一心理活动,因而具有独特性。
就是说,人们一旦面对死者,或进入殡葬活动圈,他过去的经验顿时就会升腾而起,相应的殡葬心理就会表现出来,并产生一定的行为。
而在平时,非殡葬时刻,此类心理一般是不会出现的。
也是说,殡葬心理是在一个非常独特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这是它的独特性。
2、神秘性和恐惧感姒哲学上,生死之间、冥冥之际乃是一个理性不可进入的领域。
因为,我们的理性迄今否认灵魂存在的方式仍然是:它无法得到经验的证明。
即谁也没有真正见到过灵魂、鬼怪之类,因而它是虚构的。
但是,人类的经验总是有限的,我们不西能提供无限多的此类经验,而无论多少个别经验也不能否认另一个别事物可能是存在的。
换言之,经验只能证明某物的存在,而不能证明某物的不存在。
正是由于理性的这一“死角”,人们对于死亡、彼岸世界的认识将永远是某种程度的模模糊糊,而不可能非常清晰,这决定了人们殡葬心理的神秘性和恐惧感。
3、从众性从众是一个人力图与他人、社会保持一致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性软弱的产物,是一类“懒惰的”的社会心理。
而死亡又是一件非常神秘与令人恐惧的事情,各民族都有相当多的禁忌,以免被死者的鬼魂所牵连而受到伤害。
一般而言,一个家庭和一个人很多年才可能碰上一桩“倒霉的”丧事,实在没有必要去求个变化或标新立异,弄不好可能会带来“不吉”。
这足以令当事人只求尽可能地在丧事处理上与他人和社会保持一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处理完或参加毕丧事赶陕走人。
有一位丧主孝子给老父治丧花费颇巨,后接受调查时说:“我又不懂,反正你们说如何搞就如何搞,我只管出钱、瞌头就是了!”他表示,丧事期间他完全被伯叔舅一辈人指使着走,自己根本不能作主,甚至不能想事,重庆陵园只感觉快点搞完、让长辈满意不讲“闲话”就行了,花点钱是小事。
上理工的殡葬专业课程

上理工的殡葬专业课程理工的殡葬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殡葬行业概论殡葬行业概论是殡葬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殡葬行业的概念、发展历程、组织结构、法律法规等内容,让学生对殡葬行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尸体解剖学与尸体防腐尸体解剖学与尸体防腐是殡葬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学生将学习尸体的构造、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并学习尸体的处理方法,包括尸体的解剖、尸体防腐、尸体消毒等。
三、殡葬礼仪学殡葬礼仪学是殡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学生将学习殡葬仪式的筹备与组织,包括遗体接运、遗体安放、追悼会筹备等环节,以及殡葬礼仪的流程、礼仪用语等知识。
四、殡葬心理学殡葬心理学是殡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学生将学习如何与丧失亲人的人进行沟通和抚慰,了解哀伤和悲痛的心理反应,以及如何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
五、殡葬法律法规殡葬法律法规是殡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学生将学习有关殡葬行业的法律法规,包括丧葬管理条例、殡葬业管理办法等,了解殡葬行业的法律责任和规范。
六、丧葬用品制作与管理丧葬用品制作与管理是殡葬专业的实践课程之一。
学生将学习如何制作和管理丧葬用品,包括灵柩、花圈、纸钱等,了解丧葬用品的种类、制作工艺和管理方法。
七、墓地规划与管理墓地规划与管理是殡葬专业的实践课程之一。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墓地规划,包括墓地选址、墓地设计、墓地管理等,了解墓地的规划原则和管理方法。
八、殡葬仪容与化妆殡葬仪容与化妆是殡葬专业的实践课程之一。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遗体整容和化妆,使遗体呈现出庄重、安详的形象。
九、殡葬风俗与文化殡葬风俗与文化是殡葬专业的综合课程之一。
学生将学习各地区的殡葬风俗和文化,包括不同宗教信仰下的殡葬仪式、墓地习俗等,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殡葬习俗。
以上是理工的殡葬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将具备处理尸体、组织殡葬仪式、提供心理支持等能力,为从事殡葬行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殡葬心理活动的社会意义

殡葬心理活动的社会意义[摘要]殡葬心理活动则包含着人们对于死亡的认识,情感每个人不同的认识都展示了自我的思想处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的思考。
从古至今的这些心理活动使殡葬发展的更加完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于殡葬心理活动也有着更深沉更广泛的理解。
从所服务的丧家、从业人员、社会人群体现了当代的科技技术生活水平经济差异人们的各种观念。
殡葬心理活动是真实的社会一角,又见证着社会是反映着社会的一部分。
[关键词]殡葬心理活动;社会意义;人类;社会;发展;殡葬是人们逐渐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对于遗体的处理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殡葬心理活动的认识也展示了不同人群的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才探究着人们不同时期对于殡葬心理活动的不同。
真实的反映着社会的经济、技术、生活水平、不同教育层次的思想、同时见证了殡葬的发展。
正是由于在不同时期的社会人类对于殡葬不同的心理活动发展到直到今天的殡葬。
就像小型的社会,见证着世界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发展、殡葬的发展。
帮助我们了解社会一.殡葬心理活动对于人类的发展随着发展,起初的时候殡葬只是人类掩埋尸体的一种方式,人类知道了必须掩埋发臭的尸体,而且处理尸体的方式也极其简单如一些动物皮毛、植物之类的。
之后人类不单是为了掩盖气味来遮挡尸体,而是产生了对于死者的感情产生了不愿离开、不相信死亡、哭泣的情感。
发展到了后来的土葬且有了头七、看风水、守灵等一些民间习俗和所谓的迷信。
展示了人类在有了情感宣泄之后产生的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到后来有了火葬展现了发展后人类对于处理遗体的另一种方式。
并且家里人去世也不单单只有亲人的悼念,会请来一些好友、出现了通过丧事来召集亲朋好友增加感情,还有了一些行业例如丧事乐队、殡仪馆、、、而且丧葬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出现了花葬、植树葬、、、所以殡葬心理活动见证了人类从主观能动性到有了思想情感、精神文化、物质追求和对死者告别时带来的一些不同的过程、不同的追求。
二.殡葬心理活动对于社会的意义殡葬心理活动因社会的发展而在逐渐改变,在每个人心中也是不同的,在人类没有进化时代人类没有产生这方面的认识并且也没有像现代的技术去处理遗体。
殡葬服务学习心得(3篇)

殡葬服务学习心得(3篇)殡葬服务学习心得(通用3篇)殡葬服务学习心得篇1生活中,我们在衣叹生命不幸,在等待希望的瞬间,时间像一只顽皮的小精灵窃笑着与我们擦肩而去。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支,童年的无无忧无虑早已如梦般散去,少年的浪漫往事,也伴随着日历,飘逸在岁月的风中……但凡人皆有一死,要正视。
对于自己,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要珍爱生命。
同时,我们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同时也属于身边的人,特别是我们的父母,亲人,爱人。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看他取得了什么,而是看他贡献了什么.现代殡葬服务的发展是我国殡葬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从原先的古老迷信的活动发展到现在的科学、庄严的仪式,甚至成为一种文化,这是非常大的进步。
对于这项服务,我们既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好、解决好、维护好、保障好社会群众对殡葬服务的价值需求,又要确保在保持机构在非营利性条件下寻求自我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在过去,一些殡葬管理者和领导者总以为殡葬是跟死者打交道的职业,每天为死者提供服务,谈不上高尚,能多要价就多要价,能多收就多收,而活者往往又存在不能和死者谈价钱的心理,自然多收多要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殡葬服务标准和缅怀死者的价值取向发生的根本改变,群众对殡葬服务要求民主化、公开化、透明化和人性化的意识已经增强了,传统的殡葬服务观念已经落伍了,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理念。
要在国家殡葬行业纷纷觉醒并倡导“阳光殡葬”的时候,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努力创新殡葬服务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标准,尽快走出简单的承诺式服务,逐步将殡葬服务向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迈进。
要以具体的标准作为服务施受双方检验服务水平的标尺。
殡葬服务能帮助家庭或社会处理遗体,从社会学、哲学、心理学观点看,遗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我觉得殡葬服务是非常神圣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殡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自从接触到殡葬行业,我便深知这份职业的庄严与神圣。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殡葬培训课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殡葬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此次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殡葬行业的严肃性与责任感殡葬行业是一项关乎生死、尊严和信仰的重要事业。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殡葬工作者肩负着尊重生命、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
作为一名殡葬工作者,我们要时刻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位逝者都要充满敬意,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这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殡葬行业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
二、殡葬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我国殡葬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从古至今,殡葬文化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承载着我们对生命、死亡和灵魂的认识。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殡葬文化也在不断传承与创新。
通过这次培训,我明白了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殡葬文化的同时,我们还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专业技能的提升与运用殡葬行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较高。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遗体接运、防腐、整容、告别仪式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这些技能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同时,培训老师还强调了与家属沟通、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技巧。
这些专业技能和技巧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使我更加有信心投身于殡葬事业。
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殡葬工作往往需要多人共同协作完成。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团队协作训练,学习了如何与同事、家属、社会各界进行有效沟通。
通过这些训练,我认识到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殡葬工作中的重要性。
只有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逝者家属,为他们提供温馨、周到的服务。
五、个人素质的提升殡葬行业要求从业者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殡葬工作者,要时刻保持敬业、奉献的精神,关爱生命,尊重逝者,以真诚、热情的服务赢得家属的信任和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殡葬心理学概论》有感
心理,是人们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意志、性格、能力、气质等内心活动的总称,我们通常称它们为心理现象。
而这本书,正是研究人们在殡葬活动中的心理活动,包括对死亡本身的认识,对死者的感情,对殡葬活动的感受、认识,以及相关的情绪、从前的记忆等的书籍。
情感抚慰、社会整合、渲染死亡气氛这三点是殡葬活动的心理意义,而这也是本书研究价值所在的一部分。
这本书着重介绍了人们在殡葬活动中的一些心理,这些人包括社会人、治丧者、殡葬职工这三个部分的人。
而在看过本书后给我感触最大,印象最深的便是殡葬异常心理这一章。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殡葬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和殡葬活动中常见的心理障碍这两节。
第一节殡葬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教我们怎样判别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这些都不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
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二节介绍的内容:殡葬活动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这里列出了五个障碍种类:殡葬恐惧症、抑郁心境障碍、焦虑症、癔症以及恋尸癖。
下面我将着重介绍一下我对这一节的感悟。
这一节充分的介绍了人们在殡葬活动中会出现的各种异常心理症状。
让我对殡葬异常心理这一方面有了个初步的了解,后面的详细介绍就让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中最让我感触就是提到了“鬼神附体”及“恋尸癖”这么一说。
我们在港台鬼片中很容易见到“鬼神附体”的镜头,可以说我们是在这种类似的镜头伴随下长大的,因
此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最深刻的。
所谓的“鬼神附体”是一种较为常见但有特殊的癔症发作形式,偶尔也见于精神分裂及其他精神障碍。
这对它的科学解释让我对此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所谓的“鬼神附体”就是一种心理或精神病而已,但却被江湖骗子利用封建迷信思想来坑骗病人的钱财,摧残病人的心灵和躯体,此举着实可恶,我们不得不防。
而这本书的详实介绍无异于打破封建迷信的一盏明灯。
还有一个就是我第一此听说的“恋尸癖”。
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压根就不知道这世上还有这种病,这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一看这病名我就很自然的把恋尸癖者想象成一个面无表情、阴森恐怖的杀人魔王。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恋尸癖者是属于性变态的病人,他们只是通常以与尸体进行性接触来满足欲望。
书上记载了一篇报道:某患者,男,17岁,农民,在三年内先后七次挖掘坟墓,进行奸尸活动,受害尸体距死亡时间长达35天,尸体已腐败。
虽说恶心,但却不是十恶不赦的。
不仅如此,通常这些人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远没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有了对于这种病人的正确认识,加深了我对异常心理症状的认识,更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受益匪浅。
我一直认为,读书就要读些有用的书,学些有用的东西。
在《殡葬心理学概论》中,我读到了一些我认为有用的东西,相信也切实有用的东西,这正是我们读书的意义所在!
软件学院软开0936班周雨。